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8评测视频:书海知音的回忆 范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3:34:06

书海知音的回忆

前言:

是书,使你我成为知音。

没有年龄的差异,没有性别的不同,没有贫富的界限……

书,使贫者富,富者贵。

书海知音的回忆,不仅仅是秦书耿老师在建平中学图书馆六年工作的回忆,更是我们大家与书结缘分,成为知音;同学们与秦老师结缘,成为忘年交的回忆。

一, 缘起

1985年暑假,秦老师奉调至建平工作,并如愿去了图书馆。图书馆的条件

很好,有丰富的藏书,有宽敞的空间。可是利用率不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八万册藏书,学生只能从两个窗口,见到千余册书籍,而且除了晚自修可以在窗口临时借阅外,要两周才能办一次外借,每人限借两本。要改变图书馆的现状,就得让图书与学生见面。

二, 图书馆实现全开架

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先把借书周期从二周缩短为一周一次。然后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实现了半开架,实现了第一次突破。半开架后,同学可以隔着玻璃,从书架上挑选图书馆藏的近一半图书了。在此基础上,又经一年多努力终于实现了第二次突破,实现了全开架。从此,同学可以在建平中学图书馆的书海中任意敖游。

图书馆实现全开架得到各方赞扬,上级授与先进称号。图书馆人员积极性高涨。更其高兴的是全体同学。他们孜孜不倦地向书海寻求各种知识。学生与图书馆人员的友谊也得到增进,积极参与了各项课外活动。不少同学为图书馆当服务员。图书馆的各项课外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三, 书海知音

“书海知音”创办于1987,是图书馆办的黑板报。先后有范静,陈石燕,马笑虹,刘琳,罗缨,姜磐峰,范佶翔,瞿婕苹,刘焱,沈方,贺韵岚等参加工作。内容有新书介绍,读书心得交流等。指导同学选好书,读好书。赵才兴老师还特意帮刻了一枚“书海知音”的图章。

四, 红学爱好者小组

1987年暑假,中央电视台热播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开学后,同学纷纷来图书馆,借阅《红楼梦》原著和评红作品。因势利导,把红学爱好者小组的架子搭了起来。开始只有6个人,吴蕙任组长,还有李霞蓉,丁黎,王云帆,蔡晓虹,张舒燕。后来人数逐年增加,最多时达二十余人。吴蕙毕业,由王玉琪,瞿婕苹先后接任组长。1989年后,邀语文教师徐俭,共同参加指导工作。

红学爱好者小组每周活动一次。主要是交流各人在阅读中的想法,也讨论一些共同喜欢,共同想破解的问题。也让各人试写一点评红习作。这些在后期经王云帆选编,提交《建平教育》出专辑一次。红学爱好者小组向上海红学会取得联系,该会副秘书长李梦生先生多次给小组活动以指导,还派专人前来参加小组活动。红学爱好者小组还试图参与社会活动。当新书《红楼解梦》出版,大家被一些大胆的看法所吸引,争着阅读,热烈发表意见,形成几点看法,邮给作者。

五, 书海知音读书知识竞赛

1987年秋,学校举办艺术节。图书馆承担了组织读书知识竞赛。定名就是第一届书海知音读书知识竞赛。这是第一届,后来还办过第二届。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二步。初赛是印好初赛试卷,由参赛人索取,允许开卷查找资料。然后在阅卷基础上,以分数高低,分别决定初高中参加决赛的名单,于艺术节当晚,举行决赛。这次竞赛在推动读课外书,普及文史基本知识方面,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六, 《读书乐》剪报

《读书乐》是一份剪贴报的名称。图书馆订有几十种报纸,但都是要装订备查的。只有《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各一份是供工作人员阅读,不需保存。利用读过的报纸,选择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内容,剪下来贴在采色的书面纸上,先以墙报形式张贴。待下一期上墙,旧内容换下,装订成册,供阅览室阅览。累计达五六十册,很受同学欢迎。有的班级还特地来图书馆上阅读课,让同学自由选读剪贴报。《读书乐》由蔡云燕主持,后由江燕继任。

七, 知音书屋

这是同学自己办的小书店,可以说是《书海知音》和“红学爱好者小组”倾全力办下来的。办知音书屋的动机:一方面是学校离书店远,同学买书不方便;另一方面是让参与同学,有社会实践的机会。1988年暑假之后,《书海知音》和“红学爱好者小组”都已经比较健全,精力有余,考虑还可以做些什么?觉得办书店最好。因为图书馆与书店打交道方便,而广大同学也迫切需要一个好的购书环境。于是决定办书店,并定名为“知音书屋”。

依靠各方支援,白手起家办书店总得有些条件,如资金,屋子,办公用具等,我们什么都没有。怎么办?争取各方的支持。主要是争取到洋泾新华书店的支持,提供书籍给我们代销。开始只代销一些教辅读物和工具书。利用图书馆楼梯口一小点地方,借用一只书架,一张办公桌,挂起一只写着“知音书屋”的镜架,就开张营业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书海知音》与“红学爱好者小组”全体同学均参与知音书屋的经营活动。当书店规模稍大一点时,楼头就不够用了,搬入阅览室一侧。书店经营与阅览室开放同步。参与者分成多班,有空就来,没空请假。另外,还推举各项管理人员。经理,副经理先后由刘琳,丁黎,唐惠荣,张舒燕担任,张还兼管帐目,由朱易担任采购。

克勤克俭,艰苦创业。知音书屋是在毫无资金的情况下办起来的,靠的就是社会的帮助和参与者的艰苦努力。开始只靠洋泾新华书店给于九折代销书撑门面,卖掉可得百分之十的收益。当资金累积到几百元时,开始向外扩展货源。凭红学爱好者小组与上海红学会的关系,得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关照,给于直接到发行部书库找书,一般给八折优惠,有的甚至是七折优惠。只是该出版社离学校较远,为了节约成本,我们只能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出动好几人,用一辆老坦克自行车,扶的扶,推的推,搬回学校。随后,又开辟了几处书籍和文具的进货渠道,都是靠这种人海战术的运输,广进货源,把知音书屋办得日益兴旺。

知音书屋的开办,给广大同学也带来实惠。经济上虽无特大好处,总也得了一些便宜。首先,不用出校门,就能买到心爱的书籍和文具。而且知音书屋还常常找因头,让利销售。逢时逢节,学校举办重大活动,都搞九五折优惠。给于同学最大的好处是,知音书屋从上海古籍出版社淘来的书海珍宝。都是价廉物美。几毛钱,一元多点的小本子,内容都是介绍古代文人或即古代文人的作品。有诗词,有笔记。新书上架,很快便会销售一空。大部头的也很受欢迎。书屋曾向辞书出版社进过几批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中国古代名句辞典》,《成语大词典》等,也颇有销路。

书屋虽然是薄利多销,必竟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这样我们的《书海知音》,红学爱好者小组活动经费有了着落。还给每个参与者装备了《红楼梦》,《红楼梦鉴赏辞典》,《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书屋立了一个规矩,逢参与者生日,就给举行祝贺活动,赠送一点精美的书籍。每学期终了,也搞一次联欢活动。知音书屋办了三年,1991年暑假后停办。这一方面我们的主力是91届和92届,91届的毕业了,92届的进入高三冲刺阶段。另一方面,顾问秦老师也退休了。一时找不到人接替。当时还有节余一千多元和部分卖剩物品,当时商量想利用暑假去苏州西山旅游,偏偏碰到当年太湖发大水,此举只能作罢。最后决定,将一千元整数交徐俭老师继续组织红学活动,余数热热闹闹地搞了一次联欢会。

结束语

从实行图书馆全开架,到创办“书海知音”黑板报,成立“红学爱好者小组,举办”书海知音知识竞赛,创建“读书乐”剪报,创办“知音书屋”…… 

点点滴滴,回忆无尽。

书,已经与我们每一个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了知音。

愿书海无涯,知音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