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惊魂2005完整版:从服饰看中国古人审美设计倾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21:37:25

从服饰看中国古人审美设计倾向

 

    服饰的作用不仅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似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文化形态、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社会观念等,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无论是商朝的 “朴素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汉的“凝重”,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还是清的“纤巧”,都体现出中国古人的审美设计倾向。

    首先来看商朝。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根据众多的考古发现,这一时期的服装基本样式已经成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上衣和下裳(裙)。袖口较窄,没有扣子,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有一条像裙一样的“蔽膝”,用来遮蔽膝盖。这一时期织物的颜色单一,主要以红黄两种颜色为主,无装饰物。由此可以看出,商服饰的审美设计主要倾向于朴素和保守,而这一时期服饰的主要作用仅仅是护身暖体。 

    周朝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以安定天下。因此服装制度作为立政的基础之一,其规定也是非常严格的。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式,领子通用交领右衽。不使用钮扣,一般腰间系带,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这一时期周服饰的审美设计与商大不相同,渐渐倾向于附和统治者需要变得秩序井然。

   汉朝是中国最重要和杰出的王朝之一。在这一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本土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和审美成就。汉代曲裾深衣不仅男子可穿,同时也是女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服式。这种服装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以表示出女性的文静与优雅。衣领部分最具艺术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汉代染织工艺的进步不仅能织出精美多样的花纹,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服装质量。汉服的审美设计逐渐倾向于凝重,同时也越发注重服饰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唐朝时国家稳定,经济繁荣、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封建文化已经达到高峰。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一轻薄的纱罗制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为二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唐代妇女,以体态丰腴为美。由于身材丰硕,中唐女服也渐趋宽大。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可见,唐代的审美设计倾向于丰满华丽,重装饰。而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惯束罗裙半露胸”,是中国古代装束中最为大胆的一种,足见唐人思想开放的程度。

    宋代妇女的穿着与汉代妇女相似,都是瘦长、窄袖、交领,下穿各式的长裙,颜色淡雅。宋朝流行一种叫褙子的外衣,长袖、长衣身,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宋代的褙子并不系结,而是垂挂着作装饰用,意义是模仿古代中内衣交带的形式,表示"好古存旧"。穿褙子时,却在腰间用勒帛系住。宋朝时,宋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焚金饰,简纹衣,所以其审美设计倾向于纯朴淡雅之美,符合时代性。

     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所以明代服饰的审美设计更趋豪奢,服饰华丽异常。织绣技艺迈向顶峰,文化内涵更加丰富。明代上襦下裙的服装形式,与唐宋时期的襦裙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在年轻妇女中间,常加一条短小的腰裙,以便活动,有些侍女丫环也喜欢这种装束。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裙子的颜色,初尚浅淡,虽有纹饰,但并不明显。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中原地区。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其造型完整严谨,呈封闭式盒状体,因此这一时期服饰的审美设计趋于肃穆庄重,清高不凡。突破了几千年来飘逸的塔形衣冠。时至今日,它对现代服装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时代发展,经过加工曲线突出修长秀丽的旗袍,已经形成了汉民族的服饰代表,显示了东方女性的温柔与内涵,具有永恒存在的价值。

     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不同时代的中国古人审美设计倾向也不同。了解这一点,对我们进行现代服装设计也是大为有益的,只有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取向,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