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d大调奏鸣曲:[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3:49:08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7 14:11:12 做记号    咱们国军投降的以后日子难捱!人家美军投降的还英雄!不知法军他们后来怎样?
      ===========================================================
      欧洲人嘛 对这些问题比较宽容。。。。。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7 14:18:51 做记号   时间上出现错误圣瓦勒雷港是12日上午10时30分 投降的 纠正一下。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7 15:13:32 做记号   不过英国的陆军将领实在是太废柴了,没办法战胜国总要找个英雄来崇拜,矮子里面拔高人,只好找到蒙哥马利了
       我觉得韦维尔将军还不错 只不过丘吉尔把他发配到印度去了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8 12:58:05 做记号   连载123
      
      
      
      
      
      
      意大利的独裁者
      
       第二次大战中的意大利,应该属于那种比较搞笑的国家。他们的大独裁者——墨索里尼先生,更是一位标准的无赖。由于意大利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虽然屁本事没有,却总喜欢以老大自居。墨索里尼也的确把希特勒当作徒弟看待,时常用老师的口气教训他。有一次墨索里尼在写给希特勒的信中说:“任何人都不会比我懂得更多,因为我已有40多年的政治经验。”言下之意就是,你希特勒懂个屁,老子在玩政治的时候,你还提着瓷盆在维也纳要饭呢!
      
       虽然墨索里尼先生牛皮吹的震天响,但遇上具体的事情,就开始耍滑头——在英法两国向德宣战的时候,希特勒是急切希望意大利帮忙的。因为按照德、意两国签署的《钢铁条约》规定:“一方一旦卷入战争时,另一方就自动参战。”这是一个非常牛B的协议,也证明着柏林——罗马轴心正式捆绑。
      
       可是,墨索里尼死不认账。他的理由是:“意大利要在1942年才能准备完毕,但现在不行。因为我们国家缺粮食,缺木材,缺钢铁……(反正什么都缺)。如果真的打起来,英国海军一旦封锁了地中海,我们就完蛋了。”所以呢,军事上的援助是不可能滴,但我们会在精神上支持你们滴,墨索里尼承诺:“意大利的报纸和广播,会支持德国。”
      
       此时的墨索里尼,应该是很狼狈(如果他有廉耻心的话)。他一方面想废弃“钢铁条约”,和希特勒翻脸,以免被拖下水。另一方面,他又认为民主国家可能重演“慕尼黑条约”,德国又可以再度获得一次廉价胜利。而他又不希望丧失分赃的机会。在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之下,墨索里尼左右为难。
      
       但是,希特勒是个叫真的人。他厚着脸皮,写封回信,反问意大利军队到底需要一些什么东西,才能完成准备。并希望墨索里尼能开出一份清单,看看德国能否提供帮助。
       这个问题自然难不倒墨索里尼。他妙笔生花,把所开列的项目数字稍做改动,就发给了希特勒。
       由于这份清单实在太过拉风 ,所以,我不得不把它打出来,让大家瞻仰瞻仰。就拿参加拟制清单的齐亚诺的话来说,这份清单“足能气死一头牛,如果牛认得字的话”。
      
       这份漫天叫价的清单包括:石油700万吨(我怀疑德国战略石油储配也就刚刚是这个数)、煤600万吨、钢200万吨、木材100万吨、辉钼矿600吨、钛400 吨、锆20 吨,这还是仅仅只是军事上的资源,食物和医疗上的物资太过繁琐,就不列举了。除此之外,墨索里尼还需要150门高射炮,来保护意大利北部。
       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这封信,开列的不仅仅是一长串所需要的物资。而是一位临阵退缩的法西斯领袖已经下定决心要摆脱他对第三帝国所承担的义务。在信的最后,墨索里尼还无耻的写到:“除非我能得到这些物资供应,否则我要求意大利人民作出牺牲……就可能成为徒劳,并可能损害您我之间的事业。”
      
       这封得了便宜还绷面子的信,简直把希特勒气的够呛。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提起意大利参战之事。
      
      
      
       但是,事情总归会发生变化的。1940年6月,声称1942年才能准备充分的意大利,吵着要参战了。
       而且,还有一些迫不及待。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8 14:28:11 做记号   不好意思各位 有急事 晚上再更新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9 10:21:24 做记号   连载124
      
      
      
      
      
      
      意大利参战
      
       德军在法国的胜利让墨索里尼坐立不安。他感觉到,此时再不参战,就会丧失分享胜果的机会。当英军残部在敦刻尔克开始登船的时候,墨索里尼一咬牙,一跺脚。
       参战!
      
       因此,他在5月30日写给希特勒的信中说,参战的日期将是6 月5日。希特勒立即回答,“深受感动”。
       感动个屁!希特勒私下对将军们说:“这封信证明,在政治问题上,我将必须对意大利人多加小心。很明显,墨索里尼把此事看作是在罗马大街上散步一般。开始时,他们胆小如鼠,不敢参战;现在呢,他们却迫不及待,想分享战利品来了。”
      
       6月5日恰好是德军第二阶段攻势的日子。如果意大利当天宣战的话,这很可能使世界舆论认为,是意大利的“第二战线”最终打垮了法国,而不是“红色计划。”因此,希特勒期盼墨索里尼把日期推迟3天。他说,“等把残余的法国空军击溃,你们的战斗就会更容易些”。
       墨索里尼毫不客气——他推迟了5天。
      
      
       对于这个蠢蠢欲动的意大利,同盟国方面又是什么反应呢?
       自然,意大利倒向德国,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不过,丘吉尔与墨索里尼私交甚密,他也曾规劝过墨索里尼不要轻举妄动,因为丘吉尔坚信,希特勒只不过是小人得志罢了。一旦美国参战,局势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他也毫不掩盖这种想法。在一封写给墨索里尼的信中,丘吉尔就用威胁加劝告的方式,来试探意大利的态度。这封信也曾在欧洲的报刊上发表过,这也算是同盟国对意大利的最后公开呼吁。
       信的全文如下:
      
       英国首相致墨索里尼先生
      
       现在我已出任首相并兼任国防大臣,回顾我们在罗马的会晤,我甚愿越过这似乎在迅速扩大的鸿沟,对你这位意大利民族领袖申述我的友好之意。制止在英意两国人民之间,造成血流成河的局面,是否为时已晚呢?我们两国之间的不和,无疑将使我们互相残杀、两败俱伤,并使地中海上空密布乌云。如果你硬要这么做,其结果必然如此;但是我声明,我从来不是伟大的意大利的敌人,心眼里从来没有想过要和意大利的立法者作对。目前在欧洲激烈进行的大战,其趋势若何尚难预言,但是我确信,无论大陆上发生什么事情,英国一定要像过去那样坚持到底,即便是单独作战,也要坚持,我有几分把握,相信我们将获得美国、甚至美洲所有各国日益增加的援助。
       请你相信,我所以发出这种庄严的呼吁,并不是因为我们力量软弱或心里恐惧,这一点将来会载诸史册的。请倾听这一点,在可怕的信号发出以前,我以一切荣誉和尊敬恳求你。我们绝不要发出这样的信号。
      
       墨索里尼的回信很冷淡。唯一的优点是,他把话说的很直接。
      
       墨索里尼致英国首相
      
        我之所以回答你的来信,是为了告诉你,你一定知道,使我们两国处于敌对阵营的历史和重大原因。不必追溯得太远,我愿提醒你,贵国政府1935年在日内瓦率先提出要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当时意大利不过是为了要在非洲的阳光下获得一小块空间(埃塞俄比亚),它丝毫未损害贵国或其他国家的利益和领土。我也愿提醒你看看,意大利在它自己的领海里受人奴役的真实情况。如果贵国政府对德宣战,是为了给你的签字增添荣誉,那么,你就应当明白,无论发生任何事情,我们对意德条约的荣誉感和尊严感,也将指导意大利今天和明天的政策。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9 10:30:34 做记号   连载125
      
      
      
      
      
      
      
       接到这封回信之后,丘吉尔明白,意大利的参战已经不可避免。他后来写道:一个新的敌人将像饿狼似的从南方向它扑来。用什么办法来诱使墨索里尼改变主意呢?
       而且,丘吉尔特别担心法国政府的处境。在他看来,由于德军不断胜利,以雷诺总理为首的主战派,已经岌岌可危。在一次谈话中,雷诺总理就曾悲凉的对丘吉尔说道:“法国有退出战争的可能。我本人是想打下去的,但是,我这个位置也许不久之后,就会被另外一个性格不同的人来代替。” 他口中的另外一个性格的人,自然指的是贝当。
      
       所以,意大利参战,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政治上,对同盟国都是一个严重打击。于是,这两个老家伙私下一合计,便想出了一个注意——割地求和。
      
       对丘吉尔来说,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屈辱的决定。希特勒无论如何狂踩自己,丘吉尔也从没想过割地求和。但在意大利问题上,他让步了。
       丘吉尔开出的条件很宽大,他甚至说:只要意大利的要求不算太过分,我们英国政府都可以接受—— 一副闭目待宰的表情。同时,法国政府也愿意在突尼斯问题上做出让步。
       根据雷诺的建议,丘吉尔还特别找来了罗斯福总统从中调解。
      可是,墨索里尼根本不甩他们。甚至连罗斯福总统的访意之行,也被这位意大利独裁者极端粗暴地拒绝了。
      
       这应该是墨索里尼最风光的日子,3个世界大国越是跪倒在他脚下苦苦哀求,他越是不可一世。很明显,根据同盟国当前的处境来看,任何墨索里尼想要的东西,都可以亲自去拿,或者由希特勒送给他。在快要死亡的人面前,还有谈判的必要吗?换句话说,能轻易抢来的东西,何必再经过谈判呢?
      
       6月9日,法国大使馆门口便迎来了意大利人送来的礼物——最后通牒。当那位趾高气扬的意大利外交官将要跨进法国使馆的时候,法国人却把他捧了出去。一位法国官员悲愤交集的对他说道:“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发现德国人是很难伺候的主子!”
      
       6月10日,墨索里尼在宫的阳台上宣布,意大利正式向法国宣战。
       迎接他的,是雷鸣般的欢呼声。
      
       当天晚上,罗斯福总统发表了一篇演说。丘吉尔后来回忆:约在午夜时分,我和一部分军官在海军部作战室收听这篇演说。他强烈地谴责意大利,说:"1940年6月10日这一天,手持匕首的人将匕首刺进了他的邻人的后背,"这时室内发出了一阵满意的叫声。我不知道在即将来到的总统选举中,美籍意大利人的投票如何,但是我知道,罗斯福是一位很有经验的美国政治家,为了实现他的决心,他是从来不怕风险的。这是一篇很漂亮的演说,它充满了情感,并给我们带来了希望的讯息。
      
       此时,意大利已经在法国边境集结了一个集团军,共22个师,32.5万人,约3000门火炮和3000门迫击炮。而法国早已把边境上的精锐部队撤走,投入到索姆河防线去了。因此,仅留下6个装备极差的要塞师。
      
       面对如此羸弱的敌人,意大利军队却迟迟不肯发动进攻。德国人急了,他们搞不明白意大利人为何如此消极。约德尔甚至亲自跑去意大利使馆过问此事。这位将军说话一项都是直来直去的。他直接问:“为什么意大利人老不行动,你能向我解释此事吗?”
       驻柏林大使阿尔菲利的回答掷地有声。
       他振振有词的说道:“因为前线下着大雨!”
      
      
       哎,可爱的意大利人。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9 10:33:42 做记号   本来说昨天晚上跟新的 结果碰上了与意大利一样的天气——下起了雷阵雨。所以早上补上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9 11:32:13 做记号   每次看到二战的意大利出场总是忍俊不已
        不知道楼主兄弟有没有看过黑塔利亚
      ~~~~~~~~~~~~~~~~~~~~~~~~~~~~~~~~~~~~~~~~~~~~~~~~~~~~~~~~~~~
      没看过,动漫吗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19 16:26:27 做记号   自己顶,法兰西战役已经写了整整10万字了 不知道是不是太过繁琐 有人哀叹无聊的法兰西之春还没结束。。 我晕倒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0 13:41:47 做记号   其他装甲师有2个战车团 陆军总司令只给了隆美尔1个战车团 所以就给他多了一些马匹和步兵充数 炮兵也多给了一个营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1 11:52:48 做记号   连载126
      
      
      
      
      
      
      
       意大利参战前,德国军中有句流传很广的笑话说:“在战争中,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这样,它也许可以牵制10个盟军师;假使它加入同盟国,则德国只要用5个师就可以将其击败;但假如加入德国方面作战的话,德国反而要用20个师去保护它。
       最让人啼笑皆非的是,此项预言还真的应验了——意大利军队无论在北非还是本土,均无法自保。1943年意大利战役爆发时,德国果真投入了21个师去保护意大利。
       难怪有人曾调侃说:“意大利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伟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好了,闲话少说。1940年6月11日,意大利军队表演开始。
       首先,是铺天盖地的炮火射击,6000门意大利炮开始倾斜炮弹。不过,这些大炮全是上次世界大战留下来的旧货,射程只有10公里远,威力也小的可怜。隐藏在马奇诺防线内的法军几乎毫发无损。
       随后,意大利军队便开始沿着阿尔卑斯山——意大利沿海一带,开始进攻。等他们的军队刚刚跨过边境上的铁丝网,就立即遭到法军的迎头痛击,法军占据着有利地形,而意大利各师则拥挤在狭窄的山谷小道中,对碉堡内的法军据点束手无策。
       这样的战斗一直持续了好几天,意大利军队丝毫没有迫使力量单薄的6个法军师后退半步。大家想想,阿尔卑斯山区别说打战,就是登山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运动,意军必须仰攻法军阵地,自然捞不着好果子吃。
      
       墨索里尼女婿齐亚诺在他日记中写道:墨索里尼已经十分丢脸,因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能够向前推进,还停在进行抵抗的法国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对于这样的战果,墨索里尼无动于衷,也放弃了军事上的努力。他甚至厚颜无耻地说:“我只需要付出几千条生命的代价,即可成为战争的胜利者,坐在和会的桌旁”。
       无耻啊,无耻。如果无耻能分等级的话,墨索里尼应该是属于最高境界。
      
      
       尽管意军在战场上没有取得任何战果,但德军的战车依旧滚滚而前。6月10日,法国政府仓皇逃出巴黎,迁往图尔。他们一行不断地为巴黎城进行抵抗的问题争论不休。与此同时,希特勒继续大玩他的阴谋诡计——他破天荒地接受了一家美国媒体的采访,并与赫斯特报记者卡尔·冯·维冈会见,希特勒向西方发表声明。他宣称,只要巴黎敞开,他无心攻打”美丽的法国首都”。接着,他便强烈地否认说,他无意消灭大英帝国。他对美国的要求不外乎是局部的“门罗主义”(这是美国第5届总统的一项对外政策,即:你们别插手),美洲归美洲人,欧洲归欧洲人。
       接着,他突然话锋一转,说出了一些完全相反的论调,他说:由于英国一再打败仗,“它的当权者带着哭肿了的眼睛哀求美国援助他们。是的,德国的确在威胁大英帝国,并打算消灭它。可以公认,在这次战争中,有一样东西将被消灭——一个为着自己卑鄙目的而任意消灭千百万人民的资本主义集团。”他吁请法国为了英国流更多的血,这在盟国听来,简直就是冷嘲热讽,比被扇了一耳光还难受。
      
      
       6月11日,雷诺总理再次发给丘吉尔一封电报,希望丘吉尔前来商讨战争局势。实际上,雷诺已经面临着倒台的危险。现在的法国政府内部已经分成了3个集团,主战派自然以雷诺为首,主和派是贝当元帅。在他们的背后,还蜷伏着一个叫做赖伐尔的阴险政客,这个家伙已经聚集了一部分参议员和众议员在他的周围。这位赖伐尔先生的政策相当直接,他声称,法国不但应当立即与德国媾和,而且必须倒戈;应当和征服者结成同盟,忠忠实实地渡过海峡去打击英国,这个家伙从来都不是什么善类,属于典型的“墙头草派”,他甚至愿意把法国海军、这个排名世界第4,而且是世界上最现代化的海军,提供给德国作为入侵工具,并用这个功劳来保全法国利益和各个行省,站在胜利者的一边来结束战争。
      
       对于这样一个恶心的家伙,我无从评价。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1 12:17:20 做记号   连载127
      
      
      
      
      
      
      
       法国这些卑鄙的政客,让丘吉尔极其担心。他也明白,如果法国的庞大舰队落入希特勒手中,将会是怎样一个严重的后果。对于雷诺总理的邀请,他欣然接受。当天中午12时,丘吉尔在12架“喷火式”战斗机掩护下,从伦敦起飞,几小时后,他的飞机安稳地降落在图尔附近的一个临时跑道上。
       这次法国之行,是丘吉尔在出任首相的一个月之内,第3次飞赴法国。丘吉尔刚一走下飞机,就发现气氛与以往大不相同,到场的法国人并不多,甚至来接他的汽车也姗姗来迟——仅有一位面容冷淡的上校和一辆汽车,丘吉尔一行就挤进这辆小车,来到了法国政府临时驻地——一栋破落不堪的乡村别墅。
      
       丘吉尔后来回忆道:我们在那里见到了雷诺先生、贝当元帅、魏刚将军,还有其他一些人,其中包括级别较低的戴高乐将军,他刚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紧靠旁边的铁路上,有一列总司令部的车厢,我们一行中有些人准备在这列车上安歇。别墅中只有一个电话,安放在洗手间内。电话很忙,打一个电话要等很久,电话里叫喊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轮到开会的时候,丘吉尔前脚刚一踏进会议室,便开始大声谴责起来,他问道:“为什么不在巴黎进行顽强的保卫战呢?特别是在大城市内进行逐屋抵抗,对入侵的军队有巨大的消蚀力量。据我所知,德军在接触点上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样强,如果所有的法国军队,每个师,每个旅,在他们的战线上都不遗余力地作战,就可以使敌军的活动陷入停顿。”
       接着,丘吉尔向贝当元帅追述1918年英国第五集团军惨败后,在博韦的列车中他们一起度过的那些夜晚;丘吉尔提醒他,克雷孟梭(一战时期法国总理)如何说过:“我决定在巴黎的前面作战,在巴黎的城里作战,在巴黎的后面作战。”
      
       丘吉尔在那边慷慨激扬地说了一大堆,可贝当元帅依旧无动于衷,他平静且略带讽刺的回答说:“在那个时候我可以调动60个以上的法国师,60个英国师,可是现在一个师也没有。现在的情况就是把巴黎化为灰烬,也不会影响最后的结局。”
       丘吉尔碰了个钉子,但毫不灰心,他转而询问魏刚将军在法国境内进行游击战的可能性。
       但魏刚却回答说:公路上的状况十分可怕,难民拥挤,遭到无法抵御的机枪扫射,大量居民成批逃窜,还有政府机构和军事机关在继续崩溃。说到这里,魏刚顿了顿,低声的提议道:“法国政府将不得不要求停战。”雷诺立刻喝阻他:“将军阁下,这是政治问题!”
       丘吉尔不为所动,他继而提议说:“如果法国政府能继续打下去,就可以牵制或消耗德军一百个师,我希望法国政府能这样做。”魏刚将军反问道:“即便是那样,他们也可拿出另外的一百个师来征服你们。到那时,你们又怎么办呢?”
      
       虽然丘吉尔首相一贯喜欢没事吹吹牛,侃侃大山,但他不是一位军事专家,魏刚的问题让他张口结舌。最终,英国的技术顾问给丘吉尔解了围,他们强调说:“应付德军入侵大不列颠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半路上尽量淹死他们,对余下的人,他们一爬上岸,就敲他们的脑袋。”
       魏刚苦笑着回答道:"无论如何,我必须承认,你们有一道很好的反坦克障碍(指英吉利海峡)。
      
       眼见贝当之流投降的决心已定,丘吉尔的内心悲愤到了极点,他不住反问自己,同盟国的事业真的就这样失败了吗?他对着贝当元帅大声说道:“好吧,如果法国政府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让它的陆军投降,那就不必为我们而有所犹豫,因为不管你们怎样做,我们将永远、永远、永远地打下去。”
       此乃丘吉尔原话,他用了3个永远,可见他的内心是多么悲痛。特别是在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法国方面又提出了一个要求,他们希望英国空军不要轰炸意大利。因为按原计划,同盟国将在意大利宣战的第一次时间,出动空军袭击意大利北部两个最为重要的工业基地——米兰和都灵。尽管开战9个月以来,同盟国从来都不敢轰炸哪怕一座德国城市,但意大利这样的软柿子,他们还是敢去捏一捏的。
       现在,英国重型轰炸机已经全部集结在马赛附近的法国机场,一切都准备就绪,只等进攻。法国人的建议无疑是给丘吉尔当头泼上了一盆冷水,法国地方当局的理由更为可笑,他们声称,轰炸意大利必然带来对法国南部的报复,而这种报复则非英国空军所能抵抗或阻止的。法国人的思路很明确,你们英国人倒是投了炸弹就拍拍屁股闪人了,遭殃的还不是我们法国人!
      
       并且,在当天夜里,那些打算不顾法国政府反对,强行起飞的英国空军又碰上了新的麻烦——负责此次行动的巴拉特空军中将向丘吉尔报告说:机场附近的法国居民,拖来各式各样的乡村车辆堆放在机场,以致轰炸机无法起飞………
      
       看来,和法国人没有什么可谈的了。鉴于这种情况,丘吉尔退出了会议。他在车厢里草草地休息了一个晚上,便乘飞机离开法国。在起飞前,丘吉尔把刚到此地的法国海军上将达尔朗拉到一旁,单独对他说:“达尔朗,你千万别让德国人拿到法国的舰队啊。”
       达尔朗上将庄严地承诺到:“我绝对不会那样做,法国政府和陆军也许可以投降,但我们的海军绝不屈服。我宁肯愿意把海军全部开到加拿大去,也不会投降德国人!”
      
       (两年之后,达尔朗上将最终完成了他的承诺。不过,法国海军的结局要比他所预料的要沉重许多。)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1 12:28:54 做记号   呵呵,我觉得丘吉尔的有些提议很可笑,他坚持要法国人在巴黎进行城市作战。幸亏法国人坚持 不然这座历史名城将毁于一旦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1 13:41:58 做记号   这个不好说,隆美尔进攻迪南的小马奇诺防线不也是2天功夫就拿下了吗?大马奇诺防线也只有意大利人敢去摸一下老虎屁股 德国人没敢去碰,或者说 从背后去碰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1 14:52:39 做记号   意大利泡妞去了...电影 柯莱利上尉的曼陀林 就借意大利之口,那位意大利军官说 在泡妞和美酒方面 我们意大利人是专家 打战是你们德国人的事。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1 21:36:17 做记号   自己顶 顶顶更健康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3 18:19:20 做记号   周末嘛,休息了2天... 今天晚上接着更新。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没有你们的顶贴我根本不可能如此坚持 真心感谢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3 20:30:03 做记号   连载128
      
      
      
      
      
       巴黎陷落
      
       在得到达尔朗上将的承诺之后,丘吉尔就乘坐飞机离开法国。等他离开不久,贝当元帅就匆忙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
      
       此刻,德军早已抵进巴黎近郊。从某种意义上说,希特勒也不想破坏这座璀璨的世界名都。早年希特勒流落街头的时候,巴黎就是他心目中的艺术圣地。因此,这位穷其一生都梦想成为“伟大画家”的独裁者,下达了一个让所有部下都大惑不解的命令——停止进攻巴黎。
      
       既然不打巴黎,巴黎附近的法国军队便遭了殃——他们瞬间成了德军的出气筒。冯·博克将军指挥的B集团军群,下辖2个装甲师浩浩荡荡的围着这座城市进行武装大游行。6月12日,在巴黎西南近郊,德军强渡塞纳河,彻底击溃首都卫戍部队,即所谓的“巴黎兵团”。 在东面,德军沿着马恩河旧战场一路大摇大摆的画圈圈,并轻松占领离巴黎仅60英里的蒙米赖。
      
       因此,法国政府于6月13日,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的时候,巴黎实际已处于德军东西两面的夹击之中。14日,博克将军乘坐一架小型联络机在巴黎上空视察,当他听闻巴黎为不设防城市的消息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命令飞行员降落在凯旋门对面的香榭丽舍大道上,刚好赶上首批入城的第87步兵师的敬礼。在现代战争史上,战役总指挥赶在部队前头,先行抵达目的地的情形,恐怕也仅此一例了。
       这位个头矮小、其貌不扬的将军进入巴黎后的行程就更有创意了。阅兵结束之后,博克将军所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跑去拜谒拿破仑墓,然后闲步走进著名的里茨饭店饱餐一顿,他还顺便去附近商店买了点东西——就像来巴黎旅游一般。
      
       这座美丽的法国首都,就这样沦陷了。具体的时间是:1940年6月14日清晨。在埃菲尔铁塔、凯旋门、 市政厅,令人生畏的“卐”字旗取代了法国三色旗。德国人就像贴狐臭粉广告似的,在这些标志性建筑物上贴起了新的标语——“德军无往而不胜。”
      
       一位紧随德军前锋进入巴黎的美国记者,记录下了巴黎沦陷,法国人民国破家亡的凄惨情景。他写道:
       在6月14日,进入法国举世无双的首都时,没有比这种使我心中更难磨灭的经历了。这一名城竟落入德军手里,真是难以想象…….
       协和广场前,再也没有了车水马龙按着喇叭的汽车,没有尖声叫喊的卖报人,没有了一本正经的警察,没有了愉快的行人。这些,原是这个壮丽广场的景色,现在都没有了。只有一片沮丧的沉寂,不时被德国军官座车的声音所打破,他们正驶向克里隆旅馆——德军匆匆设立的总部。这家旅馆的旗杆上,德国国旗在微风中招展。
       对法国人来说,这就是耻辱,对德国人来说,这是自《凡尔赛合约》以来,每一个德国民族主义份子美梦的实现……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3 20:38:50 做记号   连载129
      
      
      
      
      
       法国人要溜号了
      
       巴黎沦陷的消息让世界舆论一片哗然。这天,雷诺总理又突然宣布放弃图尔,继续南迁。为了一次性解决问题,他一口气跑了900公里,把政府迁往濒临西班牙边境的波尔多,并立该城为临时首都。在短短4天之内,法国首都就换了3个地儿,也够勤快的。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的雷诺,在当天还给罗斯福总统拍去了一封电报,他说:最后的时刻已经到来,盟国事业的命运掌握在美国之手。他呼吁美国政府应当全力援助法国,至少让美国的舰队和空军参战。他在给罗斯福的电文中直言不讳的说道:“唯有美国政府改变情况,法国才能继续战斗下去”。
      
       现在,同盟国内部来自四方八面、口诛笔伐的声势,比德军的攻势还要吓人。魏刚将军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把责任一股脑都推给文官政府,毕竟他与丘吉尔一样,属于新官上任,大众舆论对“新人”一向比较宽容。而那位白发苍苍的雷诺总理就不同了,那些别有用心的投降派冷嘲热讽,让他寝食难安。好像纯军事上的失败,完全应该由这位连枪都没使过的总理来负责。
      
      
       雷诺此时的心情应该很沮丧。因为,连他一向都很看好的魏刚将军也突然跑出来宣布:“法国军方要求政府立即停战,法国的陆军已经筋疲力尽,应当趁着现在还有足够的军队维护秩序至和平来临。”
       几天以来,魏刚将军的态度发生了巨大改变,他开始倾向于求和。因此,他打算,在法国军队还保持着相当的纪律和实力足以维持战败之后的国内秩序时,强迫法国政府要求停战。长期以来他对第三共和国的议会制度恨之入骨。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他把他的国家所遭受的彻底破坏,看作是上帝因为人们背弃基督的教义而给予的惩罚。因此,他便远远超过他的职责,去使用他的最高军事地位的权力,和法国总理唱反调,宣称法国军队不能再战斗下去了,应当趁着全国还没有陷于无政府状态以前,停止这场令人恐怖和徒劳无益的大屠杀。
      
       可是,雷诺先生是个老好人。他一直对三个月前签署的《联盟宣言》耿耿于怀,这条同盟国双方共同签字画押的协议上,最为关键的一条就是——任何盟国之一,都不能单独媾和。意思就是说,法国政府如果想要与德国单方面停火,必须要经过英国政府的同意,才能生效。
       当然了,这种协议如果摆放在希特勒或斯大林案前的话,也许就是一张该被扔进垃圾堆里的废纸。但是,雷诺先生心不黑、脸不厚,他自己深深知道这一庄严的誓约,也愿意完成这一庄严的誓约。丘吉尔更是抓住这条协议死不放手,他甚至在一次会议上,当着许多法国官员的面说:“同盟国的共同事业是要彻底击败希特勒主义,而法国政府也必须承担自己应尽的义务。因此,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们都不能赞同解除法国的义务。”
       关键词——义务!
      
       丘吉尔果然不愧为一位精明的政治家,这个词语所表达的涵义不言而喻。诚然,我们可以赞美英国政府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伟大决心,丘吉尔首相的不屈不饶精神…….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法国人的立场上,会怎么去想这个问题呢——拥有4800万人口的英国在对德的作战中,仅派出2个师在法国境内作战;空军也不肯出全力。并且让90%的损失都落在法国身上,而且是落在法国一个国家的身上。
      
       就像魏刚将军所说的那样:“法国已经为共同的事业牺牲了一切。它现在已经一无所有;不过,它也成功地大大削弱了我们的共同敌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英国不承认法国在力量上已无法继续作战,如果还希望它打下去,从而使法国人民,听凭那些玩弄手法的无情专家们的摆布(我觉着他是暗讽丘吉尔),陷入必然的堕落和恶化的境地,那将是使人感到震惊的。”
      
       现在,由于军事上的彻底溃败,同盟国高层再也不愿谈及战斗方面的事儿了,魏刚将军从来不呆在自己的指挥部,整天往雷诺总理那跑,他们一直围绕着法国是否应当单方面退出战争的问题,争论不休。
       6月15日,雷诺总理最后的希望也随之破灭——这天,雷诺接到了罗斯福的回电,在回电中,罗斯福对出兵问题避而不谈,仅承诺美国政府将竭力以物质援助同盟国。
       此时此刻,雷诺总理终于绝望,他悲哀道:“我们再也不能指望美国的援助了,在隧道的尽头没有光明。我不能抛弃我们的人民,让他们永远受德国人的统治。我们必须妥协,别无他法……”
       他决定求和。
      
       但是,考虑到自己与丘吉尔友好的关系,雷诺极不情愿签署这份在英国人看来是“背信弃义”的停战协议,更不愿意承担这个足以背上千古骂名的罪过,他自以为聪明的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
       屈辱的停战协议让别人去签吧,我,我先闪了。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4 05:21:02 做记号   勒布伦此人 属于不管事的那种 丘吉尔回忆录中连他的名字都没提起过。 戴高乐的回忆录中也鲜有提及 每次同盟国军事会议雷诺都要来凑热闹 是那种听不懂也要来凑个人头,而法兰西的总统阁下从未出场 我怀疑他是专门管内政的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4 05:37:43 做记号   罗瘫当时在想啥或希望出现啥局面?
        毕竟,他是隔岸观火!
      ~~~~~~~~~~~~~~~~~~~~~~~~~~~~~~~~~~~~~~~~~~~~~~~~~~~~~~~~~~
      极右派历史学家戴维在他的书中认为罗斯福是在占便宜 他用一个比较露骨的话 原话是——罗斯福坐在白宫看着欧洲的争斗而高兴的抚掌大笑 终于可以继承大英帝国的遗产了
      
       但我从罗斯福与丘吉尔的通信中发现,罗斯福确实不能左右美国政坛的大局 他还以不会让美国人民卷入战争的口号进行第3次美国大选 打破了只能连任2届的传统 当年55%的选民选了他 也够玄的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5 16:26:06 做记号   断了一天的网. 晚上跟上.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5 17:31:54 做记号   连载130
      
      
      
      
      
      
       法国最后的崩溃(Ⅱ)
      
       就在德军占领巴黎的当天,德国A集团军群的左翼已进至马奇诺防线的侧后。这条“无用”的防线,还存在着数十万没有投降的法国军队。希特勒是个比较变态的家伙,他做事的原则就是: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绝。尽管法国政府的投降指日可待,但希特勒依旧指示隆德施泰特与C集团军群合作,彻底消灭那里的法国部队。
      
       C集团军群应该是所有德国陆军中,出镜率最少的部队。这只部队从1939年9月1日开始,就枯座在德国边境上,与马奇诺防线隔网相望。根据希特勒下达的15号“元首指令”,这支静座了大半年的部队,立即选择马奇诺防线的薄弱处,即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筑垒地域的接合部发起进攻。
       6月14日,在重炮和俯冲机的掩护下,德军开始正面强攻马奇诺防线,这条被法国人称之为顶呱呱的防线。法军坚固的堡垒最终还是经受住了德军俯冲机的考验——在德军猛烈袭击之下,他们的防御工事每一个据点依然完整无损。
       德国人可不这么想,轰炸机拍出来的轰炸场面令人激动。照片上,法军阵地就像被炮火耕犁过一般,森林里燃起了冲天大火。
       C集团军群的广大官兵得意了、亢奋了,在萨尔布吕肯,C集团军群便开始强渡湖沼地区,他们的橡皮小艇刚刚行驶到湖中央,就遭到看似已经损坏的法军碉堡的猛烈袭击。德军渡河部队几乎全军覆灭——不是被打死,便是掉进湖沼内被活活溺死。
      
       这次失败让德国人意识到了马奇诺防线的厉害。次日,德军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这一次,他们改变了战术,开始狂丢烟幕弹,并用重炮火力压制法军侧袭火力。
       入夜,德军的攻势便取得了战术上的成功。烟雾弥漫的战场,使得法国士兵无法找到准确的目标,而德军却能轻松接近碉堡,然后再塞进致命的炸药包。
      
       不过,马奇诺的纵深防御使得C集团军群无法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突破。在两天的战斗中,德军仅仅只能小股的渗透到马奇诺防线后方去搞偷袭,C集团军群没有装甲部队,只能和法军打拉锯战,双方常常为一个高地的得失而拼得你死我活。那阵仗,就跟回到了一次世界大战一般。
       因此,C集团军群的攻势在6月15日就陷入了停顿,围歼法军的重任又回到了我们熟悉的古德里安将军身上。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5 17:41:50 做记号   连载131
      
      
      
      
      
      突破马奇诺防线
      
       从6月9日,A集团军群发起总攻伊始,“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就迅速的移动至马奇诺防线侧后,这就好比劈竹子,古德里安将军只要顺着这条直线,一路顺劈下来就行了。
       说起容易做起来难,法国人自然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防线被如此凌辱。随着古德里安不断挺进,他的侧翼越拉越长,完全暴露了出来。
      
       无奈之下,古德里安只好派出部分装甲部队,掩护自己那狭长而薄弱的侧翼。可以看出,古德里安与隆美尔这两位名将在装甲部队使用方式上的不同之处,隆美尔的侧翼一般会让步兵团携带反坦克炮进行掩护。而古德里安则完全不用步兵,对他而言,步兵师是打杂的伙计,最好的用处就是保护补给车队以及收容战俘。
       以至于后来,跟着古德里安混了1个多月的步兵师长提出了抗议,他们抱怨说:怎么也要让我们的步兵和敌军碰碰面吧(原话) 看来,他们跟着古德里安混了这么久,连场像样的战斗都没打过,每天跟在装甲师屁股后面乱转,的确有些委屈。就算战争结束之后,回家老婆问起,亲爱的,你在法国干了什么。总不可能回答说,我尾随装甲师绕着法国旅游了一圈吧。
      
       可是,古德里安非但不同情他们,反而听取了一位装甲指挥官的意见。这位指挥官说:“步兵们忙于抢功,各师的界限也没有划分清楚,他们的马车队把交通都堵塞了,致使装甲部队的前进速度严重受阻!”于是乎,古德里安严令禁止步兵师再踏上公路一步,还命令他们只能在田野里越野行军。甚至,古德里安的毒手还伸向了步兵团,当时德国步兵团的编制是4辆卡车——古德里安把这些卡车都召集起来运汽油。
      
       偶滴神啊,这是什么领导。步兵师师长们一致认定,跟着这样的领导混太没前途,苏联战役爆发时,除装甲师外,古德里安下辖的步兵师几乎都换了个遍,估计和这个有很大关系。
      
       当然了,自从甩掉步兵这个累赘之后,古德里安的推进速度就越来越快,侧翼的威胁也越来越大。法军不间断的投入部队进行反击,企图切断德军交通线。这样的反击每天都在进行,法军往往是牛B轰轰而来,狼狈逃窜而去。
       最初,古德里安将军一度对侧翼的安全非常担心。但总是有惊无险,法军始终未能切断其交通线。古德里安事后哀叹道:“法国陆军打的很勇敢,但机械化部队的使用方式总是不得要领,他们的头脑停留在1918年水准,法国指挥官依旧习惯把坦克分开使用,当成支援步兵的工具。”
       而且,法国指挥官丝毫不吸取教训,“分散使用”的理论是根深蒂固的。他们的反击从6月10日持续至6月16日才最终消停。这天,“古德里安装甲兵团”挺进至瑞士边境 ,即将与正面的C集团军群会师。法国西南战区的指挥官急了,他亲自率领所有部队,进行了一次排山倒海般的反击,铁了心要与德国人玩命。
      
       结果,这位先生把进攻方向搞错了,不知是看错地图还是怎么着,他居然一头引着部队朝格赖地区猛冲而去,而格赖城恰恰是古德里安的主攻方向,双方主力部队便在该地爆发激战,战斗从中午打到黄昏,最终,这位搞错方向的指挥官中弹身亡,法军反攻彻底全线崩溃。
       6月16日入夜,德军挺进至贝耳福,其左翼一部与C集团军群胜利会师。“古德里安装甲兵团”顺利地自西南、西北面绕至马奇诺防线背后,把40万法军包围在马奇诺防线的铁网之内。紧接着,马奇诺防线中第二个最强大的防区——阿尔萨斯堤坝地带也被包围。
      
       有趣的是,戈林空军再一次很合适宜的跑出来帮倒忙了——就在古德里安发起总攻,准备彻底围歼法军之际,戈林空军把一座正在架设的浮桥当成敌对目标,稀里糊涂的俯冲下来投弹。夜晚里,黑灯瞎火的也分不清敌我,这支德国空军炸了一次还来第二次,直至桥梁完全炸毁为止。这次可笑的误袭致使古德里安延误了大半天时间,多亏他们在索恩河上又发现了一座没有破坏的桥梁——但为时已晚,有大约15万的法军顺着德军包围圈的缺口,并利用这半天的时间蜂拥而出,逃往了法国南部,有部分溃兵居然还跑进了瑞士境内。到战役结束时,古德里安一共抓获了25万名俘虏,推进至孚日山脉,马奇诺防线彻底崩溃。
      
       最后,再顺便再提提那些进入瑞士国境的法国溃兵。瑞士这个滋润的小国果然名不虚传,法国溃兵入境了都不知道,不知瑞士人是喝酒去了还是泡妞去了。直到第二天清晨,瑞士各大报刊的头条爆出了猛料:“大批法国军队入侵我国边境”——这在法国人看来简直哭笑不得。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5 18:01:22 做记号   连载132
      
      
      
      
      
       雷诺总理的倒台以及“丘吉尔计划”
      
       就在德军全线猛攻的同时,那位绝望的雷诺总理正式向勒布伦总统提交勒辞职。6月16日晚,贝当元帅接任为内阁新总理。
      
       雷诺毕竟把问题想的太简单了,他自以为拍拍屁股,撒手不管就能逃避一切责任。实际上,丘吉尔正在策划一个“惊天”的大计划,雷诺的匆忙辞职让丘吉尔猝不及防,并最终导致“丘吉尔计划”全面破产。
      
       该行动计划是这样的。在雷诺总理辞职前几个小时,丘吉尔与雷诺的全权代表戴高乐将军,举行了一次秘密会晤。虽然这次会晤在场的法国高级官员不多,但他们探讨的问题极其庞大,并最终起草了一份堪称神奇的“新《联盟宣言》”
       这份看似有些冒失的宣言里的协约引人注目:
       1. 两国政府宣布,法国和英国今后不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法英联盟。
       2. 法英联盟宪法将双方的国防、外交、财政和经济政策进行联合。
       3. 每一个法国公民将立即享有大不列颠的公民身份;每一个英国臣民也将成为法国的公民。
      
       这是一份不太引起后世注意,同时又被许多人所嘲笑的宣言。他们一致认为丘吉尔太过无聊,在这种情况之下,居然还逼着法国人签署这份看似无用的条约。
      
       不,丘吉尔的计算周密的很,因为他知道,雷诺总理一旦倒台,英国将会失去对法国政局的控制,以贝当为首的投降派就会得势。所以,当务之急就是稳住法国政局,并在主战派首脑——雷诺总理的带领下,把抗战继续下去。
       一条很明显的线索,就能理清丘吉尔的全部想法——在该条约签署后不久,丘吉尔便和雷诺通了电话,他希望雷诺尽量携带剩余的法国军队,以及法国政府迁往北非,并要求法国海军开往当前德国不能控制的港口。
      
       可是,雷诺总理突然辞职,让这份协议从真正意义上变成了废纸。新总理贝当元帅拒绝承认这份条约,他们提出了种种强烈的指责。说它是“到最后一分钟才拿出来的计划”,是“突然袭击”,是一个把法国沦为保护国或者夺取它的殖民地的计划。他们说,这会把法国的地位贬为英国的一个自治领土。还有些人埋怨说,连平等的身份也没给予法国人,因为法国人只能取得英国殖民领地身份,而不是英国本土的公民,但是英国人却可以做地地道道的法国公民。
       那些仍然茫然无知的法国民众如果知道这事儿,应该会很高兴。哈,现在我是双重国籍了。
      
       照贝当看来,同英国联盟无异“同死尸结成一体”。他们大叫大嚷说:“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我认为还是作纳粹的一个行省好些,我们至少明了那是怎么一回事儿。”魏刚将军的一个亲密朋友、参议员雷贝尔宣称,这个计划意味着法国的彻底的灭亡,分明是让法国隶属于英国!
       总之他们一致认定,丘吉尔大大的狡猾,良心大大的坏。
      
       丘吉尔确实很狡猾,但良心不一定坏,他仅仅是想让法国继续在北非战斗下去。现在,雷诺总理为了逃避责任,撒手不管了。负责签署这份条约的戴高乐将军又毫无威望可言。并且,海军上将达尔朗也拒绝把法国舰队开往英国港口,一部分率先搭乘“马西里亚”号军舰前往北非的主战派官员,刚刚抵达卡萨布兰卡之后不久,就遭到了当地行政官员的严密监控,其中包括二十四名众议员和一名参议员,以及一些主战派领袖。并且,法国前总理达拉第草拟的一篇建立北非抗战政府的宣言,也被一位摇摆不定的官员扣押了下来,不把它公布于世,反而拍给达尔朗和贝当。
       现在,这两人已经下定决心,决不容许在自己控制范围之外,建立另外一个英国控制下的敌对政府。最后,贝当元帅下令把这些官员全部抓回法国,并投入监狱。他们的罪名是——叛国罪。
      
       就这样,丘吉尔既没能争取到法国舰队,也没能在法属北非建立一个抗战的新政府。反而助长了贝当之流的嚣张气焰,使得法国在全世界的殖民领土,居于贝当政府的全面控制之下。
      
       让我们遥想一下,如果这个计划取得了成功,结果又将出现什么样的局面呢?法国政局的沦陷,是6月16日偶然发生的事所铸成的,而每一件事的成败,只系于毫厘之差。如果保罗·雷诺挺过了16日的难关,如果雷诺总理不提出辞职,那么,就像丘吉尔事后所坦诚的那样,到了17日中午,他就会和雷诺会面,并让雷诺以法国总理的身份,直截了当的向贝当元帅提出:“除非法国舰队开往英国港口,否则决不容许法国解除《联盟宣言》中所承担的义务。”另一方面,提议成立永久的英法联盟。到非洲去,继续并肩作战。他们还可以获得共和国总统的支持,获得法国两院议长和所有主战派官员们的支持。
       最关键的是,能获得英国政府双手加双脚的支持。
      
       不过,雷诺没有挺过这一天,他选择了逃避,逃避他的责任,逃避他对丘吉尔的承诺。我甚至认为,雷诺总理是不敢承担这份艰巨的责任。因为,到北非去组织新政府的计划太过于冒险,甚至有爆发内战的可能。说不准哪天,英国和德国倒是和和气气地坐下来谈判了,自己内部反而因为政见不同乱打一通,这自然不是善良的雷诺愿意看到的结果。
      
       一直到很久之后,丘吉尔依旧在为这个失败的计划耿耿于怀。他甚至设想,假如当时法国政府能退到北非,强大的法国舰队不仅能迅速控制地中海局面,还能在在1941年的北非战役中,完全肃清沿岸所有的意大利军队,同盟国也会拥有多出百万的法国陆军,更不会出现隆美尔远征北非的局面。
       可惜啊,这一切全部变成了镜中月,水中花。胆小怕事的雷诺突然辞职,导致丘吉尔计划全面破产。这位天真的前总理似乎仍旧希望能够于17日中午和丘吉尔会晤,并且把这个意思告诉了英方代表——斯皮尔斯将军。斯皮尔斯拒绝了雷诺总理的请求,他冷淡道:“明天就是另一个政府,你再也不能代表任何人说话了。”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5 18:06:56 做记号   内战时候没有装甲车也有11路嘛 呵呵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5 18:09:07 做记号   本说上周结束 法兰西战局 结果牵扯出这么多题材 既然是细说 那我干脆写细点 反正喜欢看如此细的文章肯定是二战迷 呵呵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5 21:57:57 做记号   自己顶。我发发丘吉尔与戴高乐将军共同起草的联盟宣言原文 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丘胖子的神作:
      
        在当今世界历史这一最紧要的关头,联合王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谨发表宣言,宣布两国结成永久的联盟,在共同保障正义和自由的事业中有毫不退缩的决心,反对把人类陷入机械生活和奴隶状态的制度。
      
        两国政府宣布,法国和英国今后不再是两个国家而是一个法英联盟。
      
        联盟的宪法将规定执行国防、外交、财政和经济政策的联合机构。
      
        每一个法国公民将立即享有大不列颠的公民身份;每一个英国臣民也将成为法国的公民。
      
        无论两国领土的任何地方遭受战争的破坏,恢复的责任将由两国分担,两国的资源将同等地并像一个国家似的用于这一目的。
      
        在战争期间,只设一个单独的战时内阁,所有英国和法国的武装力量,不论是陆军、海军或空军,都将置于该战时内阁的指挥之下。最宜于从什么地方指挥,就从什么地方指挥。两国议会将正式合并。不列颠帝国所有的国家已在组织新军。法国将在陆地、海洋和空中继续维持其现有的兵力。联盟将向美国呼吁,大力补充盟国的经济资源,并为共同的事业提供大量的物资援助。
      
        不战斗发生在什么地方,联盟将集中全力打击敌人。
      
        这样,我们必然战胜敌人。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6 00:42:06 做记号   回复Liw200
      一方面,雷诺派出戴高乐与丘吉尔谈判,一方面他把贝当之流招进内阁。最后被逼走,这是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由于雷诺的突然退出 主战派失去了靠山,摇摆不定的达尔朗向贝当投怀送抱。我认为,法国政治家是不想打了 但并不是全部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7 21:02:08 做记号   连载133
      
      
      
      
      
      贡比臬的第二次停战
      
       法国新总理贝当上台伊始,就迫不及待的展开了他的“和平运动”。6月16日晚,贝当在新内阁第一次会议上宣布:“政府已经组成,它的首要任务是毫不犹豫地请求德国政府停止敌对行动。”
       他强调说:“既然法德兵力对比悬殊,英国政府又不愿意付出牺牲,从这一前提出发,法国已无所作为,只有向它不幸的命运屈服。”
      
       现在,认为大势已去的魏刚将军继续当他的陆军总司令;摇摆不定的达尔朗上将被海军总司令一职收买;一个叫做博杜安的德国通接任外交部部长。
       等到内阁会议结束,博杜安立即就于17日1时紧急召见西班牙驻法大使,请求西班牙政府充当德、法双方的中间人。随后,神通广大的博杜安居然还找到了深居梵蒂冈的罗马教皇,请求罗马教皇出面调停,以便与意大利政府谈判,“探讨两国建立永久和平的基础。”
      
       6月17日清晨,西班牙大使馆传来了贝当政府希望停战的消息。希特勒的一个女秘书后来写道:“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时,乐得跳了起来,并用巴掌重重地拍打自己的臀部,我从未见过他如此开心放纵。” 凯特尔将军接着发表讲话,他还邀请大本营所有的工作人员喝酒——连扫地的大妈都喊上了。酒会上,凯特尔将军不忘逢迎拍马本色,他动情的提议道: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征服者健康干杯……
      
       面对法国政府的苦苦哀求,希特勒并没有立即回复,他决定先会见墨索里尼,立即讨沦停战条件。与此同时,德军奉命对战败敌人继续施加压力。
       到6月18日,希特勒召唤他的小伙伴,到慕尼黑来讨论与法国停战问题的时候,意大利的32个师已进行了一周的战斗,但他们仍在原地踏步。墨索里尼曾大吹大擂自己的军事力量,但从参战一开始就暴露了出来。
       据说,在德国一家电影院,电影中间穿插了广告,屏幕上出现了“意大利军队胜利进军”字样的时候,整个电影院里的观众哄堂大笑——就连德国普通民众都知道意大利军队是什么德行。
      
      
       因此,当这位泄了气的意大利独裁者和他的女婿齐亚诺在6月17日晚上,乘火车去同希特勒见面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郁闷的。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墨索里尼那贪得无厌的野心。他对希特勒说:“我们应该占领整个法国领土、并要求法国舰队投降。”同时,意大利还要割去一大片法国领土,就连拿破仑出生地科西嘉岛也不放过。
       可是,墨索里尼底气不足。战争是希特勒赢得的,而不他。他的意见只能有参考的价值。意大利最大的贡献也许就是牵制了6个不满员的法国师,这说出去是可笑的。因此,有最后决定权的只有希特勒一人,这当然会使墨索里尼感到忧郁不安。希待勒认定,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让法国舰队落到英国的手里。他还担心法国政府逃到北非或伦敦去继续战斗。由于这个理由,停战条件一定得温和,要能保持“一个法国政府”,并且使“法国舰队中立化”。
       这一次,意大利独裁者明显地屈服了,他想要夺取法国舰队的美梦成了泡影。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两人还发现,希特勒居然宽宏大量寻求和平,他们大吃一惊。希特勒“对消灭大英帝国,作了许多保留。他认为,即使在今天,英国对保持世界均势仍是个重要因素。”
       齐亚诺在日记中写道:从希特勒所说的一切看来,他显然要想早日结束战争。希特勒现在是一个赢得了一大笔钱的赌徒,他想从桌边站起来,不再冒险了。在获得如此大的胜利之后能够这样,这实在是令人惊异的。我个人对他没有好感,但在今天,我确实佩服他!
      
       会议结束时,这两个独裁者还在明信片上签名,作为此次会晤的留念。在一张明信片上,墨索里尼以刚劲的笔触写道:“英雄造时势。”下边,是希特勒秀气的题词:“时势造英雄。”随后,希特勒就送墨索里尼前往车站——墨索里尼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慕尼黑。
      
       墨索里尼前脚刚走,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后脚就到。这位元帅听说法国要求投降的消息之后,就兴高采烈地从柏林赶了过来,他红光满面,笑脸如花。用脚指头都能想到,这位先生是为了法国舰队而来的。拥有100多艘各式舰艇的法国海军,对于只有几艘战舰的德国海军而言,其诱惑力之大,不言而喻。特别在挪威与英国海军的战役中,德国海军损失惨重,雷德尔拟用法国海军进行弥补。希特勒直截了当地拒绝了这一建议,雷德尔与希特勒攀谈了仅仅几分钟,就拉起一张黑脸,灰溜溜的走了——因为希特勒说:“法国舰队没有参加战斗,所以德国海军没有这个权力。”
      
       在把需要安慰的人全部安抚完之后,希特勒认为可以答复贝当了。6月19日清晨,德国通知法国:“准备一份谈判代表团员名单,就宣布停止敌对行动。”
       贝当政府立即做出回应。但是,这毕竟不是什么美差事,没人愿意去签署这个停战条约,吼得很热闹的贝当内阁成员都在推卸责任。无奈之下,贝当找到了4个职位很低的官员去办这个苦差事,他们为首的是以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集团军司令——查理·亨茨格将军,其余成员还包括1名海军将领、1名空军将领和1名文职官员,分别代表法国三军以及法国政府。
       签署停战条约的地点,德国人没有通知。因为,希特勒选择的地点太有创意。他要保守这个秘密,然后,把法国人带到这个神秘的地点来羞辱他们一番。
      
       这个地点是——贡比臬森林。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7 21:26:20 做记号   连载134
      
      
      
      
      
      贡比臬的第二次停战(Ⅱ)
      
      
       签署停战协议的地点,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巴黎凡尔赛宫的镜厅,也就是本文最开始记述《凡尔赛合约》签署的地方,另一个就是贡比臬森林。这个地点属于法国人心目中的圣地,是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向法国提出投降的地点。
       最终,希特勒选择了贡比臬森林,他决定在这儿报仇雪耻。这个地方本身,也会增加他报仇雪耻的快感。
       6月19日,一队德国工兵便耀武扬威地开进了贡比臬森林。他们在一名军官的带领之下,开始大搞破坏活动。首先,他们敲碎了贡比臬森林博物馆的游览窗,把福煦元帅的旧卧车,从博物馆里拖了出来。然后,他们还像模像样的装上了1918年的旧卧车铁轨,德国工兵用风镐把墙壁推倒,把车子推到空地中间的轨道上。一名德国军官手拿着旧照片仔细核对之后,得意洋洋地向围观的世界新闻界和摄影记者宣称:这就是1918年11月上午5时,德国使节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车子停放的准确地点——一丝一厘都不差的地点。他们还扯掉了车厢上的法国三色旗,悬挂上德国国旗。
      
       6月21日中午,希特勒驱车通过法国北部云遮雾罩的公路,前往贡比臬。《第三帝国兴亡》作者威廉·夏伊勒曾是这次事件的当事者,他后来写到:“这是我所能记得的法国的最美丽的一个夏日。6月的阳光,暖洋洋地照着壮丽的树木——榆树、橡树、丝柏和松树——把一片令人神爽的阴影,投在通往小小的圆形空地的林荫道上。下午3时15分工,希特勒乘着他的曼赛德斯牌汽车来了。同行的有戈林、勃劳希契、凯特尔、雷德尔、里宾特洛甫和赫斯,他们都身穿各种各样的制服。”
       就连一项喜欢标新立异的帝国元帅戈林,也没敢乱穿衣服,他手里庄重地拿着陆军元帅节杖。在离空地大约200码的阿尔萨斯—洛林的雕像前走下汽车。雕像用德国军旗覆盖着,为的是不让希特勒看到那把大剑。那是一把1918年获得胜利的盟国大剑,插在一只死去的老鹰身上,这鹰代表着德意志帝国。希特勒向纪念碑看了一眼,继续大踏步地走去。
      
        威廉•夏伊勒继续用双筒望远镜注视着希特勒的表情。他写道:“在他生平的许多重大的时刻,我都看到过那张面孔。他的脸严肃、庄重而充满了复仇的神情。从他的脸上,正如从他的轻快的步伐里一样,可以看出一副胜利的征服者、世界的挑战者的神气。还有……一种傲然的内心快乐,这是因为他目睹命运起了地覆天翻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是他亲手创造出来的。”希特勒的私人保镖回忆说,当时,希特勒口中念念有词,听来像是“我们必将把能引起人们回忆起1918年那个耻辱的日子,一切东西全部毁灭。”
       当他们一行走到这块小小的林间空地以后,希特勒的注意力给离地约3英尺高的一大块花岗石吸引住了。他慢步走上前去,读着石头上刻着的大字碑文[法文]:
       “1918 年11 月11 日,德意志帝国在此屈膝投降——被它企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击败。”希特勒读着,戈林也读着。大家站在6月的阳光中和一片沉静中读着。希特勒的脸上燃烧的是蔑视、愤怒、报复和胜利。他离开了纪念碑,极力使他的姿态能表示出他的蔑视。他回头看了一下,表情轻蔑而愤怒——人们几乎可以感觉到这种愤怒,因为他不能在如此众目睽睽之下,用他的普鲁士高统靴一脚踏去这些可恶的、挑衅的字句。
      
       突然,他好像感到自己的脸部表情,还没有完全表达出他的感情似的,他迅速地用两手搭在臀部,两肩耸起,两脚分得很开。这种姿势就像是粗鲁地对着碑文撒尿一般——这是一种不可一世的挑衅姿态。这种姿态是对现在这个地方的极端蔑视,以及对这个地方使德意志帝国受辱以来,22年中所代表的一切极端蔑视。
       表演完毕的希特勒彻底满足了。那辆破旧的餐车里,早已摆好了一张长台,两边各放了五六张椅子,供双方代表团就座。希特勒大跨步走进谈判的车厢,他一屁股坐在1918年福煦元帅坐过的那把椅子上——就像理应如此一般。
       5分钟后,查理·亨茨格将军带领法国代表团进来了。他们的脸上还挂着听到谈判将在何处举行时出现的惊愕的表情。他们事先并不知道,德国人会把他们带到法国人引为骄做的“圣地”来受这样一种屈辱。他们的这种震惊表情,让希特勒大受满足——这正是他所期望的。
       看到法国代表入场之后,希特勒和他的同僚们起立,一句话也未说,双方相对鞠躬后,使各自坐下。他们就像蜡人一样,面无表情,互相对视。首先,凯特尔宣读停战协定的前言。凯特尔说:德国无意用和平的条件,去毁谤一个如此英勇的敌人。“德国目的是要阻止敌对行动的重新发生,是要使德国继续与英国人进行战争,并且为新的和平创造条件,使强加在日耳曼帝国头上的不公正待遇,得到纠正。”——从当时情形看,凯特尔似乎是在对英国而不是对法国讲话。他继续宣布:“德国不会将法国海军舰只拿来供战争中使用,也不使用法国的海军装备......”
       当凯特尔读完这12分钟的序言后,希特勒站起身来,和随行人员退场。凯特尔则继续向法国代表口授停战条件。
      
       希特勒刚一走出车厢,便回过头来对众人说道:“福煦车厢将被运往柏林当作纪念战争胜利的展品,在贡比臬的法国纪念碑要用炸药炸毁”一一只留下孤零零的福煦元帅雕像。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8 14:47:28 做记号   希特勒的复仇很直接 虽然这在法国人看来是极其无耻的 但对德国人而言 虚荣心得到了极大满足 1940年6月 是希特勒人生的最高点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8 22:19:18 做记号   恩 明天法兰西之夏就结束了 不列颠大空战 潜艇战 北非战役 苏联与纳粹德国的外交 最后是俾斯麦号 这些章节结束之后就是东线大拼杀了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9 19:58:49 做记号   连载135
      
      
      
      
      
      苛刻但不得不接受的条件
      
      
       希特勒走后,谈判工作交由凯特尔继续进行。他把附有法文的停战条件读完以后,亨茨格将军马上对德国人说,条件太“冷酷无情”了,比1918 年法国在这里向德国提出的条件坏得多。而且,“如果阿尔卑斯山那一边的、一个没有打败法国的国家(亨茨格很看不起意大利,甚至不愿提它的名字),也提出类似的要求,法国决不投降。它将战斗到底!
       此话一出,会场的气氛顿时尴尬起来,座在一旁的约德尔将军就非常吃惊,他没有料到一个被打得走投无路的敌人,竟会说出这样倔强的话来。最让德国人感到烦恼的是,亨茨格将军必须要把停战条件报告给贝当政府,才肯做进一步的交涉。
       几分钟后,亨茨格便与法军总司令魏刚将军交谈上了:
       “我是在车厢里给你打的电话。”
       “哪个车厢?”
       “嗯......你能猜到是哪个车厢”......
       这两个法国人就这样没头没脑的聊了起来,一直拖到晚上,双方仍无结果。
      
       次日上午,谈判继续进行。法国人明显多了一个心眼,他们对德国人提出的各项条件进行反复提问,生怕被狡猾的德国人摆了一道。其实呢,国家之间的谈判与小民之间做生意也没什么两样,譬如某个奸商把贷款100万马克,偷偷的改成100万美元,一旦不注意,签了名,按了手印,就是喊爷爷也没用。因此,法国代表把德国人提出的条件逐字推敲,负责解释的约德尔将军说的嗓子都快冒烟了,也没谈出个所以然来。
      
       在德国提出的条件中,最受后世唾弃的一条就是——强迫法国政府把流亡法国的反纳粹德国流亡人士,全部交给德国处置。
       法国是个自由的国家,他们也尊重政治庇护人士的各种权利,对法国人而言,这样做是可耻的。但是,当他们讨论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傲慢自大的凯特尔一点也不肯取消这个条件。他大声说道:“德国流亡者是最大的战争贩子,他们已经背叛了自己的人民、自己的祖国。必须把他们交出来,没有商量的余地。”
      
       还有一条是这样的:凡是与别国联合对德国作战的法国人,被捕以后将按军法处理——就是说,立即枪决。这一条其实指戴高乐将军,这位堂堂的国防部副部长在6月17日逃到了英国,他已经开始在英国组织一支自由法国军队了。
       条款中最后一条是:所有战俘都将被拘留到战争结束为止,对于这样一段文字,法国方面没有提出异议。他们肯定地认为,英国在3个星期之内将被击败,用法国最高当局自己的话说:“不出三个星期,英国就会像一只小鸡似的被人拧断它的脖子。”到那时,法国战俘便可以回家了。(很可怜,这些战俘在集中营做了5年的俯卧撑)
      
       法国人就这样逐字逐段的问下去,谈判拖至下午大半晌后(6点20分),凯特尔完全失去了耐心,他大声尖叫道:“1小时内若不能取得协议,谈判便告破裂,法国代表团将被押回法军阵地。”
      
       这招果然见效,半小时后,亨茨格将军终于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出人意料的是,当仪式结束时,凯特尔叫亨茨格将军停留一会儿再走。待无他人在场时,两位将军默默无言地对视着,两人眼中都有泪水。凯特尔控制着自己的感情,接着,他便伸出一只手。亨茨格轻轻地握了握它,便又立即缩了回去。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29 20:06:52 做记号   连载136
      
      
      
      
      
      
      
        这次停战协定,德国电台进行了现场广播。当精神不振的亨茨格一走下餐车时,那边便传来了有节奏的音乐声:“我们打,打打打,打英国佬!”——这是戈培尔玩的花样,无论什么场合,这位“身残志坚”的博士总要配上音乐,而且还是古典音乐。
      
       不管怎么说,希特勒还是给法国政府留下了一块未占领区,它在法国的南部,1940年7月,贝当把首都迁至法国中部的维希,故后世称之为:维希法国。
       其实,希特勒的做法是一种异常狡猾的手段。这不仅可以从地理上分裂法国,还可以使法国流亡政府难以成立,这个苛刻但不可耻的停战,似乎使法国人保留了一丝情面,最重要的是:摩洛哥、近乐、叙利亚、吉布提、突尼斯、阿尔及利亚、西非和赤道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支那,以及法属西印度的各位总督,都无一例外的向贝当元帅宣誓效忠,不愿效忠的总督全部遭到免职。
      
       而那位逃到伦敦的戴高乐将军,就很尴尬了。他仅仅在非洲、大洋洲上取得了一些小岛屿的支持,其势力范围,甚至连一个印第安大酋长也比不上。这些收获,同贝当元帅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更让丘吉尔和戴高乐郁闷的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承认自由法国。”就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迫于大选压力,承认贝当元帅为法国最高领袖。也就是说,承认自由法国运动的国家,仅有英国政府而已。
      
       至6月25日0时35分,停战协定在各条战线开始生效。德国武装力量有理由为这一史无前例的胜利而自豪。德国人民充满美好的希望注视着未来——战争看起来是结束了,英国人不久也会完蛋。
      
       是啊,在上一次战争中,曾经坚持4 年之久而最终胜利的法兰西,在这次战争爆发6周以后,就轰然崩溃,土崩瓦解。在这场法兰西6星期战争中,德军共死亡27074人,失踪18384人,受伤111043人。这个伤亡与22年前那场战争相比,是德国人民可以接受的。最重要的是,德国人民已经歇斯底里了、他们不停地赞美那个仅用7年时间就改变德国命运的人。七年前,德国还只是个看人脸色的下等国,而现在,却一跃成为了欧洲的主人。
       此时,阿道夫·希特勒已经到达了顶峰,这个第一次把德国人统一在一个真正民族国家中的奥地利流浪汉,这个连中学都没读完的前下士,已经成了世界征服者中最伟大的人物。阻挠他在欧洲建立霸权的,只剩下一个拒不屈服的英国人——那就是温斯顿·丘吉尔。现在,他领导下的小小岛屿,正遭到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围攻。
      
       这也是近1000年以来,英国本土第一次遭受到外族入侵的威胁。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30 22:05:27 做记号   连载137
      
      
      
      
      
       前奏
      
       在法国即将投降之际,希特勒已肯定地认为,英国一定会急于求和。他在5月24日对龙德斯泰特将军详细的说明了这些条件。他表示,他对英帝国是钦佩的,并且强调指出英帝国有它存在的“必要。”他说他只希望伦敦政府让他在大陆有行动的自由。
      
         他非常肯定地认为,英国一定会同意这一点,甚至于在法国战败以后,仍然没有制定出继续对英国作战的计划。而一向以缜密作风著称的德国陆军统帅部,也没有为希特勒提供出什么计划。
       在这期间,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的日记里,也没有谈到这个问题。他对于俄国在巴尔干和波罗的海的威胁,比对英国的威胁更感到不安——从1939年秋天以来,斯大林已经吞并了28万6千平方英里的土地,人口达二千多万。立陶宛、爱莎尼亚和拉脱维亚都成了斯大林的势力范围。
       6月下旬,希特勒曾和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有过多次私下谈话,哈尔德将军也参加了。哈尔德所担心的是俄国日益增长的好战性,它沿1939年9月的波兰分界线的兵力不断增加,还有它的庞大军备计划。哈尔德尖锐地指出,东部的几个师连海关任务都难以承担,他要求在那里增加德军兵力。
       实际上,此时的希特勒已经有了与俄国开战的想法,但没有表露出来。按计划,在法国战败之后,德国陆军要把155个师减少到120个。但希特勒突然改变了注意,他下令——在行将解散的35个师中有20个师,在必要的时候,就立即恢复起来。他还下令,装甲师和机械化师要增加一倍。
      
       对于希特勒的决定,将军们都不能理解。因为,对英作战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陆军师。并且,要想使装甲师数量增加一倍,自然就要相应地提高生产速度。希特勒命令每月应该生产800辆到1000辆的坦克。可是,兵工署一计算,这个计划可行是可行,但需要钱,这些专家张口就要20亿马克,这还是保守估计。同时,他们还需要10万个技术工人。
       这笔巨款着实把希特勒吓了一大跳,他只好被迫取消这个计划。但是,他又不肯取消增加装甲师的计划。无奈之下,勃劳希契元帅只能自作主张,借以应付希特勒那无法实现的要求——勃劳希契把每个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减少到了原来的一半。名义上,装甲师是增加一倍了,但是坦克的数字却没有加倍。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对于以后的苏联战役有着巨大影响。
      
       关于希特勒不想提高军工生产的举动,他自有一番解释。他认为,提高军工生产就会加重人民的负担,从而导致人民对政府以及战争的不满。他的这个想法是根深蒂固的,以至于1年之后,美国、苏联、英国3个超级大国的战争机器,开始24小时地全面发动之时,德国90%军工业仍旧实行8小时工作制,周末还有假期。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希特勒才清醒过来,同意进行总体战,但为时已晚。
      
       不管怎么说,希特勒对于他的敌人没有清晰的认识。一方面,他嘲笑苏联巨人只不过是个猪小肚——一捅即破;另一方面,他又寄希望于与英国讲和。希特勒几乎到自杀的最后一刻,还希望英国会醒悟过来,不致把半个世界让给布尔什维克,另一半让给拜金主义的美国。可是,当1940年英国拒绝希特勒的要求之后,希特勒才猛然发现,他面对的是两个强敌,而他的弹匣里只有一发子弹。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30 22:12:40 做记号   连载138
      
      
      
      
      
      
       但是,想把这位想入非非的纳粹统帅,从梦中叫醒是很困难的。他现在已经站在胜利巅峰,坐等英国跪在自己脚下苦苦哀求。
       基于这种想法,希特勒也不着急了。在将领们齐聚统帅部,等待元首制定大局的时候,希特勒却一门心思地扑在了秘密出游巴黎的计划之中。他找到自己的私人好友——阿尔贝特·施佩尔充当向导。
       “巴黎历来令我着迷”。希特勒承认,他长久以来就殷切期望有朝一日能参观巴黎,这是个艺术大都市。他确信,他能在巴黎找到重建德国都市的灵感。
      
       在法国投降的那个晚上,希特勒便开始谈论明天参观之事。心急如焚的陆军总司令打来寻找元首的电话,无一例外地被他的副官给挡了回去。次日早上4点钟,希特勒和凯特尔以及大本营的一小伙人,来到一个小村庄外的打谷场上,天已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他们一行爬进飞机,在茫茫夜色中,朝着巴黎方向飞去。
       在这黎明后的三小时里,他游览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和巴黎残老军人院。在这里,他脱帽伫立,毕恭毕敬地面对拿破仑的石棺。
       观光途中,希特勒曾提出是否在巴黎举行盛大阅兵的问题。可他的副官们都不同意,他们的理由是:英国空军如果得知了这个消息,肯定会来捣乱。于是,希特勒就打消了在巴黎阅兵的企图,但他自己的说法却是:“我现在没兴趣搞阅兵,大功尚未告成。”
      
       天大亮时,他从圣心节和貂峰的前院,再次俯视了延伸在高地下的巴黎城。美丽的巴黎让他陶醉,他惊呼到:“感谢命运,我终于看到了历来让我神往的巴黎”,他说:“我命令部队绕开巴黎,避免在它附近作战的原因也在于此。”
       随后,他还去参观了巴黎大歌剧院,早年在维也纳流浪之时,希特勒就对这座大剧院羡慕不已。他还命令把歌剧院的灯光全部打开,就像要上映节目一般。对建筑颇有研究的希特勒,就像回到了总理府一样熟悉,他快步穿梭在每个包厢之间,一直陪他们参观的白发老侍者,既生硬又自豪地告诉他看到的这一切,他眼中放射出兴奋的光芒。“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剧院!”他兴奋的喊道。
      
       据施佩尔回忆,在参观完毕后,希特勒还不忘记让副官掏出150马克,递给那位白发老侍者,但这位法国人坚决地谢绝了。当希特勒再次把钱递给他时,这位骄傲的法国人仍然坚决拒绝。他不卑不亢的说道:“这不过是我的本职工作罢了。”
      
       然而,希特勒的巴黎之行却引发了巴黎人的不安。那天早晨,见过他的几个巴黎人都被吓得惊慌失措——当他的车队在街道上碰到一群妇女时,最胖的那位恐怖地指着他惊呼:“是他!是他!”她的喊声吓得众人四散奔逃,混乱不堪。当他乘车穿过里尔时,一个探头窗外的妇女认出了他。“魔鬼!”她急急忙忙的把脑袋缩了回去。希特勒起初觉得有趣,后来他便发誓要将这一形象从被征服者的心头抹去。他对身边随行人员说道:“我的部队要当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谁要是抢劫,就当场枪毙。我要与法国达成真正的谅解。”
      
       这样,进入巴黎的部队便不敢大摇大摆,更不敢白吃白喝。凡买东西,他们必分毫不差地给钱。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咖啡馆门外,他们与法国人一起喝咖啡,分享着6月下旬的阳光,在塞纳河自由自在地游泳。在外国人开设的酒吧外,都无一例外的挂上了标语:“在这里,请说德语。”——仅仅是一周前,这些标语却是:“在这里:请说英语!”
       希特勒狡猾的手段,也给法国人留下了极好印象。在巴黎,一部分安于现状的法国人的书信落款字样已经变成了——“德国,巴黎。”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30 22:19:27 做记号   连载139
      
      
      
      
      
      
       这种相处虽然有一丝尴尬,且语言不通。但巴黎人的恐惧已经消失了——他们原以为妇女会遭强奸,商店和银行会被洗劫。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德国军队在帮法国难民返回首都。在巴黎全城都挂满了路牌,上面画着一个怀抱婴儿的德军士兵,还有句忠告:“法国人,信任德国兵吧!”
      
         希特勒想来会为其士兵感到自豪的。他们穿得整整齐齐,对妇女彬彬有礼。每天都能在咖啡馆看到陷入热恋的德国士兵。在美丽的罗浮宫、在法国动物园,他们光着秃秃的脑袋站着,其武器仅是照相机。不过,心眼多多的法国人,早已经把真迹藏了起来,有被誉为世界三宝的:蒙娜丽莎的微笑,断臂维纳斯雕像和胜利女神石雕,都无一例外的换上了仿制品。德国兵可未注意这点,他们像是前来游玩的旅客,成群结队地在各个名胜古迹面前合影留念。
      
      
        次日,希特勒叫来了施佩尔,希特勒让他起草了一份法令,宣布柏林的楼房建筑全部复工。“巴黎不是很美吗?”他说“应该把柏林搞得比它更美。当我们把新柏林建成以后,巴黎也会黯然失色。”
       三天后,他正式签署了这份文件,文件上写到:帝国首都的改建,将于1950年完成。
      
      
       6月24日晚,在法国停战协定刚刚生效的时候,希特勒回到了他的指挥部。陆军将军们终于知道了失踪一天的希特勒到底去了哪里。他们非常不满,甚至有点怨气。他们强调说,如果给予英国人过多的休整时间,入侵就会越发困难。
       可是,希特勒根本听不进去,他依旧相信英国会投降。乐观的他,还留下众人坐下来吃夜宵。天空越来越黑,远处传来了隆隆的雷声,午夜来临时,有个副官报告说,英国轰炸机来了,要熄灭灯火。
       希特勒命令把餐室的灯关掉,把窗子打开,仅有一台老式收音机用低低的声音不断地播着音。凌晨9点35分,在这规定停战生效的时刻,司号兵吹响了停战的号令。众人端坐在黑暗中,只有闪电不时使人们的脸孔闪亮。
         香槟酒杯被分发给了众人,室内安静得令人毛骨悚然。施佩尔写道:我们都默不作声地端坐在黑暗之中,怀着体验这一历史时刻的心情。号角声顿起,吓了人们一跳——这是普鲁士的传统信号,意味着“战争从此停止”。在黑洞洞的屋子里,已经有人感动的在擤眼泪了。凯特尔站在黑暗中发表了讲话。他举起酒杯,号召众人为最高统帅希特勒元首“连干三杯”。
      
         于是,众人便起身碰杯。希特勒仍坐着,显得有些不自然。他不喜欢这种做作,但又得服从陆军的传统。他缓慢的站起身来,礼节性地将酒杯碰了碰嘴唇,滴酒未沾。之后,他便坐下,低着脑袋,陷入了沉思。他既不习烟,又不饮酒,大本营的随从们早就习以为常。在这群欢快而热烈的人中,他反而成了一个孤零零的人。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说话,他用轻微而含糊声音说道:“责任非常重大呀……”但是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他轻轻地站起身来,转身离席,消失在茫茫的黑夜之中。
      
  • 作者:万国咸宁天下平日期:2009-08-31 00:04:52 做记号   法兰西完结了 可以开始新篇章了 呵呵 6星期战争被我写了13万字 我晕
  • -
  • 上一页1...3456789101112131415...24下一页共24页 到第
  • 直达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