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儿童服饰图片:顾春军:失却伦理底线的乡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19:19
经过一昼夜的奔波,在酷暑难耐的夏日,我从广州回到了老家,塞外的一个山村。一年多没有回来了,村边那条道路虽然笔直,路边的两行白杨树依旧挺拔,但水泥路面已破败不堪。

  前年返乡,这条路刚刚修好,据说花费了20万元,费用一半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按照规定,余下10万元就需要村里自筹了。村集体没有积累,老百姓不愿意集资,最后村干部想到一个办法,砍伐路边的杨树,作为修路资金。当承办商磨刀霍霍砍树之时,村里几家做生意的富人,找大仙占卜,大仙说,村里之所以“兴旺发达”(其实是少数几家发达),和这两行树带来的好风水关系极大……

  富人们怕了,赶快筹款,几家人买下了村边的树木,这样就草草筹集够了资金。记得刚修好的时候,父亲就说:虽然是水泥路,但不会长久,因为铺路材料中水泥太少沙石太多……

  踏着破碎的路面进村后,除了一些老人,有很多陌生的面孔。因为刚下过雨,进村后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满街都是垃圾和牲畜粪便,村里一些盖得不错的房子,大多是做生意富裕后村民的房屋,往往大门紧闭,据说很多人在城里购房,已经“乔迁”了。

  路过村里的小学,已经是芳草萋萋了。几年前,小学就已并点到乡里了。据说乡里的小学可能要取消,那么以后孩子们只能去60里之外的县城读书了。而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这所小学有120名学生。

  乡村面貌变化不大,比起我的童年,只不过多了一些瓦房。最早的瓦房是一家的女儿到深圳“打工”赚钱赚来的,那还是改革开放初期,村人对此是“嗤之以鼻”的,那时候经常听人说,那个房子是“肉钱”盖起来的。

  刚回家,就遇到邻居们在街口站街热议。后来才知道,几天前,村里放电影,一家的女人和相好的在被窝里亲热,被半路回家的老公撞到了……一场大战之后,那个倒霉的男人赔偿5000元,事情得以了结。

  我问母亲,那以后大家还咋样见面呢?母亲说,现在的人才不管那些呢。只要给钱,什么问题也就没了,用不了几天,大家就一起打麻将了,给钱不记仇。

  我蓦地记起,在幼年的时候,在村里面,人们敲锣打鼓,一个女人胸前挂着破鞋在游街……

  男女之间的事情变得如此寡淡,真是让人吃惊。之后的几天里,听到不少这样的故事:在外打工的儿子半夜归来,跳墙而入,抓住了被窝里的父亲和媳妇,一场混战……来村里卖猪肉的肉贩,到欠款的村民家取钱时候,女人说,算了吧,然后褪下了裤子……

  还有久病在床的父亲,被儿子遗弃,母亲将农药瓶递给了老头子……

  人们在议论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悲愤,就像讲传说中的故事一样。如今,人们的生活是富裕了,而曾经存在于人们心目中的廉耻孝悌却越来越淡了。

  过去,我所在乡村的秩序,基本靠长辈的训诫,前辈们留下的传统维持着;而现在,村里的长辈已经失却了传统的权威,现在的权威更多集中于那些财大气粗的有钱人手中,但那些有钱人,早就远离乡土,维系他们与乡村的关系就是祖上的坟墓了。

  没有权威乡村,愈发显得没有秩序。失却秩序、信念的乡村,也失去了伦理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