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占永的岭南无雪:《毛岸英》----人民心中的丰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18:27

《毛岸英》----人民心中的丰碑

湘水之岸 ,英木苍苍 。身在异域, 魂归故乡。 凤凰涅槃 ,人天共仰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的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主席当年在延安窑洞前说的这句话,就是《毛岸英》剧的主题和灵魂。

说实话当初中央一台播出电视连续剧《毛岸英》,并未引起我的注意。过去也曾多次看过这一类带政治色彩的剧目,大部分是比较感人的。但也有一些这一类的题材总是不大尽人意,好像伟人就无有一丝丝儿女情长七情六欲,总是那么硬捧捧的令人觉得枯燥无味!这次无意间看了一会儿电视剧《毛岸英》,顿时被剧中活生生的人物毛泽东和毛岸英,两位人物形象感动的流了眼泪!

    后来几个晚上,我一直泡在网上看电视剧《毛岸英》,集集令人感动,回味无穷!很多时候,我都是被感动得流泪,有时竟至于忍不住----。当然,我没有能力评价《毛岸英》是不是最好的电视剧,但我可以肯定的说,这是迄今最让我感动的一部电视剧。

 

 


 

对于母亲,对于兄弟,对于爱人,对于父亲,甚至对于百姓亲人,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中国人民的儿子。电视剧《毛岸英》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于一身的好作品,其故事情节感人至深。同时,再现了毛泽东和长子岸英的血浓于水父子关系,展示了老一代革命家对下一代的精心培养和严格要求,这是很值后人学习的。儿子想沾老子光吗?还是先看看这部剧吧。

在剧中,我才明白了人民领袖为什么伟大,为什么工人和农民至今依然深切怀念毛主席,因为毛主席心里始终装着人民,他教育出了一个中国人民的优秀青年,他们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电视剧《毛岸英》以情为灵魂,以毛岸英悲壮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刘思齐的口述回忆贯穿其中,着重表现毛泽东、毛岸英父子对中国人民无比深沉的人间大爱、他们为革命、为理想所经历的生离死别,以及毛泽东一家人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人伦美和人情美。

《毛岸英》全面展现毛岸英从出生到牺牲英勇奋斗、壮烈殉国的生命历史,描述了他短暂人生中学习、工作、爱情、战斗经历和家庭生活,细腻地展示了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毛岸英与母亲杨开慧、与妻子刘思齐、与兄弟毛岸青及亲人间的美好亲情,深沉赞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情美和人伦美,同时塑造了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人形象。史料翔实准确,故事催人泪下,剧情忠于历史原貌,许多情节鲜为人知。          

  《毛岸英》是为纪念毛岸英牺牲6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胜利60周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而创作拍摄的,通过讲述毛主席、杨开慧、毛岸英为国为民所做出的牺牲,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表现出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端正党风,反对“三俗”,影响世风民心,教育青年一代都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次全面展现毛泽东父子的故事

  《毛岸英》剧第一次全面展现毛泽东父与子的故事,从思想高度,历史高度,文化高度,作了充分的发掘,没有偏离,始终把毛岸英和毛泽东的命运连在一起,使广大观众耳目一新。毛岸英实际上已经成为毛泽东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成为毛泽东的一个侧面,他们父与子的故事是同代许多革命者的一个缩影。

  《毛岸英》不只是一个人物的普通传记,而是一个家庭、一个革命家庭、领袖家庭形象的集中体现。由于毛岸英出生在毛泽东这个伟人的家庭,因此塑造毛岸英,首先必须要塑造好毛泽东。毛泽东的感情世界,内心世界,从毛岸英身上看到很多,不仅看到了毛泽东,看到中国革命从历史深处走出来,还寄托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体现了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把平常概念的东西人格化、具象化了。

    《毛岸英》细腻地展示了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毛岸英与母亲杨开慧、妻子刘思齐、兄弟毛岸青等之间的美好亲情,将许多鲜为人知的真实生动、感人至深的故事告诉大家。比如毛岸英迫不及待要与刘思齐结婚时,当时刘思齐不够法定结婚年龄,而主席坚决不准岸英结婚是因为“你是毛泽东的儿子”等等。当岸英以身殉职后,毛泽东忍受了老年丧子的巨大悲痛,一边不停地处理国家大事,一边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隐瞒了刘思齐。在不得不告诉刘思齐真相的时候,又以博大的父爱含着热泪安慰刘思齐,显示出一份深不见底的亲情和作为领袖所特有的坚强自制力。 

  毛岸英从毛泽东那里秉承的革命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对祖国对老百姓赤子的拳拳之心,他谦虚好学平易近人的作风,他不畏艰难公而忘私的人格,他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不良风气疾恶如仇的品质,对于今天的社会风气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必将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喜爱。

  看过这部片子的有关专家学者指出:在目前整个电视剧环境中,这部片子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需要讲正义,讲精神,多一些毛岸英这样的人,为人民,为事业,为理想,太需要这样的片子了。毛岸英是领袖之子,通过领袖怎么样教育儿子,通过影视作品教育人民群众最有现实意义。这是一部很好的作品,引领人民的感情和精神,文艺作品有这个能力。这种片子青年人太需要看了,对于今天的青年人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

 



  让英雄史诗永远激励后人

  毛岸英是毛泽东的长子,他自幼受到毛泽东优良家风家教的熏陶,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断磨练,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革命战士。他8岁时母亲杨开慧被敌人杀害,从此他流浪街头,历经磨难,后被党组织营救,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生活、学习。卫国战争期间,他加入苏联红军与德寇英勇作战,二战胜利后回国,在延安参加劳动、土改,解放初期他到北京机器总厂工作,与工农群众亲密无间。抗美援朝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因抢救作战资料不幸在敌机轰炸中光荣牺牲,年仅28岁。

    毛岸英不愧为毛泽东的长子,自愿赴朝参战,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

  《毛岸英》剧中毛岸英的形象清新脱俗,充满激情,充满理想,是新的青春偶像。男主角是在几十位候选人的角逐中,脱颖而出的新锐演员于晓光,于晓光坦言:“演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挑战。他既定的形象已经留在了人们的心目中,要演出贴近人物的风格又不能随意篡改发挥,是很不容易的。”毛岸英的刻画,他的人生追求和他的品格,任何时候,任何事情,特别是在国家面临战争威胁的时候,做出了人生的重要抉择,毛岸英与别人不一样,他的激情,他的追求,他的品格完全是与生俱来的,是在血管里流淌的。他从小的历练,坐监狱,流浪,对国家、人民、父亲、母亲、弟弟、妻子、保姆,人物情感有很深层的东西了。于晓光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用心地完成好了这个角色,证明了他的演技和实力,刘毅然导演对他的表演表示很满意。 

  《毛岸英》走的是英雄主义路线,著名作家郁达夫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隶之邦,一个有英雄而不知尊重英雄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生物之群。”

    《毛岸英》的目的就是要歌颂英雄主义,弘扬民族精神,让英雄史诗永远激励后人奋发图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岸英》秉承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中高品位的路线,使广大观众通过毛岸英短暂而光辉的人生道路以及毛泽东的家庭故事,领略毛泽东从一个父亲的视角的爱之胸怀,表现毛泽东既有人民领袖奉“人民为上帝”的博爱,又有人类共通的却又不同凡响的父爱,展示出他们“一对父子,两代楷模”的风采,使人们不仅能够形象地阅读到毛泽东的感情世界、毛岸英的人生经历和那一段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还能够感悟到本剧的内涵对于今天中国的现实意义。

  《毛岸英》是第一部全面展现毛岸英从出生到牺牲英勇奋斗、壮烈殉国的生命历史,描述了他短暂人生中学习、工作、爱情、战斗经历和家庭生活,同时展示了毛泽东和毛岸英之间的父子深情、毛岸英与母亲杨开慧、与妻子刘松林、与兄弟毛岸青及亲人间的美好亲情,深沉赞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伦美,同时塑造了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真实形象。史料翔实准确,故事催人泪下,剧情忠于历史原貌,许多情节鲜为人知。

  《毛岸英》以情为灵魂,以毛岸英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刘松林的口述回忆贯穿其中,着重表现毛泽东、毛岸英父子对中国人民无比深沉的人间大爱,以及他们为中国革命、为理想所经历的生离死别,在这种感情互动和感情旋流中体现出人性的美丽和人格的高尚。其中幼年喪母、出征别父、新婚丧夫、老年丧子,这几种人间悲怆交织在一起,集中在一个家庭,演绎成一段跌宕起伏的建立在理想主义、民族大义、国际道义、人类正义基础上的旷世真情。将这种人世间的大爱,以一种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雷霆万钧的力量,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前,将毛泽东与儿女间的爱之深、爱之切、爱之高尚,寓于平凡的点滴事件当中,寓于默默的体贴和无声的关爱中,使之更加深刻、更加动人心魄。

  毛岸英从毛泽东那里秉承的革命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他对祖国对老百姓赤子的拳拳之心,他谦虚好学平易近人的作风,他不畏艰难公而忘私的人格,他对爱情忠贞不渝对不良风气疾恶如仇的品质,我相信对于今天的社会风气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必将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喜爱。

 


 

感动我,首先是因为“真”。

电视剧是根据刘思齐(毛岸英妻子,后改名刘松林)回忆录编剧拍摄而成,拍摄之前,导演和80高龄的思齐大姐整整谈了10天。毛岸英的生活经历当然为刘思齐所熟知,不曾共同经历的那些岁月,有毛岸英自己在思齐面前的回忆和他的日记,抗美援朝那一段,有和毛岸英出生入死的战友赵南起上将(健在)等人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该剧虽有艺术创造,但忠实于历史,最真实的反映了毛岸英富于传奇色彩的成长历程,最真实的再现了中国第一家庭成员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风貌,最真实的勾画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那一段波澜壮阔的风云历史。

作为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一来到这个世界就注定要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路。这条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平坦开阔,而是充满了崎岖艰险。毛岸英经历了一般人没有经历过的颠沛流离,艰难困苦,生离死别,最终血洒疆场。他的那些非常人所能忍受的遭遇,无不让我扼腕叹息,唏嘘不已。为了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有时是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毛泽东四处奔波,杨开慧也带着毛岸英兄弟随着毛泽东辗转流离,长沙、上海、广州、武汉、韶山,一个窝还没住热,就又行色匆匆搬到了另外的地方,在毛岸英幼小的记忆中,“就是不停的搬家”。8岁的时候,他和母亲一起被捕,身陷囹圄,亲眼目睹了母亲惨遭酷刑却坚贞不屈的刚烈,亲眼看着母亲微笑着被押赴刑场英勇就义的英姿,这是怎样的人间惨剧!而这一切还只是岸英壮丽人生的开始!9岁的毛岸英带着两个弟弟到了上海,在过了两年相对平静的生活之后,由于叛徒出卖,上海的共产党机关被迫迁往江西,毛岸英兄弟就此流落街头。卖报纸、擦皮鞋、捡烟头、推板车甚至要饭,挨饿受冻、遭人毒打,这个幼稚的心灵承受了世间的一切苦难,岸青就是在流浪中被人打伤了大脑,影响终生,一代音乐天才因此夭折……

 

后来,14岁的毛岸英带着弟弟远赴苏联学习、生活,期间还参加了苏联红军,远征东欧。10年后回到了祖国,回到阔别了18年的父亲身边。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他没有享受到苏联留学归来人员的特殊待遇,他更没有将二战凯旋的功臣作为炫耀的资本,甚至还来不及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就一头扎进了农村田头——劳动大学,成为了一名货真价实的陕北农民。后来又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共产党刚刚进驻北京的时候,毛岸英甚至成为了一名排雷队员,他和战友们用忠诚也用生命来换取开国前夜北京的安宁。当美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毛岸英第一个报名成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普通的战士……

28个短暂的春秋,却书写了一部绝世传奇。而电视剧《毛岸英》正是这部伟大传奇的真实缩影。任何艺术作品,失去了“真”也就失去了它的感染力。《毛岸英》感动了亿万观众也首先是因为它的“真”。

 



 感动我,更是因为“爱”。

《毛岸英》是一曲爱的颂歌。在我的想象中,成年的毛岸英应该是沉默少言、郁郁寡欢的样子,因为他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啊。可是电视上的毛岸英阳光灿烂、英气勃勃,是那样的明媚与开朗,这是真的吗?于是我在网上又看了《毛岸英》首发式的视频,思齐大姐回答主持人说,她非常满意岸英这个形象。谁能比思齐大姐更了解毛岸英呢?于是,我不停地问自己,为什么毛岸英不是我想象的样子?为什么苦难不曾写上岸英的眉宇?当我把整个电视剧看完,我也寻到了答案,那就是因为爱。是爱驱散了岸英心头的乌云,是爱让他透射出迷人的光彩,是爱让他一次又一次做出了出人意料的选择,是爱让他完成了最终的涅槃。

母爱----岸英8岁失去了母亲,但她从来没有失去母爱。杨开慧,这位伟大的母亲,对儿子的厚爱、对丈夫的忠爱、对祖国对民族的挚爱一直深深的烙印在岸英的脑海中,从来没有因为岁月流逝而消退,这种特殊而崇高的母爱支撑着小小的岸英的信念大厦,使他历尽千难万险仍然能笑对人生。毛岸英不幸失去了一个母亲,但他也获得了多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的至真至纯的关爱。这些人有他们家曾经的保姆正直善良的孙嫂,有教给他知识启迪他智慧关注他心灵的苏联老师,有经历坎坷乐观开朗的传奇革命女性帅孟奇,有和毛家有着相似经历的革命先烈遗孀张文秋(刘思齐母亲),有朝鲜山村里那个敦厚朴实的阿妈尼,这些人都把岸英当成了自己最亲的儿子,岸英也把她们当成了最爱的妈妈。母爱,给了岸英巨大的动力。

父爱----如山的父爱,塑造了毛岸英伟大的人格。28年的时光里,岸英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极少极少,有18年完全没有见过面,另外的10年,他们父子也没有几天是在一起的。因为毛泽东的家,既不只是韶山冲的那几间土砖房,也不仅是长沙板仓杨家的那个小院落,而是整个华夏大地,他怎么会有太多的时间来陪伴妻儿享受常人可以随意挥霍的那种天伦之乐呢?而毛泽东对儿子的要求又苛刻得近乎残酷。可以这么说,毛岸英是这个世界上享受父爱最少的儿子。但正是毛泽东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泰山那般峻拔的人格、大海一样辽阔的胸怀,让岸英从小耳濡目染,逐渐养成了淳朴的性格、正直的品行、无私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岸英获得了这个世界上最博大的父爱。

情爱----夫妻的情爱,给毛岸英短暂的人生增添了别样的光彩。毛岸英和刘思齐,从相识、相知、相爱、相伴到最终天人永隔,总共也不过4年时间,结为夫妻的一年里,思齐在学校读书,毛岸英有时在工厂上班,有时担任翻译还要到处出差,实际相守的日子加起来恐怕不足一个月。不是毛岸英不懂爱,不是他不眷恋娇美的妻子。片刻的相聚,小夫妻是那样的恩恩爱爱,分别的时光,彼此又是那样刻骨铭心的思念。岸英带着对爱妻的不舍,忙碌在工厂、战场,每每看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岸英拿着从思齐头上剪下来的那条长辫子贴在心口唇间,我就禁不住热泪盈眶……但是,因为他是毛泽东的儿子,他就不能像普通人一样只管和妻子相守相依。毛岸英爱妻子,更爱这个国家和人民,他要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他要瞒着妻子奔赴战场,义无反顾。当他赶到医院和生病住院的妻子告别的刹那,他紧紧的拥抱着妻子,松开,又抱紧,如是者三次,离开的时候,一步三回头……这样的情景,纵是铁石心肠也当被融化啊,岸英当时难道已经意识到这是最后的诀别么?写到这里,我已然痛哭失声,不能自已……

还有,岸英兄弟相依为命20多年,彼此间形成的那份异于常人的关爱;岸英和他的同事、战友之间纯洁的友爱,无不让我动容。

我久久的、久久的沐浴在爱的光辉里……这种爱,既是人伦之爱,更是毛泽东、杨开慧、毛岸英、刘思齐他们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正是这种大爱,才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感动我,也感动绝大多数善良的中国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剧中人物朴实的真情

    一部记录28岁志愿军烈士生平的影视片,如何获得从青年人到老年人一致的好评,一致的感动呢?仅仅因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吗?我想不尽然,记录历史伟人的影片看到的也不少,可是真正能够感动人心的并不很多,包括重现毛主席革命历程的一些作品。比较那些表现叱咤风云历史伟人的影视片,电视剧《毛岸英》纯朴真实地讲述了共和国开国领袖长子的传奇人生,是的,正是这种朴实,感动了广大观众。  
  
  
    整个剧情以毛岸英爱人刘思齐的讲述贯穿,亲切真实。刘思齐说,上世纪80年代,电视剧刚出现时,她就想用电视剧的形式重现岸英的生平。从那时起,她开始收集材料,至今20多年了。今天,终于有了适当的机会可以了却心愿,告慰岸英在天之灵,她感到欣慰。我们也为能够在刘思齐有生之年完成一部详细完全的毛岸英生平记录感到幸运,电视剧中的情节和场景凝聚着烈士爱妻深沉的亲情和毕生的心血。  
    通过电视剧,我们看到毛岸英有着最普通人的情感,即渴望亲情。他从小失去母亲,远离父亲,所以有着孤儿心态。待家里的刘嫂如同对待母亲;在莫斯科读书时,从俄文老师感受到母爱;回到延安,觉得帅妈妈象亲妈妈一样;回乡探亲,最重的心思是给妈妈扫墓。而他的父爱又与众不同,父亲首先是党和人民的领袖,留给自己和家人的空间、时间都很有限。所以,岸英一直全神贯注地体会着父亲的亲切,主动地去感受父爱。亲情描写是心与心交流的桥梁,电视剧所表现的岸英对亲情的渴望与感受,贯穿整个剧情,是感动观众最直接的动力。 
    与此相呼应的是对主席亲情的描写。作为共和国的主席,观众完全理解他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百忙之身,没有很多精力照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而更多的是对儿子的严格要求。朝鲜战争结束后,主席接见烈士家属的一场戏是片中最感人的场面之一,正是这场戏饱满地表现了主席的家国情怀。有人向主席介绍:这是黄继光烈士的母亲,主席深情地握住黄妈妈的手,说,你养了一个好儿子!而主席也在丧子之痛中!

    此时此刻,人民领袖与人民的感情如此贴近,手握在一起,心想往一处,亲情和鲜血凝聚在一起,胜利的喜悦和失去亲人的哀痛混合在一起!年轻的共和国虽然还很稚嫩,但如此的领袖风范,让人民怎能不拥护共产党,不爱戴毛主席啊!!片中没有过多的言辞和色彩,只此一场景,演绎尽天下的深情大爱!  
    与刘思齐的爱情和与毛岸青的手足之情是毛岸英亲情描写的另一侧面。一个淳朴靓丽的女孩和一个敏感稚气的青年,衬托出毛岸英的重情重义。岸青说,他一刻也不愿离开哥哥,而思齐贤惠识大体,使岸英总想补偿她。如此亲情环绕,让岸英安心、满足。然而,二战期间,他执意离开一直与他行影不离的弟弟,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还曾到过柏林前线;后来,当朝鲜战争爆发,他又义无返顾地奔赴战场,永别了爱妻和家人……一段逝去的历史,使我们深深感叹,毛岸英心系天下而割舍亲情,是英雄气概,是大丈夫情怀,正如片尾曲所言,人天共仰!  
    朴实的真情——朴实是诗,是歌,是人心最深层的感动,朴实也是那个年代的色彩,是那时人们的真感情。电视片的表现正符合烈士本身的品质和他生活的环境,还天地间一个真实的毛岸英。

    
    关于毛岸英去朝鲜,过去的说法一直是毛主席派他去的,是为了镀金的,我们当今稍微冷静的思考一下,就应该知道,到战场是冒着生命危险的,谁肯让自己的儿子去战场镀金,假如是你,会吗?    
    事实是毛岸英自己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参战,保家卫国!有在苏联的主动请缨,当祖国需要时,他的主动请缨也就成为必然!而此时的他新婚还不到一年,他的伟大是无与伦比的,他作为中国青年的楷模是当之无愧的!  
    当今中国不单需要黄金,更需要精神—毛岸英精神,需要毛泽东思想,谁丢了它,谁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多少年没有看到这么感染人心灵的电视剧了!它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空气变的那么清新,纯朴。  
    自然,真实,感人,让我们了解了伟大领袖和领袖儿子生活中的真实!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中国太需要电视剧《毛岸英》这样代表中国人民精神的大作了,它比任何大片都要有回味,有力量,是是一部难得的健康向上、充满情趣和充满朝气的好剧,  
    感谢刘思齐老人家,用她毕生的心血浇灌出了这束鲜艳夺目的心灵之花,毛岸英—中国人民的儿子,中国青年的楷模! 
 
    
 



感动我,也感动绝大多数善良的中国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剧中人物和现实的巨大反差。

毛泽东经常对毛岸英说:“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作为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确享受到了别人无法享受的特殊待遇。比如,因为有一个革命家的父亲,8岁的岸英就随母亲蹲了大狱;因为是毛泽东儿子,毛岸英就得隐姓埋名甚至流落在上海街头多年;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不能和别的留学苏联归国人员一样吃中灶(一般干部待遇),而只能和普通战士一样吃大灶;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所以在刘思齐还差两个月到结婚年龄的时候决不能结婚;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有机会最先知道抗美援朝的消息,而成为第一个报名的志愿军战士,最终血洒疆场;因为是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的遗体只能安葬在朝鲜而不能运回国内……在披露的史实里,除毛泽东外,还没有听说有哪一个高级领导人把儿子也送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周恩来和彭德怀没有儿女,如果有的话,我想他们或许会有这样的胸怀,其余呢?要知道,当是的有些领导可是儿女成群啊。

毛岸英也常常会说:“谁让我是毛泽东的儿子!”这句话和“我爸是李刚!”从表面上看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谁是谁的儿子,谁是谁的爸爸。但是这两句话的内涵却有着天壤之别。“谁让我是毛泽东的儿子!”传达的是,做毛泽东的儿子,那就必须遍尝人间苦难;就一定要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意味着比一般人要更严格要求自己,做出比别人更突出的成绩;就表明只有奉献,不能索取;就昭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就是我的需要,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我爸是李刚!”告诉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我爸是李刚,所以我可以穷奢极欲,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我可以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无法无天;我可以无拘无束,目空一切,草菅人命……李刚何许人也,保定市某公安分局的一个副局长,如果论品级,连九品都算不上,在封建时代,像李刚这样的地位还不能算官,只能称吏。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入品的李刚的儿子却能肆无忌惮到如此地步,我简直不敢设想,那些七品、五品官员的儿子又该如何?二品、一品大员的公子哥儿又会有怎样的做派呢?我的想象力不够,无法描摹出那些“官二代”“太子们”是一种怎样的风采。我也不知道,毛岸英要是泉下有知,听到“我爸是李刚”这样的表白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但我忽然就理解了,《毛岸英》这部电视剧为何能感动那么多的人;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每天会有那么多的人朝圣般汇聚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

“谁让你是毛泽东的儿子!”这样的声音回荡在历史的长空,响彻云霄,震人心魄。

 

 

毛岸英从历史深处走来,是中国革命的一个缩影。他多姿多彩的短暂一生,恰恰贯穿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夺取全国政权的整个历史时段。《毛岸英》不仅是一个人的传奇故事,同时也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一家的集体写照。它让人们知道,人类历史上这个新型国家是怎样建立的;这个国家的开国领袖有过怎样一个儿子、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怎样为新中国的诞生,生离死别,满门忠烈,前赴后继,献出那么多宝贵生命。对于看惯了“帝王将相”的观众,当会别开生面,别有境界。对于已经过上或就要过上富裕日子的亿万年轻观众,当会抚今追昔,饮水思源。对于电视剧制作中的平庸之气,干部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当会是一种冲击,一付清醒剂。

电视剧《毛岸英》将观众引领到毛泽东一家的感情世界,将幼年丧母、出征别父、新婚丧夫、老年丧子等人间至痛,集中在一个家庭,与爱国主义、国际道义、人间正义等人间大义交织在一起,演绎成一种感情风暴,感人至深。刘思齐的回忆,是通往毛泽东感情世界的一个旁门,由此进入,便是一片汪洋大海。

电视剧《毛岸英》并不和一般电视剧争一日之长,它的“别一种意义”是,在我们国家正在经历全面繁荣的时候,它以毛岸英的传奇故事告诉人们,今天的日子来之不易;在我们党不断强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今天,它以中国革命第一家庭的英雄史诗启发领导干部思考,共产党人究竟应当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毛岸英》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记住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先驱,记住人民英雄纪念碑刻下的这段文字:“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长篇电视连续剧《毛岸英》

 

     为国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时代在呼唤,百姓在期盼,毛岸英浴火重生,他的精神似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