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关羽祠附近宾馆:在广州吊戴鸿慈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0:07:16
蒙泰尼里神父 发表在 图说历史|国内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57-1.html
发表时间:2007-5-23 16:15

(一)

广州白云山风景区的一条登山径旁,座落着一座古墓。山径游人如鲫,间或有人走下台阶,踏足古墓。不过知道墓主事略的人就更少了。



这是光绪年间任过礼部、户部侍郎,法部尚书,军机处行走(即军机大臣)及协办大学士的戴鸿慈的陵墓。

戴鸿慈(1853~1910),字光孺,号少怀,广东南海人。他最为世人所瞩目的,恐怕还是考察西洋政治的“五大臣”之一的身份。



(二)

1905年,发生在中国领土上的“日俄战争”,小小的岛国居然战胜了庞然大物般的沙俄帝国。日本的胜利,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了激荡中国近代社会立宪思潮的导火索。当时有名的《大公报》载文称:“此战诚为创举,不知日立宪国也,俄专制国也,专制国与立宪国战,立宪国无不胜,专制国无不败。” 立宪人士的积极奔走,再加之报纸舆论的广泛宣传,一时间,立宪似乎发展成为一股全国性的思潮。

  “穷则变,变则通”。朝中重臣袁世凯、周馥、张之洞等人在其他官员和立宪派的推动下,联名上书,请求清朝政府实行立宪政体,并提出了派遣官员出国考察其他国家宪政的请求。

  于是,在1905年7月16日,清朝政府又是一纸令下,正式宣布派遣官员出访日本和欧美等国家,进行实地考察,尤其是在政治政体方面状况,多少做出顺应民心民意、锐意改革的姿态。
 
1905年12月,五大臣终于出发了,载泽、李盛铎、尚其亨等人赴英、法、比利时、日本等国家;戴鸿慈、端方等人前往美、德、意大利、奥地利等国。

 1906年夏秋之际,经过近半年的海外考察,两批出洋大臣先后回到中国。他们在梁启超和杨度等人在东京事先写好的有关实行宪政的文章的基础上草拟了一份“考察宪政报告”,向清朝政府复命,“不避斧诛,合词吁恳”,正式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

  1906年9月1日,清朝政府终于颁布了仿行立宪的诏令。迨至1908年8月,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准备立宪,命令各部共筹计划。

不过,守旧势力,或曰“既得利益集团”从始至终是反对任何变革的企图的,“顽固诸臣,百端阻挠,……或以立宪有妨君主大权为说,或以立宪利汉不利满为言,肆其簧鼓,淆乱群听。泽、戴、端诸大臣地处孤立,几有不能自克之势。” 对于失去权力的恐惧,使得上至慈禧太后,下至各层官僚,旁观侧目者乃至阳奉阴违、横加阻拦者大有人在。

清廷对于朝野上下要求政治改革的呼声,采取了“拖”字诀,大打“国情”牌:“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视进步之迟速,定期限之远近….”步步为营,先是将预备立宪期定为九年,迫不得已又将九年之期缩短为五年,……

可是,孙文等不及了,革命党等不及了,武昌城头一声枪响,宣告大清皇朝的末日。

(三)

但是,那些大清国宗室贵族却不懂得这个道理,一直拖延抵制,看到危机临近了才急急忙忙颁布宪法,跑到太庙去宣誓,可是一切都太晚了。

这给我们今人也提供了一个借鉴和启示,即什么时候才是改革的恰当时机?如果在政治经济发展都比较平稳的时候不愿意改革,以为事事进行得都很顺遂,海晏河清还改什么革呢?等到危机时刻来临之际,再去仓促上阵改革,往往已经来不及了。从清末以来中国进入政治社会转型的大时代,至今也还没有完成。对于改革政治体制,完善国家制度,执钧当轴的政治人物,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前瞻胜。(本段文字引自《南方周末》2006/11/09王焱《但开风气不为师》一文)

100年过去了,除了2300万人之外,中国人离宪政还很遥远。



本山土名三捷岭窝坐癸向丁兼丑末之原

皇清诰授光禄大夫太子少保赐谥文诚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戴府*

奉葬子戴曾谔拜立石



(本图片来自《图说历史》 完美大象)



**************************************

大清国大皇帝致法国总统书



光绪三十一年 (一九○五)二月,命五大臣載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分赴東西洋各國考察政治。同年八月二十六日(西曆九月二十四日)十時,革命黨人吳樾炸五大臣於北京正陽門火車站,傷載澤、紹英,吳樾以身殉,五大臣行期延後,所攜國書,亦繳回朝廷。九月二十八日(西曆十月二十六日),清廷改派山東布政使尚其亨、順天府丞李盛鐸,會同載澤、戴鴻慈、端方,前往各國考察政治。本件係清廷致法國國書,橫二六九公分,縱三四.五公分,用滿漢文對照繕寫,滿文在左,由左而右,漢文在右,由右而左,俱直行書寫,並鈐有印璽,由署兵部左侍郎徐世昌、鎮國公載澤、商 部左丞紹英聯銜呈遞,以示親仁善鄰、參觀互證之意。國書為冊頁式,外裝雙龍盤珠封套。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
(图片及说明来自《图说历史》 完美大象)

*********************************************

大清国曾经有过的政治改革

 

清末福建省谘议局开会时的情景

zhangshoug 发表在 图说历史 华声论坛 http://hs.hnol.net/

  1909年,大清王朝实行政治改革,福建与各省一样成立了谘议局,设在福州贡院旧址,高登鲤、刘崇佑分任正副议长。
  
  谘议局是清末为预备立宪而在地方设立的谘议机关,是过渡期间的议会。谘议局的职权主要有:
  (1)议决本省应兴应革事项
  (2)议决本省财政预算与决算、公债
  (3)制定、修改本省单行法规、章程
  (4)接受本省民众建议、陈情
  (5)对本省行政机构实施有限的监察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