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脸适合什么眼镜:唾液分泌少,怎么通过食物调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30:54
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中医中的津液和现代的说法范围是不同的,它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玥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告诉记者,“在人们的保健生活中,这句话是很有意义的。”

  中医把人体分泌的唾液叫做“津”,并把它归属为阳,主表。中医还有“津血同源”的说法,是说津液和血都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滋生,相互作用。津液亏耗过多,就会使气血两损;而气血亏损,同样可使津液不足。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多,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在现代医学看来,唾液中还含有多种有益身体的成分,尤其在促进消化,增强养分吸收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

  那么,对正常人的保健来说,如何才能做到“保津养生”呢?首先要多喝水,可以适当泡些有生津作用的中药饮片,如山楂、五味子、麦冬等。所谓“望梅止渴”,说的就是食物里面最有生津功效的“梅”了。梅子性平、味酸,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的功效。不过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有些情况是需要注意的,比如胃酸过多、痰热咳嗽、胸闷咳喘者,则不宜多吃酸性太大的食物。

  另外,中国古代还有“咽津养生之术”,一些有消化系统慢性疾病的人不妨借鉴。具体方法是:每日清晨洗漱后,用舌尖微顶上腭,有津液涌出,待充满口腔后用舌搅拌数次缓缓咽下;或在闲暇之时,用舌头绕触口齿,待口内唾液聚满,鼓漱几遍后徐徐咽下。▲  牙齿轻叩,津液漱口

 

牙齿是人体的咀嚼器官和控制发声的重要门户,它的健康直接关系到人整体的健康。同时,洁白的牙齿也是美容的重要部分,明眸皓齿会为您增添许多光彩。一般来说,人过六十以后,牙齿就会出现明显的退化。但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导致许多人在青年时期牙齿就出现了问题。保护牙齿,除了正确的刷牙、漱口习惯,还有很多传统而简便的方法。祖国医学认为牙齿的好坏根于肾气。因此,古代养生家多主张“齿宜常叩”,以固齿延年。齿的保健通常叩齿和咽津同时使用。  叩齿叩齿咬牙:双掌轻按双颊,先叩齿有声36次,后咬牙无声18次。然后下颌放松,用两大拇指指腹向上托叩下颌36次。搅海咽津;舌尖先左后右在口腔内颊慢慢搅动10次,古称“赤龙搅海”,至唾液满口后嗽津10次,分三小口用力引颈咽下,意想直至小腹丹田。叩齿咽津不单单局限于清晨睡醒之际,两种方法可以配合使用,也可以单做扣齿或咽津,或在公交车上,或在休息之前,坚持长久,功到自然齿固身强。 咽津古人对津液有金浆玉醴、天池之水、金津玉液、神水等多种称谓。明代冷谦:“赤龙搅津水,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李时珍认为津液“灌溉脏腑,润泽肢体”的作用,若“能终日不唾,则精气常留,颜色不槁。”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方》“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津液外濡皮毛肌肤,内泽五脏六腑,并能注窍利节,充髓养脑。古人十分重视津液的保养,认为唾液是非常珍贵的物质,经常吞咽唾液可以强身健体。唾液经叩齿、含虚鼓漱可炼液为精,古人称为“炼精”,能更好地疏通经脉,使唾液如甘露之布散下降,无处不到,内至脏腑,外至肢节皮毛,从而充分发挥灌溉滋润全身上下内外的作用。唾液是肾中阳气蒸腾阴液上泛舌底而成,为肾水所化,水能胜火,所以唾液除了有灌溉脏腑,润泽肢体的作用,还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明目退翳等功效。赤龙搅津:用舌在齿内外上下搅动,鼓漱36次,然后分三口汩汩有声的咽下,直达丹田入静生津:凝神除杂念,调整呼吸,舌抵上颚,等满口津液时,分三次将津液咽下,用意念送至丹田。《圣济总录》云:“开口舌柱上齿,取津咽之。”叩齿生津:双唇轻闭,上下两齿轻轻相扣。先叩嚼牙,再扣门牙。至津液满口,分三次将津液咽下,直至丹田。水潮除后患:睡醒端坐,舌抵上颚,闭口调息,待津液生至满口,分三次,以意送至丹田。久行之,降五脏邪火,通四肢气血,诸疾不生,永除后患,老而不衰。 现代医学研究,唾液中含有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食物入口,分泌出来的唾液中所含的淀粉酶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中的淀粉。唾液还具有清洁口腔、保护牙齿的作用。口中唾液充足,可以及时清理口中的食物残渣,保护牙齿。唾液中含有的许多抗菌、抑菌成分,能防止病原微生物对口腔粘膜及牙周组织的侵袭。咽津法适用于阴虚不足的咽干、唇燥、口渴少津、皮肤干燥等;心肾不交所致虚烦不眠,心悸健忘,头昏耳鸣、咽干、要脖酸软、梦遗、潮热盗汗等;阴虚阳亢所见形体消瘦、口燥咽干、眩晕、失眠、五心发热等;咽津功法可以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常用于咽炎、扁桃体炎、风湿病、胃炎、感冒、牙周炎、龋齿、胃溃疡、便秘、唇炎、舌炎、阿弗他口腔炎、白塞氏综合症、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常人行之可强身健体。津液保健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痰多的人注意不要将痰液咽下,或是将口中正常的津液习惯性唾弃。李时珍说:“若久唾,则损精气,成肺痿,皮肤枯涸。故曰远唾不如近唾,近唾不如不唾”。 歌诀:津液频生在舌端,寻常嗽咽下丹田。          于中畅美无凝滞,百日功灵可驻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