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现千年木乃伊: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 良渚文化——中华文明之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22:44:06
良渚文化——中华文明之光
写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牌之际
何俊 马东峰 周锋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1-03/06/content_761468.htm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3月06日   第 07 版)

俯视良渚博物院
(王洪坤摄)

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在良渚圆满举行
(王洪坤摄)

良渚博物院
(桂国栋摄)

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国家遗址考古公园规划图

良渚玉琮

即将发行的《良渚玉器》特种邮票票样
5300-4300年前,在中国太湖之滨的广袤土地上,曾经诞生过一个古老而神奇的文明。这个文明,虽未见诸历史文献,却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彰显出良渚文化时期的社会已是一个高度分工、等级分明、组织严密的社会,这是一个敬奉神灵的国度,共同的信仰、规范的礼制,是它生命延续的精神支柱。
而今,将历史向前推进75载,当年西湖博物馆的年轻考古学者施昕更在其家乡余杭良渚镇,首次发现了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石器。1949年后,考古工作者在太湖周边的不少地方,又陆续发现了相类似的遗存。1959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在《长江流域考古问题》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
良渚文化,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中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境内的良渚文化遗址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内涵最为丰富,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良渚遗址区内反山、瑶山、汇观山、莫角山、良渚古城等遗址相继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玉器、陶器、漆器等精美文物,共同勾勒出了良渚文化鼎盛时期的社会面貌和社会形态,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良渚遗址以其种类齐全,规模宏大的遗址类型和数量众多,材质精美的文物逐渐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方式、途径等重大学术问题的认识,显示出了良渚遗址在同一时期世界罕见的规模和品质,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的重要实证,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有高等级中心遗址集聚分布。在余杭区中部良渚、瓶窑两镇境内42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范围内,分布着135处遗址,约占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遗址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此之高的遗址密度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非常罕见,且每个遗址的布局、结构、功能、更替、遗址间存在着相互关系以及与聚落群体配套的社会组织、生态系统,这些遗址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共同体。它包括城址、宫殿、墓地、祭坛、村落、大型防护工程、大型礼制型建筑基址、水利设施等;各遗址点以莫角山为中心向外辐射,中心聚落、次中心聚落和普通聚落,呈现各自相对集中分布的级差式格局。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表明良渚文化遗址已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
这里有“土筑的金字塔”。反山、瑶山是良渚遗址中发现的最高规格的显贵墓葬遗址。这两处墓地的墓主们截取全社会最精致的玉器,有些墓主的敛玉重量甚至超过其本人躯体的分量。刻有神人兽面纹的各类玉器将他们一个个笼罩上神秘的色彩。发掘钻探表明,墓地是人工营建的高土墩, 上万立方米的土方工程,需要大量劳动力才能完成这个巨大工程, 因此考古学家将其称之为“土筑的金字塔”。反山、瑶山墓地出土玉琮、玉璧、玉钺等大型礼器,证明中国礼制文化中的用玉传统在良渚文化时期即已形成并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这对于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阶级、国家的出现等重大学术课题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有顶级礼制性场所。莫角山遗址是所有良渚文化遗址中规模最大的中心遗址。其布局结构和堆积特征都表明,这里绝非普通的遗址,而是与集权密切相关的礼制型工程。根据历年的调查、钻探和考古发掘,莫角山被证实是一座人工营建的大型长方形土台,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现存的相对高度还有8米以上。遗址主体是一个大型的夯土平台,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莫角山遗址上的三个小山丘(小莫角山、大莫角山、乌龟山)为良渚文化时期的遗存。小莫角山南侧小范围内清理出的数排大型柱坑,最大直径达90厘米,可初步推断出夯土台基上礼制型建筑的规模。1987年在遗址东南部清理出大面积烧土堆积,以及1993年揭示的排列规整的沟埂遗迹、堆积大量石块的积石坑和填埋纯净土的灰坑等遗迹。2007年,发现围绕莫角山一带四周的古城墙。众多迹象显示,莫角山是良渚文化时期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中最高权力的物化形态,是研究良渚文化社会文明程度的核心标志。
这里曾是中国独一无二、世界只此一家的玉文化殿堂。具有独创、首创精神的玉器是良渚文化最显著的特征,良渚玉器主要有琮、璧、钺、璜、镯、环、牌饰、三叉形饰、冠形器、锥形器、砭针、带钩,以及管、珠、坠饰、项饰与各种鸟、龟、鱼、蝉为造型的饰件。1986年首次在反山发现的良渚文化“显贵者”墓地,出土了各种形状的玉器达5000多件(组),这是良渚文化考古发掘史上最为壮观的一次发掘。从世界范围看,无论在玉器的种类和规模,还是玉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在礼仪制度中所占据的地位,良渚玉器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华玉文化中心主任、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将良渚遗址誉为“世界绝无仅有,中国只此一家的玉文化殿堂”。良渚先民琢制精美的玉器,并赋予琮等玉器沟通人神天地的崇高地位,作为通神的灵物、权力的象征和秩序的标志。这种用玉制度随着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长久地影响着日后的历史,成为中华玉文化的源泉,开创了中国史前灿烂的玉时代。
这里有同时期规模最大、营建最考究、配置最高级的古城。良渚古城于2007年发现发掘,是良渚文化时期社会结构的体现,良渚遗址的中心位置就位于良渚古城,布局略呈圆角长方形。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城墙南北长1800—1900米,东西宽1500—1700米,总面积达3.07平方公里,相当于四个北京故宫的面积。城墙底部普遍铺垫石块作为基础,在石头基础以上用较纯净的黄色粘土堆筑而成,城墙底部宽40—60米,现存较好地段高约4米。四面城墙的堆筑方式基本一致,从堆筑技术上反映了城墙的整体性。石、土从山那边运过来,至少需要四万人堆一年,这些都能看出当时社会统一规划的能力,难以想象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如何调动如此之多的人力物力,如何管理规模如此宏大的工程等等,这都超过一个部族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是国家产生的证据。正因如此,良渚古城才会被专家们视为“中华第一城”,并全票当选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揭开神秘面纱
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良渚遗址保护区核心区,规划编制25平方公里。早在2008年,余杭区就已经将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2009年6月举行了大遗址保护良渚论坛暨良渚国家遗址公园的启动仪式,全体与会代表通过了《关于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良渚共识》,并大力推广良渚遗址的保护模式。2010年10月9日,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浙江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唯一入选项目,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首批12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对良渚遗址保护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余杭区在寸土寸金的地方,规划了25平方公里良渚遗址公园,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随后,余杭区政府、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积极响应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有关领导指示精神,认真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突出整体、和谐、生态、持续原则,坚持大遗址保护与遗址公园、博物馆建设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建成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院位于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内,总面积1万平方米,2008年9月正式建成开放。采用了“一把良渚玉锥撒落在大地上”的构思,其建筑着眼与环境的紧密结合和良渚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入,设计了在山野乡村环境中,流水环绕的小渚上,一个富有良渚古玉特有质感的良渚博物院静卧其间的格局。整体建筑由4个不完全平行的长条状建筑组成,内部留有三个通透式庭院,设临水美人靠椅,具有大气、厚重、简洁的特点。外观如玉,与周边青山绿水环境形成强烈视觉对比,给人以震撼。良渚博物院收藏有良渚文化文物3756件(组),并依托良渚大遗址,再现良渚文化和良渚遗址的实物与场景,采用最新的多媒体、4D影院等现代科技表现演绎手段,提高博物院文物展示的可看性、可读性、参与度。按照国际通行的五星级旅游景区的标准,设计了LOGO标志标识。2009年良渚博物院荣膺全国十大精品博物馆。
建成美丽洲公园。在省文物局的具体指导下,余杭区斥资5.65亿,对博物院周边808亩区块,按照“一心、一轴、两片”的规划格局进行环境整治。“一心”:即以良渚博物院为功能中心和景观核心;“一轴”即为突出良渚博物院对周边环境的统领地位,规划南北向设置一条宽约200米,长约1100米的曲型绿带;“两片”以中部大绿带分割而形成的东西两大片区,布置旅游配套服务区与居住等复合功能片区。通过搬迁和整治,切实营造出博物院和遗址环境相协调的外围环境,将良渚博物院周围凌乱的厂房、破旧的民房、乱拉的高压线路、脏乱的小溪、破坏的山体恢复为生态之地,恢复良渚本来的自然面貌。成为杭州市区进入良渚遗址保护区的漂亮入口。2010年美丽洲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国家旅游景区。
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现场展示点。良渚遗址保护与考古研究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黄景略、张忠培、严文明等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先后多次到现场进行指导。根据大遗址的特点和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要求,良渚遗址管委会在各方面专家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遗址展示点建设的实践,已建成汇观山、瑶山、塘山、古城城墙遗址的展示点。同时,2008年开始,在文物保护专家的指导下,良渚遗址管委会通过国际招标,引进国内外设计团队,以考古资料和最新成果为前提,规划设计了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保护展示方案。
建成良渚玉文化产业园。良渚玉文化产业园是2010年余杭重点国有文创项目、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要产业配套项目,于2010年10月建成开放,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亿元。产业园南临良渚博物院,西依良渚国家遗址公园,分为展示交流区、大师创作区、生活配套和管理区三大功能区块,涵盖玉器收藏、鉴赏、展示、开发、交易、拍卖以及玉文化研究与交流等各方面,良渚玉文化产业园的建成,不仅填补了中华玉文化中心落户余杭后在玉文化事业与产业方面的空白,同时还将促进余杭旅游业的发展。
在遗址区周边及遗址区非重点保护区,有良渚文化村君澜国际度假酒店一家五星级酒店,农夫乐园、浪里白条休闲农庄、金都生态农业园、鱼老大农庄等一批服务旅游的休闲农业园区、玉文化鉴赏旅游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身体验参与原始农耕、纺织、制陶、琢玉等项目,领略良渚文化的神韵。在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附近还有东明山森林公园、白庐艺术馆,瓶窑摩崖石刻等旅游及服务设施,使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周围一起,成为游点丰富、内容多样的文化旅游区。
2011年3月8日,《良渚玉器》特种邮票将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公开发行,取自良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玉器——玉琮、玉璧将成为“国家名片”。这是良渚文化走向世界的一次精彩亮相。
此外,余杭区政府通过举办良渚论坛、中华玉文化中心年会等一系列高端学术对话平台,成立中华玉文化中心、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良渚研究院等机构,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的现代发展模式,以促进良渚遗址综合保护、研究与利用。随着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完成,由良渚古城、良渚广场、美丽洲公园、良渚博物院和良渚港文化景观轴组成的遗址公园即将展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