黒泽pict触手本子:“鲶鱼效应”——为人力资源管理出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29:04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爱买活鲜的,鲜鱼的价格比死鱼高好几倍。渔民们捕得沙丁鱼后,都想让其活着抵港,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带回活鱼。该船的船长一直严守成功的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己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只好跟着鲶鱼一起游动,这样就避免了沙丁鱼因窒息而死亡。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抵达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常常被引用到经济活动中,并逐步演变为一种竞争机制。作为一种竞争机制,

“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能发挥两大作用:一为带动作用。因为那些“鲶鱼”有着较高的个人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个人感召力,周围的人总是在关注着他们,不管他们手中有没有权力,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都会通过言行去影响和感化周围的人,使周围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能够仿效并追随。二为刺激作用。“鲶鱼”的活动能力会打破现有的平衡,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压力,会刺激周围人的自尊心,在“你能我也能”的意识支配下,引导得当,则会出现“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因此,酒店每年都应对一些岗位的人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特别是对长期固定做同样工作的员工,要适时地在“沙丁鱼”群里放进一些“鲶鱼”。当然,“鲶鱼效应”是有条件的,是要经过科学评估与运作的,如果不能将“鲶鱼效应”放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中全盘考虑,不仅不能实现良好的人才效益,反而会适得其反,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有几种局面必须提防:不能在团队整体状态还很好的时候引进“鲶鱼”。这个时候引进“鲶鱼”,将会打击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会导致员工对企业认同感的降低,会认为企业对他们失去了信任或存心想“整”他们。这时候员工将会把对工作的积极性转化为破坏性行为,故意和酒店对着干;骨干员工会失去对前景的希望而离职;消极怠工,变成“休克鱼”,在工作中表现出“让能干的人(鲶鱼)去干吧”的心态。对此,企业可采取以下方法应对:缓行“鲶鱼”提出的各项措施,特别是针对人的措施;迅速找骨干员工谈话,告知引进“鲶鱼”的目的和意义,稳定情绪;提高骨干员工的待遇,表示虽然引进了“鲶鱼”,但企业还是非常重视他们的。

企业引进“鲶鱼”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引进的“鲶鱼”数量不要过多
  
“鲶鱼”数量过多,刺激过度,会引起员工的恐慌,会出现各种流言或小道消息,猜疑增加,加重了员工的心理负担。并且,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还会提防“鲶鱼”,戒心增加,显然不利于整体工作的开展,对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会产生破坏作用。如出现这种情况,企业应做到统一政策的出口,“鲶鱼”的良好措施也要由公司固有的途径向员工传达,而不是通过小道散布;安排员工适当休假,缓解压力,减轻心理负担;组织“鲶鱼”和“休克鱼”进行团队活动,增进工作之外的感情,减轻抵触情绪。
防止“鲶鱼”“窝里斗”
  
拿破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狮子率领的兔子军远比兔子率领的狮子军作战能力强。”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主帅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还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智慧和能力相同或相近的人不能扎堆儿。一个部门的管理人员,最好不要都配备精明强干的人。道理很简单,假如把10个自认一流的优秀人才集中在一起做事,每个人都有其坚定的主张,那么10个人就会有10种主张,根本无法决断,计划也无法落实。但如果10个人中只有一两个才智出众,其余的人较为平凡,这些人就会心悦诚服地服从那一两位有才智者的领导,工作反而可以顺利开展。
“鲶鱼”未到,“沙丁鱼”开溜
  
企业运用“鲶鱼效应”,决定是否引进“鲶鱼”时,一定要看有没有实际需要,是否可以将企业内一些有作为的“沙丁鱼”提升为“鲶鱼”。如果盲目引进,就可能使一些有抱负的“沙丁鱼”由于看不到希望而另谋高就。许多企业都有这样的情况:一方面大量引进人才,另一方面却是人才大量流失。问题出在哪里?人才引进的盲目性是首要原因。用人单位需要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不一定要引进高学历人才,那样会造成人才的高消费,而应该按需而取,寻找对自己最适用的人才。如何防止“沙丁鱼”开溜,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企业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操作方式:认可员工的业绩,并给予相应的奖赏。受到重视、得到赏识往往会比加薪更具有激励作用;针对员工个性的成熟度和他的事业发展计划,给个人提供发展和晋升的机会;将企业规划与个人发展计划结合起来,使组织和个人的目标及利益相匹配。比如可以通过再教育和一些特殊项目来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将员工的绩效与组织的绩效挂钩,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将“鲶鱼”错划成“沙丁鱼”
  
“鲶鱼效应”能否发挥作用,至关重要的一点是科学地评价“鲶鱼”与“沙丁鱼”。如果将本企业的“鲶鱼”错划成“沙丁鱼”,就可能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如果此“鲶鱼”流失到对手企业,由于深知本企业的“根底”,就会造成企业的被动。目前,许多企业在内部出现职位空缺时,往往第一时间会想到外部招人,认为“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其实,当一个企业出现职位空缺时,应优先考虑提拔本企业的员工。企业应为每个员工建立一个发展计划,给优秀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让员工知道企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这可以节省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避免出现高价收购人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