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香天下 嫡女传奇结局:钱伟长和无锡“钱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6:20:52

  本刊记者/王家敏(发自无锡、上海)

  无锡“钱氏故居”前,有一条名为啸傲泾的小河,连接七房桥与荡口镇,东往苏州。据说,钱家人为它起名“放生官河”。钱氏子弟曾在此坐船,东往苏州求学,再经由上海出国留学。古稀之年的钱伟长重返故居,曾在这条小河前长久矗立。

  作为科学界“三钱”,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同宗于吴越国王钱,祖籍江浙水乡。这里鱼米富饶,成为近代中国最繁荣的地区,在西方的坚船利炮中被迫开放;这里的人重商好学,也成为“西学东渐”最初的见证者。

  20世纪以来,江浙地区民间思想活跃,人才蓬勃。此地一直以来“盛产”院士,便是明证。值得一提的是,两院院士中有海外留学背景者约占37.25%。“其中江浙人士也占据了重要的角色。”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所长王杨宗认为,江浙是开放之地,因而留学者众多,“其中钱氏家族院士10人中,多数有留洋求学的经历。”

  书香门第

  江苏无锡,鸿声乡七房桥村。

  岔路口往里,是一座建造中的古式大宅。槐树缝隙处大约可见木质梁柱,齐密的瓦架也搭建起来。当地居民热心地为来访者指路,不无自豪地说,“这里出了大人才。”

  这便是钱家故居,原名“五世同堂”。老宅已在文革期间拆损殆尽,后来陆续新建了民居。2009年起,这里搬迁腾空,由政府出资,重新修建钱氏故居。理由之一,便是这里走出了国学大师钱穆和中科院院士钱伟长。而整个鸿声地区,先后有10位院士和学部委员——台湾中研院院士钱穆,中科院院士钱伟长、钱钟韩、钱临照、钱令希、钱逸泰以及江阴钱保功,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易、钱鸣高,中科院学部委员钱俊瑞。

  “从1972年开始,钱伟长几乎年年到七房桥的老屋来,对家乡的感情非常深厚。”钱伟长的堂侄钱煜说,“他有时候会在老宅门前的河边站很久,也不说什么话。”

  在建的大宅位于河北岸,保留了江南建筑的飞檐高挺,青瓦雕栏。宅邸共七进,进深宽阔,皆有东西厢房。在第二进东厢房的台阶上,还保留着乾隆年间的石刻铭文。

  大约100年前,钱伟长就出生在这座七进大宅里。他和父亲钱声一、四叔钱穆同住第三进,居所题名:素书堂。

  多年后,钱伟长这样描述父辈所给予他的熏陶:“父亲和四叔陶醉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用薪资节省下来的钱购藏了四部备要和二十四史,六叔以诗词和书法见长于乡间,八叔善小品和笔记杂文,就作了我的国文老师。”

  “家人回忆,钱伟长3岁时,就随其父课堂旁听,摇头晃脑。” 钱煜说。

  钱家多习书人。钱伟长祖上三代都是乡村教师。钱伟长祖父承沛公是清朝末榜秀才,在荡口镇设私塾。而后钱声一、钱穆也在荡口镇各小学任教。而无锡另一支脉中,钱临照、钱令希两兄弟之父钱伯圭则在荡口镇果育学校从教。

  事实上,“钱家院士”都出自相似的书香家庭。钱学森的父亲是教育家钱均夫,钱三强之父是国学家钱玄同。现年58岁的美国科学院院士钱永健,则是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榘之子。

  “钱氏历代知书达理,不仅家族基因好,后天也受到家族氛围的潜移默化。”上海钱氏联谊会副会长钱宗保这样解释。他退休前是一名船舶工程师。他认为尽管钱氏各支系分散,但大都保留着祖辈勤书好学的传统。

  钱宗保还保留着一本民国时期编纂的《钱氏家乘》,其中翔实记载着“钱氏家训”,共635字,阐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方面的修身及公德之道,告诫:为官则“执法如山,守身如玉”;交友则“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人们熟悉的还有朱子家训,颜氏家训,内容大都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一脉相承。”杭州师大吴越钱氏家族研究所所长李最欣认为,名门望族多有类似家训,这对家族子弟的成长起着暗示、鼓舞和指引方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