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生物活性:图解中国人口危机,建议停止计划生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0:35:49
天涯杂谈』 图解中国人口危机,建议停止计划生育 点击:281608  回复:13652   作者:中山水寒  发表日期:2011-1-7 9:28:00          1980年《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实行,但同时也明确提出只能实行30年。三十年过去了,人口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口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人口安全。2010年10月份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不像过去那样提“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而是而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2010年11月中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查数据将为2011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的人口政策调整提供依据。李克强副总理亲任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组长(以前只是级别较低官员任组长),可见党中央对人口问题非常重视。
    
  2010年1月19日,李克强在考察人口计生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时,提出要把“人口压 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且主题思想由“人口控制”变为了“人口发展”。
    
  2010年11月15日李克强在《人民日报》发表重要讲话:“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应善于站在“巨人”的肩上,....。把人口多的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可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李克强最近访问欧洲时认为中国13亿人口是巨大的市场优势,李副总理在1月3日刊发于西班牙《国家报》的文章中写道:“用13亿人口做除法固然令人不大满意,但用13亿人口做乘法,却是激动人心的。”
  
  在《公开信》发表30周年之际,《经济观察报》2010年国庆合刊五篇呼吁停止计划生育的文章。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学研究员王鑫海从环境等角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副教授杨支柱从法学和移民的角度建议停止计划生育。北京大学人口学教授李建新从人口学得出结论:“不彻底废除,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红刚从经济学得出结论:“面对目前人口的新局面,现在人口政策调整应该已是迫在眉睫!”我的文章的结论是:“2011年将开始 “十二五”规划,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可以一举扭转被动局面,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今后的人口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
  
  2010年10月13的《中国青年报》(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10/13/content_3424686.htm)和10月21日的《南方周末》也都介绍了我呼吁停止计划生育的观点。
  
  凤凰卫视也介绍了我呼吁十二五停止计划生育的观点: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0_08/13/1943893_0.shtml。
  
  新华社《国际先驱导报》2010年年终专题“中国策”在《未富先老催促生育自由》中介绍了我的观点(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11-01/03/c_13675016.htm):“不但需要有生育自由,而且需要出台措施保障这种自由,也就是改革整个经济制度和城市规划模式,提高分配率,降低民生成本,重建生育文化,让主流家庭愿意生、也养得起三个孩子。”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至天涯微博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33:07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34:11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35:53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38:11 
    
  
  
  
  
  
  
  
  
  

作者:241823 回复日期:2011-01-07 09:39:14 
    神奇的国度。。。。。。。。。。。。。。。。。。。。
                         1.该国百姓收入是欧美的几十分之一,房价却要赶超欧美。
                         2.该国房子可以是自己的,但土地永远是国家的!最近又补充了一下:“房子是土地的一部分”!
                         3.该国的国际长途,从国内打到国外的价格是国外打到国内价格的10倍以上
                        4.该国说“教育兴国”,“教育是根本”……,但教育经费投入之少与非洲穷国乌干达看齐,百姓自掏教育经费之多全球之冠!此谓优越性!
                         5.该国公务员的薪水不拿全国的平均水平,而是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此谓 “高薪养廉”;
                         6.该国全国公务员不交一分钱“养老金”,而退休后的养老金是全国其他人民的3倍以上。
                        7.该国有很多企业叫国有企业,书上写公有制度下的国有企业是属于全国人民的。(老百姓不但没有拥有该企业,反而被其垄断的性质不断压榨)
                        8.禁止收看外国的电视节目!—(比塔利班的禁止收看电视可能要仁慈一点)
                        
                     9 反对。。。。就要坐牢
                  10. 让老百姓知道的越少越好,这是该国的“既定国策”。
                          11 该国总理说要控制房价,于是房价飙升;总理说要稳定物价,于是物价暴涨;总理说要查.....
                         12 在国外能够浏览的互联网内容在该国可能就无法浏览--(不是你的电脑故障)
                        13,人在这里像动物,生几个孩子让别人说了算。
                        14,这里的人分俩等一种叫农民一种叫市民。
                         15.军队是属于某个政党的,不是国家的。 
                          16.该国的。。垄断很多产业,他们称之为“民族产业”——(电信,交通,媒体,水电煤,…)
                         17.该国有一种列车叫和谐号,和谐号列车提醒大家:乘客谷(歌)因不遵守列车规定已被驱逐下车,请车上乘客务必遵守规定,拉紧窗帘,不得观看窗外风景。
                         18.每个公司中都有一个叫作党支部书记的职位——(当然,它是不负责公司业务
                        的)
                        19,该国中有个叫作“离休干部”的阶层,可以享受高于普通公民的待遇。
                        20.新闻媒体是由某个。。投资的,但用的却是纳税人的钱
                         21.人民是不能随意改变居住地的——(户口)
                         22.在英国,你说不拆,任何人不敢拆你的。在该国,你说不拆,肯定把你拆了。
                         23.该国有种制度叫一国两制:网民上网实名制,官员财产隐藏制。
                         24.党内行政警告处分可以用来代替刑事处分。
                         25.“失业”在该国被称之为 “下岗”,而且失业率一直很“低”。
                         26.该国没有商业电视台,但电视广告却比国外台多好几倍。
                         27.该国从小学到大学思想品德考核第一条都是热爱祖国,热爱党。我直到现在也没想明白爱不爱党跟一个人的思想品德有什么关系。纳税人养活。。。,还强迫每个人必须爱它。这就好比我买了条狗,每天喂他吃喝,他不好好看门,我不仅连让它滚蛋的权利都没有,我还得爱它。神奇啊。
          
  

作者:241823 回复日期:2011-01-07 09:41:53 
    一个连国际公约都不遵守的国家能有法制吗???????????
                  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缔约国
                        鉴于联合国大会在其1946年12月11日第96(1)号决议内曾声明灭绝种族系国际法上的一种罪行,违背联合国的精神与宗旨,且为文明世界所不容
                        认为有史以来,灭绝种族行为殃祸人类至为惨烈;
                        深信欲免人类再遭此类狞恶之浩劫,国际合作实所必需,
                        兹议定条款如下:
                        
                        第一条
                        
                        缔约国确认灭绝种族行为,不论发生于平时或战时,均系国际法上的一种罪行,承允防止并惩治之。
                        
                        第二条
                        
                        本公约内所称灭绝种族系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灭某一民族、人种、种族或宗教团体,犯有下列行为之一者:
                        
                        (a)杀害该团体的成员;
                        
                        (b)致使该团体的成员在身体上或精神上遭受严重伤害;
                        
                        (c)故意使该团体处于某种生活状况下,以毁灭其全部或局部的生命;
                        
                        (d)强制施行办法,意图防止该团体内的生育;
                        
                        (e)强迫转移该团体的儿童至另一团体。
                        
                        第三条
                        
                        下列行为应予惩治:
                        
                        (a)灭绝种族;
                        
                        (b)预谋灭绝种族;
                        
                        (c)直接公然煽动灭绝种族;
                        
                        (d)意图灭绝种族;
                        
                        (e)共谋灭绝种族。
                        
                        第四条
                        
                        凡犯灭绝种族罪或有第三条所列其他行为之一者,无论其为依宪法负责的统治者,公务员或私人,均应惩治之。
  

作者:241823 回复日期:2011-01-07 09:43:38 
    如果计划生育是好的,为什么很多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国的国家反而千方百计鼓励生育?
            如果老龄少子不可怕,为什么除了中国所有国家忧心忡忡如临大敌?
              如果地球太累了,为什么全球只有中国的汉族人在减少人口?
            如果粮食不够吃,为什么我们能养起数亿条宠物狗?
            如果资源不够用,为什么那么多资源被贱卖?
            
            
            古今中外都有“独子不当兵”的传统,未来如果发生战争,独生子们怎么上战场?
            2020年即将到来,4000万无妻可娶的光棍终身大事怎么解决?
            越来越重的养老压力,我们的政府准备好了吗?
            将来的历史教科书上会这样说;计生委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于20XX年撤销,将来的历史教科书上会这样说;计生委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于20XX年撤销,计生委和五胡\满清\蒙古\回乱\日本、本质上一样都是以消灭汉族的人口为最高目的,
            
            有人说他们形同法西斯这种看法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希特勒主要是屠杀犹太人和外国人 对于本国家的主体民族的人民他们还是手下留情的。
            
            
            
            如果把花在计划生育上的人力和物力改为花在教育上,无疑更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计生不死,顶贴不止。
            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疯狂的顶帖、顶帖!这就是力量!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44:18 
    
  
  
  
  
  
  
  
  
  

作者:今栖河西 回复日期:2011-01-07 09:44:01 
    奴隶主才希望自己的奴隶多。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46:28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49:14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50:59 
    梁中堂博客:http://liangzhongtang.blog.163.com/
    
  杨支柱博客:http://yzz661023.blog.163.com/
        
  李建新博客:http://blog.163.com/lijianxin@yeah/
        
  王鑫海博客:http://wangxinhaipku.blogspot.com/
    
  李红刚博客:http://blog.sina.com.cn/hli99
  
  

作者:战死巴就 回复日期:2011-01-07 09:51:41 
    借计划生育之名捞钱,土匪都不如!!!!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52:03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54:15 
    
  
  无论从个人,国家,全世界的立场看,都应该废除计划生育。--茅于轼(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57:34 
    我国人口的增长在上世纪末就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在生育率已经接近极低水平的时候,处罚“超生”家庭与人口的正常发展是矛盾的。为了妇女和儿童的健康、福利和权益与家庭的幸福,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前途,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育政策!时代在改变,人们对传统的家庭、婚姻和生育制度的价值观也在改变,再过几年我国必须采取鼓励生育和保护儿童和妇女的社会福利政策才可能阻止生育率继续下降。
   --游允中(原联合国统计司副司长,主管人口和社会统计工作)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09:59:35 
    
  
  把自由生育权归还给老百姓!
   --梁中堂(原国家计生委专家委员、人口学家)

作者:雪玉飞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00:43 
    问题是废了的话,那帮计划生育站工作的人怎么办?好多呢,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失业人员!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01:33 
    
  
  三十年严控人口政策的得失,历史自有公论。当务之急是政府信守三十年为期的承诺,并审时度势,认清国情和世界大势的变化,及时鼓励生育。
   --潘维(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04:03 
    
  
  强制性计划生育不值得张扬,作为“必要的恶”本应低调,谈不上是对世界的“贡献”。恶政不能没完没了,30年时限一过应如期废止,再搞下去等于民族自杀。
   -- 袁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袁刚教授另外还写了一篇文章:《计划生育再搞下去等于民族自杀》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fhzl/20110105/3155085.shtml

作者:与诗俱进 回复日期:2011-01-07 10:04:15 
    楼主脑子有毛病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08:22 
    
  
  
  
  
  
  
  
  
  

作者:wd198894 回复日期:2011-01-07 10:07:46 
    执行了也没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计划生育,只是某些人的圈钱工具而已


    本贴发自掌中天涯Android客户端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10:33 
    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于我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从短期看,犹如急功近利的“杀鸡取卵”;从长远看,则是“断子绝孙”的“自毁长城”。以控制人口数量为中心的计划生育时代已经终结,以鼓励调节人口结构的后计划生育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已经被延误了,若再不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废除现行计划生育这不和谐之源,我们将是历史的罪人!。
   --李建新(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教授)
  
  
  上图是我与李建新(右1)、杨支柱(右2)、王鑫海(左2)一起喝酒

作者:铁峭 回复日期:2011-01-07 10:12:26 
    第一页留位

作者:战死巴就 回复日期:2011-01-07 10:11:41 
    借计划生育之名捞钱,土匪都不如!!!!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17:07 
    
  
  废除一胎制,民族万年福!
   --孔庆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作者:战死巴就 回复日期:2011-01-07 10:14:23 
    全力支持取消计划生育,这30年来,计划生育敛财,无恶不作。不但要停止计划生育,还要追究计生委的刑事责任。

作者:战死巴就 回复日期:2011-01-07 10:15:58 
    借计划生育之名捞钱,土匪都不如!!!!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16:57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19:58 
    
  
  人口曾经是政治经济失败的遮羞布;怪哉,经济上去了,遮羞布却保留着。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22:09 
    http://env.people.com.cn/GB/57414/57417/73356/73357/4984520.html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25:34 
    
  
  
  
  
  
  
  
  
  

作者:shaguangmangou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0:56 
    要是中国只有两三亿人,中国现在一定很牛气!
  -——中国本可更牛气,就是因为之样的猪当政,才牛气得不够!
  网食者鄙!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两千多年前曹刿说的。要抓抓他去好了!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2:28 
    
  
  
  
  
  
  
  
  
  

作者:杜方人 回复日期:2011-01-07 10:29:29 
    不停止计划生育不是那一个领导人的耻辱,不是那一个政府的耻辱,不是那个一个党派的耻辱,而是我们这个挺过几千年天灾人祸伟大民族的耻辱,是中国每一个人的耻辱。计划生育的长时间实施挑战了中华民族智慧的底线,挑战了中国民族人伦道德的底线,挑战了中国人的文学底线,最重要的是击溃了中华民族生存和繁衍的底线。
   因为计划生育,中国人丧失了基本的思维能力,中国人丢掉了残存的人性,中国人彻底抛弃了传统,中国人彻底放弃了人伦,中国人因为计划生育的存在,中国30来年的文学彻底死亡。每一个少许有良知的人都应该站出来反对不人道、不理智、没有人情的屠杀后代和征收人头税-社会抚养费的做法。
   30年大限已到,不停止意欲何为,再搞下去,不仅仅是扯着蛋那么简单了!!!!
  

作者:blukee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4:18 
    此贴不顶,枉为汉人~~~~~!!!!
  
  
  
  
  狂顶··················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4:38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7:02 
    
  
  30年独生子女政策,已经给中华民族造成了一系列灾难性后果,继续下去将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灾难。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尽早结束这一灾难性政策。
   --张宏良(中央民族大学证券研究所主任)

作者:我心永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4:48 
    计划生育不废除,我就顶贴不停止!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zhongyli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8:35 
    计划生育是人类的耻辱!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6:29 
    
  
  当世界各国还在无限制生育时, 中国长时间的强制计划生育就意味着是自我种族灭绝。警惕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消灭人口阴谋!
   --韩德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作者:庶民阿九 回复日期:2011-01-07 10:40:36 
    作者:今栖河西 回复日期:2011-01-07 09:44:01 
  
    奴隶主才希望自己的奴隶多。
  +++++++++++
  
  把自己定义为奴隶,然后用断子绝孙来惩罚奴隶主,好出息啊公公
  
  穷人家生孩子孩子起码将来有机会翻身,老了以后有碗饭吃病了有人照顾,公公没有孩子只能当一辈子奴隶然后老来自杀,活这么悲惨为什么现在不去死?非得把富一代喂得脑满肠肥把富二代供出国去然后再自杀?
  
  把富人养得脑满肠肥, 然后自己干不动了 就自杀,那是最优秀的奴隶!!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8:11 
    
  
  
  
  
  
  
  
  
  

作者:战死巴就 回复日期:2011-01-07 10:42:09 
    计划生育本来就违宪,反人权,反人类。现在还借着计划生育之名进行敛财。杀婴儿无数。这样的恶法居然能实行这么多年没人被问责?国将不国!

作者:中国人不做散沙 回复日期:2011-01-07 10:38:54 
    中国的计划生育应一视同仁都允许生两个孩子
  
   中国的计划生育问题,已经十分值得关注,人口基数大是我们所面临的巨大问题,这些年来,人口控制的成效很大,但是随之而来的副面问题也相应出现,单从今年的招兵来看计划生育问题:今年17、18、19岁孩子正是当年的生育低峰期,往年招兵都要托人才能走成,今年却近乎招不够,还要到学校去做宣传。这是其一,另外按照我国的计划生育规定,城市户口的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农村户口的第一胎是男孩的不允许要二胎,第一胎是女孩的允许要二胎,那么也就是说家中生有男孩95%的都是独生子女,就单从当兵服兵役来说,和平时期还好,如遇局势不稳定,有几个父母舍得家中的独苗去流血甚至牺牲,即使去了部队如遇战征也是牵肠挂肚,迫于私心也会交待孩子,不要冲在前,要活下来传宗接代。
   再从意外事故来说,由于交通压力大大增加,每年死于交通事故和疾病的孩子数量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个家庭的父母,年轻些的还好,还能再生,可怜年龄大的父母们仅有的一个孩子没了,他们的心理慰藉该由谁来抚平,晚年该有多么凄凉,如果两个孩子,他们就还会有心灵的寄托!
   因此,我作为一名普通的父母建议中国的计划生育,下一步要做出一些调整,现在我们国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收入大大增加了,我们都完全有能力照顾好两个孩子,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和生活,让他们茁壮成长。请不要再分非农业和农业,给予不一样的待遇,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都允许生两个,其实有许多非农业户口比农业户口的家庭条件要好,知识水平、收入要高些,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40:42 
    
  
  
  
  
  
  
  
  
  

作者:战死巴就 回复日期:2011-01-07 10:44:32 
    计划生育本来就违宪,反人权,反人类。杀婴儿无数。现在还借着计划生育之名进行敛财。这样的恶法居然能实行这么多年没人被问责?国将不国!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43:31 
    
  
  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祸国殃民,贻害无穷,应予立即停止。
   --苏剑(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

作者:我是不知道 回复日期:2011-01-07 10:49:00 
    
  支持中山水寒,就是支持中华民族的未来!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45:22 
    
  
  
  
  
  
  
  
  
  

作者:飘摇风雨1 回复日期:2011-01-07 10:48:02 
    现在就是让生也没有多少愿意生的啊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47:31 
    
  
  
  
  
  
  
  
  
  

作者:5人生如梦5 回复日期:2011-01-07 10:52:49 
    顶一个 支持停止计划生育

作者:愤青进化中 回复日期:2011-01-07 10:51:14 
    (转)实行计划死亡刻不容缓
  
  叶剑铭
  
  自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推行了一胎化的生育政策,到目前为止,全国少生了4亿人口,而且节省了7万亿“社会抚养费”,实现了“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社会进步”。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卓著的丰功伟绩,然而,计划生育只是减少了婴儿的出生,却并不能减少老人,这毫无疑问严重加剧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所以我国有必要实行“计划死亡”,减少老龄人口。
  
  这里指的“计划死亡”,是政府根据通过的有关计划死亡的法案,对已经达到65岁的老龄人口实行“自愿安乐死”,控制老人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有人说“计划死亡”违反人权。然而,生存权和生育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既然可以实行计划生育,毫无疑问同样可以实行计划死亡。
  
  实行计划死亡可以得到以下好处:
  1、实行计划死亡,减轻对资源消耗和人口的压力,以使这些无用的老头占用的社会资源腾出来用于养育更多的孩子。
  2、实行计划死亡,控制人口老龄化,改善人口结构,减轻社会的压力。
  3、实现计划死亡,可以完全解放轻壮年,不必再为养老发愁,节省大量的养老储蓄而用于消费中去,极大的扩大了内需,促进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强制实行计划死亡,其主要手段如下:
  1、成立人口与计死委,通过《人口与计划死亡法》。
  2、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死亡,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暂缓死亡。具体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规定。
  3、国家废弃、废除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死亡保险和社会福利等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计划死亡。
  4、自愿实行计划死亡的老人,国家给予碑石刻上“计划死亡光荣老人”的称号。获得“计划死亡光荣老人”称号老人的子女,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计划死亡的奖励。
  5、计划死亡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死亡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针对老人开展人口与计划死亡基础知识宣传教育,对年龄快到65周岁的公民开展检查、随访服务工作,承担计划死亡、安乐死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6、计划死亡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实行计划死亡的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死亡方式。对计划死亡后的老人,提倡选择火化措施。
  7、对不按照规定实行计划死亡的“贪生”老人,应依法缴纳社会赡养费。
  8、还可以张贴一些计死标语:“朋友,你计划死亡了吗?”,“山区人民要想富,多死老人多种树”,“65岁不死亡,拆屋扒房!”,“孩子生了长大还能创造财富,老人只能消耗资源!”
  
  计生委工作的同志们减少了4亿婴儿出生,这一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为减少我国人口数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再实行计划死亡,将为我国人口的结构优化、人口数量再立新功。这座伟大的丰碑将永远铭刻在子孙后代们的心中。相对计划生育而言,计划死亡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所以计划生育与计划死亡一旦同时实施,我国将可以迅速成为宇宙第一强国。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50:11 
    
  
  计划生育是计划经济的孪生姊妹,也是专制思维的最后堡垒。
   ---廖进中(湖南大学经济学教授)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52:06 
    
  
  
  
  
  
  
  
  
  

作者:今栖河西 回复日期:2011-01-07 10:55:49 
    回楼上那位阿九公公,哥打算就要一个,我不管啥玩意国策,只管好自己,你们除了整天在这bb,还能干吗?发达国家为何鼓励生育?国人为何计划?不想说阿九这个烧饼。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54:24 
    
  
  人口政策必须在国际竞争背景下制定,一厢情愿的人口政策即使是良好意愿也很可能意味着国家和民族的自杀。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战死巴就 回复日期:2011-01-07 10:54:59 
    计划生育本来就违宪,反人权,反人类。杀婴儿无数。现在还借着计划生育之名进行敛财。这样的恶法居然能实行30多年没人被问责?国将不国!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56:15 
    
  
  
  
  
  
  
  
  
  

作者:古酆 回复日期:2011-01-07 11:02:26 
    瞎JB联系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0:58:49 
    
  
  一项重大政策实行30年后,不能不进行认真总结与反思,为中华民族百年发展大计,应对计划生育政策果断实行调整。--郑克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
   ——中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南昌大学前党委书记)

作者:sgsc710316 回复日期:2011-01-07 11:04:52 
    应该停止了,想想以后小孩给我养老,真的不忍心(一个小孩)。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01:19 
    
  
  
  
  
  
  
  
  
  

作者:云中月影1 回复日期:2011-01-07 11:02:29 
    围观

作者:yueryue 回复日期:2011-01-07 11:05:18 
    冒一下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09:38 
    
  
  计划要适应变化,人口政策应审时度势;生育关乎个人、家庭、国家命运,主事者要有敬畏之心。面对目前人口的新局面,现在人口政策调整应该已是迫在眉睫!
   --李红刚(北京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11:13 
    
  
  
  
  
  
  
  
  
  

作者:天崖P民 回复日期:2011-01-07 11:08:18 
    借着计划生育之名进行敛财。这样的恶法居然能实行30多年没人被问责?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11:04 
    
  
  
  
  
  
  
  
  
  

作者:女人那话儿 回复日期:2011-01-07 11:12:13 
    
  你把所有成败都归结为人口
  显然不对
  连历史常识都不能消化
  中国的人口从来都是世界第一
  鸦片战争后一直都是屈辱的求生
  照你的说法美国就这点人口怎么能全球称霸呢
  你缺乏抓住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
  你就不要好高骛远地质疑国家政策了
  傻瓜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18:04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20:34 
    
  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结构、经济、教育、儿童身心健康等方面带来的祸害是灾难性的。更基本的是,它侵犯了身体权和生育权等基本人权,粗暴践踏了人类文明的底线。
   ——滕彪(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师)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23:04 
    
  
  
  

作者:吉祥银杏 回复日期:2011-01-07 11:28:35 
    计划生育民之痛,国之殇

作者:muomuoabc 回复日期:2011-01-07 11:26:05 
    应该放开了,允许普通家庭生育二胎!!!!!!!!!!!!!!!!!!!!!!!!!!!!!!!!!!!!!!!!!!!!!!!!!!!!!!!!!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0:01 
    中国、日本劳动力比较
  


作者:weironghuihui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2:54 
    关屁民何事

作者:我是不知道 回复日期:2011-01-07 11:29:21 
    
  
  
  
  
  
  
  
  
  
              【 孙文---在中国国民党本部特设驻粤办事处的演说  】
  
                       (一九二一年三月六日)
  
  .....
         讲到五族的人数,藏人不过四五十万,蒙古人不过百万,满人只二百万,回教虽众,大都汉人。讲到他们的形势,满州既处日人势力 之下,蒙古向为俄人范围,西藏亦几成英国的囊中物,足见他们皆无自卫的能力,我们汉族应帮助他才是。汉族号称四万万,或尚不止此数,而不能真正独立组一完全 汉族的国家,实是我们汉族莫大的羞耻,这就是本党的民族主义没有成功。 由此可知,本党尚须在民族主义上做功夫,务使满、蒙、回、藏同化于我汉族,成一大民族主义的国家。......
  
  
  
  
  
               少数民族占比:(50+100+200)/40000=0.00875 < 1%
  
  
  
  
  
  ★☆★☆★☆★☆★☆★☆★☆★☆★   85 年 后   ☆★☆★☆★☆★☆★☆★☆★☆★☆★
  
  
  
  
  
       http://www.stats.gov.cn/tjgb/rkpcgb/qgrkpcgb/t20060316_402310923.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006年3月16日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 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 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
  
  
  
  
  
            2000-2005新增人口中,汉族占比 58%,少数民族占比 42%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3:54 
    
  
  
  

作者:jklyb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2:45 
    此贴坚决顶上去!

作者:anice8888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3:43 
    向各位网友报告好消息:今日本人弄瓦之喜,已有一儿。无他,报喜而已!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3:56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5:19 
    作者:anice8888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3:43 
  
  向各位网友报告好消息:今日本人弄瓦之喜,已有一儿。无他,报喜而已!
  =====================
  恭喜恭喜!

作者:今日骑逞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9:28 
    顶水寒!
  起码水寒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
  天涯真是太压抑了

作者:一生只和你上床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9:59 
    赞同

作者:灰太朗 回复日期:2011-01-07 11:40:28 
    楼猪狗*的!早就想骂你了!还嫌人少!活着的你不关注!没出生的倒鸡*歪*

    手机上天涯,随时围观热点:3g.tianya.cn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43:47 
    计划人口和计划经济一样违反自然法则,将给中华民族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伤害,现在还认识不到这点的决策者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王建军(《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编审)
  
  
  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改革开放同步已经延续了几十年。在提倡“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也许,这样一项与我们每个人都相关的政策,是我们公众进入和参与讨论的时候了。这一政策不仅关系到中国社会经济等方面未来的发展,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的伦理和心理建设。
   --旷新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旷新年


作者:anice8888 回复日期:2011-01-07 11:43:55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5:19 
  
    作者:anice8888 回复日期:2011-01-07 11:33:43 
    
    向各位网友报告好消息:今日本人弄瓦之喜,已有一儿。无他,报喜而已!
    =====================
    恭喜恭喜!
  ==================================同喜,祝中山先生与各位网友一切都好!

作者:一生只和你上床 回复日期:2011-01-07 11:40:45 
    赞同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46:11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47:54 
    
  
  
  
  
  
  
  
  
  

作者:szzwy2009 回复日期:2011-01-07 11:50:48 
    顶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49:08 
    
  
  理性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放眼国家和民族未来!
   --陈潭(中南大学公共政策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51:42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1:58:32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00:00 
    
  
  
  
  
  
  
  
  
  

作者:大神555 回复日期:2011-01-07 11:57:44 
    辛苦了 还在坚持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02:22 
    
  
  
  
  
  
  
  
  
  

作者:游击队长520 回复日期:2011-01-07 12:03:36 
    顶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04:13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06:25 
    
  
  
  
  
  
  
  

作者:百式鬼烧 回复日期:2011-01-07 12:06:29 
    现在关键是你让人生都不愿意了哇
  
  多个小孩多多少投入哦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06:11 
    生育是家庭的基本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劳动保障和社会福利政策来调控这种需求,而不能简单的压抑或者控制这种需求的存在和发展。
   --尹建新(湖南师大工学院副院长)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07:41 
    姐姐在给弟弟喂饭,还要吹一下,以免烫伤,在农村,以大带小,是最常见的,最纯洁的兄妹(弟)情谊,血浓于水的感情啊,大概今天独生子女很难想象.


作者:garterlee 回复日期:2011-01-07 12:12:12 
    支持废除计划生育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10:15 
    
  
  现在是不让生,也许今后鼓励女性也不想生(如欧洲、日本),也许再过些年想生也可能生不出来。当最有活力的年青人减少,步入老人王国,这个国家经济还能发展吗?制定计划生育政策者们想过这些吗?
   --欧阳桃花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18:45 
    《你违法生孩子,我依法拆房子》
  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14735&type=blog&itemid=466065  
  
   2008年4月24日至26日,我们事务所组织部分律师自驾汽车前往湖南凤凰古城旅游。游览凤凰古城后,26日下午,我们分乘三台小车从凤凰出发,返程前往洪江古商城旅游。从凤凰古城出发后,汽车在延绵的大山间蜿蜒前行,虽然一路全是急弯,我们的身子在车内不停地左右晃动,但透过车窗一眼能看到美不胜收的清山秀水,大家仍兴致很高,不停地张目四望,尽情欣赏这大自然馈赠的大山美景。
  
  车队行至怀化市鹤城区凉亭坳乡路段时,一醒目悬挂于路旁的横幅标语突然跃入眼帘,上书:“你违法生孩子,我依法拆房子。凉亭坳乡宣。”见此标语,大家顿感郁闷,在前头的车辆便提议后边的车辆停下来拍照。
  
  
  在我们下车对标语拍照时,当地的几位乡亲围拢过来很认真问我们:“他们拆房子到底合不合法?他们搞烂好多房子了!”听了乡亲们的讲述,我们内心愈加沉重:什么时候,法律不再被戏弄?百姓不再被愚弄?
     回到车上后,我们再也找不回先前的兴致了。  
  
     湖南宇能律师事务所 胡智林律师执笔
     二00八年四月二十八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本地资讯 > 怀化新闻 > 正文
  http://www.0745.us/article/article_2493.html
  
  这条标语有点“蛮”!
  
  2010-1-21 11:12:44 来源:作者:怀化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我要投稿
  
  
  
  市民吴先生:
  
  我家住公园路,最近在怀化电大靠公路的外围墙上,新写上了一条“你违法生孩子,我依法拆房子”的宣传标语,为“鹤城区盈口乡宣”。每次我路过此处看到这条标语时,心里总觉得有些不舒服。虽然标语在法律和道理上是正确的,但“我依法拆房子”这句给人一种有点“蛮横”的感觉。政府的标语完全可以更温馨些,如 “少生优生,幸福人生”,那样让人看着舒心,也达到了教育市民的目的,效果会更好。
  
  记者 杜万勇 整理
  
  稿源:边城晚报
  
  编辑:邓志义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26:49 
    中国人口政策只有一步活棋可走
  
  易富贤
  
  现在人口政策已经了最后博弈阶段。
  
  
  
  计划生育三十多年了,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这一利益集团尾大不掉,已经威胁民族的繁衍、社会的稳定、政权的延续了,停止计划生育是利国利民更利党。依照正常逻辑,停止计划生育可以说是大“势”已定,现在已经是“收官之战”了。断尾求生、舍车保帅(中央政府)的时刻到了!
  
  
  
  但往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事人可能并不意识到这一点。
  
  
  
   自古只有“舍车保帅”的逻辑,但是现在计生委和人口学界却都将责任往“国务院领导”身上推,比如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通过2010年02月05日的《南方日报》宣传说是“国务院领导”要求“十二五”期间必须坚持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2010年11月22日《财经》杂志也说是国务院领导拒绝了计生委调整人口政策的建议。这种“舍帅保车”的把戏是有悖政治伦理的。
  
  人口学界很“识相”, 将人口政策的责任往“相”(国务院)身上推。但是“相”的作用估计还有限,因为“相”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只听到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这样官方智囊的声音,没有机会听到不同意见),且如果它走的“田”字中央有一个棋子,就不能走,俗称“塞相眼”。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就是被人口学家和计生委“塞相眼”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恐吓说生育率还有1.8,中国人口在2010年会达到13.7亿,2033年会达到15亿)。这次计生委和人口学界并不是真的想推动政策调整(从他们的荒谬方案就可以看出),只是想再次“塞相眼”而已。
  
  但如论如何,计生委和人口学界已经将了“国务院领导”一军,现在轮到“国务院领导”走棋了。国务院领导还在举棋不定。
  
  
  
  计生委和人口学界在唧唧喳喳提建议,程恩富和李小平等人建议“快马加鞭”(继续现行政策不动摇);顾宝昌、曾毅等人和国家计生委建议“拱兵”(曾毅提出二胎晚育软着陆,国家计生委提出单独生二胎),但兵只能向前一步步走,速度太慢,并且楚河太深,兵尝试了多年(有些地区已经试点二胎二十多年),现在连楚河都还过不去,何年马月才能到到对方的九宫之内?
  
  
  
  历史将表明,这全部是昏招,全部是死棋。国务院领导应该也意识到这一点,以“事关重大”为由拒绝了这些建议,现在还在按棋不动,在等待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
  
  现在很多人在揣摩上意,在押宝赌棋。有人猜“十二五”将在部分地区试点二胎,有人猜将实行“一独生二胎”,有人猜会逐渐全面放开二胎。田雪原比较老练,抛出了三套方案以提高中奖的概率。这些人在媒体推波助澜,意图牵着人口政策往他们的方向走。
  
  http://image24.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2/2308/9402781_186.jpg
  
  看棋只看车马炮。但是中国人口政策是“车无轮,马无缰,炮无烟”,是一盘残局。
  
  首先看看“马”吧。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 “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正前方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中国经济改革是拱“卒”,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一步步走;但是中国计划生育从一开始就是跑“马”,因此严格说来,中国计划生育不是象棋,而是斗兽棋(马棋)。如果依照正常逻辑,应该配有马缰便于策马,控制马的方向和速度,关键时刻还能悬崖勒马。
  
  陈云是独生子女政策主要推动者,他当年说:“先念同志对我说,实行‘最好一个,最多两个’。我说再强硬些,明确规定‘只准一个’。准备人家骂断子绝孙。不这样,将来不得了。”
  
  当初计划生育是政治的“马仔”,陈云等领导认为方向没有问题,马需要越快越好,因此根本就没有配置马缰的必要。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抓计划生育是一票否决制,没有谁敢“蹩马腿”。就这样,“无缰之马”在没有任何阻拦的情况下“八面威风”地狂奔了四千日(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至今还不肯停下来。当初骑马的领导早已去世,现在计划生育已经成了无人驾驭的野马。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就应该悬崖勒马早回头了,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却反而加了一鞭。现在前面已经是万丈悬崖,继续跑下去就是死路一条了。只有程恩富和李小平这种弱智的人敢说还需要继续快马加鞭(继续现行计划生育)。连田雪原都知道需要悬崖勒马了。现在的问题是,无缰无鞍的野马,谁敢去悬崖勒马?因此,“马”已经是死棋一着了。
  
  计划生育本身就是错误的,独生子女政策是错上加错。因为当初“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连被骂断子绝孙都不怕),才导致现在“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隔山须动炮,临阵快出车。严格地讲,中国象棋应该叫车棋,车在中国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政策制定和调整需要有科学依据。人口学(大人口学,不是指现在的小人口 学)就是人口政策调整的“车”。但是可惜的是,中国只有一辆进口的小车(联合国人口基金帮助中国建立的人口学),不但马力太小,而且是没有轮子的,三十多年来,中国人口学从来就没有发挥任何正面意义,只起到为错误的政策进行“科学诠释”的作用(现在还在高唱老年化不可怕,人口红利消失不是坏事)。十一五规划之前中央可能意识到中国人口变成了残局,准备出“车”(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以力挽狂澜,这也是正常逻辑(因为中国象棋中“车”的威力最大,何况三百多官员和专家参与的豪华战车),本来可以下一步好棋的。可惜的是,这辆破“车”勉强发动了起来,却往相反的方向挪动(联合国人口基金设计这辆车的时候就在方向盘上做了手脚:单向减少人口),塞住了“相眼”,使得中国人口政策彻底变成死局。
  
  在正常情况下,“车”可以远距离冲杀(直接停止计划生育)以挽救棋局,可惜中国人口学之“车”由于没有轮子,只能半步半步地挪动(人口学家们只敢提逐渐过渡到二胎,并且还要先试点)。“车”的代价,功能却连“兵卒”都不如(“兵卒”还能一步步拱动),这就是中国人口学!
  
  http://image24.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2/2308/9402781_187.jpg
  
  现在已经是“兵临城下”,“车”是指望不上了。如果只看车马格局,已经是死棋一盘,可以认输了,中华民族彻底衰落下去是不可避免了。
  
  但纵观整个人口棋局,现在还有一步可绝地逢生的活棋可走:远距离架炮,果断停止计划生育,然后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炮的吃子方式与其他子不同:炮与被吃子之间必须隔一个棋子,进行跳吃,俗称“架炮”或 “炮打隔子”。炮声连连(比如1980年之前)固然不对,但长期闲置不用也是不可取的。炮对于扭转局面效果还是很大的(结束大跃进、结束文革靠的都是“炮”),但中国人口政策一直弃炮不用,以至于成了无烟废炮。现在架炮是晚了点,属于马后炮了。但现在没有其他办法了。这个时候只有隔山的炮最安全(政治代价最低),因为车的冲杀,兵的摆动,都是直接厮杀,难免伤着自己(比如上次驾“车”的徐匡迪以及其他相关领导不可避免要连带承担历史责任)。
  
   炮既要弹药,又要炮台(台阶)。弹药是现成的:胡锦涛总书记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炮台可以废物利用,将没有轮子的“车”充当炮台。计生委和人口学界一直宣称中国生育率有1.8,2010年人口会达到13.7亿,2033年达到15亿;200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将证实计生委和人口学界的观点是错误,那么就成为停止计划生育的天然台阶,是极佳炮台。
  
  想起来也滑稽,人口学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发挥正面作用,想不到关键时刻却被废物利用,被移过来充当炮台,还能起到舍车保帅的作用(将政治危机淡化为学术危机)。可谓是养车千日,用车一时。不过计生委和人口学界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当炮台总比当炮灰要强。
  
  http://image24.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2/2308/9402781_188.jpg
  
  虽然炮的火药味浓了点,但炮打隔山,山外自然有仙苑,可以重新获得主动权。这步棋有起死回生之效,可以盘活一局死棋,中华民族可能还真有救!
  
  http://image24.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2/2308/9402781_189.jpg
  
  人生如棋,落棋不悔。人口政策是千年战略,一旦确定,也意味着中华民族今后千年的命运也已经确定。
  
  http://image24.360doc.com/DownloadImg/2011/02/2308/9402781_190.jpg
  
  格局决定命运,下一步棋攸关民族命运,攸关每一个家庭的利益,需要全民参与博弈,各界人士不能再当“观棋不语的君子”了。
  

作者:游击队长520 回复日期:2011-01-07 12:23:38 
    作者:kkk2u 回复日期:2011-01-07 12:21:01 
  
    原来是新帖啊,还以为是旧帖呢
  ================================================
  天涯够很,那次封贴,打散了好多网民。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28:14 
    现在很多人在揣摩上意,在押宝赌棋。有人猜“十二五”将在部分地区试点二胎,有人猜将实行“一独生二胎”,有人猜会逐渐全面放开二胎。田雪原比较老练,抛出了三套方案以提高中奖的概率。这些人在媒体推波助澜,意图牵着人口政策往他们的方向走。
  
  
  
  看棋只看车马炮。但是中国人口政策是“车无轮,马无缰,炮无烟”,是一盘残局。
  
  首先看看“马”吧。马走动的方法是一直一斜,即先横着或直着走一格,然后再斜着走一个对角线,俗称 “马走日”。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如果在要去的方向正前方有别的棋子挡住,马就无法走过去,俗称“蹩马腿”。中国经济改革是拱“卒”,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地一步步走;但是中国计划生育从一开始就是跑“马”,因此严格说来,中国计划生育不是象棋,而是斗兽棋(马棋)。如果依照正常逻辑,应该配有马缰便于策马,控制马的方向和速度,关键时刻还能悬崖勒马。
  
  陈云是独生子女政策主要推动者,他当年说:“先念同志对我说,实行‘最好一个,最多两个’。我说再强硬些,明确规定‘只准一个’。准备人家骂断子绝孙。不这样,将来不得了。”
  
  当初计划生育是政治的“马仔”,陈云等领导认为方向没有问题,马需要越快越好,因此根本就没有配置马缰的必要。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抓计划生育是一票否决制,没有谁敢“蹩马腿”。就这样,“无缰之马”在没有任何阻拦的情况下“八面威风”地狂奔了四千日(独生子女政策实行三十多年),至今还不肯停下来。当初骑马的领导早已去世,现在计划生育已经成了无人驾驭的野马。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就应该悬崖勒马早回头了,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却反而加了一鞭。现在前面已经是万丈悬崖,继续跑下去就是死路一条了。只有程恩富和李小平这种弱智的人敢说还需要继续快马加鞭(继续现行计划生育)。连田雪原都知道需要悬崖勒马了。现在的问题是,无缰无鞍的野马,谁敢去悬崖勒马?因此,“马”已经是死棋一着了。
  
  计划生育本身就是错误的,独生子女政策是错上加错。因为当初“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连被骂断子绝孙都不怕),才导致现在“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隔山须动炮,临阵快出车。严格地讲,中国象棋应该叫车棋,车在中国象棋中威力最大,无论横线、竖线均可行走,只要无子阻拦,步数不受限制。因此,一车可以控制十七个点,故有“一车十子寒”之称。
  
  政策制定和调整需要有科学依据。人口学(大人口学,不是指现在的小人口 学)就是人口政策调整的“车”。但是可惜的是,中国只有一辆进口的小车(联合国人口基金帮助中国建立的人口学),不但马力太小,而且是没有轮子的,三十多年来,中国人口学从来就没有发挥任何正面意义,只起到为错误的政策进行“科学诠释”的作用(现在还在高唱老年化不可怕,人口红利消失不是坏事)。十一五规划之前中央可能意识到中国人口变成了残局,准备出“车”(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以力挽狂澜,这也是正常逻辑(因为中国象棋中“车”的威力最大,何况三百多官员和专家参与的豪华战车),本来可以下一步好棋的。可惜的是,这辆破“车”勉强发动了起来,却往相反的方向挪动(联合国人口基金设计这辆车的时候就在方向盘上做了手脚:单向减少人口),塞住了“相眼”,使得中国人口政策彻底变成死局。
  
  在正常情况下,“车”可以远距离冲杀(直接停止计划生育)以挽救棋局,可惜中国人口学之“车”由于没有轮子,只能半步半步地挪动(人口学家们只敢提逐渐过渡到二胎,并且还要先试点)。“车”的代价,功能却连“兵卒”都不如(“兵卒”还能一步步拱动),这就是中国人口学!
  
  
  
  现在已经是“兵临城下”,“车”是指望不上了。如果只看车马格局,已经是死棋一盘,可以认输了,中华民族彻底衰落下去是不可避免了。
  
  但纵观整个人口棋局,现在还有一步可绝地逢生的活棋可走:远距离架炮,果断停止计划生育,然后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炮的吃子方式与其他子不同:炮与被吃子之间必须隔一个棋子,进行跳吃,俗称“架炮”或 “炮打隔子”。炮声连连(比如1980年之前)固然不对,但长期闲置不用也是不可取的。炮对于扭转局面效果还是很大的(结束大跃进、结束文革靠的都是“炮”),但中国人口政策一直弃炮不用,以至于成了无烟废炮。现在架炮是晚了点,属于马后炮了。但现在没有其他办法了。这个时候只有隔山的炮最安全(政治代价最低),因为车的冲杀,兵的摆动,都是直接厮杀,难免伤着自己(比如上次驾“车”的徐匡迪以及其他相关领导不可避免要连带承担历史责任)。
  
   炮既要弹药,又要炮台(台阶)。弹药是现成的:胡锦涛总书记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炮台可以废物利用,将没有轮子的“车”充当炮台。计生委和人口学界一直宣称中国生育率有1.8,2010年人口会达到13.7亿,2033年达到15亿;200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将证实计生委和人口学界的观点是错误,那么就成为停止计划生育的天然台阶,是极佳炮台。
  
  想起来也滑稽,人口学三十多年来一直没有发挥正面作用,想不到关键时刻却被废物利用,被移过来充当炮台,还能起到舍车保帅的作用(将政治危机淡化为学术危机)。可谓是养车千日,用车一时。不过计生委和人口学界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当炮台总比当炮灰要强。
  
  
  
  虽然炮的火药味浓了点,但炮打隔山,山外自然有仙苑,可以重新获得主动权。这步棋有起死回生之效,可以盘活一局死棋,中华民族可能还真有救!
  
  
  
  人生如棋,落棋不悔。人口政策是千年战略,一旦确定,也意味着中华民族今后千年的命运也已经确定。
  
  
  
  格局决定命运,下一步棋攸关民族命运,攸关每一个家庭的利益,需要全民参与博弈,各界人士不能再当“观棋不语的君子”了。
  

作者:游击队长520 回复日期:2011-01-07 12:24:40 
    肚肚饿了,先顶再吃饭。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29:43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30:55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zjgc/20101009/2686844.shtml
      
    专家建议十二五规划果断停止计划生育
      
    2010年10月09日 03:02
      
    经济观察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294条 
     
    易富贤
      
    中国古代先贤们早就认识到人口是国家的根本,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管仲认为,人众是兵强和国富的基础:“地大国富,人众兵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孔子说过:“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就是说国家领导人的首要任务是发展人口。墨子也有类似表述,认为人口众多是富国和政治稳定的基础:“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他指出,人口不足,“天下衣食之财,必将不足”。
      
    商鞅也认识到“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商鞅变法的核心其实就是人口政策。在变法之前,秦国地理偏僻,人口稀少,被人看不起。商鞅推行农战制度,大力发展人口。并通过优惠政策,引进外国移民。同时,骚扰敌国农田、粮仓,使得敌国人口减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发动统一战争时,秦国土地和人口已超过六国总和,一举统一中国。
      
    南宋思想家叶适总结说:“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众,所欲而必遂”。也即人口多,生产多,赋税多,兵员广,国力就增强,也有能力进行救灾、度荒,并且人均赋税轻,人均承担的国防任务也轻,老百姓日子就好过,国家也就容易管理,社会也就更加稳定。
      
    正是因为历代执政者都十分重视人口发展,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和经济强国。直到1840年,当时中国人口和GDP均占世界的33%左右。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古老的哲学往往露出年轻的微笑,先贤们的人口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产,二是物质再生产。政治、经济、国防、文化以及民族心理的安全都有赖于人口安全。
      
    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需要达到2.1。而由于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率别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该在2.3以上。生育率如果高于更替水平,会有人口膨胀压力;如果低于更替水平,今后将出现人口减少。
      
    中国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社会越发达,养育成本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婚龄、育龄越晚,不孕率越高,生育率也因此就越低。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双重作用下,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81下降到1979年的2.75,1990年的2.17,1995年的1.4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生育率只有1.33。
      
    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从1980年代后期的2500万左右下降到1996年之后的1300万左右,人口结构呈倒三角形,是不稳定的人口结构。年龄结构不稳定,导致养老危机;性别结构不稳定,导致光棍危机;民族结构不稳定,可能导致民族矛盾。而美国和印度都有稳定的人口结构:美国是柱状人口结构,印度是正三角人口结构。
      
    就是说,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的时候,生育率远远高于世代更替水平,有人口膨胀压力;但现在中国的生育率早已低于世代更替水平,意味着即将面临人口萎缩。因此,中国的人口政策需要尽快由人口控制向人口发展转变。
      
      人口结构与家庭安全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计划生育让这一代人很多断子绝孙,让下一代人举目无亲。据统计,每1000个出生婴儿中约有5.4%的人在25岁之前死亡。意外伤害是悬在独生子女头上的利剑。汶川地震中失去子女、子女伤残的家庭惨不忍睹。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孩子成为 “稀有品”,孩子承载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全部希望,也因此成了罪犯报复社会的目标,2010年连续校园凶杀案让全国人民揪心。
      
    婚姻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而孩子使得家庭关系变成了三脚架,夫妇俩在精心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感情不断升华;到了老年,经过几十年的磨合,激情已经升华为浓浓的亲情,夫妻俩在子女的帮助下相互搀扶,在孙辈们的嬉戏中一起老去。但是在计划生育宣传下,繁衍人口的首要功能被淡化,婚姻被简化为爱情,为了爱可以随便离婚,爱得死去活来,离得随随便便。1980年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孩子少了,维系家庭稳定的纽带也少了,离婚率也就不断攀升。据民政部门统计,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对,2000年为121万对,2003年为133.1万对,2005年为161.3万对。
      
    北京、上海、东北地区生育率低,离婚率也高;而广西、江西等地生育率较高,离婚率也较低。韩国以前离婚率并不高,但随着生育率的急剧下降(从1982年的2.42下降到现在的1.0),离婚率也在快速上升,现在韩国离婚率排世界第三位了。美国生育率从1960年的3.65下降到1976年的1.74;离婚率也不断攀升,1981年达到顶峰。1980年代后美国掀起保护家庭运动,生育率上升到世代更替水平附近并保持稳定;离婚率也不断下降,现在已经跌至1970年以来的最低点。1980年代欧洲生育率没有像美国那样止跌,而是继续下降,现在只有1.4左右了,离婚率也居高不下。
      
    由于离婚而带来的单亲家庭问题、老人问题、儿童成长教育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等,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欧洲通过各种手段增加离婚的难度,但是收效甚微,因为没有子女为纽带,家庭是无法保持稳定的。高离婚率是一种社会病,但中国一些学者偏偏认为离婚率上升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这样的结论显得片面。
      
    1980年代初的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结婚年龄,这群人的离婚率非常高。一方面是因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双方性格难以磨合;一方面是双方四个父母过度干预子女家庭。尤其严重的是,独生子女政策导致性别比不断攀升,光棍危机即将于2012年开始全面爆发。目前初婚年龄男性与女性基本持平,但从2012年开始,男性人口大幅超过女性,到2016年超出女性人口30%以上。总光棍人数也将由2012年的1000万上升到2017年的3000多万,2022年的近4000万。娶上老婆将成为今后成功男人的标志。
      
    这4000万青壮年光棍对婚姻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家庭秩序的破坏作用可想而知。相当部分国民将处于“家庭内战”之中。真正的战争是暂时的,但是“家庭内战”将是持久战,对国民的影响比几场真正的战争还要大。
      
    保卫婚姻就是保卫国家。
      
     人口结构与国防安全
      
    国防归根结底是人防。中国人口在19世纪初达到4亿之后,一直停滞不前,到1950年仅仅增加到5.5亿;而同期世界总人口却从10亿增加到25亿,尤其是发达国家人口增加迅猛,比如英国、俄国人口分别从1800年的1600万、3500万增加到1950年的5300万、1.81亿;日本人口从1850年的2700万增加到1950年的832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中国发生了鸦片战争;俄国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中国失去了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人口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中日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
      
    1950年到1980年,中国人口与世界同步增长,占世界比例稳定在22%左右,在国防和外交上也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但是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下降到目前的19%。尤其是1996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只占全球的10%了,意味着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还将急剧下降。人口规模的下降不但导致适龄参军入伍人数下降,也导致支撑国防的经济规模下降。而与中国有边界争端的邻国印度却是朝气蓬勃,近年每年出生人口差不多是中国的两倍,意味着今后的综合国力将远超中国。高盛全球研究等多家机构均预测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2040年中国劳动人口与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是2.3:1,而印度是6.7:1,国防力量和经济力量对比可想而知。
      
      人口问题忧思
      
    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实行,但也明确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2010年距1980年已经30年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形势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人类发展指数(HDI,联合国用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直线下降。中国大陆2010年的HDI相当于韩国和中国台湾1990年左右的水平,当时这两个地区的生育率只有1.7左右。现在泰国、伊朗的HDI与中国非常接近,生育率都只有1.6左右。
      
    有人提出用二胎方案取代独生子女政策。其实国际国内经验表明二胎方案不足以恢复人口发展能力。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伊朗都为曾经提倡二胎而后悔不已。中国从1980年代开始在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840多万人口的农村地区试点“二胎”,但是2000年翼城生育率只有1.5,酒泉只有1.4,恩施2005年只有1.47,承德只有1.6。
      
    有人担心停止计划生育之后会出现补偿性出生高峰,其实纵观人类数千年文明史,人口从来就不是平稳的,人口出生高峰往往导致此后国力的提升。日本战后三年的出生高峰“团块世代”奠定了几十年的繁荣。美国国力强盛,很大程度得益于两次出生高峰:1955年到1965年平均每年出生415万,是1930年代的1.7倍;而1980年代出现了第二次出生高峰,每年出生人口从1976年的317万上升到1990年的416万。而欧洲和日本1980年代之后却没有出现出生高峰,现在经济也开始走向衰退了。
      
    根据各项人口学指标 (育龄妇女人数、生育意愿、不孕症发病率、输卵管结扎率、剖腹产比例)估算,“补偿性生育高峰”只多出生3000多万孩子,即便在补偿性出生高峰期间,加上正常出生的,中国每年最多只出生2000万孩子,远达不到中国1980年代后期的水平和印度现在的水平 (每年均出生2500万孩子)。
      
    笔者认为,2011年将开始 “十二五”规划,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可以一举扭转被动局面,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为今后的人口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停止计划生育一举多得: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今后的老年化压力和光棍问题,弥补今后劳动力短缺,将经济模式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
      
   (作者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科学家、人口问题研究专家)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30:43 
    
  
  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10/13/content_3424686.htm
    
    冰点时评
    倒三角结构考验人口政策
    童大焕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10-10-13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科学家、人口问题研究专家易富贤在10月9日的《经济观察报》撰文,建议2011年将开始的“十二五”规划,果断停止计划生育,以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今后的老年化压力和光棍问题,从而弥补今后的劳动力短缺,将经济模式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
  
     文章指出,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妇女平均生孩子数)需要达到2.1。而由于婴幼儿死亡率和出生率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应该在2.3以上。世界各国经验表明,随着人类发展指数(HDI,联合国用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直线下降。在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 5.81下降到1979年的2.75,1990年的 2.17,1995 年的1.43。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了;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生育率只有1.33。人口结构呈倒三角形,是不稳定的人口结构。年龄结构不稳定,导致养老危机;性别结构不稳定,导致光棍危机;民族结构不稳定,可能导致民族矛盾。而美国和印度都有稳定的人口结构:美国是柱状人口结构,印度是正三角人口结构。
    
     中国于1971年开始实行计划生育,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实行,但也明确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如今已经刚好三十年过去,中国也正处在新的紧要发展关头:一是经济由外向型向内需型转型;二是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运动正在使人们的生育意愿大大下降;三是老龄化和劳动力不足的挑战。如今,甚至连一些东部地区的二三线城市,也已经广泛存在招工不足的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重新审视实行了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支柱:一是人口再生产,二是物质和文化再生产。而人口的正常再生产则是物质和文化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中国正处在1840年以来难得的和平条件下物质财富极大增长的时代,很多人据此天真地认为,只要我们积累下足够的财富,养老问题就可以“自我解决”,而无须通过代际养老来完成。实际上,这是对财富的极大误解。没有足够的当期劳动力创造当期财富和价值,所谓的财富积累,不论是以货币形式存在,还是以房屋等实物形式存在,都无法呈现出应有的价值。一个社会的健康成长,合理的人口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推迟退休年龄之类的权宜之计,只能局部缓解中国未富先老的物质财富问题,不能解决年轻人不足导致的服务严重匮乏、亲情和温情迅速弱化的社会问题。调整生育政策,是重构合理的中国人口结构的必要和必然之举。
    
     19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科斯也指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有一个因素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计划生育政策。这个政策不改,中国就无法维持近年来的高经济增长率,而老龄社会的快速到来,也让我们反思现行的生育政策。

作者:游击队长520 回复日期:2011-01-07 12:35:17 
    顶 。。。。。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36:13 
    腾讯评论 > 评论 > 思想学术 > 正文
  http://view.news.qq.com/a/20101111/000005.htm
  
  易富贤:停止“计划生育”刻不容缓
  
  2010年11月11日00:25 光明网 易富贤 我要评论(6532) 字号:T|T
  
  [导读]中国人口危机比日本严重得多,中国社会发展水平比日本落后四十多年,但总劳动力减少时间只比日本晚十多年;中国不但未富先老,还有光棍危机……
  
  易富贤 人口学者
  
  原题:人口政策不如杀出一条血路
  http://guancha.gmw.cn/2010-11/10/content_1377348.htm
  
  1980年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全面实行,同时也明确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2010年距1980年已经三十年了。停止计划生育“时”机已经成熟。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可以说已经达成全民共识(网络民意已经是一面倒支持停止计划生育,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也呼吁停止计划生育),可以说停止计划生育大“势”已定。政治家的职责是审“时”度“势”,应该利用好三个天然台阶(《公开信》30周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十二五规划),顺“势”而行,宣布中国人口政策由人口控制向人口发展转变,于2011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如果错过了这些天然的台阶,今后将很被动。
  
  有人担心,停止计划生育后,如果对计生队伍安置不当,将影响社会稳定。其实国家计生委缩编到只有143个,不到国家发改委的1/7,是所有部委中最少的。全国计生队伍也不到50万人,数目并不庞大,不能因为这几十万人口的利益,而每年损失可世代相传的数百万人口。并且停止计划生育,需要撤消计生委,根本不需要通过计生委系统来贯彻,完全可以无视他们的阻力。何况计生委系统很多人希望停止计划生育的愿望比其他人还要强烈。很多计生人员还是兼职,部分技术人员还可以分流到医疗卫生行业。计生政策是最不得民心的政策。老百姓为很多生活(孕检、户口)都受制于计生委而叫苦连天。一票否决制是压在各级官员的头上的一柄剑,耗费了很多本应放在本职工作的精力和时间。计生干部缺乏社会动员能力,不足以威胁社会稳定。停止计划生育虽然让一些基层政府失去了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收益,但撤销计生委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有利于农村的乡镇合并。现在民意是要求撤销计生委,计生委的声誉太臭,到了需要给老百姓一个说法的时候了!
  
  社会以人为本,人口比制度更重要,劳动力是国家的“精气”、核心竞争力。人口结构决定了日本昔日的繁荣、中国现在的崛起和印度的即将崛起,也决定了日本和中国即将衰落。人口拐点其实也是社会危机的拐点。在人口危机拐点之前,什么都不会发生;但是在拐点之后,什么都可能发生。从人口学角度看待社会问题最为准确。比如苏联解体前,1989年Peter F.Drucker在其《The New Realities》一书中从劳动力结构角度预测了苏联即将解体。美国未来学家Peter Schwartz也认为人口决定了苏联的崩溃。日本在1990年代人口拐点之前,经济繁荣,政治稳定,首相不但能够任满任期,还能连任;但是劳动力开始减少后,经济“日”薄西山,社会问题丛生,政局不稳,首相频繁更换。
  
  中国人口危机比日本严重得多,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比日本落后四十多年,但总劳动力减少时间只比日本晚十多年;并且中国不但是未富先老,还有光棍危机。尤其是中国计划生育是强制性的。人口危机露出了冰山一角,现在还来得及将民意压力转变为调整政策的动力,在政府的主导下应对今后的人口危机。这是化“危”为“机”的最后机会,是以应付小危机的代价来缓解今后的大危机。今后几年人口危机全面爆发,而如果计划生育这一祸根却还没有废除,人口危机所激发的政治破坏力将是巨大的,政府将很难掌握主动权了。
  
  历史上对于不涉及人命的大政策,有些争论数千年也难以平息;但凡是涉及到人命的事情,历史都很快就会有结论。大跃进损失了人口,三年后就废除,虽然有政治后遗症,但政府毕竟重新掌握了主动权。汉武帝听信江充等人的“巫蛊”谗言(就像当年虚假的“人口爆炸”舆论),父子相残(计划生育也一样),逼死太子,损失数万人口。一年后,田千秋等上书讼太子冤,汉武帝悔恨交加,果断为太子平反。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是因为他与秦始皇死不认错的态度不同,能反省自己,颁发“轮台罪己诏”,及时转弯,其政权延续下去了,汉武帝本人也青史留芳。《左传》曰: “禹、汤罪己, 其兴也勃焉 ; 桀、纣罪人, 其亡也忽焉。”
  
  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留下了很多政治后遗症,有人指望用平稳过渡来让人民遗忘,其实是鸵鸟心态。人口危机不会像其他社会危机和经济危机那样会被时间冲淡,而是会不断累积、甚至放大,人口政策是不可能平稳过渡的。拖,总不是办法。四五十岁的人已经因为这项政策丧失了再生育的机会(既然政府今后无力承担养老,无力给他们的儿子娶老婆,那么也不能指望他们能够遗忘错误政策所造成的损害),三十多岁的人也正在丧失再生育的机会(仅仅是为了政策连续性,而让他们错过了再生育的机会,他们今后知道了真相,会有什么反应?),如果再拖延几年,四五十岁的人的儿女又将成为计划生育的受害者,社会怨怒将不断积聚。
  
  风起于青苹之末,今后会“盛怒于土囊之口”,“蹶石伐木,梢杀林莽”的。民意是动态的,现在计划生育的坚定支持者,今后可能成为计划生育的最激烈反对者(因为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今后4亿老人老无所养,4000万光棍找不到老婆,大量丧失子女的家庭对社会丧失信心,大量失业又有号召力的教师找不到工作,这些对社会的稳定的影响可想而知。而且还有两亿人口对不上数(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预测2033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5亿,实际上2033年人口早已负增长,可能连13亿人都没有),这些是能够隐瞒的吗?现在不提前主动泄洪,今后洪峰一旦来临,将势不可挡。现在停止计划生育的阻力在于面子问题;但是今后连里子都没有了,面子还有什么意义?
  
  本来一胎化就已经是错误的,1980年也说只能实行30年。30年后停止计划生育所能出现的三千多万堆积出生高峰,相当于1940年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40万英法联军。这个堆积高峰是今后有效缓解人口危机的唯一希望。但是如果用二胎过渡方案,将这个高峰“过渡”掉了,这就与1980年的决策层和学者无关了。这次是单一年龄的三千多万(全部是孩子),从社会持续发展角度看,相当于战争年代或者天灾年代损失上亿人口。谁承担得起历史责任?
  
  在十五规划、甚至十一五规划,人口政策可能还有过渡余地,因为当时育龄妇女人数还在增加,生育意愿还不十分低。但是十一五规划的时候中央没有采纳笔者的建议,而是听信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的建议。战略组认为中国生育率有1.8,每年要增加1200多万人口,2010年人口将达到13.7亿,2033年将达到15亿高峰,生育率反弹势能很大,一旦松动人口政策将导致人口失控。事实表明,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的建议是错误的,而笔者当初的建议是正确的。如果当时采纳笔者的观点,调整人口政策要主动得多。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已经被逼到了悬崖边了,应该抢分夺秒地停止计划生育。停止计划生育的社会成本是不得不付出的(就像生孩子前的阵痛),但其政治收益却是巨大的。
  
  对于计生委和人口学界来说,政策连续性更符合他们的利益。但是对于国家来说,历史连续性比政策连续性更为重要。第六次人口普查将再次证实人口学家们当年的建议是错误的,他们必须承担某些责任。普查一结束,主动权就不在计生委和人口学家们的手上了,而是在中央政府手上了。果断停止计划生育可以将政治危机淡化为学术危机。如果还不停止计划生育,人口危机将转变为政治危机。
  
  在秦末群雄相争之际,霸王项羽的部将英布杀害反秦义军的精神领袖“义帝”楚怀王,有人建议项羽惩罚英布以消民愤。霸王不但不惩罚英布,反而自己承担杀害“义帝”的责任。刘邦借此做足了文章,为“义帝”发丧,联合诸侯讨伐“不义”的项羽。形势急转逆下,英布也投靠刘邦,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如果现在不停止计划生育,不撤销计生委,今后政府承担得起人口政策失误这个重大历史责任?不可沽名学霸王!
  
  唐玄宗天宝年间,杨国忠误国,安禄山起兵范阳,大唐王朝进入快速衰落通道;而酿成滔天巨祸的杨国忠,却未获惩戒,逃亡途中,终于激起兵变,六军不发,处死了杨国忠,向玄宗逼宫。假如渔阳鼙鼓一起,玄宗即仿汉景帝诛晁错故事,诛一人而谢天下,既断了敌方的口实,又平了己方众怒,玄宗又何至于眼见蛾眉马前死,贵为天子,却只能向隅而泣?
  
  中国人口政策的方向是鼓励生育,长痛不如短痛,停止计划生育的思想三峡总是要走过去的。与其半遮半掩地用各种方案过渡(生育意愿也很难提升,今后将是回天乏力)而延误时机,不如大大方方地停止计划生育(可以逆转生育文化,还能有回天挽日之效)。与其被民意像挤牙膏一样推着走,不如超越民意、引导民意,一次性掌握主动权,由“救火员”(人口危机一旦全面爆发,就将成燎原之势,“救火员”是无能为力的)转变为“防火员”。
  
  停止计划生育有一些问题,不停止计划生育问题更大。人口政策现在是进退维谷,但却又是不进则退,不如拿出汉武帝平反“巫蛊事件”的勇气来停止计划生育!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44:01 
    
  
  本页位置: 光明网 光明观察> 编辑推荐
  http://guancha.gmw.cn/2010-12/15/content_1471070.htm
  
  人口政策御驾亲征,不能只拎回几只野兔
  
  易富贤 
  
  刊发时间:2010-12-15 15:51:11 光明网-光明观察  [字体:大 中 小] 
  人口政策调整已经到了最后的读秒阶段。2010年11月中国进行了第六次人口普查,查清人口数据,为2011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政治局常委、常务副总理李克强亲任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组长(以前只是级别较低官员任组长),级别之高可见一斑。如此高规格的人口普查,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中国是政治局常委集体领导制,这次人口普查由政治局常委担任组长,相当于古代的御驾亲征。
  
  御驾亲征是天大的事情,要具备几个条件:
  
  1、后勤保障有力,有必胜的把握。比如康熙亲征葛尔丹,就是有必胜把握。而汉朝初年,在国力不允许的情况下,汉高祖刘邦亲御驾亲征攻打匈奴,结果被围于白登,差点丧失性命,史称“白登之围”。刘邦采用陈平之计贿赂匈奴皇后,才得以脱险。
  
  2、国家有难,朝中却无良将。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为了让皇孙朱允炆的皇位不受威胁,找借口杀功臣名将。到明成祖朱棣时期,朱元璋制冤狱所造成的恶果凸显出来,没有良将去平息北方蒙古的侵扰,明成祖只得御驾亲征。
  
  3、领袖有驾驭全局的能力。比如朱棣是军事天才。马上皇帝唐太宗更是御驾亲征的能手,每战必胜。
  
  御驾亲征,将帅一心,三军用命,可以力挽危局。比如明成祖朱棣五次御驾亲征,横扫漠北,巩固起了北部边防。御驾亲征还可以提高领袖的威信,比如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在称帝前的北伐战争都是御驾亲征,就是为了提高威信、振作士气。
  
  御驾亲征属于孤注一掷,只能胜不能败。万不得已才考虑御驾亲征的。如果不具备上述这些条件,御驾亲征很可能兵败国亡。北齐后主高纬就是一个例子。高纬宠信小人,诛杀名将斛律光。北周武帝趁机发兵讨伐北齐。其时高纬带着美女冯小怜正在打猎,得到快报后,决定调动军队增援。谁知冯小怜这时玩兴正浓,娇滴滴地对高纬说:“再杀一围吧。”于是,高纬就再杀一围,延误了战机。当时北齐是内乏谋臣,外无良将,并无军事经验的高纬只能御驾亲征。但在这关键时刻,高纬还请冯小怜观战。结果冯小怜临阵撒娇终致亡国。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两首《北齐》以哀之:
  
  其一:
  一笑相倾国便亡,何劳荆棘始堪伤?
  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
  
  其二:
  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着戎衣;
  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围。
  
  明英宗是御驾亲征失败的另一个史例。北方蒙古部族瓦刺与明朝发生了贸易磨擦,得罪了司礼掌印太监王振,王振趁机制造事端,激化矛盾。瓦刺首领也先以此为口实,发兵攻打山西大同。明王朝本已派大同总督宋瑛、驸马都尉井源、总兵朱冕和左参将石亨各领兵万人出阳和口抵御。但是王振欲图边功,又想趁这个机会,到家乡(大同附近)人面前抖威风,便竭力劝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王振说瓦刺人不堪一击,23岁的明英宗信以为真,下令三天后立即出征。朝中官员极力劝阻,说三个月能不能准备好还成问题,要英宗收回成命。可是,不懂军事的明英宗一意孤行,于1449年7月16日率临时拼凑起来的50万大军御驾亲征。简直把亲征当作儿戏。结果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婉称“北狩”),让整个王朝为他丢脸;明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史称“土木之败”。明英宗身边的护卫将军樊忠义愤填膺,说道:“吾为天下诛此贼!”举锤击杀了仓皇逃命的王振。明朝另立明英宗弟弟朱祁钰即皇帝位(明景帝),兵部侍郎于谦从各地紧急调22万大军入北京。1449年10月6日也先挟持英宗入犯北京,兵临城下。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击溃瓦刺部队,才避免了亡国之灾。“土木之败”影响深远,是明朝由盛到衰的标志。
  
  我对这次人口普查和人口政策调整“御驾亲征”是比较乐观的:
  
  1、后勤保障有力,有必胜的把握。从人口数据来说,上次人口普查已经查明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证实生育率只有1.33,年度千分之一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生育率只有1.2、1.3,这些连续的数据是互相吻合的,说明人口普查的质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国家统计局的这些“客观”调查数据每次都被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贬得一无是处,并“主观”地将生育率篡改为1.8。而国家统计局为这次普查进行了三年准备,三年磨一剑,锋利无比;耗费80亿元经费,“粮草充足”;出动了600万人员,兵多将广。由于计生委和人口学家不敢像过去那样篡改数据,这次人口普查对国家统计局来说,可以一雪过去十多年的耻辱。这次普查结果会再次证实中国的生育率不会是如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所说的1.8,人口总数也不会如战略组所说的13.7亿,可以一举摧毁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阻止停止计划生育的理论壁垒。从政策调整来说,所有先行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的时候,生育率都已经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中国人口政策方向上是人口发展,停止计划生育是非常安全的、经得住历史检验的政策调整。
  
  2、国家有难,朝中却无良将。中国人口问题之所以到了如此严峻的局面,就是因为外有联合国人口基金精心制造的“人口爆炸”的“紧急避险”舆论大军压阵;内有学术宦官当道,一次次篡改客观调查的人口数据,一再用虚假数据误导中央。并且是内外联手。现在国际上又制造新的控制人口的舆论(全球变暖、低碳、减排),国内学术宦官是以退为进,用各种二胎过渡的方案来阻止停止计划生育。面对这种危急局面,由政治局常委御驾亲征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3、领袖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问题非常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十七大的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从而理顺了GDP分子与人口分母的关系:发展为了人民,而不是像过去那样为了发展而实行计划生育减少人口;发展依靠人民,人口是“母”,GDP是“子”,没有“母”就不会有“子”。2010年10月份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不像过去那样提“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而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2010年1月19日,李克强在考察人口计生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时,提出要把“人口压力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且主题思想由“人口控制”变为了“人口发展”。 2010年11月15日李克强在《人民日报》发表重要讲话:“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应善于站在“巨人”的肩上,....。把人口多的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人才资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所在,可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方向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已经从“人口负担”、“人口爆炸”、“人口控制”的理论围剿中突围出来,向“人口发展”方向疾驶。
  
  我对这次人口普查和人口政策调整也还有一丝担忧,因为我发现“御驾亲征”的队伍里仍然混杂着一些学术宦官,比如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就是此次人口普查九位咨询专家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可谓是罪孽深重,在中国人口政策制定和调整上自始至终都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刘铮在独生子女政策上起了重要作用。邬沧萍的“分母效应和分子效应”理论更是误导了几代决策层。而翟振武本人就是篡改人口数据的高手,将客观调查的1.3左右的生育率篡改成1.7-1.8。翟振武现在还坚持“人口数量过多仍然是中国第一位的人口问题,人口结构是第二位的问题,现行的人口控制和计划生育政策不能动摇”。我在《大国空巢》和《就人口政策的调整方向与中国人口学会翟振武副会长商榷》已经驳斥了翟振武的一些观点。
  
  如果这次人口普查和人口政策调整过分依赖于翟振武等主流人口学家的意见(他们会将捕猎到的“肥猪”、“肥羊”私下里放掉,只留下几只“野兔”、“野鸡”),我担心成为第二次“土木之变”,而翟振武等人则成了第二个“司礼掌印太监王振”。
  
  人口普查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人口政策调整服务,而十二五规划在等着人口普查猎杀的“猎物”下锅。这次人口普查由政治局常委率领600万大军,御驾亲征十多天,耗费80亿银两(物质成本还是小事,关键是政治成本非常高,每延误一年停止计划生育,将损失数百万人命),如果只拎回几只野兔、野鸡(比如二胎过渡方案),是无法向历史交代的!
  
  我个人还是相信党中央、国务院会排除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的干扰的。因为李克强副总理明确要求“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完整”。国家统计局马建堂局长也非常重视人口普查,张为民副局长是长期负责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专家,这次普查的系统设置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的问题。李克强副总理充满信心地说:“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人口普查已经结束,现在当务之急是排除计生委和翟振武等人口学家的干扰,赶紧准确地清点、烹调“猎物”(三个多月时间,不至于到十二五规划时候还半生不熟),为十二五规划烹制出一份人口政策调整的“大餐”—果断停止计划生育!
  
  [责任编辑: 赵徐州 ]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47:01 
    独生子女政策风险研究
  
  陈友华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
  
  【内容摘要】独生子女家庭具有天然的结构性缺陷与系统性风险。中国计划生育已经陷入矛盾陷阱:一方面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性缺陷,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在内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补偿与救助,另一方面,仍在继续鼓励更多独生子女的出现。独生子女政策在付出巨大的成本与代价后换来的确是高风险社会的来临,与“花钱买风险”无异。终止独生子女政策是避免独生子女现象继续蔓延的自然选择。
  【关键词】独生子女 生育政策 风险
  
  早在多年前,已有学者明确提出“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的论断。对独生子女来说,其风险包括独生子女的成长风险、成才风险、婚姻冲突风险和自身养老风险;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包括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风险、结构缺损风险;对独生子女社会来说,包括发展风险、国防风险和责任风险(穆光宗,2009)。实际上,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所导致的风险绝不仅仅局限在如上几个方面,更在许多其他方面对家庭与社会制造了许多人为的风险。本文在探寻独生子女政策可能导致的各种社会风险的基础上,从风险规避的角度探讨了调整现行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并就与之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初步的讨论。希望更多的学者参与到相关问题的研讨之中。
  
  一、独生子女政策风险
  
  (一)生存风险
  一方面,在有歧视性性别偏好的社会,独生子女政策对夫妇生育数量做出了极其严厉的限制,从而寄希望于通过多生来实现对孩子性别偏好的难度大大增加,降低了人们拥有所喜好性别孩子的可能性,因而将不为所喜好性别的孩子视作实现孩子性别偏好的障碍,容易导致如下两方面的后果:一是诱发胎儿性别鉴定与性别选择性人工流引产,这本身就是对胎儿生命权的直接剥夺。二是对已出生的不为所喜好的性别的孩子疏于照顾、甚至溺弃的现象因此而增多,致使单性别婴儿死亡率增加。在中国突出地表现为女婴与女童的生存环境因此而恶化,从而导致女婴死亡率的上升,并大大超出正常水平。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生存风险直接影响着家庭的生存风险。独生子女的意外伤残或夭折将成为这种风险的集中体现。如果说在父母生育早期出现的生存风险可以通过补偿性生育得以消解,而在生育晚期出现的生存风险却因为父母年龄已大而丧失了补偿性生育的可能。尽管独生子女意外伤亡在独生子女总体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对于出现这一情况的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其影响则是难以预计的。对独生子女家庭而言,唯一的孩子的夭折使整个家庭陷入绝望和痛苦的深渊,成年独生子女病残、伤亡对于家庭来说更是灭顶之灾(穆光宗,2006;潘金洪、姜继红,2007)。例如,广州市现有2300多位母亲已经49周岁及以上的独生子女夭折家庭(张建等,2009:75)。又如,“重庆市有中年丧子(女)的独生子女父母13574人,其中城市6267人,农村7307人。重庆市北碚区等13个区县建立(真情互动)联谊会和会所,加入联谊会的中年丧子(女)群众有5000余人。”(武家华等,2009:104)。投资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风险防范原则是:“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独生子女的唯一性就决定了没有选择,只能将唯一的一个鸡蛋(独生子女)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且这个鸡蛋还是一个“瓷鸡蛋”,一不小心就会被打碎。由此可见,独生子女政策恰恰违反了这一原则,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一个孩子身上。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或者多个孩子,家庭生存风险就要小得多。独生子女导致家庭结构十分脆弱。我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构成国家的数以亿计的细胞是脆弱不堪的,甚至是存在严重缺陷的,由这些细胞组成的国家会强大吗?
  
  (二)养老风险
  独生子女的养老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风险。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养老支持具有唯一性,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因而使得这类家庭陷入困境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了。例如,独生子女迁移、外出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独生子女父母就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更何况养老不仅仅涉及经济问题,还涉及亲情关怀的时间精力等问题。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经开始进入老年,这意味着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困境将逐渐由隐性转为显性、由零星发生的小问题转为众多家庭同时发生的社会性大问题,过去一直不以为然的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将作为社会性问题逐渐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独生子女政策终于在其实施30年后开始为其“过度严格”付出巨大的家庭与社会代价(周长洪,2010)。
  应当说,任何社会都会有独生子女家庭,但发生比例通常不高,更为重要的是:那通常是家庭自主决策的结果——当事人对此已有经济、心理和精神上的准备,是一种意愿性的生育行为,一般不会引起大的社会问题。但中国的情况不同,独生子女家庭绝大多数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在生育政策驱动下不得不成为独生子女家庭的。也就是说,大量出现的独生子女家庭通常是非意愿性的,即不管当事人对这种生育行为可能给家庭和自身带来的后果是否仔细考虑过或者有否准备,都不得不如此。这意味着,许多独生子女父母对其未来可能面对的由独生子女境况引发的各种窘境,缺乏足够的精神、心理和经济准备,这一点对于农村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尤其如此(周长洪,2010)。
  其次,独生子女责任最大化风险。独生子女作为其父母唯一的家庭养老责任主体,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为其分担父母的养老责任,自身所能获得的来自亲属的养老支持几乎是不存在的,千斤重担只能一个人挑,这就注定了独生子女所拥有的养老资源更少,养老责任与心理压力更大。
  再次,独生子女自身的养老风险。文化传承使得独生子女群体对不孕不育和只生一个的偏好可能更强(穆光宗,2006)。生育数量的减少,必然意味着年老以后来自子女的养老支持的减少。因而独生子女年老以后可能面临更为严峻的养老问题。
  最后,家庭经济支持能力弱化风险。无论是独生子女父母、还是独生子女本人,因子女数量的过度收缩,长期地看对家庭经济更可能产生不利的影响,因而减弱了家庭或自身的养老能力。长远来看,几乎所有的独生子女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短缺的风险。越是到独生子女父母的晚年,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就越大,现实困难也就越多。
  要求独生子女独自承担起父母的养老责任,对独生子女本人是不公平的,同时也大大超出了独生子女自身的承受能力范围。然而,独生子女父母,他们是国家独生子女政策的响应者、执行者与利益受损者,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其再成为老来生活无着落者。因此,当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出现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与困难时,尤其是当独生子女伤残或夭折时,政府应成为“独生子女父母之子”而自觉承担起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送终”的义务,这是一个责任政府与诚信政府的基本责任。政府也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因而喊出了“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的响亮口号。这就要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然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制度,解决的是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 但伴随独生子女政策的是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时代的加速到来,并因此而诱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中国经济将由现在的结构性增长转而陷入结构性衰退的陷阱。持续低生育率、尤其是超低生育率条件下是不可能建立起合理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因而仅仅寄希望于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化解中国的养老困境是很不现实的。
  
  (三)空巢综合症风险
  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相伴随的是“空巢”的提前来临、空巢家庭的大量增加与“空巢期”的大大延长, 陷入“孤独与寂寞”境地在所难免,“空巢综合症”风险因此而大大增加。两子女或多子女家庭从“满巢”到“空巢”是一个渐进的、缓慢的、连续的变化过程,这给父母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去适应,因而较少出现生活调适等方面的问题。但独生子女家庭则完全不同,从“满巢”到“空巢”是瞬间发生的,中间缺少缓冲与过渡期,中国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生活是围绕独生子女这一“轴心”运转的,独生子女因就业或就学等原因突然离开家庭,家庭“轴心”被突然抽去时,极易使家庭生活陷入紊乱之中,许多独生子女父母、特别是其母亲因患上“空巢综合症”而一时难以自拔。增加对独生子女家庭“空巢”发生前后的关注,给予必要的辅导与干预,帮助其平稳地度过“空巢”发生期,尽快地适应身边没有孩子的“两人世界”,应纳入政府的视野,也应成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四)劳动力短缺风险
  独生子女政策的长期推行,必然导致持续低生育率、甚至是超低生育率时代的加速到来与人口结构的畸形,并迟早会出现劳动力的短缺。从宏观层面上看,由劳动力过剩到劳动力短缺的刘易斯转折点已经或将要来临(蔡昉,2008)。虽然中国劳动力供给从过剩到短缺的转变因世界经济危机而被推迟和暂时被“遮蔽”掉,然而世界经济危机一旦过去,当世界经济重回正常增长轨道时,中国的劳动力短缺也将因此而加速显露出来。 在微观家庭层面上看,数以亿计的倒金字塔型的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因此而形成,独生子女家庭劳动力资源短缺更是暴露无遗。如果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话,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可能因人口过度老化与劳动力短缺而陷入结构性衰退的陷阱(陈友华,2008)。在2020年后,中国的经济极可能因此而步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后尘。
  
  (五)道德风险
  因独生子女政策而引发的道德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某些强制性做法的推出,导致社会价值体系紊乱,对社会稳定与社会秩序造成不良影响。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计划生育工作任务,20世纪80-90年代类似于文化大革命中的某些违法乱纪的做法被用于计划生育的现象在一些地区盛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文革”遗风在部分地区至今仍存在。例如,连坐制度,计划生育小分队,学习班,有奖举报,等等。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防止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严重的偏差,当时的国家计生委在1993年以内部文件的形式作出了“计划生育七不准”的明确规定。时至今日,部分地区计划生育工作者仍习惯、留念以往的这些强制性做法,不仅对目前推行的知情选择等以人为本的做法进行抵制与排斥,甚至对上世纪90年代的“七不准”仍颇有微词。又如,被计划生育部门视为“宝贵经验”并仍在继续坚持的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实际上是株连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只要单位超生人数超过了上级规定的数量,就会遭致批评,整个单位被取消评先资格,单位领导人与计划生育工作者甚至还因此受到处罚。如果说单位领导与计划生育工作者因没有完成政府下达的计划生育任务而受到处罚还情有可原,那么,那些没有超生的人因为他人超生受株连而不能领取奖金等就毫无道理可言。这就如同别人犯了罪,其他遵纪守法的人也要陪着坐牢是一样的。部分群众必然会把“怨气”撒在那些超生者身上,从而人为地制造、甚至诱发了民众之间的积怨。古人道:“一人做事一人当”,但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却把众人活生生地硬性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一人犯法(非法生育),众人跟着倒霉。由此可见,计划生育一票否决与“依法治国”理念是严重背道而驰的。所有这些导致了社会价值体系的紊乱,如少部分计划生育工作者至今对超生者及其子女仍心存芥蒂。 这些强制性方法的使用也对社会的稳定与秩序构成危害。例如,全国少部分地区在社会抚养费征收过程中的某些粗暴做法,使得这些地区因此而被搞得“鸡飞狗跳”与“鸡犬不宁”。又如,时至今日,强制性的大月份引产、甚至计划生育恶性案件仍没有完全杜绝。
  其次,影响代际和谐,易使子女背负不孝骂名。独生子女家庭规模过度收缩,导致家庭人力资源极度匮乏,特别是家庭养老的人力资源极度匮乏,独生子女所面临的养老压力超乎想象,甚至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承受能力,容易诱发代际关系紧张或代际冲突,部分独生子女可能因此而背负不孝的骂名,给代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当大量的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生活自理出现问题或者遭遇疾病困扰,需要有人给予照料,而独生子女又无力独自承担责任之时,平时所潜藏着的代际矛盾与冲突会即刻爆发出来。由此可见,独生子女一代是注定会被冠之以“不孝”的一代。
  第三,政府诚信缺失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经济诚信缺失风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鼓励独生子女政策的落实,全国各地陆续出台了一些对独生子女及其父母的奖励政策。如江苏省规定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的退休金将增加5%。现在作为群体的独生子女父母已经开始进入退休年龄,政府也到了兑现当年承诺的时候了。但由于独生子女数量异常庞大,兑现困难,因而大大降低了当年承诺的奖励标准或者根本就不予兑现,政府的“言而无信”,自然使政府陷入诚信缺失的风险漩涡。
  进一步地,退休金不仅因人而异,而且彼此间差异还极大,因而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后退休金增加5%,对不同的人其金额可能是很不一样的,制度性不公就被人为建构起来:虽然都只生育一个孩子,但因此而获得的权利或补偿是很不一样的。该政策制定之初就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考虑欠周详。实际上,不只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其他社会政策的出台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中国各级政府的各项政策落实难也多与政策制定水平不高有关。由此进一步引伸出中国公务员队伍素质也存在一个提高的问题。提高素质不仅仅是领导干部对一般群众的要求,更是对自身的要求,尤其是在对“一把手”权力监控缺少制度保障的当今中国社会更是如此。表面上看,虽然现如今政府机关的博士硕士成堆,然而其实际政策水平却并没有象学历那样大幅度提高,政府中高学历低能现象随处可见。不然的话,一些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政策也就不会从国家部委飘出来了。
  目前,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是“现付式”制度,没有资金积累,随着越来越多的计划生育夫妇进入老年,配套资金的需求会急剧增加,财政支付负担会逐年加重,因财政支付能力不足而易使政府面临诚信缺失的风险。
  二是不计后果宣传风险。部分地区为了使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而进行了可能超过承受能力的不计后果的宣传。例如,部分地区“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等宣传标语充斥街头。目前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中同样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各地似乎认为利益导向力度越大越好,越多越好。二是全国各地利益导向政策相差悬殊,新的不平等因此而被人为地建构出来。目前,全国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出现碎片化的倾向,很多基本的公正公平也不讲了。 主要原因是国家及其相关部门的不作为与责任的推卸。中国人特别喜欢用“一国两制”与“一国多制”的“分而治之”的治理思想,实际上在牵涉到公民基本权利问题上是不能实行“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的。“一国两制”或“一国多制”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这个国家没有“规矩”,是“人治”的典型表现。人口控制或者生育具有外部性,国家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但我们发现国家老是“躲在后面”。
  三是政治诚信缺失风险。1980年中共中央在“9•25”公开信中明确指出:独生子女政策是一代人的政策。独生子女政策推出已近30年,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一代人的时间。因此,如果不尽快废除独生子女政策,会使中国政府面临政治诚信缺失的风险。
  
  (六)腐败风险
  独生子女政策诱发的腐败风险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生子女政策导致超生者大大增加, 对超生者征收数额庞大的社会抚养费,由此衍生出大量的问题。如超生者收入的核实与社会抚养费征收中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与不透明等,社会抚养费征收过程中的权力寻租、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并不鲜见。计划生育部门的职务犯罪也多集中于此。
  二是社会抚养费究竟抚养了谁?社会抚养费本应用来对计划外出生人口的抚养教育等,这就要求对征收的社会抚养费采取类似养老金的管理方式。但实际情况是:社会抚养费大多被用来“抚养”基层计划生育机构与计划生育工作者,此外,社会抚养费被大量挪作他用的现象并不鲜见。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初衷之一就是抑制超生,但部分地区甚至将社会抚养费作为一棵摇钱树,一座不冒烟的工厂与基层政府的第二财政来源、个别地区甚至变成第一财政来源,放水养鱼现象并不鲜见,即便是在东部沿海的少数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如此。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某些地区“社会抚养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二生产力”,在个别地区甚至演变成为“第一生产力”。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工资发不出,就打起社会抚养费的主意,教师工资发不出,也打起了社会抚养费的主意,修桥铺路、甚至吃喝缺钱,还是打起了社会抚养费的主意……这一现象在农业税被取消,乡镇政府财源减少情况下,在少部分地区甚至变得比以往更为严重了。在这些地区,征收社会抚养费非但没有达到抑制超生的目的,反而成为计划生育部门腐败的温床。当然,问题出在基层政府,但问题的“根”却在中央政府。计划生育的外部性就决定了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运转所需资源、抑或计划生育工作的运行成本理应由中央政府承担,“国策”需要国库保障,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中央政府习惯于将责任转嫁,部分基层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又无力承担计划生育所需经费,于是便导致了上述情况的出现。计划生育虽贵为国策,但中央政府对“基本国策”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政治而非经济的层面上,对基层计划生育的投入实际上是严重不足的(近年来这一情况有所改观)。基层政府只能找米下锅,自然就打起了社会抚养费的歪主意,这也在情理之中。
  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到位现象十分普遍,从而导致法律的严肃性受到严峻的挑战。例如,多数地区社会抚养费征收到位率不足40%,当然社会抚养费征收不到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在此不再赘述。法律是刚性的,如果法律不能得到有效执行,违法者不能依法受到惩罚,这本身就会助长违法行为的产生。与其如此,还不如废止社会抚养费征收政策。
  四是缺少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腐败。当生育第二个孩子成为一种被批准的权力,而生育掌控权力缺少监督时必然导致腐败。一部分人钻政策的空子,以权谋生、以钱谋生第二个孩子的现象仍不鲜见。更有个别负责计划生育的官员通过接受贿金而同意生育本不符合现行生育政策的第二个孩子。败坏了党风政风,污染了社会风气。
  
  (七)贫困风险
  在妇女生育率较高,大大超过更替水平时,适度的少生可以降低家庭对子女的抚养压力,妇女受家庭拖累减少,更可能在生育后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参与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这不仅有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也有利于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但是,少生绝不意味着只生一个孩子,生育数量过少从短期看暂时减轻了家庭的抚养负担,但从长期看,必然导致家庭劳动力缺乏,不仅影响家庭致富,而且还有可能因此而陷入贫困境地。因此,笼统地说“少生快富”是缺少事实依据的。在目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多生孩子可能影响致富,只生一个孩子同样可能影响致富。
  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一方面,使得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大大增加,这种家庭规模的过度收缩,从长期来看,对家庭生活条件的改善更多是不利的,或者说影响家庭致富。例如,“2008年,安徽省铜陵县2945户低保家庭中,计划生育家庭达2503户。”低保户中计划生育家庭高达85%(金小桃等,2009:120)。另一方面,独生子女政策本身严重脱离中国社会的实际,人为地制造了大量的违法生育者,超生家庭因遭受数额庞大的经济处罚而使生活陷入贫困境地、多年翻不了身的现象累见不鲜。我们常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际上,许多家庭“因超生受处罚致贫”或“因超生受处罚返贫”的现象长期存在,只是所有这些却被有意无意地“遮蔽掉”了。
  
  (八)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受损风险
  独生子女政策严重脱离中国社会的实际。首先,想生二孩、但政策又限定只能生一个孩子的妇女在怀孕生育第二个孩子时将遭遇很大的精神压力,且伴随着妇女“肚子一天天增大”,“担惊受怕”程度也随之一天天增加。可以说,绝大部分超生者都是在一种非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孕育生命与成长的。
  其次,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百姓的“生育空间”被挤压至极限,为了在极其有限的空间内生育自己最想要的性别的孩子,在胎儿性别鉴定与人工流引产技术普及且价格低廉的时代,必然导致胎儿性别鉴定与性别选择性人工流引产现象的增多、甚至是泛滥。性别选择性人工流引产本身就是对胎儿生命权的直接剥夺,同时也对孕妇的身心健康构成较大的伤害。
  再次,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必然导致强制性人工流引产的增多。而那些当年在施行大月份引产时仍活产下来的婴儿,多数已经死亡,但仍有少数坚强地存活至今,然而这些人的身体已经受到严重的伤害。这部分施行引产手术过程中顽强生存下来的人目前大多存在生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强制性的大月份引产给极少部分家庭及其当时人所带来了终身伤害与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第四,想超生者即便能如愿以偿,紧随其后的至少也将是高额的经济处罚,部分家庭因此而陷入贫困的境地,在妇女儿童最需要营养与呵护时,社会抚养费等却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超生者家庭生活水平顿时可能因此而大幅度下降,部分妇女儿童甚至因此而陷入营养不良的境地。
  第五,在一个有着重男轻女传统的国度,独生子女政策本身使得更多的妇女因没有完成“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历史责任”,而更易遭受来自家庭与社会的歧视。因没有生育男孩而受到歧视的现象在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家庭暴力和妇女权益受损等问题可能会接踵而至。例如,在邻里间的矛盾纠纷中那些没有生养儿子的妇女更易因此而被指责为“前世没有做好事,导致今世的断子绝孙的因果报应”,极端的甚至因此而导致夫妻离异。更有甚者,个别因没有生育儿子的妇女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或纠纷时因被别人指责为“断子绝孙”,一时想不开而走向喝农药与跳河自尽等绝路。与此同时,少数没有实现生育性别偏好的夫妇,将已生育的孩子视作实现自己生育性别偏好的障碍,从而对不喜欢的孩子疏于照料,甚至出现溺弃的现象,致使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中国女婴死亡率远高于同期男婴死亡率的反常现象。
  第六,独生子女政策人为地制造了大量的非法生育者。长期的有失偏颇的计划生育宣传,营造了对超生者及其超生子女歧视的社会舆论氛围,更有甚者,许多社会政策本身就包含有对超生者及其超生子女的社会歧视与社会排斥的内容。例如,许多地区规定超生者如果不缴纳社会抚养费,子女就不能上户口,没有户口,孩子的受教育权就因此而可能被剥夺。使得那些超生者及其超生子女在普遍的社会歧视与社会排斥中成长,身心健康备受伤害甚至是摧残。
  第七,即便符合照顾再生育一个孩子的有关规定,大部分地区仍要求对夫妇再生育原因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再生育夫妇的某些隐私在“张榜公布”与“接受群众监督”中被公开暴露出来,给当事人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例如,全国各省份《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大多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孩子:“只有一个孩子,经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严重遗传性残疾,目前无法治疗或者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或者将严重影响婚配的。”“双方均未生育,依法收养后又怀孕的。”对于前者,不仅孩子被权威部门贴上“病残”的标签, 而且夫妇的某些隐私也被暴露于天下。对于后者,孩子被“抱养”的身份被公之于众,这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严重相违背的。这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不利于婚姻与家庭的稳定。由此可见,再生育审批过程中的“张榜公布”与“接受群众监督”等做法的合适性是令人生疑的。
  第八,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必然推高出生人口中一孩所占比例。而一孩生育比例的上升对出生质量的提高可能也是不利的。因为从生理上讲,在自然状态下一孩出生缺陷发生率可能要高于二孩出生缺陷发生率。例如,生育一孩的难产率要高于生育二孩的难产率。
  第九,以往强制推行“一环二扎”,20世纪80-90年代甚至出现突击结扎的现象。由于当时手术量大,条件简陋,某些地区甚至曾经以“加强服务与管理”的名义大力推行产后节育(产后上环与产后结扎),某些“科学家”也跟着在政府后面鼓噪产后上环与产后结扎的好处,并声称这样做不仅不会危及产妇健康,而且还能增进产妇健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果出现了较多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这些手术后遗症患者不仅劳动能力下降、医疗费用上升,陷入贫困风险增大,而且心理受到严重创伤,甚至严重影响到夫妻生活(吴正俊,2007)。
  最后,由于独生子女政策严重脱离中国的实际,必然导致政府和民众在计划生育问题上的冲突加剧。计划生育领域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普遍推行、上级政府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与高要求,计划生育一票否决(有的甚至演变成为“一个”否决)等,导致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普遍面临较大的甚至是巨大的工作压力,这种工作压力在某些情况下会演变成为对群众的“计生暴力”。广西博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
  由此可见,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得妇女儿童身心健康受损的风险不是减小了,而是被放大了。导致中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独生子女政策本身也“难辞其咎”。
  
  (九)出生性别结构失衡风险
  在中国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与现行生育政策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与现行生育政策没有关系,至少现行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原新、石海龙,2005)。其依据是印度、韩国与中国的台湾省在生育率下降过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现象。另一种观点认为:否认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关系是牵强附会的。张二力(2005)等人的研究表明:出生性别比与生育政策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出生性别比例失调最严重的恰恰是实行“一孩半”政策的地区,生育政策越宽松,出生性别比越接近正常。例如在实行农村“二孩”政策的甘肃酒泉、山西翼城、湖北恩施等地区,出生性别比例就比较正常。因此,他们认为实行较为宽松的生育政策有利于缓解目前出生性别比居高不下的局面。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有影响,则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调整现行生育政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现象会因此而自动消失吗?究竟现行生育政策的存在对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出现是一个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顾宝昌,2007)?
  在没有生育数量限制的情况下,如果夫妇都有很强烈的性别偏好,他们可能会继续生育,通过这种方式,绝大多数夫妇能实现至少有一个理想性别的孩子的愿望。但是在国家政策、经济和社会等各种条件的制约下,多生育一个孩子的成本往往较高,超出了夫妇愿意支付的水平或支付的能力,这些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社会成本和机会成本。于是,在强烈性别偏好、对子女数量限制、生育成本过高三重挤压下, 人们希望通过人为的干预来实现其最低生育愿望,而此时性别鉴定与性别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的出现为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愿望提供了强大的可靠的技术支持。这种干预在有强烈男孩偏好的社会中,就会出现偏高的出生性别比,如在印度、韩国、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笔者2006年在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调研时,有人反映说出生性别比例失调“都是计划生育惹的祸,家庭与国家生育计划有矛盾。温州重商重男,不生男不止,这加重了生育成本,现在有了B超,生育成本下降,生男又可以实现。”
  在中国现行生育政策限制条件下,人们很难超越政策规定去随意的选择生育数量和生育时间,但人们可以在此限制条件下选择孩子的性别。孩子数量被限制的越少,对孩子性别选择的欲望也越强烈(乔晓春,2004)。中国人的生育选择空间狭小,偏好男婴的生育意愿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因此性别选择性的人工终止妊娠等干预了自然的性别结构,导致出生性别比的偏高。可以说,偏高现象是过于强烈的性别偏好和过于狭小的生育选择空间互相冲突和挤压最终通过“性别鉴定与性别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为主要手段而形成的结果(穆光宗,1995)。
  在以往高生育率背景下,已有孩子的性别结构对夫妇的生育决定和生育行为并无明显影响。但是伴随着生育水平的不断下降,夫妇已有孩子的性别构成对后续生育行为的作用正在逐渐增强(马瀛通等,1998;刘爽,2002)。在生育控制下,受男性偏好的影响,只生有女孩的那些母亲再育的可能性要较只生有男孩的那些母亲再育的可能性大得多。而那些只生育有女孩的夫妇最可能通过胎儿性别鉴定与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手段实现其在少生条件下的生男愿望。
  广东的生育政策在1997年进行过一次较大的调整,1995与2000年广东的出生性别比分别为123.3与130.30,五年间出生性别比提高了6.99个点。政策模拟的结果表明:其中大约三分之二归因于1997年生育政策的重新收紧。那些第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农村夫妇原本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然而政策的改变,使他们中大部分人失去了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权利,从而原有的孩次递进结构突然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育有男孩或男孩占优势的妇女的再育的可能性突然间受到严格限制,而这部分妇女再育的出生性别比较少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因而是较为正常的。生育有男孩或男孩占优势的妇女再育的数量减少,使得生育有女孩或女孩占优势的妇女再育的数量在整个出生人口中所占比例提高了,而生育有女孩或女孩占优势的妇女再育的出生性别比是严重偏高的。总的出生性别比是分性别与分孩次出生性别比的加权平均值,生育有男孩或男孩占优势的妇女再育的高出生性别比与权重的增加促使了整个出生性别比的上升。另有大约三分之一则归因于性别鉴定与性别选择性人工终止妊娠现象的不断增多(陈友华,2006)。
  生育空间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男孩生育空间与女孩生育空间,男女孩生育空间在受到生育政策挤压后的收缩进程是不完全一样的。笔者对江苏某地生育意愿的调查发现:无论是意愿生育率,还是政策生育率,都仍在继续下降。然而分性别考察,则发现期望男孩生育率与实际男孩生育率在下降到某一水平后就稳定下来,不再继续下降,尽管此时的总体意愿生育率与实际生育率水平仍处在继续下降过程中。这表明:男孩生育空间被压缩到一定程度后就变成刚性,现行生育政策对此已经不起作用。与此同时,期望女孩生育率与实际女孩生育率仍在下降过程中,目前还没有达到极限(小)值。由于期望男孩生育率与实际男孩生育率下降到某一水平后就早先停止下来,因而总体意愿生育率与实际生育率的下降实际上就是期望女孩生育率与实际女孩生育率下降的结果。这就说明,当意愿男孩生育率与实际男孩生育率下降到某一水平,使男孩生育空间变成刚性时,意愿生育率与实际生育率的下降则全部是由期望女孩生育率与实际女孩生育率下降所贡献的。在此情况下,实际生育率下降越多,出生性别比也就越高,实际生育率的下降是以出生性别比的升高作为代价的。
  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调与现行生育政策有关,并不是说出生性别比例的失调是由于生育政策本身直接造成的,而是生育政策压缩了人们的生育空间,在此过程中人们的生育行为选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影响到出生性别比。中国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并不完全由生育政策引起,生育政策只是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中国也会出现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只是生育政策导致了出生性别比的进一步升高。现行生育政策对中国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只是作出了“部分贡献”,绝对不能将中国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全都归结为是现行生育政策“惹的祸”。对现行生育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或者放松对出生数量的控制,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严重程度将趋于缓和,但不可能消除。因为引起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其他因素依然在起作用。
  性别偏好是诱发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必要条件,但这必须借助于胎儿性别鉴定与人工终止妊娠等技术手段才能实现。由于国家明令禁止对胎儿进行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与性别选择性的人工终止妊娠,因而只有当管理上存在漏洞时,才能借助于技术手段实现其性别偏好。因此,只有在具备男孩偏好、日常管理存在漏洞、实现偏好的技术手段与人们乐意采用技术手段实现其性别偏好四者时,出生性别比例才会出现失调。
  
  
  
  
  
  
  
  
  
  图1 出生性别比例失调的理论解释框架
  
  性别选择就个人与家庭来讲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但个人与家庭的理性选择导致了群体的非理性,“共用地”悲剧由此而产生。出生性别比偏高是生育控制下的人为性别选择的结果。
  中国政府在制定现行生育政策时的初衷是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同时,尽可能更好地兼顾、满足群众的利益。但必须承认,该政策具有明显的性别含义,其推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儿子偏好。由此引发的不仅是生育政策的性别歧视问题,而且产生了一种心理暗示导向作用:为第一孩生育女孩的百姓提供了一个再生育一个男孩的机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女户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的政策导向进一步诱发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为的性别选择现象(穆光宗,2006;杨菊华,2006)。此外,部分省份现行生育政策中对照顾再生育者有生育间隔要求,部分妇女在生育一个女孩后马上怀孕,然后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是男的就留下,是女的就说是计划外怀孕,要求进行流引产。 人工流引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现在已部分演变成为实现生育性别偏好的手段,而生育间隔要求与未婚先孕已被某些人用来作为性别选择的道具。现行生育政策不仅已部分地导致了出生性别比例的失调,而且使部分女性胎儿最终免不了被流引产掉的命运。因此,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孩子,不仅使政策本身更趋公平,而且也使许多女性胎儿免于被流引产的命运,使女孩生存环境得到改善。因此,调整生育政策本身也具有关爱女孩、促进性别平等的成份在内。
  
  (十)人口素质逆淘汰风险
  
  1、何为人口逆淘汰?
  “逆淘汰”最早由高尔顿提出,他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生物进化论延伸到社会学领域,认为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技术、法律、宗教、伦理道德等因素可能会共同营造出一种环境,在这种环境下,一些本应被社会淘汰的弱者生存下来,而相对的,那些应该被选择的强者却遭到淘汰。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社会对人口的逆向选择,指低素质人口挤压高素质人口这种有悖于优胜劣汰的现象(郭熙保、尹娟,2005)。
  所谓人口逆淘汰,指高素质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缩小,而低素质人口所占比例扩大的过程或者现象。中国现行生育政策是否会导致人口逆淘汰?这是一个敏感而争论不休的话题。
  讨论人口逆淘汰,必然牵涉到人口质素这一概念。关于人口素质,有两要素论与三要素论之分。两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而三要素论认为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但由于思想品德素质的某些内容牵涉到价值判断,而不同社会对此的评判标准是不完全一致的。因此,笔者坚持两要素论的观点,尤其在进行定量比较研究时更是如此。
  
  2、人口素质的相对性与人口素质相对逆淘汰
  不同时期人们对人口素质高低的衡量标准是不完全一样的。例如,在建国初期,文盲充斥,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很少,在当时的情形下,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就被看成是高文化素质的人了。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今天,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仅仅接受过中学教育的人看作是一个高文化素质的人。由此可见,人口素质的高低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既然人口素质的高低具有相对性,因而人口逆淘汰也就有相对逆淘汰与绝对逆淘汰之分。所谓绝对人口逆淘汰指人口素质持续下降的人口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人口绝对逆淘汰很少出现。
  由于不同社会阶层家庭给子女所能提供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相对于中低阶层家庭而言,中上阶层家庭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因此,如果中高阶层家庭妇女生育率低于中低家庭妇女生育率,这对人口素质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而相对人口逆淘汰指来自于中上阶层家庭的孩子比例不断减少与来自于中下阶层家庭的孩子比例不断增加,从而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的一种人口现象。
  
  3、差别政策生育率与人口逆淘汰
  在生育率转变过程中,由于不同社会群体间生育率转变速度不同,将形成群体间生育率差异,来自中高社会阶层群体的生育率要低于中下社会阶层群体的生育率。一方面,中高阶层家庭对子女的培养要求要普遍高于中下阶层家庭对子女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中高阶层家庭给孩子后天所能提供的抚养与教育条件普遍好于中下阶层家庭。因此,生育率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不同社会阶层间生育率的差异对人口素质的提高不利,人口逆淘汰是自人口转变开始后世界各国普遍出现的人口现象。
  中国的情况是:一方面,农村现行生育政策要比城镇宽松一些,西部地区现行生育政策比东中部地区宽松一些。这就造成城乡与地区政策生育率的不同,农村与西部地区的政策生育率要分别高于城镇与东中部地区。另一方面,从政策执行效果看,尽管城镇与东中部地区生育政策相对于农村与西部地区更紧,然而生育政策在城镇与东中部地区得到更好的执行,超生更多地发生在农村与西部地区。“城乡二元”与“区域多元”的中国现行生育政策使得各群体生育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城镇与东中部地区的生育率要分别低于农村与西部地区的生育率。而这种差异部分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等非政策性因素所带来的,部分是因为城乡与地区生育政策方面的差异所造成的。中国城乡与区域生育率差异的形成与产生除了非政策性因素外,还有政策性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城镇居民家庭的抚养和教育条件普遍好于农村居民家庭,东中部地区居民家庭的抚养与教育条件普遍好于西部地区居民家庭,但城镇生育政策严于乡村,东中部地区生育政策严于西部地区,形成家庭条件越好,生育一般也越少的现象,从而使得中国人口逆淘汰现象更加严重。中国现行生育政策取向是不利于人口素质提高的。
  然而,无论就国际还是中国的情况看,伴随着人口转变的进行,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突出地表现为婴儿死亡率与文盲率持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与受教育年限不断延长。由此可见,绝对意义上的人口逆淘汰现象在世界上绝少出现。上述所说的人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人口逆淘汰是相对人口逆淘汰。因为伴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各社会阶层群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子女的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为子女所能提供的成长环境也越来越好。因此,各社会阶层内部的人口素质是不断提高的。例如,即便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农民,一是本身素质也较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二是今天的农民为子女的抚养与教育所能提供的条件也比以往好得多,三是今日的农民对子女的培养与教育的要求也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今天农民子女的素质也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
  
  4、出生缺陷影响因素与生育政策调整
  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医学进步(保胎、试管婴儿、不孕症治疗、促进怀孕的手段与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等)、生活条件改善、死亡率下降、计划生育、甚至工作节奏加快与生活压力加大等等,都会对出生缺陷的发生频率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
  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现代社会有不断被突破的迹象,也即自然选择作用正在不断缩小。这种改变对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对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带来了某些不利的影响。例如,对不孕症治疗后怀孕生育的孩子质量是否低于在自然状态下怀孕生育的孩子质量?答案如果是肯定的,则不孕症的治疗在给许多家庭带来“送子”福音的同时,也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素质。出生缺陷率可能也会因此而上升。现行生育政策对出生素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现行生育政策规定,第一胎生育非遗传性残疾孩子的夫妇可以再生育一胎,而许多第一胎生育有健康婴儿的父母不能再生育。但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大多数遗传性疾病是很难被检查出来的,这使很多隐性遗传病患者合法地生两胎。现实中,许多显性遗传病患者也生了二胎,而在一些贫困山区,甚至是多胎。第一胎生育有病残儿的夫妇第二胎生育病残儿的可能性要远大于第一胎生育健康婴儿的夫妇第二胎生育病残儿的可能性。对生育有病残儿的夫妇生育权利上的照顾造成了残疾人口的增多与残疾人口比重的增加(郭熙保、尹娟,2005)。
  二是违反政策规定怀孕的妇女,从怀孕到分娩与孩子成长基本上处在一个非正常的社会环境之中,特别是在十月怀胎过程中伴随着“肚子”的一天天增大,孕妇的精神压力等也随之增加。即便能将孩子诞生下来,至少也将面临高额的经济处罚,因超生致贫的现象在许多农村地区并不鲜见。在这种环境中孕育的生命不仅先天不足,而且后天成长环境恶劣,从而不利于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三是当独生子女夫妇唯一的子女遭遇伤残夭折时,特别是中年丧子(女)时,虽然身处高龄,但出于多方面原因多会而不得不进行补偿性生育,即便能如愿以偿,也会因为高龄生产而促使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
  由此可见,计划生育在给中国社会与民众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客观上加剧了中国人口的逆淘汰。虽然人口相对逆淘汰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普遍现象,只是中国因计划生育将这一问题推向极致。中国人口相对逆淘汰,有政策性因素在其中起作用。
  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人口素质差异主要是由后天形成的,这里讨论的人口逆淘汰主要也是从后天的教育与培养角度考察的,而不是从先天的生理遗传等角度考察的。父母与子女智商之间并不存在内在的必然的因果联系。否则的话,天才的儿子是天才,傻瓜的儿子是傻瓜……这样推演的结果必然会使我们陷入血统论的陷阱。
  
  (十一)数据失实风险
  上世纪70年代实行较为宽松的“晚、稀、少”生育政策期间,出生人口数据和总人口数据真实可靠,几乎不存在瞒报出生人数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当时的生育政策基本满足了群众的生育意愿要求,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引入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即使发生少数生育过多现象,也主要是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对单位领导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因而没有必要对出生人数进行瞒报,人口数据较为真实。自1980年全国实行了严厉的独生子女政策后,计划外出生多的单位的领导要受到批评,有的甚至被罢免领导职务。以后又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在评先时要计生部门把关,如发现有一例计划外生育,就有可能被取消该单位先进评比资格,“计划生育是一条高压线”,违反不得。 农村是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计划生育工作没有抓好,撤掉的村长和乡镇长就更多了。严厉的考核措施加上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使完成不了计生工作任务的单位只得采取瞒报的方法来逃避惩罚。出生率低报、计划生育率高报严重,统计数据存在较大“水分”。国家计生委于1990年代中后期组织对部分省份农村调查,发现出生人数漏报率高达30%左右。虽然自1990年代以来,计划生育部门在提高统计质量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成效甚微,各地计生报表依然存在较大误差。自1990年以来,人口计生委、统计局、公安局的年报数据可信度极低,学者们在研究人口问题时基本上不再引用(江苏省生育政策微调研究报告,2007:14),以至于中国在目前生育率究竟有多低上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其原因是缺少可信的数据资料。不可否认,现行生育政策过严与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过高是导致目前统计数据、特别是出生统计数据严重失实的两大主要原因。
  
  (十二)党群干群关系紧张风险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百姓要求生育两个孩子的愿望都是合情合理的,反倒是现行生育政策严重脱离中国的实际,部分群众基本的生育愿望都不能得到满足,因而现行生育政策本身就不是一个“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政策,与群众的基本生育意愿之间存在较大距离,把半数左右的群众推到政府的对立面。现行生育政策使基层政府与计划生育工作者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部分群众坚持想生育两个孩子,另一方面,基层政府与计划生育工作者又面临来自上级政府的各种压力,头上套着计划生育目标管理的紧箍咒,如果执行不好,将面临严厉的处罚,甚至有丢掉饭碗的可能,面临群众与上级政府的双重压力或双重夹击。
  中国自上而下的权力结构使得基层政府与计划生育工作者一切“向上看”,在群众的合理需求与上级政府的工作目标要求之间发生矛盾与冲突时,更多地站在上级政府的一边,不惜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因而党群干群之间的严重的矛盾冲突、甚至是对抗是不可避免的。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口控制成就的取得是以牺牲党群干群关系作为代价的。我们需要对计划生育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认真的严肃的比较分析,如果这种代价过于沉重,我们是否应该在生育政策上作出一点让步,以便使这种代价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所有这些,都值得政府与全社会的深刻反思。
  因此,调整现行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这与绝大多数群众的生育意愿比较贴近,群众的基本的合理的要求因此而得到满足,有利于缓和党群干群之间的矛盾与对立,一方面减小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难度与计划生育的工作面,使得计划生育得到更多群众的理解、支持与执行,从而减少了计划生育的对立面;另一方面使得基层计划生育部门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集中于对育龄群众的服务与管理之中,使群众的一些基本需求能得到满足,因而得到更多群众的拥护,而这有利于改善党和政府的形象,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强调的是:计划生育工作要为和谐社会建设添砖加瓦,而不是添乱。而现行生育政策本身就包含有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成份在内。
  
  (十三)劳动力培养成本上升风险
  一个孩子家庭的单位养育成本显著高于两个孩子家庭的单位养育成本,两个孩子家庭的单位养育成本要高于三个孩子家庭的单位养育成本,以此类推。由此可见,我们看到养育边际成本也具有递减效应。“经济学者认为,在美国这样的主流家庭养育三个孩子的社会,养三个孩子的花销只相当于养一个孩子花费的1.6倍,可三个孩子长大后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却是一个孩子的三倍。”(易富贤,2007:P216)。没有证据表明生育一个孩子就比生育两个孩子养育得更好,成才比例更高,实际上独生子女可能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养育孩子的边际成本递减,而对社会的边际贡献不变,这相当于养育孩子的(社会)边际净收益(边际收益减去边际成本)是递增的(与人力资本投资边际收益递增类似,同时与以往研究所揭示的家庭生育边际收益递减并不矛盾)。由此可见,独生子女政策提高、甚至是大大提高了劳动力的单位培养成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从而削弱了其经济竞争能力。因此,长期地看,独生子女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多是负面的。
  此外,在生育第一个孩子时,父母因缺少育儿经验,手忙脚乱。生育第二个孩子时情况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果只生一个子女,抚养和教育子女的经验教训就会再无用武之地,造成极大的浪费。
  
  (十四)消费不振风险
  内需不足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尽管内需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其中部分与独生子女政策之间存在诸多内在的联系:
  首先,尽管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但是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性安排,使得社会财富更多地向政府与少部分手里集中,中国因此而变成一个典型的世界上少有的“国富民穷”与贫富差距极大的社会,普通百姓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人均GDP的上涨速度,手中并没有积存多少钱;
  其次,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普通百姓即便手中有点钱,为了应对生活中的种种不测,大多也不敢花,而将其储存起来,以备急需或以防不测;
  第三,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得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使得普通百姓对年老以后的生活充满着担忧,因而不得不在年轻时增加储蓄,以提高日后的自我养老能力;
  第四,在一个有着性别歧视传统的国度,在一段特殊的时间内,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必然导致出生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调与生育率的下降,从而导致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而婚姻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必然迫使男方家庭增加储蓄,以提高竞争力。生育有男孩家庭的储蓄率不仅高于女方,而且男孩家庭与女孩家庭在消费行为上也存在诸多显著差异。例如,相比于女孩父母而言,男孩父母选择购房的比例要高得多。
  最后,低生育率、甚至是超低生育率的出现,短期看少年儿童消费需求因此而难以增长,甚至出现绝对的下降。在一个产能过剩的国度,消费促进生产,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储蓄率过高,必然导致消费不足,从而对经济增长不利。
  
  (十五)教育偏差风险
  
  1、教育投资过度
  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唯一希望。几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能成龙成凤,因而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上舍得花钱,甚至倾其所有,畸形地把全部家庭资源投入到一个孩子身上。为了不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激烈的教育竞争甚至在幼儿园阶段便已经开始,导致教育竞争过度,甚至可以用“残酷”两字来形容。全国各地的择园热、择校热愈演愈烈,并导致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费用的急剧增加。目前家庭出现的教育过度实际上与独生子女有关。当我们在城乡调查时,询问育龄夫妇为什么只愿意生育一个孩子时,人们的回答几乎是千遍一律:生得起而养不起。
  
  2、教育偏差
  俗话说:“独柴难烧、独子难教”。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成长环境,家庭全家重心和希望都寄托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独生子女压力很大,更容易使其畸形成长。例如,为了应对子女未来激烈的竞争,父母往往只关心孩子的学业,要求独生子女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使独生子女从小就背负着极其沉重的学业负担,而相对忽略了对孩子其他方面的教育。例如,独生子女除学业以外,其他方面基本上由家庭(父辈与祖父辈)包办代替,缺少生活、特别是艰苦生活的磨练,过着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生活,独生子女在成年前普遍缺乏独生生活的能力。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偏差由此可见一斑。
  
  3、特殊家庭环境不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
  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同辈亲情、家庭成长伙伴与同伴教育,家庭生活单调,甚至普遍感到孤独空虚,易患上“独生子女病”。 即使没有娇生惯养,独生子女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唯我独尊,平等、礼让意识淡薄,生活能力低下,缺乏生活磨练。不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从孩子成长和文化传承的角度看,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要相对于独生子女合理得多。
  现在许多家庭为什么要“宠爱”孩子?社会为什么要产生独生子女问题?老师为什么说现在的孩子难教育?说到底,一个孩子太金贵了,万一有什么意外或者闪失,则成为家庭难以承受之重。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可能国人的教育理念就会发生改变,就不会存在独生子女问题,教育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果一个家庭能有两个孩子,充分发挥家庭、特别是兄弟姐妹间的教育影响作用,更有利于孩子自身优良品质的养成,尤其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意识。如果社会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有这样最基本的关爱,和谐社会才能最终建立起来。
  
  4、呵护过度与创新冒险精神的缺失
  由于只有一个子女,父母普遍面临着很大的精神压力,通常都是小心翼翼的抚养,生怕出现什么差错,因而对独生子女的许多正常活动进行限制。学校老师因为害怕独生子女在学校出事,常常对独生子女在学校的许多正常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孩子父母因为惧怕独生子女受苦受累,甚至出现了要求教育机构减少磨练儿童意志的教育科目和野外活动项目。学校与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度保护的现象随处可见,限制了孩子的自由成长。目前孩子上小学、甚至初中都要由家长接送。独生子女一代可谓是“温室下的花朵”,一个缺少创新精神的一代。而一个缺少创新精神的国家是没有未来的。
  
  5、独生子女与网瘾
  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玩伴,倍感孤独,无聊,因而沉迷于网络世界而不能自拔的现象增多。
  生育一个子女非但没有使独生子女及其家庭更为轻松,反而让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及其父母们承受了他们的难以承受之重。
  
  (十六)家庭冲突增多风险
  成人社会在矛盾与纠纷当中往往互相妥协与让步,而这种能力在孩子玩乐当中可以自发地训练出来。而独生子女在家庭内部缺少同伴教育与父母的过度迁就与忍让,使得独生子女在家庭内部缺少必要的如何与人相处方面的训练,代际与代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可能因此而增多,离婚风险增大,从而导致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大。此外,独生子女家庭会遭遇更多的问题与承受更多的压力,家庭冲突增多在所难免。
  
  (十七)国防风险
  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在中国的城乡造就了数以亿计的政策性独生子女,中国现役军人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持续增长,现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这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这样的军队即使能打仗,也是不敢打的,因为独生子女将士的阵亡或伤残对国家、社会与家庭都是难以承受之重。古今中外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朝代的统治者敢于将独生子女送上前线参战。“拯救大兵瑞恩”通过电影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幕。有报道说,中国近年来应征入伍的新兵中独生子女已占半数。由此可见,当中国一旦遭遇战争,就大有不战而屈人之兵之虑。从这一点上看,独生子女政策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毁长城”之策。
  长期在和平环境下生活,人们已经麻木,认为战争距离我们已很遥远。现在很多父母将独生子女送去参军,绝少考虑到“战争”因素,而是出于对子女退役后能有一个“好的前程”的考量。如果国家一旦发生战争,一方面,出于独生子女将士的阵亡或伤残对国家、社会与家庭都是难以承受之重的现实考量,定会出现“战争让独生子女走开”, 现役军人中的独生子女会因此而被留在后方,而那些非独生子女们将被派往前线参战,另一方面,征兵将异常困难,那些独生子女父母们绝少会主动将独生子女送去参军,而非独生子女们将更可能被应征入伍,用他们的血肉之躯担负起保家卫国的重任,这中间的部分中华儿女甚至会因此而为国捐躯。而那些非独生子女们多半属于“超生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饱受整个社会的歧视与排斥,当国家一旦遭遇战争时,我们却又要求他们以血肉之躯去保家卫国。一旦发生战争,阵亡或伤残是难以避免的。届时,我们这些生存者将以怎样的一种心态去面对、去告慰这些为祖国与人民的安危而献身或伤残的英雄儿女们?与其日后忏悔,不如我们今天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善待那些超生者及其子女。要注意的是:超生子女也是中华儿女,我们要向对待中华儿女一样对待超生子女。
  
  (十八)社会被撕裂的风险
  中国的计划生育可以用“威逼利诱”四个字来高度概括。长期的对计划生育者及其子女的“优待”与对超生者及其子女的“歧视与排斥”,一方面,社会因此而被分裂成计划生育者与非计划生育者两大阵营,另一方面,长期的一贯的对超生者及其家庭的社会歧视与社会排斥,容易诱发超生者及其子女的反社会思想与行为。社会因此而被撕裂的风险大大增加了,从而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十九)持续发展受阻风险
  独生子女政策迟早将导致持续的低生育率、甚至超低生育率的出现,而持续的低生育率或超低生育率将导致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阻。
  
  二、风险规避与生育政策调整
  
  (一)低生育率与温水煮青蛙
  人口是一个长周期性事件,持续低生育率与“温水煮青蛙”异曲同工,与慢性自杀无异。因而当人口安全问题产生时基本上都难以引起当局者的注意与重视。然而,一旦当所潜藏着的人口问题暴露出来,往往早已错过了化解这一问题的最佳时机。这时习惯性的一幕出现了,对当事人“历史罪责”的追讨。典型的如“错批一人,误增三亿”。其实,这样的事例不仅仅发生在计划生育部门,更发生在其他领域。例如,毛泽东当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时得到了无数人的支持与拥护,后来证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浩劫,其中的某些人又急于与文化大革命脱清干系,反过头来声讨文化大革命,真不知早干什么去了?中国就是在这样一个“怪圈”中转悠与轮回。这样的历史不应在中国重演了。
  人口安全的核心应该是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而人口可持续发展主要牵涉到数量与结构两个方面。以往我们更多考虑的是人口的数量控制,而忽略了人口结构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直至今天仍有人还没有意识到人口数量控制与人口结构变动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
  现在国家有关部门一方面说中国人口数量控制如何重要,另一方面又说人口老龄化与出生性别比例失调及其可能出现的问题。把两个本质上联系紧密的人口数量控制与人口结构变化(突出地表现在人口老龄化与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两者割裂开来,似乎两者之间不存在关联似的,正如同现在还有人坚持认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与人口数量控制或者与计划生育无关一样。
  
  (二)矛盾陷阱:人口数量控制与人口迁移增加
  目前,人口净流入较多地区一方面仍在强调本地区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构成巨大压力,认为如果放松计划生育或者放松对人口数量的控制,将导致严重的后果,以此表明计划生育工作的必要性与维持现行生育政策不变的合理性。典型的如北京等地。但事实与这些预言正好相反。早期的研究报告指出:北京的人口如果达到某一规模,将导致城市的崩溃。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这些所谓的人口规模承载极限一再被突破的同时,北京并没有走向崩溃,而是伴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特别是大城市因为人口的大量迁入与流入,城市人口规模急剧扩张,其迁移流动人口的规模远超过因计划生育而少生的几个人。这些城市非但没有象有些专家、更没有象人口计生部门所渲染的那样崩溃,而是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城市获得了更快的发展,甚至是新生。典型的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某些城市的领导者也早已意识到:“每个人不仅长着一张嘴要吃饭,更有一双辛勤劳动的手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人一生中所创造的财富一般要多于其所消耗掉的财富,于是我们便看到社会财富的加速积累。一座城市经济规模的大小、繁荣还是萧条,与人口迁移以及人口规模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中国看到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越是人口规模大的城市越繁荣,相应地,越是人口规模小的城市越凋敝。一个人口不断流出的地区终将陷入萧条与没落,而一个人口源源不断流入的地区则充满活力,一派繁荣景象。由此可见,至少中国目前的部分地区已陷入了自相矛盾的陷阱:一方面强调计划生育、维持现行生育政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又在大量的吸收外来移民。中国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环渤海湾地区便是这方面的典型。
  鉴于此,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要做大做强,首先要把人口做大做强。于是,全国各地在快速城市化的同时,纷纷提出了更大规模的城市化发展目标。现在的问题是:按照全国城市化发展目标,这些人从哪里来?中国目前人口规模为13.35亿人,到2030年前后预计将达到14.5亿左右的峰顶,然后加速滑落。但如果按照全国各城市未来人口发展规划目标,到2030年时全国城市人口规模将超过当时的全国人口规模。这些类似于笑话之类的东西,却是眼下中国各座城市的郑重其事的政府发展规划目标。
  今天,我们仍然还能看到部分城市政府对流动人口的排斥,伴随着劳动力供给的刘易斯转折点的来临,未来全国各地将会转而加入对劳动力资源的激烈争夺,这就如同眼下“招商引资”的情形一样。届时,一座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将取决于所拥有的人力资源的数量,人力资源因此也变成最重要的资源。不要认为这一现象距离现在比较遥远,而是即将发生的事实。实际上走在时代最前列的苏南等地区对流入人口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甚至带有根本性的变化。
  
  (三)风险规避与生育政策调整
  风险管理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一是风险出现后的应对,二是风险还没有形成时的规避。一个人口学意义上的高风险社会正不依我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在加速形成和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现行生育政策给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损害,不仅使得亿万独生子女家庭成为高风险家庭,而且因独生子女政策的推行使中国的社会风险大大增加。目前,独生子女政策所带来的风险已经累积到一定程度,并正在徐徐释放。为了应对独生子女政策所带来的风险,已经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在内的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一定的补偿与社会救助。但同时我们又注意到:政府却坚称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仍在持续不断地大量制造独生子女及其家庭。既然独生子女家庭是一个高风险家庭,政府现在做的不正是在为未来中国政府与家庭人为地制造风险吗?
  风险出现后是如何应对,而在风险出现前则应是如何规避。而目前我国既面临着如何应对独生子女家庭风险,又面临着规避独生子女及其家庭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前者就是对现存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应对,而后者是尽可能避免独生子女现象的进一步蔓延。规避独生子女及其家庭风险的最好方式就是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妇生育至少两个孩子。虽然,即便允许一对夫妇至少生育两个孩子,其风险仍然存在,但必须承认:独生子女家庭与两孩及以上家庭之间有本质差别,一对夫妇生育至少两个孩子给家庭与社会所带来的风险要远小于独生子女家庭所带来的风险,因而其风险实际上是大大降低了。化解家庭风险是人口计生部门应尽的职责。再者,独生子女父母已经为国家的人口数量控制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要求独生子女们为中国的人口数量控制继续做出巨大的牺牲,实际上是严重不合适的。我们强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其中也包括家庭结构的完善与合理的内容。在医学上我们曾经历了一个从“有病治病”到“无病防病”的转变。实际上,在研究并制定风险防范措施时,应该学习借鉴“从有病治病”到“无病防病”的思想。现行生育政策为中国人口的数量控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为此也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展望未来,我们面临着一个如何规避风险和降低代价的问题。调整现行生育政策,普遍允许一对夫妇生育至少两个孩子,是中国社会规避风险和降低代价的不二选择。
  
  三、讨论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一对夫妇要求生育两个孩子的要求都是最基本的,同时也是合情合理的。在一个宣称“以人为本”的社会,每对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愿望理应受到应有的尊重。如果每对妇女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而没有或很少有夫妇生育三个或者更多的孩子,在此情形下,笔者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赞成推行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的。
  然而,上述假设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不能成立的。人口要可持续发展,其生育率必须维持在更替水平附近。由于总会有人生育三个或者更多的孩子,为了使生育率维持在更替水平附近,就必然需要有人只生育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孩子都不生。这样,多育与少育相互抵消,生育率才有可能维持在更替水平附近。再加之许多人认为“允许生两个,就会生三个”。正是出于这样的思维逻辑,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便因此而诞生了。
  但如果仔细推敲,自然会发现,因为有人想生育三个或更多的孩子,事实上也生育了三个或更多的孩子,因而就要剥夺部分夫妇生育两个孩子的权利,仅允许他们生育一个孩子。如此看来,独生子女政策某种意义上是作为多育夫妇的牺牲品或者殉葬品而出现的。独生子女政策也因此而成为一种陪葬性制度安排。这就如同有人犯了罪,其他人都要被剥夺自由,而被关进监狱一样荒唐可笑。
  虽然人类的祖先并不具有今天的建筑知识,但是生活实践告诉他们,在修建房屋时:一是房屋的外形应该是底部大、顶部小的金字塔型,二是房屋越高,地基也应越深越牢固,两者间是成比例的。这样建造起来的房屋才稳固,才能经受住风雨的考验。任何社会组织结构也都是金字塔型的,金字塔型的社会组织结构意味着稳定与秩序。然而,从微观角度考察,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却是倒金字塔型,其底部只有一个支撑点。当家庭结构上部的压力过于沉重,超过了其唯一支撑点的承受能力,唯一支撑点稍有闪失或本身就存在问题,根本无力支撑家庭结构大厦上部的压力,家庭结构大厦将顷刻轰然倒下。因此,倒金字塔型的独生子女家庭本身就存在着结构性缺陷,是不稳定的与经不起风浪的。从宏观角度考察,倒金字塔型的人口结构也已经形成(见图2)。这种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型人口结构为日后大至国家、小至家庭都将带来无穷的灾难,之所以我们现在还没有感觉到,这是因为人口问题的“滞后性”特点,有一个较长的潜伏期,而没有充分展示出来而已。而我们现在还没有走出“潜伏期”。类似于试图通过一个支点来托起整个地球的独生子女政策本身将给中华民族的未来带来巨大的风险、甚至是灾难,也未尝可知。
  
  图2 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
  
  任何社会政策都是一把双刃剑,都有正负两方面的社会功能,只是有些社会政策的负面功能潜伏周期较长。独生子女政策即是如此。独生子女政策推行已近30年,但其负面功能才逐渐开始显现出来。如果说我们以往收获的更多的是独生子女政策所带来的收益(如人口红利的加速到来与异常丰厚),那么未来我们将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价。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一个高风险家庭,具有天然的自身难以克服的结构性缺陷。独生子女政策会诱发系列风险,而这些风险之间是彼此联系的,某一或某些风险一旦发生,容易诱发其他风险的出现。
  有些风险是可以通过公共政策的建立与完善加以应对的。例如,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提高退休年龄,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养老能力,注重教育,老年人口资源开发等。但这些政策短期内可能有效,长期会失灵。维持一个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保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充要条件。
  因此,从风险规避角度考虑,应尽力避免独生子女现象的继续蔓延。中国计划生育已经陷入矛盾陷阱:一方面意识到独生子女家庭的结构性缺陷,对包括独生子女家庭在内的计划生育家庭实行经济补偿,另一方面,仍在继续鼓励更多的独生子女的出现。前一种可以看作是风险应对,是对因计划生育而利益受损者的补偿,而后一种则是花钱为未来政府与家庭购买风险,从任何角度考虑都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说在人口高速增长时期,独生子女政策与计划生育给中华民族带来希望。那么,未来的事实将证明,持续推行现行的极端的独生子女政策,将使中华民族成为“自绝的文明”。
  
  参考文献
  1. 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2. 陈友华:关于出生性别比的几个问题——以广东省为例。中国人口科学,2006年第1期。
  3. 陈友华:人口红利与中国的经济增长,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 顾宝昌:我对出生性别比问题的认识。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年第2期。
  5. 郭熙保、尹娟: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反思。理论月刊,2005年第11期。
  6. 江苏省生育政策微调研究报告,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省生育政策微调可行性研究》,项目编号:04SHB018。2007年。
  7. 金小桃、朱幼棣、付伟、宋燕、王涛、王旭东、汤孟君、常勇杰、朱尧耿、杜莉莉:加快建立“生育关怀行动”的长效工作机制——赴安徽省、江苏省的调研报告。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生协“生育关怀行动”联合调研报告汇编,2009年10月。
  8. 刘爽:生育率转变过程中家庭子女性别结构的变化——对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另一种思考。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第5期。
  9. 马瀛通、冯立天、陈友华、冷眸:出生性别比新理论与应用。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
  10. 穆光宗:近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偏高现象的理论解释。人口与经济,1995年第1期。
  11. 穆光宗:中国人口转变的风险前瞻。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12. 穆光宗:“独生子女”风险论,2009年《绿叶》第8期。
  13. 潘金洪、姜继红:江苏省独生子女数量测算及其风险分析。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4. 乔晓春:性别偏好、性别选择与出生性别比。中国人口科学,2004年第1期。
  15. 武家华、刘占圈、刘破资、曾云光、尹彤:广西和重庆生育关怀行动联合调研报告,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生协“生育关怀行动”联合调研报告汇编,2009年10月。
  16. 吴正俊:农村计划生育贫困家庭致贫问题探讨,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7. 杨菊华:从生育政策的地区差异看未来中国生育政策的走向。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第1期。
  18. 易富贤: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年。
  19. 原新、石海龙: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与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研究,2005年第3期。
  20. 张二力:从“五普”地市数据看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和婴幼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影响。人口研究,2005年第1期。
  21. 张建、姚秉成、穆光宗、刘秀萍:广东省“生育关怀行动”调研报告,国家人口计生委、中国计生协“生育关怀行动”联合调研报告汇编,2009年10月。
  22. 谢玲丽:“五大障碍”影响独生子女成长,http://news.qq.com/a/20080707/001178.htm,2008年7月7日。
  
  作者简介:
  陈友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者:林志鹏2010 回复日期:2011-01-07 12:47:25 
    一个都不生!超生死全家!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2:52:42 
    
    
  本页位置: 光明网>光明观察
          
    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敦刻尔克大撤退
          
    易富贤 
          
  刊发时间:2010-10-13 13:02:27 光明网  [字体:大 中 小] 
  http://guancha.gmw.cn/2010-10/13/content_1306004.htm
          
  一、敦刻尔克大撤退*
          
  二战前,以英国首相张伯伦为代表的英、法、美等国的绥靖主义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求得一时苟安,不惜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谋求同侵略者妥协。
          
  丘吉尔是英国议会中极少数强硬派。丘吉尔警告,希特勒的法西斯独裁将给欧洲带来灾难,如果不立即阻止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毁灭。但是多数人都将他的警告视为危言耸听。
          
  张伯伦自吹:“对欧洲整个局势,甚至对整个世界了如指掌。”为了推行绥靖政策,他一面在国内打击强硬派,一面多次亲自去德国,与希特勒秘密会谈。英、法、美企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签署《慕尼黑协定》。
        
     
  英国首相张伯伦于1938年在慕尼黑会议上和希特勒会面。
          
  在议会,只有丘吉尔等少数人还在抨击绥靖政策,他称“我们已经遭到一次完全、彻底的失败”。他的发言引起一片抗议之声。丘吉尔还曾一度遭到自己选区的保守党党部弹劾动议,差点丢掉议席。
          
  “绥靖政策”不仅没有避免二战的爆发,反而助长了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野心。1939年9月1日, 德国入侵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众叛亲离、声名狼籍的张伯伦只得“引咎辞职”。5月10日,丘吉尔就任英国首相。
        
     
    英国首相丘吉尔
          
  丘吉尔接任首相的时候,德军已经绕过马奇诺防线,仅十多天时间,德国装甲部队就横贯法国大陆,将40 万英法联军围困在法国的敦刻尔克。西面的英吉利海峡成为联军绝处逢生的唯一希望。       
        
  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英国政府通过广播紧急呼吁所有拥有船只的人前往敦刻尔克,冒着德国飞机、潜艇和大炮的打击,往返穿梭于海峡之间,在短短的 8天中,奇迹般地将33.8 万人安全撤回英国,为以后的战争保留了一大批具有战斗经验的官兵,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没有敦刻尔克大撤退,就没有4 年后的诺曼底登陆,就没有二战的胜利。
        
   
  这是当时正在等待撤退的英军。
        
    
  这是英国军队从敦刻尔克撤往英国的情形。  
          
  二、中国知识精英在计划生育上的绥靖主义*
          
  在国际人口爆炸舆论的误导下,中国在19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获得知识精英一面倒的支持。而印度也在1976年实行计划生育,结果遭到广大选民的强烈反对,在第二年的大选中,英迪拉.甘地遭到惨败,黯然下台,计划生育也从此废止。
          
  1980 年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之前,决策层有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愿望,但心里没底,经过宋健、田雪原等人的“科学诠释”,决策层才下决心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但是毕竟还心虚,当时只是将独生子女政策作为临时性政策,只用公开信形式发出呼吁,并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一些领导提出,独生子女政策只能实行 15 年,并且在全国一些地区试点二胎,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根本没有提“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人口学界和计生委一再提议要制定计划生育法,但是当时的决策层坚决反对。
          
  但是在宋健等人的推动下,经过田雪原、邬沧萍、翟振武、蔡昉、李建民等人口学家的“深入论证”,尤其是何新、胡鞍钢等决策智囊的推波助澜,硬是将一个临时性政策一步步推上了神龛。 1990年中国的生育率已经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但是计划生育却在不断强化,取消了大多数二胎试点。1990年代中期生育率只有1.3 左右了,但曾毅等人口学家纷纷将生育率篡改成1.8。
          
  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生育率只有1.22了,应该停止计划生育并鼓励生育了,但是在计生委和人口学界的推动下反而于2001年制定了计划生育法。
          
  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再次证实生育率只有1.3 了,十一五规划期间停止计划生育已经是刻不容缓了,但以蒋正华、宋健、徐匡迪为正副组长的由三百多位专家组成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仍然将生育率篡改成1.8 ,反对调整人口政策。2007年01月22 日新华社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和稳定现行生育政策不动摇。
          
  现在计划生育的弊端早已显露,中小学纷纷撤并,高考考生也逐年下降,用工荒席卷全国,光棍杀人案接连发生,但是人口学家们仍然只是提出五花八门的二胎过渡方案。其他学科的学者也都附和这种二胎过渡方案。到目前为止,人口学界只有梁中堂和李建新等人明确呼吁停止计划生育。
          
  三十多年来,中国的政治精英、知识精英们罕有对这一空前的民族灾难提出异议。我这些年厚着脸皮寻求各界声援,但大多数人都以“不懂人口学”为由而不愿参与这场民族救亡运动。知识精英们不懂人口学,难道也不懂生儿育女,不懂人权、人道、人伦、民族利益?没有事实判断能力,难道也没有道德判断能力?
          
  丘吉尔后来将二战称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这次战争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绥靖政策催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国乃至世界人民深受灾难。先后有 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同样,中国的计划生育也完全可以避免,至少应该像印度那样被及时废止。但因为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的短视、胆怯和伪善,导致这一史无前例的民族灾难,每个家庭都是受害者,损失数亿人口(数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且是单一年龄人口),导致无数起人间悲剧,使得世界第一大民族从此萎缩,留下了几代人都难以承受的痛苦。
          
  三十多年了,就算是圣旨也早就改了,但由于政治家的政治惰性,学者的爬蚤心态,民众的习惯心理,导致计划生育至今还未废除。
          
  三、中国人口政策需要一次敦刻尔克大撤退*
          
  人口危机即将全面爆发,但人口学者和决策智囊们仍然以“政策连续性”为由推荐二胎过渡方案。如果用这种“过渡”心态,英国能够撤出在敦刻尔克的英军?
          
  救人如救火,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分秒必争,如果延误几天,那四十万联军将全部成为德军的炮灰。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那抗击德国入侵的就只剩下童子军了。以后的战争发展也就难以预料,对于英国而言,如此惨重的损失将是无法弥补的。
          
  同样,停止计划生育也有高度时限性。停止计划生育所能出现的三千多万堆积出生高峰,相当于当年被围困在敦刻尔克的40 万英法联军。这个堆积高峰是今后有效缓解人口危机的唯一希望。时间就是生命,1970年代出生的妇女在一天天老去,一批批妇女正在丧失生育能力。从2011 年开始,中国15-49岁总育龄妇女和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都将快速减少。20-29岁妇女将从2010年的1.1亿降至2017年的0.9亿、 2023 年的0.65亿。
          
  敦刻尔克大撤退也有政治副作用,撤退中英国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敦刻尔克大撤退保留下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这是一批纪律严明,训练有素,作战英勇的精锐官兵,四年后在诺曼底登陆的英军中,这些人无疑是绝对的中坚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伟大意义就在于,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
          
  同样,停止计划生育也会有一些政治代价,但代价是不得不付出的,是值得的;人口才是最重要的,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火种。
          
  如果十二五规划仅是放开二胎,即便今后千方百计鼓励生育也是无力回天,由于一方面生育妇女人数不足,一方面生育意愿很低了。现在中国城市化为47% ,正处于加速阶段,而目前城市规划都是依照独生子女家庭设计的,城市人口密度、容积率比韩国、台湾地区都还要高。韩国、台湾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早20 多年,现在已经是民不聊“生”了,生育率只有1.0。中国1996年以来平均每年只出生600 多万女孩,如果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等这些女孩到了生育期,中国生育率最多像韩国和台湾现在一样只有1.0,那么每年只出生600多万孩子,只占全球的 1/20。世界第一大民族就在“过渡”中萎缩下去,今后历史会如何评价这段历史?
          
  民意是动态的。当初张伯伦推行绥靖政策的时候,获得一面倒的支持。1940年9 月他辞去首相职务后,仍然是保守党领袖,担任枢密院院长,参与决策。即便在生病之间,国家各种文件仍然送他阅批,使他能了解国家的局势。他一直认为丘吉尔只是一个战时临时政府,希望战后他可以重新回来掌权。但媒体一直不希望张伯伦继续在政府任职,攻击张伯伦。 1940年11月9日,张伯伦在家乡的孤独抑郁中病逝。毛泽东曾说:“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同样,计划生育在推行过程中得到精英们的支持(虽然遭到农民的反对,但农民没有决策发言权)。即便现在,在不对称舆论的宣传下,城市精英们仍然还感到人满为患。但是人口危机即将全面爆发,今后数亿老人老无所养,数千万光棍找不到老婆,大量丧失子女的家庭对社会丧失信心,大量失业而又有号召力的教师找不到工作,对社会的稳定的影响可想而知。面对满目疮痍的人口形势,那个时候的民意还会像现在这样?网络民意已经逆转了,大众民意的逆转还会远吗?那个时候,鸵鸟心态还能管用吗?现在大多数计生委官员、人口学家、决策层到那时都还在世,如何面对愤怒的民意?
          
  丘吉尔在1940年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说:“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英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亨利. 莫尔也指出,欧洲的光复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写到:“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
          
  从政策连续性来说,停止计划生育是一种撤退,但这种撤退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不是奇耻大辱!中国今后完全有理由为没有及早停止计划生育而后悔,为现在停止计划生育而感到自豪!
          
  1940年6月4 日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我们必须极其小心,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胜的。……我们将战斗到底!”敦刻尔克撤退是从错误的绥靖路线上撤退,但离二战的胜利还很远,当时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一轴心集团的力量仍然很强大。联军只有经过积极备战,才有 4年后的诺曼底登陆,才有二战的胜利。
          
  现在停止计划生育,是从过去的错误的人口政策上撤退,然后往正确的道路上前进。但仅仅停止计划生育还远远不够,不但难以有效提升生育率,甚至还难阻生育率的继续下滑,今后必须出台鼓励生育政策,中国人口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人口政策已经没有退路了,已经没有过渡的余地了。发扬丘吉尔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精神,果断、高调停止计划生育,既能一举扭转过去的被动局面,又能抢救出生堆积高峰、逆转不断下降的生育意愿,为今后的人口发展赢得宝贵的时间。毫无疑问,中国的复兴之路是以停止计划生育为转折点而真正开始的!
          
  [责任编辑: 钟晓军 ]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3:02:51 
    
  
  《经济观察报》2010年12月03日
  http://www.eeo.com.cn/observer/congshen/2010/12/09/188516.shtml
  
  重思计划生育政策
  
  易富贤/文
  
  2010-12-09 15:30共有6条评论订阅大 中 小
  
  2010年中国经济热点是劳动力短缺、富士康事件、罢工潮、大学生就业难。这些看似并不相关的事件其实有共同的原因:计划生育破坏人口结构;也共同地标志着人口危机开始全面爆发。
  
  人们从来就没有想到,作为第一人口大国的中国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003年之前,媒体都在炒作“民工潮”,然而2003年开始,中国沿海开始出现“用工荒”。2008年“用工荒”又戛然而止。然而,2010年春节刚过,用工荒卷土重来。这次用工荒与前几年不一样,这次是全线告急:珠三角告急,长三角告急,甚至江西、四川这些以往劳动力输出大省也全面告急。深圳发生富士康事件,并在全国多地引发罢工潮。但是另一方面,大量大学生却又找不到工作。
  
  对劳动力市场的这种忽冷忽热的现象,经济学家和人口学家大惑不解。其实从人口学角度是能够解释的。
  
  “人口多导致就业压力”与亚里士多德的 “落体速度与其重量成正比”一样荒谬。伽利略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但是中国不少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至今理解不了“两个铁球”的原理。
  
  如果说中国就业压力大是因为人口太多、人均资源太少,那么阿根廷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人口只有4000万,陆地面积却有278万平方公里,人均陆地面积是美国的2.1倍,是中国的9.2倍,但是2008年阿根廷的失业率却高达7.9%,比美国的5.8%还要高。
  
  社会作为整体,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与总消费人口比例在50%左右或以下,也就是2个消费人口提供1个就业机会。假如中国保持同样的比例的话,那么13亿消费人口只能提供6.5亿个就业机会,意味着中国目前8亿总劳动力有1.5亿是“额外”过剩。究其原因,是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减少了上亿年幼消费人口,丧失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且由于孩子少,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86%,世界罕见。这两方面原因使得中国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3.5%。
  
  如果1980年就停止计划生育,那么现在总人口14亿多;由于妇女需要照看孩子,劳动参与率降低,总劳动力反而只有7亿多。那么中国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也在50%左右,就业压力大为降低。
  
  日本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其工资的增长速度比美国快70%,到1980年就已经与美国持平,这一段过程大概用了30年时间。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也高速增长了30年,但由于劳动力“额外”过剩,中国工人平均工资只是美国工人的4%。工人敢怒不敢言,根本不敢罢工。
  
  计划生育又导致年轻劳动力减少,但是有20多年的滞后性。2003年中国20-39岁劳动力开始负增长,也开始出现民工荒。但是由于1980年代出生高峰的人口 (1960年代出生高峰人口的孩子)进入劳动年龄,企业最需要的19-22岁人口反而在增加,因此当时的民工荒并不严重。2008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向中国进口减少,“用工荒”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劳动力过剩。
  但是19-22岁劳动力在2009年达到1亿的顶峰之后开始快速减少,到2018年只剩下5000多万,也就是说最有活力的劳动力在9年之内下降一半,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个年龄劳动力的减少导致2010年全国范围的用工荒,并且将越演越烈。
  
  劳动力“额外”过剩导致的低工资和计划生育导致的“80后”一代抗压能力差,是富士康事件的人口学基础。而计划生育引起的年轻劳动力短缺,2010年开始逆转了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工人们变得敢怒又敢言了,结果出现了罢工浪潮,工资即将全面上涨。
  
  蔡窻等学者认为这是好事,标志着中国出现了刘易斯拐点,开始向现代经济迈进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日本在1960年代出现刘易斯拐点,韩国、台湾地区在1980年代出现刘易斯拐点,但是这些地区当时是工资和劳动力双增长,有利于产业升级。中国现在是劳动力减少后才涨工资,性质完全不一样。中国经济比韩国、台湾地区落后20多年,但是中国15-64岁总劳动力将在2012年开始减少,比韩国和台湾还要早3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国未富,民已荒”的国家,这比“未富先老”的危害还要大,因为劳动力是国家的“精气”。
  
  中国工资太低,需要提高,但应有一个度。提高工资,并不提高劳动力价值,只是提高劳动力价格(成本)。中国这种被动的涨工资,一方面导致一些企业破产,一方面导致一些企业转移到越南、印度等地,结果国内提供的就业机会减少,反过来又加剧劳动力(尤其是中老年劳动力)“额外”过剩。
  
  尽管劳动力过剩,但中国目前失业问题还不十分严重,是因为国际社会给中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中国这种外向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一方面是因为印度等人口开始占领国际市场(印度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劳动力的比例目前只有14%,等到增加到中国目前的27%,将彻底改变世界制造业的格局);另一方面是因为发达国家由于人口结构老化,购买力下降,从国外进口也将减少。中国经济将越来越依赖于内需,但相对于内需市场来说,中国将出现大量失业人口(尤其是中老年劳动力人口)。也就是说,计划生育使得“用工荒”(年轻劳动力短缺)与“就业难”(中老年人口“过剩”)长期并存。
  
  如果工资合理,那么一个劳动力的收入就完全能够让全家进城生活;由于消费在城市,又增加城市的服务业就业机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企业也有产业升级的动力。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在它们经济起飞的18年-40年间,城市化水平分别提高了38、35和5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百分点分别为1.52、1.94和1.28。而中国由于计划生育导致消费者数量和人均消费能力双重降低,使得中国工业化不能转变为城市化。农民工无法承担全家人进城的开销,出现了中国独特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现象。生产与消费异地,导致城市消费不足,第三产业迟迟发展不起来。中国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只增加到2008年的45.68%,年均只0.93个百分点。如果中国城市化率像韩、日、台在经济起飞期间那样年均提高1.52%、1.94%、1.28%,那么2008年中国城市化应为63.5%、76.1%、56.3%。
  
  培养大学生的目的不是回农村当农民,不是当产业工人,而主要是在城市从事第三产业。但由于中国城市化严重滞后,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太低,目前只占总劳动力的33%(而韩国却占总劳动力的68%),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机会太少。并且低工资成本使得企业缺乏产业升级的动力,自主创新落后,对大学生需求不足。
  
  中国经济问题的核心是内需不足,不仅仅是人均消费能力不足,更主要是消费者数量不足。化解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停止计划生育,发展婴童经济。孩子出生,到20岁之前一直是单纯的消费者,并且因为照顾孩子还将降低妇女劳动参与率。婴童经济所带动的一个庞大产业链,对内需的拉动作用远远比房地产和汽车要大。最重要的是,这种拉动作用是可持续的。二战后,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婴儿潮拉动了消费,提供了年轻劳动力,而迎来了几十年高消费、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经济观察网】本文网址:http://www.eeo.com.cn/observer/congshen/2010/12/09/188516.shtml

作者:陌花暗香 回复日期:2011-01-07 13:01:34 
    违反计生,拆房子有法可依吗?简直就是土匪所为!!

作者:木子李又又 回复日期:2011-01-07 13:01:50 
    支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到处是人,实行计划生育30年了,中国人口出生率只有上海市是负增长,国外没有计划生育,欧美其他国家人口一直是负增长,中国不富裕,中国人活着太累,可以说没有尊严的生活。如果取消计划生育,结果可想而知!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3:11:17 
    请大家动员各界社会贤达表达停止计划生育的观点,可与我联系daguokongchao@gmail.com

作者:灌水拍砖 回复日期:2011-01-07 13:11:56 
    日行一善。

作者:anman5188 回复日期:2011-01-07 13:18:12 
    寄生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鲜血和肮脏的东西

作者:给力电气 回复日期:2011-01-07 13:23:12 
    作者:木子李又又 回复日期:2011-01-07 13:01:50 
  
    支持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到处是人,实行计划生育30年了,中国人口出生率只有上海市是负增长,国外没有计划生育,欧美其他国家人口一直是负增长,中国不富裕,中国人活着太累,可以说没有尊严的生活。如果取消计划生育,结果可想而知!
  ==================
  中国只有计生萎是最多余!计生萎全体自焚全国人民只会叫好连天!如果要由怒火中烧的民意来点燃计魔的宫殿,结果就是千刀万剐,点天灯。

作者:我是不知道 回复日期:2011-01-07 13:26:11 
    郑渊洁的新年愿望是:
      
      1、路上最牛的汽车是校车,和坦克一样结实,像特权车一样人人避让;
      2、孩子脸上有笑容;
      3、八零后都生孩子。中国人口红利已经弹尽粮绝,不想生孩子强迫让生孩子比想生孩子强迫不让生孩子难度大多了。
    
    你的新年愿望是什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3abae601017krx.html
  
  
  

作者:zxslj2000 回复日期:2011-01-07 13:26:34 
    坚决支持取缔计划生育!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3:24:52 
    
  
  凤凰网财经 > 评论 > 凤凰专栏 > 正文
  
  袁刚:计划生育再搞下去等于民族自杀
  
  2011年01月05日 09:46 凤凰网财经【大 中 小】 【打印】
  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fhzl/20110105/3155085.shtml
  
  袁刚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任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中国学者易富贤博士多次给我邮寄资料,呼唤北大教授站出来,提请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断然停止计划生育政策,所论有理有据,怵目惊心。易氏忧国忧民,子规啼血,饱含着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悲怆。我看是有必要站出来说上几句,为民族的生存兴旺、国家的持续发展,向执政当局讲几句逆耳诤言。
  
  搞计划生育在世界上虽不乏其例,但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并将其写入宪法者,则唯独中国一家。中国自古至今都是人口第一大国,从秦汉帝国始直到清乾嘉年间多数时间GDP也是世界第一,鸦片战争前人口和GDP均占世界三分之一,后来就每况愈下,人口占世界之比降为四分之一,现在为五分之一。计划生育政策起始于国“富”民穷的上世纪七十年代,1978年后列为基本国策,1980年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胎政策,表面上说是自愿,实际上是粗暴强制。当局声称30年来因计划生肓使中国少生了四亿人,被当作伟大的“政绩”,说成是对世界的大“贡献”。
  
  计划生育该不该搞呢?显然有其必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对连饭都吃不饱的局面,是有必要控制人口过渡增长,强制性计划生育亦可谓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是不得已而为之。“独生子女”政策唯独中国才有,但此并非德政,全球找不到第二份,当时就定了30年的期限。因为违反人性的强制计生终不可持久,现在30年大限已过,是应按原案断然停止实施了。
  
  按常识讲,夫妇二人只准生一个,两个变一个,呈几何数递减,30年已减少四个亿,长此以往,150年人就死光,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政策,政府应见好就收。以人口减半的办法实现现代化,还不如不要现代化,现代化的终极目的就是人的普遍幸福,可以提倡人民自愿节育,但让人断子绝孙的强制节育,搞30年已是忍辱负重,不能形成路径依赖,将不得已的临时性恶政无限延长。
  
  从现实情况看,沿海工业区招工用工已难以为继,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已亮红灯。且大城市中小学已招生不满,老龄化社会已提前到来。未富先老,诸多社会问题接踵而来,“两害相权”,人力资源的萎缩危害更大,是作出政策调整的时候了。
  
  从人之常情考虑,生儿育女是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生命权最须尊重。我国强制性一胎政策,侵犯了多少人权?农民不生儿子没有劳动力,生活就没出保障,所以非生男孩不肯休,计生委对超生者罚款外还拆屋,其凶残超过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在农村象赶牲畜、阉鸡一样把妇女集中到医院“结扎”,以致出现误将输尿管当输卵管结扎的事故。对残暴的计生员,有的农民以命相拼。“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可以毫不夸张地讲,计划生育是农民最痛恨的暴政。虽说是“必要的恶”,却是世界少有,遭到世界舆论的广泛遣责,实在不该以此为豪。
  
  可怜的“超生游击队”在夹缝中求生存,过着难以言状的悲惨生活。城市居民因管制严,难生二胎,超生的主要是农民。独生子女们没有兄弟姐妹,成为小公主小皇帝,养成不能吃苦的新一代。又造成严重男女失调,今后有四千万人将找不到老婆成为光棍汉,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边疆少数民族不搞计划生育,有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在新疆汉族只准生一个,维吾尔、哈萨克生四五个也不管,如此,则不出50年,疆独将不可抑止。要知道,当年清政府能超越汉唐稳固地控制蒙藏,就是因为推崇喇嘛教成功地控制了其人口增长。从历史上看,清朝前期满蒙情势差不多,但清末满洲地区开禁,汉人大规模“闯关东”,使东北汉人占了多数,才使东三省几经曲折仍未丢失,外蒙则因没有汉人而守不住。现在新疆、西藏的人口形势其实已很严峻,不要认为表面文章的“民族区域自治”能起什么好作用,没有人,最终是守不住疆土的!
  
  有人傻愣愣地宣称不出数年中国将把人口第一的帽子交给印度,殊不知印度加上巴基斯坦、孟加拉人口早已大大超过中国,历史上他们本是一国,只是因宗教冲突而分裂。印度也一直操弄宗教希望中国分裂。印度国土比中国小得多,但如今发展势头直逼中国,是中国真正的劲敌。印度的资源比中国还少,其发展依持的就是人力资源。
  
  世界经验表明,越是现代化越生育少。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迅猛扩张,市民生存压力增加,不出十年中国也将出现欧洲日本韩国台湾等发达起来后的国家和地区那样的低出生率,政府奖励生育也不起作用。对于中华民族来讲,人口形势其实已很严峻,计划生育再搞下去等于民族自杀!易富贤博士说要站在民族救亡的高度看待中国目前面临的人口危机,所论并非危言耸听。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尚未公开,政府将作何种考量?原定30年的时限还算不算数?怕就怕不得已而为之的恶政形成路径依赖,计划生育作为“必要的恶”,即使暂时搞了30年,本也应低调,不值得张扬。但这项恶政却被说成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资料生产与人类自身再生产相适的“原理”而制定,少生四亿人被吹成是对世界的“贡献”,恶政难道值得表彰?值得风光?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承认其是个“贡献”呢?计划生育虽经“人大”立法,但并非人民自愿,而是普遍的强制,侵犯人权是违宪的。几十年来全国形成了一支如狼似虎的计生官僚队伍,上上下下各级政府计生委、办,直到农村的计生员,其数在百万以上,特别是在基层农村,专靠抓超生罚款维持,国家为此也耗费巨大。这笔钱其实可用于农转非城市化建设,越城市化会越生育少,又何需花纳税人的钱养一批官僚搞强制性计划生育呢?庞大的计生官僚队伍唯独中国才有,是又一个“中国特色”,却并非光荣脸面的事,“必要的恶”不能没完没了,计生官僚也该寿终正寝了。
  

作者:我是不知道 回复日期:2011-01-07 13:29:07 
    
  
  
  
  
  
  
                 【 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为何最低 】
  
  
  作者:恬淡书风
  
  
  我妻姐的姑娘,是计划生育政策以后的独生子女,今年28岁,结婚已经5年了,就是不愿意要小孩,但却把一个小狗养的肥肥胖胖,十分招人喜爱。看见外甥女在网上发过来的一张全家福照片,小夫妻俩中间夹着一个小狗,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外甥女的做法,急坏了双方大人,无论怎样催促,始终不见效果。我观察了周围不少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不想要孩子或推迟要孩子的还真不少。
  
  在网上搜索了有关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文章,这方面的报道很多。不少机构为此专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呈现惊人的下降趋势。其中,独生子女比同龄的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低,在所有人群组里,独生子女生育意愿最低,而且表示终生不要孩子的还占有相当比例。这样的调查结果,让许多忧国忧民人士忧心忡忡,就连计划生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们,也大呼吃惊。
  
  是啊,按计划生育政策的始作俑者设想:期初,实行严厉的计划生育政策,把人口高峰压下来。然后,再适当放宽政策,以保持比较稳定的人口规模。也就是说,依照极个别决策人物的意志,按照一定的计划,掌控国人的生育。说白了,就是看人多了,不叫你生,看人少了,又非让你生。总之,你的生育你做不了主,要听国家来安排。这样的政策制定者未免太霸道、太天真了,因为国人不是一架机器啊!让人悲哀的是,就在国家用极端手段成功地把人口降下来,成功地制造出一代独生子女群体的同时,国人的生育意愿呈现了整体急剧下滑的趋势,而且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下降的最为明显。这样的计划政策是我国截至目前唯一一个治标更治本的好政策啊!
  
  为什么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比非独生子女更低?这完全是独生子女从出生以后所经历的成长过程所造成的。
  
  每一个独生子女家长,由于只有一个孩子,抚养孩子的过程尤其艰辛。整天为孩子的安全提心吊胆,生怕有什么闪失;为孩子的挑食、不吃饭犯愁,害怕营养不全而影响身体;为孩子的学习费尽口舌,绞尽脑汁,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整个家族的希望压在孩子稚嫩的身上;为孩子的工作、住房、结婚而不辞操劳。不要以为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熟视无睹,心安理得,他们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点点滴滴的感受一点不比家长少,甚至更多。因为大人的感受至少有两个人来分担,而孩子的感受却只有他一个人来承接,他们的感受比大人更强烈、更深刻。独生子女从父母养他们的经历中,得出最直接的结论就是:养孩子太难了!于是,他们就知难而退,就有了不想生孩子的想法;于是,我们的独生子女政策就取得了斩草除根的效果。
  
  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伟大复兴,为了维护祖国版图不被分裂,急需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及早抛弃祸国殃民的独生子女政策。同时,对现在的独生子女进行热爱生育教育,提升他们的生育意愿也是更加刻不容缓的大事。要让他们懂得生育伟大、生育光荣,哺育生命是我们天经地义的责任。要让他们知道,一个孩子养着难,成长也不易,完全是畸形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畸形结果。其实,孩子多了,养着并不难,成长更快乐。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3:26:50 
       
作者:中山水寒 回复日期:2011-01-07 14:25:23 
    
  
  易富贤:人口普查是停止计划生育的天子之剑
  
  http://www.rmlt.com.cn/News/201010/201010311012065627.html
  
  2010年11月1日零时即将启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超过600万名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投入到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预算资金达到80亿元左右。现在各地都在为普查进行摸底。但根据各地的反馈情况,似乎重点都在防止漏报,甚至不惜重报。
  
    比如江苏盐城摸底发现户籍统计人口与公安比少10万人,原因很多,比如“有一户居民的户口簿上竟然挂了11口人,有些挂的人数甚至更多。调查后发现,这些人家大多仅有一对老夫妇居住在该小区,其他儿女并没有跟他们住在一起,询问原因,据他们讲,户口簿上多挂人口是为了方便孙辈们就近读书。”
  
    于是盐城市统计局局长秦军表示,“针对现阶段几个关键数据与有关资料比差距较大的问题,各地将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在清查摸底第二阶段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扎实抓好拾遗补漏纠错工作,严格按照户籍人口一个不能少、流动人口一个不能漏、待定人口一个不能错的原则,以科学求实、严谨细致的态度,查准总人口、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确保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不低于公安的户籍人口,出生人口不低于相关部门的并集数据,尤其是疾控中心台账记录,死亡人口不低于民政部门的行政记录,外来、暂住人口不低于公安部门的行政记录。”
  
    如果这样,那还普查什么?直接采用预定数据就是。如果盐城的情况比较普遍的话,那么这次人口普查重报率相当大,一些流动人口将被重报很多次(在户籍所在地“被普查”,在生活所在地“被普查”,还可能以“待定人口”“被普查”)。
  
    我本质上是湘西农民,我习惯于用农民的思路看待社会问题。 我在《大国空巢》中说:“流动人口越多就越容易重报。”因为我从小就有“普查”的经验,算是老普查员了。我小时候在湘西农村放鸭、放牛,每天都需要进行“鸭口普查”、“牛口普查”,发现“流动鸭口”、“流动牛口”越多,重报越多。牛还相对容易一些,因为目标大,并且每头牛都有名字和特征,容易识别,但跑动的时候还是很难数,往往重报,我只好将几十头牛赶在一个比较封闭的小山谷里,让他们安静下来,这样就可以获得准确数据。而几十只、上百只鸭子是在水田里,躲在水稻后面,跑来跑去,很难数,往往重报,并且又不太可能像牛那样赶往山谷。数鸭子更像人口普查,因为现在的人口流动于城乡之间,重报往往大于漏报。
  
    从动机来说,超生人口有漏报的倾向,但是合法生育的人口却有重报倾向。因为合法生育之后,他们更有重报的意愿,比如农民工进城之后,如果能够想办法重报,既可以让孩子进城优惠读书,又可以保留在农村的土地利益。在很多地方,由于生源不足导致学校撤并,既让教师失业,又使得家长增加教育成本,暗中掀起“保校运动”,努力让进城的孩子在农村继续保留学籍。因此,这次人口普查既要防止漏报,更要防止重报。
  
    我在《大国空巢》中比较了历次人口普查,发现2000年人口普查18-55岁人群净重报2000多万(这个年龄段不可能有超生隐瞒的)。那么他们的孩子也当然会重报。2000年人口普查的12.426亿人口中有两千多重报,实际人口可能只有12.2亿。王广州也认为2000年人口普查的实际人口可能只有12.2亿。但是人口普查最终公布结果却反而在12.426亿的基础上额外加上两千多万,变成了12.658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从2001年的818万增加到2009年的943万,平均每年死亡869万;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2001-2005年平均每年出生1369万。也就是说2000年以来,大致是平均增加500万人口。以2000年12.2亿人口为基础,那么2010年总人口大致为12.7亿(考虑到2005年1%抽样调查的出生人口还可能有重报,那么2010年总人口甚至可能低于12.7亿)。以2000年12.4亿人口为基础,那么2010年总人口大致为12.9亿。当然,权威结果应该以普查为依据。但首先需要普查有权威性。
  
  人口数据与其他数据(经济数据、社会数据)不一样,是不可能被时间冲淡的,因为人的寿命有七十多年,今后总有办法还原人口真相的。如果今后发现这次普查结果既与以前普查的数据不符(出现“死而复活”现象),又与今后的人口普查结果不符(今后发现现在出生孩子大量虚报,性别比也是虚假的),那么会如何评价这次普查?
  
    如果盐城的情况普遍的话(希望只是个例),那么这次人口普查的重报率比2000年可能更大,会出现很多人“死而复活”的现象。需要赶在普查之前趁早纠正这种倾向。普查的时候,应该力求准确(当然,人口普查不可能非常精确,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普查之后,要尊重普查数据,不要任意修正。
  
    如果十二五规划停止计划生育,那么即便第六次人口普查不是非常准确,今后也不会有人过于追究。如果十二五规划不停止计划生育,而是仍然任凭人口学家和计生委官员继续修正普查结果,出台一个人口过渡方案,那么今后历史会用放大镜来追究第六次人口普查的责任,将是恶评如潮。
  
    以前没有停止计划生育,是因为计生委和人口学界一直坚称中国的生育率稳定在1.8,总人口会达到15亿。2010年底将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如果生育率低于1.8,总人口没有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组所预测的13.7亿,就再次说明计生委和人口学家们的预测是错误的。那么就应该利用好三个天然台阶(《公开信》30周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十二五规划),高调停止计划生育,将政治危机淡化为学术危机,政府重获人口政策的主导权。
  
    到2011年,中国的超低生育率已经经受了两次1%人口抽样调查、两次人口普查的检验,如果十二五规划还不停止计划生育,那么责任就不仅仅是计生委和人口学界的了。如何解释过去十多年没有停止计划生育?
  
    其他国家选举,几天时间就能知道选举结果,因为选举攸关今后几年的政治经济走势。中国这次人口普查攸关民族千年命运,即便不能统计出全部普查数据(比如经济方面的数据),也应该赶在十二五规划之前获得与停止计划生育的相关数据(万一有困难,也可以集中力量统计一些代表性地区的数据)。耗资巨大的人口普查的目的就是为决策服务,而十二五规划就等在这里。从人口普查到十二五规划的最后确定,有几个月时间,岂能以“时间来不及”为借口而错过了十二五规划?举国之力获得准确数据也应是必要的。十二五规划不仅仅是五年规划,更是千年规划!
  
    2000年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公报和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都是:“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而刚刚结束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却对“计划生育”和“低生育水平”只字不提,而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虽然公报还是“略而不详”,但为“停止计划生育”(二胎方案也是计划生育,也是低生育水平)留下了很大的预想空间。
  
    从某种意义讲,第六次人口普查对于停止计划生育并不是必需的,因为现有资料足以停止计划生育。但第六次人口普查却是一个天然台阶,是政府重新获得人口政策主动权的“天子之剑”。如《庄子》有云:“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剑尖),齐岱为锷(剑刃),晋魏为脊(剑脊),周宋为镡(剑环),韩魏为夹(剑柄)。……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
  
    五中全会公报还是引而不发,计生委和人口学界也还在蹦蹦跳跳(他们现在拼命在阻止人口普查获得准确数据,意图将“天子之剑”变成“诸侯剑”、“庶人剑”),但等到人口普查一结束,天子之剑的锋、锷、脊、镡、夹俱备,此剑一用,天下服矣!计生委和主流人口学家就完全丧失顽抗的能力。再不挥剑停止计划生育,更待何时?   

作者:王小朱 回复日期:2011-01-07 12: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