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组词有哪些词语:市长助理--赚到一亿的辣椒生意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3:42:14

市长助理--赚到一亿的辣椒生意经!

来源: CCTV7《致富经》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6219445.html?td=%D6%D6%C0%B1%BD%B7%D6%C2%B8%BB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08845970602334&nowpage=01/10 图解:
    [内容速览]杨茂义原本是吉林省洮南市的一个乡党委书记,后来做到了市长助理,可以说前途光明。可是2001年他要下海了,专门经营一种可供出口韩国的辣椒,注册公司,当起了辣椒经纪人。原本这里没有种植辣椒的传统,他又不到外地收,他的生意如何做得大呢?
    每年的12月份到次年2月份,吉林省洮南市的杨茂义几乎每天都要在辣椒收购现场和公司员工们一起忙活。
    在外面忙完了,杨茂义还要到房间里接待一批贵客。这些人像整天没事做一样,两三天就来一趟,其实他们是被逼来的,农民指望他们多来几次,农民就能多种点辣椒,多赚点钱。所以他们是受农民们的委托来求杨茂义的。
    中共洮南市瓦房镇委员会书记 王小平:“老百姓不管什么时候,你是要睡觉了或者是吃饭的时候就来了, 就是告诉我必须得来。 ”
    原来这些人都是各个乡镇的党委书记,他们都是来帮自己乡镇的农民抢2007年的定单的。
    中共洮南市大通乡委员会书记 石文博:“能不能被别人抢去,被别人争去 ,所以今天来再和公司夯实一下。”   图解:
    7年前,杨茂义和他们一样是个乡党委书记,后来任洮南市市长助理,2001年弃官从商。现在的杨茂义拥有固定资产3000万元,年产值1个亿。辣椒和深加工产品每年出口量达7000多吨。有3万多农民在他的带动下种辣椒,杨茂义拉动着东北20多个乡镇的辣椒产业。短短5年时间,身无半职的杨茂义比以前做市长助理的时候风光多了。就连他以前的老上级都对他很佩服。
    洮南市政府市长 许广山:“我感觉只要是人尽其才能够发挥他的才能就有利,有利于他的事业也有利于发展。”
    5年里,杨茂义的路并不平坦,这是他没想到的。2001年,他看中自己一手带出来的抚顺乡辣椒产业,辞职注册公司,花了2万多元钱租了间房,打算从做辣椒经纪人开始。
    2002年是公司正常运转的第一年,他顺利的和农民签定了7000多亩定单。本想到了年底如果2元钱一斤保底回收的话再倒手2.3元一斤卖出去就能赚到100多万,能给公司开个好头。可到了年底,杨茂义眼睁睁看着丰收的辣椒却不敢收了。
    洮南市洮府乡万福村村民 毕文福:“他的价格两块钱回收了,他再出手往外卖是一块多钱。大伙都认为他做买卖能陪钱回收咱们辣椒吗?”   图解:
    辣椒加工企业员工 朱建业:“1吨就是赔1000元钱。”
    原来由于2001年辣椒价格暴涨,导致2002年种辣椒的农民醵增,辣椒市场供大于求,价格骤降到1块五、六一斤,低于2块钱一斤的保底价,如果回收的话,杨茂义就要损失210万,看到这种局面。公司员工朱建业给杨茂义出了个主意:
    辣椒加工企业员工 朱建业:“回收这里面有很多的说道,咱可以在质量上,比如个头不够大,颜色不够深或者质量不够好,象征性地回收一点少赔点。”
    可是杨茂义并没有采纳朱建业的办法。
    辣椒加工企业员工 朱建业:“甚至他说那么一句话,我宁可咂锅卖铁,灾钱抬钱我也得兑现合同。我就是用钱买老百姓的心。”
    杨茂义:“如果要是把农民的心伤了,以后他不会再跟你合作。”
    杨茂义决定宁可晚点把辣椒款给农民,也要把7000亩辣椒照单全收。至今他都忘不了当时收购的情景。
    杨茂义:“排队整个把我这个市场一圈都围上了,那时侯是越多赔的越多,我一看到那些黑压压的车的时候,我哭的心都有。”   图解:
    当时,杨茂义资金不足,他就给农民们打了白条,承诺春耕之前一定还上欠款。看着白条,农民们彻底心慌了,说什么的都有了。一时间,出现了关于杨茂义的种种谣言。毕文福也拿到了9000多元钱的白条,听到谣言他心里更没底了。
    洮南市洮府乡万福村村民 毕文福:“咋传的都有,说杨茂义拿着收辣椒这笔钱跑了,或者有的说杨茂义出车祸了。但是咱们也不知道究竟咋回事。”
    这些谣言也传到了杨茂义的耳朵,更刺激了他要筹钱还清农民的想法。于是杨茂义就去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借钱。
    杨茂义:“实质上说句实在话,那是逼出来的.因为这么多年怎么困难没和别人借过钱。”
    200多万毕竟不是个小数,他一连走了100多家,老同学蒋羽才也在其中。
    杨茂义的同学 蒋羽才:“他在我们同学中间非常有威望,我们同学都非常信任他,原来他是我们班班长。他遇到这困难我们确实也都想帮帮忙。”   图解:
    是杨茂义多年的老朋友救了自己,最后有40 多个朋友一起商量,集体用工资来贷款帮杨茂义。
    杨茂义的同学 蒋羽才:“后来他说到银行贷款用户口本就可以,这样我们听说了之后大伙心里就觉得亮堂了,咱家家都有户口本,咱们同学还那么多,我们同班同学就有好几十个。”
    40个朋友的担保让杨茂义终于松了口气,他分期兑现了农民的白条。得到了农民的信任也对得起了自己的良心。可是和他一起承受压力的家人却为他今后担忧起来,整天劝他放弃这行。
    杨茂义的妻子 王影:“我说咱到哪个单位有个位置就可以,挣工资吧。我们俩人也挺好,平平静静过这辈子也挺好。但是他不是那种性格的人。”
    杨茂义的哥哥 杨茂权:“就劝他要不还回政府,大官当不上当个小官也比干这个强,家里老人都在世,都特别上火。”
    面对100多万的债务和家人的不理解,杨茂义独自承受着压力。他坚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图解:
    2002年12月,杨茂义在朋友的引荐下认识了韩国客商,由于是第一次合作,韩国客商很谨慎只定了40吨辣椒皮。对于负债累累的杨茂义来说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可是意外发生了,称出了故障,带来了大麻烦。
    杨茂义:“当时发现1000多包中有三四十包定称不准,最多的差二两。”
    杨茂义知道,如果这批货就这样运走,对方会认为自己做事不认真,很难再有合作的机会。可是在他身后还有那么多的农民再种辣椒,销售渠道必须要保住。于是他当即决定1000多包货物一定要在发货时间之前全部返工。
    辣椒加工企业员工 刘绍春:“不象是3袋子、5袋子,那是好几千袋子挨个袋子都缝完了,定完装又全都打开,又都往里填的。整整是干了十七八个小时。”
    杨茂义:“考虑人家对方之后,对方才能考虑你,你总考虑自己,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和对方合作不会长久 。”
    杨茂义当着韩国客商的面把足斤足两的货发到韩国。杨茂义赢得了信誉,韩国客商也成了他的老客户合作至今。,而且每年的订货量都在不断的上升。尤其是对冷冻鲜椒的需求量每年都在4000吨以上。   图解:
    韩国客商:“什么样的鲜椒是你们要的鲜椒长度是8厘米没有白色的斑点得把辣椒把捭掉。”
    在韩国,冷冻鲜椒经过干燥之后做成食品。从那以后,也有其它的国内外客户闻风找上门,杨茂义渐渐捋顺了销售渠道。经过2002年辣椒价格的波动,很多农民不种辣椒了。直接导致2003年辣椒供不应求。市场价从3元钱一斤飞涨到6元钱一斤。2003年底,又到了收干辣椒的时候,可原来那车水马龙送辣椒的场面却一下子冷清了,杨茂义怎么也收不上辣椒了。
    杨茂义:“我满以为通过2003年的大量收购能把2002年的亏损弥补一下结果事实相反。”
    原来当年的辣椒价格飞涨,一批辣椒经纪人想从中大捞一把,于是他们从四面八方涌进了洮南。
    洮南市洮府乡万福村村民 汤英伟:“有的时候屯子里的车一天得来十多台就来回在屯子里转悠收还有老客坐这收。”
    2003年,汤英伟种了15亩辣椒,以2块钱一斤的保底价格和杨茂义签定了收购合同。虽然杨茂义当时也把自己的收购价提到和市场价持平的程度,但是汤英伟看到卖给小商贩不用挑辣椒,就把自己的1万斤干辣椒全都卖给了小商贩。   图解:
    洮南市洮府乡万福村村民 汤英伟:“有的时候收混椒,3块多钱,我不挑了连湿带干的都收走了。”
    记者:“那你们在这之前不是和公司签定了定单的协议吗?”
    汤英伟:“签是签过,公司也不追究。再说我们老农也不懂啥法,来了有收的就卖了。”
    结果,2003年底,杨茂义只收上来200多吨辣椒,收入了五六十万元。看到货源成了问题,杨茂义找来了自己的员工商量出了一个自己有点吃亏的对策。
    杨茂义:“我们就是超本身能力的去发展规模,比如说我们两万亩够了我们发展3万亩。这1万亩就专门供应其他客商来收。”
    从那以后收购量终于可以保证了。杨茂义知道,开工没有回头箭,农民的辣椒要种,钱自己也得赚。他思考再三,决定上深加工生产线,这样淡季也可以销售,而且便于储存,也可以避免一些市场波动。2004年初,杨茂义用自己卖干辣椒的500多万元上了辣椒粉和调料粉等6种产品的生产线,借鉴韩国的配方进行深加工。   图解:
    杨茂义:“这是我们生产的调味粉,直接出口韩国的。用途就是做泡菜用。这里的主要成分有金塔辣椒碎、糯米粉、葡萄糖粉、大麦粉、小麦粉等。”
    记者:“质量上得达到什么标准?”
    杨茂义:“涉及到机密了,那就涉及到配方了,不能再往下说了。”
    2004年12月。韩国客商定了100多吨辣椒粉,要求在1个半月左右就要发货。公司重新调整了员工。可没想到,一天,车间主任李新华怒气冲冲去找车间负责人,两人差点大打出手。员工们也拉帮结派不干活,这可急坏了杨茂义。有心自己去调解,却又怕耽误其它的事,于是他就找到了正退休在家的老朋友王桂兰帮忙,她做公务员多年,对于调节人际关系当然清轻车熟路。
    辣椒加工企业员工 王桂兰:“他们俩都想尽快的把这项工作任务完成,我看到他们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点,我就抓住这个了,各个击破抓住他们的要害。”
    经调查原因终于摸清了,
    辣椒加工企业员工 李新华:“都是老工人的时候,我们的产量和个人我们拿的钱非常多。现在他搭配的人员全都是新工人,所以对我们挣钱和产量都不利,我们挣不着钱了。”   图解:
    工人干活都是记件制的.。以前李新华一天能拿到30多块钱,调整人员之后只拿到20多元钱。所以他心里就不平衡了,事情调查清楚才有解决方法。
    辣椒加工企业员工 王桂兰:“少说优点,我就不表扬他,每个人都批评。”
    心结解开了,员工重新调整了,货也正常出了,但就是这二、三十块钱的事却差点影响到了100多吨的出货时间。杨茂义觉得在公司内部必须得有一个这样的管理人员,于是他正式聘用了王桂兰负责公司内部管理。内部管理捋顺了,产量提高了,2005年仅辣椒粉一项就生产了4000多吨,产值6000多万。
    5年里,杨茂义的种植基地从一个乡发展到了三各省9个县20几个乡镇,产品远销韩国和东南亚。记者采访的时候,正赶上他与韩国客商签定3000吨速冻鲜椒的预定合同。这回他的底气又足了许多。每年这种和外商的签约仪式,杨茂义都要参加20几回,这是他做市长助理的时候没想到的。
    杨茂义:“我们总的固定资产能达到5000万,产值是我们目前是1个亿的产值。2007年增加投入之后我计划产值能实现1.5个亿。”  

辣椒成就大产业 年赚收入两千万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7949826.html?td=%D6%D6%C0%B1%BD%B7%D6%C2%B8%BB  图解: 2009年11月8日 山东武城县第三届辣椒文化艺术节
这天,武城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雾,灰蒙蒙的天却丝毫没有影响来自全国各地的嗜辣高手在这里一决高下。
现场:如此吃辣椒,我感到今年是第一次见。
选手们个个都紧盯着主席台边上的轿车大奖,忙不迭地王嘴里塞着辣椒,按比赛的规则,就是看谁在一分钟之内能吃掉多少这种很辣的朝天椒。
现场主持人:今天,第一个把盘子里的辣椒全吃了的选手已经诞生。
经过几轮的比拼,这位女孩一分钟吃掉38个朝天椒,而这位小伙子更厉害,他一分钟吃掉80个朝天椒,他俩各赢得了一辆QQ轿车,然而,这场比赛的最大赢家并不是他们,而是这位叫谭英潮的人,他利用这次活动为自己做了一次最大的宣传,说起谭英潮,在当地是一个很厉害的角色。
经纪人:开玩笑,哪个不认识谭总?谭总,你问一个小孩,说英潮公司的,都认识他,你问一个老人,80岁以上的她都知道。他好,百分之百的靠他挣钱。没有他的话我们这地方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是不是?这个产业不可能做得这么大。
从1999年到现在的十年时间里,谭英潮从一个不知名的辣椒经纪人,发展成为销量3万吨,占整个武城辣椒产量80%,产值上亿的辣椒生产企业,一个做辣椒生意的经纪人,怎么在十年时间一人撑起一个地方的支柱产业?在众多的辣椒经纪人,他把握住了哪几个关键的机会,使他脱颖而出,做到一家独大的呢?
辣椒种植是山东武城县的一个支柱产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种植面积达到5万多亩,总产量4500多吨,辣椒面积的不断扩大,催生了不少辣椒经纪人,他们通过帮外地的收购商在本地收购辣椒,赚取一定的手续费。
经纪人:当时都是搞代收。
记者:那时候谭英潮也是代收吗?
经纪人:按当时的条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  图解: 谭英潮在当时也是一个辣椒代办,但他的心和其他辣椒经纪人并没有在一个起跑线上,他不满足只做代办赚来的小钱,一直都在暗地里等待机会做大生意。
谭英潮:我不做代办,看不上那钱,就是说我想挣大钱,我想把这个产业做大,我就要自己收购自己销售。
1999年,一个机会终于来了,谭英潮不失时机地把握住这个机会,不仅使他一战成名,也成为他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1999年,武城县的辣椒产业遇到了一道坎儿,干辣椒的价格急剧下跌。
谭英潮:最好的辣椒才2元多钱1斤,2元多钱1斤,农民根本就不够本钱。
辣椒价格的急转直下,让很多经纪人沉不住气了,纷纷抛售手中的辣椒,在这些经纪人中,只有谭英潮是个例外,他不仅没有抛售手里的辣椒,而且还多方筹集80多万元,开始大肆收购。
谭英潮:别人不收我也收。看着辣椒就不想走,就是见到辣椒就想收,这200多吨辣椒在别人看起来,他收了200多吨了,我觉得还少,如果有钱的话,我收500吨。
经纪人:当时那一块,我们这个市场好多经营户一看他收,也都是存3吨5吨的,7吨8吨的。
经营了十多年辣椒生意的谭英潮预料到,辣椒价格的暴跌,肯定会导致第二年种植量的锐减,价格会因为缺货而回升。果不其然,2000年3月,武城县的辣椒种植面积锐减,市场上的辣椒少到有钱都买不到的地步,这时,谭英潮手里的200吨辣椒,成了他事业做大的一个重要的砝码。
2000年5月的一天,谭英潮接到一个电话,电话是一家生产辣椒粉、辣椒酱的韩国独资公司打来的,那家公司年消耗干辣椒一万多吨,在业界也是非常有名的,给谭英潮打电话,正是因为他手里的200吨辣椒。
谭英潮:听了电话以后就盼他来,来看看那个辣椒,要不是缺辣椒,那一年,他肯定不会找我。  图解: 经过谈判,对方让他在一个星期内准备50吨干辣椒,一星期后,谭英潮把50吨辣椒送到多元公司,这是谭英潮做大的一次机会,他不想轻易地放过,卸货后,他没有马上离去,而是在工厂里捕捉着每一个细节。
谭英潮:没事围着他的工厂转转,我看到有上100人在那里去辣椒把。
这一转,让谭英潮发现了一个秘密。多元公司将各地送来的辣椒倒在一起晾晒后,还要组织工人去掉辣椒把,把少部分颜色不纯的辣椒挑拣出来,这让谭英潮觉得这是一个拿大订单的机会,想让公司老板在众多的供应商中关注自己,产品就得与众不同。
在准备第二批辣椒的时候,他召集了十几个工人,把厂门一锁,做了一个旁人从来不做的工序---给辣椒去把、挑选。谭英潮的这个做法,让妻子觉得很不理解。
王振芹:为什么去把都不理解大家伙,既增加成本,妇女的劳动力又难管,你为什么去把?
工人:因为我们原来都是初加工,初加工,改变了以后,现在改变了,我们都不怎么理解。
尽管家人和工人都不明白,谭英潮为什么去了一趟多元公司后,会变得这么多事,但谭英潮坚持第二批50吨辣椒一定要这样做。当他把这50吨辣椒拉到多元公司时,在众多辣椒供应商拉来的辣椒中,他的辣椒脱颖而出。
多元公司经理:在院子里都是放了,放了以后,这个辣椒一去比较的时候,在很远的地方一看的时候能看出来,颜色,颜色很好,那个颜色好都是谁的?是谭英潮的。
谭英潮:你看看,这个辣椒在这里面很明显,拿出来,你看,把这几个拿出来,马上就好了,马上好了,好看多了,到那里,到多元一倒,一片红。再一去把的话,你看去了把的,老董,你倒出来,你看,完全不一样了,完全不一样了。你看看这个辣椒,这个谁不喜欢?又大又红。
做好了一个细节,让谭英潮把握住了一个机会,来自多元公司的订单开始源源不断。
多元公司经理:200吨、300吨,以后1000吨、2000吨、3000吨,这样我们合作了。  图解: 一年后,谭英潮从开始的50多吨订单上升到了6000多吨,一点小小的转变,使谭英潮一下占据了多元辣椒供应量60%的份额,成为多元公司最大的辣椒原料供应商,而他为了稳定自己的货源,每年都与武城县的1万多农户签订购销合同,收购量占整个武城辣椒产量的50%以上。
就在谭英潮春风得意的时候,2004年,他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危机。2004年3月,多元公司突然告知谭英潮,韩国方面停止要货,失去了订单的多元公司不得不停止一切生产。
谭英潮:当时脑子就懵了,订单要没有了,你说这个怎么办这个事?货发了这么多,钱当时也给不了我。
记者:差多少?
谭英潮:差1000多万。1300-1400万元那时候。
多元公司停产,欠着谭英潮1000多万元的货款无法偿还,可让他担心的是,与他签订订单的农户!
谭英潮:他这个订单失去了,这是订单一方面的,另一个是什么呢?还有我发展这么多种植户怎么办?辣椒卖给谁去?
那几年,与多元公司合作,为了保证有足够的收购辣椒的流动资金,谭英潮每年要向银行贷款1000万元。等多元公司结账再还贷,眼看1000万元贷款马上要到期了,而多元公司欠自己的1000多万元却要不回来,谭英潮很是着急。
谭英潮:银行要跟我要贷款,我又还不上,诚信没有了,如果我这个企业上了黑名单,在其它银行也贷不出款来了,就没法经营,一切从零开始。
让谭英潮欣慰的是,辣椒还在多元公司的库房里,万一款追不回来,卖辣椒也是一步棋。经过协商,对方同意让谭英潮帮把库房里的辣椒卖出去。
谭英潮:他给我这个消息以后,我好像减轻了一半的压力,有办法了,有活路了,我就抓紧时间联系以前的老朋友。那些客户。  图解: 王军,谭英潮多年的好朋友,辣椒经营大户,当谭英潮找他帮卖辣椒时,王军一口气就要了800多吨,得到这些老朋友的帮助,谭英潮松了一口气,他相信用不了多久,这批辣椒就会卖掉,自己也会从多元公司那里拿回1000多万元欠款。
可就在这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
王军:装的过程当中,我倒了几包一看,有霉变的,有霉变,我说这不敢要,出口对这个霉变要求很严格,我说你从库房里直接拉我是不敢要了。
谭英潮哎哟,这一下子又回到了零,又一盆凉水,他不要,这么一垛辣椒,当时我心里也没底了。
辣椒放在库房里有六米多高,多元方面只同意直接从库房出货,不让挑选,王军当然不接受这个条件,他把刚装到一半的辣椒卸车退了回来,其他的经销大户也不敢要了。更让谭英潮着急的是,还有两个月鲜辣椒就要上市了,如果不抢在鲜辣椒上市前把这批货处理掉,那这1000万元就会缩水一半以上。
谭英潮:辣椒缩水了五百万元,银行再崔我还贷款,新辣椒上市,我和农民签的回收合同再没法执行,那一下干脆跳海吧。
库房里到底有多少辣椒发霉,他心里也不清楚,如果这辣椒卖不出去,那他事业彻底没了希望。多元欠自己的钱收不回来,银行的钱还不上,自己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更严重的是,如果不能按时收购农民的辣椒,后果不堪设想。现在他只剩下唯一能翻身的机会,就是在短短的两个月,把上万吨的辣椒买掉。
谭英潮:你定个价,我拉出去,我自己来解决,那实在是没办法了,你怎么办?再去联系客户,客户到这一看这个情况,还是不装,那不就完了吗?时间耽搁不起。
谭英潮提出,不管辣椒是否发生了霉变,自己全部拉走。双方定好价后,谭英潮就在胶州找了个地方作临时仓库,将辣椒运出来。
记者:你们从多元拉了多少出来?
谭英潮:像这么大的车300多车,甚至还有比这个车大的,两个月,二三百车拉出去,倒出来,倒出来以后再装到车上。  图解: 谭英潮叫人把货一包一包地倒出来,看到霉变的辣椒还是比较少,他马上给王军他们几位经销商打电话。
王军:说你快过来看吧,我在这儿,你过来看一下吧,场面很热烈,很多人在挑,行,我过去一看,确实是这个情况,满满一院子货满满一院子人,这不,事后,我说行吧,就按你挑选的标准我就可以要。
工人:抢着要,我去的头一天,我真没想到那样,这就是红老虎,一个真是暴利,一个说赔就赔了,风险很大。
两个月的时间,谭英潮收回了900多万元。终于在新辣椒上市前渡过了这场危机,但是,这场危机让谭英潮遭到重创。失去了多元这个大靠山,他的业务几乎归零。几年的贸易生涯让他曾经风光一时,一次大浪却又让他抬不起头来,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和多元这次合作创造的机会并没有消失,而且成为他的事业再次壮大的基础。
2005年,虽然和多元公司的的合作暂时停止了,但谭英潮企业的规模上来了,和农民签订种植辣椒的规模也上来了,为了维持企业的运营和收购农民的辣椒,谭英潮正在处心积虑地想着企业如何发展时,一个突发事件,又给他带来一个发展的机会!
2005年2月18日,英国就含有添加苏丹红色素的食品向消费者发出警告。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用于机油、鞋油等工业产品的染色。2月23日,中国禁止将苏丹红用于食品生产。
这起看来与谭英潮毫不相干的事件,却让他嗅到了新的商机。谭英潮感觉到,化工色素将会退出食品添加剂市场,取而代之的是天然色素,而辣椒就能萃取红色素。
辣椒红色素的附加值很高,干辣椒加工成辣椒红色素后能提高一倍的价钱。谭英潮决定将原有的工厂改造,加工辣椒红色素,这引起了县政府的重视。
樊兆杰县长:龙头企业如果做不起来,那么这个辣椒产业相应地也要萎缩,我们支持这个龙头企业,就是支持全县辣椒产业的发展,就是要给辣椒种植的这些农户一个发家致富的机会。  图解: 2005年,武城县的辣椒种植量已经达到了15万亩,仅谭英潮的公司就带动了上万户农民种植辣椒,县里自然不希望这样一个龙头企业因此倒下。
2005年,在县里的扶持下,谭英潮生产了80吨辣椒红色素,2006年3月,他带着生产的样品到青岛,和韩国客商洽谈,韩国客商对辣椒红色素很满意,决定跟谭英潮合作,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情,让这次合作化为泡影。
谭英潮:这个颜色还可以,拿起手指头往嘴上一抹,他说你这拿错了吧?他说这是色素还是辣素?辣、辣。我尝尝,也是。
中间人老杨:我对这个也是外行,因为我是中间人,我作为介绍人来讲,我觉得这个事也没面子,最后谭总就说,可能拿错了,最后带着样品就回来了。
从红辣椒干中提取、分离而成的辣椒红色素,除了食品中使用外,在其它领域也有广泛应用,例如化妆品中的口红,就有辣椒红色素的成分。因此,辣椒红色素中,不能含有包括辣味在内的任何异味。谭英潮生产的辣椒红色素还有辣味,说明产品还不合格。
谭英潮:从来没有过压力这么大,见了人,就说,唉,你怎么好好的干这个项目,怎么好好的上这个项目?做贸易多么好,放着生意不省心,又干这个。
为这个项目,谭英潮前后从银行贷了5000多万元投了进去,如果这个项目不成功,那他欠下银行的巨额债务一辈子都还不清。这时候的他除了再往里扔钱外,已经没有退路了。
谭英潮拿着样品跑了几次青岛,请教一位专家。在那位专家的指导下,他终于生产出合格的辣椒红色素产品。2006年5月,他再次联系上那位在青岛的韩国客商。
谭英潮:来了以后,就说,不会再辣了吧?我说不会再辣了,我说上次拿错了,不信你再试试。
但那位客商不敢再品尝他的产品,见到这个情况,谭英潮便亲自品尝给那位韩国客商看。经过这么一折腾,韩国客商决定试着跟谭英潮合作。
谭英潮:要100公斤要50公斤他认可了现在,第一次他不但不认可还笑话我们,你这是红色素还是辣椒精?搞得我们灰溜溜的。  图解: 2006年,辣椒红色素一项就为他赚了600多万元。就在他生意红火的时候,停产了两年多的多元公司给谭英潮带来一个消息,这个消息兴奋得使他彻夜难眠。
2007年,韩国方面准备到中国来检查多元公司的生产环境及设备情况,而这时的多元公司经过十几年的生产,设备已经老化,加上2004年后一直停产,厂房破旧不堪。为了保住到手的订单,多元决定到胶州建新的厂房,并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通知给谭英潮。
谭英潮:他说我们想把工厂搬到胶州去,你看你经营辣椒这么多年,你胶州有朋友,咱可以到那里看一看,我们合作。
得到这个消息,谭英潮不再满足只做多元公司的原料供应商,他决定想办法将双方的供销关系变为合作伙伴。
谭英潮:如果他把工厂落户在胶州,我还是一个供应商,他到武城来投资,和我合作了,那我也是一股东,而且我们所有的订单,所有的加工,都是我们的事,那我们就主动了。
如果能与多元合作办厂,那么,自己就能掌握终端市场。可怎么才能说服多元公司与自己合作并把厂址选在德州武城呢?谭英潮得知,停产了两年的多元公司资金很紧缺,便决定从资金上入手。
谭英潮:这样德州那边的固定资产投入,土地房产、设备由我来投资,你就有定单就行了,我们就各50%,我说这个以后,他说那行。
2007年10月,他们在武城县的合资公司开工,全新的厂房全新的设备,达到了韩国公司的要求,这一年,他们的5000吨辣椒面等产品销往韩国,赚到了2000多万元。2008年,英潮的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
谭英潮:我一天要吃掉300吨辣椒,300吨辣椒相当于1天1000亩地的辣椒,我们按全年生产10个月,我们就是3万多吨。目前,我们武城辣椒及周边辣椒能满足我们一半。其他产地我们还要采购一半。  

火辣辣就是俏 一公斤竟卖300元

来源: CCTV7《致富经》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6067531.html?td=%D6%D6%C0%B1%BD%B7%D6%C2%B8%BB1/7 图解:
    在余干这个全县城最大的菜市里有一种神奇的蔬菜,它的卖价一般都在一百多元钱一斤,只要有货,它的卖价总是独占鳌头。
    经销商:“新上市的时候卖150元钱一斤。”
    消费者:“贵呀.自己吃是觉得贵。”
    消费者:“像我们消费没有那么高,讲老实话。”
    一斤蔬菜卖一百多元钱,价格如此之高,虽然很多人都对此有些无奈,但它在市场上还是供不应求。
    经销商:“就是供应不了,就是没货。”
    经销商:“紧缺,很紧缺。”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菜呢,价格高,而且还不愁销路,李玉霞在这个菜市做了多年的生意了,她就主要经营这种蔬菜。
    经销商:“不是卖瓜的就说瓜甜,这是没道理,这是人家尝出来的,人人都夸这个辣椒好吃。”    图解:
    经销商:“我们要送礼就不怕贵,越贵越好。”
    原来卖一百多元钱一斤的是一种名为丰收的辣椒,丰收辣椒虽然价格高,但是产量却有限.因为这种奇怪的辣椒只产于洪家嘴乡双港村。
    种植户:“我们祖祖辈辈种这个辣椒,我们村庄叫丰收村,以后这个辣椒就叫丰收辣,全省哪个地方都知道。”
    那么这种祖传下来的辣椒,与一般的辣椒相比,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使它的卖价常常保持在一百多元钱一斤呢?
    经销商:“这个就是丰收辣椒,这个个子这么大,再大也长不起来,外面的光滑度好光的,皮带点皱纹,这个外地的呢,个子好大,形状也不一样,这个光滑度也不一样,外地的吃起来的口感,好像是青菜一样的,这个丰收辣椒吃起来的香味,好香,吃了过后,带一点甜味。”
    品质独特,再加上它的产量有限,物以稀为贵,所以丰收辣椒的身价才会如此之高.这样贵的辣椒。如果村里人扩大种植规模那可就是财源滚滚而来了,然而自然界的一些规律却制约了村  图解:
    种植户:“我这里以前种那个辣椒,就是种一季。”
    种植户:“眼巴巴的看着,再贵也只能是种一季,只能是赚这么多钱,心里好着急。”
    村里栽种丰收辣椒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一年只能种一季,为了增加产量,村里人想方设法扩大种植面积,但是毕竟耕地有限,村里人只有守着财路干着急.2000年年初.村里的谢细明决定到别的村里租赁土地来种植丰收辣椒.
    种植户:“以前我们在家里,种一季,想多赚一点钱,以后看这个地太少了,要到外边去发展。”
    谢细明第一年到外村租了五亩地种上了从家里带来的丰收辣椒,育苗,施肥,除草.转眼到了夏末开始长出辣椒了,就在谢细明觉得丰收在望时,他发现地里长出来的辣椒有些不对劲。
    经销商:“  图解:
    难道是种子出了问题吗,但是种子是自己亲自从家里挑选带出来的,就在谢细明迷惑不解之时,他看到同是在外地租赁土地栽种丰收辣椒的李雪山的辣椒也和自己的情况一样。
    种植户:“到了人家的地方种,它这个辣椒个头会变大,那个皮子会变厚,那个茎它会长高,所以它的口感也会变味。”
    由于外形和口感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价格也就和一般的辣椒没有多大的区别,这种种豆得瓜的现象让谢细明等人百思不解,后来在向有关专家请教后谜底才被解开。
    种植户:“因为我们这里是沙口土,种出来的辣椒间隙发达,皮薄,其余的地方种辣椒黄泥巴多,容易板结,我们这里的辣椒,种出来的辣椒细嫩。”
    原来是因为土质不同才造成了辣椒的变化,外出租地种植丰收辣椒增加产量的希望破灭了,但是一些精明的村里人看见辣椒越是卖到最后价格会越来越高,于是有人尝试把丰收辣椒放进冷库贮藏到冬季再卖。
    经销商:“最高峰在我的手上买是180。”   图解:
    越是临近春节卖,价格也就越高,但是把辣椒都放进冷库待价而沽却要冒很大的风险。
    消费者:“到12月份,农历12月份,下雪的时间,辣椒搞不好会烂掉的,种辣椒的老板有很多的损失。”
    很多人都因没有掌握好温度而使辣椒烂掉了,就在大家不断寻找新的途径来保鲜辣椒时,200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村里的书记王殿文似乎又看到了辣椒保鲜的新办法。
    种植户:“也是看着电视,看到山东寿光,他们用高棚。”
    种植户:“想到用大棚保了温就可以吗,这个有温度,反季节的就可以种吗。”
    王殿文觉得辣椒的最好保鲜形式就是让它自然的生长在辣椒苗上,而大棚反季节辣椒正好可以解决以前把辣椒放进冷库所产生的损失。虽然大棚蔬菜在北方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然而在余干县却是一件新鲜事。
    种植户:“我们这些地区,天气比较热,温度比较高,冷的时间很少,我们余干就没有用  图解:
    王殿文于是动员村里人搭建大朋来种植丰收辣椒,开始大家还有兴趣,但是最后一合计一亩地搭建大棚要花八千元钱,于是很多人都打起了退堂鼓。
    种植户:“成本比较高,一亩田要投入七八千块钱的成本,有点怕失败。”
    种植户:“怕亏本,当时的心态也是觉得有一点风险。”
    经过反复权衡,最后还是有十来家率先在村里建起了大棚,李行花当年就拿出一亩多地盖起了大棚种上了辣椒,等到入冬后,别人没有辣椒上市时,李行花当年的辣椒卖到了180元一斤,就在李行花等人暗自为自己的决定深感庆幸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种植户:“有不小心,天冷了这个棚子没有盖下来,冻死了的,这10几家也有一半,有5户就死掉的,死光了,没有辣椒。”
    眼看到手的财富化为了泡影,在惋惜之余,李行花等人却看到了搭建大棚来种辣椒的可行性,因为李行花当年还有几分地的辣椒没有被冻死,而这几分地却给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富。
    种植户:“买的人多,来田里买的,买的多。”    图解:
    种植户:“3分多地,能卖1万多元钱。”
    随着大棚栽培技术的日益完善,现在全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建起了辣椒种植大棚,以前外出租地种辣椒来增加产量的计划失败了,但是现在反季节辣椒却实现了在原来的土地上增加产量的梦想。
    种植户:“种一季的话呢,一亩田可以产到3000元钱的纯收入,现在一亩田可以达到,一般的是1.5万亩产,好的话可以赚2万元钱。”
    现在全村年产丰收辣椒20多万斤,它给村里人带来的收入接近两千万元。    

一斤辣椒怎样卖出180元?

来源: CCTV7《致富经》 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2-d1001891754.html?td=%D6%D6%C0%B1%BD%B7%D6%C2%B8%BB1/5 图解:
    2008年3月18号清晨,在江西省余干县阳水沟农贸市场里,三个外地人四处打听起一种辣椒。
    海南辣椒经销商 李民生:“种辣椒最贵的时候你卖了多少钱?”
    蔬菜经营户:“最贵卖到150元一斤。”
    李民生:“就在菜市场,不要说在外面听广播,或者是听新闻,就在你这个摊位上,你最贵卖到多少钱一斤,过春节的时候。”
    蔬菜经营户:“卖120元到150元一斤。”
    李民生:“120元到150元一斤,就是这样的质量,这样的东西吗?”
    蔬菜经营户:“是。”
    在一个小县城的市场上,辣椒竟然有这么贵!接下来他们更为吃惊。
    蔬菜经营户:“我们本地的最贵的要150元一斤,去年卖了好 180元一斤。”
    这三个人是从海南过来的,他们在海南也是经营辣椒的大户,在网上看到余干辣椒能卖到180元一斤后,忍不住过来看个究竟。
    海南辣椒经销商:“一斤辣椒跟甲鱼一样价,太不可思议了。”
    辣椒居然跟甲鱼的价格差不多,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辣椒呢?
    让海南客户觉得不可思议的辣椒就是余干县的特产——丰收辣椒。要解开丰收辣椒卖到180元一斤的秘密,就要说起李伟良,就是他把以前只卖几元钱一斤的丰收辣椒卖到了100多元钱。
    李伟良:“只要拿到货就可以,不是讲钱的问题,吃我的辣椒的人一般都是有钱的,当礼品一样的,吃起来好高兴,送这个辣椒人家也开心,送的人也开心,用的人也开心。”
    2004年,李伟良在余干县城经营着一家摩托车店,看着县城里越来越多的摩托车店、电动车店,他想再找个行业发展,这时他盯上了老家丰收李家村的辣椒。
    丰收李家村距离县城6公里,别看村子不大,但在当地因为辣椒名气不小。
    丰收李家村村民 方富高:“我们丰收村种的辣椒,跟其它地方种的辣椒都不一样其它地方的辣椒,超过十多二十里的地方种的辣椒,都没有我们丰收村种的辣椒好吃。”   图解:
    丰收李家村村民 李爱国:“又鲜又辣,又爽 吃起来好爽,我们的辣椒到其它的地方种会变种,它会变,到其它的地方会变得好长、好大。”
    丰收李家村的辣椒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由于李家村是砂质土壤,空气湿润,阳光充足,种出来的辣椒个体细长,个头适中,而且皮薄细嫩。在李家村,适宜种这种辣椒的地只有4000多亩。
    蔬菜经营户:“吃起来口感不一样,这样的辣椒不好吃,这个吃起来有点皮,不好吃,这个还有皮,就是这里的皮,不好吃,这种辣椒不同,这个皮薄嘛,这皮太厚不好吃,这个好吃一点,本地人都知道,外地人好多也知道了。”
    江西人是有名的“不怕辣”,对于丰收李家村的辣椒,余干人更是情有独钟。
    记者:“每一顿都要吃辣椒?”
    消费者:“要吃。”
    记者:“那你今天没有吃辣椒。”
    消费者:“我没吃辣椒啊,这不是辣椒啊。”
    记者:“这个辣椒。”
    消费者:“这是小的辣椒跟萝卜腌的.”
    消费者:“好吃, 吃了这种辣椒多吃一点饭。”
    余干人不论是居家过日子还是在酒店请客,最爱吃的菜就是这道丰收辣椒炒肉。
    记者:“你是本地人还没有吃够?”
    消费者:“我是本地人。”
    消费者:“这是吃不够的 吃不厌的。”
    消费者:“辣、脆。”
    消费者:“又香又辣。”
    消费者:“我们丰收辣椒个小皮薄,其它地方辣椒吃了可能有一层皮,我们这种没有,爽口。”
    而这种最受当地人喜爱的辣椒,尽管产量有限,可是价格一直和其它辣椒差不多。2004年初,李伟良看中了丰收辣椒独特的地域性,他决定就在县城开个小店,专卖丰收辣椒。对于丰收辣椒,李伟良认为这是一个以前没有人注意到的商机。
    记者:“你当时就知道运作这个辣椒会赚钱吗?”
    李伟良:“会赚钱。因为我在外面跑,人们的生活水平是越来越高,第二,在已经不像1958年似的没饭现在讲究吃,吃要吃好。”   图解:
    2004年端午节,李伟良以1元多钱一斤的市场价收购了几百斤丰收辣椒,他想以两三元的价格卖出去。
    端午节是辣椒产量最多也是价格最便宜的时候,收来的辣椒,卖得比农户贵了没有人买,便宜了又够不上成本。第一次李伟良收购的辣椒就困在了手里。
    怎么样才能把这些辣椒卖出去?李伟良发现,很多余干人喜欢把这种辣椒作为土特产送礼。
    消费者:“我好多朋友都打电话给我,我拿一箱几箱辣椒寄给我的朋友,几个朋友,战友,都打电话给我 送人,都叫我邮寄过去。”
    以前买辣椒的人都是一个口袋提着到处跑,不好看也不体面,李伟良琢磨起辣椒的包装。
    李伟良:“进人家门的时候,比较好看一点这是礼品,第二个这个可以保鲜 通风,第三个重量也规定了,两斤装一筐。”
    李伟良花了几千块钱定做了一些这样的辣椒筐,每个成本只有四元钱。
    李伟良:“人家要两篓 一手一个,如果要四篓的话一手两个,很方便的。”
    李伟良把产品说明书也放在筐里,四处送礼,送的对像他是精心挑选过的。
    李伟良:“朋友亲戚 我都是送给外地的,当时还送给一些在外面打工的人他吃了以后,他也有朋友 ,1个传10个 10个传100个。”
    三个月的时间,李伟良送出去500多筐价值2000多元钱的辣椒,但这并没有马上带来生意。一时间,李伟良对于自己开设辣椒专卖店有一些动摇,但他决定再观望一段时间。
    2005年春节前夕,正是辣椒最少的时候,一些人开始来找李伟良了,而他们来到店里却看不到几筐辣椒。其实这时的李伟良也在为辣椒发愁。因为在冬天,李家村只有几个农户在温棚里种植辣椒。
    辣椒种植户:“这个本钱很贵的,例如这个薄膜很贵的,这个棚子都是用本钱搞的,很贵。
    记者:“像这么大的棚要投入多少钱”
    辣椒种植户:“我算一下,要2.5到3万元 ,只能是少种,种一点点。”
    反季节的辣椒因为成本高,2005年村里只有几十亩,产量不到1万斤,市场价格是10元一斤,李伟良订购了村里的这些辣椒。   图解:
    买不到辣椒,顾客有些着急,对于这些人来说,冬季为外地的朋友送上几筐丰收辣椒是最好的礼物,而且当地居民在春节时也把丰收辣椒作为年货采购。看到有人四处找辣椒,李伟良反而不着急了。
    李伟良:“人家定四篓,我有货,我不给他。”
    李伟良妻子 采霞:“店里货也不多,都是人家订了单的。他说这个货我要我要。我先拿,我加价钱。”
    消费者:“加价的时候还是这样的,天没亮到基地上摘辣椒自己摘。”
    一周的时间,顾客为了买到辣椒纷纷加价,到了2005年春节时,李伟良的辣椒卖到了80元一斤,就是这个价还得预订甚至是托关系才能买到。
    李伟大良:“你定得多我肯定要砍下来,留给人家,我要做人,这是人情,好多人没有拿到货都生气。”
    李伟良春节一天的销量就有两三千斤,看辣椒供不应求,他准备扩大销量。但一些农户却再也不愿意把辣椒卖给李伟良了。
    10元钱收的辣椒被李伟良卖到了80多元,农户也开始自己卖辣椒了。
    家民:“辣椒品牌一打出去,我们就去销到外地,在南昌我们有十来家店经常定购的,刚刚开始送的时候。我们也是100元左右一斤. ”
    丰收辣椒只有在反季节销售时利润空间才最大,为了避免发生2005年春节时农户毁约自己销售辣椒的事情,惟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收购价格。李伟良每斤辣椒剩下不到20元的利润空间,农户也不再费事往外跑销路了。
    李伟良:“我那里外卖得高一点,我就给他高一点价格卖得低一点,我就给他低一点价格。”
    辣椒种植户:“他从我这里收购100元一斤,他卖120元一斤差不多了,辣椒种150,最贵的时候 春节的时候,卖给他150元一斤。”
    记者:“那你们很挣钱了!”
    辣椒种植户:“辛苦啊.”
    这了进一步控制货源,2005年底,李伟良先后投资了100多万元帮助农户建起了70多亩的大棚种植反季节辣椒。按照约定,这些辣椒全部由李伟良独家收购。
    李伟良:“大棚我投资,辣椒我按市场价收购,目前我投资起来,把市场打开,到以后我有回报啊。”   

一周的时间,顾客为了买到辣椒纷纷加价,到了2005年春节时,李伟良的辣椒卖到了80元一斤,就是这个价还得预订甚至是托关系才能买到。

李伟大良:“你定得多我肯定要砍下来,留给人家,我要做人,这是人情,好多人没有拿到货都生气。”

李伟良春节一天的销量就有两三千斤,看辣椒供不应求,他准备扩大销量。但一些农户却再也不愿意把辣椒卖给李伟良了。

10元钱收的辣椒被李伟良卖到了80多元,农户也开始自己卖辣椒了。

家民:“辣椒品牌一打出去,我们就去销到外地,在南昌我们有十来家店经常定购的,刚刚开始送的时候。我们也是100元左右一斤. ”

丰收辣椒只有在反季节销售时利润空间才最大,为了避免发生2005年春节时农户毁约自己销售辣椒的事情,惟一的办法就是提高收购价格。李伟良每斤辣椒剩下不到20元的利润空间,农户也不再费事往外跑销路了。

李伟良:“我那里外卖得高一点,我就给他高一点价格卖得低一点,我就给他低一点价格。”

辣椒种植户:“他从我这里收购100元一斤,他卖120元一斤差不多了,辣椒种150,最贵的时候 春节的时候,卖给他150元一斤。”

记者:“那你们很挣钱了!”

辣椒种植户:“辛苦啊.”

这了进一步控制货源,2005年底,李伟良先后投资了100多万元帮助农户建起了70多亩的大棚种植反季节辣椒。按照约定,这些辣椒全部由李伟良独家收购。

李伟良:“大棚我投资,辣椒我按市场价收购,目前我投资起来,把市场打开,到以后我有回报啊。”

70亩大棚的只能产2万来斤反季节辣椒,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货源紧张的问题。2006年春节前,李伟良的辣椒销售价格每斤升到了180元。

李伟良:““没有生意,卖不去也是难,以前倒掉也是难,生意好吧也是难。”

2006年腊月二十八,李伟良的专卖店里来了一位顾客。

客户 方勇:“家里面也是讲了,一定要搞点这个辣椒回去,过节 大家都吃个心情当时店里只有一斤辣椒,而这一斤也是被人定下了。”

在余干工作却买不到余干辣椒,方勇觉得很没面子。当时他讲这个辣椒有人预订了已经出到100多元钱一斤了。

方勇:“我就讲干脆这个就让给我了,我就给他出了200元钱一斤。”

在方勇的软磨硬泡下,李伟良不得不给预定的那个客户打电话。

方勇:“我采取这样的方法,先来的先拿,当时我还打了电话给订了货的人我说你马上赶到,如果你赶不到 这个货人家要抢掉,我没有办法,你也不能怪我?”

2006年,李伟良春节前后一个月的时间,李伟良卖出了2万多斤的丰收辣椒,以一斤20元的利润计算,他赚到了40多万元钱,这是他经营摩托车店一年利润的三四倍。
 

李伟良:“客户是一样的,客户看到我就是看到了正宗的辣,他拿钱都拿得很爽,高兴,我发笑,那段时间我真是发笑还有这样的蔬菜怎么能卖到几百元钱一公斤呢。”

把辣椒卖到了100多元钱一斤,李伟良心里美滋滋的。但现在他也有烦恼,资金紧张成了他发展反季节辣椒的瓶颈。这次海南客商来考查,本来是想引种余干辣椒的,但是考查后,他们又有了在余干投资的想法,李伟良觉得这是他扩大种植面积的机会。

编导:张丽 摄像:程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