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木夏树结局:新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演变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39:46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了全面封锁,中国只能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和进修生,那时的出国留学政策是“严格选拔,宁少勿滥”。从1950~1965年的16年间派出的留学人员总数只有1.6万多人,平均每年仅约1000余人。而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9年的30多年间,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已经超过162万人,平均每年达到5.2万多人。据教育部的统计,仅200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已接近23万人。
从1966~1978年,尽管前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国家曾一度停止向外派遣留学人员,但从1972年起又恢复了自1964年开始执行的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尽管当时向西方派出的绝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是语言专业,却开启了新中国出国留学多元化的新阶段。据统计,从1972年~1978年间,国家共向49个国家派出1977名留学人员。
在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费出国潮之后,出国留学人员不能按期回国的现象日趋严重,国家也因此开始收紧自费和公派出国留学的政策,公派留学需签《出国留学协议书》,自费出国留学则增加了大学毕业后服务期的限制。几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家成立了“留学基金委员会”,旨在规范公派出国留学政策和公派出国留学生的选拔,同时取消了对自费留学的种种限制,并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在外留学人才回国服务或为国服务。“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应运而生。
据官方统计,自1996年6月国家留学基金委成立以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1996年的不足2000人增至2009年的12769人。这期间,国家共选派出国留学人员78524人,应回国45553人,实际回国44555人,按期回国率平均为97.81%。而2009年度自费留学生回国的人数也超过了10万人。
有出国留学就必有学成归国。新中国最早的“留学回国潮”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1949年12月6日,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国家成立了“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还先后在北京、长海、广州、武汉、沈阳等地设立“归国留学生招待所”,专门负责接待回国的留学生和学者,并对经济困难者予以接济和补助。在新中国的感召之下,2000多名在外留学或讲学的学生及学者先后返回祖国。华罗庚、钱三强、李四光、钱学森、黄昆、赵忠尧等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要知道,当时在海外的留学生和学者的总数才有5600多人。
第二次回国潮出现在60年代初期,50年代派往苏联和东欧的新中国留学人员相继完成学业,大批回国。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向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共派出 8414名留学生,到1965年时,学成回国的已有7324人,占87.05%。加上出国进修生和实习生等,留学回国人员有1.5万多人。这批留学人员不仅回国率非常高,成才率也很高。30年后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在这批留学人员中,产生了一名国家主席,一名国务院总理,多名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200多位正副部长及省部级官员,100多位将军和军队高级将领。(作者:苗丹国)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西方对中国实行了全面封锁,中国只能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和进修生,那时的出国留学政策是“严格选拔,宁少勿滥”。从1950~1965年的16年间派出的留学人员总数只有1.6万多人,平均每年仅约1000余人。而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09年的30多年间,在“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出国留学的总人数已经超过162万人,平均每年达到5.2万多人。据教育部的统计,仅2009年度我国出国留学的人数已接近23万人。
从1966~1978年,尽管前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国家曾一度停止向外派遣留学人员,但从1972年起又恢复了自1964年开始执行的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政策。尽管当时向西方派出的绝大多数留学生学习的是语言专业,却开启了新中国出国留学多元化的新阶段。据统计,从1972年~1978年间,国家共向49个国家派出1977名留学人员。
在经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自费出国潮之后,出国留学人员不能按期回国的现象日趋严重,国家也因此开始收紧自费和公派出国留学的政策,公派留学需签《出国留学协议书》,自费出国留学则增加了大学毕业后服务期的限制。几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国家成立了“留学基金委员会”,旨在规范公派出国留学政策和公派出国留学生的选拔,同时取消了对自费留学的种种限制,并制定各种优惠措施吸引在外留学人才回国服务或为国服务。“千人计划”和“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应运而生。
据官方统计,自1996年6月国家留学基金委成立以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选派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从1996年的不足2000人增至2009年的12769人。这期间,国家共选派出国留学人员78524人,应回国45553人,实际回国44555人,按期回国率平均为97.81%。而2009年度自费留学生回国的人数也超过了10万人。
有出国留学就必有学成归国。新中国最早的“留学回国潮”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初。1949年12月6日,经当时的政务院批准,国家成立了“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还先后在北京、长海、广州、武汉、沈阳等地设立“归国留学生招待所”,专门负责接待回国的留学生和学者,并对经济困难者予以接济和补助。在新中国的感召之下,2000多名在外留学或讲学的学生及学者先后返回祖国。华罗庚、钱三强、李四光、钱学森、黄昆、赵忠尧等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要知道,当时在海外的留学生和学者的总数才有5600多人。
第二次回国潮出现在60年代初期,50年代派往苏联和东欧的新中国留学人员相继完成学业,大批回国。数据显示,当时中国向苏联和东欧等国家共派出 8414名留学生,到1965年时,学成回国的已有7324人,占87.05%。加上出国进修生和实习生等,留学回国人员有1.5万多人。这批留学人员不仅回国率非常高,成才率也很高。30年后的一个统计数据显示,在这批留学人员中,产生了一名国家主席,一名国务院总理,多名国务院副总理或国务委员,200多位正副部长及省部级官员,100多位将军和军队高级将领。(作者:苗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