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蓬怎么读:山东省济南市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9:11:53

山东省济南市高三年级统一考试语文试题2

六、(l8分)

本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9—22题。(18分)

药杯里的奠扎特 

宗璞

一间斗室,长不过五步,宽不过三步,这是一个病人的天地。我住在这里,每天第一要事是烤电(一种治疗疾病的医学手段——编者注)。

精神渐好一些时,安排了第二要事:听音乐。在病室里,两盘莫扎特音乐的磁带是我亲密的朋友,它使我忘记种种不适,忘记孤独,甚至觉得斗室中天地很宽,生活很美好。

三小时的音乐包括三个最后的交响乐“三十九”、“四十”、“四十一”。《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始,像一双灵巧的手,轻拭着听者心上的尘垢。然后给你和着淡淡哀愁的温柔。《第四十一交响曲》素以宏伟著称,我却在乐曲中听出一些洒脱来。他所有的音乐都在说,你会好的。

除了这疗那疗以外,我还有音乐。它给我安慰,给我支持。

终于出院了,回到离开了几个月的家中,坐下来,便要求听一听音响。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提琴组齐奏的那一段悠长芙妙的旋律简直像从天外飘落。我觉得自己似乎已溶化在乐曲间,不知身在何处。第二乐章快结尾时,一段简单的下行的乐音,似乎有些不得已,却又是十分明亮,带着春水春山的妩媚,把整个世界都浸透了。没有人真的听见过仙乐,我想莫扎特的音乐胜过仙乐。

别的乐圣们的音乐也很了不起,但都是人间的音乐。贝多芬当然伟大,他把人间的情与理都占尽了,于感动震撼之余,有时会觉得太沉重。好几个朋友都说,在遭遇到不幸时,柴可夫斯基是不能听的,本来就难过,再多些伤心又何必呢。莫扎特可以说是超越了人间的痛苦和烦恼,给人的是几乎透明的纯净。充满了灵气和仙气,用欢乐、快乐的字眼不足以表达,他的音乐是诉诸心灵的,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是蕴藏着信心和希望的对生命的讴歌。

在死亡的门槛边打过来回的人会格外欣赏莫扎特,膜拜莫扎特。他自己受了那么多苦,但他的精神一点没有委顿。他贫病交加,以致穷死,饿死,而他的音乐始终这样丰满辉煌,他把人间的苦难踏在脚下,用音乐的甘霖润泽着所有病痛的身躯和病痛的心灵。他的音乐是真正的“上界的语言。”

虽然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专业不同,莫扎特在音乐领域中全能冠军的地位有些像我国文坛上的苏东坡。莫扎特在短促的人生旅程间写出了交响乐、协奏曲、独奏曲、歌剧等许多伟大作品。音乐创作中几乎什么都和他有关,近来还考证出他是摇滚乐的祖师爷。苏东坡在宦游之余写出了诗词文赋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始终是未经册封的文坛盟主。他们都带有仙气,所以后人称东坡为坡仙。莫扎特生活在十八世纪,世界已经脱离了传说,也少有想象的光彩了,我却愿意称他为“莫仙"。就个人生活来说,东坡晚年屡遭贬谪直到蛮荒之地。但在他流放的过程中,始终有家人陪伴。莫扎特不同,重病时也没有家人的关心。但是他不孤独,他有音乐。

回家以后的日子里,主要内容仍是服药。最兴师动众且大张旗鼓的是服中药。我手捧药杯喝那苦汁时,下药(不是下酒)的是音乐。似乎边听音乐边服药,药的苦味也轻多了。听的曲目较广,但听得最多的,还是莫扎特。

热气从药杯里冉冉升起,音乐在房间里回绕,面对伟大的艺术创造者们,我心中充满了感激。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而有福气,生在这样美好的艺术已经完成之后——而且,在我对时间有了一点自主权时,还没有完全变成聋子。

                                            (选自宗璞《告别阅读》,文章有删改)

19.作者在讲述莫扎特的音乐时,为什么要举中国文学家苏东坡的例子?(4分)

 

20.如何理解“我觉得自己真是幸运而有福气,生在这样美好的艺术已经完成之后——而且,在我对时间有了一点自主权时,还没有完全变成聋子”这一句子的含意?(4分)

 

21.请分析作者以“药杯里的莫扎特”为文章标题的用意。(4分)

 

22.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莫扎特音乐的艺术魅力?试作具体分析。(答出两条即可)(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 9—22题。(1 8分)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冯至

757年(至德二载)9月,唐军收复了长安,不久洛阳也跟着克复。肃宗在十月里还京,杜甫也和他的家属一起回到长安。

从757年11月到758年6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的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在这时期杜甫的诗中,我们只能从“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避人焚谏草”这样的诗句中想象杜甫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官吏。此外他若从北城下朝回来,就是在春风荡漾的曲江头典衣买酒。他这时也写了一些关于曲江的诗,但这些诗与从前的曲江诗相比,既没有天宝年末的《曲江三章》那样的凄苦,也没有《哀江头》那样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飞的暮春天气,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些信手拈来、歌咏自然的诗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诗集里也许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

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领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他有时局促到这种地步:官马送回官家,自己又没有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邻近的友人,他说,这既不是爱惜身体,也不是脚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时遇见官长,遭到官长的申斥。

可是在这狭窄的天地里,他偶然走到东郊,遇见一匹被兵士遗弃在路旁的瘦马,他也曾联想到人世的困顿,写成一篇《瘦马行》,对瘦马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在城南滴水滨听樵夫讲述几只小鹰被白蛇咬死、一支鹘鸟飞来报仇的故事,他也写出一首充满热情的寓言诗《义鹘行》,来激励壮士的肝胆。

虽然如此,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年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肃宗回到长安后,许多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奖励,房瑁也被命为金紫光禄大夫。可是房瑁依然是结交宾客,车马盈门,常常称病请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论有时传入肃宗耳中,引起肃宗的不满,致使他在6月里被贬为鄙州刺史。他的许多朋友也受到牵连。杜甫也离开了皇帝周围的“氤氲香气”,被派到华州去做司功参军。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他离开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节选自冯至《杜甫传》,有删改)

19.如何理解“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这一句子的含意?(4分)

 

20.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他的诗歌风格有什么影响? (4分)

 

21.文章第四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22.你认为作者对“长安时期的杜甫”的描述体现了传记的哪个方面的特点?请举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作用。(6分)

 

七、(6 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无奈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

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大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

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到手表的滴答声了。”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 l 5分)

1.A

2.B(A.帐一账  C.杆一竿  D.以一倚)

3.B(A.此题考查连词“从而”“进而”的辨析。“从而”重在表目的关系或因果关系;而“进而”重在表递进关系,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B.“不但……也……"是表示递进关系的,重点突出后面的内容;而“既……又……”是表示并列关系的;此句应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以强调偷税对个人的危害,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C.“实质”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人思维的结果;“性质”是事物的物质属性,非人的意志而转移的。D.“掩饰”着重于手段虚伪,文过饰非,是贬义词;“掩盖”可泛指一般的遮盖,也指对错误缺点的隐藏,是中性词)

4.C(A.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处应用“雪上加霜”。B.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但在该旬中,相对“故事情节和演员的表演”,“音乐”不能算是影片的主要方面。C.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者玩弄手段。D.“抛砖引玉”,谦词,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

5.D(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句式杂糅,可改为“有相当部分高血压病就是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C.语序不当,应改为“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二(9分)

6.A(并不是所有的艺术批评都能决定和左右。犯了绝对化的毛病,夸大了艺术批评的作用)

7.C(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8.D(“只要……就’’改变了原文的逻辑事理关系)

三、(l 2分)

9.A(应解释为“中举”)

10.B(均为介词“因为”。A.前者表承接关系,后者表并列关系。C.前者为动词“作为”,后者为动词“设计”“制定”。D.前者为副词“才”,后者为副词“于是”)

11.C(A.后句是记叙于慎行被推荐做内阁大臣之事。8.前句写于慎行淡泊内敛的个性,后句只写于慎行提出建议。D.写当时人们对他的赞誉,辞职没被允许的情况)

12.D(“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有误,停了他的下属的俸禄,于慎行是因为考试出问题而引咎辞职的。)

四、(2 4分)

13.①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4分, “故事”“率”“直”“及”译对各得l分。) 

②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2分,“恳”“韪”译对各得l分) 

③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他的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4分,“责”“要”“夺”各1分,语句通顺得1分)

14.①一个形单影只、陷人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2分)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1分)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而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将坠落的“残阳”与之呼应,渲染怀念之苦。(1分,意思对即可) 

②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只有失去它之后才懂得珍惜。往日的幸福未能珍惜,今天却再也无法挽回,表现了作者的伤心与无奈。(2分)这一句字字含泪,深刻表现了亡妻之痛。(2分)

15.①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沧海月明珠有泪  ②不敢言而敢怒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死当结草  纵豆蔻词工  难赋深情  ④云横秦岭家何在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  (注:每小题2分,每篇课文l分;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如四个小题都答,按前三小题批阅)

五、(12分)

16.现在的文学作品常以炒作(或“唬人”“抢眼”等)的封面来掩饰其冗长松散的弊病。(“炒作”等方式2分,冗长松散的特点2分)

17.示例:它是胡天飞雪中的两行马蹄痕,它是月夜里凄然而至的一叶独舟。(扣住“朦胧美”2分,句式2分)

18.⑤②④①③(4分,排对三句给2分,排对四句给3分,全对给4分。)

六、

(一)

19.①强调莫扎特音乐才能的全面。(1分)  ②与苏东坡的坎坷人生进行比较(1分),突出莫扎特人生的孤独及其在面对这种人生时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和对生命的热爱,(1分)同时也强调了莫扎特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1分)

20.作者意在表示庆幸自己能够听到莫扎特的美好音乐,(1分)同时也庆幸自己能够战胜病痛之后,还能继续欣赏莫扎特的音乐,(2分)充分表现了作者对莫扎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1分)

21.“药杯里的莫扎特”是指作者生病服药的日子里,莫扎特的音乐一直陪伴着作者,使作者忘记种种不适,忘记孤独,觉得生活很美好。(2分)作者以此为标题,既是表现莫扎特的音乐给病中的自己带来的种种快乐,也表现出作者本人对病痛中的生活充满了乐观自信,对人生充满了热爱和希望。(2分)

22.修辞手法或写作手法皆可。①比喻。如:“《第四十交响曲》的开始,像一双灵巧的手,轻拭着听者心上的尘垢。然后给你和着淡淡哀愁的温柔”:作者将乐曲比作灵巧的双手,写出了乐曲给人带来的亲切、柔和和温暖的感觉,表现出作者对乐曲的热爱。再如,“他的音乐始终这样丰满辉煌,他把人间的苦难踏在脚下,用音乐的甘霖润泽着所有病痛的身躯和病痛的心灵”:将音乐比作甘霖,写出了音乐对病人们的心灵的慰藉,给人以战胜病痛的信心和勇气。②侧面烘托。“我觉得自己似乎已溶化在乐曲间,不知身在何处。”“我手捧药杯喝那苦汁时,下药(不是下酒)的是音乐。似乎边听音乐边服药,药的苦味也轻多了”:作者用自己听音乐的感受来烘托出莫扎特音乐的无穷魅力。③对比(类比)。如,“别的乐圣们的音乐也很了不起,但都是人间的音乐。贝多芬当然伟大,他把人间的情与理都占尽了,于感动震撼之余,有时会觉得太沉重。好几个朋友都说,在遭遇到不幸时,柴可夫斯基是不能听的,本来就难过,再多些伤心又何必呢”:作者用贝多芬音乐的太沉重、柴可夫斯基音乐的太伤感等,来与莫扎特的音乐进行类比,突出莫扎特音乐充满了灵气和仙气,有着无比的真挚和天真烂漫。评分标准:要求答出两点,每点3分(手法l分,例句及分析准确2分)。有其他理解且能自圆其说也可。

(二) 

19.“大的变动”是指杜甫因受房瑁事件的牵连被贬到华州做官一事,(1分)作者之所以说是“幸而”,是表示虽然这件事对于杜甫的政治前途是一个打击,但是对他的诗歌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杜甫从此由一个皇帝的侍奉官回到了人民诗人的岗位上。(3分)

20.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生活.比较闲散、无聊,为官小心谨慎,把皇上的赏赐视为无上的光荣,(2分)虽然也偶尔关注民生困顿,但总的来讲,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出现很多应时之作,缺乏充实的内容,没有以前的诗歌那样的凄苦和沉痛,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2分) 

21.从内容上来说,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2分)从结构上来说,为下文作者得出杜甫成为人民诗人的结论做了铺垫。(2分)

22.作者既描写了杜甫的伟大,也没有回避他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局限,这体现出传记真实再现人物的本来面目的特点。(2分)如,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再如,他离开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2分)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但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从中更能体会出杜甫走出这片狭窄天地的过程越艰难,他的转变才越显得可贵和伟大。(2分)

评分标准:特点总结准确,2分;例句可只举一例(准确),2分;分析全面准确,2分。如总结出选材真实、典型,或选文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等特点,且分析合理亦可;如特点总结不准确,但例句及分析能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七、(6 0分)

23.参照2 00 8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注:内容上,一等、二等都属于“符合,,(不再叫“切合”)题意。 

立意提示:(1)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2)抓住事物的特点做事情;(3)做事情要静心。等等。

参考译文: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今山东平阴县)人。17岁时乡试中拳。御史想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加冠礼(即成人之礼),他以未奉父命而婉言谢绝。隆庆二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穆宗实录》编成,他被推荐为修撰,担任日讲官。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于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以史官得到这一职位,有不同一般的命数啊。曾经讲课完毕,皇帝拿出御府的图画,叫讲官分别赋诗题字。慎行不擅长写字,自己写成诗后,委托人写在上面,把实际情况全部告知皇上。皇上很高兴,曾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朋友都躲避他,只有于慎行去探视他。筝到张居正授意门生“夺情”,于慎行与目僚上书劝谏,吕调阳阻止,没能上书。张居正听了之后根生气,有一天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也做这样的事吗?”于慎行从容地回答说:“正是因为你厚爱我的缘故啊!”张居正听了很不高兴。不久,于慎行因为疾病归乡。张居正死了之后,于慎行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当时张居正家道已经败落,侍郎丘前往登记家产、抄没全家。于慎行写信给丘,说张居正的母亲年事已高,孩子们再没有家,困苦潦倒,令人悲伤,应该推行贤明的君主不轻易离弃的恩德,顾全大臣的旧日情分。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本试卷转自“齐鲁语文网”——http://www.qlyww.cn

于慎行清楚熟悉典章制度,大的礼制多由他来裁定。在此之前,嘉靖年间孝烈后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迁庙于仁宗,穆宗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又迁庙于宣宗。于慎行认为不合礼制。写《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的旧例作为依据,他的语言明晰而实在。事情虽然没有被实行,但是有见识的人都佩服他懂礼制。他叉说:“南昌、寿春等十六位王,世次已经很远,应该另外在陵园祭祀,不应该享受在太庙祭祀。”也废止而没有实行。

万历十八年正月,上书请求早立太子,接受教育。到了冬天,又上书请求。皇帝很生气,两次降旨严厉指责。于慎行不为所震慑,第二天叉上书说:“册立太子是我部掌管,我们不说,过失应归到我们身上。希望皇上赶快定下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礼部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山东进行乡试,预先传出了主持考试者的名字,不久果然如此。进言者于是就弹劾礼部,官员都停了俸禄。于慎行决定引咎辞职。奏章多次呈上,皇帝才准许了他的请求口在家呆了十多年,里外之人多次举荐,(他)都回绝了。万历三十三年,开始被起用主管詹事府。上奏章辞职,皇上再次挽留不下。过了两年,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七人。于慎行名列七人乏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加机密要务于慎行再三推辞不被批准,只好离家上路。当时于慎行已经得了疾病,等到在朝廷上谢恩时,不能按照礼仪拜起?遂上奏章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于是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善大臣,录用前朝官员,补充谏官。几天后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