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金属龙头股: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3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06:00

美国金融危机大事记(34)

 

2011年3月

2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发表《泡沫、石油和麻烦:物价上涨为何危及全球复苏?》,认为很多基本商品价格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居高不下。

《华尔街日报》发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巴里·艾肯格林《为什么美元的统治地位即将结束?》,说支撑美元世界统治地位的三大支柱正在渐渐动摇。

《华尔街日报》刊登《2月份,欧美制造业活跃,全球复苏加快,而亚洲经济经历梦寐以求的增速放缓》。美国制造业产出指数达7年来最高,欧洲达十几年来最高。中国大陆制造业增速降至7个月来最低点。

美国《世界日报》报道,金融危机之后就业艰难,导致更多美国年轻人考虑申请政府部门的工作。仅2009一年,在联邦政府工作的年轻毕业生就比上年多出16%,比在非营利组织就业者多11%。美国劳工部的调查显示,到政府部门就业的新毕业生去年仍在继续增加。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中国投资者救命钱挽救美国小企业”,说2010年中国民营企业向各类规模的美国公司投资近50亿美元。

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日本数码家电进口额超过出口额》。沦为“数码家电纯进口国”。

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说,世界粮食价格连续上涨8个月后,2月份达到创纪录新高。

4日,路透社自纽约报道,利比亚动荡阴影笼罩全球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头条《欧洲央行暗示加息震动金融市场》,说欧洲面临的通胀风险正在加剧,而石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使形势更加严峻。

5日,《纽约时报》头条《美私营部门就业激增,扩大复苏希望》,说美国劳工部公布,2月份失业率8.9%,两年来首次降至9%以下。

6日,路透社自华盛顿报道,“对全球经济增长威胁更大的是粮食,而非石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压力尤其大”。

《华盛顿邮报》载文称,美国失业率连续3个月下降,2月份从9%下降到8.9%,证明美国“经济复苏正在加速”。

9日,《日本时报》刊登《中国的经济规模到底有多大?》,说从市场价格看,中国国内生产总值5.88万亿美元,落后于美国的14.6万亿美元,但是从产出量看,中国则为14.8万亿美元,高于美国的14.6万亿美元。中国经济规模“实际上已略超过美国”。

11日,美联社自东京报道,“袭击日本的地震和海啸迫使跨国公司关闭工厂,并采取救火行动和疏散员工,至少在短期内令脆弱的日本经济雪上加霜”。

12日,俄罗斯《红星报》发表《不确定的时期——世界进入全球经济危机的新阶段》:

 

粮食价格的迅速上涨和通货膨胀的抬头,在结构最脆弱的社会引起了动荡。

阿拉伯世界如今已落入危机的深渊。

眼下由利比亚危机引发的国际石油市场动荡,可能只是“地缘政治风暴来临前的地一声惊雷”。

国际能源署的专家估计,由于利比亚的危机,美国、日本和欧洲工业大国今年将被迫比去年多花费2000亿美元来购买石油。高油价将阻止欧盟经济复苏的进程,并使欧元陷入衰退。

全球危机不会仅仅以阿拉伯世界的社会政治动荡而告终。专家认为,目前的阶段是危机的倒数第二个阶段。当最后阶段来临时,由美联储滥发美元引起的货币危机,将与金融、经济和社会政治危机一并发作。

 

法国《世界报》刊登《美国,石油宪兵》,说能源竞争正在加强美国作为石油通道上“宪兵”的作用。

13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地震使日本东北乃至关东地区工厂陆续关闭,汽车、电子、钢铁工厂被迫停产。丰田、本田、日产宣布14日停产。

路透社纽约/伦敦电,AIR全球风险评估公司说,日本地震可能导致保险损失近350亿美元。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以微弱优势成为世界头号商品生产国》。

美国彭博新闻社网站报道,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最大武器进口国。美国仍然是世界武器最大出口国,在2006年至2010年的武器交付中占30%。

14日,《华尔街邮报》刊出罗伯特·萨缪尔森《食品大危机》,说食品匮乏今后几十年将影响世界政局。

《华尔街日报》载文《日本逆风将冲击亚洲经济体》。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发表《遭受地震重创》,说日本地震损失将达3000亿美元。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刊发鲁比尼《阿拉伯革命的经济后果》,说中东乱局或增加全球滞胀风险,令全球经济第二次探底。

法新社华盛顿电,两名美国参议员呼吁白宫封锁中国在美国及其他地方的采矿工程。

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刊出《中国亿万富翁激增:能持久吗?》。中国大陆115名亿万富翁跻身9日公布的“2011年福布斯富豪榜”,大大高于去年,总收入仅次于美国。

15日,日本《产经新闻》报道,受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灾情扩大等因素影响,东京股市全面下跌,狂泻10.55%。

俄新社莫斯科电《第二波危机可能从日本开始》。

英国《每日电讯报》刊登《日本和海啸的双重威胁笼罩全球复苏》。

英国《泰晤士报》网站发表《危机之后,准备应对四大余震》,说世界经济面临四大风险——日本地震,中东动荡,欧洲和美国经济政策之间即将发生的冲突,一方面货币紧缩、另一方面应对欧元区债务危机的措施并不令人信服。

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百万英镑的狗:红色藏獒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狗》,说中国富翁不惜重金追求奢侈。

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刊出《中国富翁与他们的泡沫》,说“在二三十年里富起来的中国富翁把钱挥霍在从茶叶到邮票的一切东西上”。大红袍茶叶价格上涨10倍,售价现已超过每千克1000英镑。玉石价格价格上涨10倍。顶级羊脂玉比10年前上涨1万倍。1982年的拉菲葡萄酒价格上涨1000%。一个18世纪的花瓶卖到4300万英镑。一套文革邮票897万港币。

16日,英国《金融时报》头条《日本灾难拖累全球市场》。

该报网站还有《全球工业考虑调整供应链》,说所以如此,是因为日本公司停产或减产。

17日,英国《泰晤士报》援引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说今年前3个月英国失业人口253万,失业率创17年来最高。

18日,英国《泰晤士报》网站刊出《日本危机使铀业公司受到损失》。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这次地震的真正影响可能在能源价格方面》,说日本核危机才是“世界经济的最大威胁”。

19日,香港《南华早报》刊出《来自日本的余震》,说日本地震将全球经济逼到更加没有回旋余地的角落,世界经济可能“再次倒下”而难以找到“复苏良药”。

《华尔街日报》报道,去年加夏天中国15年来首次大批进口玉米。3月17日,中国确定购买美国玉米,重返世界玉米市场。

20日,《华盛顿邮报》网站发表《欧洲的财政状况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也许甚于日本》。

共同社东京电,高盛公司预测,日本地震损失或达16万亿日元(约合1.3万亿人民币)。

《纽约时报》网站载文《日本危机波及全球经济》,说日本地震加深了所有的消极影响并使全球经济复苏更加脆弱,海啸、放射性污染、中东动荡、新一轮欧洲债务危机和依然脆弱的美国经济,可能是全球经济复苏“脱轨”。

21日,法新社纽约电,在西方对利比亚发动空袭、也门动荡加剧以后,国际油价出现上涨。

法国《论坛报》刊登《“局势比危机前还糟糕”——专访法国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保罗·若利翁》。“愿问题要”为:

 

    柏林墙倒塌20年后,保罗·若利翁发表了资本主义的悼词。在其新著《垂死的资本主义》一书中,他分析了资本主义即将死亡的原因并给出了未来的一些线索。

 

文章认为,2007年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是为了保护有钱人、银行和投资者。现在是重拾马克思理论和重建跟其名字相符的经济学的时候了。

22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恢复生产面临三大瓶颈:工厂受损,直接受损的工厂难以马上恢复生产;停电计划;物流停滞。

英国广播公司文章《美国在华企业仍对中国政策感到忧虑》,但美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承认,85%美国在华企业收入增长。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研究报告,敦促中国进一步放开市场,增加对美国农产品的进口。

美国公布的一份报告称,由于中国队小麦、禽肉、猪肉、棉花以及其他农产品进行进口限制,美国农场主每年销售损失52亿美元。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马克斯·鲍卡斯说,“中国是美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然而中国不公平的贸易壁垒正在阻挡我们的小麦和牛肉等产品进入其市场”。

美国商务部表示,计划向从中国进口的木地板征收反补贴关税。

23日,西班牙《世界报》报道,葡萄牙财政紧缩计划未得议会批准,总理辞职,“欧盟对该国的金融援助变得不可避免,欧元区将再次承受巨大压力”。

《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政府估算,地震损失达16万亿至25万亿日元。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在香港出席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称中国2030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加拿大《环球邮报》发表《中国市场超过个日本》,说中国股市市值份额超过日本,占全球市场的7.38%,居世界第二。

24日,《华尔街日报》头条《欧洲危机进入新阶段》。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中国玉米进口创15年来新高。

25日,德国《商报》刊登鲁比尼《世界经济面临的危险》,说世界经济面临三大风险。首先是中东和北非的动乱。其次是石油和粮食等商品价格上涨。最后是投资者失去信心。

路透社华盛顿电,美国商务部宣布,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修正后升至3.1%,显示美国经济“强劲复苏”。

英国《金融时报》刊文《中国人是高端房地产的最大买家》。中国大陆富人在伦敦市中心高端房地产市场购买最昂贵住宅方面花钱超过俄罗斯人。2010年2月到12月,中国买家购买高端房地产平均花费650万英镑,超过同期在伦敦买房的其他6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

世界贸易组织发言人称,欧盟就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欧盟向从中国进口的钢铁扣件征收反倾销税属不公正歧视的裁决提起上诉。

西班牙《起义报》刊登《新的殖民战争》,说西方正在第三世界进行新殖民战争:

 

    第三世界成为全球争夺进行得最残酷的地方。

争夺的目的是——基本原材料、势力范围、控制市场、战略通道、军事基地等。其中包括西方国家痴迷的经典殖民主义方式,用暴力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强迫边缘社会加入新的世界秩序,为了推动“人类进步”不惜完全摧毁其他文化。

有些人正依靠当前的战争过活或赚钱。所谓的军工行业——不只存在于美国,但载美国最突出——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迅速而稳妥的,而且不受冲突结果的影响。军工企业获得的巨大资金流迅速带来了大笔收入,进而可以不计成本地资助其他上千次冲突。战争在为资本主义寻找出路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形成一种自发机制。

 

26日,加拿大全球化研究中心网站刊登《具有创造性的破坏:华盛顿大中东规划中的利比亚》:

 

利比亚人的生活水平在非洲大陆是最高的。卡扎菲在位42年,并没有疏于对民众满意度的关注。绝大多数卫生、教育和燃油服务,都得到了国家的补贴。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在全非洲拥有最低的婴儿死亡率和最长的预期寿命。全国识字率从刚夺得政权的不足10%,达到超过90%。——这几乎不可能符合你对暴君的印象。当地营养不良的人口比例低于5%,这一数字低于美国。为应对近几个月来食品价格上涨,卡扎菲特意取消了与食品相关的所有税收。

只要卡扎菲还存在,利比亚就为华盛顿的“自由市场”全球化模板提高了一个令美国尴尬的经济模式替代品。随着美国经济日渐疲软,美国必须通过扩散战争与混乱来维持独霸局面。

 

25万英国教师、护士、消防员、公务员、学生、退休者以及运动团体成员,走上伦敦街头,抗议二战以来最严厉的公共支出削减方案。200多人被捕。

27日,《华尔街日报》发表《危机把债务负担推向悬崖边》,说天灾人祸把日本和欧洲推向“债务悬崖”。

美联社东京电,由于地震和海啸,日本汽车工业遭受“史上最大危机”。

《纽约时报》报道,由于担心短缺,美国工商业“恐慌性购买”日本商品。

28日,英国《卫报》网站发表《亚洲房地产价格飙升,欧洲房价落后》,说这反映美欧增长停滞,全球楼市冰火两重天。

《华尔街日报》炒作“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胀”的观点。该报写道,“中国作为全球市场通货紧缩源头和令许多公司轻松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时代要结束了”,“中国现在将从通货紧缩源头转向全球通胀输出国”。

29日,英国《金融时报》刊文《通胀问题仍然是全球发展的真正威胁》。

《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最新调查显示,资产净值超过100万美元的美国家庭现在达到840万户。2010年增长了60万户,增幅8%。2009年增幅16%。2007年最高峰达到920万户。净产值500万美元的美国家庭中,23%属于公司搞管群体,收入和财富直接和股票挂钩。另有14%是公司经理,13%是牙医或医生。

标准普尔公司降低希腊和葡萄牙的信用评级。美国《福布斯》双周刊报道,巴西前总统卢拉呼吁葡萄牙拒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援助,因为“每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插手一些国家的债务时,它带来的问题比办法多”。

美国商务部宣布,向来自中国的铝型材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南非《商业日报》头版《穆加贝矿业政策困扰矿业公司》,说津巴布韦政府28日宣布,外资矿业公司,半年内应将股份出售给当地黑人。外资富民关心的是如何体现公平。

巴西《圣保罗报》发表《对外负债速度创历史纪录》。2011年头两个月,巴西企业从国外共获得贷款75亿美元,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它将导致美元大量涌入,被本币造成压力。

30日,《华尔街日报》发表《废品收集者因中国队纸张的需求获利》,说美国废纸出口中国大幅增加。收集废品可以获得相当收入。这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

31日,欧盟对中国铜版纸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

巴西《环球报》头条《央行:今年面临巨大物价上涨压力》。

美国《外交》双月刊3/4月号发表美国全球发展中心主席南希·伯索尔、美国斯坦福大学弗里曼-斯波哥利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弗朗西斯·福山《后“华盛顿共识”——危机之后的发展》:

 

如果说这场全球金融危机让一些发展模式受到审判的话,那就是自由市场或新自由主义模式。

这场危机凸显了资本主义制度——甚至像美国那样先进的制度——内在的不稳定性。因此,美国版本的资本主义即使没有完全丧失信誉,最起码也不再占据主导地位。

这场金融危机是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终结。

发展从来就不是富人恩赐给穷人的某种东西,而是穷人自己实现的东西。西方大国看来最终正在觉醒,认识到这一真理,因为这场金融危机对它们来说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