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面唱将猜猜猜小王子:蒋介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49:22
蒋介石

治大国而不得

守海岛而有成

    一部中国现代史,离不开蒋介石其人。他建立了统一的民国,并坚持了八年抗战。然而由于坚持反动的独裁统治,最终失去民心,被中国我党赶到了台湾。到台湾后,他对在大陆的失败进行深刻反省,改造国民党、励精图治,使台湾成为举世瞩目的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蒋介石多次拒绝美国插手台湾事务,坚决反对“两个中国”的说法,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失为一位有民族气节的政治家。

    “我若做官,要做没有人管我的大官”。幼年时代就嗜官如命的蒋介石凭着他的阴险、毒辣狡猾和奸诈最终如愿以偿。自1927年窃取了国民党的军政大权,登上了国民党的最高统治宝座,蒋介石便梦想把整个中国玩弄于他的股掌之中。

    蒋介石为了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完全置民族的利益而不顾。对外,屈膝投降于英美,妄图在帝国主义矛盾的夹缝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对内,残苦镇压劳动人民,大肆屠杀民主人士,排斥异己力量。尤其对我党,更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大有一口吞之方可解恨之势。

    早在我党成立早期,蒋介石扮演了“披着羊皮的狼”的角色,混于革命队伍之中,一步步取得孙中山先生的信任,得以爬上权力的高峰。到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这条“狼”彻底地暴露了他的真实面目,成为党和人民的仇敌。

    1927年,蒋介石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政府主席,爬到了权力的顶峰。但他所面临的是一个已经分崩离析的社会局面,国民政府的权力受到各省军阀的限制。国民党人如果能够改变这种国家分裂的趋势,这无疑将会提高他们的声望,也许能够圆他治理大国的美梦。然而蒋介石没有这样做,他没有也不可能创造出一个感受到民众需求的、能够实行国民党人所宣称的政治和经济改革的高效率的行政机构,而是继续站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倾尽全部的人力、物力,集中对付代表人民利益的我党,大肆进行反共反人民的罪恶活动。

    从1931年到1935年,蒋介石不顾日本日甚一日的挑衅和侵略,对我党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我党被“逼上梁山”,被迫走完二万五千里的长征,才赢得了新生。

    早在长征的途中,日本帝国主义就对我国的东北、华北进行侵赂,但蒋介石置若罔闻,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葬送于日本的铁蹄之下。长征刚刚胜利,日本侵略者得寸进尺,于1937年7月,炮轰芦沟桥,揭开了全面侵华的帐幕。在这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蒋介石虽然在“兵谏”的逼迫和人民抗日的压力之下,答应联共抗日,但内心仍对我党耿耿于怀。因此造成了国民党在抗日战场上一败再败。蒋介石还企图借日本的屠刀把我党置于死地,暗地里同日本讲和、斡旋,使我党在1941年一1942年经历了严重的困难时期。然而事实却是日本帝国主义倒下去了,而我党在抗日的风暴中一天天磨炼、壮大,成为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蒋介石的希望又一次化为泡影。

    但蒋介石仍旧贼心不死,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之下,挑起了第三次以我党为敌的国内战争。在1946年到1949年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中国我党依靠人民的力量,以排山倒海之势,彻底击垮了国民党军队。

    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父子在人民解放军进攻大西南的隆隆炮声中飞离成都,逃到台北。

    蒋介石治理大国的梦想彻底破灭了,面对这样的残局,这位野心勃勃的大政治家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下决心要改造国民党,“实行彻底整肃”,“淘汰腐恶分子”,以“田单复国”的精神,发奋图强,励精图治,幻想有朝一日反攻大陆。他说:“今天,我痛心地指出,从抗战后期到现在,我们革命军队中表现出的贪污腐败,真是无奇不有,简直难以想象。”“这样的军队就不能不走向失败。”从此,蒋介石在台湾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对台湾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蒋介石败退到海岛台湾后,面临的仍是内外交困,危机四伏的境况。政治上,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军事上,残兵败将,弱不可恃;经济上,“大部分人民已经到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程度,可以说是“民穷财尽”了;外交上,“撤退舞台的外国使节寥若晨星”,中国大陆方面,解放军也步步逼近,海南岛、舟山接连被攻克。台湾将面临海南、舟山一样的命运,这一点,连蒋介石自己也毫无怀疑。

    然而,“战争的台风”并未光临台湾,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接着,美第七舰队9艘战舰开入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扭转蒋介石命运的奇迹出现了。他在台湾终于拥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吸取“治大国而未得”的惨痛教训,蒋介石治台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组蒋家班底。蒋介石重新当上了总统后,组成以陈诚为首,地位很高的中央改造委员会,着手检讨国民党的主要问题,并清洗了那些与我党和谈及逃往国外去的人。同时,蒋介石试图加紧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以使他的残兵败将能起死回生。“国民党改造运动”可以说是国民党在存亡续绝的危急关头扭转命运的历史转折点,它一方面打破了延续已久的派系对立,削弱了“党国元老”们的实权,另一方面培植安插大批亲信,尤其是蒋经国一跃成为国民党常委的二号人物,仅居陈诚之下。由此,奠定了日后蒋经国主政的基础。通过“改造”国民党稳住了阵脚,形成了以蒋氏父子为核心的权力结构。

    蒋介石还“统一情治系统”“肃整军队”。1949年到1950年初,台湾各门各派情治特工混乱不堪,大陆时期的两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已解体。蒋介石对此不能不管不问。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尤其是蒋经国以国防总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常委,蒋介石嫡嗣的三重身份接管情治系统后,大刀阔斧,重新调整排列各“情治单位”的秩序,把党、政、军、民全部置于情治系统的监视控制之下。与此同时,还对残兵败将进行全面的整顿,严惩“通共”分子,仿效美军建制,重建军事体制和首脑机关,最高军权集于“总统”之下。将军队严密地控制于蒋氏父子手中。

    在外交方面,美国艾森豪威尔于1952年2月,又宣布解除台湾“中立化”,不再限制台湾军队对大陆的自由行动。并正式任命兰金为驻台“大使”。从此,美台关系进入“蜜月时期”。从财政数目上看,1951年一1965年7月,台湾平均每年得到的“美援”近1亿美元。应该说.美台关系的“蜜月”时期,“美援’是台湾从混乱走向稳定的关键因素。

    蒋介石为了确立蒋氏在海岛的统治地位,还着手解决了“法统”问题。于1950年3月,“复职”总统后,他利用大陆时期国民党制定的“临时条款”中的“紧急处分权”,于1953年7月宣布,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继续行使职权,直至次届“国民大会依法召集”开会之日止。既然国民党“反攻大陆”无望,那么第二届“国民大会”也杳无日期。因此,第一届“国代”就自然成了“终身代表”,有人讥之为“万年国代”。“立法委员”、“监察委员”也依样画葫芦,变成了“终身职”。

    1954年2月,“终身立委”们召开了“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蒋介石为“第二任总统”,陈诚为副总统;通过了罢免“副总统李宗仁案”;“临时条款”在未经正式废止前“继续有效”。一届国大二次会议使蒋介石如愿以偿地当选为“第二届总统”,形成了“蒋陈体制”,并使其“法统”得以继续维持。这样,蒋介石在台湾的政治统治得以稳定下来。

    早在1949年初陈诚任台湾省主席不久,就开始在全岛实行“减少地租”制度。国民政府败退台湾,蒋介石更加认识到土地改革是稳定局势、稳定人心的重要项目,在中美农村建设联合委员会的资助下,国民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迫使地主将其土地卖给国家.然后由国家再把土地以分期付款形式廉价卖给佃农。这样,使台湾80%的耕地都归其耕种者,而许多地主都转成了工业资本家投资于现代高科技企业。土地改革的成功,是台湾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同时,它也给台湾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繁荣。与此同时,蒋介石还在台湾进行了货币改革,推行新台币,使货币体系统一并与国际接轨。

    台湾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美国的态度。虽然国民党蒋介石在大陆惨败使美国大失所望,但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仍指望奇迹的出现,他不断向台湾提供经济援助。“蜜月”时期,台湾平均每年能得到1亿美元左右的援助,这些资金和新技术的流人、仿佛给百废待兴的台湾岛注入了新鲜血液,使蒋介石政府更加稳定更快地发展。

    虽然蒋介石到台湾后魂牵梦绕的就是“反攻大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国际形势的变迁,这个目标逐渐变得遥远而不可及甚而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政治信仰。但这个信仰却在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统治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1975年4月,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结束了他反攻大陆的梦想。回顾蒋介石胜利——失败——有成的一生,可以说,蒋介石有自己的勇气、精力和领袖品质,但更具有很大的性格缺陷,他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的悲剧是他个人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