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旗袍秀:隋朝一代权臣:杨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3:35:20
我,大隋朝废太子杨勇,父皇母后面前的失宠儿。
   我是在公元581年3月父皇称帝时被立为太子的,公元600年10月被废。那段时间,我把一切视为合情合理,率性而为。我是父皇的长子,立为太子顺理成章。尽管大臣高颖多次劝我舍浮华,崇简朴,立功业;尽管杨广弟弟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内交宦官,外联杨素,夺嫡之相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我依然我行我素。天下都将是我的,享受享受不应该吗?节俭?呵呵!立功业?父皇能称帝,最终出谋划策的是谁?高颖、杨素、我而已!
   我以为,我和杨广是亲兄弟,我了解他。他文武双全,却好大喜功,尤其喜欢自我夸耀。父皇看起来不喜欢他的这一点,好多次斥责他。他总是低眉顺眼,唯唯诺诺。说也奇怪,在父皇母后大臣亲王面前,他居然就此谦逊隐忍了许多。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能忍多久?狐狸总会露出尾巴的!何况,靠这点小聪明就想扳倒我?那么多大臣都在支持我,他就靠一个杨素就能翻天了?杨素立下了盖世之功,父皇忌讳着他呢!
   然而我错了,我太小看我这个弟弟了,更小看杨素的手腕。最要紧的是,母后也倒向了他,最终我成了孤家寡人,成了废太子,成了庶民,被贬到皇宫之外的这座小山里,再也见不到父皇,见不到母后了,我能做的,除了在小山里从一个山洞爬进另一个山洞,只能是一遍遍地回忆往事…… 们只能进行假设!但这些假设的准确度是相当低的
我们先来看杨勇这个人,喜欢奢华的一个人,这也是让杨坚看不顺眼,最后被杨广专了空子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杨广知道他父亲崇尚节俭,在他父王面前都装的很节俭!
而且杨勇的城府较杨广要浅!但杨勇的确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才能!
隋炀帝之所以失天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什么叫做“适度”!他无节制的劳民伤财,好大喜功,贪图享乐!失尽了民心!任人不当·这些是隋朝在他手里这么快灭亡的原因。
其实,杨勇和杨广都是喜爱奢华之人,这是两兄弟的通病!
我们再来看杨勇,他喜欢奢华是尽人皆知的,所以我认为即使是杨勇即位,那些劳民伤财的举动也未必比隋炀帝少!再看他城府不太深,也很有可能任人不当,再加上隋朝末年的天灾人祸!
所以我个人认为,即使是杨勇即位,也许会比杨广在位时间长一点,但隋朝也不能是一个长久的朝代!   杨素年少好学,有大志,与牛弘(后任隋礼部、吏部尚书)同窗。知识渊博,文学、书法均有造诣,然不受人重视,只有叔祖魏尚书左仆射杨宽对他赞赏,他对人夸耀说:“他是了不起的人才,杨家子孙谁也不及他。”

  天和七年(公元572年)三月,周武帝诛杀字文护亲掌朝政,株连多人,杨素团曾受护的重用,也受到冷落。此时,杨素以其父敷死于王事,未受朝廷追封,上表申诉。武帝不理,他连上三表,武帝大怒,下令杀杨素。杨素理直气壮地说:“臣事无道天子,死得其所。”武帝闻言,刮目相看,欣赏他的胆略,赦免他无罪,并追赠其父为大将军,谥忠壮,授他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武帝又令素起草诏书,素下笔成章,文词华丽,帝赞扬他说:“好自为之,不愁富贵。”杨素回答说:“恐富贵来逼我,我无心图富贵!”于是,武帝更加信用他。为什么杨敷死于邺时隔九个月,杨素一声不吭,直到他的靠山宇文护被杀才上表申理?其实杨素是把追封父功以巩固门第作为资本,以寻找新的靠山。正因为他曾是字文护的人,激起了武帝的愤怒。而精于权术的杨素,想出了以壮言惑主的激将手法,果然奏效。这样,不仅巩固了门第父荫,而且得到高官厚禄,受到皇帝器重。

  在隋朝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杨素屡立战功,不断受到加封。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十二月,文帝任命杨素代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共掌朝政,杨素深知自己的政治才能远不及高颎、苏威,其所以能取而代之,一是军功,二是善干媚主。诚然隋文帝是历史上有数的卓越君主,但他晚年心狭多疑,偏听谗言,滥杀大臣,而素精于权术,投其所好,最得宠信,令素代威为相,是文帝在政治上的一大失误。

  可文武百官都清楚,杨素“推政体国,处物平当,有宰相风度,不如颎也”。文帝心里也明白,治理国家依靠颎,隋朝“制度多出于颎”,“当朝执政将二十年,颎之力也”。杨素在军事方面确是帅才。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二月,隋征突厥,任命杨素为行军总管。四月,杨素大破达头可汗。开皇二十年,晋王广为灵朔道行军元帅,素为长史,两人结成知交。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十一月,以杨素为云州道行军元帅击突厥,第二年三月,又大破突厥。

  杨素为巩固既得政治利益,他不惜危害国家利益。早在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二月,隋在岐州之壮筑仁寿宫,任命杨素为监造。杨素请宇文聘书恺执掌将作大匠,封德彝为土木监。素滥用民力,移山填谷以立宫殿,督役严急,丁夫多死,“疲顿颠仆,推填坑坎,覆以上石,因而筑为平地,死者以万计。”时值酷暑,“役夫死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残暴如此,令人发指。

  两年后,仁寿宫成。宫殿宏伟壮丽,亭台楼阁“宛转相属”,前朝宫殿无与伦比。文帝派左相高颎视察,回奏:“颇伤绮丽,太损人了。”待文帝去仁寿宫亲见如此豪华,又听说杨素役了残暴,大伤民力。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这不是没有道理的。杨素违背了治国崇尚节俭的法则,文帝曾告诫太子杨勇说:“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人者。”同时,就在杨素广征了夫修仁寿宫时,开皇十四年,关中大军,百姓无衣食,以糠菜度日,文帝流泪自责不食酒肉,并率饮民就食洛阳.在此情况下,文帝深恐杨素伤民力钱财太甚而激起民变,故迁怒杨素。素束手无策,向封德彝请教。封为人邪辟,多阴谋。他教杨素别害怕,转求皇后,必有恩诏。

  杨素即在北门拜见独孤皇后说;“帝王之法,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造一座宫殿又花得了多少钱呢!”皇后以此言劝帝,帝果然转怒为喜,反以素为忠诚,召素入见,独孤皇后在侧安慰杨素说,你知道我们“无以自娱,盛饰此宫”,表现了你的忠孝!赏钱百万,绢帛三千匹。显而易见,杨素是把仁寿宫建立在数十万农民的血汗之上的,他以此为厚礼奉献给杨坚夫妇,得到“忠孝”的美誉,使皇帝更加信任他。

  文帝晚年,隋宫廷发生了争夺太子之位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杨广争夺帝位,杨素起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开皇元年(公元581年)二月,杨坚正式建立隋朝,立世子杨勇为太子。勇好学,通词赋,性宽和。军国政事及尚书奏死罪以下,皆令勇参加处理,勇对时政不便,多所损益,文帝采纳。一次,文帝打算迁山东之民充实北部边塞,勇进谏说扰民太甚,文帝遂止,多次对朝臣说勇有治国的才能。然而杨勇的致命弱点是承袭士族的奢侈之风,喜声色犬马,又不善于掩饰。勇曾装饰蜀销,文帝批评他不节俭。

  不久,遇冬至日,百官朝拜杨勇,他张乐受贺,仪似天子,违反礼制。文帝下诏禁止,称今后冬至朝贺,免上东宫,开始猜疑杨勇。勇喜美色,尤其宠爱昭训云氏。开皇十一年九月,他的妃子元氏子息心疾而死。元妃是独孤皇后为勇所配,怀疑勇,并派人侦勇罪过,勇失爱于父皇与母后。

  文帝次子杨广觊觎太子之位已久,明白哥哥失宠于父母的原因,就更加刻意矫饰自己。他只与萧妃居住,文帝到他的居所,他藏美妾于别室,仅留穿粗布老妪侍左右,乐器上弄满堂上,文帝以为广不好声色。杨广又贿赂宫室,上下称广“仁孝”。看相的术士对文帝说:晋王广“贵不可言”,嗣皇位者,“皇后所最爱者当与之”。在这一系列假象的蒙蔽下,文帝遂有废勇之意。接着,杨广乘机人宫在独孤皇后面前痛哭失声,伪称太子勇要杀他。独孤氏大怒,咒骂杨勇如“豚犬”,决意废太子勇。

  废立太子是国之大事,宰相是要参加决策的。这期间,右相杨素态度暧昧,坐观时变,而左相高颎则不然。早在平陈之时,他因杀美人张丽华而得罪了杨广,又与杨勇是儿女亲家。开皇十九年六月,文帝试探高颎说;“有神告晋王妃,言王必有天下。”领回答说;“长幼有序。”文帝沉默不语。独孤皇后知道高颎的态度不可改变,便设法除掉颎。随后,文帝令选东宫卫士入上台宿卫,以此削弱东宫势力。高颎对此持反对态度,奏称:“若把东宫强者抽掉了,恐东宫宿卫太弱。”文帝变了脸色说:“天子宿卫要勇者,太子何须壮士?你难道要我蹈前朝的覆辙吗!”因而怀疑颖与勇姻亲为奸,不满之情溢于言表。独孤氏见此,也乘机挑拨,令人妻颎谋民文帝益信。

  八月,文帝罢免高颎上柱国、右仆射,除名为民。杨素是高颎椎荐的,又身居右相,他可以出来为之辩冤。可他却沉默不言,不仅表明他是忘恩负义之徒,而且暴露出他有坐收渔人之利的意图。果然,从这年九月开始,他独掌相权,成了废立太子的关键人物。

  当时,宇文述是杨广的心腹,他对杨广献计说:“诚然,皇太子失爱已久,大王才能盖世,可是,废立者,国家大事,并非易事,然能移主上意者,唯杨素耳,素所与谋者唯其弟杨约。我与杨约是朋友,先与约谋,则大事可成。”

  杨广大喜,派宇文达贿赂杨约,并谕旨皇帝、皇后有废勇立广之意。杨约对杨素讲了这事,杨素拍掌说:“我没有考虑到,靠你启发,但不知皇后所言虚实,若是这样,我一定于。”

  杨素拜见独孤皇后,微称普王仁孝与文帝相类,以此试探。独孤氏流泪说:“你讲得对,他很孝顺,我真害怕勇儿害了他啊。”杨素立即攻击勇“不才”。独孤氏重赏了场素,让他参决废勇立广的阴谋。

  杨勇听到了风声,不知如何是好,文帝亦知勇不安,派素去东宫观察他的动静。杨勇得到来报,穿着礼服等着接待素,可素故意不进门,以激怒杨勇。勇知素侮辱他,愤慨形于颜色。素回报文帝:“勇怨望,恐有他变,愿深防察。”文帝更加怀疑勇。

  独孤氏派人收集勇的过失,加以添油加醋上报文帝。杨广也贿赂东宫幸臣姬威,罗织杨勇罪名,于是,“内外喧谤,过失日闻”。文帝信以为真,遣人摒去东宫侍卫,加强自己宿卫。太史令袁充对文帝说:“我观天文,皇太子当废。”文帝说:“天意如此,朝臣不敢说什么了。”遂决定废勇。

  开皇二十年九月,文帝在大兴殿召集群臣,逮捕太子左庶子唐令则等数人,令杨素宣布东宫罪状,素伪称道:“开皇十七年,我奉敕皇太子严办刘居士余党,太子不理。反而说:‘居士余党已伏法,你是右相,自己去办理吧,与我何干。’又说:‘昔日父皇代周,若事不成,我第一个被杀,如今做了天子,竟待我不如诸弟’。”

  文帝说;“此儿不堪承嗣久矣,我虽不如尧舜,终不能以万姓付不肖子!我恒畏其加害,如防大敌,今欲废之以安天下。”

  左卫大将军元是苦谏:“废立大事,千万别听谗言,将来悔之莫及!”

  在杨素授意下,姬威制造谎言,诬陷杨勇曾说“父皇在开皇十八年当死”云云。

  文帝听此,伤心地说:“哪一个人不是父母所生,乃至于此!”立即下令囚禁杨勇,收其党羽。这中间,杨素舞文巧低,锻炼以成其狱。有司禀承素意,奏元昊是勇同党,将其逮捕入狱。杨素逼杨勇招供养马千匹是想谋反,勇自辩说:“国家有马数万匹,我为储君,养马千匹,怎能说是谋反呢?”杨素又把东宫服、玩等物陈列于庭,让人观览,以示勇之罪恶。

  十月,文帝在武德殿召集文武百官,废勇为庶人。许多人是同情杨勇的。勇长子宁王俨是文帝长孙,上表恳请宿卫,言词哀切,文帝很感动。杨素挑拨说;“皇上小心毒蛇咬手,千万不能留下祸根!”在杨素主持下,将元昊、唐令则等数人处斩。十一月,文帝立杨广为太子,并将勇付广管制。勇知废己之罪是杨素等人罗织的,请求见父皇申冤,广阻止不得见。

  一天,杨勇爬到一棵大树上呼喊,希望父皇能够听见。而杨素却散布流言,向文帝诡称说:“勇被癫鬼所迷,神志错乱,不能召见病人。”文帝信以为真,拒不见勇。素诬陷经营,构成其罪,类皆如此。从废勇立广的阴谋活动看到,杨素阴险毒辣,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杨勇做太子二十年,理政宽平曾得到文帝称道;而杨广好声色犬马较杨勇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他善干矫饰罢了。名臣李纲曾上书文帝说:“今日之事是皇上的过失,非勇之罪。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贤明之士辅导之,足堪继嗣皇业。”李纲官虽卑微而敢犯颜直谏,与杨素阴谋误国相比,忠奸是何等分明。废勇立广是文帝晚年最大的失误,他的失误导因于轻信杨素和独孤氏的谗言,所选非人。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元月,文帝以尚书右仆射杨素为左仆射,苏威为右仆射。成性怯懦,素从来都轻视他,做事独断专行。因此,实际上是杨素一人独掌相权,他梦寐以求的权势如愿以偿了,也在用手中的权力,做更多的坏事。    

帮助杨广篡位的权臣杨素:是魔鬼,也是天使

 

■     宇文若尘

 

【载于本刊(红版)2009年第12期】

 

史载,女皇武则天曾下诏宣布隋朝权臣杨素以及他兄弟的子孙后代,都不得留在长安担任京官及充当侍卫。武则天为什么下这样的诏书呢?

 

原来,曾担任武则天御医的杨元禧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怀恨在心的张易之便找机会对武则天大吹枕边风:“元禧,杨素之族;素父子,隋之逆臣,子孙不应供奉。”

 

君主最担心的就是臣子不忠,所以武则天一怒之下,便下了这道诏书。诏书中有两句评论杨素一生的话最是触目惊心:“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义之鬼。”

 

从唐太宗以来,大唐的君臣们都一致认为,隋朝之亡与隋炀帝的过分折腾有关,而鼓捣隋朝改易太子,让好矫饰、爱折腾的杨广登上皇位的权臣杨素正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致国于倾危”的一代权奸。

 

弄权恶魔

 

杨素跻身历史舞台,最初凭的是武人身份立下的军功。

 

作为大将,他的统兵作战方法十分独特残忍,每次大战前都要在军中借故找一些犯错的士兵在阵前斩首,多者百余人,少者也不下十几个。还未开打,己方先流血盈前,人头齐刷刷落地,杨素却眉头都不皱一下,照样谈笑自若,而他这样做的目的竟然是为了鼓舞士气。

 

两军对阵,他从不指挥整军压上,而是先派一二百人上去厮杀,不能取胜而败下阵来者,无论剩下多少人,立刻全部斩首于阵前。继而再派几百人上去厮杀,不能取胜的再全部斩首,直到取胜为止。

 

这种极为罕见的战法,历代兵法中唯有《尉缭子兵法》提过,但将之用于实战的,仅杨素一人。这种战法历代以来虽一直为人所抨击,然而却令杨素历经百战,罕有一败,因为只有抱定必死的决心,才能激发内心的战斗意志。

 

这种冷酷的战法得到大唐名将李靖一定程度的认可,他在自己的兵法《李卫公兵法》中曾如是道:“古之名将,十卒而杀其三者,威振于敌国;杀其一者,令行于三军。”当然李靖有没有将这种战法引入自己的实战中不得而知,但李靖在大唐一朝往往凭少数人马即能取得巨大胜利却是不争的事实。

 

凭着这种残忍的战法,杨素统兵战无不胜,甚至在跟突厥这种天生的骑兵作战时都豪气冲天,打得突厥达头可汗的十万铁骑号哭而去。

 

凭借战功的不断累积,杨素很快升到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右丞相)的位置,与隋朝第一名臣高颎共掌朝政,成为朝臣中的二号人物。然而,尽管打仗厉害,但治国理民远非其长,政务方面远远不如高颎。从这个时候开始,为了谋求更高、更荣盛的地位,杨素努力钻营,大耍奸计,由“功臣莫居其右”的一时人杰,来了个华丽转身,向“致国于倾危”之一代奸雄转变。

 

翻开《隋书》,有个现象令人不得不关注,那就是在列传中排名靠前的十几号人,几乎没有一个落得善终,究其原因,乃是因为隋文帝虽有雄才大略,却一向刻薄猜忌,加上大隋江山本是从北周的孤儿寡母手中夺来的,名不正言不顺,故此隋文帝向来对群臣防范很深,晚年猜忌尤重,一干重臣,先后以各种小毛病或斩或黜,最后连视若亲子的“真宰相”高颎也无法避免。功臣之中,唯独杨素没有遭到厄运,而且一路高升,成为头号权臣,其个中原因,不得不察。

 

史载,杨素当政后,朝臣中稍有不肯附和者,马上就会遭到杨素的暗中陷害或排挤。很多同僚之所以下马,背后总能看到杨素施展黑手在运作,更有一些人,因为十几年前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得罪过杨素,也被当权后的杨素找到机会公报私仇、打压报复。

 

从隋朝名将史万岁之死,可瞧出杨素行事之阴狠毒辣。

 

史万岁曾作为杨素的副手参与平定江南的叛乱,因战功卓著得到高升,后来突厥犯塞,他被授予跟杨素等同的军权统兵出战,立下比杨素高得多的军功。杨素忌其功劳在己之上,便向隋文帝献谗说其实突厥人早就投降了,史万岁完全是为了邀功而向毫无准备的突厥人进攻,结果史万岁不仅有功不赏,反而在隋文帝心里留下了恶劣的印象。随后,借着隋朝太子杨勇被废一事,杨素假称史万岁没有在朝堂上候旨,而是跑去拜谒东宫。是时隋文帝正在追查太子余党,一听此言,怒火攻心,立即给史万岁定了一个“怀诈要功”的罪名,命人当堂将其打死。

 

史万岁之死消息传出,天下知与不知之人莫不为其鸣冤流涕,可见杨素之“奸”已经到了怎样一个地步。然而,杨素一生最大的罪名并非上述这些案例,而是改易隋朝太子一事。

 

隋文帝与独孤皇后一共生有五个儿子,长子杨勇在隋朝立国之初即被立为太子,后来的隋炀帝杨广排行第二,帝位本没有他的份儿,但他通过与权臣杨素勾结,终于将哥哥搞下马,夺得帝位。

 

杨勇当了20年太子,并无大过错,就是花钱稍微大手大脚了些,他一生最大的缺憾即是碰到了一个极品老娘。独孤皇后奇妒无比,不但不让皇帝老公染指其他女人,连臣子的小妾生了儿子都能惹得她醋意大发,因此,因为太子杨勇基本上和正妻没什么感情,反而跟小妾们生了一堆儿女,杨勇在她眼里简直成了荒淫好色的代名词。

 

隋文帝这个著名的“妻管严”向来是唯老婆马首是瞻,加上他本人一贯勤俭节约,所以对杨勇的很多做法也看不惯,因此对长子杨勇的印象越来越差。

 

作为杨广一党的权臣杨素,抓住这难得的空隙,不停地诋毁太子杨勇,不停地在隋文帝耳边聒噪杨勇这个不是那个不是;另一边又不停地暗示晋王杨广如何贤能友好。久而久之,杨勇便成了比刘阿斗还昏庸、比陈叔宝还败家,将来早晚会断送大隋江山的不合格储君,而晋王杨广则毫无疑问成了唯一适合接替他的人选。

 

600年,隋朝改易太子一事终于尘埃落定,太子杨勇被废为“庶人”,杨广正式做了太子。历史,在杨素的一手操纵下,狠狠地拐了个弯。

 

杨素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不光彩角色,注定了他今后一生都只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千秋万代人所唾骂。唐太宗曾在一道《谕侍臣绝谗构论》中痛斥杨素:“隋太子勇抚军监国,凡二十年,早有定分。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逆乱之源,自此开矣。”

 

杨广做了太子,他的其他兄弟马上有人表示不服,杨素又出面罗织罪名,将三弟蜀王杨秀废为庶人。

 

满朝文武,除了驸马梁毗还敢上书弹劾,已无一人敢出头,梁毗怒斥:“太子、蜀王罪废之日,百僚无不震竦,唯素扬眉奋肘,喜见容色,利国家有事以为身幸。”然而,杨素权势已极,终无法被撼动半分。

 

最后,连隋文帝之死,都与杨素挂上关系。

 

关于隋文帝之死,史书虽然闪烁其词,并没有明言说是被杨广所弑。但是综合来看,杨广一党终究难逃嫌疑,而作为杨广首席帮凶的杨素,一直被视作具体行动者,受到万世之唾骂,武则天诏书里说他“生为不忠之人”指的正是此事。

 

在喜欢给历史人物脸谱化的中国,杨素的白脸形象似乎已难再改,然而,在拨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之后,我们又发现,杨素似乎长有另外一副完全不同的脸谱,他宽容大度、不拘小节,不但是善于挖掘人才的伯乐,更是接连促成几段爱情佳话的好人,隋唐之际产生的“破镜重圆”、“风尘三侠”、“牛角挂书”等几段佳话皆与他有关。

 

在杨素身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到魔鬼与天使截然相反的面孔!

 

天使之美

 

在这些作恶多端的外表之外,杨素似乎长了另一副面孔,他赏识新人、奖掖后辈,积极挖掘人才,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不爱美色识英雄,为了提拔后进,甚至不惜送走自己宠爱的女人,接连促成了好几段爱情佳话。

 

第一个与杨素有关的爱情佳话即是著名的“破镜重圆”故事。

 

杨素作为统一南北的主要将领之一,立下了重大军功,事后论功行赏,奖品包括一个绝世美人—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乐昌公主以其美貌和贵族气质很快赢得杨素的专房宠爱。然而有一天,杨素却发现美人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眉宇间总透出一股无法掩盖的忧伤,疑惑之下,追问事情原委,一问才知道,原来公主的前夫找上门来了。

 

陈朝亡国之前,乐昌公主的原配丈夫徐德言早早预料到国家命途多舛,于是与妻子约定:以夫人之才貌,倘若国亡你必然流落到权豪之家,那时你我恐怕会永远分离,倘若我们缘分未绝,还有机会相见,应该有一个信物。信物,即是一面打破成两半的铜镜,夫妇俩各执一半。

 

事后,果如徐德言所预言的那般,陈朝亡国,美貌的乐昌公主被作为战利品送到长安,并被隋文帝赐给功臣杨素,而徐德言则侥幸逃过兵灾,捡了一条性命。

 

但是,夫妻俩恩情未绝,徐德言流离失所,历经千难万苦,终于从江南来到隋都长安,并按照事先约定的方式以那半面铜镜与乐昌公主的家奴对上了号。乐昌公主得知此事,且喜且忧,喜的自然是前夫前言未忘,夫妇仍有团聚的可能,忧的是侯门一入深似海,越公杨素家的高墙大院阻隔了两颗依然相恋的心,怎么办?难道跟杨素直言吗?以他对自己的宠爱,知道自己心里还记挂着别人,男人身上易见的嫉妒之心会不会让他一怒之下杀了徐德言?公主辗转反复,不敢如实向杨素说明,只得偷偷哭泣,数日不食。

 

就在公主心里忐忑不安之际,性情男子杨素却做了件让她料想不到的事:听完故事后的杨素不但没有生气,反倒怆然动容,立刻让人召来徐德言与公主相见,然后赐宴,在宴会上当堂宣布,将乐昌公主送还徐德言,顺道还赠送他大量财物。

 

故事的最后,乐昌公主与徐德言偕老于江南老家,“破镜重圆”遂如最圆满的童话一般,成为千百年来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而故事背后那个成人之美的杨素,如大多数做好事不留名的人一般,却被人忽略了。

 

第二个与杨素挂钩的故事便是大名鼎鼎的“风尘三侠”传说。“从来女侠出风尘,早知李靖是英雄”的红拂女在故事里原本也是杨素的人,不过她慧眼识英雄,居然主动连夜私奔投靠了白天到越公府上拜见过杨素的李靖。

 

在故事原始出处《虬髯客传》里面,红拂女是背着杨素偷偷投奔李靖的,他们一见面便情投意合,因担心被追捕很快化装逃出长安。但是红拂女讲的一句话却很关键:“诸妓知其无成,去者众矣。彼亦不甚逐也。计之详矣,幸无疑焉。”杨素对逃跑的姬妾居然不怎么想追回来,由此,我们姑且认为杨素半是被动半是自愿想成人之美的吧!

 

前两个故事让明代的冯梦龙对杨素大加赞赏:“不追红拂妓,放乐昌,俱越公大豪杰事!”第三个故事相比前面两个也许没那么有名,但杨素慷慨豪迈提携后辈的豪情却比上面两个故事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与杨素同朝为臣的李德林有个聪明英俊的儿子李百药,七岁能文,被喻作神童,前途本是一片光明,可惜在成长道路上却犯过一件大错,差点儿前程尽毁,甚至可能丢掉性命,幸运的是,他碰到了杨素。

 

有一天,李百药色迷心窍,夜入杨素家后院,跟杨素的小妾通奸,结果被杨素逮个正着。以杨素当朝第一号红人之权势,李百药本该是死无葬所了,没想到杨素看到年未二十的李百药仪神俊秀,风度翩翩,一副玉树临风的少年郎模样,心下暗自赞赏,有心要放其一马,于是跟他提了个条件:“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称吾意,当免汝死。”当即给李百药松绑,并送来纸笔。李百药也不含糊,当场写了一首文采飞扬的长诗以献。

 

杨素看了一下“答卷”,赞赏不已,立即履行前约,让他走人,非但如此,杨素还顺手将那个与李百药通奸的小妾送给他,成其好事,并送了数十万钱财做礼金。

 

不久之后,李百药更被授予隋朝礼部员外郎的官职,而这一任命,正是杨素大力向隋文帝推荐的结果。

 

被人捉奸在床,非但没有遭到惩罚,还得到美女和巨额钱财,当上了高官,估计李百药做梦也没有想到竟有如此好事。

 

古时帝王,有时为了表示一下大方,也会将一些人老珠黄、容貌抱歉的宫女送出宫外,奖赏给有功将士。但是如杨素这般,将最宠爱最绝色的女子转手送人,甚至在被戴了绿帽后仍能不计前嫌,不做惩罚慷慨送人,堪称极品。而且,作为历史人物,这种成人之美的事只要有一桩就足以令人敬佩了,但杨素居然一口气成就了三段锦绣良缘,如果再加上下文嫁侄女予封德彝一事,那杨素一共为后世创造出了四段爱情佳话,这个记录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了。

 

除了频送美女,成就几段爱情佳话外,杨素还以其罕见的识人眼光,接连提拔了很多后辈新人。

 

真实历史中,“风尘三侠”主角之一的李靖,年少时确实得到过杨素的格外关照。李靖乃是与杨素并列隋朝四大名将的韩擒虎之外甥,有这层关系,李靖从小就有很多机会与包括杨素在内的前辈见面。时任左仆射(相当于左丞相)的杨素尽管暗地里一直嫉妒跟自己同列的其他三位名将,但对后辈李靖却非常看好,曾手抚自己的座位对李靖道:“你这小子,前途无量,将来早晚是要坐我这个位置的!”

 

另一个被杨素提携过的后生乃是“牛角挂书”这一典故的男主角—李密。李密在隋末唐初这段历史中绝对是个风云人物,巅峰时期手握天下一半以上的精兵强将,“威之所被半天下”,隋唐评书里最著名的几个主角如秦琼、单雄信、徐懋公、程咬金、王伯当等人都是帐下鹰犬为他东征西讨。

 

但是,李密在拥有这份家业之前,在大隋朝尚未崩溃之前,极度落魄、前途最黯淡的时候,他坚持不懈地学习,骑牛在路上的时候也要在牛角上挂着《汉书》捧读,正巧被杨素撞见。杨素十分惊奇,骑马在牛后跟了好久,然后才上前询问,与其交谈一番之后,大为惊奇,立刻将他引荐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认识,并很实诚地对儿子告诫道:“你的识见水平跟李密比,差太远了。”

 

在杨素的撮合下,落魄青年李密青云直上,跟朝中一号大员的儿子交上了朋友,一身本领总算找到了用武之地,这为日后杨玄感造反也算提前找了一个好帮手。

 

在被杨素提携过的人当中最邪门的当数封德彝,这人跟李靖一样,年轻时也曾得到杨素的一再垂青,史载杨素向来自负才盛,对朝中很多同僚正眼都不瞧一下,但唯独对愣头青封德彝十分赏识,不但对其“降礼赏接”,整日与他“论天下事,衮衮不倦”,还将一个侄女嫁给他,最后对他下了一句跟李靖类似的评语:“封郎终当会坐上我这个仆射位子的。”

 

哪知这句话不但成了鼓励封德彝奋发向上的动力来源,甚至还救过他一命。封德彝参加了隋炀帝征讨辽东的战役,坐船从海路出击,半路上船出了意外,全船的人都落水而死,只有他有幸捡了一条命回来。据说他落水后抱住了一块木板,随浪漂浮在茫茫大海上,但不久即力气用尽,陷入绝境。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突然想起杨素对他说过的那句话,猛然警醒:我将来是要当仆射的人怎能死在这种地方?

 

处于绝境中的封德彝正是靠着这句话作为信念的支撑,坚持了下来,即使前胸随着波浪起伏,跟木板相互摩擦皮开肉绽,甚至都露出骨头,依然死死抱住不放,最终等来救援,捡了一条命回来。

 

大难不死的封德彝后来果真如杨素所言那样,作了唐高祖李渊的右仆射。

 

得到杨素赏识的几位青年,日后皆是一时才俊。隋末风云人物李密就不必多说了,官至宰相的封德彝也无需再提,就连被捉奸在床却意外人财两得的李百药,在贞观盛世大规模修史之时,独自承担起《北齐书》的修撰工作,这本著作后来位列二十四史之一,李百药也算不朽了。

 

若说世界上伯乐太少,也不尽然,至少隋唐之际的杨素可算一个。(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