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死亡蠕虫电影在线:因地制宜独辟蹊径--谈毕节模式下的生态经济建设--山西频道--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0:32:37
因地制宜独辟蹊径--谈毕节模式下的生态经济建设
 
2010年10月26日13:37
【字号大中小】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纠错 E-mail推荐:  
贵州:黄策(原贵州毕节地区黔西县委宣传部长、彝族)
北京:肖文思(特约研究员)
我们清楚地记得,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面对我省经济落后、生态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花了很长的时间,走遍全省所有县市,特别是对毕节地区调研后,积极倡导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试验区,经过22年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新任的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上任不久,就深入毕节地区威宁、赫章、毕节等县市工厂、农村、学校进行全面调研,栗战书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加快毕节地区包括威宁县的发展是全省上下共同的历史责任”,为加快试验区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毕节试验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专家顾问组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区各族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经验是宝贵的。但是,横向比差距还很大,在某些方面差距正在逐步拉大。面对西部大开发的新一轮发展,特别是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为毕节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的任务还十分繁重。下面就试验区新一轮发展中生态经济建设作一些初步探讨。
发展生态经济是毕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经济是以生态建设为基础、生态文明为支撑、生态环境为保障的复合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毕节作为中国第一个喀斯特地区,(特别是水土流失特别严重、生态极端恶化、联合国专家认为是“不适宜人居住的地方”)发展生态经济,具有独创性、探索性、引领性。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毕节大多数地方采取的是扩大面积来增加总收入的办法,靠毁林毁草开荒来增加粮食,于是森林继“大炼钢铁”之后又一次遭到大面积毁坏。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许多地方不到10%。这种广种薄收的办法,开始的一两年还有一定的效果,粮食的总收入确实得到了一定的增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土逐渐流失,有效耕地逐年减少,粮食单产逐年下降,老百姓有句顺口溜说“砍一坡、种一片、跑一坡、收一箩”,有的地方甚至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石头,生态严重恶化,各种灾情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交替袭击,而且程度越来越深。事实证明,这种“杀鸡取卵”的方法只有死路一条。1985年5月,新华社记者到一个村察看了311户农家,家家断炊。
为了解决农民用钱和财政增收的问题,全区上下掀起了大办乡镇企业的高涨。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无视环境保护,盲目上马,到处私挖乱采,对资源造成极大浪费,随时可见烟雾缭绕,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硫磺、铅锌等冶炼的地方,不仅直接对农作物造成大面积的减收或绝收,而且对当地老百姓的身体带来极大危害,人们身体素质下降,传染病频频发生。更为严重的是,曾经有的县在一年一度的征兵工作中,整村甚至整乡在体检时,要找一个身体完全合格的年轻人都感觉到有困难。
严峻的现实和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毕节要解决温饱、实现小康,靠治标的办法不仅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将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22年来的实践证明,统筹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只有不断强化生态意识、打牢生态基础,创新发展模式,遵循人类经济法则和自然规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才能在石漠化严重的喀斯特地区实现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人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2年的试验过程充分说明,我们所走的路子是对的、取得的成绩是可喜的、总结的经验也是宝贵的。
1988年,胡锦涛同志就明确地指出“在同样的政策条件下,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存在着效益上的差距,其结果将是地区间差距的扩大,如果不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并相应采取有力措施的话,贫困地区将会更加落后”。纵向比毕节确实发展了,但横向比差距仍然还很大,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面对当前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进一步坚持不懈地突出发展生态经济,才能实现毕节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但是,在新一轮的发展中,面对复杂的局势,目前的困难和问题还很多,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向小康、走向富裕,还任重而道远。
来源:汉网
 
(责任编辑:张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