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酒瓶价格:中国已经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时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8:15:27
中国已经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时刻作者:陈晓华来源:中国乡村发现来源日期:2009-1-21本站发布时间:2009-1-21 10:18:35阅读量:105次    非常高兴到长沙来参加我们这次大会和论坛,一来要向参加国第四届社科农经大会暨首届湖湘三农论坛的同志们表示感谢。确确实实,改革开放3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大家为三农理论的创新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如果说没有大家辛勤的工作,就很难形成强农惠农的政策体系;如果说没有大家的鼓与呼,就不可能形成几天这样大家关注农民、关爱农业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所以,第一,要表示感谢。第二,也想通过这个机会,围绕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大家一起交流,听听各方面对贯彻落实决定的意见和建议,把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提出来,和大家一块探讨。那么,根据会议的安排,我想主要就改造传统农业,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和大家进行探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改革以来3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经验和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下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指导原则进行了阐述,同时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就农业发展而言,提出了许多新的论断,制定了许多新的举措。那么在分析我们国家三农问题所处的历史阶段的时候,明确提出了“三个进入”,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进入,就是讲,已经进入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提出了这么一个判断,在今后农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走向上,提出三个,其中很重要的提出来,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决定在第四部分,决定在第四部分专门就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七个方面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同时,决定还强调,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正确的来处理新时期新型的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那么这些重要论断和重要举措,都是重大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深入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所以今天我想就下面四个问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一,如何认识我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对阶段的判断,是我们制定政策、研究问题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如果说没有改革开发之初,小平同志讲的,我们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重要的判断的话,就不可能拨乱反正,就不可能,如果说,没有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所做出的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的话,就不可能形成今天这样支持农业、关心农业,建立起逐步完善的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所以,对阶段的判断,我认为,是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基础和前提。那么,这次全会上,在分析形势的时候,对农业的判断,就明确地提出来,我国已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这个判断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来理解这个“关键时刻”呢,大家知道,实现农业现代化从五十年代就提出来了,是把它作为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当时讲的四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化,就是农业现代化,那么早了几十年,我们的程度怎么样,处在一个什么水平上,进程上处在一个什么阶段,确实需要深入的分析,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也有很多的研究。有些研究的结论非常荒唐,认为我们目前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只相当于五十年前日本的水平,如果完全按照数学模型来推导,有可能得出这个结论,但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不符合我们现在的客观实际。那么我理解,现在这个关键时刻,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要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需要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就从农业的功能而言,如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农产品的需求的话,农业发展就成了大问题。我们经常说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情,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很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由于受资源条件和基础条件的限制,我国的农业仍然处在一个爬坡阶段,非常艰难。尽管说这几年连续5年粮食公售 ,但是总体上讲,农产品的供给还是个紧平衡,而且现在农产品的需求是刚性增长。我们国家大体上,每年,粮食需求要增加80亿吨、油料、食用油要增长一百万吨,肉类要增长八十万吨。如果不尽快地加快对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就很难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形势、压力是非常大的。这是第一点 。         2、就是适应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这些年,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很重要的就是就业结构、收入结构、乡村治理结构的变化。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这一方面,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做出了贡献,为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同时对农业的发展也带来很多隐忧,现在大家到农村去看一看,青壮劳动力基本上走的差不多啦,老人、妇女、儿童。如果说在工业化、现代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大量的先进要素的注入,只有要素的外流,农业是不可持续的。怎么来适应这样的变化,就必须创新农业发展的的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机械化程度。这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现在讲农业户籍人口是9亿4,按照居住地和就业的实际来算,就是7亿多,那么现在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大致是5个亿,5亿劳动力中有2000多万进城务工,1300多万就地转移,进入当地乡镇企业。每年大体上往外转移1000多万人,那么转移之后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对农村的社会管理、对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要适应农村的社会结构的变化,加快改造传统农业。去年生猪出现大的波动,重要的一条就是散户饲养少。家里养几头猪,还不如出去打一天工。如果不推进规模化的养殖方式,就很难解决农产品的稳定供给问题,这是第二点。         3、建立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我们国家的农业占GDP的比率已经降到11%多。尽管说比率是在不断的下降,这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地位不可动摇。我们要走的是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道路,这是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也是保持我们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所要求的。现在整个国家现代化最薄弱的还是农业现代化问题,最艰难的也是农业现代化问题。如果说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不能和工业化及城镇化的进程相匹配,工业化、城镇化就会失去基础,就不可能持续的发展,所以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进程。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提出的一个发展目标,很重要的就是农民纯收入到2020年要翻一番。这是全会决定里面唯一一个指标性的目标,尽管是一个指导性的目标,但是要实现,也非常艰难。如果要翻一番的化,从现在算起,每年要增长5.95%。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大体增长7%,这十几年平均数略到6%。还有十二年,倒退前十二年,还没有达到6%,尽管说达到人均收入翻一番,这个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会缩小,所以以前在讨论1号文件,有些同志主张要缩小城乡收入之间的差距,但是算起来是很难的。所以提出来的目标是遏制和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的势头。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是建设新型工农和城乡关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         4、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现在我国农业已经放到国际的大背景之下来研究和处理,我们现在是世界上第四、第五大的农产品进出口国,特别是资源性产品进出口量非常大,我国的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只能是百分之四十几,50%多要通过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来弥补。我们的棉花也是大进大出的局面。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国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水平差距很大,我们就很难在国际上掌握主导权,就会陷于被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快农业现代化,也是适应农产品国际竞争的需要。所以全会明确提出,我们已经到了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无论从全局上来讲、无论从实现全面小康水平来讲、无论从我们在整个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中站脚跟来讲都是非常关键的。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如何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总体走向。全会非常明确的提出来,要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这次全会不仅仅是要总结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全面规划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从这个角度来讲,全会非常鲜明的提出来“三个把”。就是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把建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一个战略任务、一个基本方向、一个根本要求,这“三个把”实际上非常鲜明地指明了今后农村改革发展要往哪个方向去。着力点在什么地方,要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目标,其中把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非常正确的,农业现代化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而是世界各国都要朝着这个路线去,但是都要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来确定自己的路径和方式。从研究国外农业发展的进程来看,有的国家通过资源的集约来实现,主要是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通过大量要素的投入和资源的集约来实现的,这是在人少地多的国家,比较普遍,比如说在美国、北美,一个农场主几百公顷,有的几千公顷上万公顷,主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有些国家,比如在欧洲,一个农户,一个农场五六十公里,利用技术密集、资金密集来实现的,那么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应该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走,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什么叫中国特色,我们讲的是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这个中国特色是非常要紧的。我们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的特色特在那里,才有可能找到正确的路子。那么我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1、 人多地少,农业资源紧缺。必须加强农业建设,促进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的实际增收。人多地少是我们国家的最大特点和国情。一个农户大概就是7亩地,也就是0.5公顷。实事求是讲,这0.5公顷,就是绣出花,这个收入也很难上去。怎么办?我们的耕地资源大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我们的淡水资源也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那么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农业资源紧缺的矛盾更加突出,而且是不可逆转。我们讲要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现在还有2000多万,要到2020年,如果要保持我们的城镇化率一年增长1.3~1.5%,要保障我们的GDP每年增长8%以上,如果不拿出4百万亩土地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没有土地的供给是发展不出来了的。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头,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土地,必然产生农业用地和城市用地、工业用水和农村用水的矛盾,这是我们的最大国情。我们国家又不可能像别的国家一样通过国际分工来解决农产品的供给问题。就这么点土地,种了棉花就种不了土豆、种了油料就种不了粮食。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是十三亿人口的国家,又是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立足国情,只能立足国内,把握大局,只能把解决农产品供给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其他国家可以把改善环境和收入作为首要目标,而中国只能把吃饭问题作为现代化的首要目标。而且只能立足国内,保证基本自足。         2、 农户规模小、经营分散。我们现在实行的是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我们国家农户2亿5千多农户。即使说现在农村还有7亿多人,再转移出去3亿人,农户的耕地面积也是有限的。所以中国农业的集约化怎么走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不可能通过归土地的归大堆实行规模经营,必须走一条通过走社会化的服务方式来发展集约化经济,也就是全会提出的两个转变,一个转变就是家庭经营要向增加要素的投入的集约方式转变,是通过科技、管理、资金,而不是通过土地的归大堆来实现。那么土地经营要向发展农民的多种形势的联合与合作来转变,包括增强社区服务的功能,发展农民的专业合作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和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国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这么四个途径来实现的。         3、 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粗放,这也是我们的特点,特别是现在,反映的尤为突出。发达国家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大体上是70%到80%。我们现在不到50%。发达国家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在80%,我们国家现在才占43%。所以总体上看,我们还处在靠天吃饭的状态,而且生产经营方式还比较落后、农民的科学素质也有待提高。国外农民要有一些基本的条件,生产经营方式职业准入,不能你想当就当。我们国家只要是生在那里你就要干农业,不可能设置门槛。         4、 我国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实事求是讲,我们现在和国外差的不是在单产水平上,中国农业的单产水平多数产品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上。我们差的主要市在规模比较小,比较效益低。这就需要我们既要发挥市场作用,又要加大强农惠农的政策的支持力度,要靠中国的农业增收是很艰难的,最根本的就是经营的规模太小,很难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配置太少。那怎么办?就需要不断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5 、破解城乡二元体制的任务艰巨。国外的农民是职业农民,我们是一个身份,这是本质上的差距。我们发展面临的发展改革,而现在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的突出矛盾。怎么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这就是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的有很大不同的地方,人家是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基本上是同步,我们是不同步。就是说,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民人口减少,而我们国家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把农民滞留在农村。我们的工业化水平都到了中期阶段,主要标志是重化工之类的,城镇化率也达到44%左右,而我们农村的人口,户籍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还占很高的。农民穷穷在哪?就是多数人去分那个小蛋糕。农业产值只占百分之十几,百分之八十多的人去分那百分之十几,如果不通过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向农民倾斜,就难解决农村的问题。         6、就是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融合日益加深。这点和很多国家还不一样。实际上现在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都是在二战之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就同步建立起来当时世界贸易的秩序和规则都不一样,而现在这个种种限制,对我们既有有利也有不利,更多的是一种制约,我们在这样的国家环境下,发展我们的农业面临的挑战更多,压力更大。         7、农村地域广阔,农业发展很不平衡。其他国家差异性性不是太大,有的国家小,基本上是一个模式,我们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必须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探寻不同的模式和形势,包括各个产业之间,从现在来看,恐怕只有国有农场可以栓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包括我们的新疆兵团、黑龙江垦区,黑龙江垦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亚于发达国家,黑龙江农业垦区单产水平比地方高30%,机械化水平,各方面都高,从产业来看,畜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因为畜牧业压力很大,农产品安全问题,安全的问题,逼着他要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要通过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来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产业实现现代化的程度市不一样的,不同的地区他要走的道路可能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从产业的特点出发,来研究现代化的路径和方式,不可能齐步走,中国的现代化不可能齐步。         第三,找准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点。那么全会决定的第四部分,从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那么从基本要求来看,简单讲,总的要求“高产、优质、安全、高效、生态、安全”。什么时候我们达到这个水平,就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协调统一是很难的。过去是高产优质高效,随着生活水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加生态安全,这非常重要。提高三鹿奶粉,对整个农业形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包括整个农业产品的安全。这五个问题针对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所面临的形势所提出来的,要求。那么今后的具体目标,那就是提高目标三率增强三力着力提高大力增强,主要提高农业生产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力。要着力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那么从具体措施上讲,         1、确保粮食安全。这次提出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中国农业发展的首位。最近国务院生产1000亿,对黑龙江、吉林、河南专项审批,准备加大投入,使我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从国家的粮食一万亿斤左右一万一千亿斤左右,达到,这是个非常重大的决策,也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那么要实现这个目标,从现在来看,非常重要的是要解决好三个问题。第一,粮食安全的安全责任谁来负责,这是首先要明确的。现在的压力主要集中在中央和粮食主产区包括我们湖南,现在粮食大省、粮食大县都是经济上的穷县。那么怎么看待这个事情,黑农江河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重大的决策,同志很感叹粮食大县,财政的穷县,各地都要分担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要把粮食增长,社会和谐作为考核干部的基本要求。我们也准备要分解责任,不仅是主产区,包括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都要分解责任,现在调出省在减少,主销区在增加,产销平衡区在减少,如果长期以往,后患无穷。所以,这次全会非常明确得提出,现在都要分担粮食的责任。要不然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受到影响,而且要求平衡产销区自给不降低,这是一个。         2、切切实实,组织一些重大工程建设来解决这些问题。如果没有一批重大的工程的建设,没有生产能力的建设,要实现这一千亿斤很难。庞会长管农业的老省长,也是为粮食产区的建设呼吁很多年。我们国家粮食大体上是这么一个状况,我们国家和粮农组织的口径不一样,我们的粮食包括谷物、薯类和大豆。我们主要生产谷物,就谷物而言,就是自给的,如果把大豆算上去,就是有缺口的,缺口主要在大豆,那么从这几个品种来看,薯类主要是怎样满足人们消费水平的变化,有个大发展、大提高,比如现在把马铃薯的问题提出来了,开发的问题;国外的加工是非常活跃的,我们现在还不行。大豆现在看来,我们只能说是提高自给率,但提高到50%非常艰巨,因为资源性,主要是资源的制约,种了大都就不能中玉米,东北就是这样。那么,水稻是个紧平衡。而往往是水稻供给出现波动而引发整个市场波动,它是口粮,而且现在消费口粮越来越多,在食品结构中,水稻比重在增加,农民工进城,这个盒饭,他消费很多,而国际市场余地很小,主要是东南亚,贸易量根本就很难满足我们消费的需求,如果是出问题,就是出大问题,谁也救不了我们。小麦主要是品质提高问题,供给是充足的。玉米主要是转化问题,怎么样适应养殖业的发展和玉米加工业的发展,就是加工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实施一些重大项目来文稳定提高,突出解决小麦的问题、玉米的问题、水稻的问题,也包括湖南的水稻。加大投入,大米一斤粮投入2块五到三块。一千亿大体上需要三千亿,如果达不到三千亿,那一千亿就会有,包括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品种改良的问题,病虫害防治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加强建设,而且要考虑加大对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一个是工程,一个是两个产区(后备产区和核心产区),湖南就是稻米核心产区,这个要重点投入,后备产区就是东北和新疆。东北主要是怎样既要生产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要解决这个矛盾,新疆是主要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水量是够的,但是季节性的,不能充分利用,把这两个问题解决。         3、农民种粮不吃亏,地方政府抓粮不吃亏,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农民补贴不断增加,通过理顺价格,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来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补贴50亿、500亿,作用是有的,对调动积极性是大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场来调动,农民是看市场的,他种不种,种多少,管不管,管的好不好,完全是市场在起作用,价格高就多种,价格低就少种,很简单,如果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1毛,全国1年就是1000亿,就相当于农民增收120块钱,你去哪找120块钱,所以这次,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政策,同时,要加大对种粮农民的补贴,那么还要考虑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通过转移致支付,通过加大投入建设、通过奖励来实现。现在产量大县平均1年奖励达到1000多万,东北有些县奖到5000多万,湖南产量大县达到2000万左右。今后要综合考虑调出, 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地方政府抓粮的积极性,很多问题落不了实。并且取消对粮食大县的资金配套。他本来就穷,你要配套,他也是蒙的,要不然就是豆腐渣工程,要不然就是不按时完成,拖拉。这次下决心,逐步取消配套,一个奖励加大力度,一个投入加大力度,一个该配套的取消配套。有那么几条政策,让产粮大县日子好过些。第二个叫做推动农业结构战略调整,重点是优化布局,要科学布局,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农业的优质产区已经逐步形成,这也是这些年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成果,但是雷同的比较多,档次比较低,特色不鲜明。这是一个问题,第二是产业体系没有建立起来,这是一个问题,不是哪一片种什么,关键的问题是把产业体系发展起来。从生产、流通到加工这个产业体系不建立起来,结构调整没有方法到位,如果仅仅满足于这个地方种这个,那个地方种那个,后续的不跟上,就是问题。同时在结构调整中,要考虑到各个产业和作物的合理配置,要协调发展,防止大起大落。现在也很担心,生猪连续20多周向下掉,没有的时候着急,多了也着急,怎么来建立协调的调控的稳定的机制,不要这个产品多了冲击那个产品,那个产品多了冲击这个产品。这个看来在结够调整中要考虑。         第三个问题更重要,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个事情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重要是对生产者负责。这次三鹿奶粉事件,除了几个孩子死了以外,最大的打击就是奶农,那就是他的家当啊,那几头牛,一头牛当时买是八九千,一万多元,搞得不好真的是倾家荡产,这就是违法现象。所以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是一般的问题,不是小问题,是今后结构调整的重点。当时,搞结构调整,温家宝总理讲了三个重点一个是区域布局,一个是产业化经营,一个是农产品的质量问题。把这三点抓住,结构调整就差不多了。那是那个阶段的问题,这个阶段又提出了形成新的新型的产业体系。         4、加快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着力点现在主要是实现三化,就是农业技术的集成化,劳动过程的机械化,生产经营的信息化。就是农业不要为科研搞科研,你的科研必须着力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新问题,这是农业科研的一个方向,如何把技术集成,而不是分散,这是中国特点的,因为面对的是千家万户技术水平不高的农户,你怎么弄成个傻瓜性的技术,一看就董,一学就会。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弄了个课题,弄了个研究成果,放在那里,又转化不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第二,劳动力过程的机械化,怎么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这个变化,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过去以为农业机械化不好弄,现在看来是一个大发展的势头,包括南方水稻机叉逐步在推广,非常可喜,所以要加大力度,不仅是田间作业,包括饲养,也要搞机械化,比如说,奶站整顿,全部封闭起来,完全通过机械化来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通过人工。完全通过机械化,通过管道,他想加怎么加啊。你就给他补贴,通过机械化来解决这些问题。再一个就是生产经营的机械化,这两年有很多创新,但是也要注意,信息化有好的一面,也有麻烦的一面,最近网上造谣,山东的毒花生吃死人,哪有这回事情,完全是造谣,四川柑橘就是普通病虫害,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什么关系,就在炒作,那叫做恶意操作,有的是子虚乌有的造谣,有的叫恶意炒作,受损失的是农民,柑橘卖不出去。造谣的要摸摸良心啊,所以这些问题都要很好地解决。         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耕地质量的建设、农田水利的建设,市场网络体系的建设等等,特别是小农田水利,耕地质量,我国的潜力就在提高耕地质量上,现在中低产田大体上占三分之二,如果说能改造一半以上中低产田达到高产田的水平,我们农产品供给就会大大缓解,所以,科技是一个点,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利设施建设是一个点。农业机械化也是一个点,可能是解决我国农业的一个很重要的物质基础手段。当然体制、机制问题也有。         6、建立新型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7、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防止面源的污染。现在确实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如果忽视了这个问题,后患无穷。我们现在搞点源污染的治理,花了那么大的劲,都很难见到成效,如果说农村面源污染势头不遏制,今后不可收拾,一方面是资源少,一方面是污染又严重,给我们回旋的空间和余地更小,所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的问题,现在抓可能还来得及,如果说不早治理,今后不可收拾,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这次决定专门强调这个问题,怎么样低资源化的利用。         8、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这次决定提出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我们农业农产品贸易的原则是什么,这是第一次非常鲜明的提出来,就是要进口紧缺的产品,出口劳动密集性的产品。所谓紧缺就是资源转换问题,当然,这个事情很敏感,经常在炒作,我们实际上进出口过去是顺差,现在是逆差,而且逆差还在扩大。这样,进的多,出的少,是这么一种态势,有的专家提出来,进的多,就表明我们利用国外水资源和耕地资源,当然不是说一点道理没有。关键是保证我们的市场供给,调剂余缺。这是进出口的一个基本要求,更重要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开放的条件下,怎样保护我们的产业安全,这个事情现在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这次全会非常明确的指出,要建立安全的审查机制,要建立准入的制度和安全审查的机制。确确实实我们对外开放的方针是不能动摇的,但是对有些领域,要按国际通行的做法,要有限制,这是从我国长期产业安全角度考虑,比如说粮种问题,那是我们自主知识产权,包括刚才还说袁隆平先生,包括这类的,怎么来掌握我们的主导权,怎么利用在知识产权上掌握主导权,这是第一,第二个怎么利用反垄断法,避免形成垄断,现在大豆加工行业就出现这个问题。国外几个大公司把我们的大豆加工行业基本上不说控股吧,参股的差不多了,他是国际公司,他就到他们的基地购买大豆,所以,我们每次买的大豆都是价格高的,本来我们就是大豆最大的进口国和消费国,结果我们还没有价格主导权,像类似的问题,都值得很好的研究,在开放的条件下如何搞农业,我想都是新的课题。         第四,如何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如何把这三个化协调起来,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机制,怎么来补农,怎么来带乡,现在我看还没说的太清楚,它的方式是什么,它的途径是什么,现在仅仅从财政转移支付来实现,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来实现,仅有这点是不够的,比如说对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对企业支持农村的发展,有些什么优惠的政策,这是需要研究的,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自主创新,很重要的,就是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的制度,这次决定第三部分,专门就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建设,提出了六项重要的制度,那么应该说,这些制度都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每项制度、每项政策都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所以最后我希望在座的各位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农业,一如既往地给我们从事农业工作的同志者,当参谋、出主意,一如既往地为我们的农民去鼓与呼,共同努力来实现十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