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硅藻泥排名第几:中国记者跟着美军上战场??拉登的四个传说?(2)--读书--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50:16
我们租了辆车好不容易才打探到喀布尔国际机场驻阿联军专用机场。当天警戒大门的是一个班的德国士兵。在查看了我们出示的记者证之后,德国大兵发问:“你们提前联系过吗?里边有没有人出来接你们?”

    拜托,我们连媒体中心是什么样都不知道,跟谁联系去啊?

    “我们是第一次来喀布尔,也是第一次跟驻阿联军联系,所以想去媒体中心去拜访一下负责人。”

    “根据我们的规定,没有人接,你们不许进!”

    “谁都有第一次啊,要不怎么认识人?”

    在我们的一再坚持下,德国大兵同意打电话给媒体中心,转达我们俩的要求。接下来是漫长的等待。那个德国大兵打完电话后就继续检查从基地大门进进出出的车辆和行人。所有的人——包括在基地内打工的阿富汗当地人——都将出入证挂在明显的位置,即便如此,在走向大门的时候,所有人的双手也都要放在哨兵一眼能看清的地方,以示没有携带武器。进基地的车辆都必须在大门外50米处停下,执勤的德国兵会用高倍望远镜进行观察,确认来车有联军颁发的特别通行证之后,才会打开绿灯放行。

    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带班的德国大兵又打了四五个电话,虽然听不大懂他们所说的事,但我们大概知道他确实想帮眼前这两位不速之客,可惜我们得到的最终回答是:“对不起,你们不能进去!”

    直到我们随军成功后,我们才算明白了为什么首次沟通会以失败告终:第一,驻阿联军由49国的军队组成,各国军队都承担不同的职责并有独立的指挥系统,互相协调颇费周章;第二,即便是那天放我们进去了,从大门到基地核心地带光开车就得20分钟,如果没有人开车带路,根本不可能知道媒体中心在什么地方,不过,这些都是后话。在离开机场大门前,德国大兵给了我们一条很重要的线索:你们可以到驻阿联军的官方网站上看看,那上面应该有国际媒体申请随军报道的全套流程。

    回到我们下榻的喀布尔香港饭店,登录驻阿联军的官方网站,上面果然有全套的媒体注册和随军申请流程,不过要提交的文件中有很多是我们在喀布尔无法完成的,比如说报社介绍信,需要报社领导签字同意的“生死状”,以及中国保险证明等,于是我们决定先回国再作计议。

    此时,马尔贾战役的主要战事基本结束,以美军为主导的多国部队在马尔贾只遇到了零星的正面抵抗,绝大多数时候还是陷入了应对“地雷战”的困境之中。同时,有消息称,美军计划在2010年6月份对坎大哈——塔利班运动的发源地发动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由此看来,马尔贾战役只是在阿富汗南部的一次演兵,美军玩的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招数。

    一回北京,我们立刻按照驻阿联军的要求准备材料,从护照到记者证的复印件,从报社介绍信到医疗保险的证明,从媒体信息注册表到随军生死状,我们花了足足两周时间才把这些材料备齐,申请了驻坎大哈的联军南方司令部的随军采访,另外还申请了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的随军采访作为后备,然后将这些材料做成电子文档,压缩并通过邮件发送到联军专用的电子邮箱。

    一切完成之后,我们长出了一口气,心想:这下应该能赶上6月份的坎大哈战役了。谁知,这一等就从4月初一直等到了5月中下旬,我们每天都打开邮箱查邮件,各国驻华使馆的活动通知像柳絮一样飘来,可就是看不见来自驻阿联军的邮件。按照网上留下的联军媒体中心的号码打过去,也总是打不通。

    眼瞅着坎大哈战役就要打响了,我们不能在北京这样继续坐等了,而且各种文件已经签好,这次我们带着文件到阿富汗。有了上次的失败教训垫底,不怕联军再给我们吃闭门羹。由于美军计划于6月份在坎大哈开战,算下来我们还有充裕的时间,就再次前往巴基斯坦,打算先去印巴实控线和巴基斯坦部落区进行采访。

    恰是此次巴基斯坦的采访行程,让我们结识了随美军采访申请环节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巴基斯坦三军公共事务办公室的伊什蒂亚克少校。在我们去印巴实控线采访的途中,伊什蒂亚克少校全程陪同,聊天的时候我们得知原来伊什蒂亚克少校调到三军公共事务办公室工作之前,曾经在阿富汗的联军总部工作过一年多的时间。

    巴基斯坦确实是中国的好兄弟,伊什蒂亚克少校立马通过他的个人关系帮我们搞到了在驻阿联军媒体中心专门负责外国媒体联络官的手机号!

    一到喀布尔,我们就拨通了联军媒体联络官的手机。等我们报上姓名后,他惊奇地问:“你们怎么知道这个手机号的?”这其中的秘密当然不能让他知道了,再说了,还可以显摆一下中国媒体的“神通广大”。

    媒体联络官倒也没有继续追问:“我能帮你们什么呢?”

    “我们是中国记者,今年4月提交了随军申请,可直到现在都没有答复,我们想问一下进展如何?”

    “能不能再告诉我你们机构的名称?”

    “《环球时报》,中国北京。”

    “请稍等……”

    过了五六分钟的样子,对方传来了一个让我们感到很意外的回复:“对不起,我们这里没有你们提交申请的记录。”

    怎么可能?这怎么可能?难道这两个月在北京的等待纯粹是一场空等?可是我的邮箱明明没有投递错误的回复呀?这个谜至今未能解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立马再向联军提交随军申请。与上次不同的是,我们手上有这个媒体负责人的手机号,直到我们确认对方接到我们的申请邮件后,我们才算吃了“定心丸”。

    接下来又是漫长的等待。好在这回只等了4天,我们就接到驻阿联军南方司令部的回信,说我们的申请已经送到他们那里,但他们的随军申请名单上有120多位记者在排队,需要耐心等候。我们随即在阿富汗展开其他采访,但直到第二次阿富汗之行结束,坎大哈战事仍未展开,而随军计划再度陷入停滞。

    不过,在我们即将离开喀布尔的时候,传来一个好消息——至少对我们来说是好消息:驻阿富汗美军司令麦克里斯特尔将军捅了个大娄子——2010年6月22日,美国《滚石》杂志刊登了一则长篇专访,详述了麦克里斯特尔将军及其属下在巴黎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套房内闲聊时如何调侃白宫和五角大楼的众多高官,并讥讽奥巴马政府的阿富汗政策。因为这篇文章,麦克里斯特尔丢了司令官的宝座,也正因为此事,以及其他诸多的客观原因,坎大哈战事被延迟了。换句话说,我们还有机会亲眼目睹美军攻打坎大哈的主要战事。

    接下来就顺利了许多。我们刚回北京就接到了驻阿联军南方司令部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说在9月1—15日期间,有一个随美军第101空中突击师在坎大哈参加作战行动的采访机会,问我们愿不愿意参加?

    101空中突击师?不正是《兄弟连》的原型吗?!

    当我们接到同意接纳我们进行嵌入式采访的全套文件后,我们才知道为什么难,因为我们的申请得经五角大楼、北约总部、美军中央司令部、驻阿美军司令部、驻阿联军司令部和第101空中突击师师部的一致同意。再加上众所周知的美军警惕中国媒体的政治因素,所以能于2010年7月5日最终获得同意实属不易。


 

中国记者跟着美军上战场??拉登的四个传说?(2)--读书--人民网 中国记者跟着美军上战场??拉登的四个传说?(7)--读书--人民网 中国记者跟着美军上战场??拉登的四个传说?(6)--读书--人民网 中国记者跟着美军上战场??拉登的四个传说?(5)--读书--人民网 中国记者跟着美军上战场??拉登的四个传说?(4)--读书--人民网 中国记者跟着美军上战场??拉登的四个传说--读书--人民网 跟着美军上战场:零距离解码战地美军 (2) 美军击毙本·拉登的台前幕后细节--国际--人民网 美军击毙拉登的真正原因曝光,逼迫中国盟友倒戈 资深记者:中国快速崛起的10年 不必感谢本·拉登 资深记者:中国快速崛起的10年 不必感谢本·拉登 资深记者:中国快速崛起的10年 不必感谢本·拉登 拉登眼中的中国 美军击毙本·拉登的台前幕后细节 美军击毙本·拉登的台前幕后细节 美军击毙拉登的代价:隐形直升机曝光? 《邮报》揭秘:美军击毙拉登的秘密武器 皮特阿内特:唯一采访过拉登本人的记者 揭秘美军击毙拉登的海豹突击队-至诚大兵 -至诚大兵军事及时事评论之博-强国博客-人民网 拉登最后的日子不好过:无权无钱--国际--人民网 拉登最后的日子不好过:无权无钱--国际--人民网 位卑未敢忘忧国?高干子弟上战场--读书--人民网. 美军技术和情报的胜利//击毙拉登彰显美军作战优势 视频:拉登对中国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