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电信新区:569?梦想家:金融大鳄(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42:40
中国古代,一直以来的货币只有两种,黄金和铜钱,而黄金基本只用作赏赐和收藏,几乎没听说进入过流通领域,所以货币基本等同于铜钱。至于白银,一直是非主流,因为中国白银产量稀松。地理大发现之后,美洲大陆的白银流入欧洲,又通过贸易大量流入中国。白银作为货币是明清时候的事情了。以后看影视剧,讲汉唐魏晋故事的,有人拿出白银甚至银票来,就不要看了,片子质量肯定高不了。那时候如果有大侠,如果他们像电视剧里那样住酒店泡美女大手笔花钱的话,基本上脖子上得挂个几百串铜钱,或者拉一车,里边装的全是铜钱,仗剑行天下,一路走稀里哗啦响。
  
  汉代的黄金,按《汉书》的明文记载,一斤兑换铜钱一万。黄金称黄金,铜称金,一个铜钱就是一金,理解成一块钱也行。千金一诺,千金1000个铜钱,0.1斤黄金,秦汉时期的一斤大概等于260g,千金等于26g黄金,好几千人民币,看来承诺不是想象中那么廉价。
  
  铜钱当然是铜做的(含一点铅),铜本身作为贵重金属,是有价值的,铜钱的价值多少取决于其重量。理想状态下,政府规定铜钱的成分、重量和面值,然后按这个规格发行,只要铜的供给量保持相对稳定,不忽高忽低忽有忽无,那永远也不会产生通货膨胀或紧缩。当然理想状态永远不存在,但相对稳定与合理的状态是存在的,从武皇帝一直到王莽代汉一百多年,大汉帝国一直用的五铢钱就是这么个状态。1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24铢,五铢重3.5g左右。这是经过从70多年市场选择和政府干预才辛苦达成的状态。
  
  汉初用的是秦制半两钱,就是十二铢钱。当时刘邦穷得叮当响,帝国政府手里没多少铜可以用来铸钱,但经济要发展,货物要流通,总得需要更多的钱出现在市场上,于是只好降低钱的成色,当时官方钱有重八铢的、重四铢甚至三铢的,但政府规定其价值与半两钱等同。而且有几个时期还放任民间私铸,民间私铸哪还有什么谱,少用铜多用铅,成色更差,尽管官方有规定的成分配比,但有利可图谁去管那个。做生意的最先受不了,眼看着收回来的钱虽然都号称是十二铢半两钱,但重量越来越轻,这哪儿行,明着亏,我卖的东西得涨钱。于是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出现---如果能称之为通货膨胀的话。熬到武皇帝时期,官方制造的通胀加上民间私铸造成的更进一步通胀加上大量的战争花费,国家受不了了,于是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最终结果就是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并发行五铢钱。
  
  结果比较理想,五铢钱被大家接受了。这里边原因很多,原因一,把五铢重的铜钱定为一金,或一块钱,这和五铢重的金属铜本身的价值差得不太多,举个夸张点的例子好理解,我辛苦花了巨大成本开采出来一斤铜,你铸成一个铜钱,说这是一块钱,这当然不行。五铢钱避免的就是这个,一块钱 = 半两铜,高了;一块钱 = 三铢铜,低了;五铢比较合适。原因二,便于使用和携带,再举例子,比如说统一发行重钱,由于铜产量有限,发行量肯定少,时间一长,必然会导致物价下跌,一个铜钱买10个馒头,我要买5个馒头怎么办?难道要把钱掰开?反过来,发行轻钱,物价上涨,一个铜钱买1个馒头,我要买100个,身上要带一堆钱,非常不方便。五铢钱正合适,不轻不重。这和原因一其实是一回事。原因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政府的强力推行。武皇帝为铸钱专门成立了水衡都尉,并立重法严惩私铸者,这样一来,政府的信用上来了,大家相信政府不会在钱上变来变去了,稳定了,也就乐于接受了,哪怕不合理都无所谓,更何况五铢钱本身的硬件条件就不错,所以能一直沿用一百多年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