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动 春光乍泄 书包网: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三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8:10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三十)

 

2010年11月

1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大学生失业率处于17年来最高水平。2009年夏天走出大学校门的人,1/12以上半年后仍未就业,找到工作的人中1/3是临时工。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可能引发货币战争,导致美元统治地位的终结》。

香港《东方日报》刊出产评《量宽未能测底,美经济恐脱轨》,说美联储有人承认,美国正处于“流动性陷阱”,重启量化宽松政策,“被指用新的资产泡沫去掩盖旧的资产泡沫,如同运作‘庞氏骗局’”:

 

    对全球而言,首轮量化宽松遗祸未灭,重启量化宽松又杀到,使美元供应多上加多,购买力不断萎缩,影响所及美国不能置身事外,让人为其经济捏汗担心。这个简单的道理,联储局、伯南克岂会不知?但形势所迫,即使累人累己,也要赌一注,博一铺,廉价美元救不了美国,也可扰乱全球,世上无赢家,美国也就输少当赢,以求乱世自保了。

 

2日,“美国之音”电台网站报道,美联储本周准备向美国市场注资数千亿美元,希望以此刺激美国增长迟缓的经济。所谓市场注资,就是购买5000亿美元或更多的美国政府债券。“一些分析家担心,进一步向全球最大经济体注资或许是反应过度,可能会导致长期的通货膨胀。”

美联社华盛顿电,特稿《为什么经济增长无力,无法缓解失业率》,说“正常情况下,一国经济以2%的增幅增长或许是可以忍受的。但如今的情况却几近灾难”,为了缓解美国9.6%的失业率,需要5%以上的增长率。因房地产和金融部门问题严重,美国经济不会强劲复苏。

《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的货币政策是二十国集团会议的重要议题》。

英国《卫报》发表斯蒂格利茨《货币战争没有赢家》,说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损人不利己。

3日,美联储例行政策会议后宣布,将在未来8个月内买进价值6000亿美元的国债,平均每月买进750亿美元。新计划的规模最终将达到8500亿美元到9000亿美元。

新华社自华盛顿报道,美联储准备买进6000亿美元国债的消息传出,研究机构赖特森ICAP的首席经济学家卢·克兰德尔说,“美联储的信誉危在旦夕”,他担心人们形成这样的观感,即美联储狂印美元,是为了给膨胀的联邦财政埋单。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说,此举之后,美国失业率年底将维持在现在的水平。

世界银行预测,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10%,“由于增长强劲,长期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将能过渡到可持续的增长率。”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马丁·沃尔夫《经常帐户的目标是回到未来》,称中国应响应美国财长盖特纳的提议,“致力于扩大内需进而消除经常帐户盈余”。

4日,《华盛顿邮报》网站发表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美联储的举措及其理由:支持复苏和维持价格稳定》,宣传美联储为什么再推量化宽松举措的缘由。

《华尔街日报》刊登《伯南克把赌注押在金钱的力量上》。

《纽约时报》刊登《新兴市场国家批评美联储决定》。巴西外交和贸易部长威尔伯·巴拉尔说,这种政策将“让他们的邻居沦为赤贫,最终导致报复性措施”。

《日本经济新闻》刊登《美政府政策运作阴云笼罩》,说美国中期选举以后,国会将在贸易货币问题上更盯着中国不放。

5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发表《美联储向美国经济额外注入6000亿美元的决定,已促使多个新兴国家的央行准备出台防御措施,并招致一些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批评》。同日,《纽约时报》有《新兴市场国家批评美联储决定》;德国《商报》刊出《名为美联储的吹泡机》;路透社伦敦电,称这一决定将使更多资金流入新兴市场;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美联储的纸房子》;日本《产经新闻》刊登《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将导致一系列副作用》;日本《每日新闻》刊登《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打击新兴国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最新报告说,在收入方面,“平均来讲,近40年来,富国比穷国发展的速度要快”。

美国劳工部家庭调查显示,10月份失业率连续第3个月居于9.6%的高位。

6日,阿根廷《民族报》报道,“在首尔二十国集团峰会即将开幕之际,中国、巴西和德国昨天严厉批评白宫的经济政策,认为美联储增加流动资金以推动贷款和消费的做法是荒唐的”。

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刊登《美联储采取的最新货币政策是危险的》。

香港《星岛日报》发表《伯南克只懂印银纸》。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财长发表声明,呼吁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

美联社华盛顿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认,将把中国投票权提升到德国、英国和法国等传统上重要的欧洲成员国之上,仅次于美国和日班。

7日,德国《星期日法兰克福汇报》发表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任首席经济学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拉古拉姆·拉詹的专访《“我们正处在一场斗争之中”——谈货币竞争、伯南克的危险方针和奥巴马的困难时刻》,认为美联储大量印钞可能在中期使美国重现通货膨胀。

英国《星期日电讯报》发表《对于全球经济的未来,二十国集团紧张关系升级》,说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激化了二十国集团紧张关系。

《纽约时报》报道,爱尔兰人对1120亿美元的国际救助争论不休,政治上被削弱的总理布莱恩•科恩前往议会寻求批准欧洲最苛刻的节俭计划。除了财政之痛外,最让爱尔兰人感到难以忍受的是,今后20年到30年间,爱尔兰的财政都要受到外

国的支配,“重夺经济主权任重道远”。

8日,《纽约时报》发表《在拯救世界后,接下来中国该怎样?》,说“中国始于两年前的大手笔财政刺激和无节制银行放贷,把世界从衰退中拯救了出来”。高盛公司估计,中国2009年贡献了全球内需的近50%。主要由于中国对德国制造的高端机械、化工及汽车的“无法满足的需要”,“德国正在经历一个小型繁荣”。

台湾《旺报》发表社评《两岸共抗美第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冲击》,说中国大陆可能是资额次量化宽松政策的“头号受害者”:

 

    太平洋国际管理公司创办人格罗斯痛斥美联储狂印钞票购买公债与“庞氏骗局”无异,简直就是“山姆骗局”,也预测未来几年美元将贬值20%。还有很多来自美国国内及国际的批评声浪,指责二次量化宽松可能引燃通货膨胀,并触发国际货币战争,让世界经济动荡不安。

 

    9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中国人为何涌向邦德街?》,说伦敦市场奢侈品“生机勃勃的数字与英国人无关,而是代表着富裕的中国消费者人数的增加”,玛百利集团的销售额10月间增长79%,中国购物者占最近销售额的30%。“中国在英国的零售开支最高”,“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讲究豪华铺张”。

10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社论《是宽松的错吗?》,认为量化宽松有益于重新平衡经济,不应该受到指责。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马丁·沃尔夫《美联储开闸放水是正确的》,肯定其量化宽松的政策。

法国《论坛报》载文,说美国和欧盟把中国当作替罪羊,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横加指责、联手打压,不仅损害中国利益,也损害美欧利益。蘋果播放器451个组成部分,由12个国家生产,最终150美元的售价中,中国制造的部分仅4美元。如果对中国出口的产品部分征税,最终影响的是12个国家的就业。

西班牙《起义报》发表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保罗·罗伯茨《现在要为全球化带来的恶果付出代价》,说如果中国的人民币升值,“政府实际上将把调控的重担压在美国人民肩上”。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日本央行表示,将在本月11日购进1500亿日元(约合180亿美元)的政府债券。这意味着日本新量化宽松计划正式开始。

11日,德国《商报》载文《伯南克的攻势对美国和世界都不利》,说“奥巴马和伯南克与世界其他国家对着干”,注资6000亿美元是错误方针,“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那么它将毁掉美国人的任何贬值好处”。

英国《金石时报》刊登格林斯潘《欧元区提供给G20的严酷教训》,要二十国峰会为中国积累外币储备及控制资本流入“设定规则”。

法新社都柏林电,“爱尔兰的借贷成本今天达到创纪录的高点,这让人们担心,继6个月前救助希腊的行动之后,欧元区债务和赤字危机可能正在进入危险的第二阶段”。

《华尔街日报》刊登《中国2012年可能超过美国》。美国经济规模近15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6万美元,中国经济规模5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4000美元。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2012年或超过美国。

美国传统基金会网站报道,质疑上述说法,认为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中国物价的增速比美国快,“使中国经济的规模看似更小”。另一个,“过于相信高速增长的经济体”。

英国《经济学家》发表《中国的收购——被龙吃掉——被中国公司收购的感觉》:

 

    世界各地的银行家拿着西方收购对象的候选名单向中国大企业兜售。今年,总部设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买家贡献了全球并购交易额的1/10,其中包括石油领域的投资和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收购,比如吉利收购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10年前,中国用“走出去”的口号鼓励本国企业向外拓展。如今,这真的成了事实。

 

新华社自北京报道,“尽管10月份信贷货币数据尚未公布,但截至目前,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已达到70万亿元,成为全球货币量第一大国。广义货币存量和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00%,创世界纪录。”

12日,俄罗斯《报纸报》载文《G20峰会谴责了未来的货币战,但对当前的货币战视而不见》,说“大量资本正在流入新兴市场,这将导致通胀加剧和资本泡沫的形成”,全球汇率之争将持续下去。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刊登《美国的就业和增长挑战》,说“外国融资支撑着美国绝大的贸易赤字”,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是“‘死猫跳’——在自由落体式的下跌和存货出尽之后,产出会出现一次迅速反弹——被错误地解读为V型复苏——产出在快速下落后又快速恢复到原有水平”,“消费不足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可能将长期困扰美国”。

香港《南华早报》刊载《对2012年的又一个可笑预言》,评论关于“中国经济2012年超美国”的说法。

13日,英国《卫报》发表《中国共产主义统治者的秘密世界》,说现阶段是中国共产党的“黄金时代”。

香港《南华早报》刊登《“中国制造”但在香港更便宜》,说大陆产品在香港的售价低于大陆。8月份,内地70个大中城市房屋售价同比上涨8.6%,9月份同比上涨9.1%。9月份,内地总体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6%,深圳8.3%,香港2.6%。10月份,大陆36个大中城市受监测的31种新鲜食物和食品的价格,80%出现上涨。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经济中的超发货币将近43万亿元人民币。去年,内地的银行发放了9.59万亿元新增贷款,比2008年增加了95%。经济学家谢国忠说:“包括绿豆、生姜、大蒜和辣椒在内的食品价格上涨,是由于货币供应过剩导致的。近年来积累的过剩资金,给中国经济造成了局大的通货膨胀风险。”

 

14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例行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指出,美联储无意改变目前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坚持实行6000亿美元的债券购买计划,并将短期利率继续维持在接近于零的水平。声明还表示,将在之后的每月逐步实施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英国《卫报》网站报道,经济崩溃逼近,爱尔兰青年逃向国外。

《纽约时报》发表《中国现在明白了吗?》,说中国经济压力或终使人民币升值。

美联社底特律电,《在帮助通用汽车公司下周上市的银行当中,有两家只给出了缩写的金融机构——ICBC和CICC》,其中ICBC是中国工商银行。

15日,法新社自华盛顿报道,美国农业部称,去年1740万户美国家庭因为钱少而没有足够的食物。

中新社自柏林报道,欧洲债务危机状况越来越严重,即使像欧洲中央银行这样财力坚实的机构,目前也遭受了威胁。来自该央行的内部消息说,该央行要求所有欧元区国家加大各国资本金的投入。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动表示欧洲央行面临破产。

香港《文汇报》报道,爱尔兰深陷财政危机,国内无家可归者大增,不少儿童吃不饱,年轻人纷纷出国。每月1250名大学生离开。未来5年将有15万名学生移居国外。

古巴《格拉玛报》刊登卡斯特罗文章《菲德尔的思考——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公信力的临终仪式》,批评美国压人民币升值。

彭博新闻社网站刊登《渣打银行说,中国将在2020年超过美国》。

台湾《自由时报》报道,台湾中央银行悄悄转守为攻,严防“热钱巨鳄”攻击。

16日,日本《东京新闻》发表《世界经济仍经如履薄冰》。

《纽约时报》刊登《同中国的汇率之争导致美国企业出现分裂》。

美国财政部说,中国在9月份连续第3个月购买美国国债,将国债持有量提高到4月份以来最高水平。持有量增长151亿美元,达8835亿美元。

17日,美国通用汽车首次公开募股筹资201亿美元,规模为美国史上最大。奥巴马称,这“不仅标志着该公司的重大转折,也是美国汽车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美国劳工部公布,美国10月份消费价格指数(CPI)继续温和上涨,总体CPI较2009年10月上升1.2%,食品价格上涨0.1%,水果蔬菜下降0.7%。核心CPI连续第三个月环比持平。

在本日结束的欧元区和欧盟财政部长月度例会上,爱尔兰顶住多方那个压力,没有要求启动欧盟救助机制。欧盟施压批示爱尔兰接受救助,已经箭在弦上。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国际公司(CNN)网站刊登《美国会委员会称中国操纵货币》。同日合众国际社和“美国之音”报道,提出这一指责的是美国国会的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

路透社华盛顿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5日调整了特别提款权一篮子货币权数,“选择暂不纳入人民币”。

19日,美国彭博新闻社发表《伯南克抓紧为刺激计划辩护其矛头直指中国》,继续批评中国汇率“低估”政策。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指责中国“放慢所有国家的增长速度》。文章引述伯南克的演讲,没有点中国的名,但是“演示的图表表明了该国是如何限制人民币升值的”。

法新社都柏林电,爱尔兰联合银行今天说,从今年1月以来,客户逐步丧失对该银行的信心,已从该行取款130亿欧元。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随着世界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对车辆的需求持续增加,美国最大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预计明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15%之多”。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富人喜欢上赛马》。“中国企业家正试图从暴发户变成贵族”,赛马成为“炫富新宠”。天津为赛马城投资40亿美元。“作为人民广场的一部分的上海老赛马场,正设法以‘上海跑马总会’重新唤醒对殖民时期历史的回忆”。

21日,美国《纽约时报》刊文《别国停止烧煤时,中国开烧尽可煤》,说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尼、南非的港口,挤满排队往中国运煤的船,目前全球每年燃烧60亿吨煤炭中一半在中国。

爱尔兰总理布赖恩·考恩今天说,欧盟已同意向爱尔兰提供数百亿欧元的紧急援助。布鲁塞尔外交人士透露,援助金额在800亿到900亿欧元之间。

22日,英国《泰晤士报》头版报道,“羞愧万分的爱尔兰人被迫接受850亿欧元救助”。

澳大利亚《信使邮报》发表《中国的糟糕政策可能给澳大利亚带来重大灾难》。文中所举为,中国公路上“本该运输食物和其他商品的卡车正排着长队等待加油”。

《日本时报网》发表《日本别对中国“中产阶级”寄予希望》,说中国中产阶级“只是共产党在政治上创造的一个幻影,而且濒临瓦解”。中国社会科学院一份报告说,中国中产阶级在人口中占23%,即3亿人,“它所定义的中产阶级”月收入超过6000越南人民币。这样收入根本无法在北京和上海挥金如土地享受生活。中国政府在“故意夸大中产阶级的规模”,拉动中国总体消费增长的,是越来越富的富豪(人数在7000万至8000万之间)。

日本《选择》月刊11月号有《中国诞生“中产阶级”只是幻想》。

23日,美国商务部公布,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按年率计算为2.5%,高于预期的2%。

法国《回声报》刊登《比希腊还糟糕的爱尔兰》。

德国《商报》发表《新的富人居住在东方》,瑞士信贷银行发表《全球财富报告》,说中国私人资本过去10年增加2倍多。2000年,所有中国人拥有约4.7万亿美元的实物和投资资产,目前已增加到16.5万亿美元。

25日,德国《世界报》刊登《20年来从未如此乐观》,说德国经济将迎来“黄金10年”。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刊登《人民币预期升值速度提高两倍,吸引西方资产》。

26日,《华盛顿邮报》网站刊出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总裁希拉·贝尔《下一场财政危机会始于华盛顿吗?》,说美国经历了一场上实际三十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普通美国人至今仍很难摆脱那场危机造成的影响”。过去的7年里,联邦政府债务总额翻了一番,接近14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家庭负债超过10万美元,“我担心,华盛顿会引发下一场金融危机”。他建议美国削减开支和加税。

《国际先驱导报》刊登《中国元素助通用汽车王者归来》。其中“中国元素”为——“中国市场帮了大忙”:今年前11个月在中国市场销量突破200万辆,占其世界总销量13%,预计今年超过230万辆;中国公司入股5亿美元;中国投行参与本次公开募股(IPO)。

西班牙《国家报》刊登《危机削弱欧洲的领导地位》,说经济和金融双重危机,重创欧盟的国际地位。

27日,《纽约时报》发表鲍勃·赫伯特《打赢阶级战争》。文中写道:

就在数以百万计失业的和其他为生计而挣扎的美国人勒紧裤腰带过节的时候,美国的精英阶层还有数百万甚至数十亿的金钱滚滚而来,他们穿上舞鞋像贵族一样参加聚会。

衰退是对于小人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那些位于美国统治阶级核心的企业负责人和华尔街巨头。他们对其他所有人发动了经济战争,并且赢得了快乐的时光。

贫困阶层在不断扩大,因无力还贷被赶出家门的家庭或许要经历一段不愉快的节日时光。而美国企业刚刚经历了有史以来利润最高的一个季度。据《泰晤士报》本周报道,美国企业在第三季度获得了1.659万亿美元的利润——这是自60多年前开始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字。企业界的权贵们正在令人担忧地膨胀。他们的利润在过去7个季度中飞速增长,他们难以掩饰地高兴。

 

德国《经济周刊》发表《中国如何在欧洲采购》,说中国对欧盟国家投资引起欧盟国家的疑虑,“担心投资流向地会被中国收买,失去政治上的独立”,“中国接手欧盟,而我们欧洲人在出卖灵魂”。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发表《买便宜货越来越难》,说中国老百姓买便宜越来越难。2008年的人均GDP比1990年增加14倍,城市居民工资涨幅不足10倍,农民收入增加6倍。

28日,韩联社根据英国国际船舶业调查机构克拉克森公司的数据报道,今年,中国将超过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

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中国新贵享受花钱的欲望》。

29日,欧盟委员会在对2011年以后的首次预测中说,欧盟2009年陷入衰退,27国经济共缩水4.2%。大部分成员国今年恢复增长。所有成员国预计都将在2012年实现正增长。

《华尔街日报》载文《海外并购战略转向消费品公司》,说“中国对海外并购的兴趣,开始转向能瞄准本国迅速兴起的中产阶级的消费品公司”,“就像日本在经济泡沫时期在全球大肆收购时那样”。

30日,欧盟统计局公布,10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从上个月的10%上升到10.1%,高于去年同期的9.9%,创欧元区1999年成立以来新高。

日本《选择》11月号刊登《中国诞生“中产阶级”只是幻想》。文章说,“‘3亿中产阶级’不过是数字游戏”。

美国《外交政策》11/12月号发表《虎穴》,说美国如今还没有使出“所有昔日对付日本的解数来对付中国”,需要制定新战略减少对华巨额贸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