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5软件更新打不开:新世纪小学数学活动丛书(四年级数学活动课) - 问题专栏 - 人教论坛 - Powered...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20:50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1# 发表于 2007-11-17 21:00  只看该作者

第21讲 加法原理(二)


  我们通常解题,总是要先列出算式,然后求解。可是对有些题目来说,这样做不仅麻烦,而且有时根本就列不出算式。这一讲我们介绍利用加法原理在“图上作业”的解题方法。
例1小明要登上10级台阶,他每一步只能登1级或2级台阶,他登上10级台阶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登法?
分析与解:登上第1级台阶只有1种登法。登上第2级台阶可由第1级台阶上去,或者从平地跨2级上去,故有2种登法。登上第3级台阶可从第1级台阶跨2级上去,或者从第2级台阶上去,所以登上第3级台阶的方法数是登上第1级台阶的方法数与登上第2级台阶的方法数之和,共有1+2=3(种)……一般地,登上第n级台阶,或者从第(n—1)级台阶跨一级上去,或者从第(n—2)级台阶跨两级上去。根据加法原理,如果登上第(n—1)级和第(n—2)级分别有a种和b种方法,则登上第n级有(a+b)种方法。因此只要知道登上第1级和第2级台阶各有几种方法,就可以依次推算出登上以后各级的方法数。由登上第1级有1种方法,登上第2级有2种方法,可得出下面一串数:

  1,2,3,5,8,13,21,34,55,89。

  其中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登上第10级台阶的方法数对应这串数的第10个,即89。也可以在图上直接写出计算得出的登上各级台阶的方法数(见下图)。



例2在左下图中,从A点沿实线走最短路径到B点,共有多少条不同路线?


分析与解:题目要求从左下向右上走,所以走到任一点,例如右上图中的D点,不是经过左边的E点,就是经过下边的F点。如果到E点有a种走法(此处a=6),到F点有b种走法(此处b=4),根据加法原理,到D点就有(a+b)种走法(此处为6+4=10)。我们可以从左下角A点开始,按加法原理,依次向上、向右填上到各点的走法数(见右上图),最后得到共有35条不同路线。
例3左下图是某街区的道路图。从A点沿最短路线到B点,其中经过C点和D点的不同路线共有多少条?


分析与解:本题可以同例2一样从A标到B,也可以将从A到B分为三段,先是从A到C,再从C到D,最后从D到B。如右上图所示,从A到C有3种走法,从C到D有4种走法,从D到B有6种走法。因为从A到B是分几步走的,所以应该用乘法原理,不同的路线共有

  3×4×6=72(条)。

例4沿左下图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从A到B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分析与解:如右上图所示,先标出到C点的走法数,再标出到D点和E点的走法数,然后标出到F点的走法数,最后标出到B点的走法数。共有8种不同的走法。
例5有15根火柴,如果规定每次取2根或3根,那么取完这堆火柴共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分析与解:为了便于理解,可以将本题转变为“上15级台阶,每次上2级或3级,共有多少种上法?”所以本题的解题方法与例1类似(见下表)。

 

  注意,因为每次取2或3根,所以取1根的方法数是0,取2根和取3根的方法数都是1。取4根的方法数是取1根与取2根的方法数之和,即0+1=1。依此类推,取n根火柴的方法数是取(n-3)根与取(n-2)根的方法数之和。所以,这串数(取法数)中,从第4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它前面第3个数与前面第2个数之和。取完15根火柴共有28种不同取法。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2# 发表于 2007-11-17 21:01  只看该作者

练习21

  1.小明要登15级台阶,每步登1级或2级台阶,共有多少种不同登法?
  2.小明要登20级台阶,每步登2级或3级台阶,共有多少种不同登法?
  3.有一堆火柴共10根,每次取走1~3根,把这堆火柴全部取完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4.在下图中,从A点沿最短路径到B点,共有多少条不同的路线?



  5.左下图是某街区的道路图,C点和D点正在修路不能通过,那么从A点到B点的最短路线有多少条?


  6.右上图是八间房子的示意图,相邻两间房子都有门相通。从A点穿过房间到达B处,如果只能从小号码房间走向大号码房间,那么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3# 发表于 2007-11-17 21:01  只看该作者

第22讲 还原问题(一)


  有一位老人说:“把我的年龄加上12,再用4除,再减去15后乘以10,恰好是100岁。”这位老人有多少岁呢?解这个题目要从所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利用已给条件一步步倒着推算,同学们不难看出,这位老人的年龄是

  (100÷10+15)×4—12=88(岁)。

  从这一例子可以看出,对于有些问题,当顺着题目条件的叙述去寻找解法时,往往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改变思考顺序,从问题叙述的最后结果出发,一步一步倒着思考,一步一步往回算,原来加的用减,减的用加,原来乘的用除,除的用乘,那么问题便容易解决。这种解题方法叫做还原法逆推法,用还原法解题的问题叫做还原问题
例1有一个数,把它乘以4以后减去46,再把所得的差除以3,然后减去10,最后得4。问:这个数是几?
  分析:这个问题是由

  (□×4—46)÷3—10=4,

  求出□。我们倒着看,如果除以3以后不减去10,那么商应该是4+10=14;如果在减去46以后不除以3,那么差该是14×3=42;可知这个数乘以4后的积为42+46=88,因此这个数是88÷4=22。
解:[(4+10)×3+46]÷4=22。
  答:这个数是22。
例2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目时,把个位上的5看成了9,把十位上的8看成了3,结果得到的“和”是123。问:正确的结果应是多少?
  分析:利用还原法。因为把个位上的5看成9,所以多加了4;又因为把十位上的8看成3,所以少加了50。在用还原法做题时,多加了的4应减去,多减了的50应加上。
解:123-4+50=169。
  答:正确的结果应是169。
例3学校运来36棵树苗,乐乐与欢欢两人争着去栽,乐乐先拿了若干树苗,欢欢看到乐乐拿得太多,就抢了10棵,乐乐不肯,又从欢欢那里抢回来6棵,这时乐乐拿的棵数是欢欢的2倍。问:最初乐乐拿了多少棵树苗?
  分析:先求乐乐与欢欢现在各拿了多少棵树苗。学校共有树苗36棵,乐乐拿的树苗数是欢欢的2倍,所以欢欢现在拿了36÷(2+1)=12(棵)树苗,而乐乐现在拿了12×2=24(棵)树苗,乐乐从欢欢那里抢走了6棵后是24棵,如果不抢,那么乐乐有树苗24-6=18(棵),欢欢看乐乐拿得太多,去抢了10棵,如果欢欢不抢,那么乐乐就有18+10=28(棵)。
解:36÷5(1+2)×2-6+10=28(棵)。
  答:乐乐最初拿了28棵树苗。
例4甲、乙、丙三组共有图书90本,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拥有相等数目的图书。问: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多少本图书?
分析与解:尽管甲、乙、丙三个组之间将图书借来借去,但图书的总数90本没有变,由最后三个组拥有相同数目的图书知道,每个组都有图书90÷3=30(本)。根据题目条件,原来各组的图书为
  甲组有30+3=33(本),
  乙组有30—3+5=32(本),
  丙组有30—5=25(本)。

店时,我还有4元钱。问:进A商店时我身上有多少钱?  

   

 
 

 

 
  
  
  =18(元)
  答:进A商店时我身上有18元。
例6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有多少米?
  分析:由逆推法知,第二次用完还剩下15+7=22(米),第一次用完还剩下(22—10)×2=24(米),原来电线长(24+3)×2=54(米)。
解:[(15+7—10)×2+3]×2=54(米)。
  答:这捆电线原有54米。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4# 发表于 2007-11-17 21:02  只看该作者

练习22


  1.某数加上11,减去12,乘以13,除以14,其结果等于26,这个数是多少?
  2.某数加上6,乘以6,减去6,其结果等于36,求这个数。
  3.在125×□÷3×8—1=1999中,□内应填入什么数?
  4.小乐爷爷今年的年龄数减去15后,除以4,再减去6之后,乘以10,恰好是100。问:小乐爷爷今年多少岁?
  5.粮库内有一批面粉,第一次运出总数的一半多3吨,第二次运出剩下的一半少7吨,还剩4吨。问:粮库里原有面粉多少吨?
  6.有一筐梨,甲取一半又一个,乙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丙再取余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筐里只剩下一个梨。这筐梨共值8.80元,那么每个梨值多少钱?
  

  桔子。问:树上原来有桔子多少个?
  8.某人去银行取款,第1次取了存款的一半还多5元,第二次取了余下的一半还多10元,这时存折上还剩125元。问:此人原有存款多少元?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5# 发表于 2007-11-17 21:02  只看该作者

第23讲 还原问题(二)


  上一讲我们讲了还原问题的基本思想和解法,下面再讲一些较复杂的还原问题和列表逆推法。
例1有一堆棋子,把它四等分后剩下一枚,取走三份又一枚;剩下的再四等分又剩一枚,再取走三份又一枚;剩下的再四等分又剩一枚。问:原来至少有多少枚棋子?
分析与解:棋子最少的情况是最后一次四等分时每份为1枚。由此逆推,得到

  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枚),
  第二次分之前有5×1+1=21(枚),
  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枚)。
  所以原来至少有85枚棋子。
例2袋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其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5次,袋中还有3个球。问:袋中原有多少个球?
分析与解:利用逆推法从第5次操作后向前逆推。第5次操作后有3个,第4次操作后有(3—1)×2=4(个),第3次……为了简洁清楚,可以列表逆推如下:

 

所以原来袋中有34个球。
例3三堆苹果共48个。先从第一堆中拿出与第二堆个数相等的苹果并入第二堆;再从第二堆中拿出与第三堆个数相等的苹果并入第三堆;最后又从第三堆中拿出与这时第一堆个数相等的苹果并入第一堆。这时,三堆苹果数恰好相等。问:三堆苹果原来各有多少个?
分析与解:由题意知,最后每堆苹果都是48÷3=16(个),由此向前逆推如下表:


  原来第一、二、三堆依次有22,14,12个苹果。
  逆推时注意,每次变化中,有一堆未动;有一堆增加了一倍,逆推时应除以2;另一堆减少了增加一倍那堆增加的数,逆推时应使用加法。
例4有甲、乙、丙三个油桶,各盛油若干千克。先将甲桶油倒入乙、丙两桶,使它们各增加原有油的一倍;再将乙桶油倒入丙、甲两桶,使它们的油各增加一倍;最后按同样的规律将丙桶油倒入甲、乙两桶。这时,各桶油都是16千克。问:各桶原有油多少千克?
分析与解:与例3类似,列表逆推如下:


  原来甲、乙、丙桶分别有油26,14,8千克。
  逆推时注意,每次变化时,有两桶各增加了一倍,逆推时应分别除以2;另一桶减少了上述两桶增加的数,逆推时应使用加法。
例5兄弟三人分24个桔子,每人所得个数分别等于他们三年前各自的岁数。如果老三先把所得的桔子的一半平分给老大与老二,接着老二把现有的桔子的一半平分给老三与老大,最后老大把现有的桔子的一半平分给老二与老三,这时每人的桔子数恰好相同。问:兄弟三人的年龄各多少岁?
分析与解:由于总共有24个桔子,最后三人所得到的桔子数相等,因此每人最后都有24÷3=8(个)桔子。由此列表逆推如下表:


  由上表看出,老大、老二、老三原来分别有桔子13,7,4个,现在的年龄依次为16,10,7岁。
  逆推时注意,拿出桔子的人其桔子数减少了一半,逆推时应乘以2;另两人各增加拿出桔子的人拿出桔子数的一半,逆推时应减去拿出桔子数的一半。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6# 发表于 2007-11-17 21:02  只看该作者

练习23


  1.有一堆桃,第一只猴拿走其中的一半加半个,第二只猴又拿走剩下的一半加半个,第三、四、五只猴照此方式办理,最后还剩下一个桃。问:原来有多少个桃?
  

  问:这堆西瓜原来有多少个?
  3.甲、乙两粮库各有大米若干吨,先是甲库运出一半给乙库,然后乙库

  525吨,乙库有大米775吨。问:最初甲、乙两库各有大米多少吨?
  4.书架有上、中、下三层,一共放了192本书。先从上层取出与中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中层,再从中层取出与下层同样多的书放到下层,最后从下层取出与上层现有的同样多的书放到上层,这时三层的书刚好相等。问:这个书架上、中、下三层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5.甲、乙、丙三人各有若干元钱,甲拿出一半平分给乙、丙,乙又拿出现有的一半平分给甲、丙,最后丙又拿出现有的一半平分给甲、乙。这时他们各有240元。问:甲、乙、丙三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水。问:三个桶中原来各有多少升水?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7# 发表于 2007-11-17 21:06  只看该作者

第24讲 页码问题


  顾名思义,页码问题与图书的页码有密切联系。事实上,页码问题就是根据书的页码而编制出来的一类应用题。
  编一本书的页码,一共需要多少个数码呢?反过来,知道编一本书的页码所需的数码数量,求这本书的页数。这是页码问题中的两个基本内容。
  为了顺利地解答页码问题,我们先看一下“数”与“组成它的数码个数”之间的关系。一位数共有9个,组成所有的一位数需要9个数码;两位数共有90个,组成所有的两位数需要2×90=180(个)数码;三位数共有900个,组成所有的三位数需要3×900=2700(个)数码……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将n位数的个数、组成所有n位数需要的数码个数、组成所有不大于n位的数需要的数码个数之间的关系列表如下:

 


  由上表看出,如果一本书不足100页,那么排这本书的页码所需的数码个数不会超过189个;如果某本书排的页码用了10000个数码,因为
  2889<10000<38889,所以这本书肯定是上千页。
  下面,我们看几道例题。
例1一本书共204页,需多少个数码编页码?
分析与解:1~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一位数,共需数码

  1×9=9(个);

  10~9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两位数,共需数码

  2×90=180(个);

  100~204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三位数,共需数码

  (204-100+1)×3=105×3=315(个)。

  综上所述,这本书共需数码

  9+180+315=504(个)。

例2一本小说的页码,在排版时必须用2211个数码。问: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因为189<2211<2889,所以这本书有几百页。由前面的分析知道,这本书在排三位数的页码时用了数码(2211-189)个,所以三位数的页数有

  (2211-189)÷3=674(页)。

  因为不到三位的页数有99页,所以这本书共有

  99+674=773(页)。

解:99+(2211——189)÷3=773(页)。
  答:这本书共有773页。
例3一本书的页码从1至62、即共有62页。在把这本书的各页的页码累加起来时,有一个页码被错误地多加了一次。结果,得到的和数为2000。问:这个被多加了一次的页码是几?
分析与解:因为这本书的页码从1至62,所以这本书的全书页码之和为

  1+2+…+61+62

  =62×(62+1)÷2
  =31×63
  =1953。
  由于多加了一个页码之后,所得到的和数为2000,所以2000减去1953就是多加了一次的那个页码,是

  2000——1953=47。

例4有一本48页的书,中间缺了一张,小明将残书的页码相加,得到1131。老师说小明计算错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分析与解:48页书的所有页码数之和为

  1+2+…+48

  =48×(48+1)÷2
  =1176。
  按照小明的计算,中间缺的这一张上的两个页码之和为1176——1131=45。这两个页码应该是22页和23页。但是按照印刷的规定,书的正文从第1页起,即单数页印在正面,偶数页印在反面,所以任何一张上的两个页码,都是奇数在前,偶数在后,也就是说奇数小偶数大。小明计算出来的是缺22页和23页,这是不可能的。
例5将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无间隔地排成一个大数:1234567891011l2…问:左起第2000位上的数字是多少?
分析与解:本题类似于“用2000个数码能排多少页的页码?”因为(2000-189)÷3=603……2,所以2000个数码排到第99+603+1=703(页)的第2个数码“0”。所以本题的第2000位数是0。
例6排一本400页的书的页码,共需要多少个数码“0”?
分析与解:将1~400分为四组:
  1~100,101~200,201~300,301~400。
  在1~100中共出现11次0,其余各组每组都比1~100多出现9次0,即每组出现20次0。所以共需要数码“0”

  11+20×3=71(个)。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8# 发表于 2007-11-17 21:06  只看该作者

练习24


  1.一本书共有40页,那么共需要多少个数码编页码?
  2.一本书共有200页,那么共需要多少个数码编页码?
  3.排一本小说的页码,需要用2202个数码,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4.一本书的页码为1至62,即共有62页。在把这本书的各页的页码累加起来时,有一个页码漏加了。结果,得到的和数为1939。问:这个被漏加的页码是几?
  5.有一本96页的书,中间缺了一张。如果将残书的所有页码相加,那么可能得到偶数吗?
  6.将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无间隔地排成一个大数:

  1234567891011121314…

  问:左起第1000位数是几?
  7.有一本科幻故事书,每四页中,有一页为文字,其余三页为图画。如果第一页为图画,那么第二、三页也是图画,第四页为文字,第五、六、七页又为图画,依此类推。如果第一页为文字,那么第二、三、四页为图画,第五页为文字,第六、七、八页又为图画,依此类推。试问:
  (1)假如这本书有96页,且第一页是图画,那么这本书多少页有图画?
  (2)假如这本书有99页,那么多少页有图画?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49# 发表于 2007-11-17 21:07  只看该作者

第25讲 智取火柴


  在数学游戏中有一类取火柴游戏,它有很多种玩法,由于游戏的规则不同,取胜的方法也就不同。但不论哪种玩法,要想取胜,一定离不开用数学思想去推算。
例1桌子上放着60根火柴,甲、乙二人轮流每次取走1~3根。规定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如果双方都采用最佳方法,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本题采用逆推法分析。获胜方在最后一次取走最后一根;往前逆推,在倒数第二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4根,此时无论对方取1,2或3根,获胜方都可以取走最后一根;再往前逆推,获胜方要想留给对方4根,在倒数第三次取时,必须留给对方8根……由此可知,获胜方只要每次留给对方的都是4的倍数根,则必胜。现在桌上有60根火柴,甲先取,不可能留给乙4的倍数根,而甲每次取完后,乙再取都可以留给甲4的倍数根,所以在双方都采用最佳策略的情况下,乙必胜。
  在例1中为什么一定要留给对方4的倍数根,而不是5的倍数根或其它倍数根呢?关键在于规定每次只能取1~3根,1+3=4,在两人紧接着的两次取火柴中,后取的总能保证两人取的总数是4。利用这一特点,就能分析出谁采用最佳方法必胜,最佳方法是什么。由此出发,对于例1的各种变化,都能分析出谁能获胜及获胜的方法。
例2在例1中将“每次取走1~3根”改为“每次取走1~6根”,其余不变,情形会怎样?
分析与解:由例1的分析知,只要始终留给对方(1+6=)7的倍数根火柴,就一定获胜。因为60÷7=8……4,所以只要甲第一次取走4根,剩下56根火柴是7的倍数,以后总留给乙7的倍数根火柴,甲必胜。
  由例2看出,在每次取1~n根火柴,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的规定下,谁能做到总给对方留下(1+n)的倍数根火柴,谁将获胜。
例3将例1中“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获胜”改为“谁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谁输”,其余不变,情形又将如何?
分析与解:最后留给对方1根火柴者必胜。按照例1中的逆推的方法分析,只要每次留给对方4的倍数加1根火柴必胜。甲先取,只要第一次取3根,剩下57根(57除以4余1),以后每次都将除以4余1的根数留给乙,甲必胜。
  由例3看出,在每次取1~n根火柴,取到最后一根火柴者为负的规定下,谁能做到总给对方留下(1+n)的倍数加1根火柴,谁将获胜。
  有许多游戏虽然不是取火柴的形式,但游戏取胜的方法及分析思路与取火柴游戏完全相同。
例4两人从1开始按自然数顺序轮流依次报数,每人每次只能报1~5个数,谁先报到50谁胜。你选择先报数还是后报数?怎样才能获胜?
分析与解:对照例1、例2可以看出,本例是取火柴游戏的变形。因为50÷(1+5)=8……2,所以要想获胜,应选择先报,第一次报2个数,剩下48个数是(1+5=)6的倍数,以后总把6的倍数个数留给对方,必胜。
例51111个空格排成一行,最左端空格中放有一枚棋子,甲先乙后轮流向右移动棋子,每次移动1~7格。规定将棋子移到最后一格者输。甲为了获胜,第一步必须向右移多少格?
分析与解:本例是例3的变形,但应注意,一开始棋子已占一格,棋子的右面只有1111-1=1110(个)空格。由例3知,只要甲始终留给乙(1+7=)8的倍数加1格,就可获胜。
  (111-1)÷(1+7)=138……6,
  所以甲第一步必须移5格,还剩下1105格,1105是8的倍数加1。以后无论乙移几格,甲下次移的格数与乙移的格数之和是8,甲就必胜。因为甲移完后,给乙留下的空格数永远是8的倍数加1。
例6今有两堆火柴,一堆35根,另一堆24根。两人轮流在其中任一堆中拿取,取的根数不限,但不能不取。规定取得最后一根者为赢。问:先取者有何策略能获胜?
分析与解:本题虽然也是取火柴问题,但由于火柴的堆数多于一堆,故本题的获胜策略与前面的例题完全不同。
  先取者在35根一堆火柴中取11根火柴,使得取后剩下两堆的火柴数相同。以后无论对手在某一堆取几根火柴,你只须在另一堆也取同样多根火柴。只要对手有火柴可取,你也有火柴可取,也就是说,最后一根火柴总会被你拿到。这样先取者总可获胜。
  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在上面玩法中,两堆火柴数目一开始就相同,例如两堆都是35根火柴,那么先取者还能获胜吗?
例7有3堆火柴,分别有1根、2根与3根火柴。甲先乙后轮流从任意一堆里取火柴,取的根数不限,规定谁能取到最后一根或最后几根火柴就获胜。如果采用最佳方法,那么谁将获胜?
分析与解:根据例6的解法,谁在某次取过火柴之后,恰好留下两堆数目相等的火柴,谁就能取胜。
  甲先取,共有六种取法:从第1堆里取1根,从第2堆里取1根或2根;第3堆里取1根、2根或3根。无论哪种取法,乙采取正确的取法,都可以留下两堆数目相等的火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试),所以乙采用最佳方法一定获胜。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0# 发表于 2007-11-17 21:07  只看该作者

练习25

  1.桌上有30根火柴,两人轮流从中拿取,规定每人每次可取1~3根,且取最后一根者为赢。问:先取者如何拿才能保证获胜?
  2.有1999个球,甲、乙两人轮流取球,每人每次至少取一个,最多取5个,取到最后一个球的人为输。如果甲先取,那么谁将获胜?
  3.甲、乙二人轮流报数,甲先乙后,每次每人报1~4个数,谁报到第888个数谁胜。谁将获胜?怎样获胜?
  4.有两堆枚数相等的棋子,甲、乙两人轮流在其中任意一堆里取,取的枚数不限,但不能不取,谁取到最后一枚棋子谁获胜。如果甲后取,那么他一定能获胜吗?
  5.黑板上写着一排相连的自然数1,2,3,…,51。甲、乙两人轮流划掉连续的3个数。规定在谁划过之后另一人再也划不成了,谁就算取胜。问:甲有必胜的策略吗?
  6.有三行棋子,分别有1,2,4枚棋子,两人轮流取,每人每次只能在同一行中至少取走1枚棋子,谁取走最后一枚棋子谁胜。问:要想获胜是先取还是后取?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1# 发表于 2007-11-17 21:08  只看该作者

第26讲 逻辑问题(一)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常常要求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和推理,而不是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类判断、推理问题,就叫做逻辑推理问题,简称逻辑问题。这类题目与我们学过的数学题目有很大不同,题中往往没有数字和图形,也不用我们学过的数学计算方法,而是根据已知条件,分析推理,得到答案。
  本讲介绍利用列表法求解逻辑问题。
例1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问:谁是工人?谁是农民?谁是教师?
分析与解:由题目条件可以知道:小李不是教师,小王不是农民,小张不是农民。由此得到左下表。表格中打“√”表示肯定,打“×”表示否定。



  因为左上表中,任一行、任一列只能有一个“√”,其余是“×”,所以小李是农民,于是得到右上表。
  因为农民小李比小张年龄小,又小李比教师年龄大,所以小张比教师年龄大,即小张不是教师。因此得到左下表,从而得到右下表,即小张是工人,小李是农民,小王是教师。


例1中采用列表法,使得各种关系更明确。为了讲解清楚,例题中画了几个表,实际解题时,不用画这么多表,只在一个表中先后画出各种关系即可。需要注意的是:①第一步应将题目条件给出的关系画在表上,然后再依次将分析推理出的关系画在表上;②每行每列只能有一个“√”,如果出现了一个“√”,它所在的行和列的其余格中都应画“×”。
  在下面的例题中,“√”和“×”的含义是很明显的,不再单独解释。
例2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
  第二盘: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问: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谁?
分析与解:因为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题目条件表明:刘刚与小丽、李强与小英、李强与小红都不是兄妹。由第二盘看出,小红不是马辉的妹妹。将这些关系画在左下表中,由左下表可得右下表。


  刘刚与小红、马辉与小英、李强与小丽分别是兄妹。
例3甲、乙、丙每人有两个外号,人们有时以“数学博士”、“短跑健将”、“跳高冠军”、“小画家”、“大作家”和“歌唱家”称呼他们。此外:
  (1)数学博士夸跳高冠军跳得高;
  (2)跳高冠军和大作家常与甲一起去看电影;
  (3)短跑健将请小画家画贺年卡;
  (4)数学博士和小画家很要好;
  (5)乙向大作家借过书;
  (6)丙下象棋常赢乙和小画家。
  你知道甲、乙、丙各有哪两个外号吗?
分析与解:由(2)知,甲不是跳高冠军和大作家;由(5)知,乙不是大作家;由(6)知,丙、乙都不是小画家。由此可得到下表:


  因为甲是小画家,所以由(3)(4)知甲不是短跑健将和数学博士,推知甲是歌唱家。因为丙是大作家,所以由(2)知丙不是跳高冠军,推知乙是跳高冠军。因为乙是跳高冠军,所以由(1)知乙不是数学博士。将上面的结论依次填入上表,便得到下表:


  所以,甲是小画家和歌唱家,乙是短跑健将和跳高冠军,丙是数学博士和大作家。
例4张明、席辉和李刚在北京、上海和天津工作,他们的职业是工人、农民和教师,已知:(1)张明不在北京工作,席辉不在上海工作;
  (2)在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
  (3)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
  (4)席辉不是农民。
  问:这三人各住哪里?各是什么职业?
分析与解:与前面的例题相比,这道题的关系要复杂一些,要求我们通过推理,弄清人物、工作地点、职业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的关系需要两两构造三个表,即人物与地点,人物与职业,地点与职业三个表。
  我们先将题目条件中所给出的关系用下面的表来表示,由条件(1)得到表1,由条件(4)得到表2,由条件(2)(3)得到表3。
  因为各表中,每行每列只能有一个“√”,所以表(3)可填全为表(4)。


  因为席辉不在上海工作,在上海工作的是工人,所以席辉不是工人,他又不是农民,所以席辉是教师。再由表4知,教师住在天津,即席辉住在天津。至此,表1可填全为表5。

 

  对照表5和表4,得到:张明住在上海是工人,席辉住在天津是教师,李刚住在北京是农民。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2# 发表于 2007-11-17 21:08  只看该作者

练习26


  1.甲、乙、丙分别是来自中国、日本和英国的小朋友。甲不会英文,乙不懂日语却与英国小朋友热烈交谈。问:甲、乙、丙分别是哪国的小朋友?
  2.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分别是工厂的木工、车工、电工和钳工,他们都是象棋迷。
  (1)电工只和车工下棋;
  (2)王、陈两位师傅经常与木工下棋;
  (3)徐师傅与电工下棋互有胜负;
  (4)陈师傅比钳工下得好。
  问: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各从事什么工种?
  3.李波、顾锋、刘英三位老师共同担负六年级某班的语文、数学、政治、体育、音乐和图画六门课的教学,每人教两门。现知道:
  (1)顾锋最年轻;
  (2)李波喜欢与体育老师、数学老师交谈;
  (3)体育老师和图画老师都比政治老师年龄大;
  (4)顾锋、音乐老师、语文老师经常一起去游泳;
  (5)刘英与语文老师是邻居。
  问:各人分别教哪两门课程?
  4.A,B,C,D分别是中国、日本、美国和法国人。已知:
  (1)A和中国人是医生;
  (2)B和法国人是教师;
  (3)C和日本人职业不同;
  (4)D不会看病。
  问:A,B,C,D各是哪国人,
  5.小亮、小红、小娟分别在一小、二小、三小读书,各自爱好围棋、体操、足球中的一项,现知道:
  (1)小亮不在一小;
  (2)小红不在二小;
  (3)爱好足球的不在三小;
  (4)爱好围棋的在一小,但不是小红。
  问:小亮、小红、小娟各在哪个学校读书和各自的爱好是什么?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3# 发表于 2007-11-17 21:09  只看该作者

第27讲 逻辑问题(二)


  本讲介绍用假设法解逻辑问题。
例1四个小朋友宝宝、星星、强强和乐乐在院子里踢足球,一阵响声,惊动了正在读书的陆老师,陆老师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破了。陆老师问:“是谁打破了玻璃?”
  宝宝说:“是星星无意打破的。”
  星星说:“是乐乐打破的。”
  乐乐说:“星星说谎。”
  强强说:“反正不是我打破的。”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说了实话,那么这个孩子是谁?是谁打破了玻璃?
分析与解:因为星星和乐乐说的正好相反,所以必是一对一错,我们可以逐一假设检验。
  假设星星说得对,即玻璃窗是乐乐打破的,那么强强也说对了,这与“只有一个孩子说了实话”矛盾,所以星星说错了。
  假设乐乐说对了,按题意其他孩子就都说错了。由强强说错了,推知玻璃是强强打破的。宝宝、星星确实都说错了。符合题意。
  所以是强强打破了玻璃。
  由例1看出,用假设法解逻辑问题,就是根据题目的几种可能情况,逐一假设。如果推出矛盾,那么假设不成立;如果推不出矛盾,那么符合题意,假设成立。
例2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夏令营。赛前甲、乙、丙分别做了预测。
  甲说:“丙第1名,我第3名。”
  乙说:“我第1名,丁第4名。”
  丙说:“丁第2名,我第3名。”
  成绩揭晓后,发现他们每人只说对了一半,你能说出他们的名次吗?
分析与解:我们以“他们每人只说对了一半”作为前提,进行逻辑推理。
  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丙第1名”是对的,第二句话“我第3名”是错的。由此推知乙说的“我第1名”是错的,“丁第4名”是对的;丙说的“丁第2名”是错的,“丙第3名”是对的。这与假设“丙第1名是对的”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再假设甲的第二句“我第3名”是对的,那么丙说的第二句“我第3名”是错的,从而丙说的第一句话“丁第2名”是对的;由此推出乙说的“丁第4名”是错的,“我第1名”是对的。至此可以排出名次顺序:乙第1名、丁第2名、甲第3名、丙第4名。
例3甲、乙、丙、丁在谈论他们及他们的同学何伟的居住地。
  甲说:“我和乙都住在北京,丙住在天津。”
  乙说:“我和丁都住在上海,丙住在天津。”
  丙说:“我和甲都不住在北京,何伟住在南京。”
  丁说:“甲和乙都住在北京,我住在广州。”
  假定他们每个人都说了两句真话,一句假话。问:不在场的何伟住在哪儿?
分析与解:因为甲、乙都说“丙住在天津,”我们可以假设这句话是假话,那么甲、乙的前两句应当都是真话,推出乙既住在北京又住在上海,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丙住在天津”是真话。
  因为甲的前两句话中有一句假话,而甲、丁两人的前两句话相同,所以丁的第三句话“我住在广州”是真的。由此知乙的第二句话“丁住在上海”是假话,第一句“我住在上海”是真话;进而推知甲的第二句是假话,第一句“我住在北京”是真话;最后推知丙的第二句话是假话,第三句“何伟住在南京”是真话。
  所以,何伟住在南京。
  在解答逻辑问题时,有时需要将列表法与假设法结合起来。一般是在使用列表法中,出现不可确定的几种选择时,结合假设法,分别假设检验,以确定正确的结果。
例4一天,老师让小马虎把甲、乙、丙、丁、戊的作业本带回去,小马虎见到这五人后就一人给了一本,结果全发错了。现在知道:
  (1)甲拿的不是乙的,也不是丁的;
  (2)乙拿的不是丙的,也不是丁的;
  (3)丙拿的不是乙的,也不是戊的;
  (4)丁拿的不是丙的,也不是戊的;
  (5)戊拿的不是丁的,也不是甲的。另外,没有两人相互拿错(例如甲拿乙的,乙拿甲的)。
  问:丙拿的是谁的本?丙的本被谁拿走了?
分析与解:根据“全发错了”及条件(1)~(5),可以得到表1:



  由表1看出,丁的本被丙拿了。此时,再继续推理分析不大好下手,我们可用假设法。由表1知,甲拿的本不是丙的就是戊的。
  先假设甲拿了丙的本。于是得到表2,表2中乙拿戊的本,戊拿乙的本。两人相互拿错,不合题意。
  再假设甲拿戊的本。于是可得表3,经检验,表3符合题意。
  所以丙拿了丁的本,丙的本被戊拿去了。


例5甲、乙、丙、丁每人只会中、英、法、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一种语言只有一人会说。他们在一起交谈可有趣啦:
  (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却请他当翻译;
  (2)甲会日语,丁不会日语,但他们却能相互交谈;
  (3)乙、丙、丁找不到三人都会的语言;
  (4)没有人同时会日、法两种语言。
  请问:甲、乙、丙、丁各会哪两种语言?
分析与解:由(1)(2)(4)可得下表,其中丙不会日语是因为甲会日语,且甲与丙交谈需要翻译。由下表看出,甲会的另一种语言不是中文就是英语。


  先假设甲会说中文。由(2)知,丁也会中文;由(1)知丙不会中文,再由每人会两种语言,知丙会英、法语(见左下表;由(1)(4)推知乙会中文和法语;再由(3)及每人会两种语言,推知丁会英语(见右下表)。结果符合题意。


  再假设甲会说英语。由(2)知,丁也会英语;由(1)知丙不会英语,再由每人会两种语言,知丙会中文和法语(见左下表);由(1)(4)推知,乙会中文和日语;再由(3)及每人会两种语言,推知丁会法语(见右下表)。右下表与“有一种语言只有一人会说”矛盾。假设不成立。


  所以甲会中、日语,乙会中、法语,丙会英、法语,丁会中、英语。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4# 发表于 2007-11-17 21:10  只看该作者

练习27

  1.在一次数学竞赛中,A,B,C,D,E五位同学分别得了前五名(没有并列同一名次的),关于各人的名次大家作出了下面的猜测:
  A说:“第二名是D,第三名是B。”
  B说:“第二名是C,第四名是E。”
  C说:“第一名是E,第五名是A。”
  D说:“第三名是C,第四名是A。”
  E说:“第二名是B,第五名是D。”结果每人都只猜对了一半,他们的名次如何?
  2.学校新来了一位老师,五个学生分别听到如下的情况:
  (1)是一位姓王的中年女老师,教语文课;
  (2)是一位姓丁的中年男老师,教数学课;
  (3)是一位姓刘的青年男老师,教外语课;
  (4)是一位姓李的青年男老师,教数学课;
  (5)是一位姓王的老年男老师,教外语课。
  他们每人听到的四项情况中各有一项正确。问:真实情况如何?
  3.甲、乙、丙三人,一个总说谎,一个从不说谎,一个有时说谎。有一次谈到他们的职业,
  甲说:“我是油漆匠,乙是钢琴师,丙是建筑师。”
  乙说:“我是医生,丙是警察,你若问甲,则甲会说他是油漆匠。”
  丙说:“乙是钢琴师,甲是建筑师,我是警察。”
  你知道谁总说谎吗?
  4.甲、乙、丙、丁在比较他们的身高,
  甲说:“我最高。”
  乙说:“我不最矮。”
  丙说:“我没甲高,但还有人比我矮。”
  丁说:“我最矮。”
  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只有一人说错了。请将他们按身高次序从高到矮排列出来。
  5.红、黄、蓝、白、紫五种颜色的珠子各一颗,用布包着在桌上排成一行。A,B,C,D,E五个人猜各包里的珠子的颜色。
  A猜:第2包紫色,第3包黄色;
  B猜:第2包蓝色,第4包红色;
  C猜:第1包红色,第5包白色;
  D猜:第3包蓝色,第4包白色;
  E猜:第2包黄色,第5包紫色。结果每人都猜对了一种,并且每包只有一人猜对,他们各自猜对了哪种颜色的珠子?
  6.四张卡片上分别写着奥、林、匹、克四个字(一张上写一个字),取出三张字朝下放在桌上,A,B,C三人分别猜每张卡片上是什么字,猜的情况见下表:



  结果,有一人一张也没猜中,一人猜中两张,另一人猜中三张。问:这三张卡片上各写着什么字,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5# 发表于 2007-11-17 21:10  只看该作者

第28讲 最不利原则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解答这类问题,常常需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这就是最不利原则。
  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最不利原则以及它的应用。
例1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20个。问:一次最少摸出几个球,才能保证至少有4个小球颜色相同?
分析与解:如果碰巧一次取出的4个小球的颜色都相同,就回答是“4”,那么显然不对,因为摸出的4个小球的颜色也可能不相同。回答是“4”是从最“有利”的情况考虑的,但为了“保证至少有4个小球颜色相同”,就要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如果最不利的情况都满足题目要求,那么其它情况必然也能满足题目要求。
  “最不利”的情况是什么呢?那就是我们摸出3个红球、3个黄球和3个蓝球,此时三种颜色的球都是3个,却无4个球同色。这样摸出的9个球是“最不利”的情形。这时再摸出一个球,无论是红、黄或蓝色,都能保证有4个小球颜色相同。所以回答应是最少摸出10个球。
  由例1看出,最不利原则就是从“极端糟糕”的情况考虑问题。如果例1的问题是“最少摸出几个球就可能有4个球颜色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最有利的情况回答“4个”。现在的问题是“要保证有4个小球的颜色相同”,这“保证”二字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最不利的情况分析问题。
例2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共18个。其中红球3个、黄球5个、蓝球10个。现在一次从中任意取出n个,为保证这n个小球至少有5个同色,n的最小值是多少?
分析与解:与例1类似,也要从“最不利”的情况考虑。最不利的情况是取了3个红球、4个黄球和4个蓝球,共11个。此时袋中只剩下黄球和蓝球,所以再取一个球,无论是黄球还是蓝球,都可以保证有5个球颜色相同。因此所求的最小值是12。
例3一排椅子只有15个座位,部分座位已有人就座,乐乐来后一看,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将与已就座的人相邻。问:在乐乐之前已就座的最少有几人?
分析与解:将15个座位顺次编为1~15号。如果2号位、5号位已有人就座,那么就座1号位、3号位、4号位、6号位的人就必然与2号位或5号位的人相邻。根据这一想法,让2号位、5号位、8号位、11号位、14号位都有人就座,也就是说,预先让这5个座位有人就座,那么乐乐无论坐在哪个座位,必将与已就座的人相邻。因此所求的答案为5人。
例4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10把钥匙和10把锁,最少要试验多少次就一定能使全部的钥匙和锁相匹配?
分析与解:从最不利的情形考虑。用10把钥匙依次去试第一把锁,最不利的情况是试验了9次,前8次都没打开,第9次无论打开或没打开,都能确定与这把锁相匹配的钥匙(若没打开,则第10把钥匙与这把锁相匹配)。同理,第二把锁试验8次……第九把锁只需试验1次,第十把锁不用再试(为什么?)。共要试验

  9+8+7+…+2+1=45(次)。

  所以,最少试验45次就一定能使全部的钥匙和锁相匹配。
例5在一副扑克牌中,最少要取出多少张,才能保证取出的牌中四种花色都有?
分析与解:一副扑克牌有大、小王牌各1张,“红桃”、“黑桃”、“方块”、“梅花”四种花色各13张,共计有54张牌。最不利的情形是:取出四种花色中的三种花色的牌各13张,再加上2张王牌。这41张牌中没有四种花色。剩下的正好是另一种花色的13张牌,再抽1张,四种花色都有了。因此最少要拿出42张牌,才能保证四种花色都有。
例6若干箱货物总重19.5吨,每箱重量不超过353千克,今有载重量为1.5吨的汽车,至少需要多少辆,才能确保这批货物一次全部运走?
分析与解:汽车的载重量是1.5吨。如果每箱的重量是300千克(或1500的小于353的约数),那么每辆汽车都是满载,即运了1.5吨货物。这是最有利的情况,此时需要汽车

  19.5÷1.5=13(辆)。

  如果装箱的情况不能使汽车满载,那么13辆汽车就不能把这批货物一次运走。为了确保把这批货物一次运走,需要从最不利的装箱情况来考虑。最不利的情况就是使每辆车运得尽量少,即空载最多。因为353×4<1500,所以每辆车至少装4箱。每箱300千克,每车能装5箱。如果每箱比300千克略多一点,比如301千克,那么每车就只能装4箱了。此时,每车载重

  301×4=1204(千克),

  空载1500-1204=296(千克)。注意,这就是前面所说的“最不利的情况”。19500÷1204=16……236,也就是说,19.5吨货物按最不利的情况,装16车后余236千克,因为每辆车空载296千克,所以余下的236千克可以装在任意一辆车中。
  综上所述,16辆车可确保将这批货物一次运走。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6# 发表于 2007-11-17 21:11  只看该作者

练习28


  1.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各20个。问:一次最少摸出几个,才能保证至少有5个小球颜色相同?
  2.口袋里有同样大小和同样质地的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小球共20个,其中红球4个、黄球6个、蓝球10个。问:一次最少取出几个,才能保证至少有6个小球颜色相同?
  3.一排椅子共有18个座位,部分座位已有人就座,乐乐来后一看,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将与已经就座的人相邻。问:在乐乐之前已就座的最少有几人?
  4.一张圆桌有12个座位,部分座位已有人就座,乐乐来后一看,他无论坐在哪个座位,都将与已经就座的人相邻。问:在乐乐之前已就座的最少有几人?
  5.口袋里有三种颜色的筷子各10根。问:
  (1)至少取几根才能保证三种颜色的筷子都取到?
  (2)至少取几根才能保证有颜色不同的两双筷子?
  (3)至少取几根才能保证有颜色相同的两双筷子?
  6.一个布袋里有红色、黄色、黑色袜子各20只。问:最少要拿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2双颜色不相同的袜子?
  7.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现有10把锁和其中的9把钥匙,要保证这9把钥匙都配上锁,至少需要试验多少次?
  8.10吨货物分装若干箱,每只箱子重量不超过1吨。为了确保将这批货物一次运走,最少要准备几辆载重量为3吨的汽车?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7# 发表于 2007-11-17 21:11  只看该作者

第29讲 抽屉原理(一)


  如果将5个苹果放到3个抽屉中去,那么不管怎么放,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的苹果不少于2个。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中放的苹果都少于2个,即放1个或不放,那么3个抽屉中放的苹果的总数将少于或等于3,这与有5个苹果的已知条件相矛盾,因此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的苹果不少于2个。
  同样,有5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里,那么一定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2只鸽子。
  以上两个简单的例子所体现的数学原理就是“抽屉原理”,也叫“鸽笼原理”。
抽屉原理1:将多于n件的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
  说明这个原理是不难的。假定这n个抽屉中,每一个抽屉内的物品都不到2件,那么每一个抽屉中的物品或者是一件,或者没有。这样,n个抽屉中所放物品的总数就不会超过n件,这与有多于n件物品的假设相矛盾,所以前面假定“这n个抽屉中,每一个抽屉内的物品都不到2件”不能成立,从而抽屉原理1成立。
  从最不利原则也可以说明抽屉原理1。为了使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2件,最不利的情况就是n个抽屉中每个都放入1件物品,共放入n件物品,此时再放入1件物品,无论放入哪个抽屉,都至少有1个抽屉不少于2件物品。这就说明了抽屉原理1。
例1某幼儿园有367名1996年出生的小朋友,是否有生日相同的小朋友?
分析与解:1996年是闰年,这年应有366天。把366天看作366个抽屉,将367名小朋友看作367个物品。这样,把367个物品放进366个抽屉里,至少有一个抽屉里不止放一个物品。因此至少有2名小朋友的生日相同。
例2在任意的四个自然数中,是否其中必有两个数,它们的差能被3整除?
分析与解:因为任何整数除以3,其余数只可能是0,1,2三种情形。我们将余数的这三种情形看成是三个“抽屉”。一个整数除以3的余数属于哪种情形,就将此整数放在那个“抽屉”里。
  将四个自然数放入三个抽屉,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放了不止一个数,也就是说至少有两个数除以3的余数相同。这两个数的差必能被3整除。
例3在任意的五个自然数中,是否其中必有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
分析与解:根据例2的讨论,任何整数除以3的余数只能是0,1,2。现在,对于任意的五个自然数,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于是可分下面两种情形来加以讨论。
  第一种情形。有三个数在同一个抽屉里,即这三个数除以3后具有相同的余数。因为这三个数的余数之和是其中一个余数的3倍,故能被3整除,所以这三个数之和能被3整除。
  第二种情形。至多有两个数在同一个抽屉里,那么每个抽屉里都有数,在每个抽屉里各取一个数,这三个数被3除的余数分别为0,1,2。因此这三个数之和能被3整除。
  综上所述,在任意的五个自然数中,其中必有三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
例4在长度是10厘米的线段上任意取11个点,是否至少有两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厘米?
分析与解:把长度10厘米的线段10等分,那么每段线段的长度是1厘米(见下图)。



  将每段线段看成是一个“抽屉”,一共有10个抽屉。现在将这11个点放到这10个抽屉中去。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点(包括这些线段的端点)。由于这两个点在同一个抽屉里,它们之间的距离当然不会大于1厘米。
  所以,在长度是10厘米的线段上任意取11个点,至少存在两个点,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厘米。
例5有苹果和桔子若干个,任意分成5堆,能否找到这样两堆,使苹果的总数与桔子的总数都是偶数?
分析与解:由于题目只要求判断两堆水果的个数关系,因此可以从水果个数的奇、偶性上来考虑抽屉的设计。
  对于每堆水果中的苹果、桔子的个数分别都有奇数与偶数两种可能,所以每堆水果中苹果、桔子个数的搭配就有4种情形:

  (奇,奇),(奇,偶),(偶,奇),(偶,偶),

  其中括号中的第一个字表示苹果数的奇偶性,第二个字表示桔子数的奇偶性。
  将这4种情形看成4个抽屉,现有5堆水果,根据抽屉原理可知,这5堆水果里至少有2堆属于上述4种情形的同一种情形。由于奇数加奇数为偶数,偶数加偶数仍为偶数,所以在同一个抽屉中的两堆水果,其苹果的总数与桔子的总数都是偶数。
例6用红、蓝两种颜色将一个2×5方格图中的小方格随意涂色(见右图),每个小方格涂一种颜色。是否存在两列,它们的小方格中涂的颜色完全相同?


分析与解:用红、蓝两种颜色给每列中两个小方格随意涂色,只有下面四种情形:


  将上面的四种情形看成四个“抽屉”。根据抽屉原理,将五列放入四个抽屉,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有不少于两列,这两列的小方格中涂的颜色完全相同。
  在上面的几个例子中,例1用一年的366天作为366个抽屉;例2与例3用整数被3除的余数的三种情形0,1,2作为3个抽屉;例4将一条线段的10等份作为10个抽屉;例5把每堆水果中,苹果数与桔子数的奇偶搭配情形作为4个抽屉;例6将每列中两个小方格涂色的4种情形作为4个抽屉。由此可见,利用抽屉原理解题的关键,在于恰当地构造抽屉。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8# 发表于 2007-11-17 21:12  只看该作者

练习29

  1.某班32名小朋友是在5月份出生的,能否找到两个生日是在同一天的小朋友?
  2.班上有50名小朋友,老师至少拿几本书,随意分给小朋友,才能保证至少有一个小朋友能得到不少于两本书?
  3.在任意三个自然数中,是否其中必有两个数,它们的和为偶数?
  4.幼儿园买来不少玩具小汽车、小火车、小飞机,每个小朋友任意选择两件,那么至少要有几个小朋友才能保证有两人选的玩具是相同的?
  5.学校举行开学典礼,要沿操场的400米跑道插40面彩旗。能否找到一种插法,使得任何两面彩旗之间的距离都大于10米?
  6.用红、蓝、黄三种颜色将一个2×7方格图中的小方格涂色(见下图),每个小方格涂一种颜色,每一列的两小格涂的颜色不相同。是否存在两列,它们的小方格中涂的颜色完全相同?



  7.一只纸板箱里装有许多型号相同但颜色不同的袜子,颜色有红、黄、黑、白四种。不允许用眼睛看,那么至少要取出多少只袜子,才能保证有5双同色的袜子?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59# 发表于 2007-11-17 21:12  只看该作者

第30讲 抽屉原理(二)


  这一讲我们讲抽屉原理的另一种情况。先看一个例子:如果将13只鸽子放进6只鸽笼里,那么至少有一只笼子要放3只或更多的鸽子。道理很简单。如果每只鸽笼里只放2只鸽子,6只鸽笼共放12只鸽子。剩下的一只鸽子无论放入哪只鸽笼里,总有一只鸽笼放了3只鸽子。这个例子所体现的数学思想,就是下面的抽屉原理2。
抽屉原理2:将多于m×n件的物品任意放到n个抽屉中,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的物品的件数不少于m+1。
  说明这一原理是不难的。假定这n个抽屉中,每一个抽屉内的物品都不到(m+1)件,即每个抽屉里的物品都不多于m件,这样,n个抽屉中可放物品的总数就不会超过m×n件。这与多于m×n件物品的假设相矛盾。这说明一开始的假定不能成立。所以至少有一个抽屉中物品的件数不少于m+1。
  从最不利原则也可以说明抽屉原理2。为了使抽屉中的物品不少于(m+1)件,最不利的情况就是n个抽屉中每个都放入m件物品,共放入(m×n)件物品,此时再放入1件物品,无论放入哪个抽屉,都至少有一个抽屉不少于(m+1)件物品。这就说明了抽屉原理2。
  不难看出,当m=1时,抽屉原理2就转化为抽屉原理1。即抽屉原理2是抽屉原理1的推广。
例1某幼儿班有40名小朋友,现有各种玩具122件,把这些玩具全部分给小朋友,是否会有小朋友得到4件或4件以上的玩具?
分析与解:将40名小朋友看成40个抽屉。今有玩具122件,122=3×40+2。应用抽屉原理2,取n=40,m=3,立即知道:至少有一个抽屉中放有4件或4件以上的玩具。也就是说,至少会有一个小朋友得到4件或4件以上的玩具。
例2一个布袋中有40块相同的木块,其中编上号码1,2,3,4的各有10块。问:一次至少要取出多少木块,才能保证其中至少有3块号码相同的木块?
分析与解:将1,2,3,4四种号码看成4个抽屉。要保证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有3件物品,根据抽屉原理2,至少要有4×2+1=9(件)物品。所以一次至少要取出9块木块,才能保证其中有3块号码相同的木块。
例3六年级有100名学生,他们都订阅甲、乙、丙三种杂志中的一种、二种或三种。问:至少有多少名学生订阅的杂志种类相同?
分析与解:首先应当弄清订阅杂志的种类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
  订一种杂志有:订甲、订乙、订丙3种情况;
  订二种杂志有:订甲乙、订乙丙、订丙甲3种情况;
  订三种杂志有:订甲乙丙1种情况。
  总共有3+3+1=7(种)订阅方法。我们将这7种订法看成是7个“抽屉”,把100名学生看作100件物品。因为100=14×7+2。根据抽屉原理2,至少有14+1=15(人)所订阅的报刊种类是相同的。
例4篮子里有苹果、梨、桃和桔子,现有81个小朋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从中任意拿两个水果,那么至少有多少个小朋友拿的水果是相同的?
分析与解:首先应弄清不同的水果搭配有多少种。两个水果是相同的有4种,两个水果不同有6种:苹果和梨、苹果和桃、苹果和桔子、梨和桃、梨和桔子、桃和桔子。所以不同的水果搭配共有4+6=10(种)。将这10种搭配作为10个“抽屉”。

  81÷10=8……1(个)。

  根据抽屉原理2,至少有8+1=9(个)小朋友拿的水果相同。
例5学校开办了语文、数学、美术三个课外学习班,每个学生最多可以参加两个(可以不参加)。问:至少有多少名学生,才能保证有不少于5名同学参加学习班的情况完全相同?
分析与解:首先要弄清参加学习班有多少种不同情况。不参加学习班有1种情况,只参加一个学习班有3种情况,参加两个学习班有语文和数学、语文和美术、数学和美术3种情况。共有1+3+3=7(种)情况。将这7种情况作为7个“抽屉”,根据抽屉原理2,要保证不少于5名同学参加学习班的情况相同,要有学生

  7×(5-1)+1=29(名)。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初次上一年级

版主

Member

  • 个人空间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 当前离线
60# 发表于 2007-11-17 21:13  只看该作者

练习30


  1.礼堂里有253人开会,这253人中至少有多少人的属相相同?
  2.一兴趣小组有10名学生,他们都订阅甲、乙两种杂志中的一种或两种。问:至少有多少名学生订阅的杂志种类相同?
  3.把130件玩具分给幼儿园小朋友,如果不管怎样分,都至少有一位小朋友分得4件或4件以上的玩具,那么这个幼儿园最多有多少个小朋友?
  4.体育组有足球、篮球和排球,上体育课前,老师让一班的41名同学往操场拿球,每人最多拿两个。问:至少有几名同学拿球的情况完全一样?
  5.口袋里放有足够多的红、白两种颜色的球,有若干人轮流从袋中取球,每人取三个球。要保证有4人取出的球的颜色完全相同,至少应有多少人取球?
  6.10个足球队之间共赛了11场,赛得最多的球队至少赛了几场?
UID
181199 
帖子
1883 
精华
30 
积分
151775 
阅读权限
150 
来自
四川德阳 
在线时间
9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9-13 
最后登录
2011-2-18 

查看个人网站

查看详细资料

TOP

‹‹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 60 ‹‹123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11-2-19 11:00 京ICP备05019902号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人教网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