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萌哒的禁婆养成txt:塞林格去世,但传奇没有结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10 12:59:41

晚年塞林格。

  《九故事》,李文俊、何上峰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17.00元。

《弗兰妮与祖伊》,丁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9月版,15.00。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丁骏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月版,17.00元。

1961年,塞林格登上《时代》封面。

1963年,施咸荣翻译的“内部发行”《麦田里的守望者》。

  活着是活传奇,死后是永生的传奇。美国大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当代文坛头号隐公JD·塞林格(.J.D.Salinger)1月27日在新罕布什尔家中去世,享年91岁。

  叛逆的守望者

  他以高度叛逆性的青春小说掀开了战后美国文学的新篇章,不仅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亦因此引领时代。《麦田里的守望者》于1951年出版,确证了冷战初期漫延整个西方的焦虑,其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实乃哈克贝利·芬以降美国文学最著名的反英雄人物,一再以其对虚伪、恶俗和平庸现世的激烈反抗,被一代又一代志高而嫉俗的青少年引为知已,由此风靡世界,至今不衰,年销约25万册,而累计销量已逾6000万册。

  以好莱坞为例,考菲尔德的幽灵时时穿行其间,为20世纪下半期最著名的两部青春叛逆电影———詹姆斯·迪恩主演的《无因的反叛》(1955)和达斯汀·霍夫曼的《毕业生》(1967)早早树立了榜样。许多少年因此书得到心灵的解放,但也有一些人走向极端的疯狂。1980年,奉《麦田》为人生指南的马克·大卫·查普曼,在纽约枪杀了约翰·列侬。几个月后,约翰·大卫·欣克利向里根总统开枪,事后在他的旅馆房间里发现了一本《麦田》。

  塞林格去世的消息传出后,在网上最大书店亚马逊,《麦田里的守望者》立刻登上了畅销书榜,北京时间本周五正午已位列第六位。

  考菲尔德绝非红卫兵

  考菲尔德在一个极为特殊的年代抵达中国。1963年,施咸荣译《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内部发行,仅供参考”之名在中国出版,印量虽小,却广受各地苦闷知青喜爱,遂以手抄本形式在地下流传。1983年,此书转由漓江出版社公开出版,此后不断重印再版,印量巨大,影响深远。2004年,一本阅读参考《影响中国学生的80部书》中,选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后附“思维拓展”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的看法”。

  然而,在考菲尔德的叛逆与红卫兵的造反之间,断断不可以画上等号。红卫兵崇尚暴力,多行不义,热望将红旗插遍全球;考菲尔德则心地善良,只是愤世嫉俗,小小年纪,最后竟要弃世遁隐,因而绝非恶人。他所作的那些坏事,甚至说的那些脏话,不仅出于纯真与良愿,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公害,影响所及,也大多负负得正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另有一重意义,即我们不该长大。成人世界不仅伪善、而且丑恶、淫亵与污秽。塞林格本人身体力行,决意做现世的彼得·潘,于是早早归隐,成为当代最著名的文学修道士。诺曼·梅勒有言:“塞林格是预校生中最伟大的思想家。”

  文坛头号隐公

  自1963年的《抬高房梁,木匠们 西摩:小传》之后,塞林格不再出书,此前的两本中短篇小说集《九故事》和《弗兰妮与祖伊》,虽也很受重视与好评,并一直在版,但其影响力皆无法与《麦田里的守望者》相提并论。

  上述三书均有数个不同的中文版。此外,关于塞林格的传记,及其女儿玛格丽特和前情人乔伊斯·梅纳德所写的回忆录,也有国内译本。

  1965年,塞林格在《纽约客》杂志发表了最后一个短篇《海普沃斯16号,1928》,之后便远离尘嚣,再无文章付梓。从此顽强地、近乎偏执地保卫着自己的隐私,不惜与公开其生活细节的传记作者、前情人和女儿开战。

  自1952年起,他住在新罕布什尔的小镇科尼什,由塞郎变塞翁。据2000年统计,镇上居民1661人,但塞家私宅私地,独据一座小山以及周围的90多英亩土地,小木屋盖在山顶上,只开一个天窗透光。他乐于在绝缘状态下写作,还曾带着打字机,隐身于水泥掩体。

  离塞家房子老远,林中小路边即有黄色警告牌,提示前方乃私产,“严禁”渔猎和非法侵入。邻居一般也见不着他,尽管常有崇拜者和小报记者微服探访,却连塞翁的怒吼也不易听到。

  为了自娱的写作

  1974年,塞林格和《纽约时报》的记者聊了几句,说到不发表任何东西所带来的“绝佳的安宁”:“我喜欢写。我爱写。可我只为自己写,纯属自娱。”

  1999年,塞翁的新罕州邻居杰里·伯特透露,塞林格前些年曾告诉他,他另外写了至少15本书,但都锁在自家的保险柜里。塞林格去世后,其代理人菲利斯·威斯特伯格拒绝证实这些未发表作品的存在。其出版商利特尔·布朗也表示,关于将来的出版计划没有任何消息发布。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1月1日生于纽约一个富有的奶酪和肉类进口商家庭,像霍尔顿一样,他幼年是个问题学生,有许多捣蛋记录。15岁那年,他被送进福吉谷军校,入夜即执手电简,在被单下搞创作,1940年发表首篇小说《年轻人》。

  1942年到1946年,塞林格从军,背着打字机上了战场,“只要我能找到时间和没人的散兵坑”,就写个不停。其短篇小说陆续见于美国杂志,并因此初获文名。退役回到纽约,混迹于格林威治村的酒肆,他已变得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自认为赫尔曼·梅尔维尔之后的美国文学第一人,同辈作家和写作学校鲜入其法眼,因此他终生只有一张相当于中专毕业的军校文凭。1955年,他身负盛名时,迎娶克莱儿·道格拉斯小姐,生一女一子后,于1967年离婚。这是他的第二次婚姻。此前在欧洲战场,他曾抓到一个低阶纳粹女官员,并娶为妻八个月,后人只知她叫西尔维娅。他第三次成婚时,娶了小他约40岁的女护士科琳,后者一直陪在塞翁身边,直到他去世。

  现在,你真的可以安息了,塞翁。

  □ 康慨

  ● 延伸阅读

  《梦幻守望者:我的父亲———塞林格》,(美)玛格丽特·塞林格著,潘小松、刘晓洁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年10月版,32.00元。

  《我曾是塞林格的情人》,(美)乔伊斯·梅纳德著,袁凤珠、郭莉芳译,译林出版社2001年12月版,18.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