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冠军之刃2016:魏源未成为“思想教父”的N个理由(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33:34
 

魏源未成为“思想教父”的N个理由(三)

柳理 余学用



原因三:有思想没环境

 满清入关以来,统治者从文化精神上压制知识分子,结果弄得举国上下空气沉闷。魏源生活在清朝嘉庆、道光、咸丰三代,这是清王朝由盛转衰之际,先是白莲教起义、再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紧接着又是太平天国起义。王朝的外忧内患,此起彼伏。然而,那些居庙堂之高的当政者,却并没有因此进行深刻的自省,不管天下大势如何改变,自我优越的“华夏中心论”仍是主流思想——我们才是世界中心,是“天朝上国”,其他都是没有开化的“夷狄”。连道光皇帝也只相信“天圆地方”,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所以老以“天国”自居,以为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哪里会瞧得起讲“夷情”的书!何况当时社会闭塞,交通不便,信息不通,一般人买书不易,在上的统治者又昏庸自大,你这人微言轻、要地位没地位的幕僚魏源,你再有思想,又怎么可能进入领导的法眼呢?

 所以在中国,要让一般见识的知识分子去读《海国图志》很难,要统治者从上而下地把它作为启蒙读物更不可能。只有到了推翻帝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才真正发现它的价值,敢于公开翻印。方才知道“欲平海上之倭患,先平人心之积患”,这《海国图志序》里的话是那么切中时弊,说透国情。 

 相比之下,与魏源同时代的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幸运多了。当时的日本虽然也和中国差不多,幕府统治者推行的是严格的锁国政策,拒绝与外国贸易,和世界处于隔绝状态,但日本是一个有向外国学习传统的国家,特别是日本的国门被外国的坚船利炮轰开后,日本国内自上而下掀起一场虚心向西方学习的狂潮。1866年福泽谕吉写出《西洋事情》一书,1872-1876年间又写出《劝学篇》,1875年写成《文明论之概略》,这些著作对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并直接推动了此后明治维新运动的开展。福泽谕吉之所以获得日本国人的认同,不仅因为当时的日本有着与清王朝同样的内忧外患,更因为日本有学习先进文明的传统和氛围。

 最具反讽意味的是,《海国图志》第一次舶载到日本时,因为有西方天主教的内容而被收缴,禁止发行。此时闭塞的日本正被西方殖民强盗侵凌,美、英、俄等国的侵略者逼迫日本当局开埠通商。当日本上层有识之士审读被收缴的《海国图志》后,发现这是一部对日本非常有用的书,其中有日本人没见过的外国资料和对付外国人的方略。于是继1850年进口三部、1853年进口《海国图志》一部之后,1854年日本一次进口15部,7部留作皇家御用,8部允许在市面发售。很快,《海国图志》受到日本人士的欢迎,纷纷为之翻译、训解、刊刻,1854—1856年两年间,翻刻的版本竟达20多种,对日本士人扩大视野、了解世界、加强海防、抵抗侵略以至紧接着的明治维新运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可见,是鲜花还是“毒草”,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海纳百川的胸襟。近代中国,不乏魏源一样有思想的人,但是,太缺乏能包容、接纳新思想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