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之刃末日预言翻牌:专家谈中国模式能否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3:51:30
2004年5月,美国高盛公司顾问约舒亚·库珀·雷默撰文,对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作了全面的分析,认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已经创造出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以此为起点,国际国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炙手可热。
总的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界定基于三个共同点:一是历史时期,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二是认识角度,都站在世界的角度来认识中国30年来发展变化;三是都对其历史影响表示高度关注。但是在对中国模式的内容及其未来发展前景上,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一般来看,国外学者相对比较乐观,甚至有夸大的成分;而国内学者则谨慎得多,甚至对是否存在中国模式存在质疑。
由于中国模式还处于形成阶段,因此在我看来,目前在这个问题上要达成一致的认识还缺乏充分的实际基础,但是如果从国家安全的视角来分析和探讨中国模式,我们相对就能更准确地评估其已经发挥的历史作用,更清醒地认识到它所面临的挑战。
中国模式对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中国模式对于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在谈到国家安全问题时,通常把眼光转向国外,但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是否安全,关键是本国内部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自我平衡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及社会发展能力。
“文革”使中国遭到了巨大的创伤。而在历史同期,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为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使西方国家普遍经历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国际国内的巨大反差使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以至于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了中国人的“球籍”问题。
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开创的中国模式,使中国走出了当时面临的国家安全危机。30多年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上升到世界第二,实现了初步小康的人民生活,民主政治初见成效,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可以说,中国模式的历史贡献,就在于不仅免除了中国的“球籍”之忧,而且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可行之路,使国际社会重新认识了中国,让世界其他国家更加尊重中国,这在根本上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中国模式面临的历史考验
在过去的30年多年里,中国模式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基本的战略路径,但是国家安全的内涵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改变,影响国家安全的新问题还会不断涌现。在我看来,中国模式中的两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国家安全。
一是解决好中国模式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在现代工业社会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个处于主导地位的发展模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的发展模式往往占据压倒性地位。但是任何一种模式,仅仅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在一定的区域环境内发挥作用。中国模式虽然声誉鹊起,但不能过高估价,我们只能说,中国模式是特定的阶段和特定的地域和民族的发展道路。我们必须保持清醒,不能过高评价其普遍性。这与“决不当头”的外交思想是一致的。
二是中国模式能否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讨论中国模式,不可能离开当前中国的政治特性,中国当前的政治特性就是以社会主义制度为主体,同时容许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存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就是极好的证明。这就是说,“一国两制”不仅是一项基本政策,它也成为中国模式内在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当前,中国模式面临着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的考验。对全体中国人民来说,海峡两岸交往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祖国统一。从大陆方面来说,统一只能是在中国模式下的统一,“一国两制”就是基本的国策,也是必由之路;但对台湾来说,中国模式内在的部分特点是不能接受的。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尖锐而现实的问题:中国模式能否完成祖国统一的历史任务?
中国模式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可行性道路,但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之处,特别是在政治制度合理化方面还有很大改善空间。从总体上说,合理的发展模式,不可能离开合理的政治制度,更离不开政治、经济、社会之间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很难想象,在一个政治制度安排和权力运作不够合理、政治结构分化程度不高、公民政治参与渠道不畅的国家,其经济、社会能够持久健康地发展。
中国模式已经使中国走上了复兴的道路。这一发展模式,将使我们完成现代化建设、祖国统一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 赵 毅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