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安妮宝贝在线阅读:[行行摄摄]岳麓山辛亥风云人物墓葬全记录(图文资料供参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27:09
长沙岳麓山是一座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文化名山,既有林壑清幽的自然景观,又有富有魅力的人文光彩。岳麓山作为一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其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儒、释、道三教共存,相互交流融汇,共同开拓岳麓文化事业的发展。除此外,层峦叠障、万木青葱的岳麓山还安葬着一批献身于辛亥革命的湘籍风云人物,他们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次重大斗争中,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或身先士卒、壮烈牺牲在与敌军拼杀的战场;或被捕以后坚贞不屈、惨死于敌人的屠刀之下;或蹈江海以殉,冀求警醒国人奋起;或身陷囹圄而瘐死狱中;或因常年奔走革命,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这批风云人物尽管他们的经历各异,为革命献身的方式不同,牺牲的时间亦有先后,但他们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都为辛亥革命立下了赫赫功绩,都为振兴中华作出了杰出贡献,真可谓“忠骨犹如山上石,丹心恰似墓地枫”。
英勇的事迹,雄壮的墓碑,庄严的墓庐,缅怀的诗词构成了麓山辛亥革命文化。林增平先生曾指出:湖南辛亥革命有四个特点,“其一,人数最多,居全国首位;其二,是革命派起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其三,最早响应武昌起义,并派兵援助武昌起义;其四,立宪派在起义胜利后,发动叛乱杀害革命者,或用其他方式夺取政权。”麓山辛亥革命文化证实了这四个特点。
麓山辛亥革命源于湖湘文化,辛亥革命风云人物发扬了湖南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精神,注重气节,勇于献身的气慨。麓山辛亥革命文化的形成丰富了湖湘文化的内涵。我们今天感悟麓山辛亥革命文化,就要学习先辈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改造社会的伟大理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从而做到“如虹浩气传万代,共水齐山无尽期”,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在辛亥革命时期,湘籍革命志士在全国各地、在多数场合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辛亥革命的编年史中,湘籍革命志士的英名是无法抹去的。
据统计,湖南为辛亥革命牺牲的知名人士就有300多人。其中,麓山的层林深处、青松翠竹之间,掩映着23座近60多个仁人志士、革命英烈的坟冢。他们长眠于此,魂归岳麓,其英雄气概、铁血丹心,恰似深秋麓山的红枫,舒展着不屈的筋骨和生命浓烈的激情。

1.黄兴墓 位于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为岳麓山中的大型墓葬,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区占地面积1913.6平方米。墓区中央有四棱形墓塔,高10余米,由整块花岗石雕琢而成,状如一柄浩气纵横的丹心碧剑,昂然矗立,直插云天。东面的中央嵌有“黄公克强之墓” 的紫铜墓碑。墓塔四周建有护栏。由于墓地地势高峻,安睡的英灵和醒着的墓碑,正好遥对古城长沙。
黄兴(1874-1916),中国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他在中国同盟会中与孙中山先生齐名,同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领袖。原名轸,字廑午,又字克强,善化(今长沙)人。1902年夏,赴日本留学,与杨笃生等创办《游学译编》。次年参加拒俄运动及军国民教育会。1904年和陈天华、宋教仁、刘揆一等组织华兴会,任会长,策划长沙起义未成,亡走日本。1905年在东京与孙中山先生共组“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由此形成了致力推翻满清政府的孙、黄领导核心。1907年起,先后组织并参加钦廉防城、镇南关、钦廉上思、云南河口和广州新军等起义。1911年4月27日领导广州黄花岗起义,亲率敢死队百余人猛攻两广督署,负伤后退走香港。旋即支持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将革命重心转向长江流域。武昌起义后,从香港赴武昌,任革命军总司令,在汉阳、汉口指挥对清军作战20余日。上海、苏、杭等地相继光复后,被推为副元帅,主持南北议和谈判。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任南京留守,主持南方军队整编。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后任江苏讨袁军总司令,失败后赴日本。1914年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他未参加,指导“欧事研究会”,但仍主张与孙中山合作讨袁。后赴美养病,在美积极宣传反袁,为云南护国军筹措军饷。1916年10月31日病逝于上海,享年42岁,1917年4月15日遗体移往岳麓山国葬。著作收入《黄兴集》。
黄兴逝世后,孙中山领衔成立了治丧委员会,亲自签发讣告,并撰挽联:“常恨随陆无武,绛灌无文,纵九等论交,到古人此之不易;试想夷惠谁贤,彭殇谁寿,只十载同盟,有今日后死何堪。”社会各届纷纷举行哀悼,章太炎先生撰写挽联:“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各省省长、督军颂文碑





各省省长、督军颂文碑





各省省长、督军颂文碑


台阶


老照片



墓基座铭牌。




黄兴生平事迹陈列室





2.蔡锷墓 位于白鹤泉的左后方。195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1620平方米,系岳麓山大型墓葬之一。墓地外围为麻石挡土护坡,辅以石砌围栏。墓以花岗岩砌圆形墓座,墓座上面立有棱形墓塔,通高9.1米,正面嵌“蔡公松坡之墓”碑。围栏上刻有湖北、湖南、吉林、新疆、陕西、福建、江西、贵州、广西、广东、热河各省省长、督军献赠的铭文,及民国六年(1917年)4月26日建墓亭志文。整个墓区为古枫、松柏掩映,更显庄严肃穆。
蔡锷(1882-191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杰出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5年未满13岁即以优异成绩考取秀才。1898年入时务学堂,从师谭嗣同、梁启超。戊戌政变后至上海,入南洋公堂。次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及横滨东亚商业学校肆业。1900年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事败后复去日本,转入成城学校及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04年毕业回国,在上海加入杨笃生等所创建的爱国协会。1905年春,任湖南新军教练处帮办。同年夏先后任广西新军总教练官、陆军小学总办、混成协协统等职。黄兴、谭人凤、邹永成等皆潜入其营活动。由黄兴联系,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春至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10月,武昌起义爆发,蔡锷在昆明举兵响应,云南光复,被推为云南政府都督,组织军队进援川、黔。旋受袁世凯疑忌,被调入京,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总统府高级军事顾问等虚职。1915年与梁启超策划,反对袁世凯称帝,潜离北京,取道香港去昆明。12月25日与唐继尧等宣布云南独立,通电讨袁,组织护国军,任第一军总司令,率兵入川。促使西南各省相继独立,迫使袁世凯取消帝制。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后积劳成疾,1916年11月8日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时年34岁。1917年4月遗体运回湖南,国葬于岳麓山。著有《蔡锷集》传世。





墓区南、北入口


拜台及入口



各省省长、督军颂文碑

作者:搭空白1 回复日期:2011-02-05 00:03:12
蔡锷墓庐


蔡锷生平事迹陈列室





蔡锷老照片



3.焦达峰墓 位于黄兴墓北侧,与陈天华、姚宏业、禹之谟墓区相邻。占地400平方米。为岳麓山中型墓葬之一。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区地势高峻、视野开阔,南北两向辟有入口,各刻有对联:
大翼垂天九万里;
长松拔地五千年。(北向入口)
无大牺牲心何能发难;
有少成败见岂是论人。(南向入口)
墓冢呈圆形,以花岗石砌成。墓后竖有民国二年(1912)刘人熙所题“浏水堕泪”碑。“浏水”指浏阳河。碑左右刻有焦达峰生前自撰的对联:
达向九霄云路近;
峰连五岳众山低。
另有“陆军上将光复湖南大都督焦公达峰之墓”的墓名。墓名的左右各竖一碑,分别刻有生卒年月、落葬年月及竖碑时间。墓前正中竖有焦铜像,今已不存。
焦达峰(1887-191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大鹏,字鞠荪。浏阳人。少时深受谭嗣同、唐才常思想影响,倾向进步。1903年进长沙高等学堂预备科,加入哥老会。1905年东渡日本。次年被推为同盟会联络部长,专司联络各省会党之职。1907年入日本东斌步兵学校学习,与张百祥、孙武等在东京成立共进会,谋划在中部省区发动起义。1909年归国,设湖北共进会机关于汉口,与湖北同志策划湘鄂同时举事。虽屡受挫折,从不气馁。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时,与陈作新一道组织湖南会党及新军积极响应,10月22日率军攻占长沙,次日成立军政府,被举为都督,旋即派军增援武汉。长沙空虚,立宪派乃乘机策动兵变,31日与副都督陈作新同时被害,时年24岁。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追赠为大将军。1912年安葬于岳麓山。







作者:搭空白1 回复日期:2011-02-05 00:14:11


作者:搭空白1 回复日期:2011-02-05 00:15:15
墓区南向入口联

作者:搭空白1 回复日期:2011-02-05 00:16:44
北向入口联



焦达峰遗像和铜像。
遗像是他被害后由同僚将遗体扶在假山摆设而照。
铜像中为焦达峰。现不存。


4.陈作新墓 位于“印心石屋”石刻左后。占地145平方米。墓冢为球弧形,墓后正中镌刻《恤赠左将军湘军首义都督陈公作新府君之墓》,左刊《民国元年十一谷旦》;右刊《孤子基立》。墓前竖有陈作新铜像,惜今已不存。1956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作新(1885-191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字振民。浏阳人。早年曾任塾师。1900年参加自立军,被派往湖北联络会党,事败后潜归。1905年入同盟会,后任新军二十五混成协炮兵营排长,因倡导革命被撤职。1909年该协创办随营特别班及测绘班,他任教员。次年长沙发生抢米风潮,他拟趁机起义,又被革职。仍居留长沙,以教书作掩护,继续在新军中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爆发,在焦达峰策划下,召集新军中革命骨干开会,积极准备起义。10月22日新军占领长沙,湖南军政府成立,他被推为副都督,积极谋划援鄂、援赣事宜。31日立宪派策动新军兵变,被杀害,年仅25岁。1912年公葬于岳麓山。



多角度



5.禹之谟墓 与陈天华、姚宏业墓毗邻。占地60平方米。墓冢为花岗岩砌成。墓后嵌有“烈士禹之谟墓”碑及禹之谟在靖州狱中遗书《告在世同胞书》、颜昌山尧 撰《墓志铭》、朱杞《墓志铭序文》碑。195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禹之谟(1866—1907),辛亥革命前期民主革命家。字稽亭。湘乡县(今属双峰)人。早年曾入营幕。1894年随军参加中日甲午战争,襄办转运粮秣弹药事务,授候选县主簿,辞不受。战后至上海,专心研究实业。1900年在汉口参加自立军活动,事败赴日本,入大阪千代田工厂学习纺织工艺。1902年回国。1903年在湘潭创办毛巾厂,次年成立同盟会湖南分会,为首任会长,并推销《民报》,又参加收回粤汉铁路运动与抵制美货运动,创办湘乡旅省中学堂与惟一学堂,被推为湖南商会会董和教育会会长。1906年发动长沙各校师生迎接陈天华、姚宏业灵柩公葬于岳麓山,又参加湘乡学界反对盐捐浮收斗争,8月被捕入狱。长沙各界纷起营救。清吏深恐激成事变,遂秘密将其押解靖州。在狱中屡受酷刑,但坚贞不屈,以致体无完肤。并写就多封感人至深的书信和正气凛然的绝命书。1907年2月6日被绞杀。临刑之前,禹怒指官吏:“我要流血,为何绞之?!辜负我满腔心事矣。”清吏凶残地说:“尔辈素讲流血,今天偏不把你流血如何?”禹遂大笑着说:“好!好!免得赤血污坏!”慷慨赴义。民国成立后,黄兴呈请临时大总统,追赠禹为“陆军左将军”。1912年10月烈士遗体由双峰青树坪移葬岳麓山。
5.禹之谟墓 与陈天华、姚宏业墓毗邻。占地60平方米。墓冢为花岗岩砌成。墓后嵌有“烈士禹之谟墓”碑及禹之谟在靖州狱中遗书《告在世同胞书》、颜昌山尧 撰《墓志铭》、朱杞《墓志铭序文》碑。1959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禹之谟(1866—1907),辛亥革命前期民主革命家。字稽亭。湘乡县(今属双峰)人。早年曾入营幕。1894年随军参加中日甲午战争,襄办转运粮秣弹药事务,授候选县主簿,辞不受。战后至上海,专心研究实业。1900年在汉口参加自立军活动,事败赴日本,入大阪千代田工厂学习纺织工艺。1902年回国。1903年在湘潭创办毛巾厂,次年成立同盟会湖南分会,为首任会长,并推销《民报》,又参加收回粤汉铁路运动与抵制美货运动,创办湘乡旅省中学堂与惟一学堂,被推为湖南商会会董和教育会会长。1906年发动长沙各校师生迎接陈天华、姚宏业灵柩公葬于岳麓山,又参加湘乡学界反对盐捐浮收斗争,8月被捕入狱。长沙各界纷起营救。清吏深恐激成事变,遂秘密将其押解靖州。在狱中屡受酷刑,但坚贞不屈,以致体无完肤。并写就多封感人至深的书信和正气凛然的绝命书。1907年2月6日被绞杀。临刑之前,禹怒指官吏:“我要流血,为何绞之?!辜负我满腔心事矣。”清吏凶残地说:“尔辈素讲流血,今天偏不把你流血如何?”禹遂大笑着说:“好!好!免得赤血污坏!”慷慨赴义。民国成立后,黄兴呈请临时大总统,追赠禹为“陆军左将军”。1912年10月烈士遗体由双峰青树坪移葬岳麓山。




多角度





6.蒋翊武墓 位于古麓山寺山门下方,由半山亭循石级而上至一宽敞平托之区即为烈士墓地。占地约600平方米,墓基以花岗石砌成,上层平台建有4米高的方型墓塔,东向墓塔中,嵌以“蒋公翊武之墓”的汉白玉墓碑,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蒋翊武(1885—1913),原名保襄、伯夔。澧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辛亥武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1903年肆业常德西路师范学堂,因策应华兴会起义,被开除。1905年参与马福易洪江起义,事败后赴上海,次年入中国公学,与杨卓林等创办《竞业旬报》,并加入同盟会,宣传革命。不久潜回湖南。1909年入湖北新军,从事兵运工作。1911年,铁路风潮起,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武汉空虚。他与党人密谋发难,联合共进会,被举为总司令。10月9日,起义计划泄漏,就决定当夜举行起义。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任湖北军政府军事顾问。后继黄兴任战时总司令及驻汉招抚使、军务部副部长等职。不久被排挤出湖北,送往北京。袁世凯授以高等军事顾问、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均坚拒不受。赞成宋教仁责任内阁制主张,往来沪、鄂之间,为国民党竞选国会议员尽力。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任鄂豫招抚使,回岳州策动反袁,失败后在全州被捕。10月19日就义于桂林丽泽门外。1916年,归葬岳麓山。1921年孙中山过桂林时,为之立碑,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

蒋墓





1921年孙中山过桂林时,为之立碑,亲题“开国元勋蒋翊武先生就义处”。
禹之谟、蒋翊武


7.刘道一墓 从枫林亭折入半山亭游道,行至中途,就可看到刘道一与其夫人曹庄的合葬墓。占地110平方米。墓冢为球弧形,周围有花岗岩围栏。墓碑由谭延闿题书,旁边有刘道一的哥哥、岳麓书院学生刘揆一撰写的《烈士刘道一夫妇合墓碑记》。墓前立有石柱一对,四面皆有文字。195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刘道一(1884——1906),字炳生,号锄非。湖南衡山人。早年曾就读于湘潭美国教会学校,通晓英语,后随兄刘揆一参加革命。1904年加入华兴会,联络会党,准备。事败,流亡日本,与秋瑾等在东京组织十人团,又参加冯自由组织的“洪门天地会”,任“草鞋将军”。次年加入同盟会,任书记、干事。1906年秋回湖南,与蔡绍南等一起领导萍浏醴起义。12月起义失败,在长沙被捕。审讯的时候,刘怒斥说:“士可杀而不可辱,死则死尔”。12月31日,被清政府杀害在长沙浏阳门外,年仅22岁。其妻曹庄闻讯后,自缢殉夫。1922年刘道一、曹庄夫妇的灵柩移葬岳麓山。刘道一壮烈牺牲之后,革命志士异常悲痛,孙中山、黄兴等纷纷发表挽诗,以示哀悼。


多角度



刘道一

黄兴等纷纷发表挽诗,以示哀悼。


8.覃理鸣墓 位于刘道一墓的左后方。占地约200平方米。墓冢用石片镶嵌而成,呈半球状,墓后竖有“覃公理鸣之墓”的花岗岩石碑。1996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覃理鸣(1885-1947)名振,又名道让,一字竞存。桃源人。1902年(光绪28年)入县漳江书院,1904年留学日本宏文学院。1905年参加同盟会成立会,被推为评议员。1908年回国进行革命活动,在长沙被捕入狱。1911年(宣统3年)10月长沙起义胜利后获释,任湘桂联军督战队队长。抵武昌,任湖北军政府秘书。不久被黎元洪派赴南京任军事代表,当选临时参议员。“二次革命”时,与蒋翊武回湖南策动讨袁,败后亡走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湘支部长,回国发动湖南独立。反袁胜利后,又参与护法运动,历任湖南检阅使、总统府参议兼法制委员。1924年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次年参加西山会议。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历任南京政府立法院副院长、司法院副院长兼中央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长。抗日战争爆发,积极主张抗日,胜利后,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1947年病逝于上海,1948年灵柩迁回岳麓山安葬。





覃理鸣九女覃琳一家首次从海外回长沙祭扫

覃理鸣照
《覃振传》书影

9.林修梅墓 位于赫石坡右侧岳麓山东麓高坡桔园陵墓区,占地约300平方米,系中型墓葬,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修梅(1880-1921)字浴凡,号祖坤。临澧人。林伯渠堂兄。1903年考入湖南武备学堂。1906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入同盟会。1908年返国,分发四川新军。次年随军入藏。1911年9月闻武昌起义爆发,急返湘,在参谋部参预军事。“二次革命”时任湖南守备队第三区第六营营长,驻守岳州、临湘前线,事败后亡走日本,肄业东京政法学校。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湘支部军司令部参谋长。1916年随程潜返国,任湖南护国军参谋长。后任湘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驻军衡阳。1917年秋与署零陵镇守使刘崐涛同时宣布衡、永“自主”,反抗段祺瑞军阀政府,率左路军转战衡山、长沙、岳州等地,战功卓著。1920年秋,受孙中山命赴湘西,被推为湘西靖国军总司令,旋即改湘西讨桂军总司令。1921年任广州军政府顾问、国民议会参议员、总统府代理参军长,因病逝世。同年11月2日孙中山大总统发布命令,追赠上将军衔。前期著有《西藏游记》、《治藏策》。晚年思想益趋激进,倾向信仰马克思主义,1918-1921年间,先后著有《精神讲话》、《社会主义之我见》、《社会主义与军队》、《农工军组织大纲草案》等。1928年,棺椁自广州经上海运抵长沙,安葬于岳麓山。



作者:搭空白1 回复日期:2011-02-20 17:15:36
林修梅

林修梅 早春图 扇面

10.陈天华、姚宏业合葬墓 位于古麓山寺左后方,沿寺左侧游道拾级而上约百余米,即到墓所,墓占地约66平方米。两墓并列,经花岗岩砌成石棺,墓后正中嵌有“陈烈士天华之墓”、“姚烈士宏业之墓”的墓碑。墓前立有公元1921年曾继悟所撰写《陈天华先生墓碑》。198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天华(1875-1905)中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宣传家。原名显宿,字星台,又字过庭,别号思黄。新化人。家境贫寒,15岁始入蒙塾。后得族人周济,乃入资江书院读书。1897年春考入新化求实学堂,在校深受维新思想影响。1900年就读于岳麓书院。1903年获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在校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和军国民教育会,同时奋笔著《猛回头》、《警世钟》等书,宣传革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影响甚大。同年冬回国,在长沙协助黄兴开展华兴会革命活动,并任《俚语报》编辑。次年秋,华兴会策划长沙起义流产,逃亡日本。1905年在东京与宋教仁等筹办《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并参加组建同盟会,任会章起草员,担任书记部工作和《民报》撰述员。同年冬在东京参加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发《取缔清韩留日学生规则》的斗争,于12月8日愤而投东京大森海湾自杀,以身殉国,时年未满31岁。留《绝命书》万余言,勉励同学“坚韧奉公,力学爱国”,并致留日学生总会一信,要求支持斗争。著有《陈天华集》传世。1906年夏,遗体运回湖南,公葬于岳麓山。
姚宏业(1887-190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字剑生,号竞生,因仰慕朱洪武、洪秀全,改名洪业。益阳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于日本神田之青年会组织路矿学校,首倡保护路矿主权。同年冬,参与抗议日本文部省颁发《取缔清韩留日本学生规划》风潮,愤而于1906年归国,在上海筹办中国公学,任干事。旋以官绅阻扼,经费拮据,乃于5月6日留绝命辞千言,投黄浦江而死。同年夏,与陈天华灵柩同葬岳麓山。



陈天华

11.刘崐涛墓 顺飞来石旁的曲径下行,可直达刘崐涛墓。墓占地约400多平方米。墓座为三级圆台,上有剑形墓碑,正面刻“刘公崐涛之墓”,墓后刻有“护法元勋”及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等省督军所赠铭文。199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区地势空旷,规模宏敞。
刘崐涛(1887-1918),名建藩。醴陵人。保定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先后任广西新军学兵营骑兵队队长、混成协骑兵营管带。武昌起义随赵恒惕出师援鄂,后移军南京,任第八师骑兵团团长。1913年参与“二次革命”,赴蚌埠、徐州前线作战。事败,亡走日本,肆业早稻田大学。1916年返国,任湖南护国军第一军第三梯团长,改湘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1917年8月署零陵镇守使。拥护孙中山“护法”主张,联络驻衡阳湘军第一师第二旅旅长林修梅,于9月18日宣布衡、永“自主”,武装反对北洋军阀,揭开护法战争序幕。继后,率零陵镇守使署守备队出右路,转战攸县、醴陵、平江、岳州等地,屡败敌军。1918年5月不幸在株洲齐家桥中敌军埋伏,坠水牺牲。1920年迁葬岳麓山。







12.谭馥墓 位于黄兴墓小月亮坪下。占地约25平方米。墓冢由花岗石砌成,墓左竖有邹鲁所撰《谭烈士馥纪念碑》。墓后嵌有烈士墓名。墓名碑两侧有对联:名山有幸埋忠骨;黄土无情化国殇。
谭馥(1878-1909)又名绍基,字文炳。湘乡人。早年加入哥老会。1906年参加萍浏醴起义,事败赴广州,在清军巡防营中设立保亚会,加入同盟会。1907年与葛谦等赴钦州,运动清防营统领郭人漳部士兵反正,响应钦廉防城起义。事泄,再逃广州,继续在清军中进行活动。次年10月,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亡,他与邹鲁、赵声、朱执信等拟趁机发动起义,并用发保亚票以资联络。事败,避走郴州。1909年被捕,押回广州,遭刑讯80余次,坚不吐实,于这年7月壮烈牺牲,终年31岁,葬于广州市黄花岗。民国成立后,1912年迁葬岳麓山。




13.杨卓林墓 位于五轮塔东向入口处,花岗岩墓塔,2米多高,占地约一点五平方米。
杨卓林,湖南醴陵人。1876年出生。同盟会会员,孙中山的得力助手,辛亥革命先驱,湖南醴陵、浏阳和江西萍乡起义领导人之一。从小拜高师习武,武技高强。1893年,杨卓林投入清军江南福字营当目兵,翌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随军北上,参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失败后,曾至广东、香港等地活动,复投入张春发营为目兵。1900年,升任武卫左军队官,并随张春发开赴京、津一带,与八国联军接仗,他奋勇当先,勇敢杀敌,在张家湾战役中,刺死日本骑兵斥候等多人,其左脚亦被枪伤,因伤不能行走,“睡卧荆棘中,各国兵队在身旁行过,亦不觉得,天明复逃至运粮船上”,得以幸免。抗击八国联军的战争失败,他目睹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凶残,“愤清廷乱政误国”,从而由爱国产生反清革命思想。于是,他遍游各省,广交江湖豪侠。通过一段时间与会党联络,杨卓林认识到会党群众虽具有革命性的一面,但又具有落后散漫的一面,无法约束,“不足与有为,遂决心转学陆军”,以期将来学成,从清军内部夺取军权,实行反清革命。于是,再投张春发营内,充随员,并在张春发所开办的随营武备学堂学军事,整整两年;后闻江南开将备学堂,经标统杜云秋举荐,人南京将备学堂,于1905年7月卒业。
1905年秋,杨卓林负芨东瀛,入日本神田区高等警监学校。他经常利用节假日到横滨从粤人李植生学制炸药、炸弹的技术,为武装反清作准备。他在日本深受中国留日学生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曾与孙中山、黄兴晤面,极得孙、黄的信任。他常听孙中山“演说三民主义”,孙中山亦多次向他询问革命军起事的战术及有关军事方面的知识,杨卓林每问必答,将自己所学的军事知识毫无保留地告诉他,颇得孙中山的赞许。嗣由黄兴主盟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的重要骨干。
1905年11月2日,日本政府徇清政府的请求,由文部省颁布《关于许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俗称“取缔规则”,为抗议“取缔规则”,陈天华于12月8日愤而蹈日本东京大森海湾自尽,杨卓林痛不欲生,极思有所作为,于是迁居横滨,继续研制各种炸弹。12月底,姚宏业被留日学生推举为归国设学代表,路过横滨时与杨卓林道别,两人“相对泣下,各以死相勖”。1906年3月27日,姚宏业自沉黄浦江死难,杨卓林痛定思痛,悲愤交集,受同盟会指派,于1906年夏偕同志李发根、廖子良两人由日本返国,组织力量,准备在长江流域发难。一九0六年萍浏澧爆发,他在南京谋刺两江总督端方,不幸被人出卖,遂于1907年3月20日在南京英勇就义。萍乡人叶钧与醴陵人潘晋收其尸葬于南京。辛亥革命后,1912年月6日,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呈请以南京太平门外玄武湖原端方私宅改建烈士祠,主祀先后被端方杀害的杨卓林和郑子瑜,并附祀曾谋炸端方等五大臣而殉难的吴樾、谋刺载洵而被害的熊成基以及蹈海的杨毓麟、陈天华等烈士。此呈经孙中山批准施行。不久,黄兴复派人护送杨卓林的灵柩回湘,安葬于长沙岳麓山。

14.彭遂良、彭昭墓 位于禹之谟墓左侧。占地约30平方米。墓冢由花岗石砌成长方形,墓后嵌有烈士墓碑,左右刊有新化苏鹏撰《墓志铭》。
彭遂良(1880-1911)字若海。宜章人。1905年至长沙,入禹之谟所办唯一学校。次年夏,随禹发动公葬陈天华、姚宏业于岳麓山,被放逐回乡。1907年冬,在族叔彭邦栋策动下,与李国柱等合组东兴造纸公司于嘉禾、临武边境,为革命交通机关。事泄,复于湘粤边境山区潭源洞组织“土著垦牧团”,进行秘密活动。1911年11月初,与彭邦栋等在宜章发动起义,率部入城,遭防兵袭击殉难。1912年民国政府追赠陆军上校军衔,1913年公葬于岳麓山。
彭昭(1886-1911)彭遂良弟,曾随兄至长沙唯一学校就读,后回乡参加推翻满清的革命活动。1911年与兄同时殉难。





15.童健吾墓 位于张辉瓒墓附近。占地约20平方米。董健吾(1884——1911)名杰,岳阳人。清末,岳阳速成师范学堂毕业。在岳阳城乡小学堂教课。他不论上任何课,均结合革命、排满的理论,平日结交革命人士,尤其是他教军事操,时常对学生说:“……我们要发奋图强,唯有精究科学,致力武备。……若不推翻满清专制,则锦绣河山要瓜分,堂堂的华夏,亦将步于黑奴红番的后尘。他每次唱起军歌来痛哭流泪,把学生感动到哽咽不能语。当时岳阳社会上不了解其爱国热情的人都疑他患了神经病,称他为健疯子。”1911年10月拥焦达峰、陈作新起义。1911年11月10日遭兵变而被杀。1913年孙中山、黎元洪为其昭雪,将遗体遣往岳麓山举行公葬,并亲撰挽联:千古旧名门,兄成仁,弟起义,母老慈悲,一家数月,三死人。奇烈、奇情、奇祸。转成奇福征,君等占完全,如录荣哀,编史册。万年新世界,陈溺海,徐剖心,孙黄盛业,四五首领,六君子。民主、民族、民权,遂重民生策。我来无讣唔,痛呈时事,慰灵魂。



16.李仲麟墓 位于穿石坡下方。占地约300平方米。墓冢呈球弧形,墓后正中嵌有“李公仲麟之墓”碑,及李将军夫人撰写的碑记。墓前围栏上有“浩气长存”石刻。墓后上方有墓坊,墓前方有石刻立柱。墓区范围较大。李仲麟生于光绪十二年(1886)六月二十二日,1916年随程潜由云南回湘招抚,任招抚使署总务处长,后任铁道守备队司令官。民国九年(1920)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六区司令任上被赵恒惕杀害。民国十七年(1928)国葬于岳麓山。





17.余昭常墓 位于岳麓山焦达峰墓下方,面积约20平方米。
余昭常,字华禄,亦作华麓,1868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浏阳县青草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余昭常幼年读书勤奋学业长进很快,深受老师的称许。余昭常成年后,体形魁伟,臂力过人,爱好武术,经教师专门指教练习,具备了相当的武功根底。随着年龄的增长,余昭常逐渐形成了正直豪爽的性格,受到当地人士的推重。1890年受谭嗣同之父湖北巡抚谭继洵的委派在武昌、汉口一带查核税厘。
余昭常性情刚直,以公正廉洁自勉,不接受任何馈赠,得罪了不少权贵。他们在谭继洵面前诉苦,说长道短。谭继洵劝余昭常“通融办事”。余昭常目睹官场、商场黑暗腐败,愤而辞职回乡,以后从事木材生意,往来于长江一带,广交会党徒众,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908年8月,余昭常来到长沙结识了革命党人焦达峰。两人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焦达峰当即介绍余昭常加入同盟会,余昭常慨然将家资数千金捐作革命经费。自此,余昭常就成为焦达峰的知心朋友和得力助手,他比焦达峰年长20岁,焦达峰把他当做兄长,非常尊重他的意见,凡事都和他商量。余昭常协助焦达峰在平江、浏阳、醴陵、长沙一带联络会党,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1911年四川保路风潮兴起,四川革命党曾派人来湘,要求湖南革命党人采取相应的行动支援四川保路运动。渴望战斗的余昭常,拟入川直接参加武装斗争,后因两湖形势的迅猛发展,未能成行。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的消息传到长沙,革命党人欢欣鼓舞,焦达峰委派余昭常去浏、醴联络会党。10月22日,长沙新军宣布起义,余昭常率兵随焦达峰攻城,他奋勇当先,用大铁锤击破城门,扫除障碍,占领荷花池军装局。长沙起义一举而定。次日,湖南军政府成立,焦达峰、陈作新就任正、副都督职。
长沙光复的第二天,杨任抵达长沙,焦达峰即以军政府名义委派杨任为西路招讨使,余昭常为参谋总长,前往常德招抚。杨任、余昭常与焦达峰商量,拟带军队一同前往,但被立宪派阻挠未成,于是议决到常德后再成立新军一师。
10月27日下午,杨任、余昭常、凌汉秋、张锡先、张绍先、钟杰、涂鉴衡、刘汉庭诸人,率领实业学堂、陆军小学堂等校学生和随行人员100余人,前往常德。
10月29日早晨,余昭常、杨任一行到达常德。受到商民欢迎,杨任等入城后,即于常德府考棚内设立招讨使办公处所。余昭常善于辞令,到常德后,分别召集官员和群众开会,宣传革命党的主张,并大力整顿,使革命程序井井有条。
清军西路巡防营统领陈斌生,独霸常德、辰州一带,伪装顺从革命,亲自拜访杨任等人,以掩盖其反革命的面目。在得知以谭延闿为首的立宪党人杀害焦达峰、陈作新,夺取政权后,以及其残忍的手段将杨任、余昭常等13人杀害。
余昭常等革命志士为辛亥湖南的光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表彰余昭常的功绩,将余昭常遗骸移葬于岳麓山。




18.易本羲墓 位于岳麓山“印心石屋”石刻上方,占地约25平方米。
易本羲,湖南湘乡人,是辛亥革命时期华兴会、科学补习所最早的成员之一。1903年入长沙武备学堂,年仅16岁的他到长沙不久后即追随黄兴从事民主革命活动,深得黄兴器重。次年黄兴、宋教仁、刘揆一等在长沙秘密成立反清革命团体时,17岁的易本羲毅然加入,成为华兴会最年轻的会员之一。在他们的影响下,明德、经正等学堂涌现了一大批同情革命的进步师生。易本羲与胡瑛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经正学堂组织义勇队。但不慎为清政府侦知,危急之时避走武昌,入清军工程营当兵以掩护身份。不久胡瑛与吕大森等深感非组织一机关不足以联络同行以促革命,与易本羲、宋教仁等在武昌加紧筹组革命团体。1904年5月,一个以补习科学知识为名的“科学补习所”便在武昌正式成立。科学补习所的创办对此后长江中游一带革命形势的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数年后在武昌组织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成员,早年多因参加科学补习所或受科学补习所传播的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而走上反清革命道路的。
1904年黄兴、胡瑛等组织长沙起义,并决定由易本羲行刺张彪、王怒行刺张之洞,但关键时刻长沙起义事泄,易本羲与黄兴等遭清政府通缉,黄兴亡命日本,易本羲被迫匿迹湖北各地。起义的受挫,使易本羲大受刺激,遂决定加入暗杀行列。是年底,他听说满清的死硬派大臣铁良即将巡视南方,以镇压南方日益高涨的民主革命运动。他认为这是天赐良机,便在南京下关潜伏下来准备击杀铁良。无奈此事被李茂桢得知,李是当时两江总督李兴锐的孙子,又与组织暗杀铁良的章士钊、俞大纯等过从甚密。李茂桢苦苦劝章、李等人不要在他祖父任地发难,以免连累李氏家族。革命党人为了日后利用李茂桢筹款及交通等便利,便接受了他的建议,暗杀铁良的行动遂告中止。易本羲只好将暗杀器械运回上海,不料途中被清军密探侦知,清廷悬赏两万元捉拿。易本羲应革命党人之邀南下桂林伺机起义,可又因事机,泄密而告败北,易本羲因迭遭通缉,国内难以立足,只好亡走香港。
20世纪初入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生活艰难但没能动摇其为革命的心志。1905年9月,易本羲由宋教仁主盟宣誓加入同盟会,成为湖南留学生早期加入同盟会的最年轻会员之一。后因日本政府与清政府勾结作出了限制中国学生留日的决定,陈天华、姚宏业激奋投海投江自杀,以惊醒国人,易本羲奋而回国,为反清革命,日益奔波,吸纳志士。
因他屡次参加革命行动,且多系骨干,早已被列入清吏逮捕名单。易本羲被迫再次去国离家,赴南洋,以教书为掩护继续从事反清活动。还为同盟会在南洋华侨中募捐数10万元以支持革命。
由于易本羲长期奔走革命,辛苦劳瘁,且久羁异国他乡,心情抑郁不伸,以至积劳成疾。每每念系祖国现状及革命前途,常常忧愤不能自己,最后竟至吐血。
1911年,一心希望回国杀贼的易本羲不顾体弱多病,冒险毅然回至长沙,与同盟会湖南分会主要负责人曾杰等秘密策划,准备在广州起义成功后,鼓动长沙、湘潭的湘军和防军发难响应起义,又与王荷亭、杨阜青等人在长沙路边井开设武城试馆,作为革命的联络机关,秘密商讨策动新军响应广州起义事宜。不意震惊清廷的黄花岗起义失败,给对这次起义寄予无限希望的易本羲以极大的刺激和打击,他忧愤交加,以致旧病复发,吐血不止,于1911年5月19日在长沙病逝,壮志未酬的他年仅24岁就离开了人世。辛亥革命后,谭延闿第一次督湘,为易亲笔题字“就义成仁”并将他改葬岳麓山云麓宫左侧。
作为革命前驱,易本羲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他直接所从事的反清活动又多以失败而告终,也许正因如此,后人很难在有关史书中找到其生平事迹。然而,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历史舞台上,正是有一批如易本羲这样为了中国的民主与进步而鞠躬尽瘁的斗士,正是有了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迎来了中国几千年帝制的倾覆,才迎来了辛亥后民主潮流的高涨。





19.胡子靖墓 位于云麓峰西侧公路下方,湖南教育公墓区,占地约60平方米。1997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胡子靖(1872—1940)名元亻炎 ,号耐庵,晚年自署乐诚老人。湘潭人。1987年(光绪二十三年)拔贡。1902年留学日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1903年返国,在长沙创办明德学堂,为湖南私立学堂之始。继又设立经正学堂。1904年明德于中学外增开高等小学班。1908年又开设高等学堂银行科,规模渐臻完备。1911年赴日就任留日学生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即返国,继续致力于教育事业。1913年创办明德大学于北京,设商科及政治经济科。1915年停办。五四运动时期,支持爱国学生运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残暴统治。同年,再设明德大学于汉口,1926年因经费拮据停办。1929年任湖南大学校长,极力谋求湖大的发展与提高,1930年辞职。此后专意致力办中学,志在培养人才,以“坚苦真诚”四字为校训。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8年长沙大火,明德校舍被毁,他将明德迁湘乡县霞岭乡继续上课。1940年冬,以高血压症猝逝于重庆歌乐山寓所。1948年归葬岳麓山。著有《耐庵言志》诗集传世。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钞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钞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钞

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钞

作者:dannysjoy 回复日期:2011-02-25 10:49:38

缅怀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和强大而牺牲的先烈们,无论党派和信仰,无论国籍,只要是为中国独立和强盛的先辈,都是先烈!
永垂不朽!辛亥革命意义非凡!
从中南大学留学生招待所上山,走右边的小路就能看到一名抗日远征军将军的墓碑,惭愧得很,一时想不起名字来了。
从中南大学留学生招待所上山,走右边的小路就能看到一名抗日远征军将军的墓碑,惭愧得很,一时想不起名字来了。
那个墓是齐学启的。
20.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 位于麓山景区管理处后方山坡。占地约200平方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湘军北上援鄂,与清军浴血奋战,革命胜利后,牺牲在汉阳的烈士遗体运归故土,1912年公葬于岳麓山。墓区范围较大,阵亡将士分三排并列安葬,墓后正中嵌有“汉阳阵亡将士公墓”碑。所葬烈士有:1、贺汉云2、李国卿3、王炳初4、石玉亭5、刘冤生6、彭德安7、文光斗8、严少全9、罗清云10、曾宽之11、冯以义12、冯润臣13、王贵卿14、左永兴15、杨义胜16、邓皇桂,另有无名烈士2人。



21.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 位于五轮塔下方。占地约200平方米。1911年(辛亥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反对,10月10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即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起兵赴鄂增援,形成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为封建清王朝奏响了丧歌。革命胜利之后,北上援鄂的烈士遗骸,运回长沙,公葬于岳麓山。所葬烈士有:1、熊亮2、黄心田3、王晃秋4、许在堂5、熊毓璠6、周国宾7、徐履中8、刘亚清9、谈星堂10、宁××11、熊南生12、谢贤士13、朱积达14、郭长贵,另有无名烈士4人。


22.阎松年墓 位于五轮塔侧。资料不详。据说为焦达峰卫队副队长,与焦达峰一同遇难。

23.黎尚雯墓 位于岳麓山赫石坡,葬于1918年,占地约30平方米,土培墓冢,墓围由不规则花岗石垒砌。墓冢前立有大型石栏。墓围正中立碑三通,花岗石质,中碑高约1.3米,阴刻“前任湖南高工校长黎公桂荪大人墓”,两侧碑略矮,上刻黎公生卒年及立墓者子孙名。墓碑上方饰有龙凤浮雕。
黎尚雯(1868—1918),长沙府浏阳县青草市人,字瑞章,号桂荪。1898年入南学会,参与湖南维新运动。1906年加入同盟会,与禹之谟一道创办惟一学堂。1909年任湖南咨议局议员。辛亥革命后,任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校长、参议院议员等。


25.葛谦墓 位于岳麓山东麓,圆形墓葬,有邹鲁撰写《葛烈士谦纪念碑》碑文。今址不存。
葛谦(1885—1908)字树安,号诞麟。湘乡人。早年就读于长沙农业学堂,旋入湖南弁目学堂,于陈作龙等组织湘省光复会,密谋革命。1903年留学日本,入大森体育会兼习军事,并发展光复会组织(后更名光华会)。次年回国,参与万福华谋刺王之春事件,事败,避走武汉。后谋刺铁良未果,返湘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到桂林,任教广西陆军小学堂。旋赴广东,与谭馥等组织保亚会。1908年又与邹鲁、赵声、朱执信等密谋乘光绪帝与西太后相继死去之机在广州起义,并散发保亚票以资联络。事泄被捕,从容就义。民国时移葬岳麓山。
葛墓碑

葛墓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