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有几个妻子: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19:10:03
 党的十七大作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样面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今年中央 1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瞩目的成就,但长期以来制约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农村优质要素外流带来的农业老龄化、兼业化、弱质化趋向没有根本改变,农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和国际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凸显,必须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探索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需要以现代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经营主体、科学技术、设施装备等改造传统农业,当前着重要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1.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从生产为主向生产、加工、流通、服务联动发展转变。农业比较效益不高、产业容易波动,与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尚未有效构建直接相关。要坚持一手抓农业生产发展,一手抓产业链条延伸,加快构建战略产业与特色优势产业协调发展,生产、加工、流通、服务有机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要着力构建粮食稳定增产的长效机制。粮食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战略安全,作为十多亿人口的大国,尤其要重视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完善粮食补贴政策,逐步理顺粮食比价,加大对种粮大户的直接补贴,保障种粮农户合理收益。加强粮食产销区域合作,建立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扩大粮食主导品种、省工节本技术应用,因地制宜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等生产模式,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要积极推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正确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的关系,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着力发展块状农业,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富有资源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带、产业群,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蔬菜茶叶水果等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园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培育壮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实现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营销。三要加快发展产后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发展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快形成以城市销售市场为龙头、农村产地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积极发展农产品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涉农服务业,培育农民就业增收的新增长点。

  2.加快培育新型主体,推动经营方式从小规模分散经营向合作化、规模化、产业化转变。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业效益的根本途径。要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把农民合作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攻方向。一要积极探索农业规模经营的有效路子。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不变的基础上,抓住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和农民转移就业的机遇,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序引导农民加强专业合作,加快培育农业服务组织,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多形式、多途径发展农业规模经营,为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尤其是新型主体投身现代农业奠定基础。二要加快培育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鼓励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各类能人牵头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引导同类合作社通过整合、重组等组建联合社或联合会,支持合作社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强自我管理和经营服务能力,推动合作社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加大对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与农民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的农业企业扶持,积极引导工商企业通过直接投资、产业延伸、品牌嫁接等方式投资开发农业,加快形成一批产业带动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大学生、城镇青年和科技人员从事现代农业创业,探索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或到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就业的政府扶持机制,引导更多高素质人才从事现代农业建设。积极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合作,逐步形成“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三要不断推进农业区域合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市场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加强农业区域合作大有可为。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原则,积极推进农业区域合作,提升农业整体发展水平。鼓励、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挥市场、资本、技术、人才和经济先发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国际贸易,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积极引导东部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到中西部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建设产地流通市场,在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中做大做强。

  3.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推动资源利用从粗放型向节约化、清洁化转变。发展循环农业,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我国人多地少,人口刚性增长与耕地资源减少、环境承载压力加大的矛盾日益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更加注重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一要大力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围绕提高土地和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加快推进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等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多层面扩大节地栽培、节水灌溉、配方施肥、精准用药等技术应用。积极创新农作制度,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粮经轮作、间作套种、水旱轮作等实用、高效的生态农作制度,实现改善品质、改良生态、提高产出的效果。二要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农业标准制修订工作,构建覆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加工包装等各环节的标准体系。积极培育标准化实施主体,扩大标准化技术的覆盖面和到位率。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加大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积极推行物理、生物防治,加大环保饲料推广应用力度,推行畜禽清洁化健康养殖,保障农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三要着力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积极探索农作物秸秆、畜禽排泄物、农产品加工下脚料、农村生活污水等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利用途径和模式,按照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农业废弃物收集处理、有机肥加工制造、农产品加工废物综合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处理、农业废旧设施回收利用等服务,逐步完善配套设施、服务网络和产业化经营机制,为跨区域、跨产业的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有效和便捷的服务。强化循环农业发展的统筹规划,按照点线面有机结合的要求,加快建设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物质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科技进步是重要支撑。我国农业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一要把种业研发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中之重。要把做强做大种业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加大对种业研发的投入和扶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快推进地方优良品种种质基因库建设,为种质资源开发打好基础。整合农科教资源和力量,重点推进国家和省两级种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基础性研究和攻关,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完善种子育繁推体系,有效保障农业用种安全。二要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求,加快建设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组织,建立健全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专业化服务组织为基础、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有机结合的农业服务体系。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探索推行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确保基层农技队伍力量配备、经费安排、工作精力到位,提高农技推广和服务绩效。加强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优化农技人员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和为农服务水平。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种养能手、农村乡土人才、大中专毕业生等创办农业专业服务组织,引导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向农业服务领域延伸,开展农资经营、工厂育苗、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动物诊疗、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农业服务水平。三要健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利用机制。积极搭建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平台,加快建立以生产需求引导科技研发的机制,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院所参与现代农业建设,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建立科技合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转化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多渠道建立农业技术示范体系,扩大优良品种、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面。

  5.加快农业功能拓展,推动农业由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多功能有机融合转变。农业的功能是其基础地位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内涵。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业产品的需求发生深刻变化,不仅要求农产品优质、安全、营养,而且对农业的生态性、文化性提出现实需求,必须主动顺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全面把握和积极拓展农业功能,不断赋予农业以新的内涵。一要强化生产功能。保障农产品供给、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生产功能是农业的基本功能。在人增地减趋势难以逆转、食物需求刚性增长的背景下,强化生产功能、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尤为重要。要在稳定发展粮油等战略产业、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要求,加快推动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由追求面积数量的增加向注重品质效益的提升转变,加大优质产品、特色产品、功能食品开发力度,积极推进基地化、园区化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品质,不断提高农业效益。二要挖掘生活、生态、文化功能。农业作为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体,不仅具有净化空气、涵养生态、调节气候的作用,还具有休闲旅游、传承文化的功效。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前城乡居民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趋强烈,回归自然、体验生活、感悟文化的愿望日益迫切。要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农业的生态产品、文化产品,发展以农业产业为主导,集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科普教育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支持建设农业博物馆等设施,不断丰富农业功能内涵,满足人们多元化需要。三要注重多功能融合。农业的功能是相互耦合、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当前已体现出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多种功能融为一体的特点。要树立全面协调发展理念,科学分析农业的作用和功能,积极探索农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产业人文化的开发路径,使农业各种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走出一条“三生一文”功能有机融合的新路子。

  6.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生产方式从传统作业模式向机械化、设施化转变。提升农业的设施装备和生产条件,是降低农业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抗御自然灾害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一要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公共服务和财政投入的重点,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对农田水利、道路和耕地质量建设的投入,改进农业生产条件,培肥耕地地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二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进一步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农机购置补贴从粮油作物机械为主向特色优势产业设施机械拓展,从生产作业环节为主向产后加工保鲜延伸,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和设施装备水平,带动农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大发展。三要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统筹布局设施农业发展,鼓励利用非耕地和质量提升难度较大的农田发展设施农业,避免与粮争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设施农业政府补贴和贷款抵押机制,扩大大棚设施、喷灌滴灌、抗病保温等设施的应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率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维 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加快转变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
 代农业...
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 —— 二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赵顷霖在全市“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研讨班上的讲话提...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在哪里---一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责任重于泰山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责任重于泰山 卢展工: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1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九论 何平九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学习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心得体会 河北加快建筑业发展方式转变 侯云春:利用危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二)忧患是发展的“清醒剂”—— 二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曹维新:用领导方式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 - 周口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