蒸汽海鲜做法:以财政预算透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01:13

以财政预算透明推动学前教育改革

祝乃娟 2011-01-26 核心提示:无论是从公平向度,还是从学前教育的社会回报维度,都需要倒逼更大层次的改革,无疑首先应该从政府预算改革开始。

在今年广东省的两会上,机关幼儿园获得财政经费的相关预算受到了极大关注。据悉,《广东省2011年省级部门预算草案》显示,广东省委幼儿园,省公安厅、文化厅、科技厅、卫生厅、科学院幼儿园以及广东育才幼儿园一院、二院8所机关附属幼儿园,一年所获财政预算拨款6863万元。该草案显示,去年财政资金为这8所幼儿园共支出5731万元。

对此争论与质疑的两方观点分别是,一些人大代表与公众认为,用省级财政供养幼儿园极为不合理。而据相关调查,广东省享受财政预算全额和差额拨款的幼儿园约410所,不到总数的4%。质疑的公众指出,机关幼儿园一般都是优先满足所属机关工作人员幼儿入园需要,生源有余才接收社会幼儿,且被接收者一般要交纳数万元不等的赞助费。

另一方解释则是,广东省人大财经委预算监督室主任黄平解释称,目前,这些幼儿园都是事业单位,现行财政体制都会给予财政预算安排,所以预算编制本身并无不妥。目前的事业单位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全额拨款、财政补贴和自收自支四类。除自收自支这类外,其他都享受全额或一定比例的财政拨款,均列入同级预算。

如果仅在以上现行体制的前提下讨论此事,那么无疑这样额度预算安排是毫无争议的,它具有合法性,因为现行体制就是这么规定的,它是合规的。但是,明显的是,以上质疑方的质疑起点已经不在于此,质疑的预设前提就是这样的预算体制是存在不合理的。

在收入分配差距不断加剧的社会语境下,“机关幼儿园花纳税人的钱”的确是非常不合理的,的确,纳税人的钱被征收以后,一部分要用作公共开支来为公众提供公共品,学前教育是一种准公共品,假如纳税人的钱是被合理地、公平地配置给了学前教育系统,那么幼儿园花纳税人的钱就是合理的。而不幸的是,目前幼儿园的学前教育体系是双轨制的,机关幼儿园明显地占据了人力和资金方面的优势资源,而普遍的民办幼儿园则对资源分享不足。这种双轨制不仅造成了学前教育领域的不平等,而且激发了寻租、民办幼儿园劣势等后果。

现在,很多单个、具体领域内的改革已经不能完全依靠本领域的局部改革而达到改革目的,它需要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的改革。比如幼儿园体系,现行预算体制决定了机关幼儿园花纳税人的钱是合规的,并且,由于预算编制的不透明以及公众参与度的不够,令到预算编制中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编制无法得到矫正。再比如,公车改革,假如预算体制内的预算类目依然得不到细化的话,那么公车改革是不会彻底的,因为,三公消费总是被归于一个预算大类之中,具有无比自由的弹性,即使在一些地方公开的预算执行情况之中,人们依然看不到细目支出。所以公车消费等三公消费,依然缺乏来自于透明度的硬约束。还比如,全国热议的高房价问题,尽管评论常指出地方政府的土地生财是高房价的重要原因,但是,这项改革却难以推动,原因就在于地方所承担的事权与财权具有不对等性,假如不进行纵深领域改革,那么土地财政依然会继续,解决高房价只能从限购等吹毛求疵的方式去敷衍。

对于改革的方向认识是不难的,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获得一定的共识。但是,一些改革真正的难点常在现实中会让改革缓慢甚至静止。这是因为社会多项改革涉及到的利益再分配问题,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在各种各样的重要改革中起到了阻滞作用,因为改革一旦成行,那么他们自身的利益将无疑会受到损害。这既包括幼儿园经费、也包括公车消费等三公消费,亦包括房价、医改等,还包括一些行业内的转型(比如贸易与出口部门)。不仅如此,这些既得利益者群体在很多领域内对相关具体决策的影响力较大,他们的声音大多能传递到决策过程。各项改革中,如何能摒除这些大量带有利益倾向色彩的信息,是决策部门需要以勇气和智慧对待的事情。只有以更大的勇气与决心,才能真正地推动方方面面的改革。

一般观点认为,幼儿园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处于一种边缘状态,它或许就是玩玩、重在参与而不求取什么学习结果。但是,一些国际学术研究发现,学前教育投资是社会回报率最高的一种投资。比如1998年加拿大的clevdand和Krashinsky研究发现,给6岁的儿童提供高质的、全日和全年制的学前教育产生的效益是其它公共投资的2倍,接近一半的学前教育社会效益源于财政支持孩子的母亲而增加的就业。还有“佩里教育方案”研究发现,学前教育全部收益一般是其成本的7倍。而政府投资学前教育,可以缓解劳动力的短缺,对不利儿童、家庭和社区给予补偿,并能促进社会的公平。学前教育投资是一种回报率最大的公共投资。

无论是从公平向度,还是从学前教育的社会回报维度,都需要倒逼更大层次的改革,无疑首先应该从政府预算改革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