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蛮故事 知乎:2011届高三语文小说、散文阅读训练十一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22:35:10

2011届高三语文小说、散文阅读训练十一篇

(2011-02-10 14:38:18)转载 标签:

2011届高考

2011届高三

语文小说

散文阅读训练

十一篇

教育

分类: 高考语文试题

2011届高三语文小说、散文阅读训练十一篇

(附参考答案)

 

一、好兄弟

汤姆有一架私人小飞机。一天,他和如同兄弟般的好友库尔驾着飞机做一趟旅行,飞过一个人迹罕至的海峡。飞机已飞行了两个半小时,再有半小时,就可达到目的地。

忽然,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了,估计是油箱漏油了。因为起飞前,他给油箱加满了油。汤姆一边关小了油门,一边安慰库尔:“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说着,他将操纵杆交给也会开飞机的库尔,走向了机尾;不一会儿拿来了降落伞,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包。他说:“库尔,我的好兄弟,我水性比你好,我先跳了!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我夫人和孩子们把它当宝贝呢!我爱他们!当然,撑不到海岸你就跳吧!”说完,他就冲出了舱门。

飞机上就剩下库尔。不一会儿,仪表显示油料已尽,飞机在无力地向前滑翔。库尔决定也跳下去,于是,他一手扳紧操纵杆,一手抓过降落伞包。他一掏,大惊,包里没有降落伞,是汤姆的衣服!库尔咬牙大骂汤姆!没伞,就不能跳;没油料,靠滑翔飞机却是飞不长久的!库尔急得脑顶冒汗,只好使尽浑身解数,能往前开多远就开多远。

飞机无力地朝前滑着,往下降着,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就在库尔彻底绝望时,奇迹出现了一片海岸出现在眼前。他大喜,用力猛拉操纵杆,飞机贴着海面冲过去,“嗵”的一声撞落在松软的海滩上,库尔晕了过去……

半个月后,库尔回到他和汤姆居住的小镇。他拎着那个装着衣服的伞包来到汤姆的家门外,发出狮子般的怒吼:“汤姆,你这个耍弄朋友的家伙,给我滚出来!”

汤姆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跑了出来,一齐问他发生了什么。库尔很生气地讲了事情的原委,最后抖动着那个包,大声地说:“看哪,他就是用这东西骗我的!没想到我没死!真是上帝保佑!还有,他居然还要我尽可能保住那家破飞机你的宝贝!哼!”

汤姆的妻子被弄懵了,怔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可是,他,一直……”接着,她认真翻看着那个包,衣服被倒出来了,便从包底掏出一张纸片。她只看了一眼,就大哭起来:“好兄弟……”

库尔一愣,拿过纸片来看。纸上写着两行极潦草的字:

库尔,我的好兄弟,机下是鲨鱼区,跳下去难以逃生;不跳,飞机不堪重负,我们俩都得死……你一个人驾着飞机肯定能滑翔到海岸,相信,会成功的!

(根据苏景义《生死跳伞》改写,原载2005年6月19日《今晚报》)

1.库尔从发现降落伞包内并没降落伞到海岸出现在他眼前,经历了怎样的一系列情绪变化?(4分)

答:

2.妻子和库尔看到汤姆留在包里的那张纸条时,你认为他们的内心活动分别应该是怎样的?(4分)

答:(1)

(2)

3.联系全文来看,汤姆跳伞之前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我夫人和孩子们把它当宝贝呢”,其主要用意是什么?(4分)

答:

4. 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段简要的的赏析文字。(8分)

(1)赏析汤姆形象

(2)赏析塑造汤姆形象的表现方法

参考答案

1.①发现降落伞包内并没降落伞,库尔由大惊并咬牙大骂汤姆,到急得脑顶冒汗,硬着头皮往前开(2分);②与海面距离越来越近,他彻底绝望(1分);③海岸出现在眼前,他大喜(1分)。

2.(1)妻子大哭起来,一句“好兄弟”言简而意丰:一句“好兄弟”内涵:①你自己看看这张写着“好兄弟”的纸条;②你误会了汤姆,他完全为了你保住生命,毕竟是你的好兄弟;③库尔好兄弟,你不要再错怪她了。(可用第三人称作答,任答两点计2分,每点计1分)

(2)可以想象到,库尔十分震惊:①原来是这样(终于弄清了真相),②我错怪你了,你真是我的好兄弟。(此题开放性较强,只要想象合理都可计分,可用第三人称作答,上述答案供参考,每层意思计1分)

3.飞机下面是一片是鲨鱼区,汤姆的叮嘱是①为了让库尔不跟他一起跳伞,(1分)②促使他坚定信念,尽可能驾飞机滑翔到海岸,保住自己的生命。(3分)(答“要库尔尽可能保住飞机”或“表明自己爱妻子”等不计分)

4.(下列答案仅供参考)

(1)赏析汤姆形象

汤姆平常懂得生活,深爱家人,而面临危险之际却从容抉择,舍己为人,是一个大写的人。①处变不惊,临危不乱。汤姆发现飞机上的油料不多,一边关小了油门,一边安慰库尔,将操纵杆交给库尔,又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包,这一连串的动作都有条不紊,显得十分镇静。②舍己救人,用心良苦,(机智英勇)。从留下的纸条看来,汤姆在跳伞之际,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为的是不让他跟自己一起跳伞,并坚定信念,尽可能驾飞机滑翔到海岸,保住生命;而自己毅然决然选择了死。③热爱生活,深情地爱着家人。汤姆备有小飞机,并和好友驾机旅行可见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从后面汤姆的妻子看过纸条“怔了半天”并“大哭”等反应来看,汤姆一家生活幸福,她留恋并热爱着家人;跳伞之际一句“我爱他们”更可见他对家人的深情。(答出两点即可)

(2)赏析塑造汤姆形象的表现方法

本文运用悬念手法,并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衬托)结合起来塑造人物,显得绚丽多姿。①结合悬念手法,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和行为动作直接刻画汤姆形象。危难之际,汤姆关小了油门并安慰库尔,将操纵杆交给库尔,又走向机尾拿来了降落伞,在库尔身边也放了一个降落伞包,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并结合安慰库尔“没关系的,我们有降落伞”这样的语言描写刻画了他临危不乱、迅速抉择的性格特点。故设悬念,一直读到留下的纸条才知,汤姆在跳伞之际,叮嘱库尔“你开好飞机,尽可能给我把它弄回去”,为的是不让他跟自己一起跳伞,并坚定信念,尽可能驾飞机滑翔到海岸,保住生命,表现了汤姆舍己救人的良苦用心。②间接描写库尔和妻子儿女见到纸条的反应,衬托人物。库尔危难之际的情绪变化和回到小镇后气急败坏的一系列举止从反面衬托了汤姆临危不乱的性格特征和舍己为人的品格;妻子“怔了半天,才吐出几个字”和“掏出一张纸片”后大哭的举止和语言,不仅烘托了汤姆的高尚形象,也突出了汤姆对妻子和孩子们的爱。(答出一点即可)

 

二、僧面佛面

小伟从幼儿园回来,一眼看见爸爸的书柜顶上有一匹马,很光滑很好玩。那马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小伟极想得到它。

书柜太高,够不着,小伟便搭了三张椅子登上去——够着了。他把马抱了过来,很得意。不想那椅子歪了,哐啷一声,椅子翻了,人摔了,马碎了。小伟骇得哭了,连屁股肿痛也顾不上了。

小伟知道,打碎了爸爸的马,一定要受到惩罚的。

怎么办?怎么办?

小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妈妈。他一拐一拐地来到办公室,哭诉了情况,很快得到了妈妈的安慰——“哭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哭什么?乖乖,看摔着了没有?”

妈妈把小伟拉过去,又是摸又是捏,又是搽肿痛灵,又是搽紫药水。

小伟的骇怕丝毫没有减轻,因为妈妈并没有说出怎样为他解救的办法。

“还哭?是不是摔骨折了?来,我看看。”

“不,我怕。”

“怕什么?不就是一匹马么?”妈妈说,“等你爸爸回来,就说是我打的好了!”

小伟破涕为笑了。

不过,妈妈也知道那马在丈夫心中的重量,说是自己打的,他能信?能不能为小伟开脱,那还说不准,妈妈感到   甲   。妈妈一转念,有了,找小伟的爷爷去。他们家的传统都是儿子怕老子,能搬出这尊老佛爷,   乙   了……

大伟在机关混过几年,出任了××有限公司的经理。

大伟的处境一直都挺顺,只是近来出了问题,在边境贸易中参与了一起走私事件,上边查得紧,据说,大伟还是案中要人。

大伟懵了。他胆子大,以为开放搞活,见着什么做什么,谁知……

怎么办?怎么办?

大伟深知此不同于摔碎唐三彩,妈妈及爷爷是帮不了忙的,必须……

大伟第一个想到的便是他的局长,局长是一位慈善得像妈妈一样的女人。正是女局长慈眼识才,他才得以提拔。

女局长安慰他。

“可是,上头查的!”

“上头来人,不也是先到我这里么?问题是,你老实说,那些车款,有没有落入你的腰包?”

“这点你放心,我大伟再穷也不至于贪公家一分!”大伟心虚地说。

“那就好,回去放心上班,天塌下来老娘顶住。”

大伟走了,女局长也感到  丙  ,查走私是上边下的文,她区区一个局长,能抗住什么?为了保险起见,她想起了老部长。倘能搬出这尊老佛爷,  丁   ……

1.文中甲乙丙丁是相关语句的位置,下面的ABCD是原有的语句,分别将语句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A.即使不能完全解脱,也能减轻一二     B.心中没底

C.就万事大吉               D.心中没数

甲      乙      丙      丁

2.试简要回答,这篇微型小说中,谁的面是“僧面”,谁的面是“佛面”?“僧面佛面”在文中比喻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4分)

3.小说开头描写唐三彩马“光滑”的质地“头高昂着,蹄扬着,似在奔驰”的形态,表明了什么?(4分)

4.“小伟”“大伟”惹祸以后寻求解脱时的心态有什么不同?请作具体分析。(8分)

参考答案

1.甲-D 乙-C 丙-B 丁-A

2.妈妈和女局长的面子是僧面,爷爷和老局长的面子是佛面。护短(溺爱等)与包庇等。

3.表明“小伟极想得到它”是出于少年儿童的单纯幼稚的好奇心。

4.不同点:(1)动机不同。小伟因为害怕,动机幼稚单纯;大伟为了掩盖罪行、逃避罪责,动机复杂阴暗。(2)态度不同。小伟说实话,态度真诚;大伟说假话,态度虚伪。

 

三、生命的本质

夜幕降临,对门那人家又传出熟悉的和生疏的音乐,响起时紧时缓的舞蹈脚步。

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聚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理解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早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他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呢?

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

人类的生命史穿越了数千年,期间战争、灾难、病痛、死亡都阻挡不了生命欢乐的舞蹈。废墟上一次又一次出现辉煌的殿宇,灾难之后,人类又一代代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悲观,生命就这样一路舞着唱着前行,这一切都因为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

1、第二段,作者说:“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对残疾夫妻有必要怜悯吗?试作分析。(4分)

答:

2、第五段,作者说:“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4分)

答:

3、.第六段,作者说:“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6分)

答:(1)

(2)

4、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А、文章表现了作者的怜悯之情,从三十年前对小姑娘的怜悯,到现在对残疾人的怜悯,怜悯之情自始至终贯穿于全文。

B、文章先写作者对残疾人的怜悯,后写对他们的敬仰,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而这种写法没有用于对小姑娘的叙写上,是文章的自璧微瑕。

C、文章意在说明生命的本质。通过对残疾人、小姑娘的抒写,作者用极其形象的语言作了回答:“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

D、文章先写残疾人,后写小姑娘,最后再写对整个人类的遐思,由点及面,试图在更普遍的意义上去探寻生命的本质,结果弄巧成拙。

E、第六段所说的“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一是指残疾人,一是指小姑娘。文章由此生发开去,阐述了生命的本质意义。

参考答案

1、没有必要怜悯,因为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

2、音乐就像焰火照亮天空一样“照亮”了记忆,勾起我的回忆。

3、(1)拟人。(2)形象地回答了生命的本质。

4、СЕ

 

四、猫的新闻

我们院子里有一只猫,是半年多以前邻居老刘在市场上从农民手里买回来的。它刚来时确实给久为鼠害所苦的各家带来了一阵兴奋,因为它忠于职守,日夜歼“敌”,且颇有“大公无私”精神,不论是主人家,还是邻居家,哪里有鼠情,它就出现在哪里,一时大扬神威,群鼠震慑。晚上,各家顶棚上再也听不到老鼠像开运动会似的喧闹奔腾的声音,可以安静地休息;早起,院子里也再听不到妇女们报怨什么东西夜里遭老鼠咬坏了的唉叹了。

于是大家都十分重视甚至尊敬起那猫来,把它看成全院之“干城”,集体安全的“保障”。主人更觉得十分露脸和自豪。唯恐它被什么人窃走,都说要用绳子拴上,别让乱跑;全院五家人,谁家买了肉,都要切一点送给它,以示爱护和慰劳;到它渐渐对普通肉有点吃厌了,主人就专门每天给它找羊肝,全院的人也尽力帮忙;甚至“走后门”,以保证它的“特需供应”;在住的方面,赵家慷慨献出个木箱,钱家立即“资助”了一条旧浴巾,弄了个十分绵软舒适的窝;主人怕它晚上冷,特地把木箱放在火炉旁边。总之,从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迅速提高看,它俨然成了院里的一位“特殊公民”。

谁知这猫在享受上种种“特殊待遇”后,对捕鼠慢慢地不那么认真了,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而至于成天游玩、睡觉之外,甚至与鼠类“和平共处”起来。一个时期在院里销声匿迹的鼠们,不知又从何处钻出,“重返家园”了。有一天,孙家扫房,发现床下纸箱里老鼠生了一窝崽,便忙盖了提到院中,捉那猫放进去,满以为群鼠已是“瓮中之鳖”,猫定会将其一举全歼。哪料这猫入箱,尖叫一声便逃了出来,反而弄倒箱子,使几只小鼠绝处逢生。这件事震动了全院。是这猫对老鼠陌生了,不认得了,还是认为捕鼠现在已不属于它的职责了?

全体居民在失望之余,开始指责猫的缺点,对它发泄怨愤。其间也不乏关于对它进行“再教育”或干脆另捉一只新猫以代之的议论。早已退休在家的李大爷,对什么问题都爱以不容置疑的权威口气发评论。他说:“这事怨人,不怨猫…… ”

大家对他的话,瞪起了眼睛。

1、猫来到“我们的院子”,先后的不同表现是怎样的?(6分)

答:最初:

后来:

2、第二段从四个方面表现了猫享受特殊待遇、地位迅速提高。这四个方面可以概括为:①保障安全;② ________ ;③ ________ ;④ 冬天保暖。借此,小说表现猫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6分)

3、在写法上,这篇小说有两处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小说这两处对比是:(2分)

① ②

4、下面对小说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写猫实际上是在写人,小说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一类人的形象。

B、小说的语言诙谐幽默,反映的社会现象却十分沉重,耐人寻味,令人深思。

C、人们在失望之余,开始指责、怨恨,其实猫丝毫没有过错,因此人们的指责、怨愤是不合乎情理的。

D、李大爷一语道破,他说“这事怨人,不怨猫”,的确,人在“这事”上,应该承担完全的责任,但是大家却对他的话瞪眼睛,表明大家精神上的不觉醒。

E、最初鼠的横行十分猖狂,它们成群结队,喧闹奔腾,咬坏物品;最后又卷土重来。小说中的“鼠”也可以理解为某一类人。

参考答案

1、最初:忠于职守,大公无私,大扬神威。

后来:贪玩贪睡,丧失立场,十分胆怯。

2、②改善伙食 ③修建住所 成了“特殊公民”

3、①猫的先后行为的对比;②人对猫的态度的先后对比。

4、C D [●人宠坏了猫;●猫放弃了主观改造,失去了本色。]

 

五、干涸的眼睛

[法]吉尔贝·塞斯布隆

亿万富翁猛一摔眼镜(近几年来他摔得最重的一次),金边眼镜摔了个粉碎。因为用力过猛,呼吸都显得急促起来。他按了按钮,响起了一个讨好的声音:

“先生,有什么吩咐?”

“告诉吉米,请普雷斯顿把眼科医生叫来,”亿万富翁说道,“戴了新眼镜,我仍然觉得不舒服,真叫人受不了……”

普雷斯顿飞快的带来了眼科医生和医生的两位同事,一辆满载着药品的货车尾随而到。三位大夫立即给亿万富翁作了检查,接着他们退到相隔较远的一间屋里,讨论最终的治疗措施。

最后,三人中胆子最大的出来讲话。他咕哝了一通谁也听不懂的术语后说:今后,任何眼镜,任何眼药水,任何外界的治疗手段,都对亿万富翁的眼睛不适用,当然也无法消除他的痛苦。解除痛苦的唯一药物,全靠他本人:只要他经常哭泣流泪,一切都会恢复正常……

“哭出眼泪?”

对!只有这自然分泌物,这形成眼泪的无法人工合成的混合物,才能洗涤眼球,治好眼病。

“哭出眼泪!可怎样才会哭呢?”

专家们只好承认无能为力,普雷斯顿举起双臂,无可奈何。

“怎样才能使人哭泣呢?……普雷斯顿,去调查一下!”

整幢大楼的人都开始读书了。一批学识广博的人挑选了世界文学中最悲惨的作品;一群最易伤感掉泪的演员为亿万富翁读作品中最催人泪下的段落。他们声泪俱下,可他却无动于衷。演员们带着浸透泪水的手帕,灰溜溜的走了。亿万富翁老是抱怨眼睛痛。

人们特意为他上演了一些令人心碎的节目。他打量着这些化了妆的女演员,心中揣度着该出多少钱让她们来陪他乘车兜风、或是过周末。他已结过五次婚,是个老手,懂得不同的交往所需要的不同花费。

好不容易收集到最悲伤的电影来放给他看,可仍然是空忙一场。因为,他除了其他行业不算,还经营着一家电影制片厂。在给他放电影时,他不由自主的计算起拍摄电影所需的费用来了。放了一个半小时电影,他算了一个半小时。当然,在黑暗中,他的眼睛痛得更厉害了。怎么办?

看到亿万富翁紧缩双眉,普雷斯顿和其他人似乎感到了被扫地出门的威胁。他们决定重病用重药。于是,亿万富翁破天荒的第一次参观了城里最贫穷的几个区。他坐在世界上最长的卧车里(因为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心情十分愉快,大声的说:“真是景色非凡哪!你不觉得吗,普雷斯顿?”自然,要他从那装有空气过滤设备和空气调节设备的车上下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治疗的方法也只能到此为止。眼睛依然干涸无泪。

事情发展到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普雷斯顿想了整整一夜之后,终于在黎明时找到了一帖万无一失的药方。他下令把全国各地面目、身材都酷似亿万富翁的人都找来,运气还真不错,他找到的人中,有一个正患着一种非常痛苦的病,在一家肮脏不堪的医院里奄奄一息。普雷斯顿命人将病人抬到他主人的住所。他的主人每天都要在这垂死的人身边呆上片刻。亿万富翁看到自己(两人的面目非常相象)躺在床上,由于痛苦而脸部抽搐,浑身出汗,上气不接下气,双手没有一点血色,这可无论如何也受不了。他晃了晃脑袋,终于哭了,为自身而伤心掉泪……

就这样,每当他觉得眼睛痛时——不过,这种情况越来越少——只要他走到隔壁房间里,在病榻旁坐一会儿,就会伤心掉泪,眼睛顿时就不疼了。另一个“他”越是病痛难熬,他的眼痛越是消失得快。

不幸的是,那穷苦潦倒的病人受到了比以前好的治疗,在某一个晚上溜走了。而那个亿万富翁却不知怎么搞的,染上了一种什么病,卧床不起,受着同样的痛苦。病魔并没有放过他,他很快变成了一具丑陋的僵尸,只有两只眼睛依旧完好无恙。

(选自《外国著名短篇小说选读》,有删节)

1、作品取名“干涸的眼睛”有何深意?(2分)

2、亿万富翁参观最贫穷区,反而“心情十分愉快”,并大喊“景色非凡”。

(1)景色指什么?(1分)

(2)“愉快”反映着怎样的心态?(2分)

3、亿万富翁为何参观最贫穷区流不出泪,而看到面目、身材“酷似自己”的奄奄一息的病人却流了泪?(3分)

4、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作品描写亿万富翁对“最悲惨的作品”、“令人心碎的节目”、“最悲伤的电影”都无动于衷的几段文字,善于心理勾画,于对比、夸张中展现讽刺色彩。

B、作品反复写亿万富翁“眼痛”有深刻寓意。“眼痛”才导致眼睛“干涸”。反复渲染才能表现主人公痼疾难治,只有等死。

C、作品以亿万富翁虽眼睛完好,却变成一具丑陋的僵尸收尾,与穷人病愈恰恰形成对照,反映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写作意图。

D、作品从贪婪占有的角度刻画亿万富翁个性,与世界文学画廊中的“悭吝人”泼留希金、葛朗台相比,同中有异。

E、作品情节流畅,“眼睛”贯串全篇。高潮安排于酷似的病人终于使亿万富翁流泪。结尾仍扣紧“眼睛”,使题旨深化,留有回味。

参考答案

1、用“干涸的眼睛”为题,说明了富翁的眼睛里除了金钱和自己外,别无他物。突出了富翁贪婪占有本质。

2、(1)指世人的贫穷。/贫穷区人们的痛苦生活。

(2)毫无同情心,看到别人的痛苦更增强了对金钱的占有欲。

3、他“看到自己”,他贪生怕死,一切为了自己。

4、 B C

 

六、病人

(一)每天下午,她都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的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且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体,但并不能掩盖住她典雅的气质。

(二)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三)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那本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四)楼内的人渐渐多了起来,这时候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时间,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就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五)下一趟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 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按。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过来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我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会想:这人真多事。

(六)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话,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七)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科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她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八)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及时触动了上行的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九)“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十)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在第(一)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答:

2、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在电梯中重点描写了哪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6分)

答:

3、小说题目为“病人”有什么深刻含义?(4分)

答:

4、下列对于这篇小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在第(二)段中,“她有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的推测并非闲笔,作者借

此表现了她典雅的气质。

B、第(三)段“起风了……转身走进了大楼。”在文中起到了承接过渡的作用,使

文章自然转入具体情节的叙述。

C、小说巧妙地把情节场景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窥斑见豹,从一个很小的角

度表现了“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D、“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与“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

然大悟”前后呼应,意在突出“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E、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照应“她的行为不太正常”的评价,

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比中,暗示并深化

了主题。

参考答案

1.衬托(2分)出“她”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典雅的气质(2分)。

2. 三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的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等下一趟(2分);“她”主动帮助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2分);“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只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并被有些人称作精神病人(2分)

3. 对比鲜明(2分),表明思想、道德上的欠缺比生理上的疾病(1分)更可怕,更危险,因而更需要疗治(1分)。

4.A C(A项主要是从侧面表现“她”的友善和耐心;C项中“坚持带病为大家服务”有误。

 

七、送花

奥斯勒

生活的真谛并不神秘,幸福的源泉大家也知道,只是常常忘记了,于是这才有点奥

妙。

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一连好几年,这位温和的小个子守墓人

每星期都收到一个不相识的妇人的来信,信里附着钞票,要他每周给儿子的墓地放一

束鲜花。后来有一天他们照面了。那天,一辆小车驶来,停在公墓大门口,司机匆匆来

到守墓人的小屋子说:“夫人在门口车上,她病得走不动,请你去一下。”一位上了年纪

均孱弱的妇人坐在车上,表情有几分高贵,但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她怀抱着一大

束鲜花。

“我就是亚当夫人,”她说,“这几年我每礼拜给你寄钱……”

“买花。”守墓人应道。

“对,给我儿子。”

“我一次也没忘了买花,夫人。”

“今天我亲自来,”亚当夫人温存地说,“因为医生说我活不了几个礼拜了。死了倒好,活着也没有意思了。我只想再看一眼我儿子,亲手来放这些花。”

小个子守墓人眨巴着眼睛,没了主意,他苦笑了一下,决定再讲几句。

“我说,夫人,这几年您总寄钱来,我总觉得可惜。”

“可惜?”

“鲜花搁在那儿,几天就干了,没人闻,没人看,太可惜了!”

“你真的这么想?”

“是的,夫人,您别见怪。我是想起来自己常跑医院、孤儿院,那儿的人可爱花了。他们爱看花,爱闻花。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

老妇人没有作答。她只是又小坐一会儿,默默祷告了一阵,没留话便走了。守墓人后悔自己一番话大直率,大欠考虑,这会使她受不了。

可是几个月后,这位老妇人又忽然来访,把守墓人惊得目瞪口呆;她这回是自己开车来的。

“我把花都送给那儿的人们了,’’她友好地向守墓人微笑着,“你说得对,他们看到花可高兴了,这真叫我快活! 我的病好转了,医生不明白怎么回事,可我自己明白,我觉得活着还有些用处!”

不错,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

l.(1)文中能表现“死了倒好,活着没意思”的句子是 (3分)

(2)老妇人觉得“活着没意思”的原因是(3分)

2.使老妇人的病好转的真正原因是什么?(4分)

3.文章结尾处说“我发现了我们大家都懂得却,又常常忘记的道理”。根据小说的内容,在下面横线上补充一句话,说明这个道理。(4分)

这个道理是

4.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小说中写了“故事是由一个守墓人亲身经历和看到的”这句似乎无关紧要的话,主要是为了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B.“那儿都是活人。可这儿墓里哪个活着?”在守墓人看来,人活着就应该多关心那些活着的人们,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

C.小说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老妇人,其形象虽有些模糊却表现了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

D.小说主要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情节的,在简洁的对话中交代了事情的经过,显得简练而丰富。

E.这篇小说构思精致,情节有起落,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参考答案

1.(1)眼神已哀伤得毫无光彩o(3分)(2)儿子的死,让老妇人没有了精神寄托。(3分)

2.-从丧子的哀痛中走了出来,把爱分给那些活着的人,这让她意识到活着还有用

处。(4分,意思对即可)

3.活着就要对人有些用处。(4分,意思对即可)

4.B C (B项“至于死去的就大可以不管了”,文中没有这个意思:C项“主要运用

语言和动作描写’’应为“主要通过语言描写”)(答对一项得2分,多选不得分)

 

八、一 杯牛奶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线。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线?”年轻女子回答道:“一分线也不用付。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这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了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他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了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位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 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杯牛奶》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4分)

2.“一杯牛奶”在男孩身上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作用?(4分)

3.结尾处“一杯牛奶”为什么能等同于昂贵的医药费?(4分)

参考答案

1.凯利医生救助曾用一杯牛奶帮助过他的女子。(概括恰当即可。)(4分)

2.使男孩“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出来;”(2分)因为一杯牛奶缓解了男孩的饥渴,年轻女子的爱心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2分)

3.年轻女子以一杯牛奶帮助男孩时的爱心与作为医生的凯利为当年帮助过他的女子支付昂贵医药的爱心同样可贵。(意思对即可。)(4分)

 

九、烛心

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

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

"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粗粗的蜡烛。

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面……

1.本文所设置的悬念是什么?(3分)

答:

2.本文第四段是什么描写?(2分)

答:

3.本文主要表现的人物是谁?其性格特点是什么?(6分)

答:

4.请写出主人公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答:

参考答案

1.是第三自然段内容。

2.心理描写。

3.小薇和小男孩妈妈,小薇的性格特点是:处世冷漠,多疑,以致误解。小男孩的妈妈:热心肠,与人为善。

4.其变化过程是: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惊服、愧疚。

 

十、星逝

他出生的时候,头上有五颗闪烁的星。

有人玄幻地解释,一颗是想像,一颗是沟通,另外三颗是活泼、信任和爱。

“假如……嗯,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

“呵呵,爸爸不会有那么一天了……”

“那如果呢?”“没有如果!”

“爸爸呀,只是如果……”

“不要总是问我这些不可能的事情!多想点有用的东西!”

一颗星碎了。

13岁的时候,他陪爸爸散步。

“爸爸,今天下课很有趣,我和同学把各种诗词的句子打乱,再重新排列……”

“问题是你肚子里有几首诗?”

“我们翻了辞典呀……”

“我总是让你多背些诗词,你背了多少?”

“你背几首我听听!”

“……”

“今天晚上给我把《唐诗三百首》前五首背下来!”

一颗星碎了。

17岁的时候,他放学回家迫不及待地和爸爸说:

“爸爸,今天老师让我们每人唱了一首歌,我同桌可真是卖力气……”

“上课的时候?”

“嗯……也快下课了……我同桌他……”

“还没有下课竟然搞娱乐活动?!”

“可是我们今天的课堂任务已经完成了……”

“那就不能温习一下吗?你们那个年轻老师我原来就看不惯!”

“爸……”

“不行!我明天得向学校反映一下!”

只剩下两颗星。

21岁的时候,他默默吃完晚饭,便去房间看书。

爸爸走进来。

“儿子,吃完饭休息下再看吧。”

“啊!知道了。”

“这是谁的笔记呀?”

“同学的。”

“你自己的呢?”

“我上课的时候落下了几段,就……”

“别人能记全你怎么就不能!你比别人少什么了?”

“我只是参照一下……”

“上课你都干什么了?这就是你的笔记?写得跟猪爬的似的!”

只剩最后一颗星。

27岁的时候,他带女友回家。

“你们怎么认识的?”

“啊,在‘千人’。”

“那是什么地方?”

“一个迪厅……就是跳舞的地方。”

“什么?女孩子怎么去那种地方?”

“爸爸,这都什么年代了,年轻人都喜欢!”

“这女孩子太不稳重。”

“我建议你再考虑考虑。”

他没有了星星。

几年后,他成了父亲。

(作者:吕丁丁选自《小小说》2003年第23期)

1、请从“父亲”或“儿子”两个人物中任选一个,对人物作出简要评价。(4分)

2、请你结合原文谈谈这篇文章在写作上或语言上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2分)

3、文中划线句子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

4、“21岁的时候,他默默吃完晚饭,便去房间看书。”句中加点的词,你如何理解?(4分)

5、文中从“他出生的时候,头上有五颗闪烁的星”到“他没有了星星”,其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这些星星没有消失,你认为他在27岁时会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6、小说的结尾写到:“几年后,他成了父亲。”你认为“他”会怎样教育子女?说出你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父亲:对子女的教育不得法,使儿子逐渐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品质。儿子:本来有许多宝贵的品质,但由于过份听从于父亲,逐渐丧失了许多宝贵的品质。(从其它方面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2、对话的形式、语言含蓄委婉(任一点即可)

3、总结上文、点题(任一点即可)

4、和前面儿子主动和父亲谈心形成对比,说明父亲不得法的教育方式已经给儿子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5、会是一个富于想像,善于与人交往沟通,性情活泼,值得信任和充满爱心的人。

6、言之成理即可,如从“会由于他父亲对他的影响,也会会用错误的方式或观念教育孩子,因为他自己身上美好品质的消失就说明他已经接受了他的父亲的说教。”或“‘他’会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采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父亲。”这二方面作答都是可以接受的答案。

 

十一、打工仔

小岩村出了个深圳打工仔,那是发爷的满崽阿贵。

阿贵春节回来的时候,花格子西装,棕色牛皮鞋,还戴着以为是个流氓的乌黑墨镜。招得村里人议论纷纷。好在初一孩子们到发爷家拜年,阿贵给每个娃儿一块钱,人们才意识到阿贵不是流氓,到像个老板。于是,村里的老老少少开始向阿贵靠近。

阿贵,你在深圳干什么?有人想探听阿贵有钱的原因。阿贵只是笑而不答。就连阿贵的老子发爷也不知道。但是,人们百分之二百地肯定:阿贵这小子发了。

人们的猜测百分之二百正确。正月初五,阿贵就要发爷跟他去深圳看世界,发爷不肯去。阿贵就死缠,说:“爹,你就去吧,这把年纪了,再不去看看那里的热闹世界就没有机会了。”发爷还是不肯去。阿贵就说:“爹,跟我去一趟吧,反正我在那边又不干坏事。”发爷听了阿贵这句话,心里亮堂了几分。最后,在乡邻们的劝说下,发爷跟阿贵到了深圳。

深圳这个五彩缤纷的城市,在发爷眼里就是天堂。阿贵陪父亲逛了深圳的几个风景点,最后告诉父亲怎么过马路、怎么回家就自个儿上班去了。头两天,发爷不敢离开阿贵的房间。至多是在他房门口看行人,看车辆,看他从未看到过的热闹景象。过了几天,发爷的胆子就大了。能够远离阿贵的住房,沿街去瞧去望。阿贵很忙,除了按时给发爷准备三餐外,整天早出晚归。

这天,发爷转到了一个比较繁华的地方,发现有个胖女人坐在那里,双眼微闭,她的双脚被一个人抱着。发爷很好奇,走到旁边看热闹。抱脚的人很投入,正在用小刀给女人修脚趾甲。趾甲被修整得圆圆的,抱脚人又用小刀将指甲刮了一遍又一遍,然后涂上红油,很好看,也很新鲜。发爷在这里出神地站了近十分钟。胖女人给抱脚人付了20块钱,抱脚人躬腰连说谢谢。抱脚人转过身,发爷的脑神经被重重地刺了一下: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阿贵!

发爷不等阿贵喊出半个“爹”字,就给了阿贵一耳光,脖筋如蚯蚓般地骂道:“没出息的东西,想不到你干的竟是这等活!跟我老老实实回家种田去!”

这一晚发爷半粒米都没吞下。第二天,不管阿贵怎么求,发爷还是回到他的小岩村。乡邻们很高兴地围着发爷讲深圳,发爷就说深圳的车子好看房子好看。有人问阿贵在那好吗?发爷说:“好好。”但是,发爷从此就病倒了,病得让人越来越为他惋惜:放着好日子不过,就要走了。

阿贵从深圳赶回来的时候,发爷已经咽了气。阿贵跪在发爷的灵床边不愿起来。

发爷快入殓的时候,阿贵用小刀给发爷修了脚趾甲,圆圆的,然后用指甲油涂了一遍又一遍,很好看,也很新鲜。小岩村的人都说发爷的脚趾甲很好看,很新鲜。

1.小说开头写阿贵回村过春节的情景,有三个作用,请写出来。(3分)

2.(1)发爷发现儿子在深圳替人修脚,又打又骂,回来后气病而死,他为什么会这样?(不超过15个字)(3分)

(2)发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超过15个字。)(3分)

3.(1)阿贵对修脚是怎么看的?(不超过15个字。)(2分)

(2)村里人问他在深圳干什么,他为何笑而不言?(不超过10个字)(3分)

(3)阿贵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不超过20个字)(3分)

4.对这篇小说的赏析、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小说采用了先扬后抑的手法推进情节,阿贵从深圳回家过年,不啻“天堂”来客。发爷到那里一看,果然是个“天堂”。陡笔一转,发现儿子原来在天堂里替人修脚,如五雷轰顶,气病而死。

B、这篇小说深沉凝重,发人深省,反映了两种思想观念的冲突。作者对阿贵是批评讽刺的,对发爷是赞美同情的。

C、发爷看阿贵替人修脚的一幕,颇有讽刺意味,他先是“好奇”,“出神地站了近10分钟”,觉得脚趾甲涂上红油,“很好看,很新鲜”;后来发现抱脚人竟是自己的儿子,就又打又骂。

D、发爷死后,阿贵在众乡亲面前为他修脚,这表明阿贵在向发爷忏悔,决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E、发爷死的这个结局既使阿贵很伤心又让他获得了解放,这预示了阿贵将有比爷辈更好的命运。

F、这篇小说采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质朴无华而形象生动。

参考答案

1.①表现阿贵气度不凡。②制造悬念,他怎么“发”的。③与后文形成对比。

2.①认为修脚下贱,丢了他的脸。 ②观念陈旧,死爱面子的保守人物。

3.①认为正当职业,并不下贱。 ② 他知道村人思想保守。 ③思想解放,技术熟练,孝敬父母,懂得自尊的一代新人。

4.B、D

分享

阅读 评论 收藏 转载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 加载中,请稍候......前一篇:2011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小说精品阅读集训后一篇:辽宁铁岭2011届高三六校联考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评论重要提示:警惕虚假中奖信息      分享自家的过年习俗      关注每日最热门博客 [发评论]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