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玟希制服诱惑:央企利润处置造就社会分配不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32:52
国务院国资委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央企业实现利润743.3亿元,比上年1月同比增利496.1亿元,按此计算,1月份,央企利润同比大增200%以上。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央企利润仍将大幅增长,全年可能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央企实现营业收入指标也呈现良好态势。数据显示,1月份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631.7亿元,同比增长67.8%。

这个与去年同期相比的数字,说起来有一定的逻辑性。因为,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确实非常强烈,受其影响,2009年当年的经济状况不是很理想,虽然GDP保持了较高增速,但企业普遍盈利能力下降。反映在统计数字方面,2010年初的企业利润偏低。而经过过去一年的恢复性增长,出现央企利润大幅度增长的现象,可以解释的通。

关于央企,曾经有个说法是“担负着国家重要经济领域的发展重任”。还有一个形容,叫“共和国长子”。总之,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一再被突出的。假如从这个层面去看,央企的利润每年都能翻番增长,既表明央企的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在不断提高,已经改变了曾经很长时间经营不善、连续亏损的不利局面;又表明他们在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方面干的不错,能为国家赚钱,也就是说能为全国老百姓赚钱。这样的好事,没有理由不高兴。

但是,市场经济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有些账是需要细算的,有些表面的数字如果分门别类地捋一捋,可能会反映出数字之外的某些问题。比如,在“央企利润翻番”这个总数中,应该能划分不同行业的利润水平。在利润总额或利润增长比例中,究竟哪家排在前列?谁又拖了后腿?据说,去年金融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率都创造出新记录,所缴纳的税收占全部税收额的一半左右。另外有资料表明,去年全国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仅为6%,钢铁行业仅有3%。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利润水平差距如果真的如此之大,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的国家里,是不正常的,反映出某种结构性的不合理。3%的利润意味什么?你把钱存在银行里,按目前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收益也不止3%吧?

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动等超大型央企去年的利润水平也相当客观,在“央企利润翻番”中肯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公众始终不能释然的是,你们的利润那么高,为什么还要不断涨价呢?为什么一些不合理的收费迟迟不肯取消呢?提出这样的质疑,并不仅仅是纠缠于行业垄断这个老话题。人们应该知道,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某些行业、企业畸高的利润率通常意味着对其他行业、企业利润的“侵蚀”。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是,汽油柴油一涨价,几乎所有的其他企业都要增加成本支出。假定这些企业维持原有价格水平不变,只能是减少利润,甚至亏损。当然,这些企业十之八九也会跟风涨价,那么,最后买单的用户就是普通老百姓。

还可以说说另一个话题。前几天有消息称,某电力企业通过所谓股份制改造或职工集资之类的方式,将企业资产变现,该企业职工分了几亿元的“红利”。这一闹的沸沸扬扬的事情表面看起来似乎与我们讨论的央企利润问题无关,其实在本质上,在如何处置、分配国有资产及国有资产所得问题上,二者有相通之处。国有资产的另一种表述是全民所有,央企或者国有企业所创造的利润,以及它们的全部资产,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但我们沮丧地发现,某个企业竟然将资产用种种名目化为“自己人”所有了。另外许多国有企业也将其利润所得以种种方式内部分配,由“自己人”优先享受了。这种利用管理国有资产的有利条件,利用垄断地位得到畸高利润,再进行“自己人”处置的做法,已经造就了一个特殊利益集团,导致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这是最让人不安的,也最应该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