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杀手游五星虞姬:达仁堂与乐家往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6:46:05
原台湾路13号乐达仁旧居原址上建起的居民楼
达仁堂老号
原台湾路13号

  乐达仁旧居

  特点:

  折中主义砖混结构二层楼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楼体中央二层位置明显探出一个方形大阳台,粗大的支柱上套有方形柱垛,上面有隆起的花纹。已拆除。

  乐达仁

  (1877-1934)浙江宁波慈水镇人,北京同仁堂乐氏家族第十二代子孙,天津达仁堂创始人。

  耄耋之年的乐钊是达仁堂创始人乐达仁的独子,关于乐氏家族与达仁堂的故事,乐钊都传讲给了自己的外孙女翁悦。如今,翁悦在天津达仁堂制药厂负责企业文化方面的工作,每一次讲起乐家的往事,那种触摸历史、靠近祖先的激动总会在她的心里久久挥之不去。

  同仁堂

  “四房”开奇花

  成都道上有一个“乐氏旧居”,但那处房子是乐达仁子侄们名下的产业,乐达仁并没有居住过。所以如果提及乐达仁居津的真正“旧居”,还应该是原台湾路的这所二层德式小楼。

  乐氏十一代分为四房,“四房”乐季繁有四个儿子,长子乐达仁,次子乐达义,三子乐达明和四子乐达德。

  乐达仁年轻的时候是个典型的公子哥。1901年岁末,乐达仁从欧洲游历四年后回国,一到北京看到的却是庚子之变后满目疮痍的城市和露宿街头的难民。乐达仁义愤填膺,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决心从此奋发图强,脚踏实地,到柜上和药房当个学徒工好好学本事。祖母见他好学上进,不辞辛苦,是个好苗子,于是从第三年起,叫乐达仁跟着她每天到柜上和药房巡视,听取掌柜汇报。在老祖母的精心安排下,乐达仁对中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如何发展同仁堂事业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设想。

  祖母去世以后,大宅门里纷争四起。乐达仁挺身而出,指斥见利忘义行为,呼吁各房谨遵祖训,严肃家规,同心同德,不咎既往,重新建立一个家族管理制度。没想到乐达仁却遭到了一些长辈的嘲笑和排斥。一气之下,乐达仁离家出走,带着他的亲兄弟共同创办了属于自己的达仁堂。

  达仁铁工厂制造小火轮

  达仁堂建厂时,因修理机器和制造工具、容器的需要,乐达仁曾开办了一个铁工厂达仁铁工厂,地点就在达仁堂制药厂附近的现河北区五马路新开河岸边,对外也承揽一些锻造和钣金业务。

  20世纪20年代,内河航运出现了小火轮,即用蒸汽或燃油作动力的小型金属拖船,水运较前更为迅捷,于是天津的内河航运进入了全盛期。乐达仁见天津内河航运如此兴盛,便当机立断,决定扩建达仁铁工厂,制造小火轮。

  在《话说津商》一书中记叙了这段故事: 1927年乐达仁为铁工厂购置了几台机床、马达和其他一些设备,请来几位曾在大沽船坞、天津机器局、北洋铁工厂当过工匠的师傅任技师,还从艺工学堂招来一些有文化的工徒,开始制造小火轮。欧战结束后,大五金货源充足,德商礼和、禅臣等洋行进口钢材很多,价格也较低。日本关东大地震以后,三井、三菱等商号从日本运来大批的钢材,价格很便宜。有技工,有原料,达仁铁工厂便红红火火干起来。一些搞水上运输的人,听说达仁铁工厂制造小火轮,便纷纷前来订货。至1927年秋季,铁工厂已经接到九条船的订单,乐达仁劲头更足了。

  1928年4月12日,天津《益世报》以《达仁铁厂制造小火轮现已工竣》为题刊发了这条消息:“本埠河北五马路达仁铁厂,为便利内河交通起见,曾于客岁秋季规划,建造小火轮九只,开工迄今,大致完竣,当又加以髹漆,由新开河入水。现入水者,已有数只云。”

  投资化工抵制外货

  乐达仁不仅开药厂,他还对化工产业非常关注。早在游历欧洲的青少年时代,他就感到“诚以外货品质精量制造日新月异,土货制法株守成规不足以供时代进化之需求”。乐达仁认为,我国物产资源丰富,如果不发展化学工业,那么其他工业行业所需原料,都得依赖进口,“环顾国内,已具各种工业,如纺织、洋灰、火柴、酿造,经营者颇不乏人,而唯独化学工业,经营者尚不多见”,所以发展中国工业的前提,化学工业必须先行。

  1929年夏天,乐达仁和化工专家杨公庶创办了达仁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招足股本十万元,准备在塘沽选址建厂。恰好聂汤谷在汉沽办了个化工厂,正打算扩建,双方一拍即合,两公司当下即达成合作意向。

  这一年冬天,达仁化学公司与渤海化学工业公司正式合并。合并后的公司称为渤海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股本20万元的基础上,再招股10万元;乐达仁任董事长,聂汤谷任总经理,杨公庶任副总经理,厂址设在汉沽,在扩建原有硫化碱、苏打两个部以外,再兴建硅酸钠、碳酸镁及盐酸工厂。

  渤海公司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运用范旭东的黄海化工研究社的技术,用硝土制造硫化钠;用盐卤苦汁制造碳酸镁、碳酸钙;用永利碱厂的碱灰及海岸细沙制造硅酸钠;还利用粗盐制造盐酸。至1937年前,渤海化学工业公司股本已扩充到60万元,成为天津地区除永利碱厂之外,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企业。

  操劳过度英年早逝

  1934年,天津达仁堂创建20周年。此时的达仁堂正处于鼎盛时期,十几个店铺生意红火。乐达仁想把中药推向海外,于是倡导员工学习英文,还送子侄到国外学习、开阔眼界。恰逢这个时候,海外最大的制药公司德国拜耳登门求见,商谈合作,乐达仁非常高兴。

  乐达仁整日忙忙碌碌,不知疲倦,有几次他觉得心口隐隐作痛,头晕乏力,可是休息一会儿,又说不出身上哪儿有不适。后来心口疼痛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频繁,而且眩晕加剧,晚上睡觉连喘气也困难起来。直到自己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乐达仁才让家人请大夫。
 
  陆续请来的几位中医大夫,都说乐达仁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易惊健忘,眩晕乏力,是由于心营过耗、气血亏损所致,少操心,多休息,吃了药就会好的。然而两三个月下来,病情并无起色。后来家人又请来一位名医,他摸了摸脉,没说话便出来了。在客厅,他对乐达仁的太太说:“乐七爷患的是心房漏血,现在面色无华,下肢浮肿,耽搁太久了,我已回天乏术,您另请高明吧。”

  乐达仁虽然是经营中药厂的,但对西医从来不排斥。见中医看不好,家人商议找西医再看看。但西医诊治后,又是打针又是吃药,仍无济于事。1934年7月10日,乐达仁在原台湾路13号寓所中病逝。