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莫法国:逆境中的顽强是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57:30

    檐下麻雀自以为翅膀坚强,总想率领雄鹰在辽阔蓝天翱翔;
  井底之蛙自以为见多识广,总想在大海航行中挥手指方向;
  磨道蹇驴自以为四蹄生风,总想领导千里马在大地上驰骋……
  ——凡此种种,无不是天生我“菜”必有用的一厢情愿,自找难看。如此缺少自知之明,无异于蚍蜉撼树不自量力,势必陷自己于主观想当然和客观实际严重脱节的尴尬境地,一而再,再而三地郁郁终生,认为明珠暗投怀才不遇,从而引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之幽怨,产生“念天地之悠悠”、无平台施展之哀叹,不禁为“此处不留人,没有留人处”而涕下怆然。
  大凡自命不凡之人,必然自以为是;大凡自以为是之人,必然刚愎自用;大凡刚愎自用之人,必然一意孤行,即便偶有小胜,但终究难免会山穷水尽,直落个众叛亲离,结果或自动走人或被扫地出门,面对失败之结局,还忘不了干号一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此话乍听之下男子气十足,但稍加考虑,便可得出相反结论:此处不留人,没有留人处!
  事实上,何处青山不妩媚,哪里水土不养人?
  当我们身处逆境,与现实不兼容,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急流勇退,选择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行事,从矛盾和冲突中逃之夭夭,将全部希望简单机械地寄托在“跳槽”之上,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所到之处皆非留人之地;
  最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清形势,找准位置,急流勇进,不离不弃,适时调整自己的认识、心态和做法,努力适应现实环境,尽快打开不利局面,彻底转被动为主动,变“此处不留人”为“此处不放人”,让“山穷水尽疑无路”代之以“柳暗花明又一村”。
  态度决定人生,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战略战术,赢得“此处留人,处处留人”的皆大欢喜,还是采取消极被动的做法,落个“此处不留人,没有留人处”的悲惨结局?只有两种高下分明的选择,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舍此即彼,两者必居其一。但现实情况常常是感情与理性在不停拉锯。命运和前途的决定权不在天,不在地,不在别人,它总是紧握在自己手里。


    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海角天涯吧。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中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滋润,但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啊。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了倔强的生命。
  或者,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办法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寻找不到足够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薄叶,细微的叶脉诉说着生存是多么艰难;甚至,它们竟在一簇簇细瘦的叶下长出根须,很少向母体吮吸点乳汁,然后自去寻找那不易被觉察到的石缝。
  这就是生命。
  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抑制。
 或者,就是一团团小小的山花,石缝间的蒲公英因山风的凶狂而不能长出高高的躯干,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只有根竟似强固的筋条,仿佛柔中带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狭隘的间隙里,默默成为攀登者可靠的抓绳。
  生命就是这样被环境限制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生命原本就是拼搏。
  而最令人赞叹的是,石缝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一切生命在它们面前都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顽强地从石缝长出来,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扭转地,旋转地,每一寸树皮都结着伤疤。每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终于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高山峻岭,盘根错节地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栖身的岩石。
  有时,一株株松柏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绳紧紧缚住,由此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才能为自己占有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将会有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生命将要绝迹。而如果一切生命都只贪恋于黝黑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
  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彰显自己,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具有如此震慑人的力量,它使地球变得神奇辉煌,更揭示了壮丽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