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黎明时间长的:“小品王”赵本山究竟给春晚留下了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9:14:32
   “小品王”赵本山究竟给春晚留下了什么?  农业书屋 收录于2011-02-17  

我们为什么要揪着赵本山不放? 

肖 鹰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聊天,说年三十一家老小都在一起看春晚,看到赵本山的小品《同桌的你》,像什么“走进一个苞米地,省略多少个字”,大家都在笑,他10岁的女儿也坐在一边跟着笑,他就觉得特尴尬。由这个例子看来,不仅学界精英不应该看春晚,而且春晚还是“少儿不宜”的!

  办春晚,是要让大家笑,但笑也要笑得有品味、有尊严、有价值。我觉得赵本山和春晚导演的问题,在于他们片面地以取悦“大多数人”为借口,以制造廉价、低俗的“笑果”为能事,把春晚观众趣味往低处拉。按照他们的逻辑,要让观众乐,就只能以嘲弄残疾、智障和弱势群体挑逗性的暧昧想象为技巧,这是低于包括农民朋友在内的广大公众欣赏趣味和伦理低线的。现在广大网友发出“春晚必须反三俗”,并非空穴来风。

  春晚导演和赵本山一味强调只有“俗”才能满足大众需要,仿佛大众是天然不能接受“雅”;更严重的是,在他们看来,“俗”和“雅”是水火不容的。这实际上是歪曲审美规律。在人类审美活动中,“俗”和“雅”只是不同的审美表现形式。“俗”,在形式上是纯朴自然,在内容上是新鲜生动,也就是大家讲的“接地气”。这样的“俗”文艺,是大家都欣赏的。一部《红楼梦》俗不俗?侯宝林的相声俗不俗?但它们都是中国人共同喜爱的艺术。

  但是,“俗”不能是形式上的粗制滥造和内容上的阴暗猥亵,就是说,“俗”不能是“低俗”。公众对现在春晚的普遍不满,学界对春晚的严厉批评,就是针对它的“低俗”,换句话说,是反对春晚的“三俗”。春晚导演和赵本山们在回应时,都把舆论引向“雅俗之争”,这是欺人耳目,同时也遭成了他们拒绝反思,拒绝自我批评和纠错,致使春晚今天走向低俗化的不归之路。

  春晚的主办方就像“吸毒”一样,形成了一种对赵本山的“毒品性依赖”。他的后期小品再差,也离不开他;他再霸道,也要顺着他。今年春晚,马东作为唯一负责语言类节目的总导演,竟然会说“本山老师的作品我没有参与创作,没有太多发言权”。这句话的实质不就是说“分管总导演无权过问赵老师的作品”吗?赵本山的小品近年来严重雷同、陈腐、低俗,难道不是与马东导演们的“旁观”有关吗?这就是总导演的失职。为什么春晚导演们如此惧服、依赖赵本山?个中原因也许难以厘清,但有两点是清楚的:其一,春晚变成了一个竞技场,一个“明星发射场”,其中都太多“总导演”也不能“搞定”的利益纠葛;其二,春晚导演们近年来变成了“啃老族”,只求保险,不思进取,“老赵保险”,就“死用老赵”。这样赵本山就成了总导演们拔不动,更不想拔的“春晚最牛钉子户”。正因为有了这个“春晚最牛钉子户”的特殊地位,赵本山就可以在“总导演的旁观”之下,可以在把小品做得一年比一年差的同时,还“指定”带着众多徒弟上春晚镀金、为自己的企事业谋利。

  春晚导演为什么离不开赵本山呢?他们的理由是谁也比不过赵本山。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看春晚就是看赵本山”;“赵本山好了春晚就好,赵本山不好春晚就不好”。

  春晚究竟应该是一个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欢乐祥和的舞台,还是要成为一个年年展演某些人的绝技、形成“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奥林匹克式的竞技场?

  我认为,春晚不是竞技,春晚就是联欢。然而,多年演变下来,现在的春晚不仅变成了竞技场,而且变成了“捧星场”。为什么那么多人打破头都要挤进春晚?因为现在的春晚不仅成了演艺界圆梦的地方,也成了表演者和表演者背后的支持者暴发致富的地方。小沈阳09年一上春晚,不仅从一位普通的商艺演员一夜成为“全国红星”,而且身价百倍上翻。这是小沈阳演技高吗?他真为观众奉献了艺术佳作吗?都不是!“成名”三年了,小沈阳的表演不仅为专业人士,也为普通观众所诟病,批评声音日隆,但是三年都被赵本山“坚持”带上春晚,所以“小沈阳”仍然是炙手可热的“全国红星”。今年三位“草根演员”如“中六合头彩”式地走上了春晚舞台,第二天就身价成倍上翻,走上了经纪人操作的商业演艺之路。这三位“草根演员”从春晚直奔市场,我认为这不是春晚的成功,相反是春晚的失败。这就是把春晚变成了一个商业竞技场。

  我不相信13亿人真没有人可以代替赵本山。但可悲的是现在春晚小品王,选不选,都非他莫属,成了“春晚最牛钉子户”。在现在的春晚舞台上,赵本山就是“铁老大”,他不仅年年“指定上”,而且想带几个徒弟上就带几个徒弟上。为什么去年《捐助》和今年《同桌的你》结构、内容大量雷同?这不仅因为受到了赵家班创作能力的限制,而且是服务于赵本山要带几位徒弟、带谁上决定的。如果说在09春晚的小品《不差钱》主要是展现小沈阳的“才艺”,赵本山作“绿叶”扶持他上春晚还有“说法”,10-11两届春晚的赵本山小品,有必要设计小沈阳表演的角色吗?小沈阳在这后面两个春晚小品表演中,不仅明显多余,而且最后干脆“弱智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春晚近30年历史上,继陈佩斯、朱时茂、赵丽蓉之后,赵本山曾是最优秀、为春晚贡献最大,最为广大观众喜爱的小品演员,为什么会有今天这样的结局,除了赵本山及其团队本身在长期以来“将局限作优势”的根源外,春晚导演们也是难辞其咎的。

    在众多的春晚演员和节目中,为什么就揪着赵本山不放?第一,他太重要了,第二,他的问题也太大,第三,他的影响太严重。要将春晚从目前的困局中拨出来,赵本山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因为赵本山是春晚的一个核心。他是春晚的最大亮点,也是根本症结。

   春晚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过低估计了21世纪的中国民众,包括农村民众的文化素质、眼界、素养和精神需要。现在春晚舞台不仅普遍媚俗,而且充斥着低俗化、反智化。正如近年舆论普遍批评的,春晚导演现在不敢嘲笑权贵,不敢嘲笑富贾,就敢嘲笑弱势群体,比如说今年小品可以嘲笑为了一套房子离婚的人,他们为什么不嘲笑那些房价炒到天上的地产商和“地王”,为什么不嘲笑那些专靠“土地财政”升官发财的“父母官”?

    但是,我并不认为权贵、有钱人、高官和老百姓就是根本对立的,他们仍然会有共同点。春晚的定位就应该是全民联欢,全民联欢就应该找共同点而不是差异性。大家都是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相思,都有怀旧,都有父母弟兄。为什么我们不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展现出来?美好的东西就没有“笑点”,就没有“娱乐价值”?恐怕不是。根本症结,还是在春晚导演多年下来,赵本山情结化不开,以为“赵氏小品”的趣味就是大众的趣味,就是农民兄弟的趣味吧?

  赵本山22次上春晚,年年演农民,为什么他的小品近年来越来越让人感到缺少农民生活的真气、生气?那些嘲弄农民的弱势、低能、低智的“包袱”,让人感到好像赵本山与农民之间有仇隙式的。原因就在于,赵本山除了在极其有限的时间“打造春晚小品”外,更多的时间都在坐着私人飞机为他的本山集团谋福利。

   09年春晚后,我在就“小沈阳现象”接受中青报采访时,曾指出:“如果只有媚俗的通俗艺术走红、低俗艺术泛滥,而传统高雅艺术名存实亡,中国人就差比钱更根本的灵魂了”。现在春晚舞台展现的就是这种媚俗艺术走红、低俗艺术泛滥的“无灵魂”状态。大家对春晚的根本不满,就在这里。春晚离不开赵本山,根本原因也在这个“无灵魂”状态造成的死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