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保健师的报考条件:学生个体差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1:27:57
湖北省黄冈市实验小学
 
 
“学生个体差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目前的中小学课堂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之际,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今天的课堂老师感叹“数学活动难以组织,每次活动总有部分孩子没有加入到活动中来”、“课堂上如果过多地关注后进生,对学优生来说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很不公平。要有什么好方法,既能关注后进生,又能兼顾优生那该多好啊!可40分钟的课堂怎样做好呢?”、“有时备好了一节课,因为几个学生调皮,老师忙于组织课堂纪律,造成总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新授课中,部分学生难以接受和掌握所学知识。”“练习课中,部分学生消极怠工,不积极完成练习,给统一评讲带来很大难度。”……
 
 
从老师的言语中我们不难发现,随着课改的深入,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老师倍感教学的困难,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个体差异有以下几个误区:1.用负面的心态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消灭个体差异为目的。例:2.在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时,过多地关注在几个所谓的差生身上,对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了解不全面。3.更多地关注在学生的“差”(发展水平不同)上,忽略学生的“异”(发展水平的多样性上)。就象一个老笑话里所说的: 父:林肯象你那么大的时候,从来没有不及格过!儿:林肯象你那么老的时候,早就当总统了!! 因此树立正确的差异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有效教学成为老师的需要。
 
 
我国教育工作者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关注个体差异。我国古代就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因材施教”一词的来源。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现今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目前最常用的办法是分层教学和小组学习。
 
 
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把学习能力差不多的学生放在一起,学习他们力所能及的内容。这样做的结果是“能力较弱”的学生被剥夺了一些他们力所不能及的课程的学习,除了公平性值得怀疑外,这些学生最多只能达到老师期望的水平,而不是实际水平,这会导致学生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使差异问题更加恶化。
 
 
小组合作学习期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其的理论是同伴互助。是不是因为这样,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就得到了帮助呢?事实上,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占据了话语权、参与权,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并不一定得到了帮助。
 
 
可见现有的教学策略在实施上存在着不足和不平衡,针对个体差异的教学策略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实践,因此开展个体差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对构建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性体系所作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原理
 
 
1、“现象图式学”的研究理论。过去30年,不少教育研究者日渐关注学生是如何理解科学概念及理论的。其结果显示,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形成了对世界的构想和信念。通常这些构想和信念,许多时候与教师将要讲授的科学概念相冲突,因此成了学生学习上的障碍。
 
 
由瑞典哥德堡大学马飞龙所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发展出一种名为“现象图式学”的研究理论。其主要研究结论是:从本质上来说,人们常会以不同方式理解同一个现象;但严格来说,这些不同的理解方式是有限的。
 
 
学生直观学习带来的看法,与学校学习之间存在着鸿沟,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填补的。有效的教学,必须既要能够引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既有理解,也要让学生有机会以他们的初步理解为基础进行学习,然后进一步挑战并直接针对学生的既有观念,让他们的既有观念能够改变或加以扩展。
 
 
2、教学最优化理论。巴班斯基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以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个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
 
 
 
 
4、“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教学作用于儿童发展的途径,由于维果茨基引进了区分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而揭示出一个清楚的观念。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区,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表现为儿童能够解决智力任务。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主要内容
 
 
1.研究的对象
 
 
(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组织者。主体者的潜力靠老师去挖掘,主体者的精神靠老师去弘扬。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复制,它是以人的原有的认知结构为中介的。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的转移,它首先要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实现的知识建构,而且,学习并不简单是为了知道某种知识,它并不只以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为目的,还需要学习者对知识做出自己的分析和检验,看它是否与自己原有的经验一致,是否合理,是否可信。学习不是仅仅把知识装进学习者的头脑中,更重要的是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变成自己的“主见”,变成自己的“思想”。
 
 
(2)教材。教材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认真挖掘和开发教材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教师对教材的准确解读,合理定位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分散教学难点,深入浅出地重组教学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3)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优化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下研究数学教学的有效教学模式。
 
 
2.研究的内容
 
 
课题研究拟从调研课堂上漠视个体差异的无效教学现象入手,研究个体差异的“有效学习”个案,构建以“有效学习”为主导的教学体系。
 
 
(1)对课堂上漠视个体差异的无效教学现象进行调研,针对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例:
 
 
漠视个体差异无效学习反思案例
 
 
无效教学个案
 
 
记录自己或者听到的课堂教学无效教学的实例。
 
 
反思、制定策略
 
 
分析漠视个体差异造成教学无效的原因,制定改善策略。
 
 
(2)研究面对个体差异的“有效学习”个案。“以行为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育理念,探究符合不同儿童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新途径与策略;透视数学课堂,从自己或他人课堂教学中怎样面向全体学生这一问题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归宿,通过对自身或他人实践的反思,或主动的设计与尝试,来检验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检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为最终目的。
 
 
(3)摸索能“适应差异”、“促进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构建小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
 
 
(4)本子课题涵盖的课题。
 
 
A.学生有效学习习惯的研究.
 
 
B.合理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C.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性指导研究.
 
 
D.有效课堂评价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
 
 
1、引领教师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针对个体差异的有效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与能力,激发起学习热情,体验学习和成功的快乐,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3、打造科研型教师队伍,帮助教师在“同伴互动”和“专业引领”中,获得专业发展和支持,进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热情,推动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向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研轨道。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个案研究法。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片断或者学生某一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
 
 
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3、调查研究法。将实验班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与研究过程中、研究结束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文献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关注省内外的研究成果,将省内外的研究成果借鉴到本课题的研究中。
 
 
5、观察法。对课堂现象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材料。
 
 
六、课题的实施保证
 
 
1、本课题有湖北省教研室和有关专家、学者的指导,有市教科院领导,有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科研成果的整理、完善等。
 
 
2、开题会后,我校结合实际选定了子课题,组建了以校长,副校长领导下,骨干教师参与的课题组。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开展课题组分配的各项工作。
 
 
3、学校保证课题经费即支即开。
 
 
七、组织机构
 
 
专家组:周崇波  特级教师       黄冈市教科院副院长
 
 
王海清   特级教师       黄冈市实验小学校长
 
 
金修发   特级教师       黄冈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陈艳祥   中学高级教师   黄冈市实验小学教务主任
 
 
胡小军   中学高级教师   黄冈市实验小学教科室副主任
 
 
课题组长:余振兴  汪学军
 
 
核心组成员:陈晓燕   石  磊   严小红    卞  红   王  芳    陈来魁
 
 
胡春红   胡志兵   程昊林     朱丽华   廖志芳   吴营军
 
 
成  员:全体数学老师
 
 
八、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7年4月)
 
 
(1)完成子课题申报。
 
 
(2)制定实施方案,组建核心课题组,明确课题组成员的任务。
 
 
2、实验阶段(2007年5月——2009年2月)
 
 
(1)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等进行实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2)按学期进行实践性研究,开展课题组的交流、研讨,积累阶段性成果,作好每学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结和课题阶段研究报告,调整并明确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3、课题深化、总结阶段(2009年3月——2010年5月)
 
 
进行实验后测;对比研究数据,进行研究资料分析,撰写相关论文、案例与课题研究总报告;接受课题组验收
 
 
九、预期成果
 
 
1、撰写结题报告。
 
 
按照结题报告的内容,撰写结题报告的初稿,核心组成员对结题报告的初稿进行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认真完善,为参加结题报告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2、出专著、论文集和案例集。
 
 
整理优秀课题组研究方案、研究论文、结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专著(2010年前完成)。出版校本教研研究成果《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案例集》(2009年6月前完成)。
 
 
3、评估测试,实施推广。
 
 
 
 
湖北省黄冈市实验小学
 
 
《学生个体差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