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第十五中学:访谈孟昭瑞:中国第一个拍摄原子弹爆炸的摄影记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42:24

访谈孟昭瑞:

中国第一个拍摄原子弹爆炸的摄影记者

孟昭瑞如何被选去拍摄原子弹照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的搜狐文化客厅请到的嘉宾是孟昭瑞老师。孟老师今年已经78岁高龄了,他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记录者。当时原子弹爆炸大部分照片都是您拍摄的? 孟昭瑞:大部分是。 主持人:当时您是作为第一个记者去拍摄原子弹的照片吗? 孟昭瑞:对。 主持人:孟老师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新书《中国蘑菇云》,记录的就是当时原子弹爆炸的一些照片。在您的人生经历中,拍摄原子弹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今天的访谈就从这个开始。用张放老师的话来说,原子弹拍摄是60年代人们共同拥有的一个记忆,首先能不能跟我们的网友简单聊一下当时的情况,您是怎么被选去做这个采访的任务的? 孟昭瑞:1949年1月31号解放北平,华北军区进入了北京,我是华北军区画报社的摄影记者,当时有一个特殊情况,新华社没有搞摄影的,就只有文字记者。当时我们到了北平,等于我们代替了当时现在的摄影部。政协筹备会这些都是我们华北画报社为主办的。这也是历史的机遇。但是当时的要求比较严,摄影记者是掌握机密最多的一个记者,他不同于文字记者,文字记者可以不到现场,他可以完事后告诉你大致情况。摄影记者照,就得到现场。在政治要求上是比较严的。过去都讲政治可靠,又讲出生。大家也知道,要的是贫下中农,工人阶级。政治可靠,表现还要好,那个时候也要求表现是第一位的。这几个条件,可能就是我够。所以一开始我就接触重大的新闻。 孟昭瑞:我照毛主席照得比较早,1949年6月政协筹备会我就照毛主席,在我来说的确是很幸运的,现在回忆起来也是很自豪的。也可以说我照这些重大新闻的时候,很多老同志本来比我还老,由于他不在这个环境,都没有机会照,这是一个客观条件。1964年,我们要爆炸原子弹的时候,我也不知道。组织上突然打电话给我这个任务,我还在外面,说你赶紧回来,第二天要到机场。 主持人:您当时是在外出采访什么事情呢? 孟昭瑞:采访部队的材料,我在南方,他们说你坐飞机赶紧回来。回来以后领导也不知道什么任务,就是第二天你到了西郊机场,找张爱萍副组长,他给你任务。我很快的就按照上面的指示,第二天到了西郊机场。在专机上,张组长给我介绍了这个秘密,在西郊机场,临上飞机以前都不知道。那个时候的保密是重中之重。这是有原因的,当时美国和原苏联,他们两个国家极力的扼杀我们,不让我们完成原子弹的实验,不让我们成功,他要垄断。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完成这个任务,首先是要保密,一点都不能透露。至于说领导怎么找到我,只能说明我幸运,只能说明我有这个机会能够承担这个任务,一方面是光荣,一方面也是压力。 主持人:当时您在画报几年了? 孟昭瑞:八年了,我48年开始搞摄影的。后来一些同行他们都羡慕我,但是当时我不能说,这是个绝密,你说出去痛快,但是说出去马上就要追查你。 罗布泊,从1958到1964 主持人:当时让你去采访的那一天是几月几号? 孟昭瑞:快到九月底,八一厂都去了好几个月了,他们的照相点是遥控,所以他们的任务比较繁重,他们要设置机子。我们知道这个任务以后,到时候照就行了,但是也要事先去,熟悉地形、环境、了解原子弹爆炸的原理、怎么防护。还是有很多不知道的地方。 主持人:您在那个地方待了多长时间?是在罗布泊吧。 孟昭瑞:二十几天。现在一般都叫罗布泊,那个时候还没有名字。首任的司令员叫张云玉,他对文艺工作者还挺内行的。他看到罗布泊附近长了一些小花,那个基地就叫马兰,马兰花就是这样起的,最后这个花就变成了这个基地的名字了,原来那一块地图上都没有,笼统说叫罗布泊,他们实验离罗布泊还有一短距离。 主持人:当时罗布泊去了多少人? 孟昭瑞:这个人比较多,因为各方面都去了。一个是工程技术人员,专家。还有解放军,还有很多施工的解放军,施工兵、防化兵,一共几千人。 主持人:他们最长呆了多长时间? 孟昭瑞:真正建设基地从58年就开始了,今年正好是建设基地50周年。 主持人:当时吃和住的情况如何? 孟昭瑞:吃和住都非常简单,因为就是茫茫的戈壁滩,就是飞沙走石。早穿棉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当时是这样说的,以后我到了新疆、西藏很多地方,也都是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您当时是怎么跟家人说的? 孟昭瑞:那是绝对不能说的。 主持人:可当时您出去那么长时间?孟昭瑞:因为我经常出去,我平时采访都是半年,我到西藏半年,到云南去了半年,正常的采访都是半年的。我的家里面都无所谓,走了就走了,回来就回来。他不是很细心的问你。 揭密拍摄原子弹时的防备措施:我离爆炸处30公里 主持人:当时你们的防备措施是什么样的? 孟昭瑞:就是按照常理的规定,防护衣、防护眼镜、防护面具。现在我唯一留着的就是防护眼镜,多大的火球,光辐射都没有问题,核心的是对眼睛的保护,你没有眼镜没有办法照。 主持人:你们离爆炸的地方有多远?孟昭瑞:他们观察的地方是离60公里,我们是在中间,30公里左右,他们有很多半地下室,水泥做的。光辐射以后,完了以后就可以出来照了。加上是第一颗原子弹,什么知识也没有,好像是未知数,谁都没有参与过,谁都没有见到过。 主持人:您知道原子弹爆发有多大的威力吗? 孟昭瑞:当时只是听到广岛、长崎的说法,因为这都是绝密的。现在外面公布是几百万吨的量,我都是从报纸上看到的。特别是一些细节的数字是绝对一般人不知道的。 主持人:会感到害怕吗? 孟昭瑞:要说害怕,我回忆起来,我们军队打仗也得去,什么也得去,就不考虑这些东西了,只考虑怎么完成这个任务。当时去的时候,这个任务压力相当大。因为新华社摄影部也不让去。因为新华社是全国发稿,我们照坏了,我们用他的。这次他们也没有去,我们就有很大的压力。照不好就完了。 主持人:就是最后没有太多的想法? 孟昭瑞:这个当时没有什么想法,但是原子弹是一个纸老虎,这是毛主席说的,但是你得具体的认识它,战术上你要重视它。当时也是找有关方面了解,怎么防护,怎么照。我们同行的八一厂先去的,我们问他们,他们去了好几个月,我们关系都很好,现在关系也都很好。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这本书说的中国大爆炸,主要的含义就是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展开的。 揭密拍摄原子弹时的摄影装备 主持人:当时你们在那里的时候,你用的是什么摄影的装备? 孟昭瑞:我们的装备还是不错,在同一时期还是最好的。64年的时候当时我们有德国的零毫伏,那是比较好的,可以换镜头,有望远镜头,有广角。 主持人:焦距有多大? 孟昭瑞:焦距是150那么大。现在当然大了,后来我都用了1200了。用尼康的135。后来就有1200的镜头。 主持人:爆炸的时候您拍了多少张照片? 孟昭瑞:我先用装彩色胶卷的莱卡相机,拍火球有一个胶卷,那个黑白大底片的林哈夫相机拍摄,拍了也有一个胶卷。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个,在摄影中也不知道,一开始也有不那么自如的。后来逐渐的规律掌握了,就好办了。不过那次我也完成任务了,我们第一次发表的,全国、全世界的都是用这三张。 主持人:您还有其他的照片吗?就是没有公布的? 孟昭瑞:那很多。 主持人:今天没有带?(孟昭瑞拿出资料图片)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 孟昭瑞:这是第一颗氢弹爆炸时拍摄的火球,这相当大,当时我用哈苏的500镜头照的,整个画面都照满了,这是威力最大的。最近我听有人说第一颗氢弹是300万吨,也有人说是200万吨。 主持人:我们回到原子弹爆炸的时候,当时成功爆炸之后,你们现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 孟昭瑞:当时看到以后,的确是非常的激动,都到了疯狂的程度。连喊带叫,像现在打世界比赛一样,赢了以后都倒下了,或者是连喊带叫,当时我还看不惯,得冠军的时候怎么这样,他们就是没有约束,为了这个胜利,感觉没有比这个再高的奖赏。 主持人:八一厂也去了,他们当时用的是什么样的设备? 孟昭瑞:他们都是用的电影机子,原来都是苏联的,后来也进口了一些美国的。随着改革开放,现代化的设备多了,现在什么都有,那个时候是比较差的。 主持人:他们后期的剪辑您有没有看到过? 孟昭瑞:看到过,也看到过他们拍的纪录片。但是都要审查才能公布。 主持人:是不是也有删减? 孟昭瑞:当然是有删减了。当时的国防科工委,要经过他们有关负责原子弹实验的局,让原子弹、氢弹研究者现场看,哪个保密,哪个不保密,把保密的部分都减掉。不过现在除了不说数字以外,我认为都可以公开了,就数字是保密的。因为数字是最核心的机密。 主持人:当时在现场,大家都穿着防护服吗? 孟昭瑞:当时都穿,但是后来证明是可以不用穿的。因为在60公里的时候是安全的,首长们参观的地方,一开始都穿,后来逐渐不穿了。 冒着生命危险拍摄氢弹照片 孟昭瑞:对身体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主持人:您拍摄了这么多的原子弹和氢弹,您觉得,对您的身体健康有造成什么影响吗? 孟昭瑞:有一些影响,但是影响不大。我们拍第一颗原子弹,到医院检查了,有一些小问题,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大问题。但是有一个大问题是我要说的。拍摄氢弹照片的时候,按照时间的规定它是上午九时,但正好是逆光的光线,照出来就不是这个颜色了,应该是黑色加蓝色的光线,这出来以后没有办法宣传,后来我们请示要求到下方向去,上方向是保险的,首先是保证人的安全,首长观礼的地方,包括作业的每一个人都保证安全,才可能进行这个实验。上方向都是有人的地方,下方向是任何人不能呆的地方,在一定范围内。这次遇到这个问题,我提出来说我要到下方向,但是开始是绝对不让去的,因为安全第一。就这两位,一个司令,一个副司令,他们专门管核心的,这个时候他们拍板了,出了事他们要负责的。张云玉司令员和副司令。一开始我要求他们坚决不同意,我说我们完不成任务怎么办?他们后来同意了,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我们想办法注意,然后给指挥部联系。最后终于去了,八一厂也要求去,说八一厂和我,我们两家都到了下方去。终于拍摄了珍贵的氢弹爆炸的照片。原子弹没有碰到这个情况。 主持人:有一个网友问到过一个问题,他说对于这样的原子弹的研究,很多时候都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可能遭遇核辐射等危险,如果您遇到这样的情况,您会如何面对? 孟昭瑞:我们的军队也说了,给你任务以后你就坚决服从,危险向来都不会说的。刚才不是说了氢弹要去下方向去吗?就是防止他爆炸偏差,因为我们都是空爆,不是塔爆。原子弹是塔爆,他不存在偏差,也不存在下方向的问题,他找正常的方向来实验。氢弹爆炸是飞机投弹的,在高空投的。苏联有一个例子,最近才公布的。54年搞了一个实弹演习,原子弹演习,参加的人有四万五千人,他就是投弹偏差了200米,加上风向变了,他们统计死了四万二千人,就三千人活着。当时苏联搞了一个秘密签字,20年绝对不能说,保密。最近才公开了。我们这也有可能,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但是你不能因为这个而不去。危险我们是知道的。 主持人:氢弹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您在书中说过生物在多少范围内死亡的情境。 孟昭瑞:对。这个实验,总体一句话是一次实验全面收效,我们各方面都获得了科学的依据。 第一颗原子弹是我们的争气弹 主持人:在原子弹爆炸时间的过程中,我们也知道,张爱萍将军跟您建立了很好的友谊,您的这本书他也给你写了序,能介绍一下你们之间的交往情况吗? 孟昭瑞:我是1954年认识他的。他在南京华东军区是参谋长。我跟着中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的副团长一块到南京,他是具体接待慰问团的,他身上还背着个照相机,因为他最喜欢照相。这就是原子弹爆炸以后,向总理汇报。总理问是不是真的爆炸,他反复问以后,是原子弹爆炸,这是他现场给总理汇报。也就是那一天的5点钟下午,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了这个信息。我54年就认识他了,他55年就调到北京当副总参谋长。后来我们经常采访中央新闻,他有时候也活动。逐渐的建立了友谊。我们在原子弹爆炸以前就认识。但是让我去采访可不是他给我的任务,那是让我们画报社推荐的人,然后找他的。这是原子弹爆炸以后,他穿防护衣,到了爆炸的中心,塔架下面,塔架都炸坏了,这都是有感染的。他亲自去,跟工作人员一块进到爆心。 主持人:您也是站得非常近? 孟昭瑞:对,我照他的。任何人都得穿这个衣服。他很深入实际、对战士很亲切,他很亲临前线。他负责厂区的总指挥,他以身作则。原子弹爆炸任务完成得非常好,当时任务完成了以后,每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那么辛辛苦苦,留在那里几年,58年建厂,都有六七年了,他们能够亲自看到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蘑菇云升到上空,那个心情用什么形容都不过分。兴奋、光荣,这个词你怎么写都不过分。第一颗原子弹是我们的争气弹,而且我们原子弹实验成功,对美国和前苏联的打击也够大。因为他们想破坏、扼杀我们,他们想合伙炸我们的基地,这都爆炸过。一直到69年他们还在搞。想把我们生产原子弹的地方都炸了。美国亲自到苏联去讲,要炸我们这个地方。 主持人:我们是在什么时候告诉天下人我们的原子弹爆炸成功? 孟昭瑞:很快,第二天就有。广播很早,第二天就报道了。照片晚了几天,因为当时又没有数码。要是现在当时就可以发。当时我们的心态就是我们也有原子弹了,因为苏联当时跟我们敌对的厉害,老大哥比敌人还厉害。这样的压力,是一个中国人都要扬眉吐气的。我们在那种艰苦的环境能够制造出来原子弹,任何国家都不行。因为当时我们的国力、财力、科学技术远远落后。这一点来说,我们的科学技术人员做得很好,为祖国献礼,可以歌颂他们,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专家。 主持人:现在您跟他们有交流吗? 孟昭瑞:有一些有交流,但是有很多他们都不在了。真正研究原子弹的还剩一个陈龙宽院士,陈凯家院士,就剩下很少几个了。 主持人:当时有多少院士来参加? 孟昭瑞:现在我们两弹一星表扬的有23个,99年。现在可能有三分之二都不在了。这十年,人的老化、年龄比较明显。他们在受到党中央表彰的时候,99年他们基本上都在,现在快十年了,几乎没有多少了。 主持人:当时这个原子弹爆炸之后,您是几号回去的? 孟昭瑞:大概是几天以后,坐了飞机,也是上北京送材料去的。那个时候飞机小,不是现在一下三个小时就到北京了。我66年初,到厂区采访一个大会,我走了三天,第一天到了太原,第二天到酒泉,第三天到新疆,他们的车又接我。这样也不方便,现在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 主持人:当时您回来的时候有没有参与或者看到街道上狂欢的情景? 孟昭瑞:当时我听说了,原子弹爆炸的号外,非常欢腾。当时我回去已经是几天以后了,但是这种气氛还是存在,人们在谈论原子弹,在振奋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总之当时是一个热点,就等于现在的神七一样。那是第一次,更有不同的情况。 科学家在现场的照片,我们一张都不能照 主持人:听说,在拍摄的过程中您也认识了不少的科学家,有没有一些可以跟我们网友分享的故事? 孟昭瑞:有一点,那个时候保密,科学家我们都在一起,但是我不能照。他们在现场都不能照,就是怕泄密,因为科学家一跟线上结合了,美国马上就知道,因为我们的科学家都在美国待过,他们的什么情况美国非常了解。所以我们的科学家都不让照。遗憾的是就是什么都不让照,电影也不让照。但是我们一块走,在飞机上,就跟普通人一样。但是就没有形象的记录。 主持人:有没有您自己关于跟科学家的交往的事情? 孟昭瑞:交往的不多,因为保密。你不好提这次实验都有什么规模,你明知道他不说,你也没有办法问他。只能是相遇,别的更多的话没有。这也是当时的保密定下来的很多东西不便问。这一般人都理解不了,怎么就不能问呢,或者是怎么都不能照呢,当时他在现场没有。 孟昭瑞:理想和信念让我无所畏惧 主持人:现在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现在回想起来,您当时有没有过退缩或者害怕的想法? 孟昭瑞:这个科学实验,当时我认为我接受的时候都是很光荣的,至于困难,当时没有想那么多。因为我们是在军队生长起来的。我从16岁参加革命,一直到现在都是在军队,军队熏陶下来的艰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个精神是非常牢固的。我现在80多岁了,你说让我打仗,我还能去。在军队中培养出来的理想、爱国主义的信念这挺重要的。 主持人:从这之后,你还拍摄了什么可以跟网友分享的好的照片呢? 孟昭瑞:你要说照片,这个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照片。这是原子弹的照片。当时在报纸上都登的黑白的,采用也是变成黑白的,因为当时报纸登不了彩色。这反复的在外面展示,每年都会有。要谈到成果,60年成果,肯定跑不了原子弹氢弹。这是第二次实验,空爆,这是1965年的5月9号,空爆,这个照片是千载难逢,现在世界上进行大气层实验的有两千多次,我们才搞了二十三次,我们搞得最少,这是我们在第二次实验中,烟云变成和平鸽,我们在50年代初的人都知道和平鸽的来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管西方还是东方,世界人民都在渴望着和平,画家毕加索画了一个和平鸽,是45年左右画的,是他给他邻居画的。邻居有一个老头,一个年轻的小孩,这个小孩养鸽子,正好德国还占领着法国,小孩就拿着红旗准备训练鸽子,鸽子来了以后,德国法西斯就把这个小孩打死了,老头说,你给我画一下鸽子吧,孙子已经死了,他爸爸在前线。最后毕加索就画了和平鸽,在50年左右,世界开了一个世界和平大会,是毕加索发起的。还有一个智利的诗人,他把鸽子拿出来了,所以那个时候我们中国到处都是和平鸽,抗美援朝的时候,汽车里面都是和平鸽。这和平鸽象征着我们实验原子弹是为了和平。这是一种巧遇。最后这个是氢弹烟云扩散以后,这是人和烟云,这是我们在回来的路上就变成了逆光了。他们手上都拿着毛泽东语录,这是时代精神,那是最真实的。当时毛主席语录,你要是真好好学,真管用。当时一没有经济条件,也没有物质条件,都是很艰苦的,菜都吃不上。人们那么大干劲,精神支柱是相当重要的。现在你要学现在的精神了。我是真学了,我认为真管用。这是我自己的心里话,我觉得一个人的信仰挺重要的。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理想和信念,这比什么都重要。你有了这个以后,你理解每一个事情,这是我60年的感受。 主持人:现在您还会拍什么样的照片? 孟昭瑞:每一年天安门都非要去照几次。从当时的开国大典我们采访,照天安门,后来每一年的五一游行,变成国庆节,这个感情是不一样的。天安门,祖国的心脏,也是世界和平人士向往的地方。 主持人:每年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还是从一个角度拍摄? 孟昭瑞:我照每年不同的花坛表现,我每年都去,今年去了四次,第一次是奥运会,舞动的北京,那算是一个中心。去一趟很不容易,又燥热又累,加上我的腿也不太好,你要有决心什么都可以办。第二就是残奥会,那个天人合一的图案。第三个是福娃,他换了三次,国庆节又换了一次,大灯笼。我都照。 主持人:除了天安门还会去一些什么地方? 孟昭瑞:都是围绕着那附近的环境。今天我路过大碗茶我照一下大碗茶。关于大碗茶我写了一篇文章,我说我喜欢大碗茶精神多一点,不能北京就一家,而且现在我出去最大的要求就是喝点水就行。你花钱也买不到水。我倒希望大的商场、公共场所,起码预备一点白开水,这太重要了。而且过去都有。按道理说,这方面应该前进一点。大碗茶给我的精神,我看了以后挺感动的。他们做了二十几年了。 主持人:平时您出去都会带着摄影机? 孟昭瑞:我平常都拿着小数码。看到什么随手照一下。但是我的主题就是天安门。现在,照重大题材也不可能去了,那么多人也用不上我了。 主持人:您是什么时候退休的? 孟昭瑞:1987年。我现在的生活还是挺丰富的。我除了看报纸,我就整理我的资料,我有十份报纸,每天都看三个小时,现在学习比过去还要有时间。 主持人:主要是看什么报纸? 孟昭瑞:《解放军报》,因为我们是解放军。参考消息,北京晚报,摄影的两份报纸,还有老年文摘,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艺报,人物,一共有十份。 主持人:现在还去参加大的活动吗? 孟昭瑞:有时候有一点,如果有展览也会请我过去。但是我主要的兴趣就是在家里学习。整理资料。 主持人:也有一位网友问了一个问题,他说六十多年过去了,您从这六十多年拍照片的经历中,自己的摄影观有没有改变? 孟昭瑞:八个字,记录历史,歌颂时代。这是我一生的观点。我现在家里挂着的就是孙毅老先生给我写的,就是这八个字。它反映了我们国家从成立、成长、发展壮大,是来之不易的。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的核心是这个。我报道的东西都是健康的,都是这个内容之下的反应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国家,伟大的军队,伟大的人民。这四个伟大是我们最核心的东西。 主持人:记录历史,歌颂时代。各位网友,谢谢孟老师今天做客我们的文化客厅,如果想了解孟老师更多的关于原子弹方面的,也可以看《中国蘑菇云》这本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