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之刺:我的互联网信息收集和浏览方法(个人知识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4:57:04
面对互联网上浩瀚的信息,如何去芜存箐,进行有效地利用,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这些年来的积累,我逐渐养成了一些习惯和例行的做法(所谓个人知识管理),自认为比较有效,简单总结在下面,希望能对其他人有所参考。-下面我要总结的,主要是一种例行的、类似浏览新闻这样的信息收集和阅读活动,不包括那种面向task和topic,有明确目的性的信息收集活动(也就是search engine派用场的时候)

    最开始,这样的网上冲浪行为,无论时间还是手段,都没有形成相对固定的习惯,所涉及的(网站)范围也比较发散,”冲浪”的特征很明显,主要是从工作需要和个人兴趣角度出发,其中上的较多的网站如:cnet.com,日经, slashdot.org,network world等;
    后来我逐渐感觉到,多数这些门户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感觉比较生硬和刻板,缺乏一种个体的声音,从个人角度的理解、思考的东西,而随着blog草根媒体的兴起, rss订阅的普及,blog圈提供的信息,却同前者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而从个人喜好的风格来讲,更加倾向于slashdot、blog圈这样的信息来源。
    逐渐,我养成了一个以周(week)为单位的信息收集/阅读的习惯,基本上每周会用大约10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收集、阅读、笔记、思考和输出的工作,其中大部分的信息来源,是我在bloglines上订阅的100多个blog。

我所进行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浏览和网摘阶段:一般我在工作日的晚上来进行这个步骤,包括通过 firefox直接浏览的网站,如slashdot;和通过bloglines订阅的rss feed,估计每周会涉及500篇多篇的文章。经过快速的浏览,我会把需要进一步深入阅读和有价值的文章,通过网摘工具保存下来,数量大约在每周 100~200篇。所用的工具,最开始就是用word进行copy/paste,而现在改用一个firefox上很不错的XUL插件- scrapbook,虽然功能还不算太强大,但的确能提高不少效率。对于网摘类工具,我比较倾向于存储到本地,而不是基于网络的del.icio.us、 furl等工具,这主要是为了后续步骤的效率起见,虽然我也是非常看好这些在线工具的社会性分享功能。
  2. sorting和clustering阶段:按照目前流行的说法,就是给每个网摘加上tag进行分类,并据此进行clustering。也就是说,先进行分类和归类,而不是直接就一篇一篇的深入阅读,这是很关键的一个理念。好处是能比较明确和全面地识别出大量离散信息里面的各个主题,有助于提高阅读和信息处理的效率,便于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具体的工具,其实目前也就是用文件系统或网摘工具里面的目录方式,虽然原始了一些,但最关键的是观念,工具还在其次。
  3. 精读、笔记、topic提炼阶段:根据分类好的文章,按topic为线索进行浏览和阅读,重要之处进行标记、笔记;而篇幅长的我一般会把他们打印出来,以便在班车、吃饭等空余时间随时阅读;打印出来后阅读效率可以提高很多,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并且可以方便地进行标记、笔记。一般每周会涉及数个感兴趣的topic,数十篇重点文章,几万到十几万文字不等 - 这的确是一份不小的信息量。最后我会以topic为线索进行笔记和摘要,形成每周的小结文档。
  4. 根据上面阅读/记录的内容,按照topic进行思考、输出/写作。后面2~4阶段,我一般在周末进行,因为这需要比较集中的时间,以便进行比较系统的整理和思考工作。

    最后我再总结一下这个方法里面最重要的理念:

  • 以周(或更长时间)为单位,而不是以天(或更短时间)为单位-这个理念同样适用于其他信息处理任务,如日常的email处理。这相当于把调度的队列或者流水线加长加深,虽然牺牲了latency(响应的及时性),但却换取了效率的大大提高。我非常反对把email client或者rss reader一直开着,一有信息就马上处理,或者一天检查好几次邮箱的习惯,这会使得长时间和深入的思考难以进行;
  • 先进行分类、再进行深入的阅读;或者说:先广泛、后深入;先全局、后局部-这同样适用于其他的信息处理任务,如日常的email处理。同时这也是其他管理任务里面普遍适用的重要理念,如时间管理、项目管理、7个习惯里面的以终为始等;
  • 打印出来-纸和笔是最好的便携机、PDA
  • 始终以topic为线索进行阅读、思考、写作,并且分清楚重要级别,而不只是自己感兴趣的程度

    简单总结到此,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习惯需要不断优化,非常欢迎大家建议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