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英文全集:玄 灵 修 真 理 法 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07:30:03
来源:武当->2008年第7期 作者:李志斌 张 涛 点击: 976 发布时间:2008-09-22 双击鼠标滚 字体:[大中小]
内丹修炼是道教中后期修道方法的主流,它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和技术程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学体系。这个体系也是当今气功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又是武术内功学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在历史上,武术对道家众多的流派及学说都有不同程度的采纳或融合,但与武术关联最密切的就数“伍柳”这一派。
在道学中,伍冲虚、柳华阳一派的“内丹诀”完全是从“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理论层次出发,并作为“丹法”的基本依据。尤其明清以来,修习静坐或修炼丹道的人普遍流行一种观念,那便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烁神还虚”,以及最终“粉碎虚空”而归于“大罗金仙”之境界。其实,早在宋元时期,道学中多数认为,人体内在的“精”足“金丹”的“丹母”,结合“持盈保泰”与“保精养气”等理论,使人重视炼精的功夫及方法,这便是学仙或长生不老的基础。但要真正弄清“三炼”与武术的关系,我们首先要从“丹田”的概念入手。
一、“丹田”的概念与位置
武术中的“丹田”原是道家炼丹中的术语。“丹”,是道家所追求的金丹、神丹、大丹。其“三丹”来源于道家的“三元”理论,即天元、地元、人元,或上中下三元。道家认为,人元之初成谓之金丹,地元之中成谓之神丹,天元之上成谓之大丹。而“田”则是炼化金丹、神丹、大丹的场所,故称之为“田”。“丹田”还分上丹田、中丹田与下丹田,在道家术语中又分别称之谓泥丸、土釜和华池。
道家把两眉之间横通间脑的部位称之谓“上丹田”;两乳之间横通肺与心脏的部位称之谓“中丹田”;在脐下横通肾脏之间与大小肠的部位称之谓“下丹田”。对下丹田的具体位置众说不一,在《伍柳法脉·鼎器直论三》中有云:“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大成捷要·关窍秘诀》与《如是我闻·开关说法》中均日:“脐之后,肾之前,中问一穴名为偃月炉,又曰气海。稍下一寸三分,名日华池,乃下丹田藏精之所,采药之处。”单“气海穴”道家又不同于中医,中医《医宗金鉴·任脉分寸歌》中日:“脐下寸半气海全(泉)。”《杂著捷径》中曰:“脐轮三寸为下丹田。”《抱朴子内篇·地真》说:“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然遗憾的是,至今对上述提到的各丹田及穴位,在人体解剖学与生理学中也无法科学地给出定论。
武术中的“丹田”术语虽然源于道家的内丹修炼理论,但在古今武术训练中很少直接用到上丹田和中丹田,大多强调的是“气沉(或贯、聚)下丹田”。这亓丁能签于在日常劳作与武术运动中的经验积累,发现它有五大功能:(1)由于气贯丹田是逆呼吸,能自然推动劲气发放,在感觉上能不断充实发力源,增强爆发力;(2)能在运动中降低重心,稳固肢体;(3)能防止在剧烈的练拳运动中气血上涌于头部,并可避免头重脚轻、脚底发飘,甚或头晕、恶心、脑涨等不良反应;(4)能使气暂聚于小腹,使此处溜滑坚韧,以增强抗击打能力。
二、道家“丹法”三炼理论的形成
1 丹田与三炼的关系
因道家“炼丹”需要一个场所,于是借人体虚拟为炼丹的鼎器或鼎炉。尤其在“伍柳”学中,把人体比喻成一个大鼎炉,神气一旦入于丹田,则形成了内鼎。因此,道家认为,上丹田为藏神之所,中丹田是藏气之所,下丹田乃藏精之所。在道林名著《玉皇心印经》中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在《伍枊法脉·炼药直论七》中,冲虚子曰:“仙道以精气神为正药。元精、元气与元神并称‘三元’,皆先天也。以炼三合一,喻名炼药。”可见,上丹田炼神,中丹田炼气,下丹田炼精。由此推理,产生了下丹田藏精,是炼精化气的场所;中丹田藏气,是炼气化神的场所;上丹田聚神,是炼神还虚的场所。这就是道家三炼理论来源的依据,也足修炼成仙的基本程序。
由上述可见,道家把精气神作为丹药,并运用生活现象不言而喻地形象闸释了修炼的过程,这种暗喻也导致了后人不断对此产牛误解。丹田不过是道家术语中的一个代名词,也并非能在体内炼成一粒丹药。对此,南怀瑾老先生曾开玩笑说:“如果真有一粒,那便是肠癌、心肺癌或肝癌了。”
2 “丹法”三炼与“大小周天”
道家对前二炼是炼大小周天的认识比较统一,诸如初关炼精化气是小周天,中关炼气化神是大周天。其实,周天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术语,是观测者眼睛所看到天体上的大圆周。这个大圆周又称为大圜,亦称黄道。黄道划分为360度,在其两侧的八度内即为黄道带,布列各星宿,并在其上运行。所以,孔颖达在《礼记·月令篇疏》中说:“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为一周天。”道家“伍柳”《天仙正理》中说:“小周天云者,严取象于子丑寅十二时如周一日之天地也。”可见,道家是借用了周天这个名词,用来说明在“炼精化气”时引导内气的感觉,从下丹田循督脉至任脉,再回到下丹田的循环。这就是道家所讲的小周天。由于小周天只走任督二脉,而中关炼气化神要通达奇经八脉,所以,相对于初关的小周天,中关“炼气化神”故称之为大周天。
三、现代学科对“内炼”效果的积极认识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就着手了对气功及太极拳运动的研究。当时的运动心理学、生理学就认为,在形成运动技能时,除视觉、听觉、味觉、皮肤感觉起重要作用外,同时也与内脏感觉机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科研人员进一步测量了人体在运动时生理指标的变化,诸如耗氧量、肺活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乳酸含量降低、肢体血流量的升降、脑电图显示a波的增加、θ波的活动、ATP含量的增高等等。国外也提出了自我锻炼法、分段放松法、深呼吸法、息心调和法等,用来克制激动,保持镇定,使脉搏、呼吸平稳,肌肉放松。有的用调心默想及语言暗示,以引起生理变化,使训练和比赛达到良好效果。1990年6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理学》中讲:“通过训练,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募集运动单位的机能能力。当运动员更多的肌肉纤维共同参加收缩时,势必使力量增大。研究证明,若用自己最大力量的20~80%从事肌肉活动时,力量的增加是靠神经系统不断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实现的。如果在80%以上的用力时,主要是靠神经巾枢发放冲动频率的增加得以实现的。”另外,神经系统改善主动肌、协同肌与对抗肌间的相互协调关系,可以增大力量。特别是对于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而传统武术的“内意”训练,就是欲通过自我心理暗示来实现。例如,在199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心理学》中讲,在做某一技法时,首先在精神上放松,暗示本体的对抗肌最大限度地放松,协同肌与主动肌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逐渐形成一种用力的技巧。其次,这也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指导与自我调整的心理训练方法。掌握这种方法,能逐渐产生自动反应能力,当精神紧张时,使身体放松,并能使心脑及躯体恢复到协调状态。此法教给我们有意识地控制那些所谓不自主的身体功能,主要是运用想像及肯定的自我暗示。掌握此法后,就能在任何情况下使自己在较短时间内进入放松、机敏的自然生发状态。
综上所述,我们把以上现代运动生理学与运动心理学基本认同的“内炼”效应归纳为,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来调节并增强人体的内部机能,刺激并加快体内储存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和机械能的过程,然后经济地使用能量。诸如在协调发力方面,针对某个部位发力时,用意念来减少或杜绝不应做功的肌肉消耗能量,使身体内外相对不产生任何分力,而形成一个合力。换句话说,就是在运动的瞬间调动人体所有的能量,并由内至外同时集聚在某一个发力点上,就如同凸透镜能把散射的阳光汇聚成一个焦点,而形成强大的热能一样,从而使人体内外各个部位的功能,从心理到体态均进入最佳的实战状态。这也是武术中常讲的“整力”。因此,武术汲取道家内炼之目的,又可以概括为:①壮内强外与内外合一的协调运动训练;②爆发力的训练过程;③训练机警灵敏的对抗意识状态。
四、武术中的“内丹”修炼
武术中的“内炼”又称“内功”,但从古至今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或概念。可以说,武术运动吸收了佛道医等众多炼养方法后,成为内外双修之典范,称为“内家拳”。其实,在我国明末以后就兴起了武术家兼修道学,以及道士习武的现象,他们把两者融会成“拳道合一”。调身、调心与调息,本是佛道修炼的基础程序,其又结合了中医导引养生的功法发展为气功,同时也被武术一并吸纳。单从武术功法角度讲,内修的目的在于,一是练习并调节内在的意气劲合一,以及外在形神合一;二是提高人体内在脏腑及神经机能。内综合反映于外,是强健了人体的筋骨皮。可见,武术内炼的初衷是训练肢体运动内外协调统一。由此,又产生了“内三合”、“外三合”的“六合论”。如单分析“内三合”,在武术古籍、拳谱及武术谚语中,把内三合总结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因此,三合的“内”主要包括心意劲气精神等。可以看出,古代武术对“内”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心理活动,诸如思维、意识、意念、想像等;二是直观不到而客观存在的生理物质,诸如气血、脏腑、经络、劲力等。所以,炼内的定义也应表述为,用心脑意念的心理活动来调节人体内部生理机能的训练。
尽管道家与武术在历史上各自的流派及学说众多,但道家与武术关联最密切的就数“伍柳”一派。这个体系也是当今气功与武术内功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翻阅清代苌乃周著的《苌氏武技书》就会发现,其中对此有大量的引用和阐释;再查阅万籁声著的《武术汇宗》,则完全附录的是道家内丹修炼法;在民国时期孙福全撰写的《意拳述真》、《八卦拳学》,以及姜容樵著《形意母拳》,原文都是郭云深先生日:“行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工夫,有三种练法。”其中,三层道理即:一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三练神还虚(与道家不同的是“炼”改为了“练”)。我们如果追溯引用它的时代,可在《意拳述真》中看到这样一段记述,形意拳名家李能然传郭云深时,谈到过“一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三练神还虚”的三层道理。可见,形意拳在李能然先生时期已采用了道家“伍柳派”的修炼术语及部分内容。
可见,古代武术家们已经意识到了,道家的内丹修炼对人体运动养生有积极的作用,但无法用更科学的学科工具来阐明它的原理。当时,人们对内丹学修炼的认可主要停留在,一是道家“丹法”依仗了中医临床经验的基础,使人们认同了道家内丹修炼功法具有神秘的养生功能。二是它与中医养生功法相互依存,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学科——气功。因此,可以说道家神秘的疗养功能与气功的奇异现象,是武术功法吸收它的契机。此后,因人们对两者的功法理论都感到奥秘难解,这无形中也为中国武术潜移了一分神秘感,故武术又被称为“中华神功”。
五、结语
内丹修炼是道家中后期修道方法的主流,它有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与技术程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丹学体系。这个体系是当今气功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又是武术内功学理论的重要来源之一。
从资料分析中可以看出,从清代开始兴起道士以武传道,武人以道明武,二者融合并相互依存与发展的局面。道家的“丹法”修炼理论固然玄虚难解,但其中也深寓着原始的、朴素的、经验总结性的运动心理学与运动生理学。这也是当时武术选择道家理论体系作为阐释武术教学训练理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一篇:张三丰《参禅歌》新注/卢理湘   下一篇:砸腹捶腰 强健精髓/张晓武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华传统精品武术器械推荐 直销热线13653836336,13633719939
精加工白蜡杆武术棍游龙武术枪系列原色马尾手工编枪缨全为一体 凹槽枪头不一法师标准推拿棍原色木质石锁 举石锁
用户名: (新注册) 密码: 匿名评论 [所有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天下武林网>>拳师推介 (广告热线:0371-65151997)
陈氏太极名师于新华禅天非一境李巍陈氏太极名师 乔坤太极形意八法武世俊黑龙江大成拳--王海劲道传承--潘霜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明一子内丹功经验谈--张苏
·武当纯阳拳之研究
·武当武术——武当派道家功
·武当武术——武当派道家功
·武当杂志-武当内家功法挖
·武当铁布衫功法
·简化武当八式太极
·武当纯阳秘功“重出江湖”
·武当一阳指
·《重阳真人授马丹阳二十四
·四、武当内家拳法体系
·武当秘传地龙功/吴新芳
·武当山特区关于加快武当武
·武当拳功养生技击原理与特
·武当太极三丰掌理法真要/
·武当武术吹响复兴号角 功
·《太清神仙众经要略》养生
·武当赵堡三合一承架太极拳
·简化武当剑的基本把法与剑

玄 灵 修 真 理 法 学 · 基 础 教 材
青龙山人传授  空净撰著
作者简介
理论探讨篇
传承和概貌
功理研究篇
一、哲学观和方法论
一、修真概论
二、反对封建迷信
总持诀
二、明心见性
三、特异功能分类
三、修德明道
四、性命双修直解
目录
四、修真基本要求
五、修炼禁忌和注意事项
自序
五、论如何顺利通灵
附录
前言
六、慧修通灵功法基础
百病百药
系列教材法诀要鉴
七、基础功法诀与释要
百病百药
系列教材法诀要鉴
七、基础功法诀与释要
虚静修真功--马礼堂、紫阳真人修真序
虚静修真功--马礼堂
大道日生,天地同始。养生之道,以静为先。静为道之本,静为动之体,若能动静俱静,则道可成。如能做到“虚极、静笃”,谓之性空。性空而后体能虚,体虚而后气能灵。空、虚、灵三者结合,成为一体,是养生的上乘功夫。空到极时,谓之“太空”。太空者,无古无今,无物无我,一片混沌,宛如洪蒙。能识得太空之理,则返朴归真有望矣!是以此静功又名之曰《虚静修真》也。
歌曰:心住灵台意念诚,周天运转自流通,有无、无有、有无有,学到无时尽是空。
此《虚静修真》功法,来源于武当形意拳之《内功经》,又谓之形意静功。亦即经之所云之“每日清晨,静坐盘膝,闭目缄口,细调呼吸”者也。然则,何为形意?形意者,乃天地生化万物之形,五行生克之意也。形意乃阴阳之理,养生之术,运动之道,动静之功。人生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一,故人体须合于天地之体,合于天地运化之自然。人体可与天地相配应,故人有小天地之称。人生须潜心修养,揽阴阳而夺造化,使人体生命运动如同天地之生生不息,运化无穷,此即形意之大旨,也是人生须臾不可离者也。
形意并非只是拳脚功夫,其内涵丰富而且深奥。形意前辈郭云深先生云:“形意拳之道,乃是练之以变化人之精神、气质、复其本然之真面目者也。”《丹经》有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不见而章,无为而成,寂然不住,感而遂通”是练神通虚之用也。又云:“静坐功夫是以呼吸调息,神气相合,一气流行,循环无端,无有停滞,是静中求动功夫。此与武术动作之动中求静,二者似乎不同,其实内中之道理则一也”。静功是祛病健身、延年养生的最上乘、最根本功夫,是真正的“道”,非一般“术”之可比。
一、功理
从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医学角度来讲,练功主要是“习静”,静是气功的主要功夫,不入静不能见本性。何谓本性?本性即元性,乃无性之性。元性为先天五元之一。根据古《洛书》所示,人欲修练返还之道,须在性、命根本上落脚。此性命之根本即天地之根。若将人身比喻为天地,此即人身之根本,名曰“天地根”,“天地心”,或简称“天心”。,儒曰“太极”亦即人身之太极是也。此性命之根无方位,无定所,内有先天之信息,其中含有元性,元精,元气,元情,元神,谓之五元。此五元者为先天所具有。人降生之后谓之后天,后天生五物,即魂,魄,妄想,浊精,识神是也。此五物亦谓之后天五行。人生之后,后天五行与先天五行,合二为一,五物为五元所统摄。平时之一举一动最好全由先天所主宰。平时要能作好,练静功时更应该由先天统摄后天。为此,在练功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诚一不二。即专心诚意别无二心地练功,能使后天妄意归于宁静,而恢复先天之元气。此元气不是呼吸之气,名为无气之气。
2、声色不迷。即要使迷人之声色与浊精一起归于宁静,如此则能恢复先天之元精。元精者乃不精之精,为人生命之本。
3、心平气和。如此可使后天识神归于宁静,而恢复先天之元神。也就是说要排除思虑之神,归于不神之神,即不用神之神。
4、人我两忘。如此则能使后天之魄归于宁静,而恢复先天无情之情,即不带任何感情。
5、至善无恶。即在练功时要有善良之心,而无邪恶之念。如此则能使神志意识活动之魂,归于宁静,而恢复先天之元性。
练功时应进入以上境界,才算入门。为此,在练功中必须重视涵养道德,运用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排除杂念,寻求真意以保证更好更深地入静。用神的活动以影响气的运行,神气的统一又可以制约生理的稳态,其目的是维持心、身统一。前面所讲的以先天五元为主宰的统摄后天五物,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神、气、形的稳态,排除七情之干扰,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务,以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用功之时,处于静室,坐则忘形,静则忘心,返观内照。勿追求,勿助长,顺其自然。呼吸要静、细,不可稍粗,不可闻声。闻声则神气皆散。练功以平和中庸为好,要按老子所指出的“虚心绝虑,保气养精,不为外境爱欲所牵,恬淡以养神气,即为长生之道”,还要按功法的规定返观,做到“有欲观窍,无欲观妙”。即是刚练时对窍位可以静观寂照,再逐步进入无欲观妙。所谓无欲观妙,就是进入虚极静笃无为之妙。也就是进入人天合一无物状态之妙。返观内照是练本功法的要诀,静时观照,重要的是随时运用双眼,眼到哪里,心到哪里。在寂照时注意到神和眼的结合,结合得好,呼吸就能安定以至于入大定。将气息定于中,就是进入伏气状态了。达摩祖师《胎息经》云:“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对于呼吸之平定,是自然而然的,不可稍有勉强。强制呼吸则息不能定,气不能伏。要做到心息相依,神气相抱,才能做到呼吸平定,心自然静下来。如果在练功时精神不能与呼吸结合,神必外驰。呼吸不能依附于神,则气难自伏。必须神依息而定,息依神而安,互相依附,才能进入虚极静笃。息定后,更须继续寂照,不惊不喜,不急躁,等待气机之自动。若气机动得慢,来得晚,切不可追求,只要保持虚灵不昧之神,、内照气机动处,就是配合阴阳。阴阳自然相合,我之气也就随之自然伏下来。练功即久,神气亦逐渐充足。至于何时真气自然发动,如何冲关荡窍,都是自然之机,如有一丝勉强或追求,助长,都将妨碍真气之自然运动而导致身体不适。如练功时反复不能入静,可用眼内视功法中所规定的部位。但如用力视,处,会有眼睛疲劳之感,故宜似视而视。可以用眼看体内天体根即守中,守天地之正中,也要似守非守,若有若无,不即不离,不可执着。这样可帮助入静。如果练功既久,静极生动,真气必会逐步发动。真气之发动常在恍惚杳冥之中,此为先天重气与后天气相结合之时,如果感到气动,可以用自己的感觉去应合内功,这就是“感而道通”。使真气发动与自我感觉融化于一处,就是水火相济,阴阳相合,做功时,常会觉得内气有所发动,而根据感觉又发现归于不动了,此时切不可追求,应照常继续练下去,以后神气进一步充足,会有再动。再动则神再觉应。这就是《丹经》上所说的“时至神知,即此时也”。而后则神与发动之元气相凝合。如此常练,可使精神充足,智慧丛生,一切旧病,恍然若失,浑身舒畅,个中滋味,非言语之所能形容也。再者,练功中的“伏气”,绝不是勉强闭气或屏息不呼吸,也并非口鼻不息,而是静细自然,息息归根,外呼吸与内呼吸相接合的状态。是以练功昔要顺乐自然,即所谓“大道不繁,道法自然”《丹经》中有一段话是值得参考的:“小周天行于真气,阳火发生之时,顺其发生之机,以神而引,以息而吹,自然上升,不限时刻,有上行之机,则引上行,有定静之机,则听其定静,总是动而后引,静而后定,不动引之天益,不静定之有损。无论动静,均顺其机而为之,主合尔自然。虽用神引,亦不可着,虽以息吹,亦不可滞,当升机发动之时,元神仍凝玄关,稍分神以引上升之阳火,不过稍着意于呼机,呼时听其自然。用神用息不过如此,余则听其自升自降而已”大意是:静至于极,逐渐会生动机,即真气发动亦即阳火发生之时,应顺其机以神意领之入尾闾之穴,气足者自然一直上入头顶。然后化为甘露,入住脉,此时口津甜满,真气直达丹田。气不足者,不能一次直上头顶,中间有定静之机,须听其定静,气再动再引,再静再定,无论动静均须顺其自然之气机,万不可气不足而强以意领之上升也。须待气机再动时,再以神引之过玉枕,上泥丸,须臾化为甘露降至丹田。其原则是:我主静,我主于静,气必越动;气越动,而我越静。待气缓缓上行时,我配合神以引之,息以吹之,但神息不可执着,不可停滞。
以上是练静功的重要原则,切切不可违犯,违之则出偏。初学者应由老师指导修练为宜,不可妄自作为。
静功之理,概如上述,为了使学者深理解,再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略加陈述。
练习此功,必须在入静后,用眼返观内照,配合调整姿势、呼吸,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收到效果。为何要强调寂静观照?因为大脑在全身整个生命运动中,起着控制中心的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其核心作用。要想使大脑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先充分入静,通过自我意识作用,把意念由散乱变成规律,使大脑细胞活动有序化,整个生命运动的效率乃得以提高。这时人的意识是清醒的,但代谢水平变低,人体内消耗减少,内部噪声降低,自由能相对提高,效率变高,这对于祛病强身,延年养生是十分有利的。
在静寂的条件下,由大脑意念,支配双眼想到窍位,观照到窍位,由双眼放射出大脑的生物电,持续地送到窍位并影响到窍位周围的组织器官。内照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从解剖生理机能的角度看,丹田是膀胱,肾,大肠,小肠,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的部位所在。大,小肠的作用是促使饮食消化,吸收和排泄,肾的功能主要是生成尿以消除代谢废物和过剩物资,并保持血浆和组织液的渗透压以及人体酸碱的平衡。肾的上面罩着肾上腺,此腺体为生命之所必须,它所产生的激素具有多种维持人生命的功能,如皮质激素有抗感染,抗体克,抗寒冷,抗疼痛等功能,而髓质激素的一部分有时作为急救激素使用,它们可使机体准备“奋斗或焕发”。***官具有再生殖能力,还具有内分泌即性腺功能,分泌性激素以保证完成生殖功能,并可延缓人的衰老。
鼻根周围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器官——脑之部位的所在,脑不仅在解剖位置上居于上面,而且在机能方面也占支配地位。脑超越于神经系统的其它部位,并控制其它各部分。脑整合区的性能很复杂,如创造能力,预见能力和抽象的推理能力等,它接受生物电刺激后,可使周围组织器官功能加强。在鼻根之后,有脑的主要感觉中枢之一——丘脑,由鼻根部,视网膜,鼻侧来的纤维,在丘脑下部交叉,丘脑下部具有各种重要功能,它是植物神经系统的皮质下中枢,故而做此静功可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它还与脑干网状结构皮质边缘系统密切相关,共同调节机体和内脑活动。丘脑下部有体温调节中枢,如出汗中枢位于前区,保温和增加产热中枢位于后部,故而在做静功中有身体发热和出汗现象。人体全身水,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调节,由丘脑下部和垂体后叶共同完成。该区域的活动可影响睡眠,觉醒与血压的调节,性活动和内分泌活动以及情绪控制等。由此可见,决守鼻根,使生物电的运行与脑的功能活动出现最直接,最密切的关系,对人体健康,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内照的时间应适当的长一些,否则生物电产生不足,则效果稍差,每次做功时内照应达到40分钟到1小时左右,并且要持之以恒。
二、功法
歌曰:松静坐卧一心专,闲是闲非抛一边,若到恍惚杳冥时,后天气自接先天。
练法:
1、准备活动。从开始准备入坐时,就要先强调心灵上的“静”字,心若不静,则气无所归。
①、踝部运动:坐于床上,两腿伸直,先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两脚5圈,再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两脚5圈。
②、膝、髋运动:接上式,弯起右膝,将右足放到左大腿上边,足心朝内上。左手抓住右脚,右手抓住右膝,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右膝5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右膝5圈。然后右腿伸直,左膝弯曲,同以上方法旋转左膝,顺时针,逆时针各5圈。
③、髋部运动:接上式,两腿伸直。先把右腿朝身体内侧弯曲过来,左手抓住右脚背,右手抓住右膝。轻轻地把右小腿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来回摇摆。放松髋关节,共摇5个来回。然后将右腿伸直,弯曲左腿,同以上方法摇摆5个来回。
以上运动之目的,是放松和活动踝、膝、髋关节的组织,为静坐盘膝做好准备。做以上动作的同时,也可轻柔地按摩骨盆区域。
2、心火下降
端坐,自然盘膝。双手放于膝上,内劳宫对准膑骨。双目垂帘,内视脐下一寸三分处。呼吸要静细。少时气定后,上、下唇微张,以鼻吸口呼。吸无意,任大气自然流入;呼气时,气从口出,要均细无声。此时寂而照,照而寂,入静观看丹田。做功十几分钟后,便觉上虚下实,脐下温暖。这乃是内气逐渐充实之兆。不要追求。如无任何感觉,可再继续坐片刻,同时检查自己是否静下来了?呼吸是否已调匀?待有气机欲动之感觉后,即可转入下一步功夫。
3、还精补脑
仍保持端坐,自然盘膝,双手握固。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右手握住左手四指。手心朝上置于耻骨之上,小腹之下。双目垂帘,闭口合齿,舌抵上腭,眼观鼻根处。以眼观鼻,以鼻观脐,以神泛控,勿忘勿助。意念不可过重。细调呼吸,鼻吸鼻呼。开始时吸有意呼无意,思想入静,万念俱寂。起处是四周空空,达到物我两忘之际。头空脑静,渐入于恍恍惚惚混沌状态。此时则呼吸匀细,已不知吸之为吸,呼之为呼。但要清醒寂照,防止昏沉。真元自然上升,还补于脑,全身温暖舒适。口中津液增多,要随时吞入腹中。坐40分钟或更长些,待感觉适度时,即可转入下一步。
4、气息归元
目光离开鼻根,将神注于丹田,将舌放平,上下方稍稍分开,但仍要闭口,勿泄元气。握固之手慢慢松开,平放于两膝上,掌心对准膑骨。双腿缓缓舒展伸开,足跟相碰。仍用鼻吸鼻呼,吸无意,呼有意,将气慢慢降至丹田。此时丹田仍有温暖之感。如丹田热甚,可减轻意念,待气机完全不动之后,逐渐恢复正常,方可收功下坐。下坐时,先慢慢睁开眼,然后双手互相搓热,沿头、面、胸、腹、腿、足,依次向下按摩,全身轻松舒畅,再活动腿、足、起身慢慢走动片刻,使一切恢复正常。
三、注意事项及治病效果举例
为了防止功中昏睡,应选在精神充沛时练,勿在饱餐后或疲倦时练。练功时间,因人而异。平时应注意函养道德,去私心,不动怒,经常保持太和之气,精神内函。夫妻性生活要有所节制。
学此静功,务必持之以恒,身体力行,注重实践,自能身体舒畅,祛病延年。倘若一曝十寒,时练时修,将会白白浪费时间,无所成效。练此静功时,适当配以动功为好。此功不但可以强身,且可自医自身之疾病,如临时患腹痛者,练功片刻,即可痊愈。人腹痛大多因寒气所致,可入坐静照,以神照腹部。神为一身之主宰,在五行属火,神火下降入腹以温暖之,寒不胜热,腹痛自愈。再如遗精患者,如能严格按规定做功,数日可愈。因凡遗精之病,常由情欲及精寒而得,应当立即猛醒,做到声色不迷,放下浊精,常以元神之光煦照寒精,使精尽化为气,其病必愈。若腹中神气充足,温温暖暖,自有不可思议之真乐也。如能经常做功且保持自身和顺,则耳能返聪,目能返明,长生久视,实为养生之大道。然而行此内功万不可过分着意于死守穴窍,应做到存想内部,似守非守,虚而又虚,空而又空,我与虚空打成一片,此即练神还虚。做到我与太虚同体,即达到人天合一矣。有些年轻人练功易急躁,死守局部,强行引气,这样易于出现偏差,影响健康。《医学入门》指出:“导引是为虚损及气血不周而设,应该运用得当,有节有常而不劳,则气血从轨而无俟于搬运之烦。如今之静功,内动运任督者,久则生痈;运脾土者,久则腹胀;运丹田者,久则尿血;运顶脉者,久则泄脑……”以上便是死守、强行领气而违反自然的结果。练功者只要注意严格按规定练静功,做到松、静、自然,是会大有裨益而无害的。
此《虚静修真功》之适应症较广。如能每天练两次,每次40分钟以上,坚持练半个月时间,则会感觉全身发热,有慢性病者,其病灶也会有不舒服感觉,麻、胀、痈,时隐时现。这时需要坚持练功,百日至半年左右,就会发生较大变化,顽疾可痊愈,身体可转弱为强。
紫阳真人修真序
七返九还金液大丹者,七乃火数,九乃金数。以火炼金,返本还元,谓之金丹。以身心分上下两弦,以神气别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离二卦,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攥五行,以目含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是为合和四象。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以精化为气,以气化为神,以神化为虚,故名三花聚顶。
以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肺而不从四肢,孔窍漏,故曰无漏。精神魂魄意相与混融,化为一气,不可见闻,亦无名状,故曰虚无。炼精者炼元精,非淫邪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念虑之神。故此神,气,精者,与天地同根,与万物同其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以阳火炼之则化成阳气,以阴符养之则化成阴精。故曰: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心之猖狂如龙,身之狞恶如虎。身中有一点真阳之气,心中有一点真阴之精,故曰两物。心属乾,身属坤,故曰乾坤鼎器。阳气属离,阴精属坎,故曰乌兔药物。抱一守中,炼元养素,故曰采先天混元之气。朝屯暮蒙,昼午夜子,故曰行周天之火候。木液旺在卯,金精旺在酉,故当沐浴。震男饮西酒,兑女攀北方,巽风吹起六阳,坤土藏蓄七数,故当抽添。夫采药之初,动乾坤橐龠,取离坎之刀圭,初时云满千山,次则如月涵万水,自然如龟蛇之交合,马牛之步骤。龙争魂,虎争魄,乌战精,兔战神。恍惚之中见真铅,杳冥之内有真汞。以黄婆媒合,守在中宫。铅见火则飞,汞见火则走,遂以无为油和之,复为无名璞镇之。铅归坤宫,汞归乾位,真土混合,含光默默。火数盛则燥,水铢多则滥不可不调匀,故有斤两法度。修炼至此,泥丸生风,绛宫月明,丹田火起,谷海波澄,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以法度炼之,则聚而不散,以斤两炼之,则结而愈坚。魂藏魄灭,精结神凝,一意冲和,肌肤爽透。随日随时,渐凝渐聚,无质生质,结成圣胎。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记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气即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可以夺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千之数也。虽愚昧小人,行之也立跻圣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元精丧也,元气竭也,元神离也。是以三万刻,刻刻要调和。如有一刻差违,则药材消耗,火候亏缺,故曰:毫发差殊不做丹。是宜刻刻用事,用之不劳,真气凝结,元神广大,内则一年炼三万刻之丹,外则一身夺三万年之数。大则一日结一万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则十二时行八万四千里之气。故曰:夺天地一点之阳,采日月二轮之气,行真水于铅炉,运真火于汞鼎。以铅见汞,名曰华池,以汞入铅,名曰神水。不可执于无为,不可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著于持守,不可枯做灰心,不可盲修瞎炼。惟恐不识药材出处,又恐不知火候法度。要须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非谷道,非膀胱,非丹田,非泥丸。能知此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结胎亦在此矣,脱体亦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旁,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此之一窍,不可以私意揣度。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为矣。
今作此序,包含造化之根基,贯穿阴阳之骨髓,使炼丹之士寻流而知源,舍妄以从真,不至乎忘本逐末也。夫金丹于无中生有,养就婴儿,且可泥象执文,而溺于旁蹊曲径。然金丹之生于无,又不可为顽空。当知此空乃是真空,无中不无,乃真虚无。
武当派丹道真诀
打坐述真诠,端身跏趺盘,巍巍形不动,双手放身前。
周身须挺立,松肩体自闲,身不着拙相,调身首为先。
调心更玄妙,需得细精研,除却七情欲,炼己断魔顽。
灵山拴意马,玉树锁心猿,心中无一物,体泰性自闲。
意须空静无,结印太极玄,轻轻盘上放,闭口鹊桥连。
回光勿轻视,垂帘法中玄,且勿圆睁目,神光勿外现。
闭目非正法,阴火误眼前,首正是妙法,清静须自然。
仰面并低首,任督脉易断,如此长久坐,走火必生偏。
腰躬气不畅,污浊生此间,调息须自然,自然息便绵。
绵绵真息现,气气归丹元,切记回光照,返归下丹田。
勿须顽神守,着意法便偏,妙在不即离,勿忘勿助间。
微意守丹元,寂静待玄关,万法皆勿用,道在须弥间。
打坐有三关,疼痛入定难,睡魔阴气盛,破关依志坚。
腿麻与腰酸,或者身疲倦,心猿意马动,刹那心魔欢。
痛苦初发现,首见第一关,恒心长久持,尼虹升九天。
次为入定难,欲定心越烦,非是不能静,心法要口传。
观音言妙法,化己分坤乾,听守二法施,入定刹那间。
回光返照法,太上胎息玄,体性合太乙,坐忘虚无边。
不动无消息,乃是功未全,此时勿烦躁,心境须坦然。
静极忽生动,阴中阳自见,后天之火现,额中明月玄。
壶中火过热,卧龙取水添,丹炉热难忍,甘露灌顶巅。
此间有变化,切记心头间,坐上沉沉睡,非是功夫偏。
乃谓魔出现,睡魔第三关,欲待真阳现,须战睡魔关。
坐上法中行,功法同时现,坎离颠倒术,修行第一剑。
心意勿散乱,万缘勿挂牵,醉饮醍醐酒,墙头花月圆。
予时先后天,一阳生时辨,万物始复苏,易谓复卦间。
二次地泽临,二阳乃发现,重炼水中金,周易龙在田。
三阳开泰时,三候佳期现,摘尽墙头花,搬运归故园。
辛勤熬一夜,明月天上玄,陈疴固疾去,日月换新天。
参透三昧法,行功归自然,时时待阳现,刻刻守一玄。
修真功纯熟,刹那便豁然,先天离火降,烧开水中关。
真元神力大,火焰力冲天,直射到海底,九层铁鼓穿。
海底驾法船,奔腾上九天,切勿停巅顶,下桥归家园。
任督脉通毕,才塑法身玄,坎离初交媾,法转小周天。
此谓予午法,太乙循经玄,真气徐徐转,细研炼汞铅。
风和日丽暖.紫气绕身边,温温祥霭气,沐浴法身坚。
常此温和坐,先天性自圆,待到惊雷响,法力大无边。
震动重楼破,奇经八脉翻,六根皆搐动,两肾如汤煎。
海底红日照,毫光照大千,真元行有径,运转大周天。
此非最终法,还须巅倒巅,药生如何采,巽风呼啸天。
元精牢封固,后天化先天,首明天地理,次须阴阳辨。
周天重头数,乾坤颠倒安,药生如何采,巽风呼啸天。
药盛及时采,打马越河间,炼精化真气,精气养胎圆。
再言用神法,三家乃相见,青龙会白虎,黍米落黄田。
百日筑基法,即难亦非难,凝神入归中,功纯结元丹。
时时忘言守,刻刻待玄关,十月怀胎满,圣婴出黄田。
性命同证法,炼性更需言,七情六欲净,九年纯阳玄。
述时真容易,修炼亦简便,药生知老嫩,恰当精细间。
药老难烹炼,药嫩乃不坚,正逢花盛开,采药归壶间。
火候亦用精,文武须善辨,文火温养用,武火乃采炼。
散功导引法,法法玄中玄,转睛乃明目,降火养神全。
五劳七伤祛,山根乃头安,叩齿添肾水,赤龙搅海玄。
玉液还丹法,吞津入丹田,再运周天气,炼气助道坚。
韦陀献杵式,降魔扩道全,弯弓乃射虎,左右安心田。
擎天翘剪式,黄庭主人安,霸王举鼎法,三田一脉穿。
倒转河车法,再养心神全,双龙入海式,太极化腰间。
扳足需用力,修炼息自然,浴面法中强,摩睛乃相间。
提轮勿忘却,昆仑照顶玄,欲求修真术,需得名师传。
口传与心授,纸上难明言,得法还须炼,只要道心坚。
依法长修持,丹道自然圆。
道家真正筑基法
由于人们对气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当世气功始终停留在养生与保健方面。对初学者来说,这些已经很“高深”,属“上乘功法”了,但对玄门羽流而言,只不过是一些养生小术罢了。离修真的门径还有好长一段距离。为了使一些捷足先登的功友们在修炼中更上一层楼,真正体会气功的最高层次“道”的妙境,笔者愿将一己之得奉献给大家,作为练功的参考。
丹功修炼,须明顺逆。顺即顺天道,逆即逆天行。顺天道即筑基,包括炼神、炼气、炼精的三种实功,乃后天也。逆天行即上乘仙功,还丹以上的层次,包括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合道的化功,乃先天也。要想真正进入气功神秘的殿堂,必须经过筑基一关。下面具体谈谈筑基中的三炼实功。
—、筑基炼神
张紫阳曰:“吾别无他术,为能定心。”又曰:“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炼神可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静。
具体炼法:室内练功,须选光线适中、通风无干扰为最好。后净手、净口、净心以去邪念,焚香三支,以去秽气。另自做二尺见方、一寸半厚软垫一个,做为静坐用。室外炼功,须选空气清新、并且避风无干扰的高地为佳。如果有山水更好,不可靠近坟场。因在坟场内炼功,如功力不深,坟场阴秽气太重,可能出现各种幻景,有碍炼功。并自做护法宝圈一个:中药房买雄黄64克,均匀地装入64个小布袋中,用黄布3寸宽,12尺长,使宽度对折,缝成筒状,并把小布袋装入筒内,两头缝上,即成一个圈。炼功时座在圈内,以避虫毒。
自然端坐后,即取心法口诀:手掐子午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无名指根)净心片刻,收神光,观鼻端白,待白茫茫时,暝目,上注日月天罡(两眼与天目成“品”的上口处),用意须轻。片刻,天罡处即有气旋,渐忘却,入虚空。
如杂念纷纭,可用以下四法:1、斩念法:待念刚生,立即忘却,使其无法连续;2、顺念法:如旧念未消,新念又起,无法斩断时,可顺此念,任其天南海北遨游,久之念尽,即无念也;3、紫阳以事炼心法: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不喜,种之皆然,久而自静;4、庄子听息法:耳听于息,心相随之,久之听亦不听,息亦不息,念住矣。
二、筑基炼气
吾师有云:“筑基炼气乃炼呼吸之气与内气。炼呼吸气又称调息,属后天中的后天气。而内气包括营卫之气和丹田元气,总称后天气。”故炼气当先调息。
1、调息:张三丰曰:“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跻之息与心中之气相会与神,凝气穴之中也。”
伍冲虚曰:“古人托名调息者,世人之息一呼一吸均平,无用调矣。仙家托名调息者,非世法之用,乃调其无气,而至有为。其以神驭气,行之必住,住之必行,在乎停住之间而调之也。随往来之理,而不执滞往来之行,欲合乎似无之呼吸,似心息相依之说。”
张紫阳曰:“静坐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即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也。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
闭息与息定,因内气已生,已脱出调息范畴,下一步可行运气之法,促其法轮自转:
2、运气:《性命圭旨》曰: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以脐为中心),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诀:“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西位。”一句一圈,数至三十六通而止。乃至收回,由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念诀曰:“青龙潜于西位,白虎隐于东方。”亦数至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也。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法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通八脉:晚清丹师赵避尘所传的通八脉地,简单易行,在筑基炼气中起很大作用,今引之:
每天清晨早起,先行八脉之气,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死窍(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升至头中为督脉;二乎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两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凹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两手心走阴俞,双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胸前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跻脉,过脚指至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跻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降至生死窍定住。此八部脉通后,能驱逐一身之阴邪。盖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则无法采药结丹。
三、筑基炼精
道德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悟真曰:“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陈致虚曰:“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也。”
具体功法:
1、心法口诀:接炼神之法,四门紧闭(即眼不观,鼻不嗅,口不言,耳不闻),万缘不动,一意守中,久之万念归一念,一念归无念。持此无念,静待,忽觉心花怒放,周身稣快,万缘净尽,心地空明,此时有一虚灵不昧之念乃真念,不须引动,自然下潜北方极幽之地,此地在阴跻一脉,会阴穴上二指,乃一虚无圈子也。守此,自然水火交而真阳产矣。
2、具体火候的运用,亦可取诀:“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实。”能真正理解这四句修道古诀,并能在修炼中确实做到,证明你已经进入到上一个层次,自然阴精足而无精补也,很快基成无漏而产真阳,进入还丹功程,采后天中之先天也,乃逆运之法。
3、补漏:吾师曰:”夫修道之士,欲全后天形体,需谨防梦中走丹。即睡梦中无我无相,忽一震而醒,自觉阳物壮起,此乃真阳初动,后天精气旺盛标志,需急坐起,用法收回,自可保命长存也。“
其法:端坐,左手雷印(拇指压四指,使其不露指甲)置脐下,右手剑诀(食中二指伸直,拇指尖掐食指靠掌处横纹,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抵尾闾,吸提阳物,意注丹田。几息后,阳物缩,鼓巽风三十六通(逆呼吸),运坤火(性光下凝),产至宝注黄房(精化气收入中宫),渐忘却,入虚空。
又法曰血河车:静坐,忽觉丹田气旋,鼓荡,并上冲心府,须用意引归丹田。再上,再引,久之其上冲之力渐大,可引归丹田后,斜下尾闾,循脊椎内侧上升至玉枕内侧,斜上泥丸宫(天目内三寸一虚无圈子),轻守之,自然化甘霖直下丹田也。
又法曰天星小法轮:如丹田气壮,下冲铁门关(尾闾),并有刺痛感,可引此气循督脉黄道上行至命门。为防气弱无力冲破上二关,可引此气从命门进入丹田,再到脐中,循任脉下行至会阴,轻提肛,至尾闾,如循环36圈,再从丹田到命门、尾闾、会阴、脐中,回丹田,如此逆旋24圈止。
又法曰气河车:如上所行,觉丹田气足,有气循黄道上升,可引此气直撞二关,从玉枕斜上泥丸,静守,此阳气自然化做一股清凉之气从身体正中直下丹田,后封固(即轻守丹田一会)。
以上几种方法,虽有导引成分,然入手筑基必须有为而作,故紫阳《悟真篇》曰:”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也即是这个道理。
四、行功效验
炼功须知行功效验,以此为凭,并参照身体反应,可知自己进入何种层次,是否筑基完成。
前为修复功程,自觉百病皆愈,精力充沛,犹如脱胎换骨。
后为调补功程,有以下效验:在行动期间,有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并日赋万言而不疲。形体见有:精足现于牙,齿则健全,气旺现于声音则宏亮,神全现于两目则有光,并且白发复黑,面如童颜,步×娇健如飞。每次行功中,丹田翻滚盘旋,百脉尽开,阳物兴起次数特勤。此时药源活泼,水质清真,即可转入上乘仙功——还丹功程。
五、须懂修道常识。
1、收功后,可引丹田气遍布四肢,后收回丹田,此乃古经曰:“真火焚身”,可解因静坐而产生的经脉失调,四肢酸麻无力。
2、若头晕者,乃心高妄想,可猛睁两目,意注足下,口中深呼气几口即愈。
3、若乱引气运行,丹田跳动,气散入百脉游走不定时,五倍子磨粉和盐调糊敷脐上,放松入静即可,或用散气法只守涌泉穴。
4、若炼功伤神而至失眠者,可两脚相互摩擦涌泉穴36次,能使你很快入睡。
5、四肢潮热者,乃意念过重,虚火旺盛所致。可引冷息从头流到足心,反复多次即愈。
6、念六字真言,吐不出声,可解以下偏差:
“咝”字补虚治疲劳,
“嘘”字消满解腹胀;
“吹”能使人全身暖,
“呼”能使人身清爽;
心中烦躁应念“呵”,
关节酸疼“嘻”来医。
综上所述,可见仙家筑基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不但具备功、理、法,而且包括行功效验、注意事项、修炼场地、纠编方法等等,这也是区别一般气功的,如果我们再去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只从养生的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它是万法的总纲,不愧是中国气功的最高层次。(
道家真正筑基法
由于人们对气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所以当世气功始终停留在养生与保健方面。对初学者来说,这些已经很“高深”,属“上乘功法”了,但对玄门羽流而言,只不过是一些养生小术罢了。离修真的门径还有好长一段距离。为了使一些捷足先登的功友们在修炼中更上一层楼,真正体会气功的最高层次“道”的妙境,笔者愿将一己之得奉献给大家,作为练功的参考。
丹功修炼,须明顺逆。顺即顺天道,逆即逆天行。顺天道即筑基,包括炼神、炼气、炼精的三种实功,乃后天也。逆天行即上乘仙功,还丹以上的层次,包括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合道的化功,乃先天也。要想真正进入气功神秘的殿堂,必须经过筑基一关。下面具体谈谈筑基中的三炼实功。
—、筑基炼神
张紫阳曰:“吾别无他术,为能定心。”又曰:“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炼神可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静。
具体炼法:室内练功,须选光线适中、通风无干扰为最好。后净手、净口、净心以去邪念,焚香三支,以去秽气。另自做二尺见方、一寸半厚软垫一个,做为静坐用。室外炼功,须选空气清新、并且避风无干扰的高地为佳。如果有山水更好,不可靠近坟场。因在坟场内炼功,如功力不深,坟场阴秽气太重,可能出现各种幻景,有碍炼功。并自做护法宝圈一个:中药房买雄黄64克,均匀地装入64个小布袋中,用黄布3寸宽,12尺长,使宽度对折,缝成筒状,并把小布袋装入筒内,两头缝上,即成一个圈。炼功时座在圈内,以避虫毒。
自然端坐后,即取心法口诀:手掐子午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掐中指尖,右手拇指掐左手无名指根)净心片刻,收神光,观鼻端白,待白茫茫时,暝目,上注日月天罡(两眼与天目成“品”的上口处),用意须轻。片刻,天罡处即有气旋,渐忘却,入虚空。
如杂念纷纭,可用以下四法:1、斩念法:待念刚生,立即忘却,使其无法连续;2、顺念法:如旧念未消,新念又起,无法斩断时,可顺此念,任其天南海北遨游,久之念尽,即无念也;3、紫阳以事炼心法:夫妄念莫大于喜怒,怒里回思,则不怒,喜中知抑,则不喜,种之皆然,久而自静;4、庄子听息法:耳听于息,心相随之,久之听亦不听,息亦不息,念住矣。
二、筑基炼气
吾师有云:“筑基炼气乃炼呼吸之气与内气。炼呼吸气又称调息,属后天中的后天气。而内气包括营卫之气和丹田元气,总称后天气。”故炼气当先调息。
1、调息:张三丰曰:“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意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跻之息与心中之气相会与神,凝气穴之中也。”
伍冲虚曰:“古人托名调息者,世人之息一呼一吸均平,无用调矣。仙家托名调息者,非世法之用,乃调其无气,而至有为。其以神驭气,行之必住,住之必行,在乎停住之间而调之也。随往来之理,而不执滞往来之行,欲合乎似无之呼吸,似心息相依之说。”
张紫阳曰:“静坐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即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也。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
闭息与息定,因内气已生,已脱出调息范畴,下一步可行运气之法,促其法轮自转:
2、运气:《性命圭旨》曰: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以脐为中心),由小而至大,口中默念十二字诀:“白虎隐于东方,青龙潜于西位。”一句一圈,数至三十六通而止。乃至收回,由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念诀曰:“青龙潜于西位,白虎隐于东方。”亦数至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也。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法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通八脉:晚清丹师赵避尘所传的通八脉地,简单易行,在筑基炼气中起很大作用,今引之:
每天清晨早起,先行八脉之气,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死窍(会阴)起,一吸由尾闾升至头中为督脉;二乎由前任脉降至生死窍;三吸由生死窍上升至气穴为带脉;双分至背后双腰眼,双上两膀凹定住;四呼由两膀凹双走两肘外为阳俞,走中指至手心定住;五吸由两手心走阴俞,双回至胸前定住;六呼由胸前双降至带脉,合归一处回生死窍;七吸由生死窍直升至绛宫定住为冲脉,不可过心;八呼由心下降至生窍分开双走两腿外为阳跻脉,过脚指至足心涌泉穴定住;九吸由涌泉穴双回两腿内面为阴跻脉,过生死窍至气穴定住;十呼由真气降至生死窍定住。此八部脉通后,能驱逐一身之阴邪。盖阴气不除,为结丹之障碍,则无法采药结丹。
三、筑基炼精
道德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悟真曰:“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元是药王。”陈致虚曰:“养生之士,先资其气,资气在于寡欲,欲情不动,则精气自相生也。”
具体功法:
1、心法口诀:接炼神之法,四门紧闭(即眼不观,鼻不嗅,口不言,耳不闻),万缘不动,一意守中,久之万念归一念,一念归无念。持此无念,静待,忽觉心花怒放,周身稣快,万缘净尽,心地空明,此时有一虚灵不昧之念乃真念,不须引动,自然下潜北方极幽之地,此地在阴跻一脉,会阴穴上二指,乃一虚无圈子也。守此,自然水火交而真阳产矣。
2、具体火候的运用,亦可取诀:“真意往来不间断,知而不守是功夫。着意头头错,无为又落实。”能真正理解这四句修道古诀,并能在修炼中确实做到,证明你已经进入到上一个层次,自然阴精足而无精补也,很快基成无漏而产真阳,进入还丹功程,采后天中之先天也,乃逆运之法。
3、补漏:吾师曰:”夫修道之士,欲全后天形体,需谨防梦中走丹。即睡梦中无我无相,忽一震而醒,自觉阳物壮起,此乃真阳初动,后天精气旺盛标志,需急坐起,用法收回,自可保命长存也。“
其法:端坐,左手雷印(拇指压四指,使其不露指甲)置脐下,右手剑诀(食中二指伸直,拇指尖掐食指靠掌处横纹,无名指、小指自然弯曲)抵尾闾,吸提阳物,意注丹田。几息后,阳物缩,鼓巽风三十六通(逆呼吸),运坤火(性光下凝),产至宝注黄房(精化气收入中宫),渐忘却,入虚空。
又法曰血河车:静坐,忽觉丹田气旋,鼓荡,并上冲心府,须用意引归丹田。再上,再引,久之其上冲之力渐大,可引归丹田后,斜下尾闾,循脊椎内侧上升至玉枕内侧,斜上泥丸宫(天目内三寸一虚无圈子),轻守之,自然化甘霖直下丹田也。
又法曰天星小法轮:如丹田气壮,下冲铁门关(尾闾),并有刺痛感,可引此气循督脉黄道上行至命门。为防气弱无力冲破上二关,可引此气从命门进入丹田,再到脐中,循任脉下行至会阴,轻提肛,至尾闾,如循环36圈,再从丹田到命门、尾闾、会阴、脐中,回丹田,如此逆旋24圈止。
又法曰气河车:如上所行,觉丹田气足,有气循黄道上升,可引此气直撞二关,从玉枕斜上泥丸,静守,此阳气自然化做一股清凉之气从身体正中直下丹田,后封固(即轻守丹田一会)。
以上几种方法,虽有导引成分,然入手筑基必须有为而作,故紫阳《悟真篇》曰:”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也即是这个道理。
四、行功效验
炼功须知行功效验,以此为凭,并参照身体反应,可知自己进入何种层次,是否筑基完成。
前为修复功程,自觉百病皆愈,精力充沛,犹如脱胎换骨。
后为调补功程,有以下效验:在行动期间,有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头脑清醒,思维敏捷,并日赋万言而不疲。形体见有:精足现于牙,齿则健全,气旺现于声音则宏亮,神全现于两目则有光,并且白发复黑,面如童颜,步×娇健如飞。每次行功中,丹田翻滚盘旋,百脉尽开,阳物兴起次数特勤。此时药源活泼,水质清真,即可转入上乘仙功——还丹功程。
五、须懂修道常识。
1、收功后,可引丹田气遍布四肢,后收回丹田,此乃古经曰:“真火焚身”,可解因静坐而产生的经脉失调,四肢酸麻无力。
2、若头晕者,乃心高妄想,可猛睁两目,意注足下,口中深呼气几口即愈。
3、若乱引气运行,丹田跳动,气散入百脉游走不定时,五倍子磨粉和盐调糊敷脐上,放松入静即可,或用散气法只守涌泉穴。
4、若炼功伤神而至失眠者,可两脚相互摩擦涌泉穴36次,能使你很快入睡。
5、四肢潮热者,乃意念过重,虚火旺盛所致。可引冷息从头流到足心,反复多次即愈。
6、念六字真言,吐不出声,可解以下偏差:
“咝”字补虚治疲劳,
“嘘”字消满解腹胀;
“吹”能使人全身暖,
“呼”能使人身清爽;
心中烦躁应念“呵”,
关节酸疼“嘻”来医。
综上所述,可见仙家筑基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不但具备功、理、法,而且包括行功效验、注意事项、修炼场地、纠编方法等等,这也是区别一般气功的,如果我们再去除其中的迷信成分,只从养生的角度来审视,就会发现它是万法的总纲,不愧是中国气功的最高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