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已尽夜未央讲什么:走进新课程,迎接新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25:46

 

走进新课程  迎接新挑战

校长 高玉峰


高中实施新课程是近几年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焦点话题。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进入新课程。明年秋季,高中新课程也将在我省全面实施。如何更好地实现新旧课程的顺利过渡,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我省高中学校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促使各校尝试课堂教学改革的重大推力。

一、明确新课程实施的内涵及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其依托是课程改革;其要旨是改善课堂教学;其保障是多元评价;其关键是教师队伍。

1、突出自主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最重要的标准是开创性研究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近六十年,竟无一位本土科学家获此奖项,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创新型人才最核心的特质是自主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生活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我们要担负起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应有的责任。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旨在突出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

2、优化课程结构。改革后的新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选修又分为选修Ⅰ、选修Ⅱ和校本选修课程。其中突出了研究性学习和学生选课的自主性,让不同智能类型和兴趣的学生都能够得到个性发展,使之成为有用之材。

为了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需要老师们先学一步,提升能力。除完成“必修课”的教学任务外,还能够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为了保障新课程的实施,需要“走班式”上课,使每一名学生“自助餐”式的课程得以实现。

3、构建新型课堂。新课改的本质可以概括为“课程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以区别于传统的“课本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新的课堂教学应以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主,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显然,传统上教师的“满堂讲”、“满堂灌”将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4、注重多元评价。评价学生的标准不再是综合性的、终结性的,而是个性化的、过程式的,重在明确道德、法律底线,提倡伟大的人格和精神。不再搞类似“三好”、“五好”这类综合的、笼统的评价,代之以单项的、个性化的评价。一般不搞终结式的评价,特别重视过程记录、过程评价,及时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5、提升教师能力。新课程的实施依靠教师,能否成功关键也在于教师。因此,国家实行分批推进的策略,同时加强教师培训的力度,不惜花费巨资培训一线教师。要求广大教师通过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掌握其理念与操作方法,能够较好地驾驭并实施新课程。

二、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认真贯彻“三维”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维”教学目标是一种观念,这三个维度可以理解为要解决学生“学会”、“会学”、“乐学”这三大问题。它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牢固树立这样一种认识,即要关注学生学会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习知识的方法,特别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和科学的价值观,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并将这种认识根植于教师的职业生命中,体现在课堂教学的不经意间,使其转化为教师业务上不懈追求,备课、教学、辅导中的自觉行为。

2、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从“教”与“学”这对矛盾来看,关键在“学”。教师教学的生命和艺术就在于帮助学生不断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成功,增强自信和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因此,各校应当把课堂教学作为改革的中心,在尊重教学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和途径,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当前我校实施的“学案式集体备课、小组式合作学习、‘两导一点’双主体课堂、规范化课时计算、周练月考阶段性检测”教学“五部曲”和“明确目标、阅读检测、要点精讲、自主练习、归纳小结、精选作业”高效课堂“六环节”,正是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而进行的改革实践。

三、把握学习规律,指导学生高效学习

1、温故而知新与建构主义。2000多年前,孔子就认识到温故而知新是学生学习的一条重要规律。2000多年后,基于西方的建构主义理论也认为:新知识是在已有知识上建构而成的。总之,人类公认为对新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必须基于已有的知识。《教育心理学》一书的作者奥斯伯尔在书的前言中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要探明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此,教学也必须遵循温故而知新的规律,循序渐进,使新知识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不断构建,逐步丰富知识体系和网络,并渐渐内化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教学之所以效果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们在不完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性状况和能力状况)的情况下开始的。共性强调得多,个性倡导得少;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可以说,这种教学是无的放矢、盲目的教学,是脱离实际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学。2、学习金字塔。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把教师分成平庸、较好、优秀、伟大四个等级: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要掌握新的知识,需要调动各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美国权威杂志《Science》2005年9月发表了中国科学家研究成果。结论是:动用感官越多,学习和记忆效果越好。当视觉、听觉等全身多个感官一起调动起来的时候,大脑会产生更加深刻的烙印。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研究也表明24小时后知识再现的金字塔规律

 

 

 

 

 

 

 

 

 


(“平均保留记忆率”即24小时后知识保留的“金字塔规律”)

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学习效果不同。研究表明在24小时之后,学生对知识的保留程度,从5%——90%不等。用耳朵听讲授,知识保留5%;用眼睛去阅读,知识保留10%;视听结合,知识保留20%;用演示的办法,知识保留30%;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实验操作、练习,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互相教,快速应用知识,知识保留90%。由此可见:耳、眼、口、手、脑等多种器官综合使用,学习更有效。多感官教学是基于脑科学研究提出来的。脑科学研究表明:调动越多的感官,就可以利用越多的大脑通路,从而建立更多的神经连接,在学生大脑留下更深刻的烙印。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有些人主要是视觉学习者,喜欢看照片、图画;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喜欢听故事、音乐;有些人是触觉学习者,通过触摸会学得更好;还有些人是动觉学习者,通过身体运动或其它动作会学得更好...

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学习金字塔”理论,有效实施多感官教学,让学生观看、听闻、触摸、表演、想象、体验、讨论,让学生实践,亲身经历操作,因“才”施教,就会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3、指导学生高效学习。为了顺利实现新课程,就必须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一个(转14页)

 


 

◆  数学教师  秦 


教师的角色转换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形象,而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那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有那些?

 1、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由以讲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现的教学。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要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教师是学习的建构者。从山东省昌乐二中的教学活动亲切感受到这一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来组织教学,比如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的建构者。

3、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现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更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去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4、教师是课程开发者。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接受者,而是要作为积极的课程开发者,这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理念,也是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课程的开发能力,把课程开发作为职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教师是探究者。教师应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而不是经验和技术型专家。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深入认识自身的专业行为,教师有必要进行研究。同时,教师作为研究者也可以促使教师对教学过程和课堂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与研究,把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为教育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如何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我感到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还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是讲背景、讲思想、讲应用。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

二是多一点情境和归纳,多一点探索和发现,多一点思考和回顾。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是提升思想和观点——如函数概念的提升;

四是把握好对新增内容的定位,把握好对原有内容在要求和处理变化上的要求;

五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实践和探索中丰富和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理论家琼·托马斯说过这样一句话:“革新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当代教育的几乎所有矛盾都可以从中小学教师身上找到。所谓教育问题,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主要是教师问题;所谓教师发展,只有通过教师的再教育、再思考,才能最终落实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所谓素质教育,从操作上讲就是教师价值观的变革及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过程。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观。

 


◆  政治教师  栗丽


9月23,24日,我在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培训期间,深刻地感受到了新课标下的课堂,教改后学生的许多变化。

归来后,我专门在互联网查上找了山东的教改做法和整体思路。从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厅长在全省中小学素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山东省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把目标概括为“三个全面”(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与“三个还给”(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文化课教学改革的根本则在于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那么如何改呢?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事物内部,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教与学的矛盾中,教是外因,学才是内因。要提高教学效益,必须从学的方面下功夫,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此,我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自己的尝试,探索高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一、关于自学

要求学生学在前面。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先有个基本概念,初步轮廓,在自学中发现自己的疑难之处,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提高听课的针对性。我们现在的具体做法是由学生在课前自学整个框题,要求把课本读全、初步读懂。待上课时,教师先在黑板上板书自学提纲,作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接下来是展示环节。我觉得板书学习目标后,课堂上可再给学生二、三分钟,回顾、整理自己自学时的思路,教师到学生中间巡视,了解学情,这对整节课的效率提升非常有好处。

尽量发挥教材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任何精彩的讲解也无法替代的。对于教材,过去曾经认为,经济常识难学,不便自学。而教学实践表明,就课本内容而言,大约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学生,能自学领会百分之六十。再经过精讲、引导和训练、释疑,自学效果将会更好。

要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自学。正如我们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关于精讲

学生自学后,教师精讲20分钟左右。精讲决不是“满堂灌”,不是长篇大论,而是解疑释惑、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精”,就是少而有份量。先说“少”,凡是学生可以独立领悟,通过自学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教师就不需要去重复讲解。这一方面尊重了学生自学成果,使学生感到自学成功的乐趣,从长远说,诱导学生必须扎实自学;另一方面,可以把教师从重复性的一般阐述的简单劳动中解脱出来。再说“有份量”。教师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重点去思考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和学生的疑难点。在最需要教师发挥引导和把关作用的重要环节上,充分显示出唯有教师才能居高临下把握全局,一语道破、点石成金,不容他人取代的重要作用。

讲解中,一要重视反馈,如演板,提问,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二要有停顿,给学生以喘息、回味的机会。持续紧张后的片刻停顿,比紧接着的重复讲解效果更好。三要注重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景。

这样,在课堂时间结构上,改变了传统教学的长时间单一形式的有意注意——听,而代之以多类型、短时间的有意注意——学后听、听后练、练后记,有效地避免了注意的疲劳,提高了注意的质量。

三、关于练习

“精讲”后,出示有针对性的例题和课堂练习题,讲练10分钟左右。练习是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从根本上说,学生学的好坏,最终是通过解题的形式来得到检验和体现的。因而,练习应该是贯穿教学全过程的主线。课堂上要给学生以练习的时间。

要先做后讲,至少是先思后讲。即便做不出或出现差错也无妨,重在尝试。“讲”,要解疑难,讲思路,讲方法,重在点化。有人早就指出:“点化”,标志着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是教师能力和地位的真正体现。

四、关于小结

善始善终。小结把一节课零散知识的系统化,是极为重要的,相信这不仅仅对政治课有效。在课堂的最后,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用简洁的语言或文字形式(如知识歌诀、图表)点化归纳,做好课堂小结。匆匆结束,小结不明确,就如同一篇文章少了提纲挈领之笔,画龙点睛之妙;好的小结则可能成为整节课的高潮和升华。

这样,从认知结构来看,从传统的听一遍,变成了学一遍、听一遍、练一遍、归纳一遍,对所学知识和技能形成“轮番轰炸”,加大了学习的力度。

总之,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提高能力为主旨;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注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

(接40页)提供了机遇。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德经贸关系一定能在克服困难中取得更大发展。

扩大内需加强合作

随后,温家宝特地在繁忙的双边会谈、会见活动日程中抽出10分钟,会见德国企业家代表,并借机就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中德经贸合作向外界传达了重要信息。

“在全球金融危机袭来的时刻,我认为有几点非常重要。第一就是信心,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温家宝说。他指出,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给世人以信心。

“第二点就是中德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世界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道理很简单: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有着广阔的内部需求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我们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克服危机带来的困难,也可以通过扩大内需来加强我们之间的合作。”温家宝说。

“面对当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加强中德两国的经贸合作具有战略意义。我们需要携起手来共克时艰。我想说的第三点就是,多年的合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合作会给中德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应该从战略和长远的观点看待两国合作和两国关系。我们相信各位企业家以及所有德国在中国的企业一定能够在困难中进一步得到发展。我们不仅尊重你们的事业,而且尊重知识产权。”温家宝的话立即引来默克尔和德国企业家们的掌声和笑声。

据新华社报道,默克尔此刻也表示:“您刚才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词:信心。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政治界和经济界的领导人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克服困难!我听说在中文里,‘危机’这个词也包含着机会的意思。”

“你讲得很对,危机就包含机遇的意思。应对得力,挑战可以转变为机遇。”温家宝回答说。 

 

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文章有改动)


有感于“高效课堂”改革

◆  语文教师 袁文玲


开学以来,我校不断深入开展高效课堂的改革,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课改。高效课堂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着力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课上四十分钟深入落实“两导一点”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句话作为一个口号来提是比较容易的,但真正落实在课堂上,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从权威的讲授者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好朋友和引导者。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说起来,做起来,动起来,参与进来。而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的教师深入落实“两导一点”课堂理念,教师要真正起到“导演、导航和点拨”的作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六大环节”,即明确目标、交流展示、要点精讲、自主学习、点评总结、精留作业。在这样的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的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 “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高一语文诗歌单元,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上通过这样的集体讨论与思考,交流意见,不仅能对诗歌有深入的理解,还能阐释出非常新颖独到又合理的意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很有帮助。在教学中,个别提问、查缺补漏、你错我改、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等都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互相交流的时间,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二、学案精心制作、备课务必充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课前的精心准备,高效课堂也难以实现。教学案是教案和学案精华的结合体,它应该知识点明确、内容精细、作业精练,同时也是引领学生学习的纲要,内容要详尽、要含有授课内容、学生练习题、作业、思考、下节预习等内容。学案的制作必须严谨,这样学生利用起来才会更科学有效。好的学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好帮手,还是教师教学的支撑点。在学案的基础上备课,更有目标性,当然,备课一定要充分,这样才能灵活应对高效开放性课堂临时生成的东西。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有时可以自己“改”教材,编入一些让学生猜测和想像的内容,以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各种不同的思维取向。在备课中将重点、难点突出,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不仅是对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温故才能知新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以上几点是我在这一段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展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会严格配合教改要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们在改革中总结经验和不足,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水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加大备课环节的投入,投入时间、精力,精备训练题,巧设作业题。多在差生的单个辅导上下功夫,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帮助学困生。提倡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实行“兵教兵”战术,为老师减轻负担,分担负担,促进教学成绩的大幅度提高。

 


课改  机遇  挑战

◆  化学教师  谢  辉


为适应明年河北省进入新课改试验区的需要,学校领导高瞻远瞩,对课堂教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模式是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这类认识性任务看成课堂教学的中心或目的,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讲“深”讲“透”。期望学生记住知识并按教学设计设想回答问题和多做练习,其结果是在教师“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背上沉重的记忆包袱。这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控制,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使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而我们学校采取“双主体”的教学方式就能克服传统教学的这种弊端,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讨论,自由发言,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新课程的理念里,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咱们学校的“两导一点”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导演、导航,点拨的作用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不谋而合。化学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自主、协作、探究相交织共同构建新知的过程。在合作互动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解决化学问题为纽带形成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这种联系中可以通过及时的信息反馈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合谐氛围中促成学生学会学习和人格的健康成长,同时在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改革从来就没有一帆风顺的,总要受到这样和那样困难的阻挠。比如,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些内向的学生或者自卑的孩子在小组讨论中不是很积极,回答问题也不是很踊跃,导致成绩较差,而成绩的较差又使学生更加的自卑、内向,不愿与小组内的成员交流;而有些学生则思维特别活跃,总是在小组讨论中制造一些影响讨论的话题,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同时由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在学习中往往不能充分的预习,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当然还有课容量小等问题但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科学的代替非科学的是优胜劣汰的必然结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这就需要课老师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对课堂的控制能力,做到收缩自如,班主任教师和心理老师多与那些内向的孩子聊天,鼓励他们,让他们消除自卑的心理,积极讨论、踊跃发言,同时,要加大对那些思维较活跃的孩子的管束,合理分组……。

新课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去实践总结和提高。

新课改预示着新的挑战,也昭示着新的机遇,只有勇于变革,适应新课改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学校作为河北省教育界的排头兵,先行一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是理所当然的。这样才能使学校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  数学教师  张风雷

 

 

 

 

 

 

 

 

 



在十月份的“高效课堂教学月”中,学校提倡实施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和“‘两导一点’双主体课堂”,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进行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具体体会如下:

一、平等对话,发挥双主体作用。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平等对话。老师参与学生的合作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话,学会合作,增强自信。

二、展示成果,设立评价机制。

评价探究结果,具有共享学习成果,激励后继学习的意义。由于学生在探究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对探究的成果也进行了小范围交流讨论,对探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质疑,对来自各方的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对探究的问题有了较全面、深刻、独特的见解,他们内心有着想展示思维成果的渴望与冲动,他们想在展示成果中展现自我。因此,教师要设置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来汇报探究成果,以便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都能从探究阅读中获得收益。并且设置有效地评价机制,使得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奖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追求形式,而且要追求形式与效果的统一。我认为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第三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经过这一个月学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课堂参与性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同时意识到要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知识,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效率进一步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体会

◆  物理教师  席  伟


十月份是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月,全校老师踊跃加入改革的行列,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和体会。

一、课堂改革基本理念

1、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课堂上,教师要因材施教,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要更多地创造机会让低层次的学生参加活动。

2、教师的“教” 要为学生的“学”服务,让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

3、构建“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当堂达标”轻负高效型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4、授课必须体现精讲精练,对于难懂的,教师要启发,适当点拨,指点迷津。教师要把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充分地自读、自解、练习、纠错、思考等,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

二、课堂改革的主要特征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
     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是独立的,都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理解与尊重。教师需要尊重,学生也需要尊重;学生需要爱,教师也需要爱。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才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之间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尽可能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上的评价方式多样化

课堂上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能使学生获得对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和情感。教师在评价时要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言表达或合作意识和技巧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表扬。

(2)学生互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应该是评价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应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并教会学生如何互相评价。

(3)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即:从服从他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评价;从偏向评价他人发展到评价自己;从片面性的评价发展到全面地进行评价。只要遵循评价发展的规律,就一定能使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三、课堂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还未轮流发言完不可草草收兵。合作学习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观点和看法,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更重要的是给予时间上充足的保障,在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活动要有一定的比例。课堂上过多地让学生活动,最终可能导致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有困惑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思维,并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

3、课堂上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的时间要适当控制。学生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必须为本课学习任务服务。如果安排展示课前预习学习成果的时间偏长,反而影响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所以,应把激发兴趣作为优化课堂教学(转54页)


 

◆  语文教师  谭东山

——兼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创新教学

 


当前我校语文教学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如火如荼的进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在赏析语言和把握思想,方法侧重朗读和讨论,相对来说容易展开和落实“两导一点”等新课改理念;而文言文教学,尤其是古代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的教学,则面临较大的挑战:

其一,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朦胧的喜欢,如果不能引导不到位,这种朦胧的欣赏转化为发自肺腑的喜欢,如果不能体会诗人或豪放或婉约的情感,同样就不会内化为鉴赏诗歌的能力。

其二,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三朵金花,蕴含着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如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现实,追求自由,忧国忧民,积极进取等精神价值观,是很好的传统文化和德育教育的精品材料。

其三,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得分的一个难点,而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鉴赏方法的培养都离不开这最经典的诗歌的教学。

面对如此形势,我开始在教学中努力落实新课改理念,以下以宋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落实新课改过程中的几点体会。我暂将自己去年和今年两次教案提纲列出来,便于对照。

 

教案一(新课改前)

《永遇乐·井口北固亭怀古》

课时安排:《词七首》按照课本顺序讲完李清照的《声声慢》,学习的本词。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含义

2.理解作者力主北伐又不主张草率北伐的愿望,体会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遗憾

3.背会全诗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同学们都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吧?里面有两个男主人公——郭靖、杨康,他们的名字“靖康”就是为牢记北宋靖康年间发生的靖康之耻。

公元1125年大宋攻金,宋徽宗匆忙退位,长子赵桓继位是为宋钦宗。1126年,大宋都城开封被攻破,宋钦宗于12月正式投降,1127年,宋徽宗和宋钦宗本人及后妃皇子公主3000多人被俘,另俘皇宫官女、宫女及民女15000多人,运至大宋国土,北宋灭亡。而到了南宋,金的侵略更加肆无忌惮,而南宋的统治者却采取躲避苟安的态度,导致南宋偏安一隅的状态,这让爱国志士痛心疾首,就产生了一批南渡爱国词人,如陆游、辛弃疾。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怀古伤今诗《永遇乐·井口北固亭怀古》。

(板书标题和作者)

二 走近作者

1、简介辛弃疾字号和文集

2、传奇一生

生于金人占领区,22岁揭竿而起抗金,后投奔耿京,其后率领50骑兵直奔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大营,将叛徒张安国生擒绑缚马上,疾驰送到建康处死。他深谋远虑,虽在朝任职但不被信任,42岁遭馋落职江西长达20年之久,再度被起用却是有名无实。

3、南宋的两次北伐:张浚北伐,韩侂胄北伐。一个草率北伐,一个是借北伐之名抬高自己声誉。

三 欣赏范读,体会情感

1.播放录音,学生体会

要求:注意字音,轻重读和情感的起伏。

2.学生谈感受

3.自读提示

四 再读全词,整体把握

1.讲解典故的作用

运用典故一般是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

2.这首词类别是一首怀古词

五 读讲结合,疏通典故

1. 孙权典故

仰慕昔日抗击北方来犯强敌的英雄,感叹今日无英雄,暗含对朝廷的不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 刘裕典故

出生寒微的刘裕最终建功立业,北伐中原,体现“事在人为”的道理,令词人更加佩服,意欲学习。

3. 刘义隆典故

好大喜功,仓皇北伐,轻启兵端,结果惨败而归。借古讽今,劝诫勿轻率北伐。

4. 佛狸祠典故

异族皇帝的祠宫,被沦陷区的大宋子民祭拜,暗示南宋政府无心北伐,以致那些昔日大宋子民已渐渐无心回归大宋,表达词人无限悲愤。

5. 廉颇典故

暗示自己老当益壮,虽欲报效祖国,奈何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六 小结

这首词,词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表达自己仰慕英雄,力主北伐,但又反对草率北伐的愿望,同时对南宋统治者无能昏庸表示愤慨,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遗憾的心情。

七 背诵课文

八 作业

1.背诵全词

2.预习《扬州慢》

 

教案二(新课改后)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本课前的课时安排如下:1《虞美人》,2. 《一剪梅》和《声声慢》,3《雨霖铃》,4.《念奴娇》

教学目标:

1.理解用典故借古讽今的含义

2.理解作者力主北伐又不主张草率北伐的愿望,体会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遗憾

3.背会全诗

 

教学过程

导语:

1. 对联: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大家猜猜这幅对联赞誉的是谁?

明确:郭沫若先生写在辛弃疾墓前的。上联称赞辛弃疾诗风豪放,下联赞誉他又抗金忧民情怀。

2. 板书作者

初读全词,整体感知

1.自读全词,读准断句,体味情感

2.学生个别朗诵(男女生各选2人朗诵)

思考:应该用什么语气?中间如何高低起伏?

朗读指导:

上、下片各四韵,依次是处、去、住、虎、顾、路、鼓、否八字;韵脚要读得响亮,其后要有稍长停顿,则层次自然清晰。

3.欣赏范读,注意体会情感起伏

学生谈欣赏体会,为什么?

提示:包含作者情感,表面上这些历史故事隐含着自己的情感。这种手法叫什么?

明确:用典故

4. 讲解典故的作用(借古言今)

分析典故 把握情感

(一).文章运用了那些典故?各自有什么含义?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形成发言提纲)

(二)学生展示,老师把握引导

1.孙权典故

1)景物有何特点?(自读句子,引导一切境语皆情语)

明确:豪壮

2)为何想到孙权?

生:孙权是英雄,作者仰慕英雄。

师:三国英雄众多,为何独独仰慕孙权?

生:孙权打败来犯的强敌曹操。

师:这个历史故事在此有何含义?(提醒:联系典故的作用)

生:词人的时代,北方政权金入侵,南宋无力抗击,作者力主抗金,仰慕英雄。借孙权抗曹典故表达自己力主抗金的志向。

师:既然是仰慕抗击北方少数名族政权入侵的英雄,为何不仰慕打败前秦的东晋谢安了?他也是抗击北犯强敌的英雄啊?孙权的典故还有什么与本词契合?(提示鉴赏诗歌的方法“七看:看标题,看小注,看作者……

:标题提示是在京口,孙权曾在此建都。

师:对,找的很准。这首词的标题是怀古诗(板书标题,提示怀古)。怀古诗中的历史人物不能凭空出现,临古迹,想古人,借古事,抒今情。

2.刘裕典故

1)提问:写刘裕典故的共六句可以分两层,试着概况层意。

生:“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是一层。后面的三句是另一层。前面说他住处和出身,后面是他功业。

师:很好,找的很准。那前后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转折关系,虽然出身寒微,但是能建功立业,创造北伐中原的神话。更不容易,更是英雄了得。

师:那这个典故又表达词人什么情感?

生:仰慕出身寒微而力抗北方少数名族的英雄,同样力主抗金。

师:为何词人仰慕都是抗击北方强敌的英雄,所谓英雄惜英雄,词人毫无疑问也是英雄。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辛弃疾的一生

2.补充交代作者的传奇一生,见前一教案)

3.两个典故虽都是仰慕英雄,但一详一略,为什么?两者有何区别?(小组讨论5分钟)

生:都是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事业都是从京口起步的。表达辛弃疾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大报复。

师:概况很准,还有一点就是两者的身份都是帝王,昔日帝王在此成就功业,而今日却无英主豪杰。(风流被雨打风去)也有借古代帝王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师:……

生:……

明确:两位英雄都与京口相关。所不同的是:孙权是继承父兄业的守成英雄,在抗击侵略中建功立业。而刘裕是出身贫贱的创业英雄,是主动大举北伐。一守一攻,一守成英雄,一创业英雄。相比之下,刘裕更能表现“事在人为”精神,更契合出身平民的词人的仰慕之情。

小结引申:我们要学习本词的手法,在写议论文时,举例也要古至今中外,多层次多角度,这样文章更严谨,更有说服力。

3.刘义隆典故

提问:用刘裕的儿子典故有何深意?

父亲创业英雄,北伐中原大获全胜。儿子却草率北伐,惨败而回,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更突出北伐要谋定后动,不可草率。

4.佛狸祠典故(略)

5.廉颇典故(交代背景:42岁遭馋落职江西长达20年之久,与廉颇遭遇相似)

课堂小结

这首词,词人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表达自己仰慕英雄,力主北伐,但又反对草率北伐的愿望,同时对南宋统治者无能昏庸表示愤慨,表达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遗憾的心情。作者的情感也是顺着“仰慕英雄——衷心劝勉(北伐勿草率)——痛心愤慨——壮志难酬。

饱含情感 再读课文

要求:带着情感脉络朗读背诵全文。

作业布置

1.背会全词

2.预习《扬州慢》

 

点评:

反思同样一课,同样的内容,同样的目标,不同的讲法,不同的效果,我的体会如下:

课堂问题的设置很关键

由一个大的问题(各个典故有什么含义)统帅整节课,有利于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课堂思路。

导语的设计要简介,避免节外生枝。

教案一的导语在实际课堂诱发了学生对《射雕英雄传》的回忆,学生的兴趣易被引向课本之外。而教案二直奔主题,导入效果要好一些。

课堂不能全部预设。要有一定生成性。

教案二中关于孙权和刘裕详略描写问题,最后归结的写议论文论据方法就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对我的启发。

诗词背景的介绍要融入到课文之中

背景知识介绍往往是学生感兴趣的,如果一开始就介绍,开始学生的兴趣是有了,但是随着课文的解析,部分学生就容易走神。所以在课文分析相应部分穿插进去,既调动学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全面理解内容,这样在入文的基础上结合背景理解作者思想,而不是先了解作者思想和背景,再“帖标签”般生硬将作者思想塞进文章中。这样真正达到“知人论诗”的效果,也避免背景和内容的脱离。

新课改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建构

在第二次诗词讲解中,我尝试先给学生简单的讲解词的发展史,再从刘煜写愁的《虞美人》入手,到李清照写愁的前后两首词《一剪梅》和《声声慢》,最后到写离愁的柳永的《雨霖铃》,简单总结一下婉约词特点(女性化的柔美)。讲完婉约再转入豪放性的苏轼的《念奴娇》、辛弃疾的《永遇乐》再总结豪放词的一般特点,这样给学生关于豪放和婉约的较整体的宋词系统知识。让我欣慰的是有学生在随笔里这样写到:“我认为,婉约词多写愁,闺阁思妇和离愁别绪;而豪放词多写英雄,仰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

虽然这位学生的表述并不十分准确,但是我很欣慰,因为他在有意识的构建知识体系。

讨论要先独立思考再交流,务实是关键

经过讨论的词句,大部分学生都能记住。学习积极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也有个别不愿学的学生滥芋充数,乘机讲不相关的话。学生讨论过程中,前期的独立思考很关键,提出问题就讨论,只会滋长不爱思考同学懒于思考的陋习。同时,交流的东西要用纸笔记录,否则一讨论热热闹闹,一发言就一言不发。另外讨论的时间把握也很关键。

新课改是大势所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被动听课的少了,学生的劲头足了,走神的少了,上课发言的多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更有效的让学生切实主动地交流,这还需要不断的摸索。但我相信:只要组织有力,适时引导,科学启发,精心总结,学生定会在新课改中提高能力,老师也会受益匪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