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凤城街道计生委:我读南海之湄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古句新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6:00:38

我读南海之湄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古句新说)

 

龚立人/

 

 

昨天,在我的论坛上读了南海之湄的一首临屏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古句新说)》,令我惊诧,令我怦然心动,令我对临屏诗也有了新的看法。由不得我不为诗人的这首诗叫好!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乃千古绝唱,在我国几乎妇孺皆知,我在三岁时就会背了,虽不懂诗的意境,但据长辈们说摇头晃脑,背得煞有介事,仿佛也被诗意所陶醉。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这首绝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瀑布,歌颂祖国山河的壮丽。被多少老师用来教导学生,文艺创作中大胆想象是何其之重要。那气势恢弘,雄伟壮观的美景,那有色、有声、有着激昂动感的诗意,令多少人激动、赞叹、陶醉,又引领多少人跨入诗歌创作之门。

敢用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句说新意,在看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古句新说)》这个题目时,我在瞬间想的是,这女子喝醉了,没有斗酒,也起码是一箱啤酒下肚,不然怎有如此胆魄,敢于挑战诗仙李白。但我读了一遍时称奇,读二遍时叫绝,读三遍时拍案了;今天再读就决定写作此文了。

南海之湄(百话争言)原诗:

飞流直下三千尺(古句新说)

厌倦了缓缓
疲累了渐渐
让飞决定玉碎还是瓦全
涧下   生命之歌回旋

谁说三千尺是个距离
珠泪溅处已是惊鸿湿面
挽歌绷断剩下的琴弦
嘎然处一缕芳魂不见

这是一首只有两段八行的短诗。但让人读出的内涵却是丰厚的,意境是幽深的,真情是充沛的。一个年轻的女诗人,带着一脸的倦容、带着一身的疲惫、带着满腔的忧伤、带着极度的无奈,在深感这种日子难以为继时,在作着一个大胆而又决绝的决定:“让飞决定玉碎还是瓦全”。不过请不用担心,诗人不是要从海南南海之湄旁的鳌山颠上跳下来。这里的“飞”是“飞升”之意。

“飞”即是该诗的妙处之一。玉没有碎,瓦却是不全了,一个旧的南海之湄随瓦而去,一个新的南海之湄随玉而生,她在涅槃中重生了。有人也许不同意,说凤凰是在火中涅槃重生的,她这里没有火啊。不, 有的。“厌倦了缓缓/疲累了渐渐”,就是火,是心火,心火是三昧真火,在神话传说中是仅次于天火的火。她就是在种心火中获得了涅槃。请看:

“火便是你!

火便是我!

火便是‘他’!

火便是火!

翱翔!翱翔!

欢唱!欢唱!”(引自郭沫若:《凤凰涅槃·凤凰更生歌》

由郭老先生的诗看,她那也的确是火。于是她经过涅槃真的重生了,何以见得?有诗句为证:“涧下   生命之歌回旋”。用郭老先生的几行诗来看南海之湄的第一段诗是最好不过了。她的前两行诗:“厌倦了缓缓/疲累了渐渐”是在煎熬着她的心的火,有如郭先生的前四行诗。“让飞决定玉碎还是瓦全”,正是“翱翔!翱翔!” “涧下   生命之歌回旋”正是“欢唱!欢唱!”

看来诗人已从难忘和留恋旧爱中挣脱了出来,找到了新爱,最起码是已经找到了情感的寄托,我在此由衷地向南海之湄说一声:“祝贺你!”

也许有人认为第一段只是一个铺垫,第二段才是重点,那样你就会从“嘎然处一缕芳魂不见”一句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诗人已痛不欲生,此诗不啻遗书了。请问你有过这种担心吗?没有,因为那是不对的。其实恰恰相反,第一段才是诗魂!第二段不过是用艺术手法来充分表达诗魂,来再现诗人涅槃时,心在火上煎熬的场景。从而加强了该诗震撼人心的力度。

这就是诗歌鉴赏。

“这种读诗时的想象,实际上就是对诗歌的鉴赏过程。

“诗歌的鉴赏,就是读者在读诗时积极地探索诗歌中那些隐藏在艺术形象深处的,诗人的初衷,,甚至探究连诗人都未意识到的东西。所以文学和诗歌的鉴赏是一种美学范畴内的精神活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鉴赏创造.

“一个高明的诗歌鉴赏者,绝不只是简单地接受或机械地再现诗歌,而是充分地调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对诗歌中的形象进行补充和改造,对诗歌进行再创造——鉴赏创造,以挖掘、扩大、丰富作品的内涵。就是说诗歌鉴赏需要鉴赏创造,因而就带有鉴赏者的主观色彩,与其认知水准、生活积淀及艺术造诣相关联。” (引自龚立人诗评:《史鑫的诗——好花看到半开时》一文)

上文虽谈到了诗的好处,但主要还是我对该诗的鉴赏过程。下面具体解析下该诗。

1、该诗语言洗炼,你很难在诗行中找到一个字把它去掉,体现了诗人要用最吝啬的言词,去表达最深阔的意境、最丰盈的真情的特点。

2、全诗押着言前韵辙的韵脚,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着一种迷人的音乐美。虽说现代诗可以诗无定节,节无定行,行无定字;可以只重节奏,不重韵脚,但我还是喜欢押韵的诗。只是第二段的第一句“谁说三千尺是个距离”放在这里有点不协调。到不是因为“离”字属一七韵辙,诗中的一两句不押韵,不会影响诗的韵律美。而是我要问诗人:“谁又能说三千尺不是个距离”?当然可以理解为不是长度或空间的度量,你可用它于时间上的差异,情感上的深浅等等,但都是“三千尺”表示一个距离的含义在诗歌中语义外延的扩展。况且诗题又是《飞流直下三千尺(古句新说)》,也是与距离有关的。所以我想改为“谁说得清三千尺有多远”,或许会更好些。

3、该诗有着浓浓的含蓄美。诗中只用了“厌倦”、“疲累”、“珠泪”、“挽歌”、“芳魂不见”这些意象,只字未提决心涅槃前心是如何被情所熬煎。但读者却可以充分地感受到。

“诗贵含蓄,以凝练智慧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又始终含而不露,令人有无穷回味,这是诗歌的最大特点。”

“人们常说诗味,诗味为何物?就是人们鉴赏诗歌时,在反复吟咏,含英咀华中得到的一种意味,这种意味正是诗中所含蓄蕴藏的。所以说‘好花看到半开时’最有味道。” (以上两段引自龚立人诗评:《史鑫的诗——好花看到半开时》一文)

4、该诗的创意新颖。该诗的创意新颖就新在立题的创意上。诗仙的诗句新说,太有诱惑力。立题即高,意境必高。时下许多人对题目很不在乎,但在网络上你的题目不新,或叫无题,别人一扫而过,是不会点开你的诗的。

“诗歌的创作,从发现诗意、灵感的突发到最后形成文字的诗歌,中间有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关键的过程——创意。创意是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术语。把它引进到诗学中来,说明诗学也是与时俱进的,诗学中应当包括最先进的人类的精神成果,诗歌中应能反映人类最先进的一切事物。创意其实就是创造意识,是人类创造性认识活动中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新鲜有趣的精神活动。诗歌的创意既类似于常说的构思,又有别于构思,是说诗歌的构思要有创意——独创性,没有独创性的构思,不是真正的诗歌构思。一句话构思的过程必须有创意。也就是过去常说的构思要出新,要破格。” (引自龚立人诗评:《史鑫的诗——好花看到半开时》一文)

而且诗中的抒情也破格了。“珠泪溅处已是惊鸿湿面/挽歌绷断剩下的琴弦/嘎然处一缕芳魂不见”三行,的确是写的悲痛欲绝,但已然不是诗人,而是诗人经过涅槃后的诗魂,在“生命之歌回旋”的“欢唱”,超脱于那个过去的“我”之外,以一个新“我”在审视着旧“我”的“一缕芳魂”在琴弦绷断的嘎然处不见了。诗人和她的诗魂与那个旧我道别,当然并不轻松,但是透着洒脱,透着豪放,透着激昂。

我曾为她写过这样一段话:“这感人至深的情景在我眼前不能拂去。我读过许多写离愁的诗,似她这样愁而不不悲的少;似她这样把所有的思念、缠绵、温情、愁肠全都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的少;似她这样没有满篇爱你、思你、念你的诉说而寓情于景的少;似她这样既有愁云又有阳光、多云间晴的少。所以她的诗意境高,格调也自然就高,在众多的写离愁的诗中就如在高楼,当然高楼上并非只有她一人;而那些上不了高楼的诗就如远处的青山,小点了。”(引自龚立人诗评:《百话争言的诗——独上高楼云渺渺》一文)

写到此,我仍意犹未尽。

不当之处,请诗人海涵。

 

 

龚立人  2005/8/28  写于一白书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