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电梯维修保养公司:行医记录-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7 08:54:15
:临床应用肺俞穴位贴敷治急、慢性咳嗽均可,且未见有不良反应。尤以治小儿外感风寒咳嗽,方法简单,效果可靠。药物制备:附片、肉桂、干姜各20克,山奈1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操作:用拇指在双侧肺俞穴用力按摩0.5分钟,使局部潮红,再将药粉一小撮放于穴位上,用医用胶布3x3厘米贴牢即可,隔日换药1次。若属久咳者,先用生姜及葱白捣汁擦拭肺俞穴及脊柱两侧,效果更好。贴后局部发热、发痒或起红色小疹,不需另作处理。

典型病例:刘xx,女,26岁。1983年3月因受凉引起咳嗽,痰少,以夜间为剧,服咳必清及止咳糖浆等无效,且已孕6月,为其所苦不能成眠已两晚。使用此法,先予葱姜捣汁擦背部脊柱两侧,后将药粉贴于肺俞穴(双侧),当晚即能安然入睡,一夜未咳,隔日再贴l次,未服其他药物,咳嗽告愈。

◎邢克利:一般外感咳嗽此法效果最佳,1-2次即愈。内伤咳嗽此法有一定疗效,比单纯针刺为好,可用艾条灸10-15分钟。5天或1周点刺拔罐1次,隔日温和灸1次。一般2-4次可愈。

操作:俯伏位,暴露背部,肺俞穴常规消毒后用梅花针、毫针、三棱针均可,点刺后拔罐20分钟,儿童15分钟,起罐后,取消毒棉球擦净血液等。

典型病例:郑xx,女,29岁。1989年2月13日转诊。内科诊为气管炎。患者自诉感冒10余日,咳嗽较甚,影响睡眠,咳时胸部闷痛,咯白痰,舌苔白滑,脉紧。证属外感咳嗽,治以温经散寒、宁肺镇咳。取肺俞穴中等点刺手法(梅花针),取2号玻璃火罐,闪火法热罐拔20分钟,新洁尔灭消毒棉球擦净血液。次日复诊,咳嗽好转、胸闷亦除,嘱过几日不愈再治,未来,1次即愈。

◎鲍治安:用肺俞穴拔罐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和各种咳嗽疗效明显,很多住院用抗生素及各种止咳药无效者也取得显著效果。近年来用红外线真空拔罐治疗也取得很好效果。每日治疗1次,一般3-5次即愈。

操作:闪火法拔罐,根据年龄体质选大小适宜的玻璃火罐进行操作,一般留罐10-15分钟。

典型病例:李X,男,5岁。1986年8月11日就诊。主诉:咳嗽20天。20天前因发热咳嗽按小儿肺炎住儿科,经西医治疗后发热已退,咳嗽未愈,晚上症状加重,并有喘息影响睡眠。检查:患儿精神状态尚好,听诊肺部呼吸音粗糙,背部有细小罗音。诊断:支气管肺炎。治疗经过:取肺俞拔罐,1次后咳嗽好转,晚上睡眠也好,3次痊愈。

◎刘汉城

操作:斜刺0.5-0.8寸,针尖斜向椎体方向,或点刺加拔火罐。

典型病例:罗xx,女,14岁。1987年4月8日就诊。发热咳嗽,胸痛气促2天,咯吐少量铁锈色痰,烦躁乏力,舌红、苔黄,脉滑数。胸透:右下肺野片状阴影。体温39.2℃。诊断:右下叶肺炎。采用点刺肺俞穴加拔火罐,顿觉胸痛气促减轻,次日体温降至38.2℃。继针7日,体温恢复正常。自觉症状基本控制,继针肺俞穴5天,胸片复查:右下肺野散在点状模糊阴影基本吸收。

◎欧阳群:用肺俞穴治疗麦粒肿、急性睑结合膜炎,当即可减轻疼痛及眼部异物感,一般2-3次即可治愈。

操作:以三棱针针尖雀啄式点按以肺俞为中心1cm左右区域,持续约1分钟,每日1次。

典型病例:赵xx,男,6岁。1982年3月6日就诊。诊断:急性睑结合膜炎。其母代诉:患儿两眼发红,疼痛,流泪,有异物感2天。眼科诊断为急性睑结合膜炎,外用滴眼药液,治疗1天未见减轻,来我科予肺俞穴点刺片刻,患儿当即诉眼痛、异物感消失。翌日复诊,炎症明显减轻,再次治疗,第3天复诊治愈。

◎喻喜春:用该穴放血,治疗哮喘,当即可听到哮鸣音减少或消失,症状逐渐减轻。发作时每天放血1次,非发作时隔2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2-4疗程之后,如无并发症者症状多有减轻或消失,也有停止发作或延长发作者。对支气管炎及肺气肿也有较好疗效,隔3-4天放血l次,5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休息5天,连续3-4个疗程,每年秋季行之,多数病例可减轻,有的基本上达到症状消失。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拔罐15-20分钟,吸出血10-20ml。

典型病例:赵xx,女,60岁。1964年7月13日就诊。患者于35岁开始就有哮喘发作,每次持续24小时左右即止。约每日发作1次。但平时又不咳、也不喘,能照常劳动。两肺布满哮鸣音,但无干湿罗音,有轻度肺气肿。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肺俞穴皮肤,拔罐吸出血各约10ml,当时哮鸣音减少。每天1次,2次后发作已停,改为隔2天1次,治疗2个疗程,随访1年无复发。

8.心俞

【取法】第五胸椎脊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⑴心悸 ⑵心绞痛

【机理】心俞是心的背俞穴,刺之有调心气、止心痛的作用。

【刺灸法】斜刺,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心俞穴刺络放血治疗心悸、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属功能性者,收效迅速。有些病例在治疗当时就恢复正常心率。属器质性者,收效较慢,但亦可改善。多发者隔1-2天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可连续2-3个疗程。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拔罐15-20分钟,吸出血液10-20ml。

典型病例:杨XX,女,30岁。1987年6月20日就诊。诊断: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有神经衰弱及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每年发作1-3次已3年,经服药及休息后恢复。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此次因过度疲劳而发作。大汗,胸部发闷,心率140次/分,律齐。用细三棱针点刺双心俞穴皮肤,拔罐吸出血约15ml,未去罐时心率减到120次/分,去罐后心率恢复到80次/分。第2天亦正常。

◎吕建平:针刺心俞穴治疗心绞痛。

操作:用28-30号1.5寸毫针,针向脊柱斜刺进针1寸左右,行刮针手法,留针10分钟,每日1次,重者每日2次。

典型病例:吕x,男,50岁。患冠心病2年余,多次住院治疗。1985年5月28日下午突感胸疼彻背,心前区呈剧烈绞痛,面色苍白。舌质红,苔白,脉涩。急取心俞(双)向脊柱方向斜刺,行刮针手法,使针感向胸部扩散。针刺5分钟,心绞痛缓解。

9.肝俞

【取法】俯伏位,第九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主治】⑴肝炎(降转氨酶) ⑵麦粒肿 ⑶甲型肝炎

【机理】肝俞是肝的背俞穴,肝开窍于目,故肝俞穴具有疏肝理气,解毒泻热之功,可治肝病,也能治疗各种眼病。

【刺灸法】斜刺;穴位注射,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鲍治安:应用肝俞穴注射板蓝根注射液、VB12,治疗肝炎转氨酶升高,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穴位局部消毒后用肌注针管和针头,抽取板蓝根注射液2ml和VB12 lml,针尖稍斜向脊柱方向刺入0.5-1.0cm,捻转气至后缓注即可。

典型病例:吴XX,男,52岁。1980年5月30日就诊。主诉:精神萎靡,饮食欠佳半月。现病史:3年前患急性肝炎,曾住院治疗,未彻底治愈,病情时轻时重。1年多来复查转氨酶一直偏高,服药无效。近半月饮食欠佳,时而恶心,精神萎靡不振,肝区时有疼痛。检查:慢性病容,肝区轻度压痛,肝于右肋下触及一指半,肝功化验转氨酶300单位,其他5项正常。诊断:慢性肝炎,转氨酶偏高。治疗经过:肝俞穴注射板蓝根和VB12后(1个月),复查肝功转氨酶降为正常,饮食精神均好转。

注意事项:直刺时忌深刺,不能超过后胸膜,以免造成气胸。

◎吴速新:运用肝俞穴治疗复发性麦粒肿,1-3次治疗后根治。

操作:取患侧肝俞穴,双目同发者取双穴。俯伏或俯卧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28号l寸毫针,斜向下刺入肝俞穴,进针0.7-0.8寸,得气后,行强刺激泻法,捻转数下后,不留针,缓缓出针,渐退渐摇,开大针孔,出针后勿按针孔,用手挤压穴位周围,使其从针孔流出小滴血液即可。一般视身体强弱、病程长短、出血滴数在5-8滴左右,挤血后用干棉球揉针孔片刻。笔者观察,从肝俞穴挤出的前3、4滴血都呈紫黑色,显系血分有热毒。故挤血时,应掌握血色由紫黑变鲜红为度。轻者1次即愈。重者最多3次,一周1次,即可根治。

典型病例:朱xx,女,27岁。1978年5月就诊。自述两眼患复发性麦粒肿达6年,一目肿核刚消,另一目又起,久久不愈,服多剂中药无效。查:左目上睑肿核尚未消退,右目上睑又红肿疼痛。舌少苔微黄,舌质红,脉弦数。取俯卧位,于双侧肝俞穴各放血7滴。针后顷刻,患者言双目觉轻松凉爽。第2天肿痛消退,并未化脓。l星期后再刺血1次,共2次而愈,至今未复发。

◎喻喜春:用肝俞穴放血治疗甲、乙型肝炎、肝炎后肝区胀闷疼痛,对缓解症状较为有效。甲型肝炎每周放血1-2次,共3-4次即可,乙型肝炎可放7-10次;肝炎后遗症放血7-10次,症状多有明显改善或消失。

操作:用细三棱针点刺穴周皮肤,拔罐出血约10-20ml。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消毒隔离过程进行,否则勿放血。操作器具每人1套,血液如在乡村无条件情况下则挖洞埋掉。

典型病例:陈XX,男,11岁。1989年9月5日就诊。诊断:甲型肝炎。患儿的哥哥患甲型肝炎刚愈,近5天来发现其巩膜、皮肤、小便皆发黄,食欲差,腹胀,疲倦,体温38.5℃,肝肋下3cm,压痛,边稍厚。脉弦,苔黄腻。用蒜泥贴内关穴发疱,双肝俞穴以细三棱针点刺皮肤,拔罐吸出血5ml,每周l次,2次后黄疸开始消退,4次后黄疸全退,饮食恢复,肝肋下1cm,压痛轻。

10.胆俞

【取法】俯卧,第十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主治】⑴胆道蛔虫症 ⑵胆绞痛 ⑶胆囊炎

【机理】胆俞穴为胆的背俞穴,具有调理胆经之气,解痉镇痛之功。

【刺灸法】斜刺,可灸,点刺出血;指压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刺络放血法治疗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胆囊炎,其效甚佳。胆绞痛及胆道蛔虫症于发作时放血1-3次即可,每天1次,胆囊炎则隔天放血1次,共5-7次即止。

操作:以细三棱针点刺双侧穴位皮肤,拔罐各吸出血液5-10ml,胆道蛔虫症以小儿为多,双穴放血共约2-5ml。

典型病例:宋XX,男,9岁。1961年7月10日就诊,诊断:胆道蛔虫症。患儿右上腹阵发性疼痛已3天,呕吐,不烧,曾大便排蛔虫多次,腹壁柔软,大便蛔虫卵(+++),腹部有数个团块出现。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胆俞,拔罐20分钟,吸出血约6ml,当即痛止,以后未发。给以苦楝树新鲜白皮25克煮水服2次,驱下蛔虫200余条,腹亦不痛。

◎吴旭初:用本穴治疗胆绞痛,均能即时缓解症状,安全有效。

操作:在胆俞穴处寻找压痛点,用指揉压3-5分钟,必要时隔5-10分钟后重复1次。

典型病例:张xx,女,28岁。1976年7月在郊区长途汽车上,上腹剧痛,两手紧按,面色苍白,全身大汗淋漓,呕吐黄绿色食物残渣,当时因未带针具,遂指压两侧胆俞穴1-2分钟后疼痛缓解,车到终点时,症状完全消失。

◎王耀斌:笔者用本法治疗慢性胆囊炎效果较佳,治以清热化湿利胆为宜。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右胆俞及其周围7-9针出血,再拔火罐约5分钟后起罐。拔出血液约5ml。

典型病例:肖XX,女,45岁。1974年10月14日来诊。主诉:右胁下疼痛已7年余。自1969年秋因吃饭不及时,经常吃凉饭,遂觉胃脘部疼痛,每因生气后病情加重。1971年10月因胆道蛔虫症住院月余。今年因着凉旧病复发,自觉右下胁下胀痛、胃脘不适,连及右肩胛区疼痛,嗳气频频,时有呕吐,口苦,饮食减少,前来就诊。查: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右胁下压痛,可触到胆囊边缘。舌淡红苔腻,脉弦。治宜疏肝理气、清利少阳。取胆俞。经用上法后,随即感到两胁舒畅,疼痛消失,第3天按上方治疗临床告愈,随访2年未复发。

注意事项及禁忌:孕妇慎用。有出血性疾病禁用。

11.胃俞

【取法】俯伏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背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

【主治】胃痉挛

【机理】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功可调理胃腑气机,缓急止痛。

【刺灸法】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胃俞放血治疗胃痉挛,一般1-2次即可缓解,对胃下垂与胃酸过多也有疗效,可每隔3-4天放血l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需2-3个疗程。轻度胃下垂治疗后能恢复到正常位置,重度者亦能改善。

操作:以细三棱针点刺双胃俞穴处皮肤,拔罐各吸出血约3-10ml。

典型病例:汪xx,女,45岁。1987年9月3日就诊。诊断:胃痉挛。患者有胃痉挛病史7年,每于紧张劳累之后即发。每年发作10余次,每次1-3天不等,服药可暂停。此次因过度劳累复发已1天,每5-8分钟阵痛1次,因人瘦痉挛时在上腹部可以见到凸起的胃的大部分轮廓,缓解时恢复到原来位置。以细三棱针点刺双胃俞穴皮肤,拔罐20分钟,吸出血约15ml,当即痉挛停止,观察l周无复发。

12.肾俞

【取法】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肾绞痛

【机理】肾俞是肾的背俞穴,功可调肾气,活络止痛。

【刺灸法】斜刺,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吴旭:笔者在开展针灸急症时常运用该穴治疗肾绞痛,即时止痛效果甚好。

操作:令患者侧卧,绞痛侧在上。定好穴位按常规消毒,指切进针,缓向脊柱缘刺入2-2.5寸,以滞针法维持针感。

典型病例:杨xx,男,24岁。1955年4月17日急诊。主诉右腰痛5小时,呈阵发性剧痛,向阴部、大腿内侧放射。同年元月曾有类似发作,x院诊断为右肾结石。刻下绞痛发作,泛恶呕吐。查两侧肾区均有叩击痛,尿检脓细胞0-1,红细胞(+++),尿蛋白微量。临床诊断:肾绞痛(右尿路结石)。处理:右肾俞毫针刺,泻法。令患者左侧卧,在肾俞(右)处指切进针,缓慢斜向脊柱方向边捻边进,探及骨缘而下,针进2.5寸左右时病人说了一声“好了”,疼痛突然若失,几乎是针进痛止。留针半小时快然而返。

注意事项:勿直刺过深,以免伤及肾脏。

按语:针刺本穴关键必须深刺,斜向脊柱,要求刚好擦其骨缘。进针可达2.0-2.5寸(成人)。有时按法针刺“到位”,病人有疼痛若失感。若针虽“到位”,但仍感疼痛不舒,只须稍加调针即可,多能见效。要求病家配合,肌肉松弛,医生手法宜轻宜巧,宜慢宜稳,不可因求效心切而猛然下针。

◎喻喜春:用刺肾俞放血治疗肾绞痛、急性肾孟肾炎、腰扭伤收效甚佳。肾绞痛多为结石引起,在输尿管内移动时引起痉挛而作,于发作时放血3-5次即可。每天放血1-2次,结石小者可促其排出。急性肾孟肾炎于发作时每天放血1次,共3-5次即止。腰扭伤其伤侧多有压痛,每天放血1次,出血5-10ml,3-5次即愈。

操作:以细三棱针点刺穴位,拔罐20-30分钟,吸出血各5-10ml。

典型病例:XXX,男,33岁。1981年5月16日就诊。诊断:肾绞痛。患者因天气热汗出多而饮水少,发生砂粒样尿路结石伴间断血尿,双侧肾区疼痛交替发作,日夜不停已5天,要求针灸治疗。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肾俞穴拔罐吸出血每次约10~15ml,每天1次,并大量饮水。从治疗开始,每天排出砂粒结石3-5粒,共放血8次,排出结石30多块而症状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13.气海俞

【取法】伏卧,足腕部稍垫起,亦可取侧卧位。皮部定位在脊中线三、四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

【主治】下肢疼痛

【机理】气海俞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与腰、脊、尻、肾、膀胱、下肢有密切关系,具有调整全身经气的功能。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阎庆瑞:笔者20年来用气海俞作为首选穴,对劳损腰痛、闪挫腰痛,各种疾病引起的下肢运动失常,如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截瘫、小儿麻痹后遗症、周期性麻痹、横断性脊髓炎、下肢神经损伤等,以及妇科疾患如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子宫前倾后屈、子宫脱垂等疾病疗效甚佳,尤其对下肢运动失常疗效显著。每日针1次,12次1疗程,一般6次即可见起色。

操作:以26-28号4-6寸毫针,以指切法快速刺入皮肤,至皮下后向深部续针,抵腰横突时将针稍提豆许,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一种针感——向腰下部或下腹部放散,此法适用于腰部病症;针提起后沿第4腰椎横突上缘深入,约至椎弓外侧,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二种针感——从腰沿下肢后面向外踝或足尖放散,此法临床最常用,适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下肢运动失常,在椎弓外侧继续深入,约至椎体背侧2/3水平处,施以需要手法,可出现第三种针感——从腰经腹里向膝股内侧放散,此法适于妇科疾病。以上各法,产生针感后,根据病证虚、实,加以灸、罐、电针、激光、微波等,一般留针20分钟。

典型病例:马xx,女,30岁。右下肢剧痛己3日。患者已孕7个月,以“体位性低血压综合征”住我院妇产科。经引产后,出现左下肢痛,沿股外侧向足部放散,下床困难,只能扶物步行。外科会诊诊断为继发性坐骨神经痛。于1978年8月1日我科会诊。查:其痛从腰骶部位沿胆、膀胱经向下放散,并伴麻木感。舌质黯红,苔白腻,脉浮缓。处方:主穴气海俞,配穴环跳、阳凌泉、悬钟均取左侧,每次配1-2穴,施以疾徐泻法。气海俞要求产生第二种针感,留针30分钟。针3次后左下肢疼痛减轻麻木消失。共针6次,痊愈出院。随访2年未见复发。

14.大肠俞

【取法】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痔疮出血

【机理】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故可调理大肠气机,祛大肠湿热,治疗痔疾。

【刺灸法】挑刺

【治疗经验】

◎程绍勋:运用针挑大肠俞治疗痔疮便血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操作:先将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挑破表皮,再向下可挑出白色纤维样物,患者仅感微痛,不易出血,挑后以酒精棉球消毒,贴上胶布。一次挑一侧穴位,3-5天后再挑另一侧穴位,一般挑2次即可。

典型病例:张XX,男,20岁。患内痔大便出血已2年,开始出血量少,后渐增多,严重时一次出血约200ml,面黄肌瘦,头昏肢软,纳差,脉应手无力。经针挑大肠俞1次,次日大便血止,随访3年未见复发。

16.上髎

【取法】第一骶后孔或十八椎旁开1寸。

【主治】遗尿

【机理】局部取穴。

【刺灸法】穴位注射

【治疗经验】

◎康泰隆: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2-4ml穴位注射上髎穴治疗遗尿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取5ml针筒6号针头,吸取10%葡萄糖注射液2-4ml,注射式进针,若无回血,则缓缓注入。

典型病例:孙X,男,11岁。患者夜来遗尿,每日1次。自幼起病,经多方服药未解,脉细苔薄,证属肾亏于下,膀胱无权,水约失司,先拟固摄。取双侧上髎穴,用10%葡萄糖注射液穴位注射各2ml。治疗1次后,遗尿未发。后在治疗期有反复,经治6次后痊愈。

16.次髎

【取法】第二骶后孔中。

【主治】⑴阴道痉挛 ⑵原发不孕症

【机理】局部取穴。

【刺灸法】直刺,点刺出血

【治疗经验】

◎喻喜春:用次髎放血方法治疗阴道痉挛、产后宫缩痛、痛经取得满意疗效。阴道痉挛隔1-2天放血1次,同时作扩张锻炼(即自己以手食指缓慢润滑后插入阴道数次,直到不痛,然后以2个指到3个指同样插入,直到插入3个指宽无痛即成)。产后宫缩痛每天1次放血,1-2次即愈。痛经于月经来时放血2-3次,需放3-5个周期可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操作:该穴处有的肥胖妇人有小的络脉,以细三棱针点刺之,无络脉者点刺双侧穴位皮肤,拔罐吸出血液共约5-15ml。

典型病例:xx,女,20岁。1981年4月5日就诊。诊断:阴道痉挛。患者婚前听说性交时很疼痛,婚后即发生阴道痉挛,不能行房。治疗开始时食指不能纳入,强纳则剧痛。放血隔天1次,每天锻炼食指纳入2-3次,2周后能顺利纳入,又2周后2指亦能纳入无痛,以后3指经2周锻炼后亦能纳入,从此即能性交。共用次髎放血13次,6月后随访,性生活正常。

◎孙汉琪:采用胎盘组织液次髎穴位注射法治疗原发不孕症疗效满意。患者大都于次髎穴压痛敏感。妇科检查附件正常,属幼小子宫。经多年观察,有的病例经过4个周期治疗即发育正常而妊娠,最长8个周期,有几例因附件炎症未愈而致宫外孕。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局部穴位消毒,用2-5ml注射器吸取胎盘组织液2ml,快速直刺进针,待患者诉酸胀感时徐缓推注药液后起针。每日1次,每月经来潮前3日开始注射,6次为1疗程,称为周期治疗。

典型病例:黄XX,女,28岁。1979年5月初诊。绪婚5年不孕,妇科检查,附件正常,确诊为幼小子宫(原发不孕症)。检查:五官端正,精力充足,舌淡无苔,脉缓,按压次髎穴处压痛明显。取胎盘组织液2ml注射次髎6个周期后,于第7个周期月事未下,妇科作晨尿检查确认早孕,后正常生产一子一女。

17.下髎

【取法】第四骶后孔中,伏卧取之。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机理】膀胱经入脑,取膀胱经穴可以清脑明目,针刺下缪穴治疗高血压属上病下取之法。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张颖:近20年来针刺下髎穴治疗高血压,即时降压作用甚好。每日1次,针刺后立即测血压,舒张压可降低10-20mmHg,收缩压可降低20-30mmHg。以原发性高血压之即时效果最佳。

操作:病人采取伏卧位,用28号3寸毫针,挟持进针,直刺2.5寸,用提插捻转手法。患者感到有触电样感觉,针感一直到足跟,再用震颤法,施手法约1分钟,不留针。

典型病例:刘xx。1988年7月5日就诊。诊断:高血压。该患者近半年来由于疲劳过度,头胀、眩晕、睡眠不安,血压150/l00mmHg。舌有黄苔,面色消瘦。针刺下髎,行针1分钟后头胀及眩晕减轻,针后10分钟测血压为120/80mmHg。

按语:在前人以梅花针叩击腰骶部治疗高血压症的启示下,本人用毫针选刺八髎穴。在长期实践中比较观察,八髎之中降压作用以下髎为著,故多用之。

18.殷门

【取法】承扶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下6寸处取之。

【主治】急性腰扭伤

【机理】足太阳膀胱经“挟脊抵腰中”,殷门穴位于太阳经上,用此穴治疗急性腰扭伤属循经取穴。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朱长生:治疗时根据病人主诉的病侧,触摸髂腰肌、骶棘肌,往往有明显肌痉挛性坚硬感,伴有固定压痛点而敏感,不能忍受按压,部分病人腰骼间三角区有压痛,甚至有向骼骶、股部外侧放射性痛,腰椎棘突位置无明显变化。

操作:取伏卧位,用长毫针直刺入殷门穴约1.5-2寸,一定要达到有针感为度(触电感、酸胀、向足背或臀部放射感)。一手捻针,一手按揉腰部的痉挛肌肉。或一面捻针,嘱病人连续深呼吸。一般在2-3分钟肌肉能松弛而无压痛。达到肌肉松弛时起针,病人即可起床进行功能活动,一般不留针。单侧腰肌损伤,即针刺患侧殷门穴,如是双侧性腰肌损伤,即针刺双侧殷门穴。

典型病例:张xx,男,37岁。主诉:腰部不能转动挺直,左腰痛为重,五天。卧床不能翻身。有扭伤史,平时无腰痛。检查:病人手按托左腰部,痛苦病容,左骼腰肌呈条索状痉挛,坚硬,有明显压痛。诊断:急性腰扭伤。治疗:针左殷门穴,针后当时起床作功能活动基本正常。按语:临床实践证明殷门穴既有镇痛作用,又有调整骼腰肌、骶棘肌损伤和功能紊乱的功效,使病变组织得到缓解和恢复。

19.委中

【取法】腘横纹之中央取穴。

【主治】⑴眩晕 ⑵急性腰扭伤 ⑶鼻衄 ⑷疖肿 ⑸湿疹 ⑹腰腿痛 ⑺急性胃肠炎 ⑻乳痈

【机理】委中为足膀胱经穴,膀胱从头走足行身后,故委中穴可治疗腰膝腿之病证;委中又为膀胱合穴,“合主逆气而泻”,故用之可治肠炎;委中别名血郄,善清热毒,故可治鼻衄、疖肿、湿疹、乳痈等证。

【刺灸法】斜刺;点刺出血

【治疗经验】

◎席定:笔者对水饮蓄聚、阳虚气化失司而浊阴上逆之眩晕重证,采取温阳以助气化,导水以下行之法,独取委中一穴,效验甚佳。

操作:用细三棱针刺入0.1-0.2寸,随即快速退出,按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约2ml,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

典型病例:张xx,女,46岁。1987年5月6日就诊。主诉:眩晕5天,加重1天。5天前因受凉而欲呕吐,时眩晕,今晨突然加重,视物不清,视房屋有旋转感觉,站立不稳,眼睛不敢睁开,时时吐清水,欲吐,曾服中西药数种,无效,遂求治于我处。检查:舌质淡,苔微白腻,脉浮大。处方:委中。治疗经过:患者端坐或扶物站立,暴露委中穴并消毒,右手持三棱针,对准委中刺入0.1-0.2寸,迅速出针并按压针孔周围,使之出血约2ml,症状减轻后再按压针孔。出针时,患者即大睁双目,顿感心胸舒畅,头目清松。5日后带另一痛痹患者前来就诊,方知其病竟已痊愈。

注意事项:应严格消毒。手法当轻,刺速宜快,部位宜浅。纯虚者,不可用点刺出血。

◎张丽英:急性腰扭伤采用委中穴放血治疗取得疗效。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委中出血,使其紫黯色瘀血流出,每穴放血2.5ml。用消毒干棉球压于针孔上,令患者屈膝蹲下,此时患者自觉腰部疼痛缓解或消失。

典型病例:刘XX,男,23岁。1981年4月4日就诊。诊断:急性腰扭伤。患者于昨日活动时将腰扭伤,当时腰痛剧烈,不能伸直,经自己活动后疼痛稍减。今日上午自觉腰部发僵,活动困难,深呼吸时疼痛加重。检查:脊柱呈正常生理弯曲,腰肌紧张,腰椎3、4左右横突处明显压痛,前屈后伸受限。委中(双侧)放血各2.5ml后患者自觉腰痛立即消失,自行跑步回单位。

◎李文斌:用委中穴治疗鼻衄例,止血效果好,每日针1次,轻者1-3天治愈,重者7天可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毫针,呈垂直方向进针或者针尖略向上斜刺进针。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针刺得气后,拇指向前或向后轻微缓慢捻转1-2分钟,留针15~30分钟后出针,使针感传导到足跟、足心、或向上传导至臀部。

典型病例:郭xx,男,50岁。1978年10月16日初诊。自述清晨突然鼻出血,血涌如喷射状,出血约500ml,急到地区某医院五官科治疗。回家途中鼻衄又作,急用棉球填塞鼻腔,血仍不止,从口中流出。头痛目晕,心烦少眠,腰膝痠困,两目干涩,面萎黄,舌质红,脉弦细数。血压180/10OmmHg。快速刺入进针(双侧),在得气的基础上,施以强刺激,快速持续捻转约2分钟,鼻血骤停。因有高血压病,配穴曲池行针30分钟,血压降至150/90mmHg,共针2次,愈。

张XX,男,24岁。1983年7月20日初诊。主诉:后枕部生疮已旬日,初起如小枣渐肿大,近3日疼加重,夜不能寐,常用抗菌素药膏外擦、内服中西药无效,故来就医。检查:枕部疖肿如核桃大,皮红,按之硬肿且疼,询得便干溲黄,脉濡数,舌质红,苔腻。处方;委中(双)。治疗经过:用粗毫针快速刺入,在得气基础上捻转提插补泻,每10分钟行针1次,40分钟起针,摇大针孔行泻法。疖肿顶部及周围皮肤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挤出暗红色血10余滴。隔日二诊,自述头部轻快,疖肿痛减,硬块变软变小,已获初效。原方加委中点刺放血。7月24日三诊,疖肿疼痛已微,红肿已消。共针8次,疖肿已愈。

◎喻喜春:用委中刺络放血治疗多种疾病有良效。成人急性胃肠炎放血10-20ml,每天放血1-2次,1-3次后可缓解或改善症状。轻度中暑者放血10-30ml后可缓解,重度中暑者每天放血1次,连续2-4次可消失或改善症状。癫痫于发作时放血,成人20-30ml,小儿3-5ml可停止发作。

操作:选络脉明显外露之一侧或双侧,用橡皮带扎住膝关节上方,拍打局部数10下,使穴位上或周围之络脉更怒张,以细三棱针点刺出血10-30ml,小儿拔罐吸出血1-3ml。

典型病例:刘XX,男,20岁。1986年9月12日就诊。诊断:急性胃肠炎。患者在旅游途中因饮食不洁而致腹痛及吐泻,10小时内呕吐7次,腹泻稀水样大便5次。神疲口干,脉弱苔白。选右委中穴处怒张之络脉,以细三棱针点刺,出血约15ml,6小时后又放血1次,腹痛及吐泻皆止而愈。

◎翟兴明、翟润民:60余年来在临床上对急性吐泻患者,在委中部瘀阻的络脉上刺之放血,效果明显,多1-2次可愈。对跌仆扭闪而致气滞瘀阻性腰痛,取委中穴多1次取效。

操作:在委中部消毒,用细三棱针在附近瘀阻的络脉上点刺出血,勿止,待血自止后用消毒棉球按压片刻即可,日1次或隔日1次。

典型病例:王XX,男,41岁。1983年7月4日就诊。诊断:急性胃肠炎。患者因在田间劳动,口渴饮不洁之水引起腹痛、吐泻,随就诊于某诊所,给予抗菌素和输液治疗,未能控制,故求治于余。当即委中部放血,1次而吐泻止,痊愈而归。

◎邢克利:下肢胀痛,一般望诊腘窝处络脉充盈,有瘀血所见,触诊小腿患肢比健肢硬胀感,一般点刺出血后,当即胀感消失,疼痛大减。要掌握时机,必见下肢络脉充盈、胀感重者,效显。

操作:取1.5至2寸毫针或三棱针,毫针直刺速出针出血,三棱针点刺出血。患者俯卧,膝关节下垫一物,使腘窝处绷紧。取委中穴或选络脉青筋充盈处,常规消毒后点刺出血,让血自止,压以干棉球屈膝少许。

典型病例:赵xx,女,46岁。1989年9月10日就诊。自诉右腰腿痛多年,已治愈半年。近2天来右下肢胀痛难忍。望诊右下肢络脉充盈,小腿触诊硬胀感。取委中处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待血自止,压干棉球屈膝加压少许,痛减。次日复诊胀痛已消。

◎林迎春:委中放血治疗乳痈。

操作:嘱患者直立,手扶椅背,暴露穴位,若委中穴处静脉不显,医者可用左手轻拍局部,见到静脉后,左手拇指压静脉向心端,常规消毒后,右手持7号注射针头直刺穴上静脉,待血流下15cm长,即用棉球压出血点,屈膝片刻即可止血,1周放血1次。

典型病例:林XX,女,27岁。1971年9月25日就诊。诊断:乳痈(左)。左乳房红肿10天,近日破溃有多个脓头,肿痛发热。体温38.2℃,舌红无苔,脉弦滑。左乳晕上方有红肿浸淫肿块,破溃有5个脓头,如蜂窝状,左腋下淋巴结肿大。经委中穴放血1次后,次日脓液明显成少,6天后创口痊愈。

20.膏肓俞

【取法】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坐位或俯卧位取之。

【主治】⑴暴厥(多由伤食外感而突然发病,见有寒热头痛,昏蒙似睡;或有胸憋气紧,肢体冷麻,或心烦喜呕,腹痛吐泻。脉象多现沉迟或沉伏) ⑵青光眼 ⑶久咳

【机理】膏肓俞居魄户(肺主气藏魄)神堂(心主血藏神)两穴中间,在内为心肺气血之根存与交换之枢纽,又为中上两焦之关卡(心上膈下);在外属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故能主治内停饮食、外感六淫之气,内外互结,气血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的厥证,具有通调心肺气机、行气活血、交通阴阳之功。

【刺灸法】挑刺放血;温和灸

【治疗经验】

◎赵永久:临床遇到心阳暴脱之休克危候,挑刺膏肓俞,可有起死回生之效;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冒,若骤见虚脱休克,挑刺膏肓俞,可拯救危急于顷刻;暴感风邪,剧烈头痛,打针服药其痛不止,挑刺膏肓俞,可获桴鼓之效。

操作:用硬币或瓷器蘸食油或醋在双侧膏肓俞处刮之,可发现大小不等的瘀血点,以针柄端压按其上,若不能升起,刺之不疼者为挑刺点。用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捏起挑刺点,右手持三棱针挑刺。开始并不出血和疼痛,须一直挑到血外流疼不可忍为止。敷以消毒纱布。

典型病例:任XX,男,52岁。1978年7月15日急诊。当日中午从风雨中回归室内,突然昏厥,冷汗淋漓,颜面苍白,四肢冰冷,六脉沉伏不见,舌质暗,苔薄白,两目上视,口鼻息微,不能言语,不时用手抓胸。查体:心音听不见,血压无法测得。证属风寒直中,脉道阻滞之厥证。针刺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公孙、灸关元、神阙,效仍不著。继在左侧膏肓俞挑刺放血,患者顿觉轻快,汗收神清,能低言相告,但仍觉胸前沉闷。当晚复诊,六脉和缓,舌变红润,仅心窝部微感不适。次晨三诊,患者已愈。

武xx,女,63岁。1978年9月15日夜半急诊。患者素有高血压(180-200/100-l10mmHg)病。晚上在屋外,一阵风来,突然引发左侧头痛,服药无效,阵阵加剧。现症:患者抱头呻吟,痛如锥刺,涕泪交加,呕吐不止,左眼球结膜充血,角膜模糊,畏光流泪,六脉弦紧而涩,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证属风邪上犯,肺络瘀阻,不通则痛。毫针急刺大推、风府、风池、天柱不留针,于左太阳穴和十二井穴三棱针点刺出血,头痛缓解片刻,诸症复如故。继而挑刺双侧膏肓俞,其痛即止,诸症基本消失。患者次日到某驻军医院眼科检查,确诊为“暴发充血性青光眼”。迄今11年随访,未见复发,唯视力逐年低下。

注意事项及禁忌:凡上述主治急症,有一个以上主症者,只要符合一刮(见瘀点)二刺(不疼)三挑(出恶血)之条件,即可得基本告愈或完全治愈之奇效。取穴可按男左女右找点,也可双侧同时找点。可以首选,也可以在其他疗法无效时再用。有出血性疾患之人慎用。

按语:本疗法是在民间挑刺“羊毛疔”的启示下,参阅痧症专书《痧胀玉衡》和《医宗金鉴》等有关文献,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与历代医家对膏肓俞偏重补益气血之说存异。挑刺膏肓俞,泻中寓补,祛邪扶正,临床屡用确有实效。

◎邢克利:临床中对久治不愈的单纯性咳嗽一症,用艾条温和灸膏肓俞有效。温热感必传双肘尖处,效果为佳。一般隔日灸1次,3-5次显效或痊愈。

操作:患者取坐位,暴露膏肓俞穴,医者左右手各持一根艾条,对准穴位,温和灸10-2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男,58岁。1989年9月28日转诊。内科诊为漫性气管炎。咳嗽多年,一直在内科诊治。每早咳嗽较甚。夜间咳醒,痰粘。反复发作,精神欠佳,食欲不振,治疗效果不显故转此求治。上症已月余,苔白腻,脉滑。久咳伤脾,脾失健运,痰湿侵肺。行膏肓俞温和灸20分钟。灸中自诉胸中畅快,热感传到胳膊。隔日复诊,诸症大减。同上法隔日1次,共灸治5次,久咳已愈。

21.秩边

【取法】骶管裂孔外侧,腰俞旁开3寸。

【主治】⑴小便失禁 ⑵遗尿 ⑶排尿困难、癃闭 ⑷尿道炎 ⑸腰扭伤 ⑹坐骨神经痛 ⑺股外侧皮神经炎

【机理】秩边穴为膀胱经穴,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故针刺秩边能治疗腰部及下肢疾患。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属局部取穴。

【刺灸法】直刺;斜刺

【治疗经验】

◎郭盛峰

操作:采取针刺不同深度、不同角度、不同针感传导治疗不同疾病。如针尖向内侧斜刺2-3寸,针感达肛门部位,可治疗后阴疾患;针尖向内侧斜刺3-5寸,针感可达前阴部位,可治疗前阴疾患;针尖向外侧斜刺环跳,针感达下肢部位,可治疗下肢疾患。

典型病例:冯xx,男。1982年4月28日就诊。主诉:近10多天来,出现尿频现象,有时竟难以控制。诊为功能性小便失禁。治疗取双侧秩边穴,使针感直达阴茎部位,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治疗1次痊愈。

◎张剑秋:运用秩边穴除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等病症外,还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遗尿、尿失禁、排尿障碍、前列腺炎、阳萎等,收到满意效果。

操作:用28号3-4寸毫针针刺。治疗腰腿痛、坐骨神经痛或下肢瘫痪时垂直进针,直刺3-4寸,行提插法,以针感放射到足底为度,留针20-30分钟。治泌尿、生殖系统病症时,针尖要向内下方倾斜45度进针3-4寸,行提插法,以针感放射至前阴部为度,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胡XX,女,22岁。1982年9月6日就诊。诊断:遗尿。患者自幼患遗尿症,每夜尿床l-2次,历经多方治疗均无效,曾针刺关元、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等常规治疗,仅能取得暂时效果。于1982年9月6日起,改用针刺双侧秩边穴,如法操作,使针感放射至前阴部,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针后疗效显著,在1个疗程中只尿床1次,疗程结束后未再遗尿。随访2年疗效巩固。

邹xx,男,26岁。1982年8月5日就诊。诊断:排尿障碍。患者于1975年4月间因坐车途中憋尿时间过长,即出现排尿困难,小便仅能点滴而下,每次排尿需历时3-5小时方能排尽。自感心烦懊憹,周身不适,夜不成寐,痛苦万分。曾至多处医院针灸(均取腹部及下肢穴位)和中西药物治疗6-7年之久,症状虽有减轻,但每次小便仍需1-2小时,影响工作。1982年8月来本院针灸治疗,用常法治疗未效。后改刺秩边穴,针感放射至外生殖器,针后顿觉症状减轻,排尿顺利。1个疗程结束后,排尿障碍症状基本消失,随访7年,疗效巩固。

◎师怀堂:用秩边穴治疗下肢疾患、泌尿、生殖、妇科疾患、直肠肛门疾病,疗效显著,有些甚至具有奇效。许多病例经1-2次治疗,即获痊愈。

操作:在临床治疗中,因所用针具不同,对秩边穴有两种不同类型的刺激方法。①毫针刺法:取28号3.5-5寸毫针,垂直刺入3-4寸,针感可达下肢、足趾,用于治疗下肢疾患,针身向前倾斜10度刺入3寸,针感可达少腹、阴器、会阴部,用于治疗泌尿、生殖、妇科疾病;针身向后倾斜10度刺入3寸,针感可达肛肠部,并有便意感。经轻微提插捻转得气后,迅速施用滞针手法,使针感速达病所,留针1-2分钟即出针,起针时只要轻轻倒捻几转,再往下刺,即可顺利出针。滞针手法的关键是医者有意识地使用指上内力使针尖与周围组织缠住滞紧,但决不能让针体与其周围的组织及表皮缠住,特别是不能让表皮与针根滞住。②火针的操作方法:选用细、中、粗三种规格的单头、三头火针,医者右手持针,左手持酒精灯,待针尖部烧至白亮时,垂直刺入,然后急速出针(寒痹可留针1-2分钟)。出针后,立即用力按压针孔,以防出血感染,也可减轻痛苦。注意:必须将针烧至白亮(约800度),浅刺可烧至通红;深度一般2-2.5寸,应视病人体形、体质、病情而定,必须垂直刺入。

典型病例:史xx,女,48岁。1988年2月18日就诊。诊断:尿道炎。患者10余天来自觉尿频、尿急、尿道灼痛,18日病情加重。发病初曾服抗生素、中药,并在尿道放置抗菌优片,症状未减,痛苦难忍。舌质红,苔薄黄,两脉浮数。当即以毫针刺秩边穴,施用“滞针”手法,留针30分钟,起针后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好转,1年后随访无复发。

薛xx,女,24岁。1958年9月5日就诊。诊断:坐骨神经痛(寒痹)。患者右臀部及下肢麻凉困痛1年余。经x医院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多方诊治效果不佳。近日困痛更甚。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先以火针点刺秩边穴,针刺2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后用毫针、火针配合施治(即先用火针点刺,后施以毫针,留针20分钟)。1疗程后(14天),疼痛完全消失,仅有麻木感,又针数次,临床痊愈。随访1年未复发。

武X,男,72岁。1985年10月20日就诊。诊断:单纯性前列腺增生症(癃闭)。患者于1985年9月19日因咳嗽半月、发烧伴尿潴留1日入职工医院,予抗感染对症处理,烧退,但腹坠胀、尿潴留不减,遂请外科会诊,直肠指诊:前列腺中度肥大,中央沟变平浅。印象:单纯性前列腺增生症。经治未效,拒绝手术。当即针秩边(双),留针20分钟,施“滞针”手法,使针感传至睾丸、尿道,留针时患者即可自行排尿,第2天又针1次,腹胀明显减轻。针5次后,小便如常。

◎仝祺龄:针刺秩边穴治疗腰扭伤、腰骶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取得满意效果。

操作:直刺1.6-2.5寸,大幅度提插捻转,针下有过电样感传至足趾,有时传至前后二阴,针双侧穴,不留针。

典型病例:殷xx,男,60岁。腰部扭伤不能转动2小时,咳嗽疼痛加重,针法如上,针感传至足趾,不留针,出针后腰部即活动自如。

◎崔述贵

操作:用28或30号3-4寸毫针,直刺3-4寸,得气后提插捻转,使局部有痠麻胀重感,并向下肢远端放射,有时可达足底或足背外侧。间歇动留针,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15-20分钟。寒湿型可采用温针灸或艾条灸沿疼痛部分循经温熏,以病人有温热舒适感为度。风热型采用泻法,一般不留针。瘀血型宜用泻法,可提插捻转中强度刺激,局部可加拔火罐。虚弱型用补法,宜轻刺激。每天针灸1次,10次为1疗程,休息3天,再继续治疗。

典型病例:刘xx,男,48岁。1988年7月25日就诊。诊断:股外侧皮神经炎。近7天来自觉因受凉后右大腿麻木、蚁行感,逐渐疼痛加重,剧痛难忍。常于行走或站立时加重。经查下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右大腿前外侧皮肤痛觉减弱。舌淡苔白,脉沉。证属风寒湿之邪闭阻经络之痹证。针刺秩边,行针5分钟后,疼痛明显减轻,再针阳陵泉,留针20分钟,每日1次,针刺15次治愈。

注意事项:孕妇禁针;针秩边穴一经出现放射性针感,应立即停止运针,并将针体稍向上提,以免损伤坐骨神经。尤其在使用穴位注射和电针时更应注意,防止造成末梢神经烧灼性疼痛现象。

按语:秩边穴为膀胱经穴,膀胱经脉循行夹脊循腰部两侧,沿臀部、大腿正中、小腿正中后侧转外侧沿足小趾出其端,此与坐骨神经的走行一致,故取秩边穴治疗坐骨神经痛、股外侧皮神经炎,取得满意效果。

22.合阳

【取法】胭窝中央下2寸,委中与承山穴连线上取穴。

【主治】⑴急性腰扭伤 ⑵混合痔

【机理】合阳为膀胱经穴,足太阳之脉“挟脊抵腰中”,有络别入于肛,针刺合阳可激发膀胱经气,行气活血止痛,故可治疗腰扭伤及痔疮。

【刺灸法】直刺;点刺出血

【治疗经验】

◎毕福高

操作:用28号2寸半毫针,快速直刺进针2寸,得气后,施提插捻转,使触电样针感传至脚趾为佳。

典型病例:孙xx,男,30岁。于1987年9月12日来院就诊。因搬物不慎腰扭伤1天余,不能随意活动,咳嗽则疼痛加剧。检查:右侧腰部骶棘肌压痛明显,脉沉紧,舌质红,苔薄白。诊断:急性腰扭伤。先针刺合阳穴,重用提插捻转泻法。复刺阿是穴时,令患者自己活动感到最痛的部位,即是阿是穴,针刺阿是穴,针至局部感觉沉胀麻木为度,行针2-3分钟左右,腰痛已止,病告痊愈。

◎喻喜春:合阳穴放血治疗痔疮、肛裂、脱肛,有良效。成人痔疮或肛裂放血每日l次,3-5次即愈或有显效,小儿脱肛5-10次效果明显,一般不需按疗程治疗。

操作:成人此穴位处常有络结出现,点刺放血最方便。每次放血5-15ml。小儿脱肛用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后,拔罐或挤血0.5-1.5ml。

典型病例:章XX,男,25岁。1989年10月15日就诊。诊断:混合痔。患者发现痔疮已2年,发作时红肿疼痛出血,此次因走路多喝水少而大便干燥,发作已3天。6、9点处各有混合痔1个,红紫色伴血痂。于双合阳穴之络结上点刺,各放血约5ml,每日l次,2次后症状消退。

23.承山

【取法】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⑴落枕 ⑵腓肠肌劳损 ⑶痔疾、便血 ⑷痛经 ⑸后头痛 ⑹急性腰扭伤

【机理】膀胱经循行为从头走足行身后,其经别“由腘中下尻五寸别入于肛”,承山穴为膀胱经下肢要穴,能调理膀胱经气,故可治疗由于膀胱经气异常所致的各种疾病。

【刺灸法】直刺,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王新月:用指压承山穴的方法治疗落枕,此术对颈椎综合征项部拘紧感亦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尖端用力按压承山穴,至穴部痠胀难忍,同时嘱患者前后、左右活动颈部,至活动时疼痛消失为止,一般需按压15-30分钟,1日2次。

典型病例:刘x,男,19岁。1989年3月15日就诊。诊断:落枕。患者发病1日,右侧颈部拘紧疼痛,头向右侧顾盼受限,斜方肌中段压痛明显。予承山穴按压,第1次压20分钟,第2次压15分钟而愈。

注意事项及禁忌:按压时用力均匀,切忌用力忽大忽小,按压用力向下,切忌左右揉搓。

◎喻喜春:用刺络放血方法治疗腓肠肌劳损、腓肠肌痉挛、腓肠肌萎缩取得良效。腓肠肌劳损的症状为酸痛、疲困,多发生于剧烈长跑或爬山旅游后,只需1次放血即可恢复。腓肠肌痉挛有连续发生和偶发者,皆在发作时放血1-3次即止。腓肠肌萎缩多见于小儿麻痹症,放血3-4天1次,用小罐吸出血1-3ml,4-6个疗程之后,可改善症状。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

操作:病人直立,以橡皮带扎住穴位上方,在该穴怒张之络脉上用细三棱针点刺,放血5-15ml。络脉不显者,点刺穴位皮肤放血。小儿拔罐吸出血2-4ml。

典型病例:王xx,女,60岁。1987年6月11日就诊。诊断:双腓肠肌劳损。患者平常出门坐车,很少走路,此次游山,因兴趣所致,徒步行走约5公里,即感小腿酸痛不能再行。休息1夜后,酸痛至无法下床。予以细三棱针点刺穴位处之络脉,出血约5ml,半天后症状消失。

◎赵华、王晓聪、朱金良、赵兴桥:承山穴归足太阳膀胱经,具有舒筋活络,理肠疗痔之功能。

操作:取准穴位,用长注射针(牙科5号针或心内注射针),常规消毒后,按针刺1-2寸深度进针,有针感即可推药。每次一穴,每穴注射当归针剂2ml。每日l次,左右交替,7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李xx,男,25岁。诉大便带血近3年,发作时疼痛难忍,曾用中西医治疗,效欠佳。近3日大便血下,疼痛异常,坐卧不宁。检查:截石位3、7点处有2个膨出内痔核,呈暗紫色水肿,并伴外痔。诊断:混合痔。治疗:用2ml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2ml,取左承山穴,常规消毒后,进针1.5寸时有痠痛感即推药。当晚痔疮疼痛减轻,次日注右侧承山穴,3日后症状消失,查膨出内痔核收回肛内。共注射5次即愈。

◎高丽珍

操作:令患者挽起裤子双膝跪于床上,两小腿平放伸直,术者立于患者背后,用30号2.5寸毫针刺承山穴(双侧),针尖向膝盖方向呈45度斜刺1.5-2寸,得气后留针40分钟,其间每隔10分钟提插捻转1次,每日行针1次,10次为1疗程。

典型病例:刘xx,男,44岁。1984年7月3日就诊。主诉:便血肛门痛1年加重3日。患者便血肛门痛1年,近日因食辛辣食物加重,不能行走,大便干燥,3、5日1行,便后下血,色鲜红,曾在外科诊为痔疮,用外用药效果欠佳,特来针灸科治疗。舌苔厚腻,脉弦数。诊断:痔疮便血。证属湿热型因食辛辣食物,热结肠道,致使肠胃受损。治以清热除湿,疏通经络,调气血。针刺承山穴双侧得气后留针4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1次,20分钟后病人觉肛门周围有收缩感,次日病人自觉大便质较前软,连续5次疼痛消失,大便后未见下血。

◎朱璋:用承山穴治疗痔疮疼痛,取得了较好效果,轻者1-2次可愈。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针尖略向上斜刺进针,用泻法,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男,25岁。患痔1年余,经常疼痛,时轻时重,常服槐角丸,疗效不显。近日疼痛难忍、不思饮食,夜寐不安,不能坐及仰卧。取承山穴,针尖向上斜刺1.5寸,用泻法,留针20分钟,诸症即消而愈,随访1年未复发。

◎吴成善

操作:直刺2寸,局部有痠胀感或麻电样针感向腘窝、小腿,足底部放散。疼痛剧烈体质强壮者用强刺激,疼痛不甚体质一般者用中等强度刺激,轻度疼痛体质弱者用弱刺激,每3-5分钟提插运针l次,疼痛缓解后再留针10-20分钟。

典型病例:赵XX,女,19岁。1984年4月17日下午月经来潮前数小时下腹疼痛渐剧,经治无效。1小时后患者在床上翻滚,高声叫痛,伴恶心呕吐。家人请余往诊,立即针刺承山穴,深1.5寸,强刺激,约1分钟见效,3分钟腹痛明显减轻,诉全身无力,约5分钟患者入睡。留针10分钟起针,当晚月经来潮无阻,伴多量血块,次日可坚持上班。

按语:针刺承山治疗痛经机理不明。从治疗过程中发观以内分泌失调、气滞血瘀及精神因素所引起者疗效显著,而子宫发育不良和体质虚弱所引起者疗效较差,故针刺承山穴可能调整内分泌和大脑皮层的功能,并有活血化瘀作用。

◎欧阳群:用承山穴治疗后颈、后头部疼痛,疗效满意。

操作:用26号或28号2.5寸毫针,直刺2.5寸左右,拇指向后轻微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

典型病例:李xx,男,36岁。1980年5月10日就诊。诊断:后头痛。患者后头及后颈部疼痛,呈持续性隐痛,伴胀感,思虑及劳累后加重。检查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X线照片见第3、4颈椎轻度骨质增生,经多方治疗,疗效不显。针刺双侧承山穴,行针约2分钟,疼痛明显减轻,共治疗3次痊愈,随访2年未复发。

◎阎庆瑞:笔者采用“分刺”承山一穴治疗闪挫腰痛每获捷效。

操作:揣定穴位,医者以左手中、食二指平放在与膀胱经相垂直的穴区皮肤上,二指尽量下压后分开,使穴区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以捻转法刺入,待产生针感并向足跟放散后,令患者吸气,施以泻法。

典型病例:XX,男,26岁。1963年3月1日就诊。主诉:腰痛1日。因工作不慎,扭伤腰部,不能俯仰,咳嗽时加重,勉强扶腰就诊。脊柱正常,局部无肿胀瘀血,左侧腰部肌群紧张,左气海俞穴压痛阳性,疼痛向左下肢放散。舌苔白,脉沉紧。辨证:闪挫扭伤,气血受阻。治宜活血散淤、疏经止痛。令患者伏卧,两足腕垫起,足掌挺而向上,腨部(腓肠肌)中央见有明显的“人”字纹,其顶端是穴,用上述手法1-2分钟后,令患者吸气,并压其腰部痛点,患者诉如有气向腰部上窜,疼痛基本消失。留针20分钟,病人下床,行走自如。

注意事项:体位一定要正确,足掌要挺而向上,押手一定要压紧后分开两指。针感一定要向足跟放散,才能取得捷效。
24.昆仑
【取法】足外踝后缘与跟腱前缘之间,平外踝的中点取穴。

【主治】⑴后头痛 ②腰腿痛

【机理】上病下取。

【刺灸法】直刺,弹拨

【治疗经验】

◎张丽蓉等:运用昆仑穴治疗头痛,对后头痛止痛效果好。每日针1次,轻者1次治愈,重者3次治愈。

操作:用30号1.5寸毫针,直刺0.5-1寸,针感可传到足小趾尖。得气后,拇指向后轻微慢捻转约1-2分钟,可提插捻转,至患者头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杜xx,女,27岁。1959年10月23日就诊。主诉:头痛3小时。患者因小孩有病劳累失眠,从晨起5点钟头痛而晕,不敢睁眼,以右侧后头痛为重,不能转颈,不敢转头,纳食好,大便干燥2日1行,小便黄,舌淡红,苔薄黄,脉弦。针刺左下肢昆仑穴后,头感轻松,强刺激捻转1分钟后,头痛明显减轻,嘱其头随意转侧,2分钟后由不能转颈至转颈自如,留针20分钟后头痛消失。

◎于书庄:弹拨昆仑治疗腰痛。

操作:令患者仰卧,术者立于患者足后,弹拨左昆仑用右食指,弹拨右昆仑以术者左食指,首先用力向下压,然后向外踝方向滑动,弹拨时术者感觉指下有一根筋滚动,患者感觉痛、麻或触电感向足心放射。无论双侧或单侧腰痛,左右昆仑皆各弹拨3下。

典型病例:赵xx,女,69岁。1974年2月9日诊。因昨晚郁怒,今晨突然腰骶部胀痛,弯腰、卧床不痛,直腰、翻身起床、走路则左腰痛重,病后曾自行拔罐、贴膏药未效,于当日夜来我科就诊。查其左大肠俞压痛,直腿抬高阴性,舌苔薄白,脉沉弦。证系气滞太阳之脉。弹拨双侧昆仑。弹拨后令患者起床下地活动,疼痛消失,仅感腰骶部发板、微痛。病人要求扎针,遂针刺双侧昆仑,针后诸症消失。

按语:临症时必须辨清病属何经,然后按经取穴才能收效。弹拨昆仑治疗功能性太阳经腰痛效果较好,且对急慢性太阳经腰痛均能收效。但弹拨时必须以出现麻、触电感向足心放射为准。若只感觉痛,腰痛虽可以减轻但不能痊愈,应如法再弹。

25.申脉

【取法】外踝下缘凹陷中。

【主冶】⑴急性泻泄 ⑵足内翻 ⑶小儿麻痹后遗症

【机理】申脉为膀胱经穴,膀胱主筋所生病;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针刺申脉穴不仅能舒筋活络,亦能振奋阳气,治疗运动系统疾病及泻泄等症。

【刺灸法】艾灸;直刺

【治疗经验】

◎张登部:用申脉穴治疗急性泻泄,疗效甚好。

操作: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取双侧申脉穴,点燃艾条后,施雀啄灸,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穴灸10分钟,每日灸1-2次。

典型病例:周x,男,42岁。1987年6月11日就诊。自述1天前因饮食生冷,当晚即泻泄4、5次,粪便稀薄如水样,伴腹痛、肠鸣。舌淡苔白腻,脉弦。诊断:急性泻泄(寒邪侵袭肠胃)。取双侧申脉穴,以雀啄灸法,每穴灸10分钟,灸治过程中,腹痛缓解,自觉腹内舒适,灸治1次而愈。

◎秦德铨:小儿麻痹后遗症——足内翻,多系阴阳失调,阳经紧阴经松则外翻,反之则内翻。笔者经验外翻刺阴(照海),内翻刺阳(申脉),肌肉不萎缩者及时治疗3-5个疗程一般可纠正。

操作:右手持针,刺入3分,得气后施以轻度捻转震颤,左手握患儿足趾,轻轻向下活动,留针15分钟,每5分钟行针并辅助活动1次。

典型病例:王XX,女,3岁。1978年7月3日就诊。患儿于10个月前患脊髓灰质炎,留有后遗症足内翻,脚掌不能履地,予针申脉治疗,24次痊愈。

按语:用此法治疗平时需病家配合给患儿做足趾向下活动的辅助锻炼。

26.金门

【取法】外踝前下方,骰骨外侧凹陷中。

【主治】⑴肩关节周围炎 ⑵后头痛

【机理】金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郄穴,又是阳维脉交会的第一个穴,因此可以治疗膀胱经及阳维脉的病证。

【刺灸法】直刺

【治疗经验】

◎方宗畴:近年来用金门穴治疗感冒、肩周炎、偏头痛、颈椎病等多种侧身病证,或病情重点反映在半侧而又伴寒热者,均获满意效果。

操作:用28号1.5寸长毫针,直刺0.7-1.2寸,得气后捻转行针1.5分钟,留针守气,20分钟后起针,闭针孔。典型病例:陈xx,女,38岁。因风湿性肩关节周围炎于1987年4月25日初诊。述肩部冷痛2月余,伴鼻塞不通,傍晚寒热、盗汗,经中西药及针刺少效。改针金门,如前法1次后,鼻塞盗汗如释,肩胛区冷痛明显减轻。巩固治疗3次。

注意事项:本穴宜根据解剖,准确定位,否则效差。深度在1寸左右,不宜过深。

按语:金门为足太阳经脉之郄穴,又为阳维脉的交会穴,阳维维系一身左右之阳脉,“阳维为病苦寒热”。且其肩、肩胛部压敏点都应在阳维脉交会穴上(臑俞、天宗、天髎等),从而根据“越远越选”之经验,取用阳维脉交会的第一穴金门,一针而见效。嗣后,延用于多种侧身病证,或病情重点反映在半侧,而又伴寒热者,均获满意效果。

◎张丽蓉等:用金门穴治疗落枕、项强、后头痛疗效很好,每日针l次,轻者1次治愈,重者3次治愈。

操作:用28号或30号1寸毫针,快速直刺进针,针感可传至足小趾或足跟。得气后,拇指向后捻转约1-2分钟,至患者颈项活动灵活,疼痛消失,留针15-20分钟。

典型病例:张xx,男,38岁。1989年8月28日就诊。主诉:后头痛,项强不能转侧1年余。患者于1年前不慎被椅子砸在头上,从此患后头痛、颈强、转侧困难,曾拍颈椎X光片无异常。服中西药无明显效果。治疗经过:针刺双足金门穴,2分钟后自觉后头痛减,项部轻松,嘱其转侧活动,5分钟后自述转侧幅度比往日增大,疼痛显减,留针20分钟。后宗上法针治2次而愈。

27,至阴

【取法】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主治】⑴胎位不正 ⑵产后尿潴留 ⑶痛经

【机理】至阴为足太阳经之井穴,为经气由阳入阴之处,联络肾脏,肾主生殖,又司二便,因胎儿发育与肾气有密切关系,故针灸至阴可调肾气,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刺灸法】灸,斜刺,点刺放血

【治疗经验】

◎杨楣良:至阴矫正胎位不正效果满意。

操作:灸双侧至阴穴,每次灸20-30分钟,每日治疗2次。

典型病例:XXX,女,28岁。1987年1月28日初诊。孕妇本次妊娠为第4胎。平素体质欠佳,妊娠32周以来时有眩晕,自觉体力不支,伴胸闷、腹胀,有时小腹有下坠感。3天前产前检查时,发现胎儿处于臀位。腹隆怀孕32周腹围,脉细滑无力,面黄少华,舌质淡苔薄黄。嘱孕妇取仰卧位或坐位,解松腰带,使腹肌松弛,取准双侧至阴穴温灸,要求能耐受到最大热度。每次别30分钟,每日2次。治疗3天后经妇产科检查已转为头位,B超报告臀位已得矫正。

◎王全仁:针灸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腹壁过紧张或松弛,羊水量过少及子宫畸形,或胎儿本身引起的胎位不正,应改用其他方法处理。)

操作:用0.5寸毫针,斜刺向上0.1-0.2寸,平补平泻,中等强度,针感要求是酸、麻、胀、痛、热等,留针20-30分钟。针刺后,患者自带艾条回家灸双侧至阴穴,灸时要放松腰带,排空小便,艾条距穴1寸左右,以温热为度,每次睡前灸20-30分钟。针灸并施,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典型病例:李xx,女,23岁。患者自述闭经7个月(28周),为第一胎。到我院妇产科检查时腹壁紧张,胎儿中等,横位,诊为胎位不正。病员心情紧张,怕足月后难产,来我院针灸治疗。针刺双侧至阴穴,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又让病人带艾条在家中施灸,每日1次。3天后又到妇产科检查,胎位已转正。于孕38周后顺产一女婴。

◎万大凤:近10余年来,运用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取得满意疗效,每日针灸1次,留针60分钟,孕7-8月1-5次治愈,孕8-9月5-10次治愈。

操作:0.5寸毫针直刺0.1寸,每日1次,留针60分钟(双侧),加艾条温针30分钟。

典型病例:周xx,女,32岁。1986年2月就诊。诊断:胎位不正。患者怀孕7月余,妇产科检查诊为“臀位”。予针刺双侧至阴穴,每日1次,3次胎位转为正常。

◎陈全新:艾条温灸至阴治胎位不正。

操作:施灸前孕妇宜排空膀胱,取靠背坐位或仰卧位,松开腰带,双侧至阴穴同时施灸。以局部有较强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度。每次20-30分钟,早晚各1次。若温度适当,被灸者常可感到有热气沿小趾循足上行,部分病人可随即觉胎位有转动感。

典型病例:李xx,女,26岁。妊娠7月后检查发现胎位不正(横位)。接受温灸至阴,施灸10分钟后自觉有一股线条状温热感沿小趾侧、足背、下肢后侧缓缓上升,至骶、腰部后则渐扩散,随即感胎儿转动,灸治后复查胎位已矫正。后因过于劳累、胎位复横,再自行施灸2次,足月顺产。

◎沈华莉:灸至阴穴矫正胎位的效果是可靠的,而且多数灸1-6次即可生效,最理想的纠正时机是孕28周-33周,复位后不易复发。

操作:取仰卧位曲膝,解松腰带,用艾条对准双侧至阴穴,距离1寸远,达到温热感为度,每次15-20分钟,灸后休息1-2小时,1-3天复查1次。

典型病例:吴XX,女,32岁。孕30周,产前检查为臀位,灸至阴穴l次,于3月20日复查转为头位。

◎喻喜春:用至阴穴放血治疗产后或手术后尿潴留及胎盘滞留效果良好。此种尿潴留,只需每天放血1次,l-3次即小便通顺,有的放血后当时即能解出小便。用此法治疗30例胎盘滞留,有的可立即下来,只2例在同1天内治疗2次下来。

操作:先揉搓小趾数10次使皮肤充血,用细三棱针点刺后,挤出血0.5-lml。

典型病例:廖xx,女,25岁。1968年8月13日会诊。诊断:产后尿潴留。患者为初产妇,产一男婴后,48小时内不能自行解小便,已导尿1次,膀胱胀满至脐下二指。用细三棱针点刺双至阴后,各挤血约lml,同时用手向下轻按膀胱底,当即解小便750ml,当夜自行解小便1次而愈。

◎刘柄权:采用针刺至阴治疗痛经,针治次数以月经来潮无痛为止。

操作:用28号或30号0.5寸毫针,垂直刺入0.2寸,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捻转为主,提插要轻。针刺时间以来月经前2天或痛经发作前2天。实热者出针时摇大针孔,让其出血少许;虚寒者可艾条灸。

典型病例:邓xx,女,24岁。1983年7月5日就诊。主诉:小腹疼痛2天。患者痛经2年余,每次月经前下腹疼痛,这次行经前下腹阵发性疼痛,难以忍受,经色多紫暗,夹有血块,月经周期28天,尚准。伴有腰痛、下腹冷感、恶寒、体倦。小腹部压痛,喜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辨证:寒邪凝滞经脉,不通则痛。单手刺入至阴穴0.2寸,每5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加艾条灸。针灸后15分钟疼痛缓解,30分钟后出针,急按其针孔。次日复诊疼痛已止,第2次月经周期继用上法治疗而愈,l年后随访再未复发。

◎李美琪

操作:仰卧位,将裤带松开,双脚平放或屈膝脚平放,露出至阴穴,用艾条温和灸或艾炷直接灸3-5壮,使局部红晕为度。

典型病例:王X,女,25岁。1980年4月2日患者已怀孕7个多月,经产前检查为横位。按上法采用温和灸至阴穴,每次灸5-10分钟,共灸3次复查胎位已正。后顺产生下一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