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滩邮区中心局:“响水谣言”的治理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9:07:10
“响水谣言”的治理困境

2011年02月21日 09:25
来源:红网 作者:彭雅青

字号:T|T
0人参与 打印 转发

这无疑是想来都令人后怕的一幕——大雪之夜,上万人如惊弓之鸟,拖家带口,丢魂失魄,跌跌爬爬地奔跑在逃亡的路上。2010年2月10日凌晨,发生在江苏响水的“化工厂爆炸谣言事件”,不仅将现代谣言的戏剧效果推向了极致,上演了一曲现实版的《2012》,更为当下中国的谣言治理提供了新的考题。

谣言发轫于一个叫刘洪昌的个体土方工程承包人。2月9日晚,刘在给响水陈家港化工园区的一家工厂送土时,发现厂区一车间冒热气,误以为有氯气泄漏,便电话通知自己的朋友,要求快跑。而朋友再通知朋友,最后竟演变成“化工厂要爆炸”的消息,导致方圆数十公里老少上万人连夜举家大逃命。由于雨雪交加,天黑路滑,有4人在逃亡途中遭遇车祸死亡,无数人在混乱中受伤。

有人将这称为“春节万人大逃亡”,直言这样的全民恐慌为“史上之最”,其可怕程度远超过了当年的“鬼子来了”。但在我看来,更可怕的还在后头。

2月12日,刘洪昌及殷某两人被响水警方以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而刑事拘留,另有两名违法行为人被行政拘留。据响水县公安局新闻发言人介绍,“事发后,公安机关立即立案侦查。在省市公安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响水县警方紧张工作,全力追查谣言肇事者和恶意传讹者。目前,案件侦查取得突破性进展”。什么叫“突破性进展”?大概这就是——谁引爆了谣言,就治谁的罪;堵住了谣言传播的源头,也就消除了民众恐慌的根本。响水地方权力机关的谣言治理逻辑,在这样的行为与表白中展露无遗。

此时的刘洪昌,不知道是在后悔当初的“老眼昏花”,还是在埋怨自己不该对朋友的善意提醒,抑或在反思平时人微言轻的自己怎么突然就“一句顶万句”?如果将心比心,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刚刚摆脱“氯气泄漏”恐慌的他,又卷入了来自刑法制裁的新恐慌。这样的恐慌,不但猛烈于前者,而且还不仅仅属于遭遇“法办”的刘洪昌等四人。那些生活在化工园周围的人们,如果说以前一直有“氯气泄漏”的担忧,而今,还要叠加又一层惶恐——如果哪天真见到了“氯气泄漏”,在没有证实之前,也不能传播——否则,镣铐加身的刘洪昌等人就是“前科”。尽管,中国并没有“谣言罪”。

荀子曾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响水雪夜逃亡的上万人中,怎么可能就没有一个智者?!只要有点基本常识的人都不难明白,“响水事件”,看似“一句谣言引发的血案”,实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据悉,近几年,陈家港化工园区既发生过爆炸事故,也发生过氯气泄漏事件,且均已致人死亡、受伤和中毒。当地百姓的安全神经早已因此脆弱不堪,“化工园区就像身边的一颗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整天心悬在半空中”。新华社引述一位当事人的描述称:“一听说化工厂要爆炸,不管是不是谣言,先跑再说,保命要紧,而且大家确确实实闻到了刺鼻味道。”

追究“响水谣言”的本源,这才是真正需要给力的地方。也只有厘清了化工园区的安全真相,消除了当地百姓内心深处的恐慌,“响水谣言”的治理才会迎刃而解。但遗憾的是,在整个事件的善后中,响水地方政府不是刻板地宣布化工园区并无安全问题,就是轻松地向刘洪昌等人举起了刑法武器。刘洪昌等人也由此成了最大的“祸首”和责任担当者。然而,谁应该为有毒气体负责?谁应该为百姓的健康负责?谁应该规避“带血GDP”?那些事关百姓生存环境的“天问”,则在对刘洪昌等人进行法律清算的“突破性进展”中,被巧妙遮掩和有意滑过。

谣言到底有多可怕?响水提供了一个新的时代注脚。它警示我们,最可怕的从来都不是谣言本身,而是谣言治理的“价值困境”——肩负着正本清源、守土安民责任的地方政府,很可能一不小心就滑过责任的底线,沦为谣言本身的一部分。在地方政绩和经济利益的冲动下,地方百姓有时不仅得不到政府的保护,相反往往成为镉中毒、铅超标等事件的受害者。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不仅加速了谣言的发酵与爆发,也使得政府不得不高举权力公器,试图以法律的严惩来“以儆效尤”。于是,对权力的恐慌,反成了百姓内心最大的恐慌——这让一切谣言治理,在此都成了“浮云”。

有记者曾问:如果谣言再来一次,还会出现万人大逃亡吗?当地官员言之凿凿地回答:“不会!”但不少村民却回答说,“还得跑,我们宁愿相信这是真的,保命要紧”。

显然,如何让老百姓找回失去的安全感,如何让官、民的屁股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如何慎用权力的手,多用责任的肩,才是摆在“响水谣言”治理者面前的核心考题。而这个考题的答案,不在刘洪昌等几个“犯罪嫌疑人”,而在政府本身。

[作者:彭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