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鸟打印组件下载失败:老城纪事 1915,广州人注视苍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8:10:20

□冯嘉经

珠海的飞行节又开幕了,全国人民都注视着那精彩的航空表演。

自从怀特兄弟让第一架人类的航空器升上蓝天,勾起了多少人无穷的幻想。中华儿女也不例外。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法国在战争中用过的氢气球就进入中国,1887年天津造出直径7尺的气球,开辟近代航空之始。但是,囿于当时国力所限,航空梦是由海外华侨帮国内实现的,特别是广东的“五邑”,在国外出现大批飞行员,又回国帮助发展航空,成为中国航空的第一乡。而广州,对航空的热情也一直高涨,由于地位特殊,许多航空表演都在广州举行,还有广州的飞机制造工厂,也造出中国最早一批飞机。不管哪一届政府、哪一个派别,都会注视飞机的发展。1912年,被孙中山称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在广州表演时以身殉职之后,广州的航空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特别在1915年,冯如离世三年后,广州还举行过两次大的飞行表演———

图:1913年,孙文亲笔题词:航空救国

图:1923年8月9日,孙中山和宋庆龄曾赴广州大沙头机场,在我国第一架组装的“洛士文”号飞机前合影。这是1924年12月4日身体违和的孙中山带病留影,3个多月后病逝。

图:1923年初,大元帅府航空局长兼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杨仙逸在大沙头机场与空军合影。 

1、陈桂攀——比上天还要危险

这时,民国政府已由袁世凯当上总统,中国还是四分五裂,各派都想通过空军发展自己的军力,爱国志士也从中有机会施展抱负。1915年1月17日,广东督军龙济光下令,将购入的美国飞机,在广州北较场试飞。早在1911年,法国的飞行员龙环在上海,比利时的范登堡在广州,法国的奥土特在青岛,都表演过飞行,拉开了飞机进入中华大地的序幕,而第二年冯如已在广州亮相,可见那时中国追赶世界先进科技的迫切心情。

这次的表演受到空前的重视。一早,北较场的飞机工厂四面的竹棚,已被工匠们拆去,留下一些哨兵。十时左右,留美的飞机师陈桂攀,新会人,坐车来到表演场,这时场内还没有观众。他穿着一身黄皮衣,戴黄皮帽,袖携小影镜一副,显得神采奕奕。1914年,他在梁启超、康有为为首的“帝国宪政会”组成的航空部队———“新世界飞船公司”任飞行员。此时他才对记者宣布,下午1时试飞,飞机从美国山打哥埠卡喇士公司购得,花费是港币2.5万元。所谓“卡喇士”即“蜻蜓式”,飞机的螺旋桨叶呈“一”字(所谓“单叶”),80匹马力,容3人以下。

陈桂攀是在美国打哥卡喇士学堂肄业,却领了优等毕业文凭,曾在美国试飞过几回,这次除应官方邀请回国表演,还负有培养人才的重任———在广州要设立“飞机学堂”,培养本地的学员。

面对记者们,陈桂攀打开飞机的盖,让大家细看。他指着螺旋桨和飞机内一根柱,说:都是同一件物,由数种木结构而成。有记者问:过去冯如在屋仑埠,你是否认识他?陈桂攀回答“素未谋面”。然后,陈桂攀还仔细介绍“机上各枢纽料理”,讲得非常清楚,最后还交代人将横枝岗树木的枯枝砍去,说怕“影响视线”。到中午,参观者陆续到埠,挤满了大广场,被当时报纸形容“士女之到场参观者已如山海矣”。

最引人注目的是将军行署的王参谋,还有水陆行署的龙镇守,他们代表最高当局来视察。先后进场之后,陈桂攀就轻车路熟地坐上飞机开动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在场内震耳欲聋,那狂吼的声浪使许多人塞住耳朵,只留下眼睛激动地盯着一切,兴奋地交谈着,议论着。那时候,看一次飞机表演,犹如今日美国人去看航天飞机发射。难得才更显神秘。

飞机的螺旋桨在转动,由慢至快,全场都听见那巨大的轰鸣,飞机在陆地上前进,也由慢至快,然后转弯,前进,转弯,前进,来回四次转圈,在预备跑道上使马力逐渐加大。到主干道准备腾空时,先有十多个人把飞机牵着,让它更飞快地加速,大家准备在马力足够时突然放飞。观众更是一眼不眨地等候那时刻的到来,因为其中也有人看过冯如的失事,那种惨痛一直记忆心头,此时都热切希望飞机顺利升空。人们突然一撒手,飞机真如箭一般,向东方冲去,风驰电掣的气势席卷着巨雷般越来越响亮,虽然走得还不算直,但还有几秒就要起飞,人们对渐去的飞机身影,兴奋地鼓掌,欢呼。

谁也没有留意,场内北边有一处坟地,过去称为“太师椅”,一般机场是不可能留存这类东西的,可是此时并非正式机场,何况这时还谈不上正规的管理,坟就留在那儿了。飞机即将腾空的时候,略歪一下,机身直向坟头歪去,眼看一个轮子快被卡着,陈桂攀情急之下,立即操纵机器,想避开阻力,就在零点几秒,三、二、一,飞机一头撞过去,轮子被坟头卡上了。瞬间,机身由头至尾强烈地震动,转眼一个一百八十度的翻身,轰隆一声巨响,陈机师被抛至两丈多高,又重重地摔在地上。全场观众一起惊呼,大叫的,狂哭的,场内一片混乱,那“太师椅”已砸个粉碎。这次试飞遭到重创,彻底失败了。

场上的人,陈桂攀的父母、姐姐,还有文武官员,风风火火急驰到出事地点,将几乎昏迷的陈桂攀扶起,七手八脚抬回工厂内,放在大木箱上。他的右大腿已跌至重伤,因为有小黄帽保护头部,尚能讲些话。那天表演过于仓促,居然没有安排医生进场,一切显得混乱。陈桂攀父母雇一辆车,把儿子运回长堤大巷的住所,再请医生上门,龙将军也派人上门慰问。

医生说,幸运的是没有生命危险,但两腿将来是否正常,还不得而知。其实,在飞行器尚未成熟之际,飞行的危险性是相当高的,陈桂攀作为试飞员,连这次已经是第五次遇险。

飞机损伤当然严重,前轮折断,右方底篷撞烂,头部断一杆,修理尚难。这次表演虽是遗憾,但广州人热情未减,除了期盼陈桂攀快些康复外,还希望能很快组织另一次……

 

2、谭根——从水面直上蓝天

图:谭根,第一个掌握飞行技术,以开拓性工作而闻名中国和美国的中国人。

自从北较场表演失败,广东并没有就此死心。这年年底,广东省督军龙济光上将又特地请飞行家谭根到大沙头表演。虽然北风呼啸,广州的工农兵学商都来了:长堤公医学校170人列队而来,还奏军乐;珠江学校、培英学校、岭南学校都组织师生前来,更多的学校放假半天,而远一些的石井兵工厂、广九铁路工厂、大沙头工程局等放假一天;还特地邀请沙面的英、美、日、俄、德、法领事来参观,人山人海,盛极一时。会场上,高挂中美国旗。

谭根是广东开平人,1890年出生在美国旧金山,从小学习航空,在飞机实验学校,精通飞行、轰炸、测绘等技术。1910年,他在奥克兰参加万国飞机会,带上自制的水上飞机参赛,获第一名,成为美国凌空会会员。后也见过孙中山,和孙中山合照。但后来他见孙中山奔走革命屡次失败,便转向军阀一边。1912年,冯自由向中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推荐了他。1914年8月,林福元从美国带一架飞机回国,在香港被英当局扣留,还是谭根在第二年出面取回。1915年8月,谭根到香港沙田连续表演,第五次上天时带上洪美英女士,使她成为香港有史以来头一名坐飞机的人。然后,谭根再从香港来广州表演,虽然售票,但那时飞机表演绝对是时髦的玩意儿,广州人都热烈异常。

这次,广州也做足了准备,场内有救生队,还有“大汉救伤队”,来宾和群众既表现出一种欢乐的神情,也不失庄重。

2时30分,军乐队开始奏乐。到3时,另一位叫谭荣的飞机师在众人簇拥下,将水上飞机推下水,泊在机场旁边,然后发动机器。到3时15分,主角谭根乘着小轮船出场了,小轮船在水面卜卜卜地迎面开来,凉风沙沙,吹着他那猎装绒衣,头戴中国土制的护耳缎帽的谭根,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大家面前。他敏捷地走下浮桥,一直到了飞机旁,场内随即响起热烈掌声。谭根登机后,开动机关,请看当年报纸的报道———

(飞机)乘风破浪,其航线由场外取道东方,驶至鸭墩关海面,转舵折回,约离岸一千尺,飞机即高出水面,凌空直上,飞至四千二百八尺。该飞机逆风驶回大沙头,环绕场上,复又飞往东山,计列四次,后驶至鸭墩关原起之地点落回水面。此时有如点水蜻蜓,起落徐疾,均皆如意,驶回浮桥停车……(1915年11月15日《大公报》)

观众们看到这精彩的场面,掌声雷动,大为赞赏,为广东老乡的精彩表演而喝彩。这场表演其实才20分钟左右,但中国人从心底认为,我们终于也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也能承担新科技。

接着,大会进行另一项,飞机载人上天———请的是将军署的李实,他将乘搭谭根的飞机上蓝天。在即将建立的广东航空学校筹备处,谭根将任飞行主任,李实任督办。这次带他上天,也是让他见识见识腾云驾雾的感觉。后来,筹备处从菲律宾购得“寇蒂斯”飞机两架回来办学,不幸,运载的轮船在往广州的途中沉没,飞机也就喂了鱼虾,这是后话。

谭根把飞机上的客座安排妥当,将平日用的保险皮帽给李实,扶着他登上飞机,坐在驾驶舱后面。众人屏着呼吸,看着新手如何登天,全场突然静了下来。只见飞机渐渐向海面飞去,向着岭南大学(今中山大学)海面急驰,一昂头,凌空直上苍穹,千万双眼睛盯着蓝天,爆发出一阵惊叹,飞机已在上空绕了四个圈子,达到5千4百尺的高度。今天看这是个很低的距离,可那个年代,已经是个天文数字。25分钟,飞机逐步回落水面,滑行,淡蓝的水面划开一排雪白的浪花,直至浮桥旁。此时,各界人士立即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随后,纷纷上前与离开机舱的谭根握手,有的还送花球。水上警察厅的秘书叫陈亚新,代表龙将军向谭根致意,赠金牌一面。又由于李实富于冒险精神,有胆量坐飞机,所以,也代表三位贤人赠他金质徽章一枚。

陈秘书宣读了贤人们的颂词,颂词说,“航空之术,自欧美发明飞机于军事上,大收实效,已尽人而知之矣。我国素无此种利器,不但无飞机制造厂,即航空人才亦寥若晨星。前此虽有一二飞行家回国试演,大都于众望不甚相惬(音切,满足之意),于实行提倡上若风马牛之不相及。今者大飞行家谭根君归,自美国其航空学术已达极精微奥妙之境,一演于香港,再演于澳门,操纵自在,洵属超前。佚后龙上将军为提倡飞行学术起见,特聘谭君来省试演,军事顾问少将李若虚(即李实)亦有军事学识,尝恨我国无航空人才,为军事上一大缺点。此次附搭飞机,不但增长一下航空之经验,并足以振起国人冒险之精神,将来航空学校成立,人才辈出,李君即为导线。”颂词是胡令宣、赵月修、李文运三人合送的。念毕,赠飞机徽章一枚给李实,李实恭敬地戴在胸前,章字还刻上“民国四年十一月二日同人公赠”的字样。

有人猜疑,为何督军龙济光本人口口声声说重视航空,却没见人影。其实,龙一直在观音山用高倍望远镜向大沙头一带观摩,也算特别观众吧。

从那时至今,已经过了九十年了,祖国已经发射了载人火箭,还送人上月球。这一切功劳,也应当有先辈特别是华侨们的一份吧。  

(侯颖/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