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欣微博骂孙俪:人生必修的禅语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42:34









人生必修的禅语
你不能纠正世界上每一个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你不能移去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所有的路径平坦。要走得平坦,就得穿一双鞋子,希望得到内心的和平,就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感觉。
金钱化妆你的外表,佛法启悟你的内在。律己要严,待人要宽。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则甘于平凡,却享受平凡。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原谅;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得到他人的谅解;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大家都知道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详”才是下手之处。
犯错是平凡的,原谅才能超凡。嫉妒别人,仇视异已,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能忍之人,事事称心;善瞋之人,时时地狱。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忘记别人的缺点吧!
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是真心。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人心不好,环保、治安,自然不好。若无“是非”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乐观的面对人生的勇气。它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它能传播心灵的快乐和微笑。宽容胜产幽默,减少人生的沉重感,让人生充满快乐和欢笑。
很多人不快乐,何故?太累了,欲望太强。若能远离“晴忧次女伞业衰,雨忧长女鞋业衰”,心平气和,凡事不钻牛角尖,常将心比心,大爱无我,“离欲阿罗汉”,能不得安乐?
今天不是在追忆昨天,就是在憧憬明天,而往往忽视当下存在的重要性。昨天就是昨天,化作历史,在追忆中变作永恒;今天最真实,把握不好就又滑过,变为新的昨天;明天最甜美,美妙的图景让心底涌动出力量。记得昨天,握住今天,向往明天,以最小的懊悔追忆昨天,尽最大的努力珍惜今天,用最美的希望构想明天。
不立文字,以心灵的妙悟和瞬间的灵感达到光明的彼岸或者高明境界,这正是禅宗的一大特色。禅的真意在灵性的感悟和轻巧上。在开悟的一瞬间,足以让人们超脱和陶醉,世间的负累和沉重那时全化为乌有了。
对生活而言,与生命所企求的只有希望。同时要坚定信心,寻求乐趣,在痛苦中表现刚毅,在逆境中表现勇敢。从工作求经验,从事实求进步,培养深厚的力量,努力地使自己的心智充实,超越世俗的一切,自求安定。
智慧与烦恼好像手心与手背。其实两者都在同一只手上,但手背无法拿东西,若反过掌来用手心,则双手万能。善是利益,恶是损害。一念之非即种恶因,一念之是即得善果。
当你的心中装满了阴霾,你的世界也就会随之变得忧郁起来,处处变得暗淡无光;如果你摒弃怯懦,使自己内心充满光亮,那么,你脚下的路也会渐渐地明亮起来。
“随缘”是随顺当前的环境,但决非随便行事,苟且偷安。做人不但要有“随缘”的性格,更要秉持“不变”的操守,能够“随缘不变,不变随缘”,这是自利利他的良方。
好高骛远,想一蹴而就,不但违反自然规律,而且寸步难行,只会使自己失望,加深挫折感而已。所以,凡事还是应该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好高骛远,以免收到相反的效果。
认识“熏习”的力量,我们便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忆念好的、善的、美的人事物,如此才能留下善美的种子;有了善因业种,又何愁人生没有善缘果报呢?
宽容的爱不但能唤醒陷入迷途的人,而且还能让他们勇敢地面对人生。只要你心中装满了爱,就可以为他人带来快乐,也能够让你自己的生命变得崇高。
烦恼随心而生,善随心而起,罪也随心而起。心是人们的人生中最难以突破的局限,很多人因为莫名的烦恼而耽误了大事,因莫名的愧疚让自己的生活处于悔恨之中。而禅,让人们超脱于心之外,随性生活。
承认“人言”是生存的一种必然,逃避现实永远是驼鸟的选择,生活不需要温情主义。从另一方面说,别人“说”你,恰恰说明他关注你,在乎你。当别人对着你的背影指指点点的时候,说明别人正站在你的身后。所以,当听到那些比雪花还纷乱的“人言”时,你应该高兴,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土堆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有时候,还要向小草学习,风愈是肆虐疯狂,小草愈是对之摇头否定。
一天,眼睛和鼻子、嘴巴等器官在争论。眼睛说,我最有用,我能看到红的、绿的、黑的、白的。鼻子就不服气,说,这身体要通过我才能呼吸啊!所以比眼睛有用。这时,嘴巴也不服气,说,那吃饭得靠我,我最有用。这会儿眉毛听了就说,我知道了,就属我最没用。我愿意到你们下面来。于是,眉毛跑到了嘴巴下面。可是,这张脸就不像个人了。怎么办啊?眉毛虽然没有用,还是得回归到眼睛上面,人才像个人啊!所以,无用就是大用。
人的能力是后天努力的结果,没有人一生下来什么都会,但只要努力什么都应该能够学会。关键时候要敢于向自己挑战,阻碍我们前进的最大障碍,不是对手和困难,而是我们自己。如果这个人当初畏首畏尾地不敢向自己挑战绝,不会有今天的辉煌。当我们的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升时,要敢与给自己一片没有退路的悬崖,迫使自己不断地向生命高地发起冲锋。
世事无常,我们无时无刻都会遇到困厄和挫折。遇见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困难时,你都是怎么看待的呢?不要把自己禁锢在眼前的困苦中,眼光放远一点,当你看得见成功的未来远景时,便能走出困境,达到你梦想的目标。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抵制各种各样的诱惑,保持一种禅定的境界,才能心性安宁,远离烦恼,从而实现宁静的自我。
生活不需要过多的欲求,否则它们会牵扯到你过多的精力的。在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人执意于财富和成功的追求,事实上财富和成功并不可能让你的幸福永驻。有明确的目标,人生才有坚定的方向。最不幸的人是确定目标后,却不自觉地偏离了航向,甚至与目标截然相悖。人生的不幸不在于身陷困惑,而在于不知道已身陷困惑。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友善地接纳别人,真诚地帮助别人,你的人际关系必能和谐,那些本来怀有恶意的人,也不会对你造成伤害。相反,如果你处处提防别人,就算没有恶意的人在你眼中也会变成了有恶意的了。
多数的生命是平常的,多数的人生是平淡的,就在这平淡之中藏着真情,寻常里面寓有深意,如果想体验,你要用心才行。把目光从物质上稍稍移开,留点时间和空间给心灵和精神,为他们寻找一个家园。
你希望掌握永恒,那你必须先把握当下。你希望战胜他人,那你必须先战胜自己。你希望获得成功,你必须先经历失败。唯有认识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能扼止住命运的喉咙。
禅的智慧,就是要我们关注我们的心灵,善待我们的心灵,停下匆遽的脚步,聆听真实生命的声音,从而使生命多一份从容与淡定。然而不幸的是,我们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追逐、应对衣食、名利,而偏偏忽略了心灵。心灵恰恰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本心本性。
不要看不起身边不起眼的人,与他们为善,好好地对待他们,这就等于在无形中为自己埋下一粒友善的种子,这颗种子关键时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相反,如果你不与别人友善,别人也会“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就像“毁树容易,种树难”一样,为好人难,得罪人却容易,哪怕他的力量不如你,但若要与你过不去,你也会大受其害的。
人的一辈子就像梦一般缥缈易逝,抓不住。在一辈子中开心的事情有多少?在哀时光之须臾,感外物之行林中,不如把周遭的俗事抛开,将眼前的争逐看淡。世间的劳苦愁烦、恩恩怨怨,如有不能化解、不能消受的,不也经过这短短几十年就烟消云散了吗?若是如此,又有什么好解不开。
宽恕别人,这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地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尤其是宽恕别人的过错,这更加困难。当你的心灵为自己选择了宽恕别人过错的时候,你便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因为你已经放下了责怪和怨恨的包袱,无论是面对朋友还是仇人,你都能够报以甜美的微笑。
欲动。则心动;心动,自然烦恼丛生。得与失、荣与辱、起与落,这些东西,你在乎的越多,心里就会越痛苦;你舍弃的越多,内心就会越清静;分担别人的痛苦,可以消解自己的痛苦;拿出自己的温暖,可以得到别人温暖的馈赠。这就是爱的神奇力量。放不下、心底无爱、闲得无聊,都会是烦恼的根源。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生存,就要懂得心动不如行动。因为,心动只能让你终日沉浸在幻想之中,而行动才能让你最终走向成功。所以,做人一定不要仅是心动而要采取果断的行动。
世界上没有绝对正确的生活方式,也没有绝对错误的生活方式。佛祖视功名富贵如尘土,不能说明功名富贵绝对不是好东西,只能说明这是佛祖不喜欢的东西。我们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要诚实地对待自己的心灵,而不要受他人的价值判断所左右,不管他是佛祖还是普通人。我们不能指望用别人的心灯来照亮,只能借别人的思想做火种,点亮自己的心灯。
无论身在何方,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况,只要你的心灵经受过风雨的洗礼,你就会认识到:在人生的海洋中,幸福就在前方向你招手,理想中的阳光彼岸在等待着你的到来。你要做的是坚定你的思想,紧紧握住思想之舵勇敢前进!当心灵航船的船长疲惫地睡着时,你的首要任务就是唤醒他。对你而言,自我约束是力量,正确的思想是指挥,平静安宁则是能量。你要不断地对自己的内心说:“平静安宁!”
多数的生命是平常的,多数的人生是平淡的,就在这平淡之中藏着真情,寻常里面寓有深意,如果想体验,你要用心才行。把目光从物质上稍稍移开,留点时间和空间给心灵和精神,为他们寻找一个家园。
命运有着不可预测的复杂性。有时,成功和挫折会交替出现。我们可以知命,但不能任由命运来摆布,更不能因为遭遇不幸就自暴自弃。重新振作,你会有新的发现。
许多人喜欢预支明天的烦恼,想要早一步解决掉明天的烦恼。明天如果有烦恼,你今天是无法解决的,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人生功课要交,努力做好今天的功课再说吧!用平常的心对待每一天,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我们才能理解生活和快乐的真正含义!
求人不如求己,因为世上本没有什么奇迹,一切都要靠自己。在人生追求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保持知足的心态,自己努力创造奇迹,才是真的奇迹。
我们活着,就是最大的快乐。许多身患重病的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忍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因为治疗而带来的苦痛。也许对他们而言,生命早就失去了意义,每天凭借求生的意志在坚强的存活,是因为身边亲人企盼的目光,因为他们的活着,能带给深爱着他们的人难以言喻的快乐。
迷己逐物、逐物迷己的悲哀。在这个时候,我们迷失了自己,我们的心被房子等外物所填充、占据,整个人成了外物的奴隶。其实,我们原本可以活得轻松一些的。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打开心灵,惬意的凉风,美丽的月光就会流泻进来。而这些大自然的恩赐,本来就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那些充满真情的感动,在我们的身边,总有那么一些真情所至,真诚爱人的世人,愿每一个人都能学会用一颗至诚博爱之心去生活,去爱身边的人,用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祥和、温暖、快乐和幸福。
人生不如意事占了十之八九,生活要能事事如意、不受外界干扰,实在很不容易!既然人世间有这么多不如意的环境要面对,不如先自我净化,把内心的世界清净,这也就是修心要下的功夫。我们在生活中如果好好用心、反观自性,就能自我净化心地,则无处不是清净的道场!
放弃是一种睿智,它可以放飞心灵,可以还原本性,使你真实地享受人生;放弃是一种选择,没有明智的放弃就没有辉煌的选择。进退从容,积极乐观,必然会迎来光辉的。
人生只有一次,没有人希望自己活得浑浑噩噩。但是,若想活出生命的真意,享受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生活,就必须依靠自己把握方向,不为外力所控,充分利用时间与潜能,发挥个人特质,并与宇宙万物相契合。人人都可以通过内在的省思,提升日常生活经验的层次,享受超越自我、得意人生的狂喜。
当智慧在内心中生起的时候,你就会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一刻,你就会活得快乐、安详。一个拥有智慧、亲见真理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他的心理健康而美丽,他愉悦地活在当下,他的内心清净无染,他的爱心与宽容发展到极致,这一切是因为他以智慧的力量彻底消除了“自我”的错觉的原因。
人们的生命跟朝露没有什么两样,看起来不乏美丽,甚至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美壮观,但是只要阳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工夫它就蒸发消逝在这个空间而变得无影无踪了,生命短暂,值得珍惜。在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虚度。珍惜生命中的所有,不断前进,才不枉度此生。
无贪无欲,才能满足自在。满足自在的人,脸上才能时时挂着满足的笑容。这表示他的心很平静,把心照顾得很好。人生只要内心平静,脸上常挂着笑容,就是最美的人生!
什么是“心甘情愿”?换言之,勇于面对,乐于接受,活在当下,都是心甘情愿的表现。或许有人觉得,“心甘情愿”听起来是多么的消极,好像是种被安排的无可奈何,然而生命就是这样,任何过程都必须经历,不论碰到什么样的人生课题,心甘情愿地接受它,你一定可以尝到属于自己的甜美果实。
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追求,而是要用平常之心看待身边的事。不要被表面的困难吓倒,如果你真的去做了,你就会发现,事情其实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难的是你如何突破自己的内心。
机遇有时候是神秘的,有时候又会装扮成失望出现在你的面前,当机遇出现时,它们也从不佩戴财富、成功或者荣誉的标志。因此,在做每一件事情时,你都要竭尽全力,否则,即便是最好的机会都会从你身边无声无息地溜掉的。
社会错综复杂,各色人等皆有,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要想做到圆融处世,就要有智慧。
有得就有失,人的心情随之起落,欲望从此再也无法满足。得失之际,我们都失去了心里的那份洒脱。不用放下任何财物,不用损失任何东西,只要放下那颗执着于物质的心,不被得失牵动你的喜怒,你就已经是得到了更大的自由。
世上只有低贱的人,没有低贱的工作。人的价值在于他本身,而不在于他从事的工作。无论什么工作,都能把一个人的心态、个性、气质、修养、才能透露无遗。是金子还是石块,都能通过工作体现出来。只要安心工作,展示出让人珍视的价值,自然会受到珍视。
人生在世,该端起的时候要端起,该放下的时候要放下。人生在世,需要的就是这份从容洒脱。对于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看破、放下。当我们拥有时,我们固然要珍惜它。但是该放下的时候,就要勇敢地放下。
那些细微的让人分不清楚的花种,实际上内在有着很大的差别,我们想种出什么颜色的花,并不是在于你后期是如何努力的浇水和施肥,而是完全取决于你播撒什么样子的种子。
很多事物也像种子一样会发芽,比如爱,比如恨。
在播撒我们种子的时候,记得想想它的果实吧。
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我们就只好改变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来面对这一切。
人生在世,无论是念佛修禅,还是从事其他功业,都得把心念和愿望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出业绩。成为表率,光及社会、荫庇后人,才是真正的善行和大德。空谈理想、坐吃山空,不是真正的修行者,更不是真正的有志者
人生对于思考的人来说,是喜剧;对于混日子的人来说,是悲剧;而我们这种真诚在过日子的人,那么人生就是有喜有悲。悲伤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克制悲伤,喜悦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平静对待。
我们必须让自己摄取、吸纳、咀嚼、消化思想文化知识信息的能力不断提高,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更应该是这样一种学习能力不断地得到更新和增强的过程。人的一生,到底过得如何,到底会写出怎样的锦绣文章,创造出怎样的锦绣前程,往往更取决他是否拥有这样一种不断提升自己吸纳智慧的能力。
把每一件简单的工作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容易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容易。试想,机会不正是在不简单和不容易之后出现的吗?既然如此,我们惟有把每一件琐细平凡的工作都做得出色,机会就会无处不在。
生活中免不了会有怨恨,怨恨最容易传染和循环。当你遇到“怨恨循环”时,你是继续传递它,还是用宽容和爱心去终结它?也许你忍下了一时之气,那么你是“怨恨循环”的终结者;如果你以善意的理解和关爱,改变了那怨恨的本质,那么你将是“善心循环”的启动者。
这个世界存在着种种不同的标准。你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确信一切都好。如果换个角度,结论可能会完全不同。真正有价值的,是拥有一颗开放的心,有勇气从不同的角度衡量自己的生活。那样,你的生命就会不断更新,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
生命本该充满了感动。如果你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努力为别人付出,你就会发现,有那么多人也和你走着一样的路,一样用心去爱着这个世界,你就会觉得自己并不孤独,全世界哪里都有你的弟兄,哪一个都值得你感动。
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有时,失去不一定是忧伤,而是成为一种美丽;失去不一定是损失,也可能是奉献。只要我们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失去也会变为可爱。
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只要心中的灯火不曾熄灭,即使道路再崎岖难行,那片光明也会孜孜引路,如愿而归!如果找到了心灵的方向,你可要牢牢守住,怎样都不要放弃。
一般众生因为有妄想,所以有我,因为有我,所以有你,有他,然后就我爱你,你爱我,爱来爱去。爱是自私的,因为我爱你才爱你,我不爱你就不爱你,你说这是不是自私?爱是绝对自私的,爱是占有的,爱是痛苦的根源,爱是烦恼的根本。
在心量和能量之间,心量是基础。你有这么大的心量,才会努力去积累与之相当的能量。如果心量不大,即使有机会积累能量,也不会放在心上。比如读书就是积累能量,心无大志的人,看见书犯晕,哪会对这种能量引起重视?所以说,心量决定能量。
人总是有太多的放不下,比如说放不下爱情,放不下亲情,放不下面子,甚至是放不下地位和名誉。因此人类活的很累,活的很辛苦,我们总是把以前的事情铭记在心,总是把将要发生的事情盘算了一遍又一遍,最终却一无所获。要想做一个能拿得起也能放的下人,必须要有一种很好的心态:船过水无痕,鸟飞不留影。所有的成败得失都不会引起心境的波动,那才是真正地达到了一种自在洒脱的大智慧。
人缘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一种依靠,一种无形的力量。朋友是你的后盾,在你困难的时候能给你最及时的帮助,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特别是朋友之间关系的时候,千万不能待人苛刻,更不能使小心眼,贪其中小便宜,睚眦必报之人最终会得到惩罚。
一个成功者,并不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有多么的一帆风顺,也不是他们的能力有多么的超群,而仅仅只有一个原因——这种人善于控制自己的心情,能在狂风暴雨中看到美丽的彩虹,甚至能在一败涂地中看到美好的将来,并时刻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不为暂时的失败沮丧。
绝大多数人并非真的没有条件享受快乐,而是自找烦恼。不是没有饭吃,而是杂念纷呈,吃得没滋没味。不是没有睡觉时间,而是心神不宁,睡不着觉。如果把杂念抛开,该吃饭时好好吃,该睡觉时好好睡,不是能享受到吃饭睡觉之乐吗?
不要想向别人讨回公道,要能看得破,心才会平静,更不会惹上诸多的烦恼。退一步替别人想,大事就会化小事,但如果小不忍就会斗起来,结果心中产生了更多的不愉快。
佛教偈语精选
十大佛教偈语.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理解:(可以这样解释,原子可再分,夸克还可以分.........或者世界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变化,生因缘而生亦因缘而灭。缘不是别的,是事物出现。存在所依靠的条件,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没有原因而生的。而当这种原因或者说条件失去时,一切又为空了。
)
经典二:不可说。(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一旦失口,往往一丝脆弱的牵伴都会断掉,纵然痛惜也)
理解:(当道悟到一定程度,用语言表达出来,是十分困难的。一落言诠便为桎梏。)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理解:(色就是事物存在变化的形容,是我们能感觉到的实体。然而色最后会消失,万物皆是如此。所以是空。然而世界上的一种东西灭掉了,仍然会有其他事物生起,也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并非无,空与色就是生生灭灭,有生有灭的关系.)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理解:(禅语:由爱生恨,由爱生嗔,世间一切善恶美丑,都是因为我们的念头一动。就成为善恶美丑了。要是我们念头不动,这善恶美丑在哪呢?这是禅!
)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理解:( 佛说:大千世界如恒河之沙,一花一人又是一个世界,如来即如去,不要老是想着寺庙上的泥陀陀是佛,要是你认为是,你错了,佛是悟出世间真理的觉者,不是那些泥陀陀,它影响不了我们的因果。
)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理解:( 物极必反)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理解:(所谓苦海,就是我们的迷惑。不迷就是回头了。迷是什么?迷就是,看一眼美女,就生出万般欲望和烦恼。没有看到,其实她也是一堆血肉,肉嘛,大家都有是不?一堆分子,分子嘛,世界上什么东西不是分子?大惊小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光是把手中的刀放下,心中的也放下,光放下手中的,刀还是会再拿起的。
)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理解:(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
经典十: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理解:(地狱本不存在。存在的只有你的心和由心生出的欲望和痛苦。欲望越强烈,痛苦就越强烈。当内心宁静如一尘不染。地狱者,非地狱,是名地狱。 )
缘起偈  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无常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七佛通戒偈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香偈  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
三力偈  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与法界力,周遍众生界。
三谛偈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涅盘经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亚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消除宿业障,同登无上觉。
布施偈  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
诞生偈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今兹而往,生分已尽。
黄昏偈  此日已过,命即衰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初夜偈  白众等听说,初夜无常偈;烦恼深无底,生死海无边;度苦船未立,云何乐睡眠?勇猛能精进,摄心常在禅。
四第一偈  无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亲,涅盘第一乐。
施舍得道偈  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不善像如善,爱而似无爱。以苦为乐像,狂夫之听厌。
菩萨行偈  常当摄身行,而不杀盗淫,不两舌恶口,不妄言绮语,心不贪邪欲,无恚不毒想,舍离诸邪见,是为菩萨行。
慈悲心偈  常行于慈心,去除怨恨想;大悲感众生,悲惜化泪雨。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拥护以道意,乃应菩萨行。
目连说方便偈  当速求方便,于此佛法众,当除生死患,如象食竹叶,若于此佛法,修诸无欲业,已除诸尘劳,亦尽若源本。
法身舍利偈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佛祖开示婆罗门偈  所行非常,谓法兴衰;夫生辄死,此灭为乐。
药师佛谈粥偈  持戒清净人所奉,恭敬随时以施粥。十利饶益于行者,色力寿乐辞清辩。宿食风除饥渴消,是名为药佛所说。
妙色王求法偈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  作福不作恶,皆由宿行法,终不畏死经,如船截流渡。
世亲止欲偈  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诸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
莫贪淫欲偈  勇者入定观,身心所与尘,见已生秽恶,如彼彩画瓶。
水中捞月偈  此诸痴猕猴,为彼愚导师。悉堕于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禅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慧能悟禅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论禅不在坐偈  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庭前柏树子偈  出入云闲满太虚,元来真相一尘无。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一柏树。
释迦牟尼说倒惑偈  未香以涂身,并熏衣缨络。倒惑心亦尔,谓从已身出。如彼丑陋婢,见影谓已有。
庞蕴举家修行偈  世人多重金,我爱刹那静。金多乱人心,静见真如性。
王安石论戏场偈  诸优戏场中,一贵复一*。心知本相同,所以无欣怨。
苏轼地狱变相偈  我闻吴道子,初作丰都变;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此画实无相,笔墨假和成;譬如说食饱,何处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
苏辙呈顺禅师偈  中年悟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顺师。搐鼻经参真面目,掉头不受别钳锥。 枯藤破衲师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黄庭坚自赞偈  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
宋濂赞永明延寿偈  我与导师有宿因,般若光中无去来。今观遗像重作礼,忽悟三世了如幻。灵山一会犹俨然,愿证如如大圆智。
张拙随顺世缘偈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圣含灵共我家。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爱欲缠绵偈  如火盖干薪,增长火炽然;如是受乐者,爱火转增长。薪火虽炽然,人皆能舍弃;爱火烧世间,缠绵不可舍。
禅宗小故事醒悟人生大哲理
一、还要我放下什么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
赵州禅师答:“放下吧。”
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
赵州禅师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
严阳尊者听到这里,忽然有所领悟。
二、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三、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四、磨砖作镜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僧人。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五、人生咸淡两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涸烩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六、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七、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八、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九、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学里教授禅学的教授来请教南隐禅师,什么是禅。
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发觉,他继续往杯子里注水。
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教授忙着用纸巾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下来。
“你就像这杯子,”他微笑着说:“你的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十、正字与反字
小僧人满怀疑惑地去见师父:“师父,您说好人坏人都可以度,问题是坏人已经失去了人的本质,如何算是人呢?既不是人,就不应该度化他。”
师父没有立刻作答,只是拿起笔在纸上写了个“我”,但字是反写的,如同印章上的文字左右颠倒。
“这是什么?”师父问。“这是个字。”小僧人说:“但是写反了!”“什么字呢?”
“我’字!”
“写反了的‘我’字算不算字?”师父追问。
“不算!”
“既然不算,你为什么说它是个‘我’字?’
“算!’小僧人立刻改口、。
“既算是个字,你为什么说它反了呢?
小僧人怔住了,不知怎样作答。
“正字是字,反字也是字,你说它是‘我’字,又认得出那是反字,主要是因为你心里认得真正的‘我’字:相反的,如果你原不识字,就算我写反了,你也无法分辨,只怕当人告诉你那是个‘我’字之后,遇到正写的‘我’字,你倒要说是写反了”师父说,“同样的道理,好人是人,坏人也是人,最重要在于你须识得人的本性,于是当你遇到恶人的时候,仍然一眼便能见到他的“夭质”,并唤出他的‘本真’;本真既明,便不难度化了。”
十一、一杯水和一片湖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弟子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弟子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十二、真假妄语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禅师!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
大珠:“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道光:“既然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为什么每天要聚众劝人参禅修道?”
大珠:“老僧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那有什么地方可以聚众?”
道光:“事实上你每天聚众论道,难道这不是说法度众?”
大珠:“请你不要冤枉我,我连话都不会说,如何论道?我连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你怎可说我度众呢?” 道光:“禅师,您这可打妄语了。”
大珠:“老僧连舌头都没,有如何妄语?”
道光:“难道器世间,有情世间,你和我的存在,还有参禅说法的事实,都是假的吗?”
大珠:“都是真的!”
道光:“既是真的,你为什么都要否定呢?”
大珠:“假的,要否定;真的也要否定!”
道光终于言下大悟。
说到真理,有时要从肯定上去认识的,但有时也可从否定上去认识的。如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就是从肯定中认识人生和世间的;般若心经又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从否定中认识人生和世间的。大珠慧海禅师否定一切明句文身,不是妄语,因为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谁言不生灭?疑情犹若斯,智者善分别。”
如满禅师进一步解释道:“佛体本无为,迷情妄分别,法身等虚空,未曾有生灭;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处处化众生,犹如水中月;非常亦非断,非生亦非灭,生亦未曾生,灭亦未曾灭,了见无心处,自然无法说。”
顺宗皇帝听后非常欣悦,对禅师益加尊重。
有人常常问道:阿弥陀佛在西方净土,药师佛在东方世界,那么释迦牟尼佛现在又在哪里儿呢?其实释迦牟尼佛正在常寂光土,而常寂光土又在哪里里呢?
这种问题,经禅者答来,就非常活泼,因为有心,看到的是生灭的世界,那是佛的应身;无心,看到的是不生不灭的世界,那才是佛的法身。无心就是禅心,唯有用禅心,才知道佛陀真正在哪里里。
“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灭不是生灭的灭,灭是涅槃境界。在常寂光土则灭除一切烦恼、差别、对待,是绝对解脱快乐的寂灭世界。


',1)">
',2)">感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