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山海经961:塞林格反叛精神影响电影 大胆向成人世界宣战 网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7 05:36:42
《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今日逝世,享年91岁,他曾用《麦田里的守望者》完美地诠释了“垮掉”的精髓。在塞林格精神的沐浴下,银幕上的青少年们大胆地向成人世界、向父权、向制度挑衅,无数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会借着电影传递着这位青春反叛先驱点燃的火种。

塞林格反叛精神影响电影 大胆向成人世界宣战

网易娱乐1月29日报道(文/连章) 文学和电影无疑是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艺术形式,虽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是个产量低得有点离谱的作家,在他91年的人生中,只有《麦田里的守望者》等不足10部作品问世,但这并不妨碍在其作家及作品前被冠以经典的定语——因为在凯鲁亚克写出《在路上》的六年前,塞林格就用《麦田里的守望者》狠狠地戳了一把既有体制的脊梁;在垮掉的一代愤起前,那个叫霍尔顿的“麦田守望者”已经完美地诠释了“垮掉”的精髓;在轰轰烈烈的嬉皮士运动开始前,塞林格就用他的字预言了这场大革命。所以,塞林格是伟大的,他不仅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也颠覆了青年们的固有思维。

在塞林格精神的沐浴下,银幕上的青少年们不再只懂吟诗作赋,谈情说爱,越来越多的叛逆者大胆地向成人世界、向父权、向制度挑衅,于是有了抛开医生的大好前途,驾着机车横穿南美洲的格瓦拉(《摩托日记》),有了剃光头发,拿着枪杆勇当社会清道夫的特拉维斯(《出租车司机》),有了结党打架的边缘少年中秋(《香港制造》)……他们不会因塞林格生命的消逝而消逝,无数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会借着电影传递着这位青春反叛先驱点燃的火种。


《无因的反叛》是与《麦田里的守望者》血亲最近的电影。

《无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导演:尼古拉斯·雷 Nicholas Ray 主演:詹姆斯·迪恩 James Dean

从时间上来看,《无因的反叛》是与比之诞生早四年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血亲最近的电影。詹姆斯·迪恩塑造的吉米·斯达克与霍尔顿何其相似,开着名牌跑车、住着高档住宅,内心却涌动着一团想把这些看起来华丽美好的东西摧毁的火焰。在无趣且专制的父母的挤压下,因醉酒闹事而接受审判的吉米终于在法庭上嚎叫道,“你们快让我发疯了!”——电影与现实惊人的重合,叛逆的迪恩也像片子的结局那样,最终死于飞车。正如安迪·沃霍尔评价的那样,即使迪恩只拍过一部电影,他同样是伟大的,同理,即使塞林格只写过一部《麦田里的守望者》,他也同样很伟大。



《毕业生》中的本杰明与霍尔顿一样都出身于优渥的中产阶级家庭。

《毕业生》The Graduate(1967)

导演:迈克·尼科尔斯 Mike Nichols 主演:达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整天只干三件事,抽烟、酗酒、玩女人,外加讲脏话,而《毕业生》中的本杰明则被看不到边际的茫然和虚无感包围。他们同样出身于优渥的中产阶级家庭,无非霍尔顿的行为更极端更彻底,而毕了业,又不知道该干嘛的本杰明只是暗地里跟能当自己老妈的鲁滨逊夫人偷情,然后喜欢上了年纪相仿的鲁滨逊夫人的女儿伊莱恩。外表文雅老实的本杰明终于在结尾处,将坏孩子的本色暴露给了那些被其蒙骗的大人们——冲进教堂在众目睽睽之下,抢走了别人的新娘伊莱恩,用疯狂的笑声回应着父母们惊愕的眼神。



阿历克斯最后被自己无法颠覆的国家机器成功改造。

《发条橙》A Clockwork Orange(1971)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Stanley Kubrick 主演:马尔科姆·麦克道威尔 Malcolm McDowell

库布里克的作品永远更犀利、更深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阿历克斯绝对是霍尔顿的升级版,他邪恶的坏笑和眼神已是对世界最好的嘲笑方式。这个热爱强奸和贝多芬的英国青年,是个典型的中产阶级杀手。他总能随意地跑到某所大宅子里,强暴作家漂亮的妻子,嬉笑着干掉呻吟的男人。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代表权力的老师这样教育处于被统治地位的霍尔顿,“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阿历克斯把毁坏当成了事业,直到他被强大的无法以一己之力颠覆的国家机器成功地改造。



在思想进步的老师基顿的引领下的男孩们比霍尔顿幸运。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1989)

导演:彼得·威尔 Peter Weir 主演:伊桑·霍克 Ethan Hawke/罗宾·威廉斯 Robin Williams

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说出了很多青年的心声,《死亡诗社》同样能引发最大限度的共鸣。霍尔顿曾对年幼的妹妹说,“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而在贵族学校念书,被父辈们期望走进牛津、剑桥的男孩们则比霍尔顿幸运,他们在思想进步的老师基顿的引领下,发现了生活除了有序教条,还应该学会勇敢地Say no,学会独立的思考和追求:“我走进丛林,因为我想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能够生活的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而不是当我死了的时候,发现自己从没活过。”



导演杨德昌算是中国的塞林格。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A Brighter Summer Day(1991)

导演:杨德昌 主演:张震

塞林格的深刻在于,他不仅描摹了青年的叛逆与反抗,也直指着痛苦地活在体制下,却主动充当着体制帮凶的成年人。在敏锐、犀利和批判精神上,杨德昌算是中国的塞林格。只不过在儒家中庸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青年们的反叛也明显带有极强的中国特色。《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小四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上一代的思想状态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创作背景惊人的相似。战后混乱闭塞的状况,让小四们用各种无端的暴力宣泄着父辈们投来的压力,而那把刺向小明的尖刀则诠释了中国式的垮掉。



热衷拍摄青春题材的范·桑特可以算是电影界的塞林格。

《我私人的爱达荷》My Own Private Idaho(1991)

导演:格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主演:瑞弗·菲尼克斯 River Phoenix/基努·李维斯 Keanu Reeves

热衷拍摄青春题材的格斯·范·桑特可以算是电影界的塞林格,无论是《迷幻牛郎》、《盖瑞》,还是《大象》、《迷幻公园》,范·桑特总将镜头聚焦在问题社会里的问题青年身上。《我私人的爱达荷》便是其中的典型。街头男妓麦克和斯考特都是垮掉的一代,但因为各自出身、家庭背景和个性的不同,导致两人垮掉的程度相异。他们一同混迹流氓团伙,从一个州到另一个州,说着情话,但最终的结局是,浪迹过的斯考特回到了衣冠楚楚的中产阶级怀抱,而麦克仍旧嗑着药,随时昏死在街边,只有他坚守着自己的那片麦田!



姜文用回忆和旁白的方式呈现了他们的,也是我们的,青涩年华。

《阳光灿烂的日子》In the Heat of the Sun(1994)

导演:姜文 主演:夏雨/耿乐/宁静

半个多世纪的青春光影证明,塞林格不仅是美国的,西方的,更是世界的。愤青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帮少年长在大院里,不是高干子弟,就是军人家庭,典型的中产,富二代,他们没有老外那些毒品、妓女的猛料,有的只是捣腾出锁在抽屉里的安全套,当气球吹;成为一名杰出的业余开锁匠,打开大院里一扇扇房门;尾随身材丰腴的少女,悄悄地开启青春期的性阀门。如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文法,姜文用回忆和旁白的方式,向观众呈现了他们的,也是我们的,青涩年华。



青头颓靡的生活方式同麦田守望者的梦想在气质上显然是共通的。

《猜火车》Trainspotting(1996)

导演:丹尼·保尔 Danny Boyle 主演:伊万·迈克格雷格 Ewan McGregor

人们看到丹尼·保尔的猜火车,看到青头时,和当年看到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看到霍尔顿,一样兴奋。青头颓靡的生活方式和“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家庭。选择一个他妈的大电视。选择洗衣机,汽车,耳射唱机,电动开罐机。选择健康,低卡里路。选择固定利率房贷。选择一套他妈的三件亲套西装……我选择不要生活”的叛逆自白,同麦田守望者的梦想在气质上显然是共通的。



塞林格告诉人们,越富足的物质生活,越是会引发精神的荒漠。

《梦想家》The Dreamers(2003)

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 主演:迈克尔·皮特 Michael Pitt/伊娃·格林 Eva Green/路易斯·加瑞尔Louis Garrel

塞林格的霍尔顿用酗酒、用抽烟、用妓女,贝托鲁奇的“梦想家们”用电影,用性。政治是邪恶的,制度是成人建立的,还好,我们还有身体,有纯粹的本能。不管你是美国人、是兄长,还是胆小鬼,也不要谈所谓的爱情——五月风暴到来前的巴黎小公寓内,大人们退居到幕后,三个放浪形骸的青年放任着下半身的欲望和上半身的叛逆。塞林格告诉人们,越富足的物质生活,越是会引发精神的荒漠,而想活得真实,必须清醒,并且懂得抗争,不管是以怎样的方式。



刚从名校毕业的克里斯多弗舍弃了物质世界给予的所有财富,背起行囊只身上路。

《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2007)

导演:西恩·潘 Sean Penn 主演:埃米尔·赫斯基 Emile Hirsch

 

1950年代,霍尔顿说,他想做个麦田里的守望者。1990年代,刚从名校毕业的克里斯多弗舍弃了物质世界给予的所有财富,背起行囊只身上路,去阿拉斯加体验生活和生命的真谛。因为他明白,世界告诉对的,是对的,但未必是好的,未必能让内心快乐、丰盈。在旁人看来,克里斯多弗是在虚无地追寻着完全跟现代文明背道而驰的生活方式。可这也正是塞林格精神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