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潼的内衣:你根本就不懂中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2:09

  你根本就不懂中国人

  世界更需要了解中国

  中国对世界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融合,越来越了解,可是,世界对中国却并不是那么了解和认同,很多西方人仍然带着很大的偏见来看中国。主要原因当然是与文化差异有关,与信仰体系和价值观有关,与社会制度有关系。但是,我个人认为,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在文化交流沟通中在文化品格(文化性格)语言涵义上存在鸿沟。

  你根本就不懂中国人

  国人在生活细节上的不拘小节从某个角度说是活得自在、随和,受佛教的普世精神和道教的无为思想影响。中国文人的个性,如李白、陶渊明等都是狂放不羁和不修边幅的,追求清淡寡欲和洒脱本真的天性,那是一种生活态度,与人的品性和素质无关。在这个问题上,你难说哪一种生活方式更文明。绅士风度有绅士的优雅,但老百姓有老百姓的自在,不要动不动就用蔑视和侮辱性的词汇来总结中国人在举止上的微小缺点!

  我本人就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在外经贸部门工作了多年,见的外国人也不少,我发现大多数的外国人对中国人很友好,也不太拘泥细节。宴会期间我们能畅所欲言,随和到搂抱取笑的程度。恰恰是那些假洋鬼子们和部分官僚们,专爱挑剔国人的细节毛病,骨子里就仰视着看洋人,心里发怯,把自己贬低到奴才的地步,又怎么不自贱自损呢!

  我不敢说自己能代表大多数的中国百姓,但我感觉中国人的自然率性丝毫不存在有辱形象的地步。我并不是护短,他们说的些许现象也确实存在,可是,在美国就没有么?其他国家就没有么?为何偏偏单独来骂自己的祖宗?你到信仰佛教和清真教的国家去走走看看,他们的简朴和邋遢,哪里有超出中国人的地方,你敢说他们就是劣等民族?生活方式和理念不同罢了。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和理念他们还真的不懂,孔孟的那套过于繁琐的礼教早在五四时期就被国人和世界给批判否定了,西方贵族们的礼仪正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现在喊人性解放。

  被夸大了的国际外交礼仪

  我们一直在强调,外交无小事!近年来,我感觉中国的官方机构过分夸大了国际礼仪在外交事务中的作用。所谓的尊重对方,从某种角度说其实是有意拉大不同国家之间的这种文化差异,是在人为隔阂。为何大家在会谈中感觉生分,感觉有距离?是把外交礼仪看得太重了,动不动就上升到国家主权、尊严的地步,不能以朋友的身份进行零距离地沟通,这样的外交礼仪,我看有时就是在逼迫人遭罪——是把中国人的礼教传递传染给了外国人。我们一再喊“地球村”概念,提出要“求大同,存小异”,可是,在外交事务礼仪中,越来越中国化——也就是繁琐化,在座次、排序、敬酒、发言等本来属于形式上过于讲究,哪里还有地球村的感觉,纯粹就是人为划定州界,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集团(投票),这样的国际合作会议,能会有好的效果?我真的对此怀疑!

  中国人冷漠么?

  有人一再说中国人冷漠,他们最爱从陌生人见面后是否微笑和打招呼说起。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华民族是一个含蓄的民族,喜怒哀乐不喜形于色罢了。是文化个性(品格)的不同而已,是几千年形成的习惯,恰恰需要尊重之。注意,我并没有否定我们诸多细节上存在的问题,但我为某些人无端的猜测国人的所谓自私心理感到羞辱。请问,美国人的高傲就可取么?你敢对美国的黑人说这些么?说你种族歧视是算客气了,若和你较真论人权我看你是要挨难堪的。

  一个不爱自己祖国的人谁都看不起他

  西方人所以对中国存在很深的偏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从中国走出去的人——汉奸或假洋鬼子或西方鹦鹉们,对母国的诋毁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近从博友那里看到了一篇羞辱中国人的文章,点击率很高,是一个根本就算不上是精英的中国人写的,尽管作者在一开首强调无意“辱华”或“崇洋媚外”,但字里行间分明是拿出一副美国式的高傲和说教的态度,以上等人般的优越感,对国人生活细节中小毛病进行夸大和嘲弄,鸡蛋里面挑骨头,甚至进行小人般的主观臆测,哪里还有一点民族感情?

  我想对假洋鬼子们说,真正的美国人是很鄙视那些看不起他的祖国且骂他祖国的人。当年,辜鸿铭正是因为尊崇国学,嬉笑怒骂那些所谓的西方高等人才被西方人尊敬的。

  我不客气地对他说,中国人并不像你们想的那样!你不配做中国人!我严重鄙视你,因为你并没有站在客观的友好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而是一派无知和自大。

  我的自白

  承认自己的缺点是一种高尚和绅士的风度,报复心重的人是渺小的,我鄙视的和驳斥的只是那些假洋鬼子般的小人,我批驳的都是原则性问题,是站在文化角度,极少进行人身攻击。我对大多数美国人的优雅和开放、豪爽是很敬佩的,我驳斥的是那些假洋鬼子和敌视中国人的人。一个生活在香港多年的叫“下午茶”的博友说的不错:中国有自己的国情,自己的价值观,只要他们觉得快乐就好了。中国人多,大多数是为生存而奔波,而不敢奢谈享受生活,你能让他怎么绅士呢!

  从和海外桥梁的交流沟通看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最近和“海外桥梁”女士一直在探讨中美文化差异及中美间如何沟通的问题。与海外桥梁的和海外桥梁的认识交流过程和辩论中,我发现,很像是中美关系的发展过程和规律:从认识、认同到交流合作到发现差异产生辩论再到求同存异、共同协作。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正如海外桥梁女士所说,她不习惯辩论,她擅长交流(更确切说叫沟通),可是,习惯了思辨的我总是不自觉地就把话题扯到了中美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及辩论中,以至于有时候搞得气氛很尴尬,把本来是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矛盾弄成了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好在她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女士,一个坦荡、真诚、豁达的女人,我们很快就能从差异中找到两国文化的共同点,彼此从异域文化中学了更多的东西——从不同的思维方式中探讨如何形成沟通。我认为,争议并不损害彼此的友谊,友谊也无法阻止大家的争议,就看个人的素养和理解力了。

  海外桥梁女士是美籍华人,美国注册会计师、美国管理会计师。她曾获过声望很高的美国学术金奖如National Dean’s List (全国学院优秀学生名单)、Distinguished Scholar (优秀学者)等。现在伊利诺伊州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财务与资金管理委员会服务,同时在一个“朋友永远不嫌多”的关系团体里担任这个组织的秘书长。她的先生是一位地道的美国人,家庭爱情甜蜜,在美国生活了近20年,美国烙印很深。即使这样一个中国血统很重的人,我发现我们之间就常因为词汇上的差异做不少解释,何况是和一个地道的美国人交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