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价格:二十四孝值得继续宣扬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14:46
邙岭童
2008年12月 炎黄春秋网刊外稿655
一.   引言
二十四孝,是由元代的郭居敬,根据一些民间传说辑录而成24篇独立的故事。后来由陈少梅先生配上精致的工笔画,构成现在的《二十四孝图文》[1]。数百年来,作为童蒙读物,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对其中一些具有消极意义的内容,从上个世纪初的鲁迅先生起,曾经陆续有人提出过批评[2-9]。但是对24孝内容精华与糟粕全面的分析,一直未见报道。加上一些其它的原因,有关问题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最近一段时间,河北省沧州市育红小学的孩子们,为教学楼走廊里新添的一幅幅图画所吸引。原来,学校为了在学生中开展行孝教育,将古代广为流传的“二十四孝图”贴进了校园。对于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广大学生家长或褒或贬,议论纷纷[3]。不久以前,浙江温岭有个浦岔村,富裕的村民自愿捐资100万元,根据24小的图文,刻制了24个石雕,树立在本村广场上,蔚为壮观[4]。
在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高峰论坛上,有一篇全面肯定及宣扬二十四孝内容的论文[10],获得了3等奖的。
这些现象引发了一个问题:二十四孝值得继续宣扬吗?看来,对于24孝内容的精华与糟粕、它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中可能起到的的作用,到了需要全面分析、清理的时候了。
二.二十四孝内容分析[1]
仔细分析,可以看到以下7种情况。
1. 正常地宣扬孝道:
14 拾葚异器中的蔡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赶上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他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感动 赤眉军士兵,送他粮食。
15 涌泉跃鲤的前半部分中的姜诗,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23 弃官寻母中的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后来,他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
24 涤亲溺器中的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
这几个没有多大的毛病,不必细述。
2.情节夸张,不真实:
02 亲尝汤药中的刘恒“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这实际上是不必要的、不可信的。
05 芦衣顺母中说,“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其实,这位父亲,不会等到打破儿子的衣服,就能知道儿子受到虐待的。
07 戏彩娱亲中,老莱子“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试想,除了扮做这幅丑态,他难道想不出别的让父母高兴的办法?
11 怀橘遗亲中,六岁时的陆绩,随父亲访友,被主人拿出橘子招待。临走时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被发现、诘问时他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感动对方。其实,对此现象,若理解为机智的掩饰,比出自孝心,恐怕更可信一些。
13 扇枕温衾中,黄香,“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这种方法,实际上起不了多大作用。用这种情节显示孝心,比较牵强。
这5个故事中夸张的、不真实的情节,令人生疑,降低了它们的可信度与影响力。
3.荒诞无稽:
04 百里负米中,子路“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子路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需要一定的营养来保证。他以吃野菜为主,用这种方式表达孝心,不现实、很荒唐。若偶尔为之,也许可能。若经常如此,他绝对承受不了。
06 鹿乳奉亲中“郯子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古代的母鹿,不会比现代傻多少,它从外观、气息、感觉都可以识别这个异类,不可能让你挤奶而能浑然不觉。
15 涌泉跃鲤,孝顺的姜诗之妻庞氏,被逐出家门, “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他家距长江有六七里地,哪来的江水和鲤鱼?谁能相信?
17 乳姑不怠,“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哺乳期是指产后产妇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婴儿的时期,就是开始哺乳到停止哺乳的这段时间,一般长约10个月至1年左右。在这个范围以外的时间,妇女一般是没有奶的。这里说“如此数年”,荒唐之极。
18 卧冰求鲤中说,“王祥的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他躺上去的冰层如果很薄,一开始他就会首先沉入江底喂鱼去了。如果那冰层能够承受他的体重,以他那点体温,根本不可能把化冰花开。这种荒唐的故事,纯粹是不顾及常识而生编硬造出来的。
20 扼虎救父中,杨香,十四岁时“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其实,这个十四岁的小孩,成为老虎的一顿美餐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老虎没那么笨。
21 哭竹生笋中,“孟宗,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凭空哪来的竹笋?稍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绝对不会相信这种编造。
22 尝粪忧心中,庾黔娄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这种说法,荒诞之极、荒唐之极。
4.迷信幻想:。
01 孝感动天中,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12 埋儿奉母中说,郭巨,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08 卖身葬父中说,董永之父亲亡故后,他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在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七仙女的故事,作为神话来欣赏是可以的。但作为劝人行孝的事例,人们不可能相信。以上三项,都是属于迷信。这是生产力水平、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低下的情况下,人们的一种善良愿望和精神寄托。在21世纪的生产力高度发展、科学技术发达与普及的情况下,再鼓吹并想使人相信这种思想,颇为滑稽。
14 拾葚异器中说,蔡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士兵问他:“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这是幻想。
03 啮指痛心中说,曾参,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22 尝粪忧心,庾黔娄,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以上这两个属于心灵感应,用现代话说就是特异功能。1988年3月,国际性的科学与教育组织“对所谓超常现象科学调查委员会”的6位专家,应邀来北京调查特异功能。结果发现,这些表演,在相信者(即“绵羊”)的面前表演时能够成功。而在不相信者(即“山羊”)、尤其是具有严格的科学素养的人面前表演,总是失败[10]。关键是他们在其中运用了魔术手段。这个问题虽然还有一些争论,但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相信这类“超自然能力”的人,会越来越少。
5.愚昧无知:
01 孝感动天,舜的父亲、继母、弟弟几次要置他于死地,这不是一般的虐待。但不见舜有任何积极的反抗、防备意思。而且事后都不嫉恨。这样是很不明智、很不安全的。一个人绝对不应当把自己的安全、成功,寄托在幻想、侥幸和迷信上。
02 亲尝汤药中说,刘恒每次都要口尝母亲所服的汤药,若为检验是否有毒,这种方法太笨。药的可靠性,应当从其来源的选择上,得到保证;若是为检验是否有效,则不起作用。因为治病的药,都是对症的。
09 刻木事亲中说,“丁兰,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其实,人死如灯灭,不再有任何感觉、意识。刻木事亲的做法毫无实际意义。完全是一种迷信。为了与此有关的原因而休妻更是荒唐。
16 闻雷泣墓,王裒的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的母亲死后,成为无生命的一具尸体,对于雷声和他的话,不再既有感知能力。他这种行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完全是一种迷信愚昧意识的表现。
19 恣蚊饱血中的吴猛,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从当时的条件来看,若父亲不赤身。蚊子咬不着,他赤身没必要。若父亲也赤身,二人被咬的概率相等。他的目的也达不到。所以这种做法很愚蠢。
6.恐怖残忍:
12 埋儿奉母中,郭巨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他为了供养母亲,居然掩埋掉自己的儿子,太荒谬、残忍了。而且侵犯儿子的生存权,也为法理所不容。挖坑时得到写了字的黄金,这也完全是作者从迷信出发生编硬造出来的。
16 闻雷泣墓、18 卧冰求鲤、19 恣蚊饱血、20 扼虎救父、22 尝粪忧心,也都是恐怖的、残忍的。
7.宣扬陈腐观念:
10 行佣供母里说,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04 百里负米、08 卖身葬父、17 乳姑不怠22 尝粪忧心,这几个故事,宣扬的都是“为了先辈,可以牺牲自己”的思想。在孝道中,两代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对父母的要求,只见于“父慈子孝”中的慈。而对子女的要求那可就多了。例如《孝经》中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在这种观念里面子女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两代人是人身依附的关系。《论语》[12]中说: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道,可谓孝矣。’”在 01 孝感动天、22 尝粪忧心中,宣扬的就是过分重视丧葬的思想。01 孝感动天、05 芦衣顺母,把继母都说成是坏的。这些都是与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公民社会的平等、自由、人权等观念相抵触的。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24孝的故事当中,正常地宣扬孝道的4个,只占总数的六分之一。另有5个,故事情节夸张,不真实。除去这些,另外的都是情节荒诞无稽、迷信幻想、愚昧无知、恐怖残忍,和观念陈旧的。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的经济还很不发达。依靠社会养老,还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还只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发扬传统的孝道的优点,有助于促进子女对父辈的赡养。但是孝道孝道中的许多消极因素,必须摒弃[13]。这种情况下,继续宣扬具有严重缺陷的24孝,显然是十分有害的。
参考文献
1.郭居敬等,二十四孝图文,www.xywq.com/xiaojing/files/f-2/24x1-21.htm - 3k
2.鲁迅,二十四孝图,http://www.youth.cn/2006-11-09
3.“二十四孝图”不宜作感恩教材http://news.163.com 2005-05-30 12:03:27 来源: 光明网
4.武振平,"二十四孝"的是与非,东方网,2006年9月29日 10:34
5.羊羊,今天还需要学二十四孝吗http://xuancaoyangyang.blog.phoenixtv.com/
6.被鲁迅批判过的封建糟粕二十四孝不该泛起新华网浙江频道2006。9。5。新
7.回望血脉的源头 “二十四孝”现代解读(组图)http://www.qianlong.com/  2004-02-24 11:01:27
8.温岭倡导“孝敬文化”引发“旧孝风复古”争议 “二十四孝”该不该推广?人民网文化-评说2006年07月22日09:44
9.孔方兄,古代二十四孝故事全是糟粕,http://blog.sina.com.cn/ktnwkf
10.成积庆等,古代二十四孝与弘扬文化的思考,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
11.宗春启,“山羊”与“特异功能”,伪科学曝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2.李牧华注,论语读本,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
13.张继栋,社会转型时期家庭伦理观念的更新,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摘要集,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