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魂之刃8100买谁2016: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28:23
『天涯杂谈』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

点击:390182  回复:7637
12345678910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57页 直接到页
作者:皇侠圣君  发表日期:2008-10-24 20:00:00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 ”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著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八大菜系全部品尝过吗?哪些小吃是最心仪?风水知识了解多少?名胜古迹又去过几多?历代被封为圣人的有哪些人?名才女子的传奇故事听过多少?哪些历史典故让你毕生难忘?书法美术懂不懂得欣赏?天上星星的母亲是谁?第一首广告诗是怎么样的?你有没有看过花旗锁,吃过嫁女饼,坐过明式家具?五福临门是指哪五福?三十六计每一计都清楚吗?看古装戏懂得每个朝代服饰区分吗?常常听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如何博大?怎样精深?以下就为大家一一揭开。
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大全(总目录)
第一篇、工艺品
第二篇、风俗礼仪和伦理美德
第三篇、历史人物
第四篇、民间表演
第五篇、饮食和服饰文化
第六篇、休闲健身武术中医和各行业
第七篇、美术书法和建筑艺术
第八篇、天文历法周易风水
第九篇、宗教哲学百家学说神话民间传说
第十篇、少数民族风俗和各地名胜古迹
首先奉上的是:第一篇、工艺品
陶瓷、唐三彩、珐琅(景泰蓝)、琉璃、玻璃、绢人、中国结、剪纸、铜器、玉器、金器、银器、珠宝饰物、宝石盆景、花丝、骨雕、牙雕、蛋雕、贝雕、犀角雕、泥彩塑、面塑、吹糖人、木雕、漆器、核雕、竹雕、藤编、草编、柳编。

关注楼主收藏转发

西南国际珠宝城
赏精品翡翠 抢精美钻石

斯翰宾尼
商务时尚精品男装专柜打造网上男装第一品牌
更多品牌专区>>
求围观,小W的红黑手机?
你要不要?你要不要?你要不要?
仅60元的九华山庄温泉门票
包含温泉水疗、独家药浴、保健桑拿、游泳健身。
祛痘除印保障产品
免费送48元现金券,每人限领一次!
刚生孩子的女人一定要注意
生了孩子,女生变美妇.女人的资本:身材才是王道
更多推荐>>
',1)">
作者:没有斋主人 回复日期:2008-10-24 20:05:47
好帖!!!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0:07:25
第二篇、风俗礼仪和伦理美德:
第一章、 风俗礼仪:
第一节、 汉民族传统婚礼:
传统婚俗仪式 婚宴座位如何编排 一场乘舟过河而来汉服复古婚礼
婚典俗信 “回门”知多少? 一场读圣旨抛绣球拜天地的复古婚礼
第二节、 婚俗典故:
入洞房是“黄帝”定的规矩 “蜜月”来自于两人的“逃婚”和“吃蜂蜜” 拜堂与洞房的典故 结发夫妻的由来 结婚双“囍”的来历 蒙红头与新娘 古代皇后的婚检
第三节、 奇特婚俗:
闹洞房解衣扣 舅舅试新郎 一年只有两天可以结婚的占里人
童养媳 接亲拦轿(客家) 典妻婚 壮族古老的抛绣球和"入赘" 先“嫁”后“娶” 交换婚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没鸡蛋不成婚 恋爱场所姑娘房 浙江疍民抛新娘 同床共枕过七关(他留人) “爱你就咬你”集体走寨觅知音 阴婚
马上求爱姑娘追 凉山彝族少女的换裙仪式和洞房里的打斗婚俗 偷鸡头与抬锅盖 抢亲婚俗 出嫁前夜睡草铺 恋爱“喝糖水” 树枝探姻缘和草鞋定终身 湖南嘉禾传统“伴嫁”风俗 江南婚习之分红喜蛋 诵唱颂歌的潮州婚俗 孩童时就订婚的浙江婚俗
第三节、 新婚禁忌 婴儿三朝礼 做满月 满周岁的“抓周儿” 汉族家礼之笄礼 认「契」父母 做寿 新居入伙 公司开张
第四节、 古代称谓解释 古代称谓习俗 古代年龄代称
第五节、 古代家谱 族规十条 族禁六条 家规
第二章、 伦理美德:
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字经》 《大学》 《中庸》 《弟子规》
第二节、 古代名人传统美德:
训俭示康 窦谏议录 终身托付 贤达之士不弃妻 举案齐眉见道义 贤妻分家劝夫 孔子善待盲人和狗 救济乡里 《关雎》之德与周朝的「三太」
太姒:徽音的承传 教子严慈有方 《闺训千字文》 慈心于物放海龟 继志显祖做汉书 永乐帝封翰林的启示 赵太后的眼界和心胸 第一等学问:临事肯替别人想 诚实守信的宴殊 杜暹西域埋金 清正廉洁 百善孝为先 二十四孝图文故事
第二节、 古人见面礼仪 古代礼仪用语 如何跪坐 孔子尊师 孟母教子以礼
第三节、 处世之道:
《忍 经》 《处世真诠》韩湘子 《太上感应篇》《济公活佛圣训》 《说苑粹英》 《朱子治家格言》 《格言联璧》 《名贤集》
古训:丈夫应该如何对待妻子 《增广贤文》 《金人铭》
《诫伯禽》 座右铭二则 《九诫》 《女诫》 女训 诫子三则
《东方朔诫子书》 司马光训子孙 家训 省心杂言 官箴
敬恕斋铭 西山政训
作者:骑上飞快的火车 回复日期:2008-10-24 20:08:05
楼主继续哈,不好意思先占个座。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0:10:55
第三篇、历史人物:
名才女传奇故事 壮士英豪 文人学者 谋士思想家 皇帝将相。
第四篇、民间表演:
杂技、舞狮、舞龙、飘色、锣鼓、戏曲(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粤剧)、古乐器、面谱、舞台、皮影、木偶、中国十大古曲
第五篇、饮食和服饰文化:
第一章、 饮食文化:
第一节、 八大菜系: 各系特色 趣味菜名
第二节、 历史名宴: 宋皇寿筵 千年古宴 千叟宴 万寿宴
第三节、 地方特色小吃
第四节、 名菜名吃典故
第五节、 茶文化: 茶叶种类 茶 名 传 说 茶道 茶艺 茶壶
第六节、 酒和餐具器皿
第六节、 碗筷: 筷子的传说 筷子使用之忌
第七节、 饮食礼仪: 汉族古代食仪 中国人用餐排坐讲究 祝寿的饮食礼仪
第二章、 服饰文化:
唐装 汉服:汉服种类、汉服基本礼仪 旗袍 云锦 鞋 帽 古代女子内衣
古装美人 汉服婚礼 丝绸 蜡染 扎染 布艺 香襄

作者:慕容修修 回复日期:2008-10-24 20:23:34
直播?
作者:hgwxx_7 回复日期:2008-10-24 20:24:09
感谢楼主带来这么有价值的文章!
作者:没有斋主人 回复日期:2008-10-24 20:24:59
建议天涯管理层认真看待本帖
并考虑在天涯网站增设一个栏目,类似维基百科
栏目主题:大中华文化百科。
由网友们自行添加条目并参与编辑工作。
天涯人多,这活干好了功德无量。
谢谢。
作者:慕容修修 回复日期:2008-10-24 20:25:08
mark
作者:phr13 回复日期:2008-10-24 20:32:04
如果楼主所言属实,此贴必火,占位先!
作者:心碎紫英的白发 回复日期:2008-10-24 20:31:34
我恨ADSL
我的沙發沒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0:32:51
第六篇、休闲健身武术中医和各行业:
第一章、 民俗竞技:对弈(象棋围棋麻将) 放风筝 踩高跷 踢毽子 抽陀螺
第二章、 猜谜语 吟诗作对 赏花灯 赏鸟 赏石 庙会
第三章、 武术健身:
第一节、 少林功夫: 少林七十二绝技 少林十八门
第二节、 武当太极拳
第三节、 中国武林门派套路 十八般兵器
第四节、 健身: 《易筋经》 五禽戏 武术气功
第四章、 中医:
第一节、 中医常识 古代名医 医疗扁方 中医典故
第二节、 养生文献:《黄帝内经》 七情致病理论 孙思邈养生法 《彭祖摄生养性论》
第五章、 行业: 行业习俗 黄河商十诫 各行业守护神
第七篇、美术书法和建筑艺术:
第一章、 美术书法:
国画书法、古代书画家、敦煌壁画、唐卡、芦苇画、麦秸画、叶画、扇面画、年画、内画、铁画、刺绣、缂丝、屏风、匾额、石雕、墙雕、文房四宝、书桌用品。
第二章、 建筑艺术:
宫殿、园林、寺、道观、庙、院、塔、祠、陵、堂、关、楼、阁、坛、台、馆、亭、牌坊、桥、廊、垂花门,屋檐,民居(四合院、蒙古包、窑洞、阿以旺、徽州民居、碉房、竹楼、客家土楼)、家居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0:36:14
第八篇、天文历法周易风水 :
第一章、 天文历法:
第一节、 二十四节气 十二生肖 天干地支 黄历与皇历
第二节、 传统节日: 节日风俗 节日典故
第三节、 古代天文仪器 古代天文地理学家
第二章、 发明创造: 航海技术 成就事业的古人、
第三章、 风水八卦周易:
第一节、 风水:风水原则 家居风水 办公室风水 《相宅经》 点穴寻穴
第二节、 八卦:河图洛书 八卦 太极 阴阳 邵雍《梅花易数》
第三节、 周易: 《周易》 易学故事 五行学说 古代易学高人
第四章、 民间禁忌:
第一节、 葬礼禁忌 扫墓注意事项
第二节、 搬家禁忌 节日禁忌
第三节、 房事禁忌 孕妇、产妇、生育的禁忌
第五章、 民间方术: 古代解梦 古代医学祝由十三科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0:45:19
第九篇、宗教哲学百家学说神话民间传说
第一章、 宗教哲学:
第一节、 道教: 《道德经》 道教人物 道教圣地 道教故事
第二节、 儒家
第三节、 佛教:《金刚经》佛教人物 佛光 舍利子 十八层地狱 佛教名山 佛教故事
第二章、 百家学说:
阴阳家 法家 墨家 纵横家:《鬼谷子》 兵家: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
第三章、 神话民间传说
第十篇、少数民族风俗和各地名胜古迹:
收集清末之前的全国各处历史重地,古代名人故居、名山重镇……在领会以上传统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去观赏各地名胜古迹就容易体会其所代表的历史意义,艺术表现手法,事件的来龙去脉,全方位领略各种文化内涵。
以上纲要会逐一介绍并配合一定数量赏心悦目的图片。如果对某些内容较熟悉,可根据目录在大概页数位置就可找到想看的章节。希望有识之士前来补充,大家在这里互动交流,休闲娱乐,扩阔视野,增广见闻。当去到第十篇时,欢迎对传统文化有兴趣之人士和爱好旅游者提供各地名胜古迹资料,大家齐来参与,与众同欢游遍中国。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1:01:23
【楼主】为免某些内容太过单一,第一篇的工艺品将会分散到不同章节去发,现出谜语给大家:一,至高无上 二,平分田地 三,黄昏前后.(各打一字). 凡是我所出的游艺,隔天公布答案,并公布最快答全对的或答对得最多的网友名单.
第二篇、风俗礼仪和伦理美德:
第一章、 风俗礼仪:
汉民族传统婚礼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 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 ”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便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 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 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 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1:03:03
传统婚俗仪式
传统婚俗之看亲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 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双方都 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很多地方都是 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 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看当时,男方父 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 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作者:心碎紫英的白发 回复日期:2008-10-24 21:51:28
第一個空


作者:心碎紫英的白发 回复日期:2008-10-24 21:52:40
第一個是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2:06:27
传统婚俗之过礼篇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 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 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 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 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些,少收聘礼。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2:10:15
传统婚俗之说媒篇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 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绍人 ”。
“月老”即“月下老人”的简称。据《唐人小说》记载,有个叫韦固的读书人夜行经过宋城,碰上一位老人靠着一个大口袋坐在路边,在 月光下翻阅一本大书。韦固好厅地问他翻检的是什么书。老人回答说,这是天下人的婚姻簿。韦固又问老人那大口袋里装着什么东西。老人回答说:“装着红绳,用 它去系男女的脚,只要把一男一女的脚系在一根红绳上,即使他们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或者是相隔万里的异乡人,也一定会结成夫妇。”所以,人们便说“千里姻缘 一线牵”。“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可见人们对媒人的敬畏。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一篇《莺 莺传》,其中塑造了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的形象。她一再巧设机谋,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实甫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西厢记》,其中红 娘的形象更加聪明可爱。人们以“红娘”代称媒人,显出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说媒不是一件轻松事,这从媒人被人雅称为“冰人”、“冰 斧”就可以知道。据《晋书》记载,孝廉令狐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丫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索解释这个梦说:“你在冰上同冰下的人说话,这象征着你在调 和阴阳,调和阴阳就是做媒介,你将会给别人做媒。但这媒不容易做,要用你的热情把冰融化了,男女双方才能成婚。”看来,做媒是需要热情和毅力的。
旧式婚礼中,媒人还称为“伐柯人”,说媒则是“执柯”,这就肯定了媒人是必不可少的角色。《诗经》咏叹道:“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它的意思是:“怎样才能砍下大的树枝?不用斧头砍不断它;怎样才能取到妻子?没有媒人成不了婚。”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而且必须做到既基本上准确地向男妇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 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乐于达成嫁娶的协议。就是说,要生就一张“媒婆嘴”。做媒人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 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习惯上男女两家都有义务招待媒人,乡下人说“媒百餐”并不是夸张。可见其 奔走撮合之勤。
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他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 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以后常来常往,成为 故旧;媒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说成一桩媒,媒人可以得到一些钱财,称之为“谢媒礼”。这笔钱一般由 男方支付(如果是男到女家,则由女方支付),在成亲的前一天,连同送给媒人的鸡、肘子、鞋袜、布料一起送到媒人家。媒人第二天一定要去引导接亲,称之为“ 圆媒”或“启媒”、“发媒”。谢媒钱的多少,视主家经济状况自行决定,但无论多少,均需用红纸封好,称为“红包”或“包封”。红包上习惯写上“包封签子 ”。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2:12:55
中华传统婚礼仪式程序(简)
一、仪式之经典——古代六礼
二、器嫁与上头——出阁序曲
三、催妆与铺房——婚礼前奏
四、避邪与跨鞍——亲迎之路
五、拜堂与合卺——花烛之夜
古代迎娶礼节
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給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紅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將大小聘、金飾、礼单点交女方家長,女方親友將禮物收好,並在神明桌上陳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長輩請男方親屬依長幼入座,新郎居末。準新娘由一好命婦人引導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來賓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贅則面向內)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稱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隨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紅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給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2:14:06
传统结婚礼仪(详细)
婚礼前夕:延承古礼的传统婚礼,为各种婚嫁礼仪中最复杂、却也是别具意义的一种。 但由于现代新人多数缺乏这方面知识,或时间上不许可,所以选择以传统婚礼做为结婚方式的新人已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婚礼前的准备工作即十分繁复
一、祭拜:男方家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将举行。
二、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床母。
婚礼当天更是千头万绪--
一、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应该先祭拜祖先。
二、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尤以6的倍数最好。
三、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四、食姊妹桌:新娘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姊妹一起吃饭,表示离别,大家都要说吉祥话。
五、请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上有瓜子、糖果)恭候新郎、新娘下车后,应给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六、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候之后,应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姊妹或女性好友要拦住新郎故意阻挠,不准其见到新娘,在经过新郎苦苦哀求后,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在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都以999元红包礼成交,意喻「长长久久」。
七、盖头纱:新郎给予捧花之后,应将头纱放下,将新娘挽出大厅。
八、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九、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所以头不能顶天见阳光,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像这一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十、礼车:礼车上方悬绑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着萝卜,以示「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筛,用以驱逐路上之不祥。
十一、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生肖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礼。
十二、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门时,绝对不可向女方的家人说再见。
十三、泼水:在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泼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十四、掷扇:礼车起动后,新娘应将扇子丢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去,掷扇后必须哭几声,且在礼车之后,可盖竹筛以象征繁荣。
十五、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则燃「炮城」庆贺告喜。
十六、摸橘子:礼车抵达后,由一位带着两个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然后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留到晚上让新娘亲自来剥,意谓可招来长寿。
十七、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褔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十八、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所以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十九、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过火盆意谓去邪,踩碎瓦片则比喻过去时光如瓦之碎。
二十、敬茶:男方家中之长辈将新娘介绍给家中认识,此仪式即是承认她成为家中的一员。
二十一、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送入洞房。
二十二、进洞房:以竹筛覆床上,桌上置铜镜以压惊,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揭开新娘头纱,两人合饮交杯酒,并共吃由黑枣、花生、桂圆、莲子等物做成的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二十三、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而新娘更是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都病倒在床上。
二十四、观礼、喜宴:目前一般人均采取中西合璧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时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宴服,至各桌敬酒。
二十五、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餐厅门口送客,须端着盛香烟、喜糖之茶盘。
二十六、吃茶:一般宴客离去后,由男方家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二十七、闹洞房:双方新人可借故戏闹新人增添新婚喜气
作者:范尼不是德鲁伊 回复日期:2008-10-24 22:28:22
很好 出书吧
作者:好孩子 回复日期:2008-10-24 22:29:10
记号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2:31:33
婚宴座位如何编排
主席: 男女家各设一席主席,可免顾此失彼。 新郎、新娘座位应是男左女右。 伴郎和伴娘的座位应安排在新人身旁。 长辈和比较亲近的亲人如双亲的兄弟姐妹或祖父、祖母的兄弟姐妹,都应该尽量安排在主人席或重要的位子。
副主席:安排给其它长辈及亲戚,如︰伯父、舅父、同辈或表兄弟姊妹等。
其它座位:根据男女主桌的位置,把女家和男家的宾客分为左右两排,男左女右。 把宾客分成姊妹组、兄弟组、同事、同学、普通亲友和社团朋友等类别,尽量给同一类别的宾客分配一至两席,并编定台号。 将座位表张贴在接待处,方便宾客对号入座。
请宾客在签名布留名时,可顺便记下宾客到达的情况,遇有太多宾客临时缺席,就可在入席前将已到场的宾客巧妙地集合在一起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2:33:00
一场乘舟过河而来汉服复古婚礼
等待新人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2:38:29
乘舟而来
乘舟而来

吹奏迎亲乐

大花轿

新郎官、新娘子

作者:飞翔的鱼雷 回复日期:2008-10-24 22:42:19
支持楼主。我们中华文化哪怕千百年也能复兴,以犹太人做榜样,那么满遗妄图断我中华历史,做他的春秋大梦去吧
作者:纳兰小刀 回复日期:2008-10-24 22:42:31
大轿子。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2:43:19
司仪
司仪

拜天地

夫妻对拜

夫妻互敬

作者:亚洲瑞士美丽皖南 回复日期:2008-10-24 22:43:18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2:45:30
全家福
全家福

作者:我不要别人代表我 回复日期:2008-10-24 22:46:12
此贴必火
广告位招租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00:33
婚典俗信
礼、俗不可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一大特色。许许多多的礼节、仪俗都是靠俗信来支撑的。
婚礼上的"道具"很多,其中大项的是喜棚和喜房。喜棚是为了设宴招待客人所搭的临时建筑,也叫"酒棚"。这是喜事的门面,所以要搭得讲究、 漂亮,突出喜庆的气氛。比如窗框要漆成红色,窗的四角绘彩色的蝙蝠象征"福",娶亲的正中绘红双喜字;嫁女的正中绘单喜字。门框上要贴喜联,比如"易白乾 坤定矣,诗云钟鼓乐之","吹笙堪引凤,攀桂喜乘龙",横批则写"天作之合","龙凤呈祥"。
喜房:也就是洞房,是新婚夫妇的居所。通常做新房的是正面靠东的房间,民间说新妇娶到东房则"敦敦实实"。新房的门口照例要贴喜联,窗上 要贴双喜字,就屋顶角也要贴几个喜字。桌上则要放一些祝福早生子、多生子、生贵子的红枣、花生、石榴、桂圆等等。
撒喜床是在闹洞房时,由新郎的嫂嫂表演的一种边歌边舞的游戏,嫂嫂手托盘子,盘内铺红纸,红纸上放栗子、枣、花生、桂元等物。新娘坐在床上,嫂嫂抓干果往床上撒,边撒边唱。闹洞房的众人听了嫂嫂的歌唱,也随声附和,洞房中欢声笑语彻夜不断,嬉笑打闹声一浪高过一浪。
撒喜床的游戏是一种群体民间游戏,所有闹房的人都是演员,而嫂嫂是主角,其他人都是配角。 因为主角要担负起活跃洞房气氛的任务,责任重大。所以,这个主角是要经过娶亲人家精心挑选的。其重视程度,与选择婚礼司仪一样慎重。在娶亲之前,新郎的全家人在同宗同族、街坊邻居的嫂嫂辈中逐个挑选。有些地方选一个,有些地方选两个。
选出的这个撒喜床的主角,首先要儿女双全的"吉祥人";还要能唱曲,会编词;再者,要口齿伶俐,头脑灵活,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另外, 因为,撒床时间长,歌词篇幅也长,况且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临场发挥,故而撒床人记忆力要强,能正确运用歌词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场景描绘出来,受这些条 件的约束,筛选出的嫂嫂自然是技高一筹了。
作为嫂辈们,能受到娶亲人家的器重,
马鞍 :多放在男家门口,花轿来到的时候,新人从花轿中出来,必须双双从鞍上跨过,取"平安"之义,故而有些地方的仪式歌说:"新人跨马鞍,一世得平安!"
斗 :放在男家院中或香案上,盛五谷、红纸封口,或插入弓箭、秤杆。意思是"粮食满仓"。
镜子 :或用来装饰花轿,或由新娘来的时候揣在怀里,或放在斗中,意思是照妖驱邪。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02:05
“回门”知多少?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后,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的父母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象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婚礼上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得亲切热忱,彬彬有礼,见人先打招呼,以礼相待。
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不要急于回家,应再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03:58
入洞房是“黄帝”定的规矩
人类从洞穴式居住过渡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但入洞房这一名词至今仍未改变。人们把结婚仍然称为“入洞房”,从来没见过谁把“入洞房”改为“入楼房”。传说,这是我们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黄帝改“群婚”为“一夫一妻制”黄帝战败蚩尤,平息了战争,建立起部落联盟,制止了群婚,结束了野蛮里代,人类文明时代最初就从此开始了。
过惯群婚的人类时代,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在五千年前,恐怕也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对刚刚统一了的部落联盟来说,群婚制度 存在着极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事件,不光男抢女,也有女抢男。新联盟的部落之间,经常为抢婚发生打架斗殴。时间一长,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间又 有重新分裂的可能。黄帝为这件事经常愁眉不展。他找来身边的大臣常先、大鸿、风后、力牧、仓颉等人。多次商议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大家谁都没有 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黄帝发明“洞房”来维持婚配秩序
有一天,黄帝随同一群大巨巡察群民居住的洞穴是否安全。突然发现一家人住着 三个洞穴,为了防止野兽侵害,周围用石头垒起高高的围墙,只留下一个人能出进的门口。这个发现立即引起黄帝的兴趣。当天晚上他就召来身边所有的大臣。黄帝 说:“我有个制止群婚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都议论一番,看行不行”。众臣都叫黄帝快讲。黄帝说:“今天咱们看了群民们居住的洞穴,我想,制止群婚的唯一办 法,就是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夫妻,结婚时,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前来祝贺,举行仪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夫妻相拜。然后,吃酒庆贺,载歌载舞,宣告两人已经 正式结婚。然后,再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里亲人送,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 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今后,凡是部落人结婚入了洞房的男女,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为了区别已婚与未 婚,凡结了婚的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人们一看,知道这女人已结婚,其他男子再不能另有打算,否则就犯了部落法规。”
黄帝讲完这个主张,立刻就得到常先,大鸿,力牧等人的支持。众群建议叫仓颉写个法规,公布于众,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人们都争着为自己儿女挖洞穴(房)、垒高墙,凡儿女们一婚配,举行仪式后,就把他们送入洞房。群婚这一恶习就这样逐渐消失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06:31
“蜜月”来自于两人的“逃婚”和“吃蜂蜜”
但是,千百年来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彻底改变过来。也有一些群民一时不习惯一夫一妻制夫妻生活。据说,有一对狩 猎能手,男的叫石礅,女的叫木苗。两人由双方家长说好婚配。举行婚礼后,双双送入洞房。生活了不到十天,石礅开始觉得整天只陪伴一个女的,有啥意思,还不如群婚好,喜欢哪个就陪哪个,一天可找两三个。木苗也觉得入了洞房不自在,整天陪着一个男人过,实在没乐趣,不如群婚自由自在,看上哪个男的就相爱几天。 过几天不喜欢了再找别的男人,多自由,由于两人都产生不愿过一夫一妻制生活的念头,有天晚上,趁着深更夜静,两人双双越墙,各自逃跑了。
石礅和木苗都逃进了大森林,一时找不见有人烟的地方,心越急,路越迷。身上又没带狩猎工具,生怕野兽侵害。天亮后,又渴又饿,两人不知不觉地又走到一起了。为 了保存生命,两人只好相依为命。整天摘野果,采蘑菇充饥。因迷路,一时走不出大森林,真不知如何是好?现在,他俩才意识到,眼下谁也离不开谁。有一天,两 人实在又渴又饿又累,双双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一群蜜蜂在他两头上嗡嗡盘旋。石礅折了一根树枝,左右乱打,驱散蜂群。不料蜜蜂发怒,把两人蜇得鼻青脸肿。 石礅发现蜂群是从树缝里钻出来,取出随身带的击火石,他叫木苗拾干柴,迅速点燃一堆大火,他俩从火堆里抽出火棍,朝着大树身上裂缝,一个劲燃烧。刹那时, 蜜蜂烧毁了翅膀,再也飞不起来。火焰从树缝伸进去烧毁了蜂巢,蜂蜜从树缝渗流出来。开始,他两人不知流出是什么东西,只是闻着芳香扑鼻,石礅用手蘸了一 点,放进嘴里用舌头一舔,非常香甜。他又叫木苗尝了一次,二人断定无毒,赶忙拾了一些树皮,把流出来的蜂蜜全都盛起来。两人只好整天在森林里采蘑菇,蘸蜂 蜜充饥。就这样在大森林里度过了整整一个月,幸亏被黄帝手下狩猎能手于则发现,才把石礅和木苗救回来。
小两口在大森林里经过一个多月折腾,心惊受怕,整天提心吊胆,只怕野兽前来袭击。谁也不愿分开,谁也离不开谁,夫妻感情越来越深,才真正懂得了爱情的滋味。回到部落后,石礅和木苗再也没有分 开,小两口从此建立起一个幸福家庭。这就是“入洞房与度蜜月”的来历,一直流传至今。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07:43
拜堂与洞房的典故
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 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雁北大同一带,拜堂时新郎拜,新娘却不拜,与常俗殊 为不同。
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晋中、晋南等地,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还要在门口贴喜联,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忻州等地,洞房门头还要挂一个面塑兔子。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 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火,俗称“长命灯”。雁北平鲁一带,入洞房之后,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虚射,名为“撵白虎 ”。晋中、晋南的一些地方,则把弓箭悬挂在墙上。民间认为,洞房易受邪魔侵扰,如果不禳解、镇压,就会出现异常事故,于新郎、新娘不利。
晋中祁县等地,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并肩坐炕沿上,由“全福人”招呼,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上。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盖头红”,然后退出。 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为她另换一双。所谓“换新鞋,就新范”,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受婆家约束。忻州河曲一带,新郎挑去新娘 的红盖头以后,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俗称“上头”,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了。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谨)礼”。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山西各地风 俗稍异,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新娘共喝一盅酒,称为“玉皇酒”,又名“和好酒”;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郎、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合婚面”。
新婚之夜,晋南一些地方还有“踩四角”的习俗。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踩时,还要有人在旁边念诵赞语:“踩,踩,踩四角,四角娘娘保护着。娃多着,女少着,婆夫两个常好着……”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10:01
结发夫妻的由来
在浙南有关于“结发夫妻”有“束发托身”与“投丝慰情”的民俗。所谓“束发托身”就是元配夫妻择日完婚时,男方要送庚帖,女方要回庚贴。庚贴上写明姓名、出 生日子时辰和完婚时间。女方回庚帖时,附上一束头发,用红头绳扎着,作为定情托身、以身相许之物,以示结发同心,百年好合。而“投丝慰情”则是结发之夫 妻,男人溺水死亡,尸体寻找无着时,妻子得剪下一束头发,缚在石头上,投入出事的地方,借此慰藉结发之情。结发夫妻的习俗,相传这是古时有个皇帝登基时留 下来的。
说是皇帝登基的头一夜,为担心胡子太短,无法入睡(古代男人是以胡须长短衡量人的学识的)。身边的娘娘聪明过人,她剪下自己的头发,仔细地接在皇帝的胡须 上,一夜工夫,使皇帝的短胡子成了长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时,手捋胡须,接受臣子朝拜。臣子惊叹皇帝一夜之间,胡须过脐,真乃“真龙天子”!娘娘剪发结皇帝的胡须成为结发夫妻的由来。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11:33
结发夫妻的由来之二
中国古时候结婚时,新郎把新娘接回家后,举行结婚仪式,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最后饮合卺酒,又称交杯酒。后来又发展成合鬓的仪式,即夫妻并坐,将两人一缕头束在一起,“结发夫妻” 一词由此而来。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我们常听到“结发妻”这个词,“结发”的原意是:“始成人也,谓男年二十,女年十五,时取笄冠为义也。”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 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 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我们国家有许多地区把未成年的女子称“丫头”,在古人写的许多小说里也可以看到这个称喊。另外在旧时也有称“丫头”是大户人家的婢女丫鬟。“丫头 ”也含有亲昵的成分,有长辈们笑着这样称喊晚辈的:“你个死丫头,连一点小事也做不好!”在古时候,丫头的真正意思是指女子的一种头发梳理样式,这在今天 的电影和电视里常常可以看到,譬如在电影《红楼梦》里侍奉主人的丫鬟们的发型样式,把头发分别梳成左右对称的双髻翘在头顶上,就象是个分叉的丫字那样,古 代程宗洛的《扬州竹枝词》里有:巧髻新盘两鬓分,衣装百蝶薄棉温。等到女子长到十五岁,就会给她行笄礼,也就是“笄簪子礼”,指的是女子十五岁谓之成年。 笄字:本义,古代盘头发或别住帽子用的簪子,意既现在可以头发盘起来,然后再用“笄”簪好,古时谓之“及笄之年”。男女到了成人的年龄,按古代的说法也就 是指他们可以结婚成家了。
古人在进行冠礼和笄礼的时候,是非常庄重严肃的事情。只所以有“结发妻”这个词,意思指原配妻子。结发又称束发,古代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因以指初成年。 结发又含有成婚的意思,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故称。一对新夫妻在洞房花烛之夜时:“交丝结龙凤,镂彩结云霞,一寸同心缕,百年长命花。”意思是:两个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绺头发,然后再把这两缕长发相互绾结缠绕起来,以誓结发同心、爱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离。古往今来,虽 有那“一寸同心缕”绾结同心和“百年长命花”的美好想往,然世事多舛,生活里难免会有象古时候的闺怨词里说的那样:本是结发的欢娱,怎做了彻骨儿相思?女 人们总是把她们的爱情期盼、美好心愿都小心翼翼地缠绕到发丝里,拥有满头乌黑闪亮的秀发,再加上她们巧手梳理的发型样式,在一定意义上讲,那是赢得爱情幸 福的期盼和保证。
在这“结发”词里用的“结”字是最蕴涵妙意的,在今天,我们每个家庭的客厅里大概都会悬挂着几个“中国结”,在新婚的洞房里也会看到火红色的“同心结”。 结字的意思含有牢固、结合、结伴。古时候,“结”通“髻”,意思是总发。髻,挽发而结之于顶。唐代女诗人晁采写有一首《子夜歌》:“侬既剪云鬟.郎亦分丝 发。觅向无人处,绾作同心结。”在古时候,新婚洞房里妻子头上盘着的发髻,她自己不能解,在古籍《仪礼•土昏礼》中记载着:“主人入室,亲脱妇之缨。”意 思是只有丈夫才能来解开盘着的发髻,然后相拥相抱、恩爱缠绵、如胶似漆。后来,人们就称首次结婚的男女为“结发夫妻”。
我国汉代时期,那时候举行葬仪有这样一个风俗,如果结发妻因故早折,做丈夫的就会把他们结婚时用的梳子掰开分为两半,在上面还留存着妻的青发几缕,把另外 一半随葬入棺,以表示生生不忘结发之妻,纪念结发之恩爱情深。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里写有:“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虽然这首诗写的是以封建家长制度为背景的悲剧故事。那时候彼此相爱的情人,如果女子们把她自己的一绺青丝送给男子作定情物,则形同她已经把身体交给男子那样的重要信物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13:24
结婚双“囍”的来历
现在,每逢人们结婚办喜事儿总要写上两个大红“囍”字,挂在门前,以示庆贺。其实,这大红“囍”字还有个来历呢!
相传,从前有个叫有喜的读书人,他苦读十年,就去进京赶考,可连考了两次,都名落孙山。这一年,他还不死心,又想去试试。 这天,他路过一个小村,看见一个员外家门前贴了一副对联。有喜上前一看,这对联好生奇怪,只有上联,下联却是一张红纸,一个字也没有。那上联写的是:“走马灯,灯马走,灯灭马停蹄。”有喜站着看了一会儿,也没多想,就赶快上路了。
有喜考完试,就把路上看到的怪事,同主考大人说了,主考大人听后哈哈大笑,说:“人家那是一副求婚的对联,谁要能对出下联,就能作上门女婿,那家小姐必定有才学,你何不补个下联,上门求亲呢?” 有喜一想,主考大人说的也有道理,前两次,都没考中,这次大概也白搭,干脆成个家算了。回去的路上,有喜又走到那个员外家门前,一看,下联还空着,他就拿出笔墨,在那红纸上写了起来。有喜正写着,老员外正好出来了。
这员外姓龙,有个独生女儿,名叫龙喜凤,喜凤从小好学,知书达礼,学问很深。早先,女子一过十二、三,父母就张罗着给找婆家,可喜凤非要自己找不可。龙喜 凤到了十八岁,就在家门前写了这副对联,到现在都快一年了,也没人来填那下联,龙员外也挺着急。今儿个他出来散心,正好看见有喜在填那对联的下联,心里很 高兴,只见那下联写的是:“飞虎旗,旗虎飞,旗卷虎藏身。”再一看有喜,一表人才,长得挺俊俏,就领着有喜来见喜凤。
龙喜风一见有喜长得挺精神,再一听他说话,出言不凡,知他是个有才有学之人,就满口答应了下来。 二人刚要拜堂成亲,忽然外头锣鼓响了起来,原来有喜考中了状元,主考大人亲自来接他进京。主考大人一看这亲事,十分高兴地说:“两趟喜事凑到一起了,真是双喜临门。”
龙员外一听这话,忙把家人叫来,在门头上又写了两个大喜字。主考大人看了又看说:“不妥,两件喜事紧挨着,两个喜字也应当挨着。” 龙员外一听,忙说:“言之有理。” 于是把两个喜字挨到了一起,变成了沿用至今的“囍”字。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14:48
蒙红头与新娘
在我国民间,尤其是旧时结婚,新娘子的头上都要蒙上一块红布,以保佑新娘子平安入洞房。
相传,姜子牙在封神时将殷纣王封为喜神,专管人间的婚姻,谁家结婚都得请他送喜。可是纣王当了喜神却没改老毛病。他去送喜时,看见哪个新媳妇长得好,就 抢回天上给他做小老婆。百姓都非常气愤,可是娶媳妇不能不请喜神,大家无奈,只好求姜子牙帮着想办法。姜子牙告诉大家:要给新媳妇蒙头红,新媳妇一进门就 要放鞭炮,大家照这个办法做了,果然纣王一见新媳妇蒙着头红,一听鞭炮响,就吓得赶快驾云回天了。
原来,武王伐纣时是打着一色的大红旗进 军段都的,纣王死后脑袋又被挂在红旗上,而当初两军交战时,纣王又挨过姜子牙的神鞭,所以,纣王一见蒙头红,一听鞭炮响,以为是姜子牙打着红旗,用打神鞭 来打他呢。就吓得赶紧往天上跑。因此,以后娶亲的人家都给新媳妇蒙上头红,再放一挂长长的鞭炮,以驱走纣王,把新媳妇平平安安接回家。久而久之,头红也就 成了新媳妇的护身符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18:44
撤帐
撒帐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一项礼仪,它最初的意义是辟邪煞,保佑新婚夫妇。
宋代的《东京梦华录》中说:“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向右,女向左坐。妇以舍钱彩果散掷,谓之撒帐。”《戊辰杂抄》说:“撒帐始于汉武帝。李夫人 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饮合卺酒。预告官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由此可见,撒帐以兆得子的习俗始于西汉。《新 知录》中记载:“汉、京房之女,适翼奉之子。房以其三煞在门,犯之,损尊长,奉以麻豆谷米禳之,则三煞可避。”从这以后,凡新人进房,以麻米撒之,用来避 邪煞,这个习俗也起源于汉代。
现在一些地方仍保持着这种撒帐习俗,撒的东西不仅有枣子、荔枝、栗子、桂圆和花生,也有用五谷和红纸屑的。不管怎样,撒帐的习俗表达了人们对新人未来生活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不免有避邪煞的观念。从而,撒这一习俗实际上成了新人的护身符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20:31
中国古代皇后的婚检
男女婚前进行身体检查,很多人以为是现在才有的事情,其实在我国古代就有这方面的例子了。据古籍《汉杂事秘辛》记载,东汉时期的汉桓帝要立大将军梁商的女儿梁女莹为皇后。成婚之前,汉桓帝特地派女官吴婀来到梁大将军的府上。吴婀一进门先是观察梁 女莹的走路姿势,觉得其身材匀称,姿态娉婷,无可挑剔。接着,吴婀便请梁女莹进闺房,要梁女莹脱衣后,再仔细检查其身体的各个部位。
出身豪门贵族的千金梁女莹不依,吴婀无奈,只得出示“上方宝剑”吓唬说:“这是皇上的圣旨,也是皇上选后的规矩,谁想当皇后,就得脱去全部衣裳,让我仔细检查。”企盼着当皇后的梁女莹,这才勉强走入闺房接受检查。
女官吴婀先是检查了梁女莹的双乳形态和质地,又闻嗅其身有无狐臭,接着还仔细查看了肚脐的形态、深浅,其肩宽、腰围,臀部的弹性,大小腿的肤色、长度,脚弓,以及手指和脚趾的颜色。最后是有关病史的认真询问。
体检未见异常后,吴婀又检查了梁女莹的五官和头发等,几经反复,最后让梁女莹三呼“万岁”,以此检查其声带发音如何。公元147年6月,梁女莹正式入宫,8月被立为皇后。这可能就是有文字记载的我国古代皇后的最早的一例婚前检查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24:32
一场读圣旨抛绣球拜天地的复古婚礼
新郎参加科举考试

宣读圣旨,钦定状元郎

抛绣球

射出乾坤箭,婚后生活前途无量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26:43
郑州一对新人在开封清明上河园举行传统婚礼,再现宋朝状元郎迎亲盛况
看过各种各样的花轿迎亲,这个传统婚礼或许比以往任何一个都更完整
新郎科举考试→官员宣读圣旨→状元郎抢绣球娶新娘→新娘跨火盆过马鞍→新郎射出乾坤箭→新郎新娘拜天地→拿秤挑起红盖头
于公子刚刚考取了丙戌年新科状元,便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去周员外家参加抛绣球招亲了。
这可不是在表演节目,一对郑州新人在开封清明上河园里举办了一场原汁原味的传统婚礼,这是他们婚礼中的一部分。
新郎官于公子是郑州人,和南方姑娘周姑娘一起在广州工作。为了给新娘子一个难忘的婚礼,新郎官的家人策划了一场传统的宋朝婚礼。
按照婚礼议程,于公子先在四方院前参加了丙戌年科考。金榜题名后,他穿着大红的状元袍,骑着高头大马,由乐队敲锣打鼓开道,赶往周员外家参加抛绣球招亲。
11时30分,周员外家的两层小楼下挤满了抢绣球的人。周家小姐半遮脸庞走了几个来回,看准于公子后,把火红的大绣球用力抛出。惹得楼下的人笑闹着挤做一团争抢绣球。
随后,新郎官牵着新娘子跨过马鞍、火盆,进了于府大门。在传统民俗中,这意味着平平安安、红红火火。
于家二老身穿华贵的汉服端坐在中堂,待新娘子给二老敬了香茶,夫妻拜天地后,新郎官用一杆秤挑起了红盖头,意味着娶了个称心如意的妻子。
负责策划这场传统婚礼的司仪张小姐介绍,这场婚礼全部是按照宋朝时民间娶亲的风俗来办的。从租大巴去开封,到婚礼服装和道具、酒宴(含50人)等的提供,全程算下来,总花费为一万五,比常规婚礼少了一半费用
夫妻对拜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29:40
奇特婚俗
奇特婚俗之闹洞房解衣扣(锡伯族)
锡伯族的婚礼以热闹著称。新娘到男方后,先举行拜天地的仪式,然后进入洞房由伴娘和男方嫂嫂为其梳头。锡伯族的姑娘梳一根辫子,正背中间垂下。做新娘要将一 条辫子梳成两条辫子,盘在头上。晚间闹新房时,邻居青年都到洞房唱歌,并拿出一根羊骨头让新郎新娘去抢。闹洞房要到深夜才结束,离去之前,青年们要将新婚 夫妇衣服的扣子解开,如果新郎害羞,不让解衣扣,大家便会大声喊:“这是老人们的嘱托!”闹洞房者将两人外衣的扣子都解开然后才会去。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31:04
奇特婚俗之舅舅试新郎(门巴族)
门巴族举行婚礼当天,新娘装扮一新,由兄弟姐妹和姑舅等亲戚簇拥着前往男家。新郎一方早已请媒人带着几个机灵的人去路上等候迎亲,他们拿着几竹筒酒,请新娘 中途喝三次。竹筒边抹上酥油,象征吉利。新娘一行进村,新郎父母马上请他们进屋坐下,摆上酒菜款待客人。酒菜必须先放在新娘舅舅面前,因为他是最尊贵的客 人。这时,新娘的舅舅看着摆好的酒菜却不吃,故意挑毛病,什么酒酿得不好、肉切得不匀、你们这是看不起我等等,每说一句,就用手猛击桌子,假装生气的样 子。新郎家就得向他道歉,重新布置酒菜,直到舅舅满意了,大家才开怀痛饮。其实,这是舅舅戏剧性的挑剔,为的是考验男方和新郎的诚意。席间新娘轮流给大家 敬酒,大家还有请新郎新娘对饮,比比谁喝得快。据说,谁喝得快,谁将来在小家庭中的权力就大。酒席中,大家还尽情歌舞,祝愿新人幸福满。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32:44
奇特婚俗之一年只有两天可以结婚的占里人
在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的从江县,有一个侗族的自然村落叫占里。它隐身于海拔380米的都柳江沿岸四寨河口北上的山谷间,距从江县城仅20公里,土地面积大约为15.97平方公里。
占里人作为侗族的部落之一,他们的婚姻也像其他侗寨一样采取对歌、“行歌坐月”和跳芦笙舞的方式来实现。然而,与众不同的是,占里人的婚姻却只是在本寨 内部进行。也就是郎不外娶,女不外嫁式的“寨内兜外”式的内部婚姻:即同兜不能结婚,即使结婚,也必须三代以上,且绝对禁止姨表婚、姑表婚。 (“兜”,侗语,指的是按照血缘的亲疏远近结合而成的族内通婚集团组织)
不但如此,占里人还提倡晚婚晚育。男子一般最大为26岁,最小为20岁;女子最大为27岁,最小为19岁。在其他地方或其他民族,普遍都认为结婚太晚是 因为找不着女人而误了婚龄,认为是一种抬不起头的事情。而占里人则恰恰相反,他们认为,谁结婚越晚,倒反而成了一种荣耀,也就因此而成了被仰慕的对象。
男女双方结婚后,女的并不急于“落居夫家”。平时只在农忙季节或是夫家遇上大的事情需要媳妇帮忙的时候,女方才在夫家作短暂的停留。只有到了女的怀了孕 或年纪已大时,才完全在夫家定居下来。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他们认为结婚和生育完全是一种因果关系,结婚也就意味着要生育。而同时他们也认识到,晚育对于妇女的身心和孩子的健康皆是有益的。
一年内只有两天能结婚 .占里人结婚的时间是统一规定的,即就是只能在农历2月16日和12月26日这两个日子里,其他时间都不允许结婚。这在其他地区和民族里也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夫妻双方均不能离婚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35:42
奇特婚俗之童养媳
童养媳是中国颇有特色的一种传统婚俗。它是指有儿子的家庭,抱养人家的童女为养女,等到儿子与养女达到结婚年龄,使他们完婚成亲,俗称圆房。由于这种媳妇来 时年少,需要长大成人后才可成亲,所以又叫待年媳。当然,还有叫等郎媳的,乃是男方还没有在娘胎里酝酿,父母就为其领养媳妇的,其功能约相当中国人给女孩子起名招弟,一切尽在不言中。
童养风俗在我国古已有之,《三国志》载:“该诅国女,至10岁,婚家即迎之长养为媳。” 宋代之后,这一风俗便开始盛行。盛行的原因,还在于它的经济性。贫家生女,养不起,即送小康人家,少不得,还能换得几斗米谷。而男方呢,并不是凭空做好 事,而是不愿掏太多的聘礼,或者说,掏不起聘礼,市场就这样形成了。尽管男方抚养儿媳需要开支,但日常花费不成问题,用不着一下子拿出那么多的聘礼与聘 金,相当于在银行存钱,化整为零,零存整取,再说了,男方家可能还要沾点便宜,因为童养媳在夫家,要参加繁重的劳动,既是童工,又是义工,家务活都包给她了,甚至得抱养自己的丈夫和有些夫家,贪图女方的劳动力,常常抱过大的媳妇儿,所以,民间有“十八岁大姐九岁郎,晚上睡觉抱上床,不是公婆还双在,你做 来我做娘”的“小女婿”歌谣。还有更差劲的:“十八岁大姐周岁郎,高矮个子一般长,白天喂吃又喂喝,晚上帮他脱衣裳,来尿糊屎我侍候,说是老婆象他娘 ”。如果说倒插门女婿的日子不好过,那童养媳更苦了。郑板桥诗云:
小妇年十二,辞家事翁姑。
姑令杂作苦,持刀入中厨。
析薪纤手破,执热十指枯。
姑曰幼不教,长大谁管拘。
今日肆詈辱,明日鞭挞具。
五日无完衣,十日无完肤。
吞声向暗壁,啾唧微叹吁。
岂无父母来,洗泪饰欢娱。
一言及姑恶,生命无须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38:19
奇特婚俗之接亲拦轿(客家风俗)
接亲是客家人的一件大事,很讲究。一要选黄道吉日,二要选时辰,三要讲礼节,一切都要大吉大利、喜上加喜。特别忌悔的是接亲――出嫁的时间不能太晚,太晚了 会被人骂成“夜轿子抬“。不仅如此,如果同村一天中有两家娶亲,就要争祠堂,据说,先到祠堂拜堂,运气好。因此,男女双方一大早甚至半夜里就起来做准备, 以免被人骂出亲时女方家也不会在讲礼品数额时拗住不放,会很通情达理地放行,以免落在别人后面进祠堂拜堂。
客家人接亲很有趣,不仅有唢呐、花轿、抬嫁妆的笼箱,并且有一对七、八岁的童男打旗翠。旗翠是两根长而细的苗竹子,尾上留下一些枝叶,竹子的顶端扎上一红绸带,将两根竹 子系在一起。客家人对此还留下一首流传很广的民谣:“旗翠打得高,米馃尽你挑;旗翠打得矮,米馃尽你傣(吃之意)。”大人们经常会戏笑打旗翠的小孩,小孩 也不懂大人们的意思,只是傻笑。这一风俗在别的民系中很少见。一路上吹着唢呐,打着旗翠,抬着花轿,扛着嫁妆,放站爆竹,人不见,声先到,好不热闹。
接亲要请礼宾,礼宾代表新郎处理一切事务,实际上是与女家专门对各种礼金讲价钱的人。价钱讲好了,自 然也就出嫁了。礼金主要是因出嫁需付的金,如“巴礼”,即把新娘背上轿的礼金,这个礼金最贵,其余以此类推。还有为新娘穿嫁衣裳,穿靶子等等都要礼金。新 娘的嫁妆,每托运一件东西都要给礼钱。特讲究的是“子孙桶”,即小便用的木盆,这一嫁妆一定要女家置成,并要男孩子搬这个木盆。
客家人接亲时有撞坏轿的习俗。花轿快到女家时,女家的在春们人唆使孩子们,选择一个路窄的地方,用板凳将路拦住不让花轿过。这时,男方负责礼金的礼宾会所早已准备好的小红包,红包的钱很少,一般每个红包二分、五分、一角硬币不等,撒在地上,让孩子们去抢,趁孩子们抢钱时,花轿就越过障碍。有经验的,机灵的孩子会商量好,一些人抢红包,另一些人仍拦住花轿不放,接亲的人便一次次地撒小红包。到一定时候,花轿仍过不去,大人们觉得差不多了,便会出来干预,于是花轿顺利通过。
当花轿放在庭院中央时,被嫁的女子正在哭嫁,而且是哭到了高潮,之后,便要人背她上轿。男方要给背新娘上轿的人红包,就是所谓的“巴背礼”。背新娘子上轿是很讲究的,或由没结婚的哥哥或弟弟背,或由叔伯背,或由远房的堂叔伯甚至让被人瞧不起的男人背。被嫁的女子及女家都以未结婚的哥哥弟弟背为荧光,这是最高的档次。 新娘从娘家出嫁到婆家,脚不能落地,据说落了地就会被人讲是跟脚婆,名声不好听。即使到了男家祠堂拜堂,也要用簸箕垫在地上,使新娘双脚不沾地。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39:59
奇特婚俗之典妻婚
也叫租妻,历史上广泛流行于浙江、福建、甘肃、辽宁和山西。辽宁叫搭伙,甘肃曰僦妻,在山西被称作挂帐,百姓也有叫“拉边套”的 就是丈夫把妻子出租给需要老婆的人。时间长的叫做典妻,时间短的称租妻。《全国风俗大观》记述:“贫苦之家蓄妻不得温饱,可以租之于人,共订合同,半载或一年、三年,以本夫之需索,以定时期之长短。期满则退回而已。” 租妻习俗在宋元时代就已流行,沿至明清.典妻规矩,有以下几种:
1) 典妻双方当事人,被典之妻原主和典主,必须得订立典婚书,双方签字画押生效。一式两份,原夫和典夫各一份,内容包括典妻原因、期限、典价、子女抚养、归属等。
2) 典妻同样需媒人做证,媒人名字也必须媒人签在典婚书上,以备日后查询。
3) 典妻所生子女跟从典夫之姓,归典夫家所有,典子拥有典夫的财产继承权,亦可列入典夫家谱。
4) 典妻的婚礼多在夜间举行,摆宴请客,洞房礼俗一如其它,但并不张挂彩灯。
5) 在夫妻关系与母子关系方面,典妻婚与其它类型的婚姻形式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它的临时性决定了它的特殊性。首先,它是特殊的夫妻关系,典妻一般 住典夫家中,但也可以住原夫家,每个月到典夫家同居若干天,同居时原夫要回避,不能象亲戚那样,去典夫家串门唠磕什么的。其次,典妻的主要功能是生子,原则是留子不留娘,子只能承认典夫之妻为娘,浙江某些地区,典子称自己的生母为婶 婶。有鉴于此,典妻又称租肚皮。第三,典妻乃是以人为物,论价典租。租金的多寡,自然要根据物品的质量、市场的行情来定高低,如此,女人的年龄、容貌、生育能力及租时的长 短,都是定价时要参考的。
典妻是穷人与无赖混日子的最后策略,典主一方需要生息子嗣,却无力更娶,典妻一方,为生计所迫,要动用最后的资 源。既然是经济买卖,那么就可能有纠纷,甚至比普通买卖还要麻烦,《元典章》载:其妻既入典雇之家,公然得为夫妇或婢妾,往往又有所出,三年五年期满之 日,虽曰归还本主,或典主贪爱妇之姿色,再舍钱财,或妇人贪慕主之丰足,弃嫌夫主,久则相恋,其势不得不然也。轻则添财起典,甚则偕以逃亡,或有情不能相 合,因而杀伤任命者有之。
典妻容易出麻烦,再者,“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儒家正统思想也容不得大家如此的大做买卖,所以,朝廷与法律 严禁租妻,如《明律•户婚•婚姻》规定:凡将妻妾受财典雇于人为妻妾,杖八十。但是人伦与法律,在经济面前,其抵抗力是值得怀疑的。一句话,你禁你的,我 典我的,民间百姓乐此不彼。近代,浙江地区仍流行这个。中国“左联”作家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就是以民国初年浙东农村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典妻悲剧故 事:主人公是一个善良、温厚的妇人,贫病交加的丈夫为了还债和活命,把她“出典”给一个家道殷实的老秀才,替人家生孩子,她抛下幼小的儿子春宝,来到秀才 家。在秀才家生活了3年,终于完成任务-生下一子秋宝。待回到自己的家,丈夫快要病死了,孩子也不认娘了。
典妻,有点象穷人与不太富的人 之间做的一种偷税漏税的买卖:第一,典主之妻不会生育,或者说没有生育男丁,按当时的社会主旋律,她得主动为夫纳妾。是典一个替自己生子还是弄来一个小妾 与自己分庭抗礼呢?事关自己切身利益,典主之妻当然愿意选择前者-给丈夫弄个临时妾,或者叫钟点妾。第二,典主也乐意,如果能娶回家二个三个的,当然更 好。只是自己的经济能力有限,家中无妻,或者说有个悍妻,那就只好退而求其次,临时把别人的老婆租用一下了。第三,典妻之原主也乐意,充分利用自己手中仅 有的国土资源,以能赚一块是一块的精神奔赴小康之路,也算是取财有道吧。唯有这被典的女人,约等于球,被人踢来踢去,身体与心理都找不着应有位置,该是凄惶!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42:14
奇特婚俗之壮族古老的抛绣球"入赘"婚俗
绣球传真情
广西壮乡,有的地方男女青年恋爱,至今还盛行一种抛绣球活动,壮语叫"飞沱"。这种互抛绣球择偶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在歌场上,壮族小伙与姑娘们自然分成一群一伍,彼此先对唱一阵山歌,拉开适当距离。姑娘们便将各自用花布精心做成的绣球,抛向自己心爱的小伙子。
小伙子眼疾手快,一手抓住朝自己抛来的绣球的飘带,又抛回给对方的姑娘。如果小伙子认为合意,就会在绣球上系上赠物,抛给自己倾心的姑娘。赠物越多,表示小伙子追求姑娘的心情越迫切。 一对青年男女,通过多次歌场对歌,相互认识,加深了解,甚至私定终身。这样通过对歌抛绣球择定的对象,不用媒妁,也无需重礼,使壮族男女青年的恋爱婚姻更回富有诗情画意。
男出嫁女招郎
广西壮族地区还保存一种古老的"入赘"风俗。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县,如田林、隆林、西林、凌云、乐业、东兰、凤山、巴马等县更为盛行。 自愿"入赘"的男青年,常常是家里兄弟过多,或对家庭所在的地区觉得不理想,有离开家乡的愿望。于是他们便千方百计走出家门,到处打听招婿之亲。当相好对象,觉得满意,便大胆地向女方暴露自己的心事,要求和她成亲,经双方同意,便可"入赘"。
而女青年,则是出自孝敬父母之心,立志留在家里供养父母,便串村走寨,先近后远,寻找称心如意的"上门郎"。但他们找寻对象的方式,就没有 男子那样直爽,常常在农忙时节,走村帮工送殷勤,晚上对唱山歌。通过劳动和交往,观察男子的心愿和表现。一旦看中某个男子,便千方百计找寻机会聊天说情。 一经男方同意,一年半载之后,则招之"入赘"。另一种是一些只有女子,没有男子的家庭,父母要求招婿上门。
凡应招"入赘"的男青年,按惯例结婚时不收礼物,不备"嫁"妆,结婚所需一切,均由女方准备。男子"出嫁"那天,家中一般都不举行婚 礼,不摆宴席。但女方的婚礼却很隆重,所有的亲戚朋友,都要前来祝贺,必须杀鸡宰鸭,设宴招待。当晚,家中还大放灯烛,请族中元老围桌商议,按本族姓氏和 同辈男子的排行,给女婿改姓换名,女儿排为老几,女婿也排为老几;日后视为家中之子,同辈和他称兄道弟。即使他的年纪大于兄长,兄长也只能称之为弟。绝对 禁忌"姐夫" "妹夫"之称。以后,子女一律随母姓。
"入赘"的男子,不论在家庭中或在社会上,都受人们的敬重。有能力有威信的,群众可以推选他为村寨干部,享有和本地男子的同等地位。婚 后如妻子过早去世,其本人有家产的继承权,并且家人必须给他另娶媳妇。壮族的这种风俗,虽然源流远古,但它却打破了"重男轻女"的恶习。凡在盛行"入赘" 的地方,人们不论生男育女,都能视为传宗接代的继承者和养老的可靠人。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44:48
奇特婚俗之 先“嫁”后“娶”的婚俗
塔塔尔族的婚俗别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 婚姻过程是,经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家长若允诺,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礼,称为"库拉克绥云切",即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服装。下过聘礼,即算订婚。
按塔塔尔人的传统习惯,婚礼在新娘家举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的全部服装、炊具、陈设和婚礼时食用的物品及自己的"嫁妆"送到女方家,其中包括给新娘父母的礼物(称"克以特")。等到新婚之夜,新郎就正式"嫁"过去了。
"出嫁"的仪式也颇为有趣。这天,新郎在伴郎及亲朋好友的陪同下,坐上马车,青年人拉手风琴,兴致勃勃地唱起塔塔尔流行歌曲"几尔",一路上歌声、琴声、口哨声、呐喊助兴声连天,浩浩荡荡地前往女家成亲。 当夕阳西下,新郎和伴郎们一行人等来到新娘家。这时先要绕着院落转一圈,然后才到门前。而此刻女家大门都紧闭着,新郎要献礼物才能进去。以后,新郎进房门,到床边,吃饭,都要送喜钱。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47:36
奇特婚俗之交换婚
它是中国历史上很典型的一种婚姻形式。它是指两个不同姓的家族通过协议,互换异性子女互为配偶的婚姻方法。一家男子娶另一家女子,必须以一女嫁到对方家作为交换条件。
中国古代,从上到下,交换婚广为流行。比如西周时姬、姜两姓世代为婚。汉武帝娶卫青之姐卫子夫为皇后,卫青则娶武帝姐平阳公主为妻,汉梁荒王刘嘉娶任宝姐妹,而任宝则以刘嘉之妹刘园子为妻。当然,贵族之间的这种交换,其初衷乃是出于政治目的,扩大政治资源,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源共享,强强联合。而穷人也不傻,自然学会了这一手,并且成为交换婚的主要消费群体,其特点是:弱弱联合,互通有无,降低成本,节源开流。由于穷人在历史演义里的沉默,所以找不到穷人交换婚的史料。但是在文艺作品里,我们见到的太多了,甚至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目前仍有交换婚存在。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48:45
奇特婚俗之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给哥咬个印,越咬越见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迹,见那牙痕如见人。”
这是流传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谣。"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达爱情的一种独特方式。
每逢节假日,特别是三月初三,在槟榔树下,芒果林中,小河溪边,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动听的歌曲,抒发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愿,寻求自己的意中人。随后,小伙子拿起弓箭、鱼叉到河溪里抓鱼,姑娘们在溪边烤筒饭和煮鱼,直到太阳落山才散去。
如果小伙子相中心爱的姑娘,晚上便用口弓、鼻箫、树叶吹着婉转动听的曲调,来到姑娘的"隆闺" (女青年自住的茅房)外唱开门歌。如果姑娘不唱闭门歌,便会开门走出来,一起到草地上或竹林里点燃篝火对歌跳舞,互表爱慕之情。这时,姑娘听了小伙子的求爱后,便羞答答地拉起小伙子的手咬一口,如果咬得很轻,而且很有礼貌,小伙子便明白姑娘是表示拒绝或暗示自己有了意中人;如果姑娘咬得很重,甚至咬出血 印,则表示姑娘对他十分倾心,愿意接受小伙子的爱。
"咬手"定情后,他们便各自拿出最心爱的手信,如戒子、环、 竹笠、腰篓之类的礼品,互相赠送,作为定情物,以示终生相伴。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51:14
奇特婚俗之没鸡蛋不成婚
在湘楚大地的农村,有的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古老而有趣的风俗,即整个婚事都离不开鸡蛋,真可谓是无蛋不成婚。 在湘东地区的一些山村,男方托媒人去女方提亲,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若吃到的是一碗光汤汤的素油面条,则表示女方对媒人的冷淡,若女方给媒人吃的是鸡蛋挂面,则证明这门亲事有谈的希望。当地乡民把这蛋叫做“说亲蛋”。
要是媒人吃了女方的“说亲蛋”,男方又得请媒人到女方家正式求婚。当女方以“光面”款待媒人时,则说明女方经过调查了解,家人协商决定对这门亲事持冷淡疑虑 态度;倘若女方给媒人吃的面里有四个鸡蛋,则暗示婚事成功了一半。同样,女方到男方家去“看门风”(相亲)时,不管人多人少,男方也要以蛋招待,每人四个 以示敬重。
订婚那天,求婚的男方和媒人及两个同族的亲属到女方家敲定婚期,女方家也要以蛋招待,同样每人每碗四个鸡蛋。 婚礼这天,鸡蛋更成了待客必备之物。这天清早,男方家选定去女方家接亲的亲属和媒人,一律要吃蛋启程,寓意兴旺发达,常来常往。新娘子接来后,女方送亲的人员在男方又要吃一碗煮鸡蛋,个数逢双,要么两个,要么四个;新郎、新娘每人一碗鸡蛋加鸡腿,预祝新婚夫妇美满幸福。
婚后次日清晨,新婚夫妇洗漱完毕,新郎倌的母亲便将昨夜早就准备好的一只党参清蒸鸡端进新房,由新娘新郎关紧房门慢慢吃掉。鸡中有两个熟蛋,每人先各吃一个 蛋,后吃鸡腿,再吃鸡,示意两颗心心心相印,永不分离。这只鸡如一餐吃不完,中午仍由新郎新娘继续吃,直到吃完为止,才能从此白头偕老。
但在湘中邵阳地区的一些乡村,其婚俗又有不同。男方到女方家相亲,女方同意与否,来者是客,女方都会用鸡蛋来款待相亲客:如女方不同意,则只煮一个鸡蛋给男方人吃,即“一厢情愿”的意思;若中意男方,则打蛋汤〈煮荷包蛋〉而且是两只,寓意“好事成双”。 定亲前夕,亲戚朋友要向男女双方送鸡蛋,祝贺他们好事圆满成功。
结婚当中,男女方要在鸡蛋上贴红喜字,称为“状元”(壮、圆),并配上红枣、花生、桂圆、瓜子一起送入洞房,请新婚夫妇吃,寓意“早生贵子状元郎”。 姑娘出嫁时,娘家除准备其他嫁状外,还要准备一对大鹅蛋,因为“鹅”与“和”谐音,预示婚后夫妻和睦美满。 新婚之夜,新人上床前要吃“子茶”(糖茶蛋)预祝早生贵子。
作者:射手之王 回复日期:2008-10-24 23:52:31
楼主辛苦了,占个座,加油啊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53:53
奇特婚俗之没鸡蛋不成婚
在湘楚大地的农村,有的至今仍保留着一种古老而有趣的风俗,即整个婚事都离不开鸡蛋,真可谓是无蛋不成婚。 在湘东地区的一些山村,男方托媒人去女方提亲,媒人第一次到女方家,若吃到的是一碗光汤汤的素油面条,则表示女方对媒人的冷淡,若女方给媒人吃的是鸡蛋挂面,则证明这门亲事有谈的希望。当地乡民把这蛋叫做“说亲蛋”。
要是媒人吃了女方的“说亲蛋”,男方又得请媒人到女方家正式求婚。当女方以“光面”款待媒人时,则说明女方经过调查了解,家人协商决定对这门亲事持冷淡疑虑 态度;倘若女方给媒人吃的面里有四个鸡蛋,则暗示婚事成功了一半。同样,女方到男方家去“看门风”(相亲)时,不管人多人少,男方也要以蛋招待,每人四个 以示敬重。
订婚那天,求婚的男方和媒人及两个同族的亲属到女方家敲定婚期,女方家也要以蛋招待,同样每人每碗四个鸡蛋。 婚礼这天,鸡蛋更成了待客必备之物。这天清早,男方家选定去女方家接亲的亲属和媒人,一律要吃蛋启程,寓意兴旺发达,常来常往。新娘子接来后,女方送亲的人员在男方又要吃一碗煮鸡蛋,个数逢双,要么两个,要么四个;新郎、新娘每人一碗鸡蛋加鸡腿,预祝新婚夫妇美满幸福。
婚后次日清晨,新婚夫妇洗漱完毕,新郎倌的母亲便将昨夜早就准备好的一只党参清蒸鸡端进新房,由新娘新郎关紧房门慢慢吃掉。鸡中有两个熟蛋,每人先各吃一个 蛋,后吃鸡腿,再吃鸡,示意两颗心心心相印,永不分离。这只鸡如一餐吃不完,中午仍由新郎新娘继续吃,直到吃完为止,才能从此白头偕老。
但在湘中邵阳地区的一些乡村,其婚俗又有不同。男方到女方家相亲,女方同意与否,来者是客,女方都会用鸡蛋来款待相亲客:如女方不同意,则只煮一个鸡蛋给男方人吃,即“一厢情愿”的意思;若中意男方,则打蛋汤〈煮荷包蛋〉而且是两只,寓意“好事成双”。 定亲前夕,亲戚朋友要向男女双方送鸡蛋,祝贺他们好事圆满成功。
结婚当中,男女方要在鸡蛋上贴红喜字,称为“状元”(壮、圆),并配上红枣、花生、桂圆、瓜子一起送入洞房,请新婚夫妇吃,寓意“早生贵子状元郎”。 姑娘出嫁时,娘家除准备其他嫁状外,还要准备一对大鹅蛋,因为“鹅”与“和”谐音,预示婚后夫妻和睦美满。 新婚之夜,新人上床前要吃“子茶”(糖茶蛋)预祝早生贵子。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56:48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云南楚雄彝族山区的青年,谈恋爱有规定的场所即姑娘房。姑娘长到十六、七岁时,就要离开父母,搬到姑娘房去住,白天回家干活,晚上就在姑娘房织麻纺线,挑花绣朵。有小伙子来相会时,陪坐谈天。楚雄彝族认为在家中谈情说爱是不礼貌的,必须在姑娘房进行。
姑娘房也是相亲的场所。姑娘赶歌会去了,母亲必须煮好招待未来女婿的饭菜。青年们在歌会上互相认识后,如果男方中意,很快就派人来提亲,若是男方在短期内没有动静,那就算吹了。男方提亲,女方可以拒绝。无论哪方不愿意,都只有等到下一次跳歌会上再另作选择。 按照风俗,适龄女青年参加跳歌会必须领一个小伙子回家,才算有本事。同样,男青年参加歌会也以被姑娘约走为荣。倘若一个人去,一个人回,全家都不愉快,旁人也看不起他。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各民族的青年在求婚时,都有着不同的方式,云南西盟山佤族青年的求婚方式含蓄幽默、生动有趣,与众不同。 如果男青年爱上了某个姑娘,便请媒人去姑娘家提亲。媒人先独自一人来到姑娘家,把男青年的人品、家境,一一向姑娘的父母详细介绍,然后告辞而去。
第二天,媒人带着男青年到姑娘家正式求婚。待吃过水酒后,媒人便以试探的口气对姑娘的父母说: “ 听说你家的谷种很好,我们想讨回去种! ” 姑娘的父母若是满意这个男青年,就谦逊他说: “ 我家谷种是有,但是不好。不知合不合你们的意? ” 这时洗耳恭听的男青年,立即高兴地回答: “ 我们家土地肥沃,谷种撒下会长好的。 ” 这样,对于局外人来说,他们好似在 “ 说东道西 ” ,实际上亲事已定。
若是女方父母不同意,他们便会推辞: “ 我家谷种不好,你到别家去讨吧! ” 或者直截了当他说: “ 我们家的谷种还嫩,不合你们那里的气候! ” 这样的拒绝,语言委婉,彬彬有礼,不伤感情,大家在面子上也好过得多。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4 23:57:55
奇特婚俗之浙江疍民抛新娘
乌龙山下,新安江畔的海城,是一个 " 江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 " 的迷人的古城。在水波粼粼的江面上,住着九姓渔户,这九姓渔户的婚嫁风俗,可谓天下一奇。 九姓渔户,是指陈、钱、林、袁、孙、叶、许、李、何九家。据说,元末明初,他们的祖先原都是陈友谅的部将,由于战败,被明太祖朱元璋贬为 " 渔户贱民 " ,规定只准以船为家,不得在岸上落户,也不得与岸上人通婚。甚至到岸上买东西,也必须赤脚,不准穿鞋。如果穿鞋上岸,被人告发,官府抓住了,就会被砍掉双 足。一直到清朝同治五年,乾廷才让九姓渔户 " 改贱从良 " ,树起《改贱从良碑记》。
九姓渔户的婚嫁习俗与岸上不同,他们婚嫁礼彩船。男女双方都把自己的船只披红挂绿,装扮得非常漂亮。两船之间保持三尺左右距离,婚礼自始至终都是在船上进行。 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男女双方的船头,各悬一面大铜锣,双方互相配合,一轮一轮地敲十三下,一直敲到天亮。新娘在锣声中,同亲人话别。浩瀚的江面,点点的渔火,嘡嘡的锣声,窃窃的私语,形成一幅别具一格的江上婚嫁图。
新娘在出嫁前,还有一个有趣的仪式。叫 " 训女婿 " 。仪式开始,岳母站在船头,高呼和浩特女婿的名字,教训她婚后不准欺侮妻子,要夫妻和睦。女婿一听到,就要很快地跳过船去,双膝下跪,回答说: " 听岳母吩咐,一定记住! " 说完之后,要很快地逃走,如果动作慢,被女方亲友拉住,就会受到大家的嘲弄,并被罚香烟、糖果等物。
由女方的船到男方的船,中间有三尺水面距离,新娘子要过去,有两种非常有趣的方式:一种是用一只大木盆,让新娘坐在上面浮过去;更多的是采用 " 抛新娘 " 的办法。 " 抛新娘 " 是一惊险动作,稍有不慎,抛的人和新娘子会一块落水,所以事先要用安全带把抛的人系住,以防万一。 " 抛新娘 " 开始,女方的船要放三声炮,第一声叫 " 招呼炮 " ,请男方的船作好接新娘准备;第二声叫 " 动手炮 " ,抛新娘开始;第三声叫 " 结束炮 " ,表示仪式结束。这时,男方船上,也放两声炮,一声叫 " 进门炮 " ,一声叫 " 胜利炮 " 。
新娘抛过船后,还要 " 爬船篷 " 。男方在船头接了新娘后,因为洞房门是在船尾,所以新郎新娘都要双双爬上船逢背,到了船尾下来,才能进入洞房。至此,整个婚礼就算完成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0:01:34
奇特婚俗之同床共枕过七关(他留人)
住在滇西北永胜县、香格里拉边缘地带的他留人(彝族的一个支系),青年男女谈情说爱有着一套神秘而奇异的风俗,这种风俗恐怕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留人的青年男女成年之后,正式谈情说爱以前,要履行洗礼、换裙、叩拜祖宗、过“七关”等一整套严密而庄严的程序。特别是过“七关”,其隐喻的神圣性,过程的奇谲性,任务的艰巨性,令外人匪夷所思,这同时也是他留人婚恋习俗的精髓所在。了解了这些,就不难明白,他留人青年男女的那份“自由”。
一般来说,他留人家的姑娘,初潮来过之后,或从外形上看已经长成了大人,便要接受成人洗礼。母亲和别的女性长辈,择定良辰,焚起好香,挑来净水,将姑娘的全身洗得莹润洁白。之后,打扮齐整并久已等候的女伴们便为她换下孩童时穿着的白裙子,穿上标志成年女子的黑裙子(两种裙子都是齐膝的短裙), 边为她换装边说些赞美她祝福她的话。与此同时,家里就在正房外的院门旁边为姑娘搭盖一间“青春棚”,让她单独住在里面,开始与“外人”的交往。此后“青春棚”中有何动静,父母都是不问不管的,棚中越热闹,来往的小伙子穿梭越紧,他们心里就越欣慰越舒坦,姑娘有本事有魅力有人缘呵!而他留人家的儿子,长得像个大人了,男性长辈便择日设礼,净屋焚香,让小伙子向祖宗灵位虔诚磕头,感谢祖宗传给血肉,祈求祖宗一路护佑。履行罢这道手续,小伙子就成了“正式”的大人,也便可以正式与姑娘们交往了。
虽说从理论上讲,经过成人洗礼的小伙姑娘,具备了“大人”的资格,可以名正言顺地谈情说爱了,但还不可冒冒失失地东串西逛,迎旧识新。为着心理成熟一些,见识宽广一些,言谈举止得体一些,他们还得先找一个领路人。小伙子拜一个亲哥之外的“阿哥”(师傅的性质), 请他好好“修理”自己。阿哥除了向“徒弟”传授与姑娘们交往相处的知识和应遵守的规矩外,还带着他到这个那个青春棚去玩耍,去参观学习,广泛结识朋友,积 累感性知识。同样,姑娘也得先找一个“阿姐”,向她请教有关知识,并跟着“阿姐”到一些老资格的青春棚去,看那些“棚主”如何动作如何言谈如何运用眉目,攒足心得,以便以后运作。
首先,“阿哥”为小伙子物色好一个顶尖儿的青春棚“棚主”,在暮色洇竹,月上房梢时,便领着小伙子到那里去。一阵寒喧过后,“阿哥”看时机成熟了,便假咳两 声,对那姑娘说:“姐姐,你瞧,我这兄弟小公鸡一样地开叫了,该是谈情说爱的时候喽。我们都敬慕姐姐的好品行,好人材,来找姐姐,就是请姐姐费心帮忙,提 拔提拔我这兄弟,教给他做人的道理,用姐姐月亮一样明洁的胸怀照亮他的前程,调理他真正成人。请姐姐千万不要推辞,多谢了!多谢了!”
“姐姐”心中自是一番甜美滋味,嘴上却要说出十分的客气:“哥哥夸奖了,羞得我要命!我心笨嘴笨,相貌又丑,咋个挑得起这副担子哟!不过嘛,既然你们信得过我,我就试一试吧。丑话说在前头,要是闪了火,走了气,带不出来这位小哥哥,误了他的云彩前程,可不要咒骂我啊!”“阿哥”的第一脚踢出去,心头踏实了几分,便说:“天时差不多了,我该走了,你们下细说一说吧。我这兄弟就交给姐姐喽,他要是哪里说错了、做拐 (差)了,姐姐得原谅他一下呵。”
引路的“阿哥”走了以后,姑娘就铺床解被,安排就寝。俩人合衣并排躺在床上(小伙躺在外侧), 漫无边际而又有所侧重地摆谈闲话:你家兄弟姐妹有几个,田地有多宽,庄稼长得怎么样,牛羊猪鸡有多少,你是家头老几,平时在家干些什么活,童年有些什么趣 事,最近去了哪些地方,街上有些什么好看好玩的,今天驿道上的赶马哥是老是嫩……姑娘通过种种话题,了解小伙的家境,推测小伙的性格,也“套”出小伙的见 识与修养,掌握他的素质情况。自然,小伙也由此而“立体”地认识姑娘。讲着讲着,俩人犯困了,便关嘴闭目,进入梦乡。整夜里,小伙和姑娘虽然同被共枕,却是井水不犯河水,各人守稳自己的领地,不论青春的热潮怎样躁动,火焰如何炽烈,也得咬牙憋住、顶住,坚持还坚持,经受考验。即使腰酸腿麻,实在想翻个身了,也得小心又小心,轻巧再轻巧,以免惊动对方,引起误会。
次日一早,若是小伙神色安详,或者喜气洋洋地钻出青春棚,说明他夜里严守规矩,坐怀不乱,得到了姑娘的信任,顺顺利利地领到了“通关文牒”。
第二天晚上,或者稍后一些日子的晚上,“阿哥”又领着小伙子来到“姐姐”的青春棚。这回的情形却已不同:“姐姐”与他们一起,去另外的青春棚找另外一个姑 娘。“阿哥”大体上重复一遍对“姐姐”说过的那番话,“姐姐”则在一旁帮腔、引荐。时候差不多了,“阿哥”借故走人,“姐姐”留下一些必要的言语,也返回 自己的棚儿。自然,留在棚中的姑娘和小伙又是同眠、交谈的一套章程。如果小伙仍能谈吐有分寸,行为守规矩,则过了第二关。
如此这般,“姐姐”要负责给小伙找够六个姑娘,加上自己一共七个,让小伙子一一过关。可以想见,一字排开的这些关口是怎样地险峻奇崛,要过完这些关口是怎样地艰难辛苦!初入人世的热血男儿,需经受怎样严峻的考验!小伙子一旦过了七关,说明他素质好,品行佳,其美名便随轻风迅速拂遍远近的青春棚,被“棚主”们念于嘴,记于心。日后,小伙子单枪匹马驰骋于任何一个青春棚(当然包括那七个供他过关让他练兵的青春棚),都会受到热情款待。
由此可知,小伙子找好第一个姑娘是最重要的。如小伙子争气,中途不出故障,这第一个姑娘便要负责到底,成全小伙子的美名。假如本村寨没有七个姑娘,或者凑不 足七个较好的姑娘,那么她就得凭自己的关系和亲戚朋友的帮助,带着小伙子翻山越岭到外地去找好姑娘,直到凑足“七仙女”为止。而作为平等回报,或者说“交换”的条件,小伙子的“阿哥”也要找足七个好小伙子(包括他的“徒弟”),领来给这个姑娘供她交往和挑选。
在过七关的过程中,如果小伙子把持不住自己,压抑不住烈火,以至心生异念,图谋越轨,则会立即被姑娘蹬下床铺,驱除门外,如瘟神一般去蹲火塘,钻草窝(他留人家是不给未婚男儿安排住房置办行李的)。而且在以后的漫长岁月里,他都会受到远近乡亲特别是姑娘们的鄙夷,成为恋爱婚姻的困难主子。同样的道理,姑娘要是在与小伙的最初接触中便乱了春心,或小伙稍作佯攻她便放弃关隘,不作坚守,那么她免不了会被人另眼相看,打入另册。
过了七关,取得了与异性交往的“资格证书”,他留青年男女们便可自由交往,穿梭往还于“快活林”了,既不必讲究先来后到,也毋需理论资历深浅,一切全看姑娘愿意收留哪个小伙子为自己青春棚的男主人。只要两情相融,青春棚中发生些什么事情,就是可以想见的了。
七关难过,七关的意义也便非同寻常。它既使人在与异性交往方面经受了锻炼,积累了经验,并树立起自己的良好形象,又使人深切认识到与异性交往的自由来之不 易,应珍惜,应珍重,切不可造次作福。更深一步的含义则是,经过半是甜蜜半是“受罪”的七座关隘,人的意志得到了砥砺和考验,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便能够承受硬的软的各方面的磨难与侵蚀。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0:04:22
“爱你就咬你”集体走寨觅知音(融水瑶族)
广西融水元宝山一带的瑶族盛行一种于春节期间一个寨子的人集体到另一个寨子做客的习俗。这种习俗,既是一种民间交际活动,也是男女青年寻觅配偶的大好机会。 活动中如果客寨的某一位后生看上了主寨的某姑娘,晚上他使来到姑娘的木楼前吹奏动听的芦笙曲。姑娘听到芦笙声,她便会找个借口出来观望,如果是她意中的 人,她便唱歌请后生进屋来吃茶。第二天两寨集体宴席上,这后生一事实上要找机会向姑娘敬上一碗酒。对小伙子的敬酒,如果姑娘一饮而尽,即表示了她已经接受 了小伙子的爱情。如果是这样,他们俩会等不到宴席结束便会互使眼色而先后离开宴席,双双走进密林深入互相以歌倾诉衷情。
“爱你就咬你”(连南排瑶)
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排瑶每当农忙时节一过,未婚的青年男女便分群结队外出做客“串情人”。不管到哪一个寨子,该寨的异性青年都会热情款待来客。他们摆起歌 堂,互相对唱,通过对唱,互相交往,互相了解。在交往中情投意合者,总会通过眼色心领神会地双双对对离开歌堂,走出寨子,到幽静的山林中倾诉衷情。如果谈 得情深意笃,双方都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的时候,情哥哥就会捧起情妹妹的手,在情妹妹的右手背上咬一口,情妹妹也会捧起情哥哥的左手在情哥哥的手背上咬 一口,以印下看得见 摸得着的伤痕为恋情的见证。恋爱发展到“咬爱”,已是难舍难分 至死不移的程度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0:07:13
奇特婚俗之阴婚
又叫冥婚,即幽冥世界的婚姻。起源很早,至少在先秦时期就已流传开来。名目很多,冥配,配骨,幽婚,圆坟。 《周礼》有关于冥婚的记载:“禁迁葬者,与嫁殇者”。“迁葬”,郑玄注:“谓生时非夫妇,死者葬同穴,迁之使相从也。”孔颖达进一步解释为“迁葬,谓成 人鳏寡,生时非夫妇,死乃嫁之”。意思是说,人成年后还没有结婚就死亡的,往往施行迁葬,即冥婚仪式。古代中国注重成年礼,男子20岁而冠,女子15岁而笈,都算是成年了,但如果无婚,死后不能享受祭祀。再者,死者没有婚配就死亡的,在生人看来,死后无伴,当是很可怜的,这大概是冥婚流行的理由吧。
当然了,冥婚也有现实的利益,鬼婚双方的亲家虽然俗称鬼亲家,但并不是等他们做鬼后才做亲家的,而是跟真正的亲家一样互相来往着,所以,死者家如果是富室之家 的话,鬼媒上门的自然也多一些。还有,生者早婚现象比较严重,鬼婚同样如此,发展到农村,干脆不分年龄,为所有的早亡者结鬼亲了,比如曹操爱子,就是那个 称象的曹冲,估计是太聪明了,13岁就死了,曹操将他和甄氏之女合葬。
鬼婚的仪式,一如生者,彩礼什么的,一样不可或缺。唯一不同的是,把闹洞房这一项改作圆坟了,也就是把双方亡人的尸柩迁葬于一起.明代《菽园杂记》记述说:“山西石州风俗,凡男子末娶而死,其父母俟公大有女死,必求之以亡,议婚定利纳千,率如生者,葬曰亦复宴会亲戚,女死,父母欲为赘婿,礼亦如之”看意思,鬼婚也有倒插门的。
作者:wind-trace 回复日期:2008-10-25 0:38:05
加油 楼主。。。非常学习。占个位置看后面。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3:40:47
马上求爱姑娘追(哈萨克族)
从事游牧生产的哈萨克人,非常喜爱马上运动。叼羊 马上摔跤 赛马等是他们的传统体育运动,"姑娘追"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爱的活动,具有浓厚的游牧文化特色? 讲究勇气的叼羊 叼羊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哈萨克有句谚语:"摔跤见力气,叼羊见勇气"。叼羊多用山羊,两岁左右,割去头 蹄,紧扎食道。有的还把羊放在水中浸泡或往羊肚子里灌水,这样比较坚韧,不易扯烂。参加叼羊的人事先要组队。每一队中都有冲群、叼夺、 掩护、驮遁和追赶阻挡等分工,而且讲究战略战术。比如一旦夺得羊羔,其他同伴有的前拽绳,有的后抽马背,前拉后推,左右护卫才能冲出重围,它既需要个人娴 熟的技巧,又要集体的密切配合。
马上求爱(姑娘追)
"姑娘追" 是哈萨克族姑娘和小伙子最喜爱的活动,它是借助马术表演,互相结识,进而传递爱情的一种有趣的活动。"姑娘追"多在节假日举行。比赛开始时,由小伙子追姑娘或并辔而进,小伙子可向姑娘说俏皮话,或倾吐爱情,即使姑娘生气或羞红了脸,也只能接受,不得有任何反抗的表示。有的小伙子骑术好,马又快,就拦着姑娘 在草原上兜圈子,不让姑娘跑到终点。姑娘则只有施展马上技术,设法摆脱驰向终点,到了终点即可返程,则由姑娘追赶小伙子,如若被姑娘追上,姑娘有权用鞭子抽打他,小伙子却不得还手。特别是那些俏皮话过头惹怒了姑娘的小伙子,免不了要承受姑娘的狠狠几鞭。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也就舍不得狠打,有的只是虚晃几鞭;有的则打小伙子坐骑的马屁股,为小伙子快跑暗中使劲。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增进青年男女的友谊,有的由此成为终身伴侣。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3:45:59
凉山彝族少女的换裙仪式和洞房里的打斗婚俗
旧时凉山彝族少女盛行换裙的习俗,她们把换裙和出嫁当作女儿家的两件终身大事。换裙,彝语叫"撒拉",俗称"换童裙",意为脱去童年的裙子,换上成年的裙子。 换裙的时间依据幼女的发育情况而定。一般在15至17岁,换裙多在单岁,据说,双岁换裙会多灾多难,终身不吉利。 换裙前的女子梳卑辫,穿浅色两接裙,裙边镶有一粗一细两条黑布边。举行换裙仪式时,不允许任何男子在场,只邀请女亲戚、女友和年老妇女参加。 仪式开始,妇女们就说些逗弄少女的风流话和祝愿词,然后,请一个漂亮、能干、相好的妇女给换裙者梳头,带哈帕,将原来梳在脑后的单辫梳结到前边来,正中分开,在耳后梳成双辫,再戴上哈帕。
额前的刘海用少许水打湿,使之整齐发亮,以显示少女的情窦初开,秀丽端庄。再佩上艳丽的耳珠,珠光闪耀。换裙前女子受严格保护,不准调戏,如发生此类事件,就要受到社会习惯法的严惩最后换上红、蓝、黑等对比强烈的三接或四接长统百褶裙,换裙仪式到此结束,换裙意味着女于已经成年,她们可以谈恋爱,找情人。
背新娘
按照彝家俗规,新娘出阁时,双脚不得落地沾土,否则便有子嗣不蕃之虞,须由接亲的小伙子来背新娘,并扶她上马。迎娶归途上还有种种规矩:倘山高路窄无法骑马时,须由接亲的小伙子轮流背负新娘而行;过河涉水,更得由人背过河,新娘的绣花鞋万万不能沾水。 泼水接亲 彝族认为,清水能驱恶除邪,送走妖魔,带来幸福。因此,彝族新婚时一定要泼水,为能经受住这个考验,在迎亲时,男家选派未婚伙子去接亲时, 既要身体强壮,又要精明能干,既能招架泼水的受寒之苦,又能完成"抢走"新娘的艰巨任务,往往在推荐人选时反复审议,择优录用,有的不惜长途跋涉,选拔人才。 彝族的迎亲是通过"抢"的方式完成的。在"抢亲"的头一天晚上,姑娘们向小伙子展开了猛烈的水战。姑娘们用泼、淋、灌、射等各种方式凶猛地攻击小伙子,使 来"抢亲"的小伙子难以招架。于是,聪明的小伙子便在天黑以前找到存水的地方,悄悄地倒掉一部分,以减轻"水灾"的袭击。
经过一晚上的水泼,当早晨来临时,"抢亲"便开始了。这时,姑娘们拥着新娘,小伙子们前去"争抢",姑娘们防守严格,小伙子必须机灵多变,乘一瞬间出现的漏 洞,抢走新娘便跑,直跑出一二里山路才改为行走。可见,把新娘"抢"到婆家是多么的不容易!但彝族却认为,婚礼中的这一泼一抢才会驱除邪祟而保证日后生活不受侵扰。
洞房里的打斗
"按照彝族习俗,洞房之夜,新娘如果不反抗搏斗,将被人嘲笑:"这是不会反抗的女人!"据说,他们日后生下的孩子,祖先将不予承认,死后还进不了"阴间"呢!因此,待宴客散去,洞房里的一对新人,还有一番打闹搏斗。他们摔摔打打,撕衣抓脸,从洞房里传出来的砰砰之声,震得四邻皆闻。 非常自豪。她们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新郎家调节好洞房的气氛。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3:49:03
奇特婚俗之偷鸡头与抬锅盖(阿昌族)
阿昌族青年将谈恋爱叫作“串姑娘”,十分有趣。泼水节这天,阿昌族青年男女来到摆场上,用泉水相互对泼,并尽情欢歌。太阳落山,摆场上的青年开始回家,要 是小伙子看上哪位姑娘,他就会走到姑娘身边,要求晚上去她家串门。如果姑娘看上了他,同意他来的话,小伙子就会邀上几个同伴跟着姑娘来到她的寨中。一边走,一边对歌,互问互答。姑娘在这过程中要记住今天晚上到村寨的一共有几个小伙子。到了姑娘的村寨,小伙子们先不忙着去姑娘家,而是先到亲戚朋友家小歇, 准备晚上闹个够。
那个被小伙子看上的姑娘,将客人领进村寨之后,就要去找姑娘,如果十个小伙子,她就要找九个姑娘来陪客。找好姑娘之后,姑娘们就分头去找鸡,每人一只,找齐后交给那个姑娘去请村寨中最好厨师,大家一起杀鸡做菜。
这顿全鸡宴做好之后,做主人的姑娘就要到村寨中去喊:“远方的客人,我家的饭菜已经准备好,请你们快点来!”。姑娘喊了一圈之后,不管有没有人答应,就直接回家了。一直竖着耳朵等姑娘喊的小伙子们,听见喊声后立即来到姑娘家。
在姑娘家的桌上酒菜已全部放好,每人两个碗,一碗米酒,另一只碗里放着鸡头。小伙子一般要先数一数鸡头,如果对就入座,不对就不入席。宴席开始后,小伙子们开始偷偷将鸡头藏起来,说姑娘的鸡没有杀够。姑娘就要找鸡头,如果找出来了,罚偷鸡头的喝一杯酒。如果找不到,小伙子自己将鸡头拿出来,罚姑娘喝一杯酒。
小伙子们是来串姑娘的,不是骗吃的,所以在吃饭过程中大家会偷偷将钱凑齐,交给带他们来的那个小伙子,悄悄藏在一个地方,让姑娘们去找。酒足饭饱,大家开始对歌。因为人数是配好的,所以每人都有一个对象,自由组合。如果对歌对出情意来,两人就离开大家,到外面去悄悄地谈了。
男女恋爱成熟之后,小伙子便告诉父母,由父母请媒人去提亲。如果女方同意,就随即举办订婚仪式——抬锅盖。女方拿出几只锅盖,在上面放上一碗热肉、一碗 煮熟的带壳鸡蛋。仪式开始时,由双方的老人互敬锅盖上的食物,再双双敬媒人。敬送食物时,双方老人一手抬锅盖,一手用筷子夹肉互喂,再各夹一个鸡蛋喂媒 人。这个场面非常热闹和滑稽,鸡蛋很难夹,到了媒人嘴里,媒人不能用手,必须用牙齿、嘴唇来剥,围观者笑得前仰后合。仪式结束,双方就算缔结了婚约。
举行婚礼时,接亲的新郎往往是女方姑娘们戏弄的对象,新郎到了新娘家,姑娘们会用一盆盆冷水泼新郎,直至新郎浑身湿透。据说这是让新郎清醒头脑,以后见到别的姑娘不能动心。进了房间,姑娘们还不放过新郎,用锅灰油泥抹在新郎脸上,使新郎狼狈不堪。姑娘们边闹边说:“不抹记不住姐夫,脸一半黑的就是。”说完,姑娘们还会将新郎身上挂上算盘和秤,拉着他到院子里去示众,表示新郎今后要精打细算过日子。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3:52:57
奇特婚俗之抢亲婚俗(阿昌族)
以前抢亲一般是由三种原因引起的:一种是男女双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由恋爱建立了感情,而在男方聘媒说亲时,女方父母不同意,要将女儿另许他人。这样,男 女青年便私下定好日子,让男方来抢亲。到了预定的日子,男方邀约十几个精壮的小伙子,在深夜摸进女方家,找到姑娘拉起就跑。这时,姑娘就高声喊父母,以示 自己是被人抢走的。前往抢亲的人,两个人拉着姑娘跑,其余人在后边担任后卫,以阻止追赶的人。由于女方父母毫无准备,寡不敌众,所以这种抢亲往往是顺利 的。
二是当姑娘和她的意中人的行动已被父母发觉, 或是男方走漏了消息,姑娘的父母不同意,又给姑娘选了另外的小伙子,就会叫自己选中的小伙子赶快来把姑娘接走。于是,小伙子就马上组织人去,先把姑娘家包 围起来,然后由两人进家找姑娘,找到后,对她说句"表妹,我来接你了",说完就由一个把姑娘反背起来,紧紧抓住她的双手,另一个抬着姑娘的双脚,拼命往回 跑。这时,即便是姑娘的意中人来到,也不能闯入女方家中或半路截取,只能眼巴巴望着姑娘被人抢走。这是阿昌族抢亲的一种规矩。
第三种是在恋爱过程中,男女双方曾立下海誓山盟,但女方中途变心,男方便组织人趁姑娘外出不备之机,半路截住,拉起就跑。这种抢亲往往会引起械斗,造成伤亡。
抢亲到家,一进门就放鞭炮,当即拜堂,让姑娘包上高包头。当夜或第二天一早要将姑娘领到男女较远的亲戚家住下,有时还要躲进深山老林,直到家里与女方家长谈判结束,才能双双回家。
因双方终要结成亲戚,所以无论原来怎么闹,男方在抢亲后第三天仍要聘请媒人向女方父母求和说亲。求和说亲仪式在女方家里举行,女方家一律不负责招待,要 由男方家负责招待,并付给女方家的说客工钱。因此,男方除请个说客外,还要请一个烧菜做饭的。谈判时间一般三至六天。在这期间,男女代表都要进行激烈的讨 价还价。但一经达成协议,双方都既往不咎,和睦相处,常来常往,亲如一家。
当然,现在的抢亲都是为了凑热闹,保留抢亲这一形式,一般父母都是事先知道和同意的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3:55:28
奇特婚俗之出嫁前夜睡草铺
揭阳潮语区过去每当嫁女之时,在临出嫁这天夜里,必用稻草打一草铺于墙边,让女儿头朝外,脚朝里单独睡于草铺上,如死人之状。临嫁这天早晨,还必煮三碗菜 给她吃,如祭奠临刑死囚的碗数;临出门时,又拿一粒煮熟去壳的鸡蛋放于灶台上,让其躬着腰,两手弯于背后,用嘴将鸡蛋衔进口中咬碎吞下,如死囚临刑前口衔 木块不能喊叫之状。
相传此俗源自昔年一个狠毒的后母娘,为羞辱前人所遗下之女,当其临出嫁时,将喜事办成送死囚之款格,不料此女后来发富起家,子孙昌盛,自此,人们便仿效相沿成俗。
恋爱“喝糖水”(桂平瑶族)
广西桂平紫荆山一带的瑶族青年男 女逢年过节时喜欢聚集对歌,在对歌中寻觅伴侣。这样的一种唱歌活动他们称之为“歌会”。歌会首先唱“起兴歌”,男青年用歌逗引女青年开口。唱到一定程度 后,便唱“探情歌”,互相探试对方的心意。随着感情交流的不断深入,哪一个姑娘如果看上了哪一个小伙子,她就会将一杯预先准备好了的糖水放在那个小伙子跟前。如果小伙子也看上这一个姑娘的话,他便愉快地端起杯子脖子一仰一饮而尽。喝下糖水以后,这一对有情人便互送秋波,心领神会地双双离开歌会单独活动去 了。当他们离开歌会时,他们都用歌向大家告辞,并祝兄弟姐妹们尽快找到意中之人,大家也还歌祝福他俩早结良缘,事事如意。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3:56:46
树枝探姻缘和草鞋定终身(白族婚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居住在剑湖边的白族青年聚会的时间。每年这个时间,姑娘小伙子都会在黄昏时分划着小船到湖心,每艘船相隔20多 米,大家在船头高声歌唱,寻找意中人对唱调子。唱到一定时候,小伙子会将预先准备好的烛灯点燃后放到湖面上,任其随风漂荡。烛灯漂到哪个姑娘的船头,如果 姑娘把灯浇灭,说明姑娘不愿接受小伙子的追求。如果姑娘高高兴兴地接住烛灯,小伙子就可以把自己的船和姑娘的船靠拢,并跳上姑娘的船,与其对唱“搭桥” 调。接着两人可以通过对歌,一唱一答,进一步发展。
在云南兰坪、碧江等地居住的白族支系——那马人,青年男女一般从十六、七岁开始谈情说爱。那马小伙子要是看中了一位姑娘,他就会千方百计探寻姑娘经常走 的山路。等姑娘出来时,小伙子就躲在岔道口,摘一把树枝,放在岔道正中,头朝着自己要走的方向。当姑娘走近时,小伙子一边向前走,一边不时向后观察姑娘的 行动。
姑娘看到岔道口的树枝和前面的小伙子之后,如果朝树枝的方向走,表示她同意小伙子的求婚。如果不朝树枝所指方向走,说明她不接受小伙子。小伙子在前面看着,对姑娘的态度也就一目了然。
那马人小伙子有没有对象,只要看他们的鞋子,如果他们脚上穿着四鼻子草鞋,说明小伙子已经有意中人了。这四鼻子草鞋,就是姑娘送给小伙子的。那马姑娘从小就学打草鞋,一般送给兄弟姐妹和亲友的都是二鼻子草鞋,只有送给情人的才是四鼻子草鞋。
在大理,白族送订婚礼一定要以六计,比如16、106、266等,据说这时因为白族是六诏(唐朝时大理地区的六个部落)的后裔,祖先每年送给大唐的礼品都是六份,大唐回赠礼品也是六份,所以定亲往来礼品也必须是带“六”的。
在洱海东边居住的白族,婚礼保留有较多的古老风俗。结婚这天,新郎带着接亲队伍到女家接新娘,当走到新娘家门口时,新郎会摸出三个蜡丸,一个接一个地向 新娘家门口的石墩上砸去,发出三声巨大的炮响。原来这是他们自制土炸弹。炸弹的硝烟未散,小伙子端着装有香烟、酒、茶、糖的大茶盘,向客人一鞠躬,把客人 迎进去。在新郎接了新娘回到自己家后,一进男方家门,新郎新娘就抢着往洞房中跑,看谁先强抢到洞房中的枕头,预示谁就是未来家中当家作主的人。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3:59:46
湖南嘉禾传统“伴嫁”风俗
嘉禾伴嫁分为“伴大嫁”、“伴小嫁”。一般家庭只伴大嫁。“伴大嫁”的形式是:
新娘出嫁前夜,吃过晚饭,全村的姑姑嫂嫂陆续来到新娘家中,新娘家早已备好花生、瓜籽、饴糖和香茶等待姐妹们的到来。姐妹们边吃糖喝茶,边开始唱歌。唱的 歌以“耍歌”(一般的抒情歌曲,主要表现新娘离家的心情、做女儿的幸福、做媳妇的辛酸、离开亲娘的悲伤以及对所嫁郎君的不满或者赞美)为主,间或穿插开主 人玩笑的“射歌”。有些不甚讲究的人家还可能唱“长歌”。“长歌”就是一些叙事歌曲,基本上都是爱情悲剧传说(如“后花来龙三千里”唱的就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也有别的(如原词配曲的“木兰辞”)。但由于多数人相信“唱了长歌命不长”,因而嫁女唱长歌的人家比较少。
歌堂一直唱到下半夜,糖吃得差不多 了,茶也喝得差不多了,伴嫁女们便开始走下灶头,来到堂屋中间,跳起“伴嫁舞”。这些舞蹈都是与伴嫁有关的,如手拿着吃光了的空碟子跳的是“把盏舞”;手持线香跳的是“线香舞”,手举蜡烛跳的是“红烛舞”••••••跳到最后唱“天亮歌”,这时正好东方鱼肚白,姑姑嫂嫂们(必须儿女双全的)收拾起燃剩未灭 的的线香、红蜡烛,用双手捧进新娘陪嫁的红火笼,准备送嫁。新郎家迎亲的花轿这时候也差不多应该来到了。上轿时还得唱上轿歌,新娘哭别母亲。那只红火笼要 新娘的弟弟提着,与送嫁的姑姑嫂嫂们一起,走在花轿的前面,阻挡着花轿,使其不能快走,以示不舍。伴嫁女们送到村外第一个亭子时便可以各自回家了。新娘的 弟弟则一直要把这只红火笼送到新郎家,而且要保持火笼里的火不能熄灭,这叫“传火种”。至此,“伴嫁”才算完。
有钱人家不仅“伴大嫁”,还“伴小嫁”。“伴小嫁”指的是新娘出嫁前第三天晚上开始,连续两天晚上村里的姑姑嫂嫂都来新娘家里“坐歌堂”唱歌,但是只唱到半夜即散。第三天便是雷打不动的“伴大嫁”。嘉禾伴嫁风俗真的很吸引人,热烈、优美、神秘,要结婚的少男少女们,到嘉禾来办喜事如何?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01:10
江南婚习之分红喜蛋
在江南结婚要分红喜蛋而且不论亲友或陌生人,都可以向新娘子讨要。孩子不用说,有时老年人也会来凑凑热闹,名堂叫做讨红喜蛋。作为新婚人家当然是笑脸相迎来者不拒。分红喜蛋在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三国时,刘备招亲是东吴都督周瑜用的计谋。周瑜想用假招亲真扣留的计策,拿刘备当人质,要他交还荆州。不料这一计策早就被刘备的军师诸葛亮识破。诸葛亮设 下了“锦囊妙计”,其中有一条就是“红喜蛋汁”。原来刘备去东吴时,诸葛亮让带上大量染红的鸡蛋,一到东吴不论宫延内外,大小官吏和各级将士逢人便送,妇孺皆知。并说这是皇室礼仪,于是被分到红喜蛋的人都因此感到光荣,没分到的还纷纷到刘备住的宾馆去讨。刘备按计行事,一般来客让手下人分,上层人物还亲自 动手分,大造招亲舆论。东吴军民本来没有这种风俗习惯,都觉得新鲜便一传十十传百,这样东吴属地都知道公主孙尚香与皇叔刘备即将成亲了。结果假戏真做刘备 得个好夫人欢天喜地,周瑜落得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从此江南传延下一个婚俗习惯,每逢结婚便分红喜蛋人人都可以讨要。红喜蛋象征着新婚人家龙凤呈祥。
作者:zzzvipttt 回复日期:2008-10-25 4:01:44
3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06:43
诵唱颂歌的潮州婚俗
从前粤东潮州地区从前新娘出阁的时候,必须举行踏火烟的仪式,然后进行到厅堂又进内房,在这个仪式举行时,须有人在旁诵唱颂歌的习俗,歌词如下:
踏火烟
新娘举步踏火烟,早得麒麟是男孙,
夫唱妇随同心腹,孝顺爹妈欲殷勤。
金莲移步踏火烟,夫妻偕老百年春,
儿孙金马玉堂客,五代同堂孙抱孙。
进厅堂
火炯踏毕步再移,款款莲步进厅边,
金玉满堂福禄寿,来年定得状元儿。
入房间
阿娘玉步进房中,琴瑟和鸣早得男,
夫荣妻贵同偕老,子子孙孙掌朝纲。
佳人进步洞房边,好像唐朝郭子仪,
七子八婿来庆寿,儿孙个个穿锦衣。
新娘移步进蟾宫,鸾凤成双得知鸣,
老君来送麒麟子,代代儿孙做公卿。
“绣球抛给吕蒙正”,是一句反映潮州妇女婚恋的俗语。在潮汕大地,以吕蒙正为题材的潮剧有不少:如全套的《彩楼记》、《吕蒙正》,折子戏的《大逼宫》,传统开台吉祥戏《五福连》第四折《京城会》,该折演的是吕蒙正得中状元,接发妻刘翠屏到京城团聚,共享荣华,此折也称《报三元》,寓意于“禄”。潮州民间说唱艺术潮州歌册,也有不少以吕蒙正为题材的,通过潮 剧、潮州歌册等媒体的传播,吕蒙正的故事在潮汕大地可谓家喻户晓。吕蒙正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相国之女刘翠屏抛绣球选婿,选中了吕蒙正这个寒酸书生,并且不顾家人(特别是她的父亲老相国)的反对,和吕蒙正相濡以沫,最终吕蒙正金榜题名,苦尽甘来。
刘姑娘选婿的眼光和标准深受潮汕妇女的钦佩,后来“绣球抛给吕蒙正”成了她们选婿时一句常用的俗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选择丈夫不能只看身家财产,最重要的还是人品和才学。
讨香包是潮汕地区一种婚嫁习俗。潮州香包是一种精致的民间工艺晶,用绸缎金丝银线绣成,内包香料,香气袭人,是姑娘表示爱情的信物。潮州香包历史悠久。 南宋时,端午节已出现模仿粽子形状制作的扎绒棕球。明代以来,潮州就有向新娘讨香包的习俗。姑娘出嫁前都要绣制一批香包,有的送给新郎,有的用以布置新 房,有的留待新婚之夜,派送给亲朋好友来看新娘的小孩。孩子们向新娘索取香包之举称为“讨香包”。
香包具有浓烈的民族风味和地方色彩。在艺术处理上巧妙地运用夸张、概括的造型手段,既写实又变形,动物都被表现得雅拙可爱;在装饰纹样上,常用散花散叶点缀,繁简适当,主次分明;用料主 要有绸、缎、布、绒、纱、金银线、棉絮、镜片、珠子、纸等。制作一件成品主要要经过刺绣、剪样、贴底、盘金、缝合、塞棉絮和香料、穿珠等十多道工序。潮州 香包制作程序十分繁琐,同时也由于其他原因,同潮州其他传统民间工艺一样,将面临濒危的时刻。现在,能制作潮州香包的人已经很少,为出嫁而制作香包的姑娘 更少。但“讨香包”的习俗仍保留下来。在潮州城区一带,姑娘出嫁时,会备一些玩具和文具来代替香包,在新婚之夜派送给来看新娘的亲朋好友的孩子们。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08:20
孩童时就订婚的浙江婚俗
浙江过去盛行早婚。因此在孩童时就订婚的很多。某家生下了孩儿,就有媒人来“说亲”。提亲说得两家合意便订了婚。订婚的手续必须先询问明白,男女两个孩儿 的生年属相,再各请算命先生合合属相,俗谓“合八字”。这全凭算命的一句话。倘若犯了大相这段婚姻就算一笔勾销了。所谓犯大相,就是“只为白马怕走牛,羊 鼠相交一断休,蛇虎配婚如刀割,兔儿见龙泪交流,金鸡玉犬鸡则避,猪共锆猴不到头。”如若这大相不犯,然后才可订婚。订婚由两家议定吉日,各将自己孩儿的 生日时辰年岁三代全都写在一张红帖上,装在红封套里,并预备些订婚的礼物由媒人投送。礼物之中,在男家最重要的是镯子戒指等首饰,其次便是各色的头绳衣料 等物件,如果女孩识字也有送几本书的。至于女家的礼物,最不可不送的便是笔墨纸砚各样文具,其次是手巾扇子钱袋裤袋等物件。物件的多少,因贫富不同有多有少,不过人们认为还是越多越光彩。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13:54
新婚禁忌知多少
在结婚的过程中有不少传统留下来的禁忌,这只是各地不同风俗罢了,不必谨记。
( 一 ) 忌于鬼月完婚. 即农历七月.
( 二 ) 忌于农历六月完婚, 有半月妻的意思.
( 三 ) 安床时, 要把床置放正位, 忌与桌子衣橱或任何对象的尖角相对.
( 四 ) 床位安好后至新婚夜前夕, 准新郎忌一个人独睡新床, 可找一位大生肖及未成年的男童陪睡, 如肖龙者.
( 五 ) 订婚当天, 不管天气有多热, 所有参加订婚的人, 都不可以煽扇子, 不然会有拆散的意思.
( 六 ) 订婚之文定喜宴完毕后, 双方都不可以说再见, 不然会有再婚的意思.
( 七 ) 新娘子结婚当天所穿的衣服礼服忌有袋口, 以免带走娘家财运.
( 八 ) 新娘子离开娘家时, 哭得越厉害越好. 越哭越发, 不哭不发的意思.
( 九 ) 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 十 ) 由于鲜花容易凋谢,故婚事避讳,只有连招花不禁。因为前者的红色花瓣开自叶心,其状可以意喻闺女出嫁,诚待丈夫,后者则意多子多孙。
( 十一 ) 在迎娶途中, 如遇到另一队迎娶车队, 叫"喜冲喜", 会抵消彼此的福份, 所以必需互放鞭炮, 或由双方媒人交换花朵, 以化解之.
( 十二 ) 结婚当天, 新娘子不可躺下, 不然会有一年到晚都病倒床上的意思.
( 十三 ) 因小孩容易哭, 所以小孩应禁入结婚礼堂, 因为在礼堂哭会不吉利.
( 十四 ) 新娘进男家门时, 忌脚踏门槛, 应要跨过去.
( 十五 ) 凡是生肖属"虎"的人或寡妇, 不可观礼及进新房.
( 十六) 新娘子小心, 不要踏到新郎鞋, 会有羞夫之意.
( 十七 ) 结婚当天, 任何人都不可以接触到新床, 直到晚上就寝. 新娘当天更不可碰到床边.
( 十八 ) 回门当天, 新婚夫妇必须于日落前离开娘家回家, 绝对不可留在娘家过夜. 万一有特殊原因不能回家, 夫妻二人要分开睡, 以免冲撞娘家令娘家倒霉.
( 十九 ) 新婚四个月内, 忌在外过夜
( 二十 )新婚四个月内, 忌参加任何的婚丧喜庆.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17:43
三朝礼
婴儿出生的第三日,称为"三朝",在这一天举行的礼仪,称"三朝礼"。许多民族在这一天都要给婴儿沐浴,并宴请宾客,接受亲友庆贺,故此俗在一些地方又叫"洗三礼"。
侗族非常重视婴儿的诞生,并要为其举行隆重的"三朝礼"仪式。在侗乡,"三朝礼"被称为"三朝酒",以大宴宾客为特色,一般选在婴儿出生后的第3天或10天以内的某个单日举行。
届时,被邀前来庆贺的宾客多以女方亲戚为主,一般不邀请好友参加。所有宾客,除外祖父须在日落西山之后赶来外,其余的都应在中午之前到齐。 并且,所有来宾都要送来礼物,其中以外祖母的礼物最为丰厚,主要有猪肉、糯米、鸡蛋、侗布、侗棉、酸草鱼、银项圈、银锁、银手镯、两床新被、一对木箱或梳 妆台等,另外,外祖母还要承担"三朝酒"宴所用的一半粮食和肉类。
按侗族习惯,婴儿未出生,不可事先为其预备童衣,婴儿出生后,一般也只用柔软的旧衣裙包裹。只有经过"三朝礼"后,婴儿才能穿上临时赶 制的新童装。所以"三朝礼"时,外婆家的亲戚(如姨妈、舅妈等)显得格外忙碌,她们一方面要为新生婴儿赶制背带、衣裳和裙片等衣物;另一方面还要轮流传抱 婴儿,左右上下,细心端详,并说些吉利和赞许的话语。接着,男家青年以歌邀请姨妈给婴儿唱取名歌。姨妈以歌代答,经商讨后,由外祖母确定并宣布婴儿的名 字。
到了中午,"三朝酒"宴开始。客人们要先吃甜酒鸡蛋,后吃油茶,然后吃午饭。午饭一般比较丰盛,也很隆重,晚饭规模则相对较小,有不少食物是女家提供的,俗称"吃忍受家饭"。 晚饭后,人们要为婴儿弹唱琵琶歌,表示祝福。酒席散后,女客回家时,都要带上用竹片串起来的一块或三块重约4两的肥肉,表示主人家为庆贺小 孩出生而办的"三朝酒"宴肉菜太多,一时吃不完。串肉带回家后,可用来打油茶,请左邻右舍的女子们来吃,以转告喜讯,分享快乐,此举俗称"串肉礼"。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22:47
做满月习俗
出生满一个月叫「满月」,一般男婴在出生后的第三十天,女婴则是第二十九天,满月时所做的庆贺称「做满月」,有些人是选在第二十四天,取二十四孝之意,以其小孩长大后会如同二十四孝中的人物一样孝顺父母。
这一天要剃掉婴儿的头髮,称做「理胎髮」。理胎髮的规矩很多,要先备妥葱、红鸭蛋、红鸡蛋、石头、 金锁片、铜钱放在浴缸内,婴儿剃髮前须先沐浴,并用红鸡蛋及鸭蛋在婴儿头上轻轻滚动三次,取其「红顶」,希望他平步青云、功成名就;葱取聪明之意;红鸡蛋 有再生、繁殖及圆满之意,也希望长个鸡蛋脸;红鸭蛋希望他长得高壮的寓意。而葱取意「聪明」、石头取意「压胆」,期待小朋友头壳快快长硬,如同石子般坚 硬、健壮;金锁片及铜钱取意财运及好运、「大富大贵」。这一天,要做鸡酒油饭祭拜神明、祖先及床母。
这天产妇的娘家会派产妇的兄弟,给外甥送「头尾」。所谓「头尾」指的是婴儿从头到脚所穿的所有衣物 而言,包括帽子、衣服、银牌或金锁、手镯、脚镯、鞋袜等。这种「头尾」,在以前非常讲究,尤其是有钱人家,一共要送「做满月」、「做四月日」、「做週岁」 等三次,其中以做满月和做週岁送的衣物最多。
此外还要送蜡烛和「红龟粿」。现在生孩子时一般朋友也会送衣物来,所以就另作「油饭」和「米糕」以为答礼,也有人用「酥饼」与「汤圆」为答礼的。对方为了表示回礼,就把少许的米放在锅、盆等的容器中,上面再放一些豆子,用意是祈求婴儿健康。
婴儿出生的第三天及满月这一天,除了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外,还要准备鸡酒油饭祭拜床母,此后,每年中元、端午、七夕、除夕等节日及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拜床母,直到小孩满十六岁行成年礼为止。步骤及程序:
先将石子、硬币及葱加入煮蛋水;将捣碎之葱及蛋黄抹在婴儿头髮上,再将头髮洗淨;剃髮;将红蛋放在婴儿头上,轻轻的来回滚三次,口念:『鸭卵身、鸡卵面,好亲成,来相匀』。(有红顶之意,象徵未来功成名就、生官吉兆。)将胎髮及石头包在红纸内,放于屋顶上。或有旧俗例:由长辈将婴儿抱至户外进行喊老鹰的习俗,经婴儿抱着绕行屋子一圈,用赶鸡竹棒敲地边唱 说:「老鹰飞上山、囡子紧做官、老鹰飞高高、囡子中状元、老鹰飞低低,囡子紧做父。」或说「老鹰飞高高、生子生孙中状元、老鹰飞低低、囡子快做老父」。这 些童谣大多是为小孩祈福,期待将来有所成就。古时女孩不能做官,故大多只叫老鹰老鹰几声。最后将红蛋分给围观或邻近的小朋友。
亲友礼俗:
外家:婴儿外婆此天会备「头尾贺礼」及「外婆圆」送来女儿家。现今大多用礼金代替。头尾贺礼即是婴儿从头到脚所需穿戴的衣物,包含所需的鞋袜、手环及金饰。外婆圆就是外婆送的粉红色圆子。
亲友:多半送衣物、金饰及红包等礼品,俗称「送庚」;或用红线作一小袋将钱币或银元放入袋中,再将袋子挂在婴儿脖子上,俗称「挂领」。
喜家:备油饭、米糕、酥饼、红圆,现代人有用蛋糕、饼乾等答谢亲友;亲友在回礼时依古礼须放少许白米及几粒小石头于容器中,以期婴儿身体健康。若是第一胎为男婴,旧俗由父亲带着一隻鸡、六瓶米酒及一盘油饭的「媒人礼」,去答谢媒人,媒人则以金饰回礼,且留下鸡与油饭,但退回一半米酒。
婴儿出生三天及满月这天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并备鸡酒油饭祭拜床母,此外,到小孩满十六岁行成年礼前皆须于每年中元、端午、七夕、除夕或初一、十五等日祭拜床母。
祭拜家中神明:半生熟三牲;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三小杯;油饭、米糕、发粿、红蛋;点烛火;神前献茶、酒;焚香三柱迎神,并祈求婴儿平安顺利长大;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祇拜供神明;烧寿金、刈金、福金等三色金;将酒撒于纸灰上;收拾供品,礼成。
祭拜祖先:拜好神明的供品可再拜祖先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31:47
满周岁的“抓周儿”风俗
满周岁行“抓周儿”礼的风俗,在民间流传已久。:“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 刀剪、升斗戥子、彩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谶。谓此为“小孩之盛礼”。
清末民初,北京民间仍然盛行这种小儿“抓周儿”礼。虽然,小儿周岁并不搭棚办酒席,也不下帖请客,但凡近亲们都不约而同地循例往贺,聚会一番。一般不送大礼(如贺幛、金银首饰)仅是给小孩买些糕点食物或玩具。另外,在习惯上,凡与小孩初见的长辈们,都用一挂白线,拴上钱币,给小儿套在脖子上,谓之“挂线 ”。(此礼平时也适用)。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 算盘、钱币、帐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 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用一铜茶盘,内放私塾启蒙课本:《三字经》或《千字文》一本,毛笔一枝、算盘一个、烧饼油果一套。女孩加摆: 铲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笔: 将成为书法家或画家。
墨: 将成为书法家或画家。
书: 将成为文人。
算盘:将成为生意人。
戥: 将成为生意人。
豚肉:将成为身体健康的人。
鸡腿:将成为身体健康的人。
银: 将成为有钱的人。
田土:将成为农夫。
葱仔:将成为聪明人。
柴慲:将成为聪明人。
包子:将成为厨师。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则谓长大以后,必乘天恩祖德,官运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则谓长大以后好学,必有一笔锦绣文章,终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盘,则 谓,将来长大善于理财,必成陶朱事业。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类的缝纫用具或铲子、勺子之类的炊事用具,则谓长大善于料理家务。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 具,也不能当场就斥之为“好吃”、“贪玩”,也要被说成“孩子长大之后,必有口道福儿,善于‘及时行乐’”。总之,长辈们对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岁 之际,对小孩祝愿一番而已。通过小孩抓周儿,在客观上检验了生母、看妈、奶妈对小孩是如何带领的,是如何进行启蒙教育的。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32:54
汉族家礼之笄礼仪式
笄礼行礼者必须抱着敬仰、庄重和虔诚的心。
笄礼前的准备:筮日(筮于庙门) ,戒宾(主人深衣诣其门,戒者出见如常。主人初请,戒者辞。主人复请,戒者礼辞,许。 宿宾(宾如主人服,再拜。主人答拜。宾许,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送) , 宿赞笄者(亦如是)
女子笄礼流程解说
1、主人以下序立(盛服就位,主人阼阶下,傧立于门外,将笄者采衣,在房中)司仪唱:“开礼——”(稍停,起乐,全体肃立) ,司仪唱:“笄礼开始。”
2、宾至,主人迎入升堂(宾盛服至门外。赞者在右,稍退。傧者入告 主人。主人出门再拜。宾答拜主人,揖赞者。赞者揖主人。遂揖而行,宾、赞从之入门。揖让至阶,又揖让而升。赞者净手,立于房中。傧者伺于筵。)司仪唱,“ 请主人致辞。”师长到场地中,向全场一揖。致辞。内容酌定。(参考致辞:“今日是***的笄礼。衷心感谢诸位嘉宾的光临。” 致辞毕,向全场一揖,向正宾一揖,正宾答礼。众人归位。 司仪唱:“三加开始,请将笄者。”宾起席,主人起席。将笄者走出。
3、宾揖将笄者,就席,赞者在后。将笄者答拜宾,正坐于笄者席上。傧奠梳子、笄、簪、钗等于席外。宾起席,主人亦起席。宾净手毕,主人揖,复位。
一加:司仪唱:“初加发笄。” 傧以木笄、襦裙盘进与赞者。宾加笄礼——木笄。司仪祝辞:“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绵鸿,以介景福。”完毕,笄者拜谢宾。司仪唱:“笄者适房,着襦裙。”笄者在傧引导下适房,服襦裙出。
二加:司仪唱:“二加发簪。” 傧以玉簪、曲裾盘进与赞者。宾加笄礼——玉簪。司仪祝辞:“吉月令辰,乃申尔服。饰以威仪,淑谨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完毕,笄者拜谢宾。司仪唱:“笄者适房,着深衣。”笄者在傧引导下适房,服曲裾出。
三加:司仪唱:“三加钗冠。” 傧以金钗、大袖礼服盘进与赞者。宾加笄礼——金钗。司仪祝辞:“以岁之吉,以月之令,三加尔服,保兹永命。以终厥德,受天之庆。”完毕,笄者拜谢宾。司仪唱:“笄者适房,着大袖礼衣。”笄者在傧引导下适房,服大袖礼衣出。
4、乃醮。傧以酒爵盘进。司仪唱:“醮笄者。”赞者从傧手中酌酒立于笄者左。宾揖,笄者就席,乃取酒诣席前。司仪祝之 曰:“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笄者再拜,受酒,跪,祭酒,兴,跪,啐酒,兴,授赞者盏。笄者再拜,宾答拜。笄者 遂拜赞者,赞者答拜。
5、宾字笄者。司仪唱:“字笄者。” 宾字之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女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笄者姓名)。”笄者对曰:“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来。”
6、笄者三拜。司仪唱:“笄者三拜。”笄者敛容、端坐。全场肃静。司仪唱:“笄者拜家长,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笄者行再拜礼。司仪唱:“笄者拜师长,感念师长教诲之恩”。笄者行再拜礼,师长揖。赞礼唱:“笄者拜炎黄,传承华夏文明”。笄者面向华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像行再拜礼。
7、笄者聆训。司仪唱:“笄者聆训。请笄者主人示训”。主人起席,示训,训辞自定。笄者正坐聆听。(如内容建议抓住祝贺成人、提醒今后应担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鼓励成长等。笄者对曰:“弟子虽不敏,敢不祗承。”)
8、笄者答拜。司仪唱:“笄者拜有司及众宾。”傧、赞成一列,笄者行拜礼,再拜众宾。众皆答礼。
9、礼成。司仪唱:“笄礼成。”笄者与主人向所有参礼者分别行揖礼,顺序为:正宾、赞者、左侧的众宾、右侧的众宾、乐者。众皆答礼。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38:48
认「契」父母习俗
认契父母,以现代说法就是认干爸爸、干妈妈,以前人认为让一些不好养育较多病痛的小孩认「契父母」,吃他人家的水米就会比较容易养育。认契父母分三类:
一.认「神」为契父母:
男孩要认男性神明为契父,女孩则要认女性神明为契母。到庙中许愿。分一点香灰,将香灰放入红色袋中,用红线穿起挂于脖子上。每年至庙中换一次香灰。
二.认「人」为契父母:
契父送龙眼及牲礼给契子乞。契子将收到之礼物供在神前,焚香烧金纸向神明禀告结为「契父子」一事。仪式完成后契父子之关系即成立。
三.认「乞丐」为契父母:
农历四月十一日李铁拐先组生日当天,至乞丐寮中拜乞丐为契父母。乞丐回送一放有饼及鸭蛋的小咸草包给契子。小孩将此咸草包挂于脖子上即完成仪式。(前段时间珠海有则新闻,就是一富商认一个乞丐为契父,原来是这么回事)
礼俗:米水,就是藉由吃别人家的米水,将去除一些不好养育小孩的病痛毛病,希望藉由此方法她们能顺利健康长大。「初一、十五食米水」,契母于农历十五这天备水、米、饼红包及小孩衣物置于谢篮中送给契子。契子家备以米香、猪脚及面线作为回礼。契母每月初一、十五皆须备米水给契子,契子家则以米香作为回礼。称呼自己亲生父母为叔父、婶婶,伯父、伯母,称契父母为爸爸、妈妈;现代人多半仍称自己父母为爸妈。
另外一种米水之古早说法则是运用「订婚纳吉」方式为不好育养的子女找一门亲事。对方同意后将男方米、水送到女方家,将对方送来的米、水放入家中米瓮及水缸中。用此溷合米、水做饭、敬拜神明。待女孩长大后,在嫁入当年许配的男方家.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4:49:27
做寿习俗
在习俗上,五十岁前所做的生日称「内祝」,也就是在自家内做生日庆祝之意。到了五十岁时所做的生日才可称「做寿」,而亲朋好友也要送贺礼祝寿,之后每十年做一次,称为大生日。一般做寿,各年纪有所不同称呼,称呼为下:
五十岁:称暖寿、半百添寿;六十岁:称小寿;七十岁:称中寿;八十岁:称上寿、大寿;九十岁:称绛老添寿;一百岁:称期颐。
一般寿诞的活动都由子孙发起,除了要佈置寿堂外,还要准备供品祭神拜祖,并准备寿宴招待亲友。在寿 宴的菜餚中,猪脚麵线是不可或缺的,猪脚像徵强健,麵线像徵长寿,祝福寿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吃寿麵时,要将寿麵拉高抽长,表示寿星将会福寿绵长,忌讳 从中间咬断。前往祝寿的亲友以礼盒、酒或红包等贺礼来祝寿,主人则回以寿桃、红蛋、猪脚麵线、红龟粿来回礼。出嫁的女儿则要加送鸡、蛋、桃龟、衣服、金 饰、红包贺母寿;加送鞋、帽、衣服、红包贺父寿,俗称「拜寿」或「敬寿」。
祝寿的贺词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日月长明、松柏长春、荣寿志庆、无量寿佛、
晋爵延龄,永祝遐龄、鹤算龟龄、南山献寿、寿域宏开、奉殇上寿等。
做寿当日要祭拜家中神明及祖先,感谢神明及祖先的庇佑。祭拜完神明及祖先后,子孙依序向寿星跪拜,并道贺祝寿。
先祭拜神明:
择吉时;半生熟五牲;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五小杯;神前献茶、酒。点烛、焚香三柱迎神,祈求一切顺利。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祇拜供神明;烧金大寿金、寿金、刈金、福金;将酒撒于纸灰上。收拾供品。
再祭拜祖先:
饭菜六碗、十碗、十二碗;水果;清茶三小杯;酒七、九、十一杯;汤圆三碗;扎红纸麵线;寿桃、红龟粿;点烛、焚香三柱敬祖;香烧至三分之一时,双手捧持金祇拜供祖先;
烧刈金、大银往生钱、纸做黄金、马蹄银及冥用现钞;将酒撒于纸灰上。收拾供品,礼成。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5:00:13
新居入伙习俗
新居入伙前:搬家前先将房子打扫一番,门窗打开两三天,使空气流通,引进吉气。新屋入伙前可先「拜四角」,意思是礼貌地向新屋的土地神明打个招呼。住过的旧屋或者是村屋,角位较为潮湿阴暗,而在祭祀时, 焚香烧衣有助驱走蛇虫鼠蚁,消毒环境,或是赶走不洁的东西。
「拜四角」祭品:生果一个、花生一堆、糖果五粒及连皮毛的肥猪肉一小件。祭品摆放在大厅的四角及中央,合共五份,大厅中央要特别加放烧酒三杯。到纸札铺买一套四角衣,如单位较为阴暗潮湿,则要买多些溪钱、金银元宝,天神衣及地主衣各一套,这样可以烧旺家宅,除去霉气。
「拜四角」的仪式:燃点二十一支香,面向正门,由左手边起,绕着全屋用香熏一次,包括厕所及厨房,心中默默祷告许愿,如家宅安康,夫妻和气等 。将熏过屋的香,在东南西北四个角落分别插三支香,大厅中央则插上九支,合共二十一支香,蜡烛方面,则每处放一对,合共五对,在单位中央或后楼梯焚烧衣纸,化完衣纸后,各种祭品不再取回。
用一支新买的扫把,打扫一下现场,扫除的方向是由大厅每个角位开始扫,将垃圾扫到大厅中央,再扫出大门口,此举象征把不洁的东西扫去。
新居入伙要带备的物品:搬家当日要准备几种物品,而且必须在其它东西还未搬进屋内时,先将这几种物品搬到厨房,其它东西才能一一搬进屋内:用米桶装八分满的米。红包一包放在米桶上面,代表入住后可以衣食丰足。旧屋用过的碗筷,每人一套,上面绑上红纸,保佑家人饮食健康,无病无痛。火炉一个以祈求家庭兴旺。在入伙前一天,装一桶水放在厅中,然后开风扇吹着,代表风生水起。带一些旧屋的泥土送到新屋,以防与新居水土不服。备垃圾铲和新的扫帚一对,上面绑上红布,用作拜完四角之后的清洁。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5:02:51
公司开张 :
开张又称「开幕」,也就是公司或商店正式对外营业的第一天。开张这一天对所有的公司或商店来说,都是视为很重要的大日子,除了代表一个新事业的诞生外,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许多公司或店家在开张这一天都会张灯结彩,甚至举行特卖会来吸引人潮,增进买气,祈望未来能够财源广进。
为了讨个好彩头,一般公司都会根据农民历,选个适宜开市的良辰吉日、吉时来举行开幕仪式。开张前并要印制柬帖,邀请亲朋好友前来参加,以活跃人气。而各亲友、厂商甚至民意代表也会致赠花篮、花圈、盆栽或匾额祝贺。
开张日除了举行开幕酒会、剪彩等活动外,拜神仪式更是不可或缺。一个事业的成功与否,除了尽人事,仰赖全体员工的努力外,更希望冥冥中能够获得神明的保佑与协助。因此,开张当日都要举行拜拜仪式,由公司或店家负责人率领全体员工一同为事业的前景祝祷。
开张日主要祭拜的神明是土地公,土地公虽然神格不高,但却是各行各业共同的守护神。土地公左手捧金 元宝,右手持如意,专司发财如意,是如意发财的财神。一般公司或店家除了开张这天要祭拜土地公外,以后每月的农历初二、十六也都要祭拜土地公,称为「做牙」,农家则是在初一、十五祭拜。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9:08:28
古代称谓含义
尊介:对人的敬称。不敢直称其人,故指其车乘而言
尊府:他人父亲或对他人之家
大士:佛教对菩萨的通称或对高僧的敬称
尊君:对人父亲的敬称
尊老:特指他人或自己的父母和称德高年长的高僧
学究:1、读书人的通称2、特称迂腐而不通世故的书生
小生:1、古代对新进后学者的称呼2、读书人的自谦之称
小厮:年轻男孩或男仆
小幺儿:称小僮、少年男仆
师长:1、原指老师和长者2、对出家人的尊称
弟子:1、称学生2、称乐工、歌妓
郎中:1、本为古代官名,至宋代,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以郎中为对医生的敬称2、对别人亲随的尊称
郎君:1、为贵家子弟的通称。2、女子称丈夫或所爱的男子
大夫:1、称医生2、宋代对技艺人的敬称。
太医:原为古代医官的职称名,宋、元时亦用为对一般医生的尊称。
山人:1、卜卦、算命、赞礼等职业者2、山中隐逸之士
师爷:清代官署中幕僚的俗称,多掌管刑名、钱粮文书案卷之事
姑子:尼姑的俗称
三姑六婆:三姑指尼姑、道姑、卦姑;六婆指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隐婆。
妮子:婢女或年轻女子
梅香:元明杂剧、小说中对婢女的称呼。
姨娘:母亲的姊妹或对妾的称呼
底老:对妻子的俗称
姑奶奶:1、祖父的姐妹娘家2、已经出嫁的女儿3、称未婚女子,有时有表示责怪或亲热的意思
令翠:称别的所爱的妓女
在下:自称的谦词
老身:老年人自称用词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9:11:43
古代称谓习俗
宋代的称谓习俗中,流行以贤否为标准再准而不再以贵贱尊卑为标准的称谓习俗,对尊贵者称为“公”,对贤者称为“君”,对老人或者父辈称为“公”、“丈”表 示尊敬,对别人父母的尊称为“尊甫(父)”、“令尊”、“令堂”、“北堂”、“高堂”等,书信往来中常使用“尊履”来称谓对方。对家庭成员的称谓上,宋代 称祖父为“祖翁”,祖母为“婆婆”,称父亲为“父翁”,叔父为“叔翁”。岳父为“妇翁”、称庶母为“叔婆”,称父妾为“妾母”、“少母”,称妻子为“内馈 ”、“儿母”,称妾为“小妇”、“次妻”、“小妻”等,称子侄、婿为“郎”,称女儿、侄女为“姐”、“娘”,称长女为“大娘”、“大姐”。
古代社会对他人的代称,一般包括对家人、亲属、朋友的称谓以及其它称谓。对亲属的称呼,尊称自己的父母为“家严”、“慈母”、“堂上”、“膝下”等。若是 姻亲关系则加一“姻”字,如“姻伯”、“姻兄”、“姻翁”等。若有世谊关系的加一“世”字,如“世伯”、“世兄”等。若是姻世关系的加“姻世”二字,如“ 姻世伯”。对家人的称呼,妻子称丈夫为“夫君”、“良人”、“相公”、“官人”、“外子”等,丈夫称妻子为“荆人”、“贱荆”、“拙荆”、“糟糠”、“中 馈”、“大嫂”、“大姐”等。
对别人的晚辈称“令郎”、“令嗣”、“令爱”、“令婿”等,对自己的晚辈称“弱息”、“犬子”、“小犬”、“息子”、“息女”、“息妇”、“东床”等。对 朋友的称呼,一般的互称则加一个“仁”字,如“仁兄”。根据具体的关系不同,又划分为同学、同事等。同学之间的称谓为“同窗”、“同科”、“窗友”、“砚 友”等,同事之间的称谓为“同仁”、“同察”、“同人”、“同僚”、“同年”、“同寅”等。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9:16:30
古代年龄代称
婴儿:人初生时;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指初知发笑,一至三岁的孩童。
垂髫:七、八岁以下的幼童,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tiao):儿童垂下的头发,因此通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
始龀: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年或髫年。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十岁以下通称。
幼学:满十岁。
总角:童年是十一二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金钗之年:女孩到了十二岁带钗。
豆蔻年华:豆蔻,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志学之年: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束发:古代男童成为少年,将头发束成一髻。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通称;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通称。
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也称〖碧玉年华〗。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初初成年称“弱”,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桃李年华〗二十岁女子、〖花信年华〗二十四岁女子、〖待字之年〗待嫁女子、〖标梅之年〗出嫁女子。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又称知天命•半百•知非之年。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故称六十甲子,也称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个循环;也称为平头•甲子•耳顺之年,六十以上又称为“耋年”。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八十岁之年; 鲐背:九十岁之年。
耄耋:《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六十以上曰耋。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后来用“耄耋(mao die)”泛指年寿高。
期颐:称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白首:通称老年人,又称皓首; 黄发:通称长寿老人;
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中寿:七十为中寿; 上寿:九十为上寿.
其它称谓,是指一些代称和别称,如年龄的代称,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称谓。不满周岁称为“襁褓”,幼年又称为“总角”,十岁以下称为“黄口”,“舞勺之年”、“舞象之年”是指少年。嫂子的年龄还有专门的称谓,如:
十二岁——金钗之年 十三岁——豆蔻年华 十五岁——及笄之年
十六岁——碧玉年华 二十岁——桃李年华 二十四岁——花信年华
三十岁——半老徐娘
男孩八岁称“韶年”,二十岁称为“弱冠”,三十岁称“而立之年”,四十岁称“不惑之年”等。其中,“弱冠”和“及笄”分别表示男、女自成年。五十岁称“年 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渐之年”,六十岁称为“花甲”、“耳顺之年”、“平头甲子”、“杖乡之年”,七十岁称为“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 年”、“致仕之年”,一百岁称“期颐之年”等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9:18:06
中国家谱:族规十条
教家之道,千条万绪,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为父兄者不可不知,欲求好子孙,末有不自贤父兄培植而来者也。教子之方,莫要于读书。必能读书乃能明理,能明理始能成器,始能保家,至进取成名。登科、发甲,固视乎命运。然超琼所识科甲中人,其家三世读书而发始达者,十居八九;若先世目不识丁,而其身崛起田间,至登甲、乙榜者,百中仅一二焉。俗语所以胡“书读三世发“之言也。兹所定族规十条,皆幼时闻于吾祖、吾父,所以教吾兄弟者之言。即族祖南村公、族叔宇喧公平日所以教族人者,亦末尝不同。故纂而存之,刊之于谱,愿与族之子弟,世世共遵守之。或有遗漏及应添立规条,异日重重刻时,固可增入。
奉祖先:水源木本,理不可忘。但思身所自来,则由吾父而吾祖,一一追溯,虽十世、百世固不得以为远也。奉先思孝,古训昭垂,帝王且然,况大夫、士庶哉。吾家自远祖以来所立家规:凡先世考妣生日、忌辰,家中必当设祭之礼岁首、岁除、端午、中秋亦如之。新岁暨清明,必相率扫墓,古人所谓上冢也。各家无论老幼,必当亲诣墓前,行三叩首礼。虽大风雨雪,不得惮劳。此乡族所同,子孙宜永永循守。庶几因时感慕,不至忘春露、秋霜、之恩乎。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但有心知,亦可共明此理也。
孝父母:属毛离里,怀抱恩深;择傅延师,劬劳念切。苟或不孝,禽兽何别。但不孝匪一端,如《孟子》言,世俗所谓不孝者五,大略该之。而好货才防、私妻子,尤为乡俗通弊,不可不以为切戒。至于违犯教令,律有明条。凡子孙于父母及父母,骂者罪即绞决;殴则斩决;杀者凌迟处死。例禁森严,虽下愚亦当知畏。苟念生我、鞠我、抚我、育我之德,则服劳、致敬、就养,无方天性所流,自有不能已者,何至尚有忤逆哉。倘有不孝之子,合族须预为教戒,俾知悛改。庶免酿成枭,贻累族人。
和兄弟:长枕大被,天子且然;让枣推梨。昔人称美。但人家兄弟,当幼小时无不十分友爱。其后之不睦者,大抵因妻子、争财产而已。抑或此贫彼富,有求莫应,若秦、越人之相视。同气参商,半皆由此。夫一父之子,即非同胎共乳,有前后嫡庶之别,亦属一气所生。骨肉至亲,尚成嫌隙,子孙尤而效之,有不破家者乎?堂从兄弟,尚宜和睦,况在同气乎?族中宜互相教戒,共笃友于,则出入怡怡,家风不陨,亦同宗之光矣。
睦宗族:贵贵贤贤,义无偏诎亲亲长长,分有常伸.凡子姓之分支,皆祖宗之一脉.尊卑之分,轶然不淆.长幼之情,蔼然相浃。喜则相庆,忧则相吊。贫弱之一,富实者宜时周恤之。愚鲁之徒,贤智者 时教导之。总以相扶、相助为念。至干尊长,尤不得与卑幼戏谑,致为有识者所笑。此吾乡之陋俗,不可不切戒矣。
和乡邻:岁时款洽,谊笃比邻;患难扶持,世称会里。我先世以忠厚传家,凡属子孙,务必谦虚乐易,与人无争。不得恃血气以凌人,逞奸诈以滋事,徒害邻里,终累身家。若有不肖子弟,恃强恃诈,或倚仗族人之势,欺侮乡党者长辈亟戒责。尤宜念睦任恤之风,实为古道,待人务从乎厚,处世毋涉乎骄。至于修桥、补路、拯溺、救饥、恤寡、孤、劝善、教不能诸事,凡有益于桑梓者,量力行之。生长聚族之邦,其亦共有所赖也夫。
教子弟:子弟以读书明理上。为父兄者必延聘名师,慎择益友,俾得朝夕渐摩,学问有所成就。遇则掇科取第,不遇亦不不失为通人。光前裕后之图,计莫逾此。其有资质不能读,及力不能读者,则为农、为工、为商,即佣雇营生,亦属正业。总当责以勤俭,教以安分,令其学为好人,切不可任令游手好闲,习致败坏家声。至于富贵之家子弟,性质即 有琰刘,亦当以师为约束 ,切铁骄养溺爱,终受必家之富。所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读也。
戒习染:习俗之坏人子弟,事不一端。其显者则嫖也、赌也、洒也、烟也、而近年尤有入会、结盟等恶习也。江湖无赖随处煽诱,年轻子弟每为所牵。轻则有玷行为,重则显干法纪,其祸不可胜言。 即 轻薄之行,狷利之语,戏谑、骂詈、欺诞 、狂佻,市井 恶少情形,为大雅所深鄙,亦当引为切戒。至于干预词讼,习以为能,亦非立身之道,歇若不人公门之为愈乎。又隶卒贱役,例不准其子孙与考,凡族中子弟虽至贫困,应不准当差。违者黜之勿齿。
奖名节:忠臣孝子,代有表章;潜德幽光,岂容湮没.族中如有孝子、悌弟 、义夫、节妇,确有实迹 未经旌奖者,应由族人备录行状,会众覆实,联名举报,或请匾额,或请旌表。斯亦一族与有荣焉之事,不可不知。
慎婚嫁:玉洁冰清,固称佳偶;荆钗布裙,不失良姻。凡族姓为男配,为女择婚,必须清白之家,门户相当者,方许联姻。不得贪图财物,轻信冰人,不辨熏莸,苟且作合。万一误结朱陈,使日后儿女竟不齿于乡曲,深为可惜。嗣后,如有不分良贱,不论可否,与奴隶娼优等为姻者,合族公屏之,不复与齿。
急赋税:践土食毛,自应输赋;急公好义,岂许逋粮。况国家惟正之供,按季征收,如额而止,先后不免。何苦延挨观望,伺候公庭,自取鞭扑耶?凡吾族于本户地丁漕粮各项,须依期投纳。即近年筹饷捐输,亦朝廷万不得已之举,亦不可逾延拖欠。庶催科不扰,门户晏如,岂非乐事?至佃田耕种,亦宜早纳年租。荒歉求减,必须情理相商。族中宜交相劝导,谕以急公。此所谓国课早完,自得至于乐者也。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9:22:35
族禁六条
以下六条,仅就其大者言之,皆断断不可有之事.又如族中妇女,不幸夫故孀居,自宜以守节为贵.然此非可强自他人.惟既经改醮,即非本族之妇,古人所谓"出则与庙绝者"也.虽有子孙,谱中必削其名氏.续修之日,概不许刊入.其余亦概以族禁为准.至于乱宗一事,关系尤重.查<< 例 >> 载,"无子者,许令同宗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许择立远房为嗣".又有"于昭穆相当亲族内,择贤择爱,听从其便"之例.是立嗣,总以同宗为准.其乞养异姓义子,以乱宗族者,有"杖六十、其子归宗"之律.吾族二百余年以来,尚末闻有此弊端,自当永远为法.如有螟蛉乞养、出自异姓者,虽不能绝其往来,而其名及所后子孙,则概不入谱.嗣后修谱时,务当严守勿易.倘徇情迁就,即属不肖子孙,必遭祖宗阴殛.慎之,志之。
禁当差:皂、快、壮各班,门子、禁、卒、捕投、仟作、皆统名之曰“隶”,例不准考,本族子孙不得充当。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为匪:盗必干诛,窃亦罹罪,诱拐等事,均犯科条,辱宗甚大。族中子孙,不得有犯。违者,预行逐出,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入会:哥老、添弟等名,及江湖放飘、结盟、拈香,皆匪徒所为,显干法纪。族中子孙,不得听其引诱,致罹重咎。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从教:白莲、闻香、灯花等名目,屡奉严禁,皆系妖言,近年尤实繁有徒。或传自远方,或起自内地,总之不可学习、信从。族中子孙,惟宜守孔孟之规,勿为邪说所诱。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出家:释老之宗,流传虽久,而为僧、为道,则已弃父母,何论祖宗。族中子孙,不得甘于削发、易服。违者,屏勿齿,谱削其名。
禁自贱:优伶等诸乐户、生、旦、净、丑、末,均系下流,而娼妓更无论矣。族中子孙,宜世保清白,不得自甘下贱。违者,屏勿齿,谱削其.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9:24:17
家规
尊祖敬宗,和家睦族,毋致因利害义,有伤风化。
祠宇整修,春秋祭祀,毋致失期废弛,有违祖训。
各宗坟墓,山林界止, 毋致缺祀失管,有被占据。
读书尚礼,交财尚义,毋致骄慢啬吝,有玷家声。
富勿自骄,贫勿自贱,毋致恃富疾病,有失大礼。
婚姻择配,朋友择交,毋致贪慕富豪,有辱宗亲。
周穷恤匮,济物利人,毋致悭吝不为,有乖礼体。
珍玩厅巧,丧家斧斤,毋致贪爱蓄藏,有遗后患。
冠婚讲礼,称家有无,毋致袭俗浮奢,有乖家礼。
房舍如式,服饰从俭,毋致僭侈繁华,有于例禁。
凡我族,如有不肖子孙玷辱祖宗,必须公同告庙出族,以全清白家风。然系万不得已之事,须郑重,慎经率。各开后:
大不孝者,出。如骂詈父母、夺产、养之类。大不悌者,出。如骂伯叔、殴辱兄嫂、凌虐弟侄之类。为盗贼者,出。为奴仆者,出。为优伶者,出。为皂录者,出。妻女淫乱不制者,出。盗卖祭产者,出。盗卖荫树坟石者,出。
以上十有犯者,族长传单通知合族会集,告于祖庙,吊齐各谱,削去名字,祠墓不得与祭。但须确有实据,众论佥同,方准出族。如其传影响,总宜容隐。所谓罪疑惟轻,以存厚道。凡有过失,另当酌其轻重,以示罚。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2:53:54
第二章、 伦理美德: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道、儒、墨、法家百家伦理思想及佛学理念,各自论述相互吸收和补充,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道德。
“仁”作为儒家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倡导与和为贵,常常为别人情感、利益着想,增强理解,彼此相互体贴,照顾,给对方以便利,特别是对有困难者以帮助和救济。孔子曰:“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孟子曰:“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磨擦都是“亏人而自利” 的自私思想造成的。在中国传统美德中, “兴天下人民之大利”是最大的“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都坚持 “先义后利” 、“义以为上”。 古人言:「临事肯替别人想,是第一等学问。」
儒家提出详细的道德修养方法,特别注重“立场”,“立志”是成才的根本,有远大理想,崇尚“朝闻道,夕死可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要学习经书的同时也要向道德高尚的人学习。“吾日三省吾身” 就是不断地反省自己。品格高尚的人,就算在没有人看到的情况下也要注意自己道德行为,这才是真正的君子。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2:57:48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经书,要[学而时习之],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也就是经典之作要常常看。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着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应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嬴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3:02:34
《大 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 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 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 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 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 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 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 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 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3:11:00
瓷器
中国陶瓷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最富民族特色的日用工艺品。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陶瓷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国,许多国家瓷器工艺的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陶瓷工艺的影响。陶瓷也与茶叶、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特产而名扬中外。
青花瓷是一种白地蓝花的瓷器,这种瓷的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 轻巧,在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命力。青花瓷器有盘、瓶、香炉、执壶、罐、碗、杯等,胎体厚重,装饰图案繁复,纹饰层次多。如折沿大盘,盘沿多绘海水,斜方格,卷曲的枝头,缠枝花纹;盘内绘缠枝或折枝花卉;盘子中心绘莲池,鸳鸯、鱼藻、凤凰、花卉、海水、云龙等纹饰。在一部分瓷器上,画法自由,内容丰富,成为一种新型的有特色的画面和艺术品。青花瓷一经出现,迅速地得到传播和发展,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瓷器"与"中国"在英语中同为一词,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3:29:30
《中庸》
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第三章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第四章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八章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 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违道不 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 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3:48:32
第十五章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注:齐,zhāi音,通“斋”,斋戒。
第十七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 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第十八章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 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大夫,子为士; 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序齿也。
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
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第二十章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 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 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齐明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 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禀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 薄来,所以怀诸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第二十一章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第二十二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3:56:42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第二十四章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二十五章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第二十六章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 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 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
诗云:“维天之命,於穆不已。”盖曰天之所以为天也。“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亦不已。
第二十七章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 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 ,其此之谓与!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
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4:03:21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 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 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出之。 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 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注:齐,zhāi音,通“斋”,斋戒。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4:13:15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第三十三章 诗曰:“衣锦尚絅。”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鈇钺。 诗曰:“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5:34:26
《弟子规》,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 李毓秀,字子潜,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已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要求,教以应该怎样待人处世,通常的核心思想是孝弟仁爱。《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内容又符合封建伦理,是以极有影响,清代后期成为广为流传的儿童读本和童蒙读物,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5:58:58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6:19:50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6:33:42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6:51:59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作者:shuile250 回复日期:2008-10-25 16:51:49
承教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8:42:45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9:03:11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9:24:10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19:43:00
命自我作 福自我求
心好命又好 富贵直到老 命好心不好 福变为祸兆 心好命不好 祸转为福报
心命俱不好 遭殃且贫夭 心可挽乎命 最要存仁道 命实造于心 吉凶惟人召
信命不修心 阴阳恐虚矫 修心一听命 天地自相保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20:10:36
现在有些企业上早课是要读或者背诵《弟子规》的。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20:22:45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作者:皇侠圣君 回复日期:2008-10-25 20:41:58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它的种类繁多,主要有人物、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三彩人物、 动物的比例适度,形态自然,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俑则高髻广袖,亭亭立玉,悠然娴雅,十分丰满。动物以马和骆驼为多。
加入收藏夹复制给朋友分享到外站谷歌书签嘀咕QQ书签新浪微博百度搜藏开心网雅虎收藏人人网Delicious白社会MSN空间豆瓣
12345678910下一页末页回复此贴共57页 直接到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