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怎么加符文页: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什么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9:43:41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什么意义


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至少有如下启示:
1、中国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思路正确并且成效显著。

2、中国的内贸与外贸都发展到了相当的规模,在搞好外贸的同时,内贸的课题也同样重要,如果内贸的课题做的好就会锦上添花。
3、相对低的人均GDP反映出中国经济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只要很好地落实科学
发展观,中国就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日本内阁府14日公布2010年主要经济数据,正式承认GDP被中国赶超。在一些日本媒体看来,这未尝不是一种解脱,日本再也不用盘算戴了42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帽子”何时被中国抢夺了。对于“中日经济逆转” 成为现实,日本官方昨日以“欢迎”作出回答,同时表示“日本发展经济不是为和中国争排名”, “人均GDP日本仍是中国的10倍多”。而国际舆论则将许多问号投向刚“转正”成世界老二的中国:它的经济总量将在何时赶超美国?它会是国际秩序的合作者还是破坏者?有入说,还没迈过“国富民穷”那道坎儿的中国是“世界最强经济体和最穷经济体的奇怪组合”。中国学者庚欣说,中国将注定背着这些问号前行,中国的未来将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被一步步勾勒。

日本在报纸休刊日承认“让位”
不知是否是巧合,日本内阁发布2010年日本名义GDP数字的14日,恰逢日本报纸媒体本月的休刊日,但这并未影响“日本承认GDP被中国赶超”的消息迅速占据国际舆论场。按照日本官方数据,日本去年名义GDP最终定格在54742亿美元,而中国是58786 亿美元。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这一历史时刻标志着“崛起的中国击败了衰落的日本”,韩国亚细亚经济网站的评论则更为夸张:从今天起,以太阳旗为国旗的日本再不配将自己比做初升的太阳了,倒是中国的五星红旗看起来更有这样的气势。

1968和2010,这是日本共同社l4 日提到的两个重要年份。文章说,1968 年,用当时的主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 GNP)计算,日本首次超越前西德,从此占据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宝座长达42年,而在2010年则让位给了中国。事实上,这已是自去年8月“中国 2010年上半年GDP超越日本”以及中国上个月公布去年年度经济数据以来,“中国经济赶超日本”的话题第三次蹿红,但多家国际媒体强调,2月14日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一个日本时代的终结,随着日本政府承认让位,大幕终于落下了。

14日,《华尔街日报》一张摄于东京一工业园区的照片特意将场景选在了“日落”。该报说,在这个历史转折的日子,亚洲两个强国同样百感交集:经济长期停滞的日本带着自省情绪退居第三,日益崛起的中国感到自豪,但同时对肩负新的全球责任保持着警惕。该报配发的一张中日经济增速统计表将两国形容为竞争50年的对手,该统计显示,在日本GDP领先中国最多的1995年,日本GDP总量已超过5万亿美元,而中国不足其1/5,但在2000年后,中国经济增速让日本相形见绌。

14日,日本官方似乎很想扫清外界对于中日经济竞争的印象。菅直人当晚对记者说,“应当对近邻诸国的经济成长表示欢迎,(日本)希望和有朝气的国家合作发展经济,从而带动我国经济发展”。当日上午,日本经济财政相与谢野馨及内阁官房长官枝野幸男先后对中国GDP超越日本表示“欢迎”。与谢野馨同时说“我们搞经济不为争排名,而是为使日本国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枝野幸男在强调日本应从中国经济发展中汲取活力的同时表示,“人均GDP方面日本仍然是中国的10倍多,为将这一优势传给下一代,我们将继续促进经济增长。”

共同社援引日本专家的话说,日本GDP要想反超中国已十分困难,今后的目标应是提高人均GDP,在“质”的方面成为富裕国家。

这一天“来得太快了”
14日,日本政府与中国对比人均 GDP的做法在国内引发非议,东京大学经济学教授伊藤隆敏称,这类比较没有意义,因为中国沿海地区人均收入几乎和日本持平,“我们应该认识到中国内部有个类似日本的国家”。伊藤还说,日本不能简单认为GDP被中国超越是 “没办法的事”,而应将其视为“事态严重”的“震撼”,“很显然GDP迟早会被中国超越,可是来得太快了”。

“被中国超越了也不要悲观”。这是日本《经济新闻》14日对日本国民发出的忠告,文章称,在全球化时代,GDP不一定是衡量国力的恰当指标,其测算未包括投资收益,而日本不仅在亚洲而且在世界的投资都获得了增长。日本Getnews网站的文章则说,被中国超越的日本正从“经济一流、政治二流”沦为“政治经济都是三流的国家”,国防几乎全部依靠别人,国债高达900万亿日元,每年自杀人数超过3万,对日本而言,迫在眉睫的是“出路到底在哪里”。

长期从事中日经济报道的中国资深媒体人陈言14日对记者说,担心世界第二的宝座被中国人抢走,是让日本纠结了一年多的心结。有人说,被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赶超,不仅是日本的“运命”,也是世界的“运命”。日本舆论14日的反应算得上平静,可能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的不安和不甘已经释放了一年。

也有日本媒体将“中日经济逆转终于实现”看做一种解脱。《读卖新闻》说,从去年起不断出现的中日GDP逆转传言让日本一直在不断接受被中国超越的事实,现在终于落定了,日本不用再去探讨中国GDP数值是否造假,而是该思考今后如何借中国经济腾飞让日本经济复苏了。

世界把连串问号投向中国
2030、2025、2020,这一连串数字14日代表着国际舆论对于“中国GDP哪年赶超美国”的猜测。《华尔街日报》说,虽然中国目前人均GDP低于4500美元,只有美国的1/11,但美国的人口只有中国的1/4,这意味着中国只要将人均GDP提升到略多于美国1/4的水平就可以超越美国。文章说,自工业革命以来,英国、美国、德国和日本依靠工人的生产力造就国家的富裕,尽管它们的人口比中、印少得多,但还是成为了世界最大经济体,但中国的崛起凸显了后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现实:决定一国经济实力的不仅有生产力,还有人口。文章说,1900年时,美国就是依靠更多的人口、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先进的工业生产率超越英德等欧洲单一国家成为世界第一,将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彼岸拉到美国,如今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又将世界经济重心东移。

“成为世界第二的中国将会充当何种角色?”BBC编辑斯蒂芬妮在其题为“给新世界老二的问题”的文章中称,西方评论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呈现出两极,一些人认为中国不会像德国与日本那样破坏国际秩序,因为中国又大又穷,意味着中国在最初发展的几十年中必须首先重视国内经济发展。但另一些人警告说,长远而言,中国必将是现存国际秩序的破坏者,其危害可能超出白宫的预测。

实现工业化,中国比日本难10倍
“中国经济超越日本是我们从去年8月开始就不断听到的滑稽说法。”美国《商业圈内人》14日说,我们今天对此消息的态度和去年8月时一样,中国经济不可能超越日本,因为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中国人均GDP排名排在世界90名以外,和伯利兹及阿尔巴尼亚差不多,仅相当于日本的1/10。

当日,中国“国富民穷”也被一些西方媒体议论,有媒体援引在日中国留学生的话说,衡量经济的真正标准是人们是否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在日本我可以感受到这一点”。《华尔街日报》说,中国让人们第一次目睹一个世界最强经济体和最穷经济体的奇怪组合。

事实上,GDP超越日本并未在中国引发盲目乐观,大多数中国媒体在报道中重点提到中国人均GDP方面的巨大差距,也正因此,日本NHK电视台认为中国的反应“冷静客观”。

“关于国富民穷的问题,这是先长骨骼还是先长肉的问题。”日本JCC新日本研究所副所长庚欣14日对记者这样说。他认为,世界大国在发展历程中都经历过国家发展快于民众生活水平提高的过程,就像一个人在成长时先要长好骨骼,然后才会慢慢长肉。当日.有西方媒体还提到西方历史上大国的崛起大多伴随少数国家对多数国家资源的剥夺。庚欣说,中国用行动证明自己走出了与西方GDP大国不同的道路,中国不仅没有像它们那样“外财内移、内压外移”,相反,用自己的隐忍替国际社会分担了不少风险。

西方经济学家麦迪森在其《960年-2030年中国经济成就》一书中曾推算,1280年宋元之交时,中国GDP是欧洲的1.77倍,人口是1.47倍,人均GDP是1.2 倍,与中国相比,西方经济发展模式并不具备先天优势。英国《金融时报》去年在议论“中国超越日本的意义”时也提到,在过去20个世纪里,中国有18个世纪都是世界经济之首,中国崛起只是象征亚洲地区理所应当地回到人类生活的中心。文章说,中日之间有一个最明显的差距,那就是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倍,因此中国在实现工业化、打造美国式生活水准,同时避免遭遇重大资源与政治限制方面,也会比日本难上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