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一体机开机后黑屏:津巴布韦游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5:36:49
    津巴布韦游记   

赞比西河上的蹦极跳


 

 

刚刚从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韦回来,感慨良多,为那里的美丽赞叹,为那里的贫穷感叹。

 

赞比西河是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的界河,一座桥梁把赞比亚和津巴布韦连接起来,当地人管它叫刀刃桥。桥边,世界落差第一大的维多利亚瀑布正在咆哮。

 

 

2007年的最后一天,我站在了这座桥上。

 

 

刀刃桥的中间,是闻名遐迩的蹦极跳地点,背对着咆哮的大瀑布,张开双臂,向111米之遥的水面俯冲下去。

 

 

 

 

这里并非世界上落差最高的蹦极――南非东开普省齐齐卡马山的布劳克朗斯大桥落差216米,排名第二的瑞士阿尔卑斯山缆车也达160米,但排名第三的刀刃桥,却自有其绝妙之处。

 

 

赞比西河自南而北,就在刀刃桥面前的沸腾点拐了个大弯,折向西流,形成刀削般的深谷、落差惊人的瀑布群和咆哮不息的滚滚激流。

 

 

激流的澎湃让整个铁桥仿佛一叶浪尖轻舟,人在桥上站立,会不自觉地觉得脚跟发软;非但如此,瀑布急流发出的没完没了的怒吼,会在耳边产生巨大震撼,让人产生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紧张之情油然而生。

 

 

在这种情况之下,斗胆一跳,还是要些胆量的。

  

刀刃桥于1905年建成,建桥的1700吨钢全都从英国运来,第一根钢缆是用小火箭绑上引绳射到对岸,再用人工拉过去的,虽然拉了保护网,仍有两名工人受不了瀑布的震撼,失足掉落激流,尸骨无存。

 

 

进入赞比亚的牌子

 

 

进入津巴布韦牌子,看热闹的人头朝下,惊叹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

 

 

当1992年这里正式开放蹦极旅游项目时,当地姆库尼部落的大酋长第一个掏钱买票,凌空跃下,这也让在维多利亚大瀑布前蹦极第一跃的荣誉,永远留在了赞比亚人自己的名下。

 

工作人员挺酷

 

 

远处还有一座步行小桥

 

 

那种跃然一跳的气氛是非常有感染力的,我也不禁有些跃跃欲试,一跳迎接2008年的到来。可是周围连个替我看管物品的人都没有,而且自己近视的度数也不低,最终还是放弃了。

 

那就记录一下别人的跳跃吧,桥上桥下,我走了不少地方,从各个角度记录下了这些恣肆的身影。

 

跳跃前的思想斗争

 

 

跳跃的一瞬

 

 

 

从这个角度看去,张开的双臂有些滑稽

 

 

 

头朝下,面红耳赤是肯定的

 

 

救兵空降而至

 

 

下面记录的是全过程,先来一位女士

 

 

 

 

 

 

 

再来一位男士

 

 

 

 

 

 

 

 

 

 


天造地设,最深的蓝  

 

 

蓝到极致,便是深蓝。

 

 

大自然中居然有这样深的蓝色,它是天造地设的一眼深潭,九曲迂回,藏匿在一个静谧的洞穴之中,神秘不可方物。

 

 

 

Chinhoyi洞穴一片沉寂,听着岩洞中滴滴答答的水滴落入潭中,抬头望着头顶巴掌大的蓝天,想起了神雕侠侣中的绝情谷。

 

 

在津巴布韦的很多地方,我几乎都是唯一的游客。本国人为恶化的经济形式,恐怖的通货膨胀折磨的疲惫不堪,哪里还有什么心情旅行。

 

 

 

至于国外游客,由于津巴布韦和很多西方国家交恶,西方游客只热衷于津巴布韦和赞比亚边境的维多利亚瀑布,其他的景点,几乎无人问迹。

 

 

 

Chinhoyi洞穴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往北的Chinhoyi省内,距离首都大约150公里。我无意中在一本画册中看到了那片诱人的蓝色,便花100美元包了一辆车,来到了这里。(没有公共交通,石油又严重短缺,所以津巴布韦的交通费极其昂贵。)

 

 

我的司机,西装革履

 

 

事实上,这个国家什么都贵,食物,住宿,交通,门票,而且是贵得惊人。可以说,在我去过的所有国家中,津巴布韦的旅游费用是最高的。

 

Chinhoyi洞穴对本国人的门票是300万津巴布韦元,大约1.5美元,而外国人则需要10美元。我递上20美元,管理员面有难色,我在办公室等了好久,他才找到一张10美元给我。

 

 

去往洞穴的途中,植被繁茂

 

 

从高处望去,洞穴出现了

 

 

隐约中,那片蓝色已经出现了

 

 

要想深入虎穴,这个石缝便是入口

 

 

洞穴里的石柱和石笋

 

 

黑暗中走了一会儿,光亮处,水潭出现了

 

 

名副其实的深蓝

 

 

这是另外一个入口,别有洞天

 

 

洞中的牌子,标明潭水的水平面高于海平面4050英尺,水深315英尺

 

 

潭水中的鱼

 

 

很有异相

 

 

 

 岩壁的倒影,非常写意

 

 

再来一幅

 

 

绿色与蓝色的对照

 

 

又一幅

 

 

 

 

 南部非洲的橙色大地

 

 

 

从非洲回来后,生物钟又乱套了,三更半夜,睡不着。

 

 

津巴布韦人相信,在他们的国家钻一个洞,地球那头就是中国。这个说法应该不正确,但在他们眼里,中国的确是个遥远的国度。

 

 

那一刻,站在东博夏娃(DOMBOSHAVA)的巨石之上,望着津巴布韦绿色的原野,天空是浅浅的乌云,我有些恍惚——怎么来到了这个地方。

 

 

 

第一次,觉得中国是如此的遥远,甚至感觉自己在另外一个星球。也许,是这里过分的寂寥,也许,是这里奇特的地形地貌。

 

 

 

 

  

四周一片寂静,我是唯一的游客,陪我一路爬上巨石的看门人,偶尔会简单地为我解释几句。大多数时间,只是默默地站着,走着,或者,听自己的喘气声。

 

 

东博夏娃这个名字很有味道,在当地的土著语言中,其实是棕色石头的意思。的确,满眼的红色巨石,配着山下的绿色大地,非常独特。

 

 

 

公园门口

 

 

山上的野生蘑菇

 

 

这里的精华亮点是其两万年历史的岩洞画(津巴布韦最早的岩洞画),用动物的鲜血描绘在一个半开放的岩洞里。

 

 

大象,羚羊,犀牛,各种各样的动物栩栩如生,还有人们狩猎的场景。

 

 

 

 

在山顶上眺望

 

 

这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优越

 

 

星星点点的房屋

 

 

看门人,衣着是讲究的,英语是流利的,我说哥们你的鞋不错,他高兴地笑了

 

 

我顶,我顶,这个动作是看门人为我设计的

 

 

 

下山的时候,回望了一眼石碑,感觉那里,是世界的尽头。

 

        
非洲的中产阶级   

踏上去津巴布韦的飞机,心里有些空落落。以往的旅行,都会在行前做功课,对目的地衣食住行和基本行程有个基本的把握。

 

这一次,网上关于津巴布韦自助游的信息稀稀落落,而且大多都是过时。这个国家又异常缺乏各种旅行的基础设施,经济环境近期严重恶化。

 

国内刚刚发布的2007年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为中国企业对全球191个主权国家的风险参考评级,风险水平由1至9级依次增高,津巴布韦、索马里等10个国家的风险最高,参考评级中名列第9级。

 

朋友老W几年前去过津巴布韦,发短信给我,对我的旅行有些担忧。可是,机票有了,签证费了些周折也拿到了,放弃真得很难。我给他回短信——“会加倍小心,适当放弃”。

 

就这样,硬着头皮上路了。这么没谱的事,真不是俺的风格。于是,我有了一个决定,在飞机上要找个津巴布韦人好好聊聊,根据以往的经验,当地人的信息最客观,外部世界的评价多少有些失实。

 

坐在座位上开始了等待,这时,一个穿格子西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坐在了我的旁边。SAM是搞网络的,名片上的职位是总经理,这次来中国是采购IT设备的。这也算是俺的强项,于是我们就这么聊上了。

 

“布拉瓦约你最好别去,圣诞节和元旦期间,那里聚集了很多南非人,治安状况非常糟糕,”SAM一开始就给我兜了一盆冷水。“哈拉雷和维多利亚瀑布城没有问题,而且,我可以帮你解决些问题。”这下是碰到贵人了!

 

其实,之前去东非的时候,也接触了一些非洲的中产阶级(实在找不到其他合适的词),他们操着流利的英语,信仰基督教,谈吐举止非常得体,知识眼界也很开阔。

 

这也是SAM给我的感受,对于津巴布韦的现状,他有着深深的担忧,对外部世界的评价,他有着深深的困扰,却依旧满怀希望,期待明天。SAM告诉我,津巴布韦现在的网络建设还比较落后,只能用电话线上网,网速很慢,为此他们正在构建一个宽带网络。

 

对于我来说,旅途中的一大乐事,就是能深入到世界各地的当地人家。SAM邀请我,下了飞机后,一同去他们家做客,我兜在半空的心,终于有些踏实了。

 

SAM的家在“low density”区,即低密度区,每家每户都有独立的大院子,应该是条件比较好的地段。

 

SAM家的院子,很宽敞,绿化也不错

 

 

SAM的夫人来过中国的北京和广州,见了面就说你好,感觉那叫一个亲切

 

 

 

五个孩子中的老小,一对双胞胎姐妹

 

 

二女儿在厨房,SAM的大女儿在南非的开普敦定居

 

 

小儿子在自己的卧室

 

 

餐厅是欧式风格的

 

 

女孩子们的卧室,崇拜的都是欧美的大明星,这个国家的英文普及程度非常之高,孩子们的英语流利极了。

 

 

 

在SAM 家四处溜达溜达,这是后院

 

 

 

前院,车库中有两辆轿车

 

 

这个女孩子太可爱了,不合张影对不起她

 

 

这个女孩子是双胞胎中的老二,我告诉她自己也是双胞胎中的老二,于是我们笑作一团。

 

 


擅闯津赞边境线     

“10美元”,在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的边境办公室,赞比亚的签证官让我交签证费。

 

“我只在利文斯通呆一天,还需要办签证吗?”听前人说,持有津巴布韦的签证,是可以到属于赞比亚的边境城市利文斯通呆一天的。

 

“政策变了”,窗口里的人回答我,顺手接过我的护照。

 

“你不是日本人?”突然听到这么一个荒唐的提问,我有些莫名其妙。“中国护照我们不给办签证。”

 

“为什么?”,我有些恼火。

 

“中国、索马里、巴基斯坦和阿富汗这些国家,都不能办签证,需要特别授权”。这家伙,一连串的国家说得够流利的,听听他的口中,把中国和哪些国家并列在一起了。

 

火气更大了,要知道,我在下着雨的屋外排了半个小时的队,居然听到这样轻蔑的回答。“这是哪里的规定?”,我提高了声音问他。

 

“我们一直是这样规定的,”这个赞比亚签证官探了探脖子,示意我身后下一位上前。不再理我了。

 

于是,在身后一大堆黑人,一小堆白人,还有几个日本人略显惊愕的表情中,我悻悻地退场了。

 

拿着中国护照自助旅游,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待遇——只是没想到,在非洲这样欠发达的地区,我们的护照还是如此不灵。

 

每当这时,我就禁不住对我们国家的外在形象感到迷惘。在国内,我们每每被连年的积极强势增长,奥运会,中非论坛等所鼓舞,认为我们的国家已经足够强大,可是,在国外却往往给你一种相反的感受。

 

最起码,在那个赞比亚签证官眼中,中国估计是和索马里、阿富汗差不多。是他们无知,还是我们太主观。也许有种种复杂的原因,可是结果是冷酷的。

 

也许和他们有关——在西亚,在中东,在东非,都见过他们的身影。英语几乎一句不会,在一个国家呆了很久,却只在一个城市呆着。更有那些躲躲闪闪的人群,在跨国长征的途中,为了遥远的目的地,一路辗转跋涉。

 

走出了边境办公室,脑子里面胡思乱想了很多,这么放弃实在心有不甘。

 

朝边境线的那个铁门望去,有几个边防在站岗,但,似乎检查得松松垮垮。怎么办,我停下脚步,内心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

 

索性赌上一把,都到这个份儿上了,应该试试运气。最坏的结果,就是被拦住,或者是从赞比亚返回津巴布韦的过程中,出现些状况。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这些国家,也许总有对付的办法。

 

就这么一路想着,边境的铁门已经在我面前了,多少有些忐忑,我把举着的伞往下压了压,跟着络绎不绝的人群朝铁门走去。

 

几个边防正在聊天,其中的一个似乎是朝我这边看了一眼,我大步流星,快速走了过去!

 

哈哈,到赞比亚了,毕竟有些“做贼心虚”,赶快找了一辆出租,向利文斯通驶去,开始了我的赞比亚一日游。

 

 

 

津巴布韦和赞比亚边境的维多利亚瀑布是被英国人利文斯通所发现的(虽然,很多津巴布韦人对此嗤之以鼻),津巴布韦这边的城市,取了个好名字——维多利亚瀑布城,留给赞比亚的,是英国人的名字。

 

 

粗看之下,没觉得到了另外一个国家,但马上就看出了不同——在津巴布韦这边,银行门口总是排满了人(取钱的人,银行对取钱数量有严格限制),加油站却是空空荡荡(油的正规供应渠道已经完全崩溃),而在赞比亚这边正好相反,银行门口没什么人,加油站里车在排队。

 

 

说起他们的津巴布韦邻居,赞比亚人的优越感写在脸上,我们的货币很稳定,物价也比较稳定,我们国家的铜矿很发达……

 

 

之前已做了功课,先去了利文斯通博物馆。

 

 

博物馆的脸谱

 

 

门口的雕塑

 

 

又跑到这个地方逛了逛

 

 

停在草坪上的小飞机

 

 

在整个非洲,可口可乐都是最流行的舶来品

 

 

一个印度教堂

 

 

听说城里有个罗马教堂,雨中走了一圈才找到

 

 

教堂院落中的装饰,很有特点

 

 

这个女人走到我面前,让我给他来一张,然后扬长而去。

 

大嫂,下雨天的,俺一手撑着伞,一手举着沉重的相机给你拍,容易吗

 

 

这是非洲的又一个常见景观,日本二手车

 

 

理发店

 

 

赞比亚高等法院

 

 

 

擅闯边境的“罪证”,呵呵

 

 

玩得挺爽,前面还有一关,我还得顺利回到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的边境官问我去哪了,我说去桥那边转了转,他检查了我的签证,手一挥让我过关了。

 

看来,有时候就得来点浑不吝,呵呵。       疯狂的石头  

 

大自然就是最神奇的魔术师,你以为自己的想像力已经足够丰富,但在那些匪夷所思的风景面前,只有叹为观止。

 

 

比如,眼前这些疯狂的石头。

 

 

离哈拉雷不远的平衡石公园,是巨石们表演杂技的竞技场。

 

 

那些几吨甚至几十吨重的巨石,散漫地分布在田野和树林中,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叠加方式,保持着看似摇摇欲坠的平衡。

 

 

 

 

石头下面的支撑点都很小,但经过千年万年的风雨,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平衡而不倒。

 

 

这个 “船形巨石”,由三块大小不一的巨石垒叠而成,已成为津巴布韦的国家象征之一,它被印制在津巴布韦的纸币上。

 

 

 

 

这些巨石是冰川运动最典型的标本,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风雨侵蚀之后,形成了独特的造型,有的宛如蘑菇,有的又象帽子,千姿百态,别具一格。

 

 

 

 

有的石头上面,还刻着文字

 

再看这块“鸡蛋石”,硕大的巨石赫然挺立在一块锥状岩石的尖顶之上,巨石的直径要大过底下锥石的两倍之多,上下相接只有很小的一块,让人感觉似乎来一阵微风就会翻滚下来。

 

 

 

巨石下面的民房,让人不禁担心,那石头万一滚落下来......

 

 

当地的妇女穿着盛装,去教堂做礼拜

 

 

白帽子配兰斗篷,在巨石中穿行,挺讲究

 

 

男人们则是一袭白衣

 

 

孩子们把俺给围住了,我从中国带去的笔这下有了用武之地。

 

这个照片,是一个当地小孩的作品,拿回相机一看,上面好多泥巴。

 

 

津巴布韦的雨季,几乎天天都在下雨。乌云下的平衡石公园,反而更有一番意味。

 

 

如果是晴空万里,这些石头的魅力恐怕要减上几分。

 

 

维多利亚瀑布 为你而来  

 

 

 

 

津巴布韦的游记暂时要告一段落了,最后的主角也该出场了——维多利亚瀑布(Victoria Falls)。如果不是它,我怀疑自己,是否去展开这一段艰难的旅程。

 

 

为你而来,就如同吴哥之于柬埔寨。有时候,那些绝美的风景,往往在一个小小的国度。

 

 

维多利亚瀑布城并不大,整个镇子似乎都能听到瀑布的轰鸣,达到的第一天,旅店的小伙子为我推开房间的窗户,远处,瀑布飞溅起的水雾清晰可见。

 

 

 

你会感觉到,整个城市都陷落在瀑布的“淫威”之下。

 

 

/维多利亚瀑布位于南部非洲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的边境线,赞比西河上游和中游交界处,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美丽的瀑布之一。

 

 

在国内去过黄果树和壶口,的确气象万千,然而维多利亚瀑布的宽度,如非亲眼所见,很难相信——宽度超过两公里,绵延不绝,这样的规模和极其充沛的水量,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壮观。

 

 

当赞比西河河水充盈时,每秒7500立方米的水汹涌越过维多利亚瀑布。水量如此之大,且下冲力如此之强,以至引起水花飞溅,远达40公里外均可以看到。

 

 

咆哮

 

 

维多利亚瀑布的形成,是由于一条深邃的岩石断裂谷正好横切赞比西河。维多利亚瀑布最宽处达1690米。

 

 

 

河流跌落处的悬崖对面又是一道悬崖,两者相隔仅75米。两道悬崖之间是狭窄的峡谷,水在这里形成一个名为“沸腾锅”的巨大旋涡。

 

 

谷底的风光

 

 

鸟儿的乐园

 

 

 

赞比西河经过瀑布后气势依然壮观,河水冲进狭谷,汹涌直奔过的“沸腾锅”的旋涡潭,沿着之字形峡谷再往前奔腾64公里向下游进发。

 

 

 

 

 

瀑布实际上分为5段,它们是东瀑布、虹瀑布(这里峡谷最深)、魔鬼瀑布、新月形的马蹄瀑布和主瀑布(高60---100米)。

 

 

 

1855年,传教士和探险家戴维·利文斯敦成为第一个到达维多利亚瀑布的欧洲人,瀑布旁边有他的塑像。一个千万年的瀑布,却为一个欧洲人所发现,略显荒谬的同时,何尝不是文化侵略的一种表达。

 

 

非洲第四大河的赞比西河滚滚流到这里,在宽约1800米的峭壁上骤然翻身,万顷银涛整个跌入约110米深的峡谷中。

 

 

瀑布所倾注的峡谷是罕见的天堑。在这里,高峡曲折,苍岩如剑,巨瀑翻银,疾流如奔,构成一副格外奇丽的自然景色。

 

 

赞比西河刚流经赞比亚与津巴布韦边界时,两岸草原起伏,散布着零星的树木,河流浩浩荡荡向前进,并无出现巨变的迹象。这一段是河的中游,宽达1.6公里,水流舒缓。

 

 

突然河流从悬崖边缘下泻,形成一条长长的匹练,以无法想像的磅礴之势翻腾怒吼,飞泻至狭窄嶙峋的陡峭深谷中,宽度缩减至只有60米。

 

 

由缓而急的切换

 

 

赞比西河的流量随季节而变,雨季涨满水的河流每分钟有五亿五千万公升的水自1.6公里宽的悬崖边缘下泻,形成世上最宽的瀑布。

 

 

也有这样“婉约”的一丛流水

 

 

瀑布附近的雨林是面对瀑布的峭壁上一片长年青葱的树林,它靠瀑布水气形成的潮湿小气候长得十分茂盛。这片雨林终日置身于雨雾,即使是大晴天也不例外。

 

 

1969年在刀锋崖山崖之间建了一道长约30米、宽2米的人行桥,供游人更好地观赏这里的壮丽景色。

 

 

观瀑布的人很多,却是一片寂静,人们面对它,似乎只有沉默。

 

 

 

 

我在这里呆坐了很久

 

 

爱的见证

 

 

 
  人人都是亿万富翁     

这个国家的通胀率,是中国的55万倍,由此造成的货币急剧贬值,让每个人都成了亿万富翁

 

 

年终岁尾,是回忆的时节吧。刚刚看到一条消息,才觉得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当然,谁也没想到2008竟然是如此沧桑的一年。

 

对我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这一年,真是五味杂陈,刻骨铭心!

 

一年以前的现在,我正在南部非洲的津巴布韦旅行,并在那里度过了新年。记得当时,每次消费,我总是看着津巴布韦的纸币发晕——上面的零实在是太多了,看着眼花。

 

过去的一年之中,津巴布韦不断创造着纸币面值的新纪录,看到一个消息,这两天又推出了面额为100亿元的纸币,1后面整整跟了10个零!

 

这就是打破记录的百亿元大钞

 

那么,这100亿津元的大钞,究竟值多少钱呢,答案是10美元,并且还在不断迅速贬值之中。照这么说来,这个国家,人人都是亿万富翁。

 

可以想像,当地普通民众心中的苦涩滋味。通货膨胀都成了这个国家的代名词,以至于当你在Google里输入“津巴布韦”时,自动匹配的第一个词条,就是“通货膨胀”。

 

 

事实上,不久前,津巴布韦才发行了面额为1千万、5千万和1亿的3种新钞,但抵挡不住经济恶化和严重通胀带来的货币贬值,所以,该国央行这才又正式发行了面额为10亿、50亿和100亿的新钞。

 

看到上面百亿元钞票中的那几块石头了吧,它们来自距离首都哈拉雷不远的平衡石公园,我是当天那里唯一的游客。

 

 

司机手中的75万元钞票,在一年以前是最大面值(折合0.45美元),现在是100亿折合10美元,这货币贬值率太吓人了

 

 

 

做一个对比就一目了然,中国在2008年的通胀率大约是4%左右,你知道津巴布韦的通胀率是多少吗,答案是:高达2200000%。

 

也就是说,津巴布韦的通胀率,是中国的55万倍!毫无疑问其通胀率居全球之冠。

 

这听起来纯粹是天方夜谭,但它却是残酷而活生生的现实,想起我当时说的一句傻话。在维多利亚瀑布城时,我问旅店的服务员,你在哪个银行存钱。他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在我们国家,一般人是没有积蓄的,有钱赶快花,除非是存美元。”

 

这个贫穷的国家,能有美元的,实在是凤毛麟角,所以,大多数人,是没有积蓄的,保不齐过几天就成了废纸一堆。

 

去旅行景点,对外国人一律收美元

 

 

在津巴布韦你能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象,大街上到处散落着零钞,却根本没有人去捡拾。那些几百几千的钞票,也就相当于人民币几分钱,几乎就是废纸一张了。

 

和存款的冷淡相比,是提款的疯狂热情,很多银行还没有开门,就已经排了一列长长的队伍。为此,银行不得不限制提款的金额。

 

这是我在去津巴布韦和赞比亚边境的路上,看到的银行排队场景,这一幕在这里司空见惯

 

 

这样不断地发行大面额现钞,也是为了满足人们提现的需要,否则纸币的数量太多,麻烦无穷无尽。

 

可是,这样无休止地不断突破面值记录,何时是尽头。

 

一个现实的黑色幽默应运而生,在津巴布韦,最紧俏的日用品,不是汽油,也不是食品,居然是点钞机,报纸上也总是充斥着点钞机的广告。

 

 

 

高通胀率的主要原因,是津巴布韦粮食短缺,食品价格上涨过快造成的。津巴布韦曾连续4年遭遇旱灾,粮食歉收。尤其是2000年以来,受到西方国家对其实行经济封锁,造成外汇、燃油和电力的严重短缺。

 

这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了N多年了。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在位近30年,拥有伦敦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学位,他有一个观点:认为多印刷钞票可以压低物价水平。

 

去津巴布韦之前,就被告诫,千万不要通过正规银行兑换货币。比如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官方汇率是1美元兑换约3万津元,而黑市的汇率是1美元兑换约8亿津元。

 

 

这么巨大的差距面前,不知道还有谁会通过官方汇率去兑换,那还不悔得肠子都紫了。

 

从北京到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的飞机上,我的邻座是一个当地的津巴布韦人,幸亏有他帮忙,去黑市帮我兑换了100美元。

 

我在旅店的房间里等着,他拿着一塑料袋的钱走了进来,倒在床上就是这个效果。津巴布韦的纸币是有期限的,过期作废,这也是非常罕见的。左上角的那一沓子是新币,其他都是旧币。

 

 

打车去机场,拿出了其中的一捆给司机。当时司机愁眉苦脸的和我说,有新的纸币吗?我只能苦笑,自己也正犯愁呢,这钱得赶快在作废之前花出去。

 

 

到了维多利亚瀑布城正好是12月31日,外面餐馆的消费非常昂贵,只好去超市买些东西当做年夜饭。在物质有保障的国家呆惯了,进到津巴布韦的超市,看着空空的货架,和零零落落的商品,那种巨大的差距,总会让人触动。

 

再看看商品的价格,你会更加触动,那些价格实在不低,本地人如何消费得起。我曾经问过当地人,当地司机一个月的收入是5000万津巴布韦元,在当时也就是20多个美元。

 

后来我才知道,能走进超市买东西的,都是富裕阶层

 

 

付款时数钱数了好长时间,这是超市的账单,这么多钱换回的就是上面那些食物。如今还要多加几个零才行

 

 

旅馆房间里有厨房,我折腾了一阵子之后,这是最后的成果,牛肉是国内带过去的。

 

千万元的年夜饭新鲜出炉:一碗面条

 

 

看着五颜六色的还不错吧,呵呵,其实,面条是夹生的,那个火不太好用,通心粉煮起来也实在费功夫。要是有方便面就好了。

 

路过很多加油站,都是空空荡荡的,处于闲置状态

 

 

要买汽油,需要汽油票才行

 

 

 

经过一个村庄时,当地的村民在推销蘑菇。在津巴布韦,能去超市购物的人是少数。很多城市居民都需要农村亲朋好友的支持。在这个国家,农村人的生活反而要更轻松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